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阴阳学说_第1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阴阳学说_第2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阴阳学说_第3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阴阳学说_第4页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阴阳学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题-阴阳学说

1、下列关于阴阳的概念,说法最确切的是0

A.阴阳即是矛盾

B.阴阳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

C.阴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D.阴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E.阴阳代表相互关联的事物

2、”阴阳之征兆”指的是()

A.水与火

B.上与下

C.寒与热

D.内与外

E.动与静

3、下列选项属于“阳”的属性特点的是()

A.静止

B.涩脉

C.下降

D.洪脉

E.面色晦暗

4、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0

A.下午

B.上午

C.前半夜

D.中午

E.后半夜

5、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0

A.中午

B.下午

C.上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6、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阴阳属性相对性的是0

A.互根互用

B.互为消长

C.对立制约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阴阳之间的

哪种关系()

A.互根互用

B.互为消长

C.对立制约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哪种

关系0

A.阴阳互根

B.阴阳平衡

C.阴阳互藏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9、”阴中求阳”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相互消长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对立制约

E.阴阳动态平衡

10、“热者寒之”所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互根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交感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1、”阴盛则阳病”所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交感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2、“寒极生热”所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交感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3、”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0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交感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4、”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所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交感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5、关于阴阳转化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无条件的

B.绝对的

C.有条件的

D.相对的

E.必然的

16、下列选项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A.阴损及阳

B.寒者热之

C.寒极生热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17、下列选项可用阴阳转化解释的是()

A.阴损及阳

B.寒者热之

C.寒极生热

D.阴病治阳

E.阴中求阳

18、下列选项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

A.阴病治阳

B.寒者热之

C.寒极生热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19、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0、五脏分阴阳,心的阴阳属性是()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阳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21、五脏分阴阳,肝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2、五脏分阴阳,肾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3、下列选项中可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衰

B.阴偏盛

C.阳偏盛

D.阴偏衰

E.阴盛则阳病

24、阴气虚损不足,日久影响阳气化生,引起阳气也不足的病理变

化是0

A.阳偏衰

B.阳损及阴

C.阴偏衰

D.阴损及阳

E.阴阳互损

25、下列症状选项中,属于阴的是()

A.咳声有力

B.脉象滑数

C.面色鲜明

D.声低气微

E.脉象洪大

26、“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

A.阳虚

B.阴盛

C.阴虚

D.阳盛

E.阴阳两虚

27、“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0

A.阳虚

B.阴盛

C.阴虚

D.阳盛

E.阴阳两虚

28、“阴中求阳”适用的病证是()

A.阳虚

B.阴盛

C.阴虚

D.阳盛

E.阴阳两虚

29、补阳时适当配伍补阴药的方法是()

A.阳中求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

30、对阴阳偏盛采用的治疗原则是0

A.补其不足

B.寒者热之

C.损其有余

D.热者寒之

E.调整阴阳

3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体现的治则是()

A邛日病治阴

B.热者寒之

C.阴病治阳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3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体现的治则是()

A.阳病治阴

B.热者寒之

C.阴病治阳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33、下列药物之味,属性属阳的是0

A.辛、苦、咸

B.辛、甘、淡

C.酸、苦、咸

D.甘、淡、涩

E.甘、苦、淡

34、阴阳双方交感和合的动力源泉是()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相互转化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互藏

E.阴阳自和与平衡

35、”本乎天者亲下,本乎地者亲上”,说明了阴阳学说的哪种关

系?()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互藏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转化

E.阴阳自和与平衡

3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

地气,云出天气”,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互藏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转化

E.阴阳自和与平衡

37、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是()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自和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互藏

E.阴阳自和与平衡

38、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是()

A.对立制约

B.阴阳交感

C.互根互用

D.消长转化

E.阴阳自和

39、阴阳的互为消长体现了阴阳的()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用

D.消长转化

E.阴阳自和

40、阴阳的皆消皆长体现了阴阳的()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用

D.消长转化

E.阴阳自和

41、寒凉的药物多用于治疗0

A.热证

B.表证

C.寒证

D.里证

E.虚证

42、温热的药物多用于治疗()

A.寒证

B.表证

C.热证

D.里证

E.虚证

43、用阴阳说明药物的性能,以下哪一项属于阴()

A.升浮

B.涌泻

C.发散

D.缓急

E.渗泄

44、阴阳学说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0

A.保养正气

B.谨避邪气

C.顺时养生

D.调摄精神

E.保养形体

45、根据自然界四时季节变化的规律而保养人体生命所体现的养生

法则是()

A.和于术数

B.起居有常

C.法于阴阳

D.谨避邪气

E.形神兼养

46、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47、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48、上述选项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说明的是()

A.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B.动极者镇之以静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49、上述选项可用对立制约说明的是()

A.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B.动极者镇之以静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50、上述选项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说明的是()

A.阴中求阳

B.寒因寒用

C.热因热用

D.阳病治阴

E.阴病治阳

51、上述选项适用于阴盛格阳的治法是()

A.阴中求阳

B.寒因寒用

C.热因热用

D.阳病治阴

E.阴病治阳

52、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53、属“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54、阴偏盛所致的证候是()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证

55、阴偏衰所致的证候是()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证

56、阳偏盛所致的证候是()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

57、阳偏衰所致的证候是()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

58、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确定的治法是0

A.阳中求阴

B.阳病治阴

C.阴阳双补

D.阴病治阳

E.阴病治阴

59、“阳中求阴”治疗方法适用的病证是()

A.阴虚

B.阳虚

C.阴盛

D.阳盛

E.阴阳两虚

60、“阴中求阳”治疗方法适用的病证是()

A.阴虚

B.阳虚

C.阴盛

D.阳盛

E.阴阳两虚

61、寒者热之适用的病证是()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62、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6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的病证是()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6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的病证是()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65、以上说法体现了阴阳互藏关系的是()

A.阳盛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B.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66、以上说法体现了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A.阳盛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B.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67、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藏

D.阴阳平衡

E.阴阳互根互用

68、阴阳交感的基础是0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藏

D.阴阳平衡

E.阴阳互根互用

69、四季的阴阳属性中,春天属于()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70、四季的阴阳属性中,夏天属于()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71、四季的阴阳属性中,秋天属于()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72、四季的阴阳属性中,冬天属于()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73、从春天到夏天的过程中,气候变化可以理解为()

A.阴消阳长

B.阳消阴长

C.由阴转阳

D.由阳转阴

E.热极生寒

74、从秋天到冬天的过程中,气候变化可以理解为()

A.阴消阳长

B.阳消阴长

C.由阴转阳

D.由阳转阴

E.热极生寒

75、阴中求阳适用于()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阴阳两虚证

76、阳中求阴适用于()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阴阳两虚证

77、适用于实寒证的治法是()

A.热则寒之

B.寒则热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阴中求阳

78、适用于虚热证的治法是()

A.热则寒之

B.寒则热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阴中求阳

79、阴阳的概念,最确切的是

A.阴阳即是矛盾

B.阴阳是相互对立的事物

C.阴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D.阴和阳代表相互关联的事件

E.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事物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80、下列选项属于阳的事物或现象是

A.静止

B.寒冷

C.下降

D.明亮

E.面色晦暗

81、《内经》所说阴阳之征兆是

A.水与火

B.上与下

C.寒与热

D.内与外

E.动与静

82、从夏至秋及冬的气温变化,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互根互用

B.消长平衡

C.对立制约

D.相互转化

E.交感互藏

83、”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84、"重阳必阴”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互根互用

B.消长平衡

C.对立制约

D.相互转化

E.交感互藏

85、“阴平阳秘”依据的阴阳关系是

A.交感互藏

B.互根互化

C.对立制约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86、”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的阴阳关系

A.互根互用

B.消长平衡

C.相互转化

D.对立制约

E.交感互藏

87、”阴损及阳”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互根

B.阴阳对立

C.阴阳交感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88、不属于阴阳的特定性质的是

A.绝对性

B.普遍性

C.相关性

D.相对性

E.规定性

89、”阴胜则阳病”所体现的阴阳失调关系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促进

C.对立制约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90、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亢盛

B.阴偏盛

C.阳偏衰

D.阴偏衰

E.阴胜则阳病

91、“阴中求阳”治法的病理基础是

A.阳偏盛

B.阴偏衰

C.阴偏盛

D.阳偏衰

E.阴阳两虚

92、属于阳的五味是

A.苦

B.咸

C.酸

D.辛

E.涩

93、引起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阴偏衰

B.阳偏盛

C.阴偏盛

D.阳偏衰

E.阴盛则阳病

94、下列选项属于阴证的是

A.表证

B.热证

C.虚证

D.实证

E.表寒证

95、补阴时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是

A.阳中求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阴

E.阴阳双补

96、”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中的

A.互根

B.消长

C.对立

D.平衡

E.转化

97、阴阳转化是

A.有条件的

B.偶然的

C.绝对的

D.必然的

E.量变的

98、可以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

A.阳病治阳

B.阴中求阳

C.热极生寒

D.寒者热之

E.寒极生热

99、可以用阴阳转化说明的是

A.阳病治阳

B.阴中求阳

C.热极生寒

D.寒者热之

E.寒极生热

100、《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是

A.天地

B.男女

C.左右

D.水火

E.上下

101、《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

A.天地

B.男女

C.左右

D.水火

E.上下

102、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午夜

D.前半夜

E.后半夜

103、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午夜

D.前半夜

E.后半夜

10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适应证是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寒热错杂证

10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适应证是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寒热错杂证

106、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为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补阳

107、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为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补阴补阳

108、“寒者热之”适用的病证是

A.阳亢盛

B.阳偏衰

C.阴亢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09、“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

A.阳亢盛

B.阳偏衰

C.阴亢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10、“阴平阳秘,精气乃治”,是阴阳之间什么关系的正常()

A.阴阳对立与消长

B.阴阳制约与消长

C.阴阳互根与平衡

D.阴阳消长与平衡

E.阴阳消长与转化

111、脉象分阴阳,属于阴的脉象是0

A.浮

B.大

C.迟

D.滑

E.洪

112、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则阳病

113、“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是指()

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

114、属于阳的味是()

A.酸.苦.咸

B.辛.苦.咸

C.辛.甘.淡

D.甘.淡.涩

E.甘.苦.淡

115、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0

A.损其有余

B.补其不足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调整阴阳

116、寒者热之适用于下述哪项病证()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17、“阴胜则阳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18、“热者寒之”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19、”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

么关系()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平衡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120、“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

间存在何种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121、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体现在下述哪个方面()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122、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中午

E.后半夜

123、属于阳的事物或现象是0

A.下降

B.静止

C.涩脉

D.洪脉

E.面色晦暗

124、《内经》所说的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与热

B.水与火

C.上与下

D.内与外

E.动与静

125、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

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

B.阴和阳即是矛盾

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

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

126、属于阳的事物和现象是0

A.面色晦暗

B.声低无力

C.脉象沉细

D.心烦不宁

E.精神萎靡

127、属于阴的事物或现象是0

A.浮脉

B.面色鲜明

C.迟脉

D.背

E.声高

128、属于阴证的是()

A.虚证

B.表证

C.热证

D.实证

E.以上均非

129、属于阳证的是()

A.里证

B.表证

C.寒证

D.虚证

E.以上均非

130、用阴阳分析疾病现象的阴阳属性,属于阴的是0

A.面色鲜明

B.咳声有力

C.脉象滑数

D.声低气微

E.脉象洪大

131、脉象分阴阳,属于阳的脉象是0

A.浮

B.沉

C.小

D.涩

E.细

132、阴液不足,日久不愈,影响阳气化生,引起阳也不足的病理变

化称为()

A.阴偏衰

B.阳偏衰

C.阳损及阴

D.阴损及阳

E.阴阳互损

133、引起实寒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34、引起虚寒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则阳病

135、《素问・调经论》指出的属于阳的病因是0

A.六淫

B.饮食

C.居处

D.阴阳

E.喜怒

136、引起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则阳病

137、下列除哪项外,都体现了阴阳的互根关系()

A.阴在内,阳之守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阳在外,阴之使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38、《素问?金匮真言论》将五脏分阴阳,肾的阴阳属性是0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39、《素问?金匮真言论》将五脏分阴阳,肝的阴阳属性是0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40、《素问?金匮真言论》将五脏分阴阳,心的阴阳属性是0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阳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141、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42、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阳胜伤阴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143、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病治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144、可用阴阳相互转化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阴病治阳

E.阴中求阳

145、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146、阴阳转化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绝对的

D.相对的

E.必然的

147、“阴根于阳,阳根于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0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48、“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49、“阴损及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50、“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51、“重阴必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52、“寒极生热”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15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的是0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15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155、对阴阳偏胜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损其有余

B.补其不足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调整阴阳

156、对阴阳偏衰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损其有余

B.补其不足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调整阴阳

157、补阳时适当配伍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非

158、“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0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159、“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160、适用于阴偏衰的治疗方法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阳

E.阴病治阴

161、热者寒之适用于下述哪项病证()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62、可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0

A.热者寒之

B.阴中求阳

C.热极生寒

D.阳病治阳

E.寒者热之

163、可用阴阳转化说明的是0

A.热者寒之

B.阴中求阳

C.热极生寒

D.阳病治阳

E.寒者热之

16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的病证是0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65、“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的病证是0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66、寒者热之适用的病证是0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67、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0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68、“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

A.阴虚

B.阳虚

C.阴盛

D.阳盛

E.阴阳两虚

169、“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0

A.阴虚

B.阳虚

C.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