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53.020.20
J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560—XXXX
代替GB/T14560-2016
履带起重机
Crawlercrane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GB/T14560—XXX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4560-2016《履带起重机》,与GB/T14560-2016相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6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6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工作场地海拔的要求(见4.1.1,2016年版的4.1.1);
——修改了非工作风速的要求(见4.1.3,2016年版的4.1.3);
——修改了地面倾斜度的要求(见4.1.4,2016年版的4.1.4);
——增加了伸缩机构运行速度相对误差的要求(见4.2.1.5,2016年版的4.2.1.5);
——增加了排气烟度排放限值要求(见4.2.3);
——修改了焊缝缺陷质量分级和验收的要求(见4.2.6,2016年版的4.2.5);
——修改了格构臂起重机侧向位移计算示意图(见图1,2016年版的图1);
——增加了实腹(箱形)臂臂架头部位移的要求(见4.2.8.2、4.2.8.3、4.2.8.4,2016年版的
4.2.7);
——修改了变幅机构的要求(见4.4.2,2016年版的4.4.2);
——增加了伸缩机构的要求(见4.4.3);
——增加了密封性能试验时密封性要求(见4.5.1.8);
——变幅限位器、防后倾装置、角度限制器增加了“采用钢丝绳变幅的”的说明(见4.8.2.3、
4.8.2.4、4.8.2.5,2016年版的4.8.2.3、4.8.2.4、4.8.2.5);
——增加了实腹(箱形)臂起重机外形尺寸图(见5.3.1);
——最高起升速度、最高回转速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实腹(箱形)臂起重机的工况(见5.3.3.1、
5.3.3.3,2016年版的5.3.3.1、5.3.3.3);
——增加了主臂伸、缩时间的测量方法(见5.3.3.5);
——增加了跑偏量测试图(见5.5.2,2016年版的5.5.2);
——空载试验中增加了臂架伸缩的试验方法(见5.6.2e));
——修改了额定载荷试验方法(见5.7.2.1,2016年版的5.7.2.1);
——修改了动载荷试验方法(见5.8.2.1、5.8.2.3,2016年版的5.8.2.1、5.8.2.3);
——修改了静载荷试验方法(见5.9.2,2016年版的5.9.2);
——修改了静态稳定性试验方法(见5.10.2.3,2016年版的5.10.2.3);
——修改了密封性能试验方法(见5.11,2016年版的5.11);
——将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测量改为排气烟度测量(见5.13,2016年版的5.13);
——修改了可靠性试验方法(见5.16.3,2016年版的5.16.3);
——增加了实腹(箱形)臂起重机主要结构示意图(见图A.3);
——增加了实腹(箱形)臂臂架组合示意图(见图B.2);
——修改了履带平均接地比压计算方法(见附录C,2016年版的附录C);
——修改了结构试验方法(见表D.1、D.1.1.3,2016年版的表D.1、D.1.1.3);
I
GB/T14560—XXXX
——修改了检验项目表(见表E.1,2016年版的表E.1)。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560-1993、GB/T14560-2011、GB/T14560-2016;
——GB/T13330-1991。
II
GB/T14560—XXXX
履带起重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履带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书与标志、包装、运输和贮
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液压式履带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5226.32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
GB/T6067.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GB/T6974.1起重机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
GB/T6974.2起重机术语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7935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8918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0051.1起重吊钩第1部分:力学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
GB/T10051.2起重吊钩第2部分:锻造吊钩技术条件
GB/T12265.3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GB/T12602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5052起重机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符号总则
GB/T19418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T20062流动式起重机作业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20118一般用途钢丝绳
GB/T20303.2起重机司机室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
GB/T21457起重机和相关设备试验中参数的测量精度要求
GB/T21458流动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图表
GB/T22358土方机械防护与贮存
GB/T23821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1
GB/T14560—XXXX
GB/T24809.2-2015起重机对机构的要求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24817.2起重机械控制装置布置形式和特性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24818.2起重机通道及安全防护设施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28264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GB/T34529起重机和葫芦钢丝绳、卷筒和滑轮的选择
GB36886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
JB/T4198.1工程机械用柴油机技术条件
JB/T5946工程机械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8727液压软管总成
JB/T9737流动式起重机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等级、测量和选用
JB/T10559-2018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
YB/T5359压实股钢丝绳
3术语与定义
GB/T6974.1、GB/T6974.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格构臂latticeboom
由型钢、钢管或组合截面杆件连接而成的杆系结构臂架。
3.2
实腹(箱形)臂solidweb(box)boom
由板材成型、焊接而成的臂架。
3.3
主臂mainboom
与转台铰接,用于支撑载荷提升、可以变幅的构件。
3.4
副臂jib
与主臂端部连接,以增加臂架长度和辅助起升的构件。
3.5
变幅副臂luffingjib
在作业过程中,可以改变与主臂夹角的副臂。
3.6
固定副臂fixedjib
在作业过程中,不可以改变与主臂夹角的副臂。
3.7
主臂桅杆mainboommast
与转台铰接,钢丝绳通过其头部的滑轮组能使主臂变幅的构件。
3.8
副臂桅杆flyjibmast
2
GB/T14560—XXXX
与主臂端部或附近部件铰接,用于支撑副臂的构件。
3.9
超起桅杆superliftmast
一端与转台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主臂和超起平衡重连接,能改变臂架工作幅度、提高起重性
能的构件。
3.10
超起装置superliftdevice
通过增设超起桅(臂)杆、超起平衡重和辅助机构,改善构件受力状况及整机稳定性,从而提高起
重性能的装置。
3.11
超起工况superliftoperatingmode
使用超起装置的起重机作业工况。
3.12
标准工况standardoperatingmode
不使用超起装置的起重机作业工况。
3.13
最低稳定起升速度Minimunstableliftspeed
起升机构能持续稳定运行的最低速度。
4技术要求
4.1工作条件
4.1.1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工作场地海拔一般不应超过2000m。
4.1.2工作风速要求如下:
——臂架长度不大于50m时,风速不应超过14.1m/s;
——臂架长度大于50m时,风速不应超过9.8m/s。
注:均为3s瞬时风速。
4.1.3非工作风速要求如下:
a)格构臂起重机在下列情况时,应将整个臂架放倒在地面上:
——主臂工况:主臂长度不小于50m,风速大于或等于21m/s时;
——副臂工况:主臂加副臂组合长度不小于50m,风速大于或等于15m/s时。
b)实腹(箱形)臂起重机:
——当风速大于15.5m/s时,应将副臂收回;
——当风速超过20.0m/s时,应将整个臂架收回至非工作状态。
注:均为3s瞬时风速。
4.1.4工作地面应坚实、平整,地面倾斜度不应大于1%。若制造厂允许回转平面的倾斜度更大或更小,
应提供相应的额定起重量图表。
工作过程中支撑地面不应下陷。必要时根据不同地面允许的静载荷采取相应措施,以满足工作地面
的承载要求。地面或支撑面的承载能力应大于起重机当前工况下最大接地比压。
注:超过上述范围时,应与用户协商解决。
3
GB/T14560—XXXX
4.2整机
4.2.1一般要求
4.2.1.1300t以上起重机宜带超起装置,带超起和不带超起的起重机结构形式参见附录A,起重机常
见臂架组合型式参见附录B。
4.2.1.2起重机的设计计算应符合GB/T3811的有关规定。
4.2.1.3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图表应符合GB/T21458的规定。
4.2.1.4起重机应具有在规定条件下的带载行走功能。
4.2.1.5起升、变幅、伸缩、回转和行走等机构的运行应平稳,其运行速度与设计值的相对误差不应
大于5%。
4.2.1.6起重机的主要外形尺寸误差不应大于1%。
4.2.1.7起升机构卷扬钢丝绳的单绳微动速度不应大于5m/min。
4.2.1.8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空载行走状态的起重机以最低稳定速度前进或后退行走20m,其
跑偏量不应大于±250mm。
4.2.1.9起重机作业过程中液压油箱内的相对温升不应超过40℃,且最高油温不应超过80℃。
4.2.1.10主臂、副臂、桅杆等有后倾可能时,应设置防后倾装置。
4.2.1.11空载、带基本臂的起重机在平整、坚实、干燥的地面上直线行驶时,设计爬坡能力应满足表
1的规定。
表1设计爬坡能力
最大起重量设计爬坡能力
≤450t≥15%
不带超起装置
>450t≥10%
带超起装置≥5%
4.2.1.12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B/T4198.1的规定,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应符合GB20891的规定。
4.2.1.13起重机在空载和额定载荷各工况下,应动作平稳,无异响或抖动。工作速度达到技术文件的
要求。制动可靠且在任何提升操作条件下载荷均不应出现明显的反向动作。
在动载和静载试验过程中或试验结束后,起重机的结构件不应产生裂纹、永久变形、油漆剥落。零
部件不应产生对起重机的性能与安全有影响的损坏,连接处无出现松动或损坏。
4.2.1.14起重机的履带平均接地比压计算见附录C。
4.2.2噪声
起重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时,司机耳旁噪声和机外辐射噪声声功率级限值应符合GB/T20062
的规定。
4.2.3排气烟度
起重机的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应符合GB36886的规定。
4.2.4整机抗倾覆稳定性
4.2.4.1起重机在进行静态稳定性试验过程中,应不倾覆。
4
GB/T14560—XXXX
4.2.4.2起重机在进行抗后倾覆稳定性试验时,分别测量或计算臂架一侧倾覆线上的总载荷,不应小
于起重机总质量重力的15%。
4.2.5可靠性
4.2.5.1可靠性试验时,起重机的作业率不应低于85%。
4.2.5.2可靠性试验时,最大起重量小于800t的起重机可靠性试验时间不应超过350h;最大起重量
等于或大于800t的起重机,可靠性试验时间不作规定。
4.2.6焊接
4.2.6.1结构件的焊缝质量应满足机械性能设计计算的要求,焊缝缺陷质量分级应符合GB/T19418的
规定。
4.2.6.2主要受力构件的对接焊缝,应进行探伤检测。射线探伤时,不应低于GB/T3323-2005中的质
量等级Ⅱ级;超声波探伤时,不应低于JB/T10559-2018中验收等级1级。
4.2.7涂装
起重机涂装技术要求应符合JB/T5946的规定。
4.2.8臂架头部位移
4.2.8.1格构臂起重机臂架头部最大侧向位移(附录D的测试工况),应满足下列要求:
a)臂架组合的头部侧向水平位移不应大于整个臂架组合长度的2%;
b)单个臂架的水平侧向位移不应大于单个臂架长度的2%。每个臂架的水平侧向位移不包括由连
接部件变形(倾斜或扭转)所引起的水平位移。
如果主臂上只安装了一节副臂,应满足公式(1)(见图1):
≤0.02++'()+()…(1)
ZjLjZbtanZLjcostanLjsin
式中:
——副臂头部侧向水平位移(需测量),单位为毫米(mm);
Zj
副臂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j——
——主臂头部侧向水平位移(需测量),单位为毫米(mm);
Zb
Z'——臂架倾斜度,单位为度(°);
——副臂与主臂夹角,单位为度(°);
——臂架扭转角度,单位为度(°)。
'
tanZ计算见公式(2):
'………(2)
tanZ(ZbZ1)/(L1)
式中:
——在主臂头部下方的距主臂头L处的主臂侧向水平位移(需测量),单位为毫米(mm);
Z11
L1——主臂沿Y轴任意投影长度,单位为毫米(mm)。
tan计算见公式(3):
5
GB/T14560—XXXX
………(3)
tan(ZbZ2)/(L2)
式中:
Z2——副臂撑杆顶部侧向水平位移(需测量),单位为毫米(mm);
L2——副臂撑杆沿Y轴投影长度,单位为毫米(mm)。
标引序号说明:
1——臂脚中心线;
2——主臂中心线;
3——臂架倾斜度Z';
4——副臂中心线。
注:F为额定起重量。
图1侧向位移计算示意图
4.2.8.2实腹(箱形)臂起重机在相应工作幅度起吊额定载荷作用下,只考虑臂架头部变形时,臂架
头部在变幅平面内垂直于臂架轴线方向的静位移ƒL按公式(4)计算:
2
ƒL≤kLC………………(4)
式中:
ƒL—静位移,单位为厘米(cm);
6
GB/T14560—XXXX
LC—臂架长度,单位为米(m);
k—系数,当LC<45m时,k值取0.1;当LC≥45m时,k值取0.1~0.15。
4.2.8.3实腹(箱形)臂起重机在相应工作幅度起吊额定载荷及在臂架头部施加数值为5%(或制造商
提供的侧载系数)的额定载荷的水平侧向力时,臂架头部在回转平面内的水平静位移ZL按公式(5)计
算:
2
ZL≤0.07LC…………(5)
式中:
ZL——水平静位移,单位为厘米(cm)。
4.2.8.4实腹(箱形)臂起重机在额定载荷下,臂架头部水平侧(切)向位移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表2臂架头部水平侧(切)向位移限值
臂长L限值
mmm
L≤40600
40<L≤651500
65<L≤852500
85<L≤1003500
L>1005000
4.3结构
4.3.1一般要求
起重机结构件材料和结构型式应满足使用过程中的强度、刚性、稳定性、防腐和有关安全性方面的
要求。选用新材料应进行工艺验证。
4.3.2臂架
4.3.2.1起重机臂架材料的选择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
4.3.2.2当臂架截面高度大于2m时,臂架的上表面应设置臂架的安装、拆卸、维修和保养的通道及安
全防护设施,通道及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GB/T24818.2的规定。
4.3.3下车
履带的张紧程度应可调。对于具有伸缩平移功能的履带架,其伸缩运动应平稳。
4.3.4司机室
4.3.4.1司机室应符合GB/T20303.2的规定。
4.3.4.2司机室工作面上的照度不应低于50lx。
4.4机构及零部件
4.4.1起升机构
4.4.1.1起重作业时,载荷载荷起升或下降动作应平稳,载荷在任何位置均能可靠停稳。
4.4.1.2载荷在空中停稳后,再次启动提升载荷时,在任何提升操作条件下,载荷均不应出现明显的
反向动作。
4.4.1.3严禁起重机带载自由下降,应通过动力来控制载荷的下降速度。若采用重力下降,可参考GB/T
24809.2-2015中4.2.6的要求。
4.4.1.4起升机构宜配置卷筒旋转指示器或监视装置,将其设置在操作人员易于观察的位置。
7
GB/T14560—XXXX
4.4.1.5起升机构应设置常闭式制动器,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应不小于1.5倍的最大工作扭矩。在紧急
状态下制动不应导致结构、钢丝绳、卷筒及机构的损害。
4.4.1.6对于采用多卷扬同步单钩作业的起重机,应具有同步功能。
4.4.2变幅机构
4.4.2.1变幅机构应能在操作者控制下使臂架在任何位置均平稳地停止;在操作人员未进行操作时,
应能保持住臂架以及额定载荷。
4.4.2.2采用钢丝绳变幅机构时,起重机应设置常闭式制动器。常闭式制动器应能承受不小于1.5倍的
最大工作扭矩。
4.4.2.3采用钢丝绳变幅机构时,应有防臂架后倾的检测与限位装置和卷筒机械锁止装置。
4.4.2.4采用油缸变幅机构时,同步动作的两个液压缸之间连接装置的设计应能避免其中一个液压缸
可能出现过载。
4.4.3伸缩机构
4.4.3.1伸缩机构应能可靠地支撑各伸出臂段,能在操作者控制下使起重臂平稳地伸缩到预定的臂长,
并能对额定载荷进行有效的控制。
4.4.3.2伸缩机构应提供伸缩钢丝绳检验的通道。
4.4.3.3应在伸缩液压缸上安装一套保持装置(如平衡阀),以防止液压系统意外失效(如管路破裂)
时起重臂不受控制地回缩。
4.4.3.4单缸插销伸缩机构每节臂的臂长选择不应少于2个臂位。
4.4.3.5单缸插销伸缩机构应能根据伸缩缸的载荷状态控制液压缸的工作压力,缸销、臂销液压缸应
有机械互锁装置。
4.4.4卷筒
4.4.4.1多层缠绕的卷筒,应有防止钢丝绳从卷筒端部滑落的凸缘,凸缘超出最外层钢丝绳的高度不
应小于钢丝绳直径1.5倍。
4.4.4.2起升卷筒的容绳量应满足:
a)当采用制造厂推荐的穿绳法和钢丝绳尺寸时,能完成制造厂规定的任何工况下的起重作业;
b)吊具下降到制造厂规定的最低极限位置时,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剩余安全圈(不包括固定绳端所
占的圈数)至少应保持2圈。
4.4.4.3变幅卷筒的容绳量应满足:
a)当采用制造厂推荐的穿绳法和钢丝绳尺寸时,臂架在0°到最大仰角的所有位置上都应能使臂
架准确变幅;
b)臂架下降到制造厂规定的最低极限位置时,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剩余安全圈(不包括固定绳端所
占的圈数)至少应保持2圈。
4.4.4.4卷筒绳槽表面和绳槽棱边应光洁平滑,不应损伤钢丝绳的表面。
4.4.4.5卷筒的卷绕直径与钢丝绳公称直径的比值应符合GB/T34529的规定。
4.4.4.6卷筒宜设置钢丝绳不跳出卷筒、甚至在钢丝绳松弛状态时也不能跳出卷筒的防护装置。
4.4.5滑轮
4.4.5.1滑轮轮槽应是光滑的,且表面不应有可能造成钢丝绳损坏的缺陷。
4.4.5.2滑轮上应配备防止钢丝绳脱槽的保护装置,该装置表面与滑轮最外缘间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
绳直径的1/3或10mm中较小值。
8
GB/T14560—XXXX
4.4.5.3所有滑轮的支承处均应设有润滑装置。
4.4.5.4起重作业时人手可触及的滑轮组,应设置滑轮罩壳。对可能滑落到地面的滑轮组,其滑轮罩
壳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4.4.5.5起升滑轮和变幅滑轮的卷绕直径与钢丝绳公称直径的比值应符合GB/T34529的规定。
4.4.6钢丝绳
4.4.6.1钢丝绳的选择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起升钢丝绳宜选用阻旋转的钢丝绳。
4.4.6.2钢丝绳应符合GB/T8918、GB/T20118和YB/T5359的规定。
4.4.6.3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和连接应符合GB/T3811的规定。
4.4.7吊钩和吊钩滑轮组
4.4.7.1吊钩的选用应符合GB/T10051.1的规定。吊钩的制造、质量及检验应符合GB/T10051.2的规
定。
4.4.7.2吊钩应设置防脱装置。吊钩滑轮组应设置挡绳装置。
4.4.8回转机构
4.4.8.1回转机构应能随着起重机正常工作的要求而启动或停止,启动和停止应平稳。
4.4.8.2回转机构宜设置回转自由滑转系统,该系统应具有减少或消除由起升载荷重心与钢丝绳不在
同一条铅垂线上而引起的对臂架产生的侧向力的功能。
4.4.8.3回转机构应设置制动器,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应不小于1.25倍的最大工作扭矩,最大工作扭矩
包括风载荷和允许的倾斜载荷。制动器在所有允许的回转位置应都能起作用。
4.4.9行走机构
4.4.9.1行走机构应具有向前和向后行走及单侧转向和原地转向的功能。
4.4.9.2起重机以最高运行速度行走时,应保证启动和制动时的安全。
4.4.10超起装置
4.4.10.1超起系统应设置检测超起平衡重(不含平衡重小车)离开地面状况的装置,采用超起平衡重
小车时应能显示超起平衡重利用率。
4.4.10.2超起平衡重采用液压油缸提升时,提升油缸应具有单独调整功能,保证超起平衡重底板的水
平度。
4.4.10.3在操作者位置,应有让操作者方便了解在特定工况下所需匹配的超起平衡重重量的提示装置
或措施。
4.5液压系统
4.5.1一般要求
4.5.1.1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和配管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4.5.1.2液压元件应能保证在最大工作压力(包括超载试验时的压力)和最大运行速度时,正常工作
而不失效。液压元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7935的规定。
4.5.1.3平衡阀与被控元件之间应采用刚性连接,且间距尽量短。
每个液压回路都应有压力限制装置以防止超压,限制压力值不应超过最大工作压力的110%。
4.5.1.4每个液压回路应配有一个显示压力的装置或一个压力检测接口。
9
GB/T14560—XXXX
4.5.1.5液压钢管末端有接头时,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4.5.1.6液压系统中,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等级应符合JB/T9737的规定。
4.5.1.7起重机在正常工作时(包括性能试验过程),液压系统不应有渗漏油现象。
4.5.1.8在密封性能试验时,固定结合面不应渗油,相对运动部位不应滴油。手摸无油膜或目测无油
渍为不渗油;渗出的油渍面积不超过100cm2或无油滴出现为不滴油。实腹(箱形)臂起重机变幅油缸
的回缩量不应大于2mm,载荷下沉量不应大于15mm。
4.5.2液压软管
4.5.2.1液压软管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B/T8727的规定,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
4.5.2.2液压软管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软管制造厂的规定。
4.5.2.3当液压软管的工作压力大于5MPa或温度高于50℃,且与操作者距离小于1m,又没有其他
遮挡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以免软管失效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4.5.3液压油缸
4.5.3.1承载液压油缸(如支腿油缸、桅杆顶升油缸)应装有与之采用刚性连接的安全装置(如液压
锁、平衡阀等),以防止因液压管路意外破裂而导致安全事故。
4.5.3.2两并联同步油缸应设置防过载液压阀,当一个油缸失效时,另一个油缸可避免过载。
4.5.3.3液压油缸的端口和阀(例如保护阀)之间的焊接或装配连接件,爆破压力与工作压力的安全系
数不应小于2.5。
4.5.4液压油箱
液压油箱应有满足液压系统正常工作的有效容积。液压油箱的结构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良好的密封性能,密封效果应符合4.5.1.7的要求;
——应设置降低液压系统颗粒污染的过滤器和检测最高、最低油位的装置;
——应设置排放口和清洗孔以便于液压油箱内部清洗。
4.6电气系统
4.6.1电气系统应符合GB/T5226.32的规定。
4.6.2采用无线遥控操作方式的起重机,无线遥控的电气系统应具有监控和故障自诊断功能,在任何
非正常工作状态下应能实现自动关闭、停止工作,并应具有抗同频干扰信号的能力。
4.6.3起重机要求多点控制时,应有互锁功能,每一控制点均应设置紧急停止开关。
4.7操纵系统与控制系统
4.7.1操纵手柄、操纵踏板、按钮、指示器及信号等装置应安装在便于操纵或观测的位置,并在其附
近配置清晰的符号及图形标识,以说明它们的用途和操纵方向。操纵手柄的动作方向与被操纵机构的运
动方向应符合GB/T24817.2的规定。
4.7.2操纵手柄和操纵踏板的操纵力及行程应符合表3的规定。
4.7.3操纵手柄或按钮动作应灵活、不互相干扰。各操纵手柄和操纵踏板在中位时,不得因震动而离
位。
4.7.4起重机应设置紧急停止装置。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紧急停止装置的按钮应保持在接通位置,直
到紧急情况解除。
4.7.5起重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控制系统应能可靠地防止起重机意外启动。
4.7.6为防止误操作,控制系统中应设有附加的保护装置(如钥匙开关)。
10
GB/T14560—XXXX
表3操纵手柄和操纵踏板操纵力及行程
操纵力操纵行程
项目
Nmm
安装在控制台上≤50—
操纵手柄
安装在地板上≤160≤260
操纵踏板≤225≤260
注1:由于载荷变化而影响操纵力的大小时,应在额定起重量下测量。
注2:行程是指从空档(中间位置)到前、后或左、右位置移动的直线距离。
4.7.7起重机开始作业时应有音响报警,警示起重机附近的人员。
4.7.8支腿操纵机构应设置在使操作人员能清楚地看见活动支腿运动方向,否则,应有音响报警。
4.8安全要求
4.8.1一般要求
起重机应按照GB/T6067.1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4.8.2限制运动行程与工作位置的安全装置
4.8.2.1起升高度限位器
起重机应配置起升高度限位器。当取物装置上升到设计规定的上极限位置时,应能立即切断起升动
力源。在此极限位置的上方,还应留有足够的空余高度,以适应上升制动行程的要求。
4.8.2.2下降深度限位器
起重机应配置下降深度限位器。当取物装置下降到设计规定的下极限位置时,应能立即切断下降动
力源,确保在卷筒上缠绕的钢丝绳满足4.4.4.2的要求。
4.8.2.3变幅限位器
采用钢丝绳变幅的起重机应配置变幅限位器。臂架在极限位置时,控制系统应自动停止变幅向危险
方向动作,并确保在卷筒上缠绕的钢丝绳满足4.4.4.3的要求。
4.8.2.4防后倾装置
采用钢丝绳变幅的起重机应配置防后倾装置。该装置可吸收钢丝绳或吊具因故障突然释放载荷造成
的冲击,防止臂架或桅杆向后运动。
4.8.2.5角度限制器
采用钢丝绳变幅的起重机应设置角度限位器。角度限位器可有效限制主臂、副臂的最大、最小工作
角度。
4.8.2.6水平显示器
水平显示器应安装在起重机的司机室中或操作者附近的视线之内。水平显示器的显示误差不应大于
±0.1°。
4.8.3防超载的安全装置
11
GB/T14560—XXXX
起重机应配置力矩限制器,力矩限制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2602的规定并至少具备以下功能:
a)操作中能持续显示额定起重量或额定起重力矩、实际起重量或实际起重力矩、载荷百分比,并
应通过指示灯显示载荷状态:
——绿灯亮:表示实际起重量或实际起重力矩小于实际幅度所对应的相应额定起重量或额定起
重力矩的90%;
——黄灯亮:表示实际起重量或实际起重力矩在实际幅度所对应的相应额定起重量或额定起重
力矩的90%~100%之间,同时蜂鸣器断续报警;
——红灯亮:表示实际起重量或实际起重力矩大于实际幅度所对应的相应额定起重量或额定起
重力矩的100%,同时蜂鸣器连续报警。
b)报警消音功能;
c)显示工作幅度、臂架仰角;
d)当实际起重量在100%~110%额定起重量之间时,自动停止起重机向危险方向的动作;
e)允许强制作业功能,打开强制作业开关,起重机应允许在额定起重量的100%~110%之间操作,
工作速度应满足如下:
——电控系统:速度小于最大允许工作速度的15%;
——液控系统:速度小于最大允许工作速度的25%。
f)在达到起升高度、下降深度、超载、角度限位等极限状态时,应显示相应的报警指示。即使打
开强制作业开关,上述报警指示不应自动解除。
4.8.4安全防护装置
4.8.4.1故障显示装置
起重机应设置故障显示装置,故障显示方式应使用文字、图形或语音等。故障显示装置至少应具有
以下功能:
a)故障显示
——控制系统通讯故障;
——超载保护装置系统故障。
b)报警功能:
——机油压力过低;
——水温过高;
——液压滤清器堵塞。
4.8.4.2三色指示灯报警装置
应在司机室外明显位置设置三色(绿色、黄色、红色)指示灯报警装置。三色指示灯指示起重机实
际载荷状况应符合4.8.3a)的规定。
4.8.4.3警示灯
起重机应设置臂架顶端警示灯。
4.8.4.4风速仪
起重机臂长超过50m时应设置风速仪。起重机风速仪的安装应符合GB/T6067.1的规定。
4.8.4.5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12
GB/T14560—XXXX
起重机应设置符合GB/T28264规定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4.8.4.6防护装置
4.8.4.6.1控制装置位置的设计应确保安全距离符合GB/T12265.3和GB/T23821的规定。
4.8.4.6.2在正常工作或维修时,为防止异物进入或防止其运行对人员可能造成危险,应设置保护装
置。起重机上外露的、有可能伤人的零部件,如开式齿轮、链轮、链条等,均应装设防护罩/栏。
4.8.4.6.3防护罩/栏应牢固可靠。防护罩/栏应能承受一个90kg重的人而不会发生永久变形。
4.8.4.6.4如果安全通道只可能带个人保护装置(如安全带)和/或移动通道系统(如移动平台或移动
梯子),应在说明书中提供选择、安装及安全使用的说明。
4.8.4.7安全警示标志
应在起重机的可能发生危险的部位或工作区域设置明显可见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
GB/T15052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根据试验工况,起重机应装上设计规定的全部工作装置。
5.1.2燃油箱内应有1/3~2/3之间的油量,液压油箱的油面应在油面指示器规定的刻度范围内。
5.1.3地面应坚实、平整,倾斜度不大于0.5%。
5.1.4作业性能试验时,风速不应大于8.3m/s;结构试验时,风速不应大于4m/s。
5.1.5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在-20℃~+40℃之间。
5.1.6试验载荷应标定准确,相对于标定值的允差应符合GB/T21457的规定;
5.1.7在不影响试验效果的情况下,试验项目可按试验内容和载荷情况相互穿插或组合进行。
5.2试验准备
5.2.1资料
试验时,应准备试验大纲和试验记录等。
5.2.2测量精度
试验中参数的测量精度应符合GB/T21457的规定。
5.3主要参数测定
5.3.1主要尺寸
测定项目为(见图2、图3):
a)主臂长度和副臂长度;
b)最大起升高度;
c)起重机外廓尺寸:总长(L/L’)、总宽(B2)和总高(H);
d)履带的相关尺寸:履带长度(L3)、履带接地长度(L4)、履带宽度(B1)和两履带总宽(伸/
缩)(B2/B)。
13
GB/T14560—XXXX
图2格构臂起重机外形尺寸
图3实腹(箱形)臂起重机外形尺寸
5.3.2操纵力及操纵行程
操纵手柄和操纵踏板的操纵力:测量点为操纵手柄和操纵踏板中央点。
操纵手柄和操纵踏板的操纵行程:测量操纵手柄和操纵踏板中央点的直线移动距离。
5.3.3工作参数
5.3.3.1最高起升速度
以最高速度起升,测量吊钩通过2m(主钩)行程所需要的时间,计算起升速度。试验重复3次,
取其平均值作为最高起升速度。工况如下:
——格构臂起重机:基本臂为70°仰角、空载;
——实腹(箱形)臂起重机:基本臂为最大仰角,空载。
5.3.3.2最低稳定起升速度
最长主臂、额定载荷工况时,测量吊钩通过1m(副钩)行程所需要的时间,计算起升速度。试验
14
GB/T14560—XXXX
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起升最低稳定速度。
5.3.3.3最高回转速度
以最高速度左、右回转,测量回转360°所需要的时间,试验重复3次,计算回转速度,取其平均
值作为最高回转速度。工况如下:
——格构臂起重机:基本臂为70°仰角、空载;
——实腹(箱形)臂起重机:基本臂为最大仰角、空载。
5.3.3.4变幅时间
基本臂、空载工况时,测量臂架在工作仰角范围内以最高速度全程起臂、落臂所需要的时间,试验
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幅时间。
5.3.3.5主臂伸、缩时间
实腹(箱形)臂起重机主臂为最大仰角、主钩空载,以最高速度由全缩(或全伸)状态运动到全伸
(或全缩)状态,各试验3次,分别取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主臂伸、缩时间的测定值。
对于需要人工或机械作辅助以达到伸缩的主臂,允许分段测量伸、缩时间。
5.4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一般为目测检查,这种检查应不拆卸任何零部件或打开遮蔽物,可包括某些必要的手动操
作。同时还应检查全部必备的证书是否提供并经过审核。
目测检查不少于如下项目:
a)焊缝质量;
b)表面涂装质量;
c)主臂上的维修通道;
d)司机室地面防滑、门窗定位、安全玻璃使用、第二出口;
e)安全防护装置;
f)防止钢丝绳跳出卷筒的装置;
g)滑轮的防止钢丝绳脱槽装置;
h)滑轮支承处的润滑装置;
i)起重作业时人手可触及的滑轮组的滑轮罩壳;
j)吊钩的标记和防脱装置。吊钩滑轮组的挡绳装置;
k)液压管路、线束的敷设及保护;
l)操纵件的操作、标牌和标志;
m)安全防护装置;
n)液压油油位;
o)起重机标牌和额定起重量图表。
5.5行走性能试验
5.5.1最高行走速度
试验工况为:
——空载;
——基本臂仰角为45°;
15
GB/T14560—XXXX
——起升和回转制动器均处于制动工况。
分别测量起重机以最高速度前进或后退各20m所需的时间,计算起重机的最高行走速度。
试验重复各3次,分别取前进或后退3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起重机的最高行走速度。
5.5.2跑偏量
试验工况为:
——空载;
——基本臂为45°仰角;
——起升和回转制动器均处于制动工况。
起重机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以最低稳定速度前进或后退行走各20m的跑偏量e,(见图4)。
试验重复3次,取最大值作为起重机的跑偏量。
跑
偏
量
20m
图4跑偏量测试图
5.5.3行走制动功能
试验工况为:
——空载;
——基本臂为最大仰角;
——起升和回转制动器均处于制动工况。
起重机在低速挡行走状态,以允许最高速度行走,能够可靠制动,测量试验重复3次。
5.5.4履带架伸缩功能
履带架可以伸缩的起重机,履带架距离由最小调整到最大,再由最大调整到最小,观察履带架伸缩
平稳性,试验重复3次。
5.6空载试验
5.6.1试验目的
检查起重机各机构能否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正常动作,各种指示和限位装置是否能工作正常。
5.6.2试验方法
分别进行吊钩起升及下降、过放、回转、变幅、伸缩和臂架防后倾的功能试验,试验方法如下:
16
GB/T14560—XXXX
a)吊钩升降
基本臂、主臂+固定副臂或主臂+变幅副臂的臂架组合时,起升吊钩,当吊钩达到设计规
定的极限位置时高度限位器报警,并自动停止吊钩起升动作。操作强制开关后可继续向相同方
向动作。试验重复3次。
b)起升卷筒上钢丝绳过放
吊钩以低速下降,当起升卷筒上缠绕的钢丝绳还剩2圈时(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下降深
度限位器报警,并自动停止向危险方向运动。操作强制开关后可继续向相同方向动作。试验重
复3次。
c)回转
基本臂分别以高速和低速进行全程范围内左右各回转360°,左右回转过程各制动1次。
试验重复3次。
d)变幅
主臂+变幅副臂或主臂+固定副臂时,分别对主臂、副臂和桅杆进行全程范围内的变幅,
变幅到中间位置时制动1次。幅度达到设计规定的上下限制位置时,变幅限位器报警,并自动
停止变幅。操作强制开关后可继续向相同方向变幅。试验重复3次。
e)伸缩
主臂由全缩(或全伸)状态运动到全伸(或全缩)状态,以低速和较高速度各进行3次,
伸、缩过程中各制动1次。
f)防后倾
对主臂+变幅副臂和超起装置的臂架组合形式,分别操作主臂、变幅副臂或桅杆的防后倾
装置。臂架或桅杆的后倾角度到限制位置时,系统自动报警,并自动停止向危险方向运动,可
向安全方向动作。试验重复3次。
5.7额定载荷试验
5.7.1试验目的
验证起重机各机构在起吊相应工况100%额定起重量的试验载荷时的性能。
验证超载保护装置、三色指示灯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报警功能。
5.7.2试验方法
5.7.2.1起吊额定载荷
额定载荷试验的臂架组合、试验工况和试验循环内容见表4。
每种工况按表4规定的一次循环内容重复试验3次。
表4额定载荷试验
类别臂架组合序号试验工况一次循环内容
标1最大起重量a、相应工作幅度
准载荷起升到最大高度后,再下降到地面,载荷
基本臂
工2最大工作幅度、相应额定起重量在下降过程中制动1次。
况
17
GB/T14560—XXXX
表4(续)
类别臂架组合序号试验工况一次循环内容
载荷起升到臂架可以回转的离地高度,在作业
区范围内左右回转360°,在左右回转过程中各制
3最小工作幅度、相应额定起重量动1次、2次。
载荷起升到最大高度后,再下降到地面,载荷
中长主臂
在升降过程中各制动1次。
载荷起升离地,起臂至最小工作幅度,再落臂至
4最大工作幅度、相应额定起重量最大工作幅度,再将载荷下降到地面,在起、落臂
过程中各制动1次。
载荷起升到臂架可以回转的离地高度,在作业
区范围内左右回转360°,在左右回转过程中各制
最长主臂5最小工作幅度、相应额定起重量动1次、2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术后胆漏的个案护理
- 儿童腹泻护理个案分析
- 有理数乘方课件
- 怎样下载多媒体知识课件
- 数学老师实习总结
- 期末小学教师工作总结
- 安全生产承诺书模板集锦九篇
- 酒店感恩节活动策划8篇
- 安全培训完成总结
- 执行力心得体会15篇
- 【MOOC】英文技术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21起典型火灾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消防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附答案
- 从创意到创业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国开《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形考任务4-配置故障转移群集服务实训
- 监狱监区年度工作总结
- 石灰窑烘炉及开炉方案
- 复苏囊的使用PPT
- (完整版)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 教学论文】《自制教具应用于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教师职称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