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1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2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3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4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2005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06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2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7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2005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部分)古代文学部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1.试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在编写《史记》是如何体现他的意旨的?2.试述南朝的“文笔之辨”3.试述“宋初三体”的形成及其特点4.简述元代杂剧的体制特点二、论述题(每题30分)1.试述魏晋以来历代文人创作对汉代乐府民歌的吸收与发展2.(这题前面有一段很长的古文评论材料,大意是一个古代评论家对明清四大奇书的评价,而这篇评论是写在《儒林外史》的序上的)要求对此观点进行评论,在说说你对这几部作品的看法现当代部分简述题(从以下3题中任选2题回答,每题25分)1.试述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关于文学的白话文写作之争及其意义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特点3.试述20世纪八十年代“现代派”小说和“先锋派”小说的区别和联系

2006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考试科目: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部分)古代文学部分一、简答题(40分)1.试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在编写《史记》是如何体现他的意旨的?2.试述南朝的“文笔之辨”3.试述“宋初三体”的形成及其特点4.简述元代杂剧的体制特点二、论述题(每题30分)1.试述魏晋以来历代文人创作对汉代乐府民歌的吸收与发展2.(这题前面有一段很长的古文评论材料,大意是一个古代评论家对明清四大奇书的评价,而这篇评论是写在《儒林外史》的序上的)。要求我们对他的观点进行评论,在说说自己对这几部作品的看法现当代部分一、简述题(从以下3题中任选2题回答,。每题25分)1.试述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关于文学的白话文写作之争及其意义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特点3.试述20世纪八十年代“现代派”小说和“先锋派”小说的区别和联系

2010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谈谈中国文学史中的“情景”问题。(30分)二、从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文学史的“国家不幸诗家幸”的理解。(30分)三、《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试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该诗的理解。(30。分)四、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老舍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30分)五、谈谈巴金《随想录》的主题思想和表述特点。(30分)

2010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谈谈中国文学史中的“情景”问题。(30分)答:从古至今,文学创作者们在进行诗词歌赋的创作中时都离不开对景物的描写,并且据对古代文学作品综合的考证发现,古代文学大师们在写景的同时都会在里面或多或少地融入一些自身的情感,作者们注重“情随景变,景随情生”的写作方式,从而使创作出的文学作品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1)情随景变情随景变是指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主要以当时的景物为主要线索,并随着所看到的景物不同而产生情感上的变化。即由不同的景物可以联想到不同的事情,因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或者是作者对同一景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观赏,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例如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一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在对小石潭不见其影,只闻其声的环境下,偶然发现了角落里的一处小石潭,这里所流出的潭水十分地清澈,且潭里的鱼游得十分地畅快,犹如在空中一般。作者再向四周看去,发现小石潭四周均被树木所遮挡,且树木的剪影参差不齐,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缕缕的光茫,此情此景竟如生活在仙境一般。由此可见,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十分舒畅的,也因此“似与游者相乐”一句应运而生。但作者反身观察这里的环境,竟然发现空无一人,且空气中凝结着一种寒冷的气息,因而作者由此联想到另一种情景,创作出了与前一句相反的情境。通过揣摩作者对小石潭情景的描写,并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很容易体会出作者被流放的那种凄凉和郁郁寡欢的心情。由此可见,同样是小石潭的情景,作者的情感却因自身所联想到的环境不同而发生着变化。至于说不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这一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十分到位的,正所谓情无定位,感触而兴。例如:在杏花盛开的季节里人们很容易会想到春意,心情自然也会变得十分畅快。因此,无论是古诗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还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会让人联想到充满活力的春季,心情自然好。但反之,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崖”一句中,则表现出了作者当时悲凉的情绪,再结合作者当时的环境因素,不难分析出作者借夕阳来抒发英雄陌路、悲伤凄凉的心情。(2)景随情生

对于人类来讲,景物是具有生命力的,是活的群体。这也是景物因人的主观思想意识以及对景物的观察欣赏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审美效果的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景随情生。古代文学作者用不同的心情去看待同一个景物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其景物也因作者不同的情绪被染上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古代诗词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中的月亮代表了团圆,作者唐代诗人张九龄用这样一句词体现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又如宋代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也是体现了作者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又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写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因作者的心情变化使景物蒙上了一层感情色彩。另外,在宋词的写作中,大多作者均会以当时的心情去描写景物。宋词不同于唐诗,宋词的文学作品中情感的描写更加地饱满热情,例如:欧阳修、范仲淹这种当时的官僚既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官场中游刃有余,又能够在闲情逸致时写出情绪饱满、感情丰富的诗词来,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这些词中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豪放式的抒写,但都抒发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及对当局的感悟。(3)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与景是相互关联的有机结合体。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在看到某一处情景或是某种特定的事物时,会自动将自身的情绪观点以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并通过以景物的描写抒发出作者的心理情怀。另外,在古代文学中,花草、树木、山峰、石头、流水、人家、细雨、动物、边关、落日、沙漠、古道等都是诗人们常常用于描写的景物。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中,就借草原上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对自然环境中蕴藏的不卑不亢的精神,对人类在逆境中寻求生存的顽强意志力进行思考。另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大多数作者的写作手法都是见乐景写乐情,见悲景写悲情。因此从作者所写的诗句中就不难看出作者当时的心理状况。(4)表现形式不同,实际融为一体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不难看出,多数的古代文学作家在诗词描写中都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如:古代文学作家如若观海的话,则在诗词表述中会体现出意溢于海的情怀。如若登山的话,则在所描写的诗词中体现出情满于山的情怀。也就是说,人之所以会描写出流芳百世的优秀作品,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古代诗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真正将自身融入其中,以景触情,能够使诗词的表达更加贴近于生活,也才会

写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情景交融的名作。结语综上所述,情景运用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作者借景抒情的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段。作者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身的感情,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影射出当时的社会生存状态。同时,古代文学运用的情景模式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基础,对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从文学史和文学理论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文学史的“国家不幸诗家幸”的理解。(30分)答:清沈雄《古今词话》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同样在赵翼的《题遗山诗》:“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两句表面的意思是:“国家不兴旺的时候,诗词歌赋的大家却反而兴起,诗词歌赋中写上沧桑的诗句便十分工整了。”这与司马迁“发愤著书说”,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等是一脉相承的。(1)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自古以来,社会动荡,统治者昏聩,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便是爱国诗人们最愁苦,最不堪忍受的时候。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他们要把满腔的苦痛全部倾吐出来,于是也就留下了许多传世的名篇佳作。国家的不幸造就了屈原,杜甫,陆游,李清照、文天祥,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一批大诗人,为后世所敬仰,推动了中国诗歌走上了一个个高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所以说“国家不幸诗家幸”。(2)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国家不幸诗家幸”则体现出了艺术发展与物质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作家创作心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艺术发展与物质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艺术的发展是由物质的发展所决定,但因其自身作为独特的审美艺术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一种表现为,有些艺术样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逐渐衰退;另一种表现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艺术较同时代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艺术更为繁荣。正是钱钟书先生所谓“世平史寡,怨极识真”。宗白华先生也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社会动荡,政治最为黑暗的时

期,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开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总而言之,国家不幸是全民族的不幸,也包括于文学创作者这一个群体。于民族兴亡的问题上,他们无能为力,是不幸的。但就是因为他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诗歌或者其他文体形式表现自己对统治者无能,山河破败,百姓流离的愤懑之情,才使得在那一时期文学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也让文学创作者自身得到后人敬仰。三、《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试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该诗的理解。(30分)答:《泊船瓜洲》是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故居,而作此抒情小诗。这是一首典型的乡愁诗。抒发了作者的忧郁、伤感、消沉之情和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1)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2)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本诗体现出的诗人的心理状态相对复杂。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四、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老舍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30分)答:老舍的作品以“京味儿”、简洁、幽默著称于世,这种鲜明的、独特

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卓尔不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立起了一块丰碑。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除了保持他一贯的艺术特点外,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为:(1)严峻、深沉、朴实的风格,透露着强烈的悲剧气氛《骆驼祥子》中,作家是要通过祥子一生的悲剧来反映黑暗的社会,这不能不是严峻的,而作家不单从祥子物质上的贫困、更主要是从他的心理上展示人间的地狱,这又不能不是深沉的。除了这个重要的因素之外,作家新的艺术处理方式和对幽默看法的变化也是一个因素。《骆驼祥子》中,作者以祥子一生沉浮为主线结构;以心理描写与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来推进故事进程;以准确、鲜明、通俗、独到的语言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事件。整部作品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主线,其心理描写是富于独创性的,这种描写与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成为这部作品鲜明的艺术风格。(2)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手法,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典型老舍善于运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注重对其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骆驼祥子》中最为成功的形象是祥子和虎妞。作者通过丰富而又富于变化的心理描写,充分展现了祥子坚忍和沉默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还描写了生活在祥子周围的底层小人物群像,如老马祖孙,二福子,小福子等。(3)幽默与浓郁的“京味儿”《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语言朴实自然,生动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①幽默是老舍一贯使用的艺术手段和追求;老舍的幽默是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骆驼祥子》中的幽默是去粗取精的,是在严峻基点上的幽默。②《骆驼祥子》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学风采和大众风格。作家恰当地使用北京土语,使作品加浓了地方色彩;注意长短句的配合,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讲究字调顿挫配合,读起来极富音乐美;注意人物对话的个性化,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

整部《骆驼祥子》的语言运用是极成功的,在北京方言的基础上锤炼加工的文学语言,老舍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现代小说史上,很少有人达到老舍的水平。综上所述,《骆驼祥子》作为老舍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独特的“京味儿”,心酸的幽默,强烈的悲剧意识,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构成了老舍对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思考与表现,成就了老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五、谈谈巴金《随想录》的主题思想和表述特点。(30分)答:《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1)主题思想①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历时八年,写完这部全长42万字的散文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还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逐渐深入的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②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从《随想录》里,人们又见到了那个熟悉的巴金,他开始独立思考而不再盲目听命,挣脱思想枷锁而不再畏首畏尾,直言中国过去“太不重视个人权利,缺乏民主与法制”,痛感“今天在我们社会里封建的流毒还很深,很广,家长作风还占优势”。集中批判“长官意志”。(2)表述特点巴金的《随想录》是在用真实的话语来表达燃烧在他心灵的深情,“真”“情”“美”就是这部著作的特点。①真实自然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巴金的《随想录》自然也不例外。读过《随想录》,就会明显感受到“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乃此巨著的生

命之所在。《随想录》正是巴金用全部的,真实的,坎坷的人生境遇来倾吐的作品。坚持用真实现身说法,充满真情的流露,奉行着我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巴金的《随想录》之所以被推崇为“当代散文的巅峰”,就是因为他的每篇散文里,句句都是情感真挚的真心话。②以情感人对故友或亲人的怀念是《随想录》的一个重要主题,早已过古稀之年的巴金就自己的记忆所及,对师长、朋友和亲人进行追述或怀念,朴素平淡的字里行间流动的是真挚的感情,散文《怀念萧珊》当属最佳之作。巴金用渗着血和泪的文字深情哀悼含恨死去的妻子。萧珊的善良美丽和她在文革中遭受到的非人折磨,留给人们深长的思考。在《怀念老舍同志》《怀念鲁迅先生》等怀念性散文中,在《把心交给读者》《说真话》《愿化泥土》等议论性散文中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感情。巴金说过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而这种发泄和倾吐的情与爱让读者常常感受到一种高尚人格力量的震撼。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中有“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之说,美国的苏珊·朗格也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巴金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与倾注恰好印证了这些观点。总之,巴金《随想录》共写作150篇,历时八年。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把他对历史的反思,对痛失亲友的追忆,对自我的拷问,尤其对一些他不能认同的言论与观点的批判,质朴而直白地讲述出来。文字朴实,记述流畅,没有经营雕琢的痕迹,他对历史浩劫采取一种坚定的介入、干预的姿态,坚持人的理性能够认知、控制一切的世界观,并对人类理想前景有执著坚守的信念。因此,他不仅作为一个历史浩劫的见证人和亲历者,发出对历史的控诉和批判,同时也怀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带着强烈的自省意识,在揭露和谴责文革的残酷和荒诞时,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无情的解剖。

2012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完成下列诗句(5分)1.,凌云健笔意纵横2.窃攀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