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文档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文档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文档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文档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版含答案-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佛山市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1.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提出“兼爱”,两者相比,墨子更注重()A.调节人际关系B.倡导重义轻利C.无等级名分差别D.讲求实际功利【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仁者爱人”与“兼爱”都是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A项体现不出墨子思想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义轻利的内容,故B项错误;孔子的“仁者爱人”是有等级差别的,而墨子“兼爱”是指无差别的关爱他人,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两个主张都没有讲求功利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理学()A.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B.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压抑了人性C.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D.将儒、佛、道思想揉合【知识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理学仍然坚持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故A项错误;从“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可知,单纯是指理学与之前的儒学立场一致,即维护封建统治需要,故B项正确;C项是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与“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理学的特点,与“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A.改革科举制度B.“经世致用,学以济世”C.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D.废除封建君主专制【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材料中二者都在批评儒学家空谈义理,而不研究时事,没有涉及科举制弊端,故A项错误;二者反对当时儒学家不联系实际,可知二者应主张重视现实问题,学有所用,即主张经世致用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针对的是儒学家只研究学问,不解决现实问题,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不是二者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政治制度的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B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中体西用思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运用能力。从材料的时间看出,考查近代史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特征。近代中国发展是“冲击—嬗变”即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冲击中国天朝大国观念,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故答案D符合题意。【答案】D5.据《19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电影业》记载,“以当时专门放映国产影片的金城电影院为例,该院有座位1653个,从1938年3月26日至4月13日放映新片《古屋行尸记》,前后共放映18天,总计放映54场,累计接待观众41580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310人次。”这表明()A.看电影是当时上海人一种娱乐B.电影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普及C.电影成为传播进步思想主阵地D.上海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知识点】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试题解析】从材料可知当时观看电影的人很多,反映出看电影是当时比较普遍的娱乐活动,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电影业的状况,不能得出电影在全国各地普及,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得出电影传播进步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国产电影与外国电影的观看状况的对比,无法得出上海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故D项错误。【答案】A6.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以下价值取向与当时需要相符的是()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知识点】维新思想【试题解析】“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推动欧洲社会转型是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时期,马克思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其价值取向与当时需要不符,故A项错误;B项观点属于事实评价,体现不出作者的价值取向,故B项错误;严复宣传进化论学说,是为传播维新思想服务,其价值取向与当时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相符,故C项正确;D项表述的是新中国文化转型,1956年前后的时代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价值取向体现不出当时需要,故D项错误。【答案】C7.经济学家吴晓波认为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以下口号最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C.欲自强必先裕饷,裕饷莫如振兴商务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知识点】中体西用思想【试题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新思潮萌发时期,先进的思想家提出的救国思想,与材料意思“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不符,故A项错误;师夷长技以自强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抵御外国入侵而提出的救国思想,而后大力兴办军事工业,与材料意思“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不符,故B项错误;欲自强必先裕饷,裕饷莫如振兴商务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抵御外国入侵而提出的救国思想,而后大力兴办民用工业,与材料意思“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不符,故C项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的救国思想,体指封建制度,用指西方技术,与材料意思“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8.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⑤【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中体西用思想【试题解析】①强调礼义和人心是立国之道,没有近代化的内容,故①正确;②反映出对近代文明的反对,故②正确;③认识到机器的重要作用,是经济工业化的表现,故③错误;④主张设立议院,实行立宪政体,是政治民主化的表现,故④错误;⑤强调的是民主与科学,是思想理性化的表现,故⑤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9.秋瑾(1875年—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错误的是()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知识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试题解析】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秋瑾提倡女权,必然会冲击了中国人的重男轻女传统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可以分析出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秋瑾个人对女权的倡导不可能代表全社会的风气转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0.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意识。近代中国理性觉醒不包括()A.王夫之的民主启蒙思想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D.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中体西用思想【试题解析】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不是近代中国思想觉醒的代表,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魏源思想产生于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时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梁启超思想产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11.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领导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A.民族独立B.救亡图存C.民族复兴D.民主革命【知识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试题解析】邓小平与习近平两位领导人的梦想不包括民族独立,故A项错误;救亡图存是孙中山与毛泽东两位领导人的梦想,故B项错误;四位领导人虽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但都是希望摆脱中国落后面貌,实现民族振兴,故C项正确;邓小平与习近平所处的时期已经建立了民主国家,民主革命不是二人的梦想,故D项错误。【答案】C12.《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预备立宪”破产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知识点】辛亥革命【试题解析】1911年“汉族内阁”的骗局被揭露,标志着“预备立宪”破产,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以至于支持清廷的报纸都改变了立场,故B项正确;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覆灭,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的批判封建思想,其统治地位动摇,也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3.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B.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D.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知识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试题解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反省是出现材料现象的背景,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翻译日本著作所占比例最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应用科学所占比例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学习西方进程的对比,故无法得出向西方学习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答案】B14.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知识点】进化论;哥白尼【试题解析】哥白尼日心说主要探究宇宙,与人无关,故A项错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的时候近代科学体系早就形成了,“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的是牛顿经典力学,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哥白尼日心说反对了之前教会宣扬的地心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反对了教会宣扬的上帝造人说,都是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故C项正确;“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是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15.如同在自然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A.三权分立B.法律平等C.天赋人权D.社会契约论【知识点】启蒙运动【试题解析】题中第三大定律反映出建立政府的目的。三权分立解决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人民通过订立签约,建立政府保护自己的利益,体现了政府与人民间的契约关系,故B项正确;人民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6.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一时期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且风格相近是()A.李白与雪莱B.屈原与巴尔扎克C.王维与毕加索D.李清照与托尔斯泰【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碰撞与冲突;打破隔离的坚冰【试题解析】李白与雪莱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故A项正确;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作家,故B项错误;王维是古代中国著名诗人,毕加索是现代主义画家,故C项错误;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作家,故D项错误。【答案】A17.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知识点】经典力学;相对论;亚里士多德【试题解析】亚里士多德力学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哥白尼日心说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是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推翻,故A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力学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牛顿经典力学包括三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是倘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呈等速直线运动,只要没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呈等速直线运动之状态,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经典力学虽然推翻了绝对空间的概念:即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事件是绝然不同的,但是,经典力学仍然确认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后来这一理论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因为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逆转,故B项正确;量子理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跟经典力学之间没有推翻的关系,故C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跟拉马克早期进化说一脉相承,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推翻拉马克早期的进化学说,故D项错误。【答案】B1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知识点】五四运动;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试题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材料中无论是李敖还是胡适,都未表达此种观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转变、扰乱”等关键词,说明不是继承初衷,故B项错误;半殖民地意思是被列强所控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在胡适看来是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但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并演变成政治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D19.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知识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试题解析】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是私有制的存在,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打破不好的资本制度,而不是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养民的好主义”是指民生主义,故材料主张是用民生主义改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孙中山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20.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家争鸣C.百花齐放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材料阅读【知识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试题解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指文化之间的继承与交流,材料中是对封建社会分期的两种观点,不属于文化继承与交流,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是双百方针中的内容,是指学术问题要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故B项正确;百花齐放是双百方针中关于文学艺术领域的主张,与材料中的学术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方针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21.(20分)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6分)材料二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楼宇烈《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材料三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摘编自陈独秀、钱玄同言论《新青年》(1918年)(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陈独秀的共同主张,并简要予以评析。(8分)2【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新文化运动;文学艺术主题【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论证,结合宋代文学和艺术发展的史实,说明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宋代政治、经济、社会阶层的变化说明原因。(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可知特点是注重总结继承(或缺乏创新),从“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可知特点是体现专制的色彩;第二小问影响,从“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可总结影响是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可总结影响是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科技的产生。(3)第一小问主张,从材料三“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可知主张是废除汉字,结合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可知主张是开启民智;第二小问评析,结合材料三的内容,以及汉字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废除汉字这一观点。【答案】(1)论证:文学上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话本出现等;艺术上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宋代南戏的出现等。评分说明: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2分。原因:宋代重文;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城市生活的丰富多样;市民阶层对文艺的需求。评分说明: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4分。(2)特点:注重总结继承(或缺乏创新);体现专制的色彩。评分说明: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2分。影响: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科技的产生。评分说明: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4分。(3)主张:废除汉字以开启民智。(2分)评析:汉字用于记载旧文化;汉字笔画文法繁琐,使用汉字不利于西学传播;批判汉字有利于冲击传统礼教,推动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全盘否定中国文化,割裂民族传统;低估传统文化的价值;打击中国人民族自尊心,不利于现代化进程。评分说明:评析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6分。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裹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材料二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教科书内容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材料四“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材料五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