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1页
中药材种植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2页
中药材种植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3页
中药材种植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4页
中药材种植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项目背景 1一、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与建议 1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发展趋势 6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现状及发展建议 9四、种植中药材五注意 19第二节需求分析 21一、采购项目内容和技术规格要求 21二、商务要求 22第一节项目背景一、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与建议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进步,我国的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医药界的认可,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世界医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支持中药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中药材种植扶持政策,涵盖了种植资源保护、良种繁育补贴、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中药材生产管理、中药材采收加工等多个方面,我国的中药材种植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农业产业调整的背景下,中药材的种植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对此,需要对中药材种植业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促进其良性发展。(一)我国中药材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良种缺乏推广,种植管理技术需要升级在当前的中草药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是阻碍种植质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在于种植户自身对中草药的了解不足,无法结合其本身的植物特征进行种植,例如其适宜生长的环境、日照、温度、湿度、海拔等,科学的栽培技术知识掌握不足;另一方面则在于针对中草药种子或幼苗的筛选和来源把控不足,既没有选择单一的优质品种,又没有进行植株检测,导致药材生长的平均质量难以统一,无法实现高产高质的稳定性。此外,种植户还缺乏草药种植的管理经验,比如在除草、病虫害防治、环境调控等方面,无法做到科学化种植,这也是严重影响中草药品质的因素之一。2.建设水平偏低,规模化发展需要推动力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目前所有的中草药栽培,达到GAP标准的不足10%,主要原因在于农药化肥超标,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产出质量。一方面在于我国的中草药种植建设水平较低,包括种植户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合作社管理模式较落后等,无法形成专业化、统一化、规模化发展的形态。另一方面则在于我国的种植基地比较分散,管理上也存在困难,例如技术指导工作、跟踪服务、田间管理、实时监测等,无法做到普及化与统一化,还需要更强大的动力进行推动与落实。3.种植模式单一,利润营收需要持续化我国目前采取的中草药种植方式基本为机械全垦种植的形式,尤其大量的黄栀子、枳壳等,都是通过采伐杉、松木的基地进行统一种植,虽然种植比较方便,但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长期种植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中草药的品质和种植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还需要推动林下种植的发展,依据多数草药喜阴厌阳的基本特性,如草珊瑚、南板蓝根等,都需要在封闭的林下环境中进行种植,而借助国有林场的环境,既实现了生态保护,又保证了草药的质量。4.示范品种不足,还需增强市场预测能力我国的中草药种植具有较强的区域特性,而在固定区域内种植的内容相对又比较单一,这就导致其市场发展的形式存在缺陷,而种植户在入行时,也缺乏对市场的监测与了解,总习惯种植市场价值较贵的品类,缺乏对长远发展的考虑与计划,导致生产受到限制,甚至出现滞销等各种问题,而由于选择的品类有限,防风险能力更是不足,很容易就此失去经营种植的可持续能力。(二)我国中药材种植发展的对策建议1.以人才培养为基石,保证技术服务在中药材种植业中,技术是关键的支持手段与基础,因此在进一步优化与改革过程中,需要拓展人才培养的发展力度。一方面要从种植户入手,通过必要的培训、教育以及科学种植技术推广,改变农户的传统栽培习惯与认知水平,宣传科学种植与管理的优势与价值,并逐步打造起专业化、素质化的技术团队;另一方面则要从职业教育入手,通过与职业学校合作,开设相应的专业与再教育途径,为学生、农民等提供全面的教育途径。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由专业人员通过下乡入户等方式,指导农户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种植,并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以提升种植户的抗风险能力。2.以规范化基地建设为核心,扩大生产规模农户种植的模式具有管理难、技术不规范、科学化与机械化种植难实施、存储困难等问题,尤其在当前的环境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种植区呈现出人口高龄化的特征,就导致种植的过程与技术难以得到有效的升级,而随着中药材加工企业对药材品质要求的提升,开展规模化、合作化生产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通过企业与农户联合,共建种植基地,由企业建立统一管理的标准,并提供必要的技术与设备支持,由农户负责栽培与种植,既解决了药材的技术、管理、存储和销售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的货源问题,同时还提高了药材的品质与稳定性,保证每一个药材都能追溯其源头,实现GAP种植理念的应用与普及,推动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实现全程质量的监管作用,打造“绿色+道地”的种植特色,形成更良好的规模化效应。3.发挥国有林场优势,推动多元种植模式在中草药种植中,国有林场同样具有重要的种植优势,从环境上来说,林下的生态特征更符合中草药生长的需求,同时更加自然、安全。从经营模式上来说,国有林场拥有丰富的生产与发展经验,具有多元化的合作方与招商途径,可以通过与优秀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多种种植模式融合机制,针对黄精、南板蓝根、草珊瑚等适宜林下种植的草药建立基地。同时,林场员工还可以自愿入股的形式共同经营管理,按股分配收益。此外还要同步开展造林运动等特色项目,例如实施油茶、金银花混栽模式,或者利用湿地松、杉树林下种植南板蓝根等方式,实现中草药种植的同时还保护了生态环境。4.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品牌高速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培育可以进一步推动中草药种植行业的品牌建设,因此在种植区应推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综合发展模式,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目标,以共同利益为发展前景,通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途径,提升中草药的品牌化价值,并且加强GAP、GMP、GSP、QS等认证管理,全面提升中草药的规范化与质量化生产,打造具有特色化、规模化、合作化的发展形势,突出品牌对中药材种植的影响力与引导力。中草药种植业是中药生产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其不仅影响着中药的实际运用成效,而且还会成为人们评判中医的依据与参考。尤其在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中草药种植环节的管理,而这就需要全面推动种植环境、模式、技术、管理机制、质量标准等各项内容的发展,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持,以品牌建设为方向,以多元合作为途径,实现对中草药种植业的全面推动。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发展趋势(一)我国中药材产业基本情况我国中药材的生产有着深厚的基础,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在栽培技术、药材品种、生产方式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当前人工养殖的药材已达到将近常用药材的三分之一,全国药材种植面积也大大增加。较好地调整好当地的中药材生产结构,更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尤其要注重药材的质量安全以及药材营养成分的分类,再结合当地的民族风俗与习惯,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规范的种植基地,展现出专业、特色、规范的中药材生产风采。(二)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野生濒危资源的保护和中药资源的收集整理尚待进一步加强据全国中药资源调查表明,尽管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但是药材物种储存量匮乏,部分中药植物面临濒危。尽管如此,我国对中药植物的保护程度并不高,跟对濒危动物的保护相比,对中药资源的保护投入远远不足。2.全国大宗药材和优势品种的种植区划尚待进一步地完善中药植物的生长受地理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影响,由于我国对部分药材资源划分不周全,再加上市场约束这样的客观原因,导致部分区域的生产规模混乱,植物生长状态不佳,药材产量减少的同时质量也下降。3.中药材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尚需进一步深化对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规定和实施的进度,跟其他农作物比较,才刚刚开始,体系的运用和良种繁育基地的构建,在中药材生产上并没有被广泛应用。许多药农还是采用传统的自繁自用的生产方式,导致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由于未充分了解药材的营养成分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关系,导致营养流失。这一些都问题归根于:我国在中药材生产技术的研究的推广工作并不全面,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研究还不够透彻。(三)对我国中药材规范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为了提高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要坚持“仿野生、保疗效”的思想,要求符合规范种植、精细加工、大规模产业这些要求,抓住一切机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科研力度,1.开展资源调查,加强野生药材的保护工作在全面了解我国药材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对其进行保护,力争弥补匮乏资源的短缺漏洞,珍惜每一种药材资源。具体工作,从各区域传统药材的收集、分类、鉴定、提纯开展,编写中药材主栽品种类别书,对稀缺药材进行大量繁殖,积极推广家养殖品种,确保药材种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2.因地制宜,制定布局规划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根据中药材资源和种植土壤等条件,再对全国大宗药材和优势品种的种植区进行合理、正确的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地道药材。强调运用科研技术,有效地进行标准化的生产,因地制宜,尽可能对的去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进一步地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发展。3.加大科研力度,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水平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人才资源,提高种植技术,引进、研发优良品种,完善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为中药材的质量作出有力保障;并且要全面推广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确保每一位药农都有坚实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栽种水平,从而尽早实现全国的中药材生产都是良种生产的目标。4.全面推进中药材生产信息体系建设为了使生产过程更加规范,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这样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每一个品种的种植过程,进行标准化,更有利于栽培出优良的中药材,例如不同品种药材其对化肥的吸收能力不同,要将不同品种药材所用的化肥品种、用量,进行记录,严格检测;进而帮助将中药材生产信息体系化,这样更有利于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管理与监督。5.为中药塑造知名品牌中药的有效成分不能像西药一样做到精确地测定,而且中药疗效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例如不同顺序的流程生产、不同地方的原材料、不同途径的加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顾客也更无法准确的选择适合的产品。这时,通过品牌介绍,提高知名度,来拓宽中药的市场,帮助顾客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综上所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生产有利于提高中药材产品的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有助于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规范种植基地,为我国塑造出属于自己的中药知名品牌;但是正处于发展阶段的中药材规范生产,还有许多弊端,只要不断的完善,相信打造出中国中药知名品牌指日可待。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现状及发展建议作为我国宝贵的医疗资源,中医药在防治各类疾病、保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逐步认可和接受。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子种苗,不仅是中药材生产的繁殖材料,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水平、增加药农收入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材种子的繁育,目前尚处于植物学繁衍的原始阶段,人为的影响甚少,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很少应用。大宗药材的种子,如黄芪、柴胡、黄芩等,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但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仍处在较低的繁殖水平。更有一些中药材种子,并非利用专业的种子田生产,而是中药材生产的副产品。从整体上看,中药材种子的繁育技术体系需建立、常规繁育技术需提高、濒危及难繁殖物种的繁育养护技术需研究。(一)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因种类繁多,繁殖方式各异,所以繁育技术千差万别。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与中药材生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原因在于产业领域不同、生产的目的不同、收获的产品器官不同,因而在生产地域选择、生产方式、生产技术、采收时间、加工贮存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别。在这些方面,不仅目前的研究薄弱,有些认识也不尽相同,比如对于繁种区域的选择,中药界普遍认为应该放在药材道地产区,很显然这是对中药材生产和种子种苗繁育分属不同的产业领域认识不到位。如桔梗在安徽的主产地是太和县,其繁殖用种子主要来源于内蒙古;浙江繁育的铁皮石斛种苗占全国60%,大量供给云南等地;湖北产的半夏种苗80%以上销往甘肃等地。就常用的人工栽培的中药材来说,其对应的药用植物更是成百上千,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特有的繁殖方式。人工繁育种子种苗,不仅要遵循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满足各种生活因子的需要,更要按照人类的生产目的,施加各种人为因子,采取各类技术措施,从而获得符合目标性状和质量标准的种子种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起步晚、底子薄,在繁育技术上,主要借鉴农作物、林木的种子种苗繁育技术,如分株、扦插、育苗移栽、打顶、喷施生长调节剂等。这些能够在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上应用的繁育技术措施还比较基础,针对不同药用植物的繁殖特性所采用的繁育技术尚需进一步研制。(二)种子种苗繁育现状由于中药材种子的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国仅有少数几家有资质的专业从事中药材种子的企业,加之在技术环节上存在育种年限长、繁育技术难度大、程序较复杂等制约因素,因此绝大部分种子都是物种(Species)自然繁殖的常规种子或采集的野生种子,很多还是药材生产的副产品,缺乏健全的市场流通体系,个体商贩为主要经营者,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品种与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纯度低、净度差、发芽率不达标等问题。1.种子种苗繁育依然沿用传统的繁殖方式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近667万hm2,其中使用良种或改良品种的不足5%。由于人工选育的药用植物新品种少,再加上品种的推广力度小,目前药用植物的种子种苗繁育基本上以自然的繁殖方式为主,即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依照植物自身的繁殖方式繁殖种子种苗,繁殖的种子是该物种的自然群体,未施加人工影响,如黄芪、柴胡、当归、远志等;种苗的繁育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如菊花、枸杞、连翘等多采用扦插繁殖,地黄、山药、贝母、百合等多采用分株繁殖。2.药材生产与种子种苗繁育同步进行有些药用植物,在进行药材生产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种子,在生产上种子种苗往往成了药材的副产品,这类现象在根茎类药材上居多。如柴胡、黄芩等,在当年收获药材的同时,也能获得种子;三七、人参等生长年限长的药用植物,在药材的生产过程中,也能获得种子;百合、半夏、天麻、玉竹等地下根茎类药材,则是在采收时挖大留小,将个头大的当作药材出售,小的留作种栽;生育周期长、生产周期短的药材,则需要专门的留种田,如当归、羌活、大黄等。3.部分种苗繁育较为规范部分用种子繁殖种苗,再用种苗移栽的药用植物,已出现了一些规模化、规范化的繁育基地,主要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如党参、黄芪、人参、三七等,已建成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的育苗基地。有一些主要以无性繁殖的药用植物,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在生产上得以应用。如枸杞的扦插繁殖技术,以往采用的硬枝扦插一年只能进行一次,对插条直径有一定要求,使良种材料繁殖受到了限制,如今枸杞的苗木繁殖转向嫩枝扦插。嫩枝扦插克服了硬枝扦插生根率和繁殖系数偏低,苗木供应严重不足的状况,在产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忍冬的秋冬季冷棚扦插育苗技术在河北、山东等地已大面积应用,每年为全国各地提供大量种苗。4.新技术蓬勃发展地膜覆盖育苗技术具有保墒、增温、防除杂草、减轻病害的作用,可保证田间出苗率、提高出苗整齐度,适宜于根茎类药材北方干旱地区春季育苗,目前在黄芪、黄芩、党参、防风等药材育苗中已得到普遍应用。技术要点是: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做育苗地。结合翻地每667m2施入腐熟农家肥2500~3000kg、三元复合肥25~30kg作基肥,耕翻深度15~20cm。先用打孔器在幅宽120cm、厚度0.008mm的黑色地膜上按一定的间距交错打孔,然后将地膜平铺于翻耕平整后的地面,膜面宽100cm,两边各留10cm用土压实,膜间距15~20cm。播种时将种子撒入孔内,并在孔上覆盖沙子。地膜覆盖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田间出苗率,保障了种苗的供应。扦插繁殖是多年生植物常用的繁殖方式,如枸杞、金银花、连翘等,每年都有大量的商品种苗在各地间调运。宁夏、甘肃的枸杞种苗调往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山东、河北的金银花种苗调往甘肃、宁夏等地,不仅推动了种苗产业发展,而且带动了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加速了产业的进步和提升。秋冬季冷棚金银花种苗繁育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种苗繁育新技术,发源于河北、山东。该技术适宜冬季不是十分寒冷的地区,充分利用金银花冬季休眠阶段育苗,翌年春季移栽,既利用了休眠阶段,又利用了冬闲的光热资源,成苗率高,缓苗期短。主要技术如下:插穗选择耐寒耐旱、直立性较强的品种,于8月中旬至9月下旬扦插。清晨或阴天剪取健壮的2年生木质化硬枝,插穗长度为22~25cm,每段插穗保留2~3个节位,最下端节位距离插穗切口1~2cm,插穗上端平切,下端斜剪成45°,插穗上下切口平滑齐整且不破裂。插穗剪好用生根粉速蘸10s,采用直插法将插穗竖直插入装有一定配比基质土(泥炭土、珍珠岩、草木灰与磷肥)的营养袋2/3处,随剪随插。扦插后在冷棚塑料膜上覆盖遮阳网,保持营养袋内营养土湿润,及时除草,翌年移栽。该技术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金银花休眠阶段,节约育苗时间,营养袋的应用还能够有效避免种苗在储运、移栽过程中受到损伤,大大增加移栽后的成活率,降低育苗成本。(三)种子种苗繁育中存在的问题1.良种繁育机构匮乏目前全国仅有几十家有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但其中大部分处于沉睡状态,仅有资质,未真正从事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生产经营。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种子,基本上来源于农户自繁自用的剩余物和药材收获后的副产品,很少有专业从事中药材种子繁育的机构。在全国较有影响的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当属国药种业有限公司,其在甘肃省民勤县建有上千亩的甘草种子繁育基地,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专业繁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草品种国甘1号种子,企业目前已基本具有现代种业的雏形。2.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尚未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良种繁育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没有专业的制种机构,缺乏相应的制种技术及程序,更没有像农作物由“原原种—原种—良种”的繁育技术体系及“三圃制”提纯复壮技术体系,呈现出种子种苗生产无明确政策、经营无独立规范市场、管理无具体办法的状态。现代农业,尤其是现代种业的主要特征,如机械化、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等在当前的中药材种业上毫无体现。中药材种业依然处在一种自然经济形式,而非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3.长期无性繁殖导致种性退化目前人工栽培的中药材中,有近一半的药用植物以无性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或生产药材。如枸杞、金银花、连翘等采用扦插繁殖,这些种苗年年都在更新,而半夏、地黄、生地、附子、川芎、麦冬、百合等药材,则是通过分离繁殖产生新个体,在生产药材的同时获得种苗,用于下一季的生产。虽然缩短了生长周期,但经过连年的无性繁殖,并且忽略了提纯复壮,往往导致病虫害频发、植物种性退化、成苗率降低、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直接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4.良种繁育技术未能充分普及中药材种子种苗相比于其他农作物种子,具有种类繁多、种群混杂、人工驯化栽培和野生生长并存、繁育良种周期长且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在其他农作物良种繁育中较为成熟且普遍采用的技术与方法,目前在药用植物良种繁育上很少应用。如不同品种间的隔离区选择、留种株选择、辅助授粉、疏花疏果、剪枝、搭架、打尖、采收、后熟、采种等技术,特别是有些影响种子质量、最终会影响药材质量的技术和措施未能普遍应用。(1)忽视去杂去劣工作在常规作物种子繁殖过程中,去杂去劣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但在药用植物的良种繁育中几乎没有应用,这导致种植群体混杂、植株长势不一,最终影响药材的质量。如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var.mongholicus)群体内有多种混杂类型,而且特征明显,但是在田间生产时没有去杂,收种时也是混收在一起,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植物基源混乱、种群混杂、药材质量不稳。(2)不重视田间选择工作田间选择是常规作物种子繁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方法是在种子繁育过程中,选择符合该植物典型特征的植株留种,其目的是提高种子纯度、保持作物种性、保证药材质量。对于一年生作物来说,田间选择需要进行多次;对于两年生以上作物,不仅需要多次选择,还需要分别进行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产品器官的选择。如菘蓝的良种繁育,应该采用成株留种法:第1年需要进行地上部分形态特征、地下部分根部特征的选择,第2年还需要根据花期、花色、果形、果色等多个性状进行选择。(3)制种专业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中药材种类繁多,其基源植物多种多样,生长发育习性各异,尤其是开花、授粉、结实等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差异很大,在制种过程中应因物而异,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措施。人参、三七、黄芪等中药材采种的年限必须是在3年以上,人参、三七还需要进行疏花疏果;党参、穿龙薯蓣等采种田应搭架上蔓;菘蓝、萝卜等应采取成株或半成株采种技术,在开花、分枝期采用打顶、收尖等措施,以促进多分枝、籽粒饱满;种子(果实)采收时期不同,对种子质量影响极大,如甘草、黄芪等具有硬实现象的种子,并非种子成熟度越高越好,成熟度越高,种子硬实现象越严重,发芽、出苗越困难;当归种子虽不存在硬实现象,但成熟度越高,植株早期抽薹率越高;果实类种子,如桃儿七、海棠等果实采收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等种子完全成熟后再从果实内取出种子。凡此种种与不同植物相配套的技术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几乎没有应用或很少应用。(4)种子精选加工技术落后田间收获的种子,还需经过脱粒、晾晒(烘干)、精选、分级、加工(包衣、丸粒化等)、包装、贮存等环节,才能够进入市场。由于中药材生产发展水平大幅落后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机械化应用才刚刚起步,大部分生产环节依赖手工操作。就产地的脱粒、晾晒、精选环节来说,尚没有针对某一类中药材种子的脱粒、干燥、精选机器,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摘取、刈割、碾压、风选、晾晒等方式,生产方式落后,工作效率低下。中药材种子的精细加工,目前主要在罂粟种子上有应用。罂粟种子经过丸粒化处理后,体积增大8~10倍,使得机械化播种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降低了用种成本。党参、柴胡等小粒种子的丸粒化试验已基本完成,示范推广进行中;板蓝根种子的脱果皮工作也已开展了多项试验。(四)种子种苗繁育发展建议1.政府介入管理,倒逼企业发展目前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正处于一个需求旺盛、自由发展的阶段,此时正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范,组建专业化的种子种苗繁育企业,打造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链。政府需要颁布支持政策、设立引导资金、制定发展规划和规范、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对接。同时政府还应制定实施相关标准,严格把控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准入、商标注册管理等制度,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产业化有序推进。2.出台法规及标准现行的法律法规更偏重粮油果蔬种子和林木种苗的管理,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的针对性不强。2016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后,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即着手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至今已几易其稿,相信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对中药材种植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质量监督、市场经营等活动起到良好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规程、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种子种苗检验规程等标准规范的制定,是提高种子种苗质量、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抓手,国家有关部门、行业学会应积极组织力量,尽早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规范,以促进中药材种业健康发展。3.建立繁育体系,研究推广繁育技术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作基础薄弱、繁育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导致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繁育技术规程等方面工作滞后。各省、区应针对本地的大宗中药材,以大宗、难繁育、濒危药材为先,开展技术攻关,从制度、生产、监管等各个环节入手,打通制约中药材良种繁育的关节,建立起主要药材的良种繁育技术体系,推广应用繁育技术,使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支持有理想、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基地,引领产业发展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有利于保障优质种子种苗的供应和优质中药材的生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是一项集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一体的产业,需要企业去带动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和科技的注入能够共同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的创建和发展,提升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规范化程度。国家除了依法监管外,对于中药材种业这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应该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尤其对有志于中药材种业发展、有一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企业,重点给予支持,推动企业带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尚需深入研究,种子种苗繁育技术尚需提高和推广应用,繁育基地还要进一步创建和加强管理,以保证种植的中药材种子种苗能达到较高标准,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