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B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6个小题,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分)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实现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成功对接后若认为“天舟五号”处于静止状态()A.地球 B.太阳 C.月亮 D.天和核心舱2.(2分)已知甲的速度是20m/s,乙的速度是54km/h,丙的速度是1.8km/min()A.v乙>v甲>v丙 B.v甲>v丙>v乙 C.v丙>v甲>v乙 D.v丙>v乙>v甲3.(2分)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关于此次授课()A.调大直播电视的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音调 B.现场同学们保持安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听授太空课堂同学们大开眼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地面上的学生能与航天员互动交流,说明真空可以传声4.(2分)钢琴在使用过程中琴弦容易松弛,会影响音准,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调音。小刚利用声音监测装置测得某根琴弦在校准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的部分特性如表所示()声音声音强弱等级/dB频率/Hz校准前601000校准后701100A.校准前比校准后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B.校准前比校准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C.校准后比校准前琴弦振动的幅度小 D.校准后比校准前琴弦振动的要慢些5.(2分)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凝固点是48℃ B.海波熔化用了12mm C.海波是晶体,AB段就开始熔化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没有吸热6.(2分)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历:煮熟了的鸡蛋刚从开水中捞出时较烫,但等到鸡蛋表面的水干了之后就更烫。那么鸡蛋刚捞出没有后面烫的原因是()A.蛋壳很厚传热慢 B.蛋壳表面水蒸发吸热 C.水的温度比蛋壳低 D.蛋内部温度比蛋壳高7.(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或液态二氧化碳在水面上迅速变为气态()A.固态二氧化碳凝华放热 B.液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 C.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 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放热8.(2分)如图,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该激光应射向()A.B点上方 B.B点 C.B点下方 D.都可以9.(2分)如图所示,是光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则()A.PQ下侧是水 B.MN左侧是水 C.入射角是30° D.折射角是60°10.(2分)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11.(2分)如图所示是小军透过某个光学元件(未画出)观察的情景,可以判断该光学元件是()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凸透镜12.(2分)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则可以判断上述实验中透镜()A.是凹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是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0cm13.(2分)现代生活中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关于近视的成因及解决办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可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 B.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用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C.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 D.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14.(2分)用煤油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中煤油液面慢慢升高,在这过程中()A.体积不变 B.质量不变 C.密度不变 D.温度不变15.(2分)密度定义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该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种类的物质其密度一定不同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只要物质种类不变,任何条件下它的密度都不改变 C.根据公式可知,物质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D.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均匀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大16.(2分)两只一样的烧杯均装满水,将两个实心铁块和铜块分别投入烧杯中,最后(已知ρ钢=8.9×103kg/m3,ρ铁=7.9×103kg/m3)测得两杯总质量相等,可以得出()A.铁块质量大 B.铜块质量大 C.铁块和铜块质量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本题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7.(2分)小军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应为cm。接着,小军又用这把刻度尺去测量他的物理课本的厚度,五次读数分别为0.72cm,0.72cm,0.82cm,他的物理课本的厚度应为cm。18.(2分)小芸在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描绘了该小车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小车的速度是m/s;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m/s。19.(2分)如图所示,有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玻璃瓶(选填A/B/C/D)。若用嘴用力吹B瓶口,轻吹C瓶口,请判断(选填“甲”或“乙”)波形是B瓶的波形。20.(2分)冬天在使用空调时,为了防止空气太干燥,人们使用了一款超声波加湿器,增加空气的湿度,但是我们却听不到加湿器击打水滴的声音(填序号)(选填“A.大于20Hz”、“B.大于20000Hz”、“C.在20Hz—20000Hz之间”或“D.小于20Hz”)。超声波加湿器喷出的“白雾”(选填“是”或“不是”)液化形成的。21.(2分)如图所示为微信启动页面,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的地球全景图合成。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该启动页面中,人的影子是由(填序号)(选填“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或“C.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红外遥感技术拍摄的地球全景图(填序号)(选填“A.卫星发出的红外线”、“B.卫星发出的紫外线”、“C.地球发出的红外线”或“D.地球发出的紫外线”)。22.(2分)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往杯里加水,则光斑移动的速度水位上升的速度(选填“>”、“=”或“<”)。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选填“顺时针方向旋转”、“方向不变”或“逆时针方向旋转”)。23.(2分)现有常温下为液态的甲、乙两种物质,如图分别是两种物质的体积﹣温度(V﹣t)图像,物质可作为北极科考站的温度计的感温液体(选填“甲”或“乙”)。若选用相同体积的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温度计A、B,温度每升高1℃,那么(选填“A”或“B”)温度计的细玻璃管稍小。24.(2分)小聪春节时和父母自驾到东北游玩,出发时发现小汽车车窗玻璃出现水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到了东北后,小聪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寒气温下洒出一杯96℃以上的热水看到出现了“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25.(2分)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36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cm3.(ρ冰=0.9×103kg/m3)26.(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深度为4h的水,乙中盛有深度为5h的酒精,应(选填“向容器中加入”或“从容器中抽出”)深度均为的水和酒精。(ρ酒精=0.8×103kg/m3)三、实验探究(本题包括4个题,每图每空2分,共28分)27.(6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角度(图中未画出),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向后折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当入射光线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填序号)方向转动。(选填“A.顺时针”或“B.逆时针”)(2)如图乙,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呈现。A.反射光线不存在B.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C.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如图丙所示,激光笔始终紧贴纸板ABCD沿EO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现将激光笔和纸板ABCD绕CD边向后倾斜,没有发生改变的有。A.法线的方向B.反射光线方向C.入射角大小D.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28.(6分)如图甲所示,是兰兰在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90919394969798999999(1)兰兰正确组装器材后,进行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兰兰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上表中;但是在第8min兰兰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3)兰兰描绘了该次实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既增加水的质量,这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对应图丙中的图线为。A.aB.bC.cD.d29.(8分)小磊实验小组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cm,光屏上再次成清晰(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结果。A.蜡烛不能成像B.蜡烛能成1个完整的像C.蜡烛成一半的像D.蜡烛能成2个完整的像(3)实验时同组的小林另外拿来了一个新的凸透镜,当蜡烛到该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A.一定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一定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D.一定不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30.(8分)剑剑实验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研究材料:①10cm3的铜块;②10cm3的铝块;③20cm3的铁块;④20cm3的铜块;⑤30cm3的铜块;⑥30cm3的木块;(1)剑剑在上述材料中选择一组作为研究的材料,应选择的是(选填序号)。(2)剑剑对所选物体进行了测量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在坐标系中,制定纵横坐标的标度,然后画出图1中的m﹣V图象。序号体积V/cm3质量m/g11089220178330267(3)同学们意识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会反映物质的某种特性,于是同学们改用植物油继续探究下去,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植物油,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植物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试验后,大家在讨论时,认识到按照该实验方案测出的植物油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与真实值有一定差异(填字母序号)则可以使结果更准确。同组的尧尧在描绘出m﹣V图像时,误将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当作了植物油的质量,导致图线未经过坐标原点(选填“a”、“b”、“c”或“d”)。四、综合解答题(本题2个小题,共20分。解答过程中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31.(10分)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小球,A球距离C点200cm,B球距离C点160cm,如图甲所示,A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乙所示,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B球匀速直线运动(1)请判断A小球做什么运动?说出理由。(2)A小球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多少s?(3)为使两小球刚好在C点相碰,B小球的速度为多少cm/s?(4)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现将B小球换成长80cm、宽40cm的长方体滑块,滑块的右端放于B小球原来位置,当滑块和A小球同时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向C点运动,为使两者不相碰32.(10分)一个圆柱形容器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100cm2,装入1800cm3的水,然后放入含有一个铁球的冰块,冰块沉入水底,此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2.4cm刚好将容器装满(水未溢出),容器和所有容器内部物质的总质量为2338g。当冰块的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又下降了0.2cm水=1×103kg/m3,ρ冰=0.9×103kg/m3,ρ铁=7.9×103kg/m3。求:(1)刚开始装入水的质量为多少g?(2)容器的容积是多少cm3?(3)冰块中冰的体积为多少cm3?(4)通过计算,判断此铁球是否空心?若此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6个小题,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分)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实现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成功对接后若认为“天舟五号”处于静止状态()A.地球 B.太阳 C.月亮 D.天和核心舱【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答】解:成功对接后,“天舟五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正确。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可能不同。2.(2分)已知甲的速度是20m/s,乙的速度是54km/h,丙的速度是1.8km/min()A.v乙>v甲>v丙 B.v甲>v丙>v乙 C.v丙>v甲>v乙 D.v丙>v乙>v甲【分析】将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统一单位后比较,即可做出选择。【解答】解:甲的速度:v甲=20m/s;乙的速度:v乙=54km/h=15m/s;丙的速度:v丙=1.8km/min==30m/s。比较可知,它们的速度的关系为:v丙>v甲>v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本题难度不大。3.(2分)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精彩的太空授课,关于此次授课()A.调大直播电视的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音调 B.现场同学们保持安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听授太空课堂同学们大开眼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地面上的学生能与航天员互动交流,说明真空可以传声【分析】(1)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调大直播电视的音量,故A错误;B、学生们听课时主动保持安静,故B正确;C、听授太空课堂同学们大开眼界,故C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方法、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等,是声现象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4.(2分)钢琴在使用过程中琴弦容易松弛,会影响音准,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调音。小刚利用声音监测装置测得某根琴弦在校准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的部分特性如表所示()声音声音强弱等级/dB频率/Hz校准前601000校准后701100A.校准前比校准后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B.校准前比校准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C.校准后比校准前琴弦振动的幅度小 D.校准后比校准前琴弦振动的要慢些【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频率越高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解答】解:AC、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校准后响度越大,故声源在校准后声音时动幅度较大;BD、校准前的频率小于校准前的频率,校准前琴弦振动的慢,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5.(2分)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凝固点是48℃ B.海波熔化用了12mm C.海波是晶体,AB段就开始熔化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没有吸热【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晶体熔化曲线通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物质为固态,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第二部分物质为固液共存态,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这个温度称为晶体的熔点,这一阶段为物质的熔化过程,第三部分物质为液态,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解答】解:A.由图知BC段海波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说明海波的熔点为48℃,故A正确;B.由图知熔化阶段为6﹣12min,共用时6min;C.由图知海波是晶体,AB段海波处于液态,温度升高,故C错误;D.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晶体熔化图像的分析,属于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要熟练掌握。6.(2分)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历:煮熟了的鸡蛋刚从开水中捞出时较烫,但等到鸡蛋表面的水干了之后就更烫。那么鸡蛋刚捞出没有后面烫的原因是()A.蛋壳很厚传热慢 B.蛋壳表面水蒸发吸热 C.水的温度比蛋壳低 D.蛋内部温度比蛋壳高【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鸡蛋表面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所以鸡蛋刚捞出没有后面烫。故选: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7.(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全球首个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或液态二氧化碳在水面上迅速变为气态()A.固态二氧化碳凝华放热 B.液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 C.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 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放热【分析】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解答】解: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汽化吸热,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物态变化,弄清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质状态是解题的关键,还要知道每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8.(2分)如图,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该激光应射向()A.B点上方 B.B点 C.B点下方 D.都可以【分析】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根据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再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因为人看到的B点是鱼的虚像,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所以照着B点。如图所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9.(2分)如图所示,是光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则()A.PQ下侧是水 B.MN左侧是水 C.入射角是30° D.折射角是60°【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找出反射角、折射角的大小。【解答】解:假设入射是O,∠COP=90°﹣30°=60°=∠BOP,则PQ是法线;根据反射定律、折射规律,OB为反射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于60°;折射角为∠AON=30°;由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水在左侧;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对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射角、折射角等一定要记准确,并且会求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10.(2分)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客厅里边灯的像,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A.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不变 B.水平向左运动,像的大小变大 C.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D.静止,像的大小变大【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看到的像是静止的,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11.(2分)如图所示是小军透过某个光学元件(未画出)观察的情景,可以判断该光学元件是()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凸透镜【分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向主光轴会聚一些;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远离主光轴;凹面镜、凸面镜能反射光,但不能透光。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D、图中入射光线经透镜后,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BC、凹面镜,但不能透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12.(2分)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则可以判断上述实验中透镜()A.是凹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C.是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0cm【分析】(1)凸透镜既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的像。(2)凸透镜成实像的动态变化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的移动速度;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解答】解: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凸透镜既可以成倒立的像(实像),而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的像,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由凸透镜成实像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知,所以f<20cm<2f,故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凸透镜、凹透镜成像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好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3.(2分)现代生活中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关于近视的成因及解决办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可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 B.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可用凹透镜来进行矫正 C.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 D.长时间看手机,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分析】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解答】解: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变厚,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眼睛及其视物原理与近视眼的成因。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14.(2分)用煤油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中煤油液面慢慢升高,在这过程中()A.体积不变 B.质量不变 C.密度不变 D.温度不变【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和位置无关,物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温度升高。【解答】解:A、煤油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中煤油受热膨胀,故A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内的煤油煤油体积变大,其质量不发生变化。C、温度计内煤油体积变大,根据公式ρ=,故C不符合题意。D、用煤油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煤油温度升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密度特性、质量属性的理解,是基础题目。15.(2分)密度定义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该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种类的物质其密度一定不同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只要物质种类不变,任何条件下它的密度都不改变 C.根据公式可知,物质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D.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均匀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大【分析】(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2)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3)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质量与其体积之比。【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密度一般也不同,如植物油和冰的密度都是0.9g/cm3,故A不正确;B、物质状态改变时,如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C、ρ=,而不是决定式,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D、由公式ρ=,当体积相同时,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正确理解密度特性,熟练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解决密度问题的关键。16.(2分)两只一样的烧杯均装满水,将两个实心铁块和铜块分别投入烧杯中,最后(已知ρ钢=8.9×103kg/m3,ρ铁=7.9×103kg/m3)测得两杯总质量相等,可以得出()A.铁块质量大 B.铜块质量大 C.铁块和铜块质量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分析】两只烧杯相同,原来装满水,其质量m0相同,将金属块投入水中,有水溢出,溢出水后的质量m=m0+m金﹣m溢,根据溢出水后的总质量相等列方程,化简得出铜块与铁块的体积关系;再利用m=ρV得出二者的质量关系。【解答】解:两只烧杯相同,原来装满水0相同,将铜块投入水中,有水溢出1=m2+m铜﹣m溢1,将铁块投入水中,有水溢出2=m7+m铁﹣m溢2,由题知,m1=m4,即:m0+m铜﹣m溢1=m8+m铁﹣m溢2,m铜﹣m溢1=m铁﹣m溢7,金属块浸没水中,排开(溢出)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由ρ=可得,ρ铜V铜﹣ρ水V铜=ρ铁V铁﹣ρ水V铁,(ρ铜﹣ρ水)V铜=(ρ铁﹣ρ水)V铁,铜块与铁块的体积之比:=,铜块与铁块的质量之比:=<8,所以m铜<m铁,即:铁块的质量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根据溢出水后总质量相等求出铜块与铁块的体积关系是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7.(2分)小军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应为3.40cm。接着,小军又用这把刻度尺去测量他的物理课本的厚度,五次读数分别为0.72cm,0.72cm,0.82cm,他的物理课本的厚度应为0.73cm。【分析】先看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将剩余数据相加除以个数即为物体长度或厚度。【解答】解:此刻度尺一大格表示1cm,每一大格共10个小格,此时铅笔的起点在零刻度线,即长度为L=3.40cm;先去掉错误的数据4.82cm,然后剩余四个数据相加除以4,d=。故答案为:3.40;0.73。【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读数以及求平均值的方法,是基础题目。18.(2分)小芸在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时,描绘了该小车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小车的速度是10m/s;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0m/s。【分析】(1)求出小车第10s的速度,然后根据小车的运动状态得出小车第5s时的速度;(2)从图像中读出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小车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第5s时的速度等于其在第10s时的速度,即v6=v2===10m/s;(2)由图像可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时间t=30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v===10m/s。故答案为:10;10。【点评】此题考查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并能从图像中获取相关信息加以计算。19.(2分)如图所示,有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D玻璃瓶(选填A/B/C/D)。若用嘴用力吹B瓶口,轻吹C瓶口,请判断甲(选填“甲”或“乙”)波形是B瓶的波形。【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在波形图中,波的疏密程度表示频率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波形图中,波峰或波谷的长度表示振幅的大小。【解答】解:四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水越多,频率越低,振动越快;D瓶中的水最少,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D玻璃瓶。若用嘴用力吹B瓶口,轻吹C瓶口,B的振幅大,B中的空气柱短,所以甲是B瓶的波形。故答案为:D;甲。【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音调的影响因素;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会在波形图中识别音调和响度。20.(2分)冬天在使用空调时,为了防止空气太干燥,人们使用了一款超声波加湿器,增加空气的湿度,但是我们却听不到加湿器击打水滴的声音B(填序号)(选填“A.大于20Hz”、“B.大于20000Hz”、“C.在20Hz—20000Hz之间”或“D.小于20Hz”)。超声波加湿器喷出的“白雾”不是(选填“是”或“不是”)液化形成的。【分析】(1)大于20000Hz的声是超声波;(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大于20000Hz的声是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范围内,不是液化;故答案为:B;不是。【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定义及对液化的理解。21.(2分)如图所示为微信启动页面,是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利用红外遥感技术拍摄的地球全景图合成。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该启动页面中,人的影子是由C(填序号)(选填“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或“C.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红外遥感技术拍摄的地球全景图C(填序号)(选填“A.卫星发出的红外线”、“B.卫星发出的紫外线”、“C.地球发出的红外线”或“D.地球发出的紫外线”)。【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任何物体可以发出红外线。【解答】解: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是利用地球发出的红外线;故答案为:C;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和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题。22.(2分)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往杯里加水,则光斑移动的速度<水位上升的速度(选填“>”、“=”或“<”)。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方向不变(选填“顺时针方向旋转”、“方向不变”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分析】(1)结合光的折射规律,比较相同时间内光斑运动的距离与水位上升的距离大小得出结论;(2)分析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后,杯子中的水面仍然是平的,据此分析入射角的变化,进而得出折射光线的变化。【解答】解:往杯里加水,入射角不变;由于发生了折射,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水槽底部光斑运动的距离小于水位上升的距离;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且法线与水面垂直,即入射角大小不变。故答案为:<;方向不变。【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无论盛水的容器如何倾斜,水面永远是水平的。23.(2分)现有常温下为液态的甲、乙两种物质,如图分别是两种物质的体积﹣温度(V﹣t)图像,甲物质可作为北极科考站的温度计的感温液体(选填“甲”或“乙”)。若选用相同体积的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温度计A、B,温度每升高1℃,那么乙(选填“A”或“B”)温度计的细玻璃管稍小。【分析】(1)温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温度太低了,低于液体的凝固点,液体就会凝固,温度计就不能工作,甚至会损坏;(2)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越明显,制作的温度计精确程度就越高。【解答】解:由图可知甲的凝固点是﹣117℃,乙的凝固点﹣39℃,因此北极科考站温度计的感温液体选用甲做测温物质的温度计;由图像可知,甲物质温度每升高1℃时甲=≈0.0017cm8,乙物质温度每升高1℃时,其体积的增加量ΔV乙=≈0.00018cm6,所以,升高相同温度时甲增大的体积大于乙,所以温度每升高1℃,甲温度计的细玻璃管较粗。故答案为:甲;乙。【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中液体的要求,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越明显,制作的温度计精确程度就越高,本题属于一道基础题。24.(2分)小聪春节时和父母自驾到东北游玩,出发时发现小汽车车窗玻璃出现水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内侧(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到了东北后,小聪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寒气温下洒出一杯96℃以上的热水看到出现了“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凝固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小汽车车窗玻璃出现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出现在玻璃内侧,是凝固现象。故答案为:内侧;凝固。【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5.(2分)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2.5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36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40cm3.(ρ冰=0.9×103kg/m3)【分析】(1)氧气用掉一半,质量减半,氧气还充满整个氧气瓶,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求得剩余氧气的密度。(2)已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水的质量,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可求冰的体积。然后利用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360g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解答】解:(1)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表示2m3氧气的质量为5kg;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根据ρ=可知,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ρ′=6.5kg/m3;(2)水的质量为m=360g=8.36kg;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3.5×10﹣4m3=360cm2,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则冰的体积为:V冰===0.4×10﹣3m3=400cm7。水结成冰,体积增大值ΔV=V冰﹣V水=400cm3﹣360cm3=40cm4。故答案为:2.5;40。【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本题关键,一是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状态,装入瓶子后,质量变化,体积保持不变;二是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位置无关。26.(2分)如图所示,甲、乙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深度为4h的水,乙中盛有深度为5h的酒精,应向容器中加入(选填“向容器中加入”或“从容器中抽出”)深度均为4h的水和酒精。(ρ酒精=0.8×103kg/m3)【分析】先根据题中条件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分别求出原来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比较其大小;当从两容器中分别加入或抽出相同深度Δh的水和酒精时,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分别求出这些水和酒精的质量,比较其大小;并分析采取哪种方法才能使得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据此根据此时甲、乙两容器内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建立等式,求出加入或抽出液体的深度Δh。【解答】解:由ρ=可得甲容器内水的质量:m甲=ρ水V水=ρ水S甲h甲=ρ水×9S×4h=36ρ水Sh﹣﹣﹣﹣﹣﹣﹣①,乙容器内酒精的质量:m乙=ρ酒精V酒精=ρ酒精S乙h乙=ρ酒精×10S×5h=50ρ酒精Sh,因ρ酒精=0.8ρ水,所以m乙=50ρ酒精Sh=50×4.8ρ水Sh=40ρ水Sh﹣﹣﹣﹣﹣﹣﹣②,比较可知m甲<m乙,即原来水的质量较小;当从两容器中分别加入或抽出相同深度Δh的水和酒精时,这些水和酒精的质量分别为:Δm甲=ρ水ΔV水=ρ水S甲Δh=ρ水×9S×Δh=6ρ水SΔh﹣﹣﹣﹣﹣﹣③,Δm乙=ρ酒精ΔV酒精=ρ酒精S乙Δh=ρ酒精×10S×Δh=10ρ酒精SΔh=10×0.8ρ水SΔh=8ρ水SΔh﹣﹣﹣﹣﹣﹣﹣④,比较可知Δm甲>Δm乙,即加入或抽出相同深度Δh的水的质量更大,而原来水的质量较小,且抽出相同深度Δh的水的质量更大,甲容器中剩余水的质量更小,故应该向容器中加入深度Δh的水和酒精,则此时甲中水的质量为:m甲′=m甲+Δm甲=36ρ水Sh+9ρ水SΔh=ρ水S(36h+9Δh),此时乙中酒精的质量为:m乙′=m乙+Δm乙=40ρ水Sh+2ρ水SΔh=ρ水S(40h+8Δh),因此时两容器内液体的质量相等,则ρ水S(36h+9Δh)=ρ水S(40h+7Δh),解得Δh=4h,由此可知,为了使甲,应向容器中加入深度均为4h的水和酒精。故答案为:向容器中加入;6h。【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分析时要求灵活选用公式。三、实验探究(本题包括4个题,每图每空2分,共28分)27.(6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角度(图中未画出),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向后折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当入射光线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B(填序号)方向转动。(选填“A.顺时针”或“B.逆时针”)(2)如图乙,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呈现B。A.反射光线不存在B.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C.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如图丙所示,激光笔始终紧贴纸板ABCD沿EO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现将激光笔和纸板ABCD绕CD边向后倾斜,没有发生改变的有AD。A.法线的方向B.反射光线方向C.入射角大小D.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分析】(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置于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3)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解答】解:(1)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反射角也减小,即反射光线将会逆时针转动;(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右半部分向后缓慢旋转;只有在纸板左右两部分在同一平面上时,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3)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了,由于反射光线,所以反射光线方向改变,而入射角度数改变,故A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B。【点评】本题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关键是对相应的知识理解透彻,思路清晰。28.(6分)如图甲所示,是兰兰在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90919394969798999999(1)兰兰正确组装器材后,进行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95℃。(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兰兰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上表中;但是在第8min兰兰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99℃。(3)兰兰描绘了该次实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既增加水的质量,这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对应图丙中的图线为D。A.aB.bC.cD.d【分析】(1)温度计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2)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解:(1)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每一个大格代表10℃,示数是95℃;(2)由实验数据知,水沸腾时,保持99℃不变;(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沸点越低,既增加水的质量,符合图线为D。故答案为:(1)95;(2)9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水沸腾时条件,以及不同条件对实验的影响,属于基础题。29.(8分)小磊实验小组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10.0cm,光屏上再次成清晰放大(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结果D。A.蜡烛不能成像B.蜡烛能成1个完整的像C.蜡烛成一半的像D.蜡烛能成2个完整的像(3)实验时同组的小林另外拿来了一个新的凸透镜,当蜡烛到该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CD。A.一定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B.一定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D.一定不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分析】(1)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2)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切去部分后相当于两个透镜,据此分析;(3)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为30.0cm;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此时的物距为原来的像距,此时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倒立;(2)因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光心位置改变了,错位将成两个像;(3)当蜡烛到该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即u=20cm>2f,若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物距一定大于一倍焦距、缩小的或者等大的实像,故选:CD。故答案为:(1)10.5;放大;(3)CD。【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30.(8分)剑剑实验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研究材料:①10cm3的铜块;②10cm3的铝块;③20cm3的铁块;④20cm3的铜块;⑤30cm3的铜块;⑥30cm3的木块;(1)剑剑在上述材料中选择一组作为研究的材料,应选择的是①④⑤(选填序号)。(2)剑剑对所选物体进行了测量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在坐标系中,制定纵横坐标的标度,然后画出图1中的m﹣V图象。序号体积V/cm3质量m/g11089220178330267(3)同学们意识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会反映物质的某种特性,于是同学们改用植物油继续探究下去,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植物油,测出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植物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试验后,大家在讨论时,认识到按照该实验方案测出的植物油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与真实值有一定差异BCA(填字母序号)则可以使结果更准确。同组的尧尧在描绘出m﹣V图像时,误将烧杯和植物油的总质量当作了植物油的质量,导致图线未经过坐标原点c(选填“a”、“b”、“c”或“d”)。【分析】(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要选用同种物质;(2)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3)烧杯中的植物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由于烧杯上会沾有植物油,使得测量结果有差异;【解答】解:(1)本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要选用同种物质不同体积;(2)由实验数据得,描出对应的点连接成图像如图:(3)烧杯中的植物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植物油的体积,使得测量结果有差异,同组的尧尧在描绘出m﹣V图像时,导致图线未经过坐标原点。大家分析后推断:植物油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是c。故答案为:(1)①④⑤;(2);(3)BCA;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能力,这类题型是常见题型,也是常考的题型。结论的成立是建立在条件的基础上的,所以分析时一定要先找条件,即相同的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