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思考_第1页
对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思考_第2页
对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思考_第3页
对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思考_第4页
对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学院运输1302班11252086丁耀宗对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思考——《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课程考察报告11252086 丁耀宗1综述高速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以其快捷、安全、舒适、无磨擦、低噪声、低能耗、易维护、无污染等优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同于其他列车需要接触地面,因此只受来自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的380多公里还要快。20世纪末以来,德国、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都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2003年1月开始在上海运行。磁悬浮列车的普及应用,除了硬件技术问题,首要的就是解决其控制系统的问题。高速磁悬浮运行控制系统就如同人的大脑,负责安排整个交通系统安全可靠有效的运转,使磁悬浮列车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目前,仅日本和德国对高速磁悬浮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技术比较成熟。2磁悬浮列车性能简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推力是利用交流同步直线电机(LSM)的原理产生的,该电机与其对应的交流同步旋转电机结村、工作原理制正常的情况下,后行列车是无法闯入被占用区段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列车碰撞事件的发生。参照当前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要使磁悬浮列车的性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磁悬浮列车应采用前行车所在闭塞分区(供电区段)的入口为目标点的速度距离模式控制方式,即准移动闭塞方式。4.4信息传递从车地信息传输方式上考虑,无论轮轨交通还是磁悬浮交通,传输的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安全信息和非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因此它的信息的确定和传输一般采用冗余通道来保证安全。安全信息主要包括列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速度限制信息、运行权限等,非安全信息包括旅客服务信息等。一般来说,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信息传输的要求也就越高。在轮轨交通中,对信息传输的要求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固定闭塞的情况下,编码的轨道电路是列车进行中车上与地面信息传输的主要通道,轨道查询应答器、轨间电缆等作为列车位置参考点为列车提供绝对位置信息。列车的运行权限在列车通过定点位置时由地面以机车信号的形式发送给列车(或司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输量相对较小,信息的传输属点式传输。而在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情况下,需要列车将位置和速度信息连续地传给无线闭塞中心(RBC),RBC再将运行权限和限速等信息发送给列车。为了满足信息传输需求并减少路边设备和设备成本,采用了无线传输(如GPS)为主,查询应答器为绝对位置参考点的信息传输方式(即点连式列控系统)。5磁悬浮列车运行系统应选择的相应关键设备及技术5.1列车的定位与测速传统轮轨列车测量列车速度和位置的方法有两类,第一类是利用各种轨道电路进行测速,第二类为非轨道电路列车检测法。非轨道电路法包括异频雷达收发机(如Balise)、卫星定位法(如GPS)、多普勒雷达测速等。各种轨道电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在现代铁路中仍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但它的信息处理能力远不如非轨道电路法,无法满足高速列车运行对测速和定位的要求,所以一些控制系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位置信息,以查询应答器(Balise)作为绝对位置参考点进行位置校正。在磁悬浮交通中,由于磁悬浮列车与轨道完全无机械接触,无轨道电路可以利用,它的定位测速可以采用非轨道电路法以及根据磁悬浮特点研究的新的方法。5.2磁悬浮列车速度防护类型高速铁路现行的CTCS3级速度防护系统中,由地面无线闭塞中心(RBC)和车载设备完成列车占用检测及完整性检查,点式信息设备提供列车用于测距修正,现阶段适用350km/h及以上高速客运专线,并在应用中表现良好。为适应磁悬浮列车的特点,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可将此类无线移动闭塞方式应用到未来的磁悬浮列车速度防护中。具体表现为:(1)进站保护功能:参考地铁采用的制动方式,通过协调机械制动与电力再生制动,控制列车进站速度和停靠位置,做到精准停站。自动化为主,人工制动为辅的方式,减小驾驶员工作量,尽可能避免人工失误,提高列车运行舒适性。(2)曲线限速保护功能:采用移动闭塞方式和曲线限速保护方式。此类方式通过区段总控制室协调各车速度与距离,采用无线传输,最大程度释放线路运能。(3)超速防护功能:列车速度防护系统通过列车自带速度检测装置实时获取列车运行瞬时速度,并与控制系统发布的安全速度和区段顶棚速度相比较。确保列车在安全速度下运行。(4)对驾驶误操作自动保护功能:当出于突发事件由自动驾驶转为人工驾驶时,计算机不是停止工作,而是后台监控人工驾驶操作。一旦出现操作失误,计算机马上提示驾驶员更改操作,为列车运行增加双保险。5.3车地传输技术在轮轨交通中,对信息传输的要求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固定闭塞的情况下,编码的轨道电路是列车进行中车上与地面信息传输的主要通道,轨道查询应答器、轨间电缆等作为列车位置参考点为列车提供绝对位置信息。列车的运行权限在列车通过定点位置时由地面以机车信号的形式发送给列车(或司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输量相对较小,信息的传输属点式传输。而在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情况下,需要列车将位置和速度信息连续地传给无线闭塞中心(RBC),RBC再将运行权限和限速等信息发送给列车。为了满足信息传输需求并减少路边设备和设备成本,采用了无线传输(如GPS)为主,查询应答器为绝对位置参考点的信息传输方式。对于磁悬浮列车,它的运行控制主要在地面,要求控制中心、地面设备和列车之间进行实时的双向通信,要求信息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列车的安全高速运行控制、大量设备的监控、优质的旅客服务信息等要求信息传输安全、可靠、高速、高容量。参考国外磁悬浮列车经验,日本山梨试验线车上与地面设备之间的通信采用多通道冗余方式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用于定位测速的轨间电缆作为主要的传输通道,数据传输的波特率为4800bps。用于地面向车上传输监控信息及遥感命令,列车的实时速度及位置监测在地面完成,由地面传输给车上的信息只是起监督的作用,用于紧急情况下控制列车紧急刹车。另外使用漏泄同轴电缆作为冗余通道,它的传输波特率为296bps,它可以实现车地双向通信,其原理是:漏泄同轴电缆是在同轴电缆外导体上开有一定形状和一间距的槽,使电磁场的能量集中在同轴电缆的内外导线之间,部分能量可以从同轴电缆中的槽孔泄漏到空间中,并和附近的移动电台天线耦合构成无线通道。同轴电缆外导体上开的槽可以有许多形状,各种形状在传输损耗和耦合损耗方面各不相同。另外设计了一种大容量的数据传输——45GHz的毫米波,用于取代漏泄同轴电缆,它允许采用比漏泄同轴电缆更高的频率、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可以满足多媒体的应用。德国TVE试验线车地传输则采用的是38GHz毫米波无线传输系统。5.4其他相关配套列控技术参考我国高速铁路现行的CTCS(ChineseTrainControlSystem)系列列控系统的经验,以及磁悬浮列车高速、追踪间隔小、无轨道接触、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等特点,磁悬浮列车列控系统应类似CTCS4级系统(当前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完全基于无线控制和通信,卫星定位,无须地面信号设备;车载列车完整性检查;实现移动闭塞,提高运输能力。具体表现为:(1)自动悬浮控制功能:通过自动控制与车地感应系统保证列车平稳正常的悬浮与运行。(2)电力牵引控制功能:由大型电脑控制轨道交变电流的变化,增加精准度保证列车获得稳定的前进动力。(3)电力制动与机械制动控制功能:可采用机械制动与电力再生制动两种方式协同作用,保证停车距离的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4)车门控制功能:保证列车停靠站是车门顺畅开启以及在运行过程中与外界环境隔离。应辅以手动开关,以应对突发情况。(5)电源控制功能:利用列车移动自行发电,控制车厢内各电力设备正常工作。包括照明、空调、换气等。从而达到节省电能的目的(6)辅助设备控制功能:包括无线通讯,以及与客户服务相关的功能。6结语在中国,高速磁悬浮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有很多可以研究的领域,如精确的测速定位技术、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系统、故障一安全性计算机、运行控制仿真建模技术等。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立给磁悬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以上对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简要分析还存在诸多不足,还请老师予以指正。7参考文献[1]吴丹.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与传统轮轨列车运行控制的比较=AComparisonbetweenOperationControlSystemsforHigh—SpeedMaglevTransportationandforConventiona1Railway.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3.[2]徐龙华,李剑锋.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方案及其实现.国防科技大学研究三院,2005-07-05.[3]吴丹[著];宁滨教授.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仿真=Researchandsimulationonhigh-speedmaglevoperationcontrolsystem,2004[4]徐家镇;徐洪泽。磁悬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仿真环境研究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