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1)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3)汉代: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耧车出现。③东汉: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二、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2.土地兼并(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2)表现: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遭受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水利事业的发展(1)远古:传说大禹平息洪水危害,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2)战国: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黄河等。2.历史文献(1)早期史书:把以水利为主题的《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2)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水源、河流、湖泊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详加记载。3.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概念阐释]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轻巧识记]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易错提醒]1.“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2.“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基本特点;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名师点拨]全面认识均田制(1)前提:均田制是政府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或荒地分给农民。(2)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统治,并不否定或改变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社会现实。(3)实质: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关键的作用。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推动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3.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结构。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材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盐铁论》(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教你读史]材料中关键词“伐木”“火耕”反映出当时的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提示]反映了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锄铁犁铁镰(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教你读史]材料二中的图片隐含两层信息:一是工具的类型为“铁器”;二是图中工具为从耕作到收割一整套的农具,由此分析其现象和性质。[提示]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后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晁错《论贵粟疏》(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教你读史]材料中关键词“亡日休息”“水旱之灾”“急征暴赋”“取倍称之息”反映出农民的现状。[提示]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材料二]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布,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2)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教你读史]注意“农夫”与“妇人”的不同分工,据此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提示]反映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赋税徭役、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2)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1)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2)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3)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题组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C.耜耕 D.耦犁解析:选A材料中“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2.读下图,从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是()《康熙御制耕织图》其一①以农为本的经济政策导向②一牛挽犁耕作方式的出现③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发展④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选A图片名称是“康熙御制耕织图”,反映政府重视农耕,故①正确;一牛挽犁耕作方式出现是在东汉时期,故②错误;清代仍然采用铁犁牛耕,说明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发展,故③正确;图片只是反映农业耕作方式,没有反映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出现于()A.秦朝 B.西汉C.唐朝 D.魏晋时期解析:选B“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反映的是农具耧车,出现的时间是西汉,选择B项符合题意。4.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解析:选C冶铁技术的落后会影响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并非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铁犁牛耕技术更适应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一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故C项正确;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也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题组二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5.南宋范成大的诗中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此诗歌无法体现出()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B.小农经济的主导性C.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解析:选B诗句“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出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封闭性和保守性。材料无法体现出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B项符合题意。6.《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解析:选D材料中强调的是如何尽地力的问题,并没有提及经济政策中的农业与商业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可知是尽人力助地力,并没有靠天,也未涉及农时问题,故B、C两项错误,由材料可知,通过改进耕作方式和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了产量,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题组三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7.《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该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郑国渠C.都江堰 D.京杭大运河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此水利工程位于成都,都江堰即位于成都,故C项正确;灵渠位于广西,郑国渠位于陕西,京杭大运河也不经过成都,排除A、B、D三项。一、选择题1.“以图证史,解读图片”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图片为1999年我国发行的汉代画像石《牛耕图》邮票。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进步D.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解析:选C汉代的“二牛抬扛”耕作法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上的进步,C项正确。铁犁牛耕开始于春秋时期,汉代使用范围扩大,并无根本变化,A项错误;B、D两项均与曲辕犁有关,没有反映材料主旨。2.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 D.耒耕耜耕解析:选C原始社会使用刀耕火种,故A项错误;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石器和骨制农具,其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耒耜是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耕作工具,故D项错误。3.“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此工具名称()A.耧车 B.翻车C.筒车 D.曲辕犁解析:选D耧车是播种工具,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翻车和筒车是灌溉工具,与材料无关,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此工具非常灵活,可以自由调节犁耕的深浅,符合曲辕犁的特征,故D项正确。4.如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一带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下列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新疆坎儿井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竖井深度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①正确;根据材料“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一带地区”可知坎儿井正是利用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而兴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③正确;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④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出现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②错误。故选C项。5.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 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解析:选B“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灌溉的翻车,故B项正确;耧车属于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筒车、风力水车是依靠水力和风力的灌溉工具。6.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有关这一生产模式认识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解析:选D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7.《汉书·食货志》:“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单位产量低 B.农民赋税重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选C封建土地制度建立起来后,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经营规模小、要面对地主阶级沉重的剥削,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很弱小,材料中的种种现象都是对这种脆弱性的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