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模板_第1页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模板_第2页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模板_第3页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模板_第4页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讲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解读:本条阐明了制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依据和目的。一.产品成本核算模式的历史沿革(一)国外1.变动成本法2.完全成本法3.双轨制特点:多数服务于核算和内部管理双层目标。(二)国内1.1992年以前:完全的全部成本计算法2.1992年至今:制造成本法(本质上也属于全部成本计算法)3.历年发布的有关成本核算办法和行业会计制度如原有《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4.本制度体现了对历年制度办法的继承与发展二.制定依据和制定目标(一)制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2.《企业会计准则》(二)制定本制度的目标(意义)1.通过财务报告,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产品(存货、营业成本)的有关信息。2.建立分层次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1)本制度作为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规范,确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则;(2)在本制度的统领下,充分考虑有关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分行业的产品成本核算规程。3.更好地与《企业会计准则》相衔接。如原有《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中,基本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核算要求与现有《企业会计准则》相抵触。4.为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改变过去重核算,轻管理的局面。如本制度的第二十条:“……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再如,本制度的第四条等。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其他未明确规定的行业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不适用于金融保险业的企业。解读:本条阐明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适用范围。一.本制度的行业划分(一)制造业(含电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等)(二)农业(农林牧渔业)(三)批发零售业(四)建筑业(五)房地产业(六)采矿业(七)交通运输业(含仓储业)(八)信息传输业(九)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文化业(十)其他行业(含租赁业、商务酒店服务业和餐饮业等)二.本制度行业划分的理由和意义:(一)基本上覆盖了以往发布的行业会计制度、核算办法所涉及的行业范围,有助于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二)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基本一致,确保本制度行业划分的科学性,便于企业理解和操作。(三)涵盖了国民经济分类中的主要类型,确保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备广泛适用性.(四)考虑到金融保险业的企业在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特点,规定金融保险企业不适用本制度。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的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提供的劳务或服务。本制度所称的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解读:一.关于产品观点1:工业产品观点2: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如服务或劳务)本制度:产品是指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外延进行了扩展,规定产品也包含企业提供的劳务或服务。二.关于产品成本(一)直接材料成本(可包括燃料及外购动力)(二)直接人工成本(三)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第四条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制、执行企业产品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产品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加强产品成本核算与管理各项基础工作。解读:体现了企业成本管理的诉求。也涉及《管理会计学》中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等内容。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所发生的有关费用能否归属于使产品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原则,正确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解读:本条规定是为了避免人为地调节企业的产品成本乃至当期利润。产品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如下:一.划清营业性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二.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三.划清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四.划清各月份的费用界限五.划清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六.划清本月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产品种类的繁简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项目、范围,及时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解读:一.企业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类型、产品种类繁简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的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分别为:产品品种、生产批次和生产步骤。二.企业成本费用归集、分配的方法繁多。如工业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直接成本比例法、产成品产量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第七条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全面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产品成本及其变动情况等。解读:编制产品成本报表的说明:一.企业编制的成本报表,主要为了满足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成本信息的需要。(一)企业的经营者:关注生产经营消耗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矫正经营“轨迹”,降低成本增效。(二)股东等:关注投资本金的保全和盈利能力,以及债权的本息能否如期足额收回,这些都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二.企业成本资料不必对外报告;产品成本信息通常属于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为此,本制度并未对产品成本信息的披露和报告作出强制规定。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进行有关披露和报告即可。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第八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解读:本条阐述了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一、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即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开设成本核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范围,是被计算成本的客体,是生产费用的归属对象和生产耗费的承担者,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二、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应考虑的因素(一)成本核算实体:如产成品或半成品;(二)成本计算空间:如各厂或各生产步骤;(三)成本计算时间:如月份或产品生产周期。三、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第九条制造企业一般按照产品品种、批次订单或生产步骤等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一)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产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一般按照产品品种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二)小批单件生产产品的,一般按照每批或每件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三)多步骤连续加工产品且管理上要求提供有关生产步骤成本信息的,一般按照每种(批)产品及各生产步骤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产品规格繁多的,可以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解读:本条说明了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一、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及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通常如下表所列: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计算对象 生产类型 生产组织特点 生产工艺特点 成本管理要求品种法 产品品种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 —————————— 多步骤生产 不要求按步骤计算成本分批法 产品批别 小批或单件生产 单步骤生产 —————————— 多步骤生产 不要求按步骤计算成本分步法 生产步骤 大量大批生产 多步骤生产 要求按步骤计算成本二、制造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包括:分类法、定额成本计算法、变动成本计算法、标准成本计算法等。如某轴承厂,可生产21大类、6000余种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如产品规格繁多的企业,可以将产品结构、耗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的产品,适当合并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即以产品生产类别为成本核算对象,以分类法为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第十条农业企业一般按照生物资产的品种、成长期、批别(群别、批次)、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劳务作业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解读:种植业——品种、成长期等畜牧养殖业——群别、生长期(生产型和消费型)等林业——种子、苗木、树种、批别、成长期等渔业——品种、捕捞期等第十一条批发零售企业一般按照商品的品种、批次、订单、类别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解读:批发零售企业——采购商品的品种等。需要注意的是零售企业主要经营方式包括经销和联销。联销(代销)方式下,不涉及商品采购,因此也不涉及成本核算对象。第十二条建筑企业一般按照订立的单项合同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单项合同包括建造多项资产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合同分立原则,确定建造合同的成本核算对象。为建造一项或数项资产而签订一组合同的,按合同合并的原则,确定建造合同的成本核算对象。解读:建筑企业多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要求进行核算。第十三条房地产企业一般按照开发项目、综合开发期数并兼顾产品类型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解读: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组织方式包括:自建和外包。第十四条采矿企业一般按照所采掘的产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解读:通常归为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工业企业,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制造业类同。第十五条交通运输企业以运输工具从事货物、旅客运输的,一般按照航线、航次、单船(机)、基层站段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从事货物等装卸业务的,可以按照货物、成本责任部门、作业场所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从事仓储、堆存、港务管理业务的,一般按照码头、仓库、堆场、油罐、筒仓、货棚或主要货物的种类、成本责任部门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解读:一、火车、长途汽车、公交、船舶运输等业务业务类型:客运、货运业务成本对象:线路、航线、航次、单船、货物种类、基层站段等二、仓储、装卸业务业务类型:普通仓库、冷藏仓库、恒温仓库、特种危险品仓库成本对象:码头、仓库、堆场、油罐、筒仓、货棚、单车或单船、货物种类、成本责任部门三、场站、客运码头服务业务业务类型:加油、补给、维修等成本对象:场站、码头、单车、单船、单机(或航空公司)、线路、航线、航次等第十六条信息传输企业一般按照基础电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和其他信息传输业务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解读:一、相关概念:(一)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基础电信业务包括:1.固定网络国内长途及本地电话业务;2.移动网络电话和数据业务;3.卫星通信及卫星移动通信业务;4.互联网及其它公共数据传送业务;5.带宽、波长、光纤、光缆、管道及其它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6.网络承载、接入及网络外包等业务;7.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国际电信业务;8.无线寻呼业务;9.转售的基础电信业务。(二)电信增值业务,是指凭借公用电信网的资源和其它通信设备而开发的附加通信业务,其实现的价值使原有网路的经济效益或功能价值增高。例如租用高速信息组成的传真存储转发网、会议电视网、专用分组交换网、虚拟专用网(VPN)、数据捡索、数据处理、电子数据互换、电子信箱、电子查号和电子文件传输等等业务。二、成本核算对象:电信企业等,通常按业务项目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其中部分业务(如基础电信业务)可以分别具体客户进行明细核算。第十七条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科研设计与软件开发等人工成本比重较高的,一般按照科研课题、承接的单项合同项目、开发项目、技术服务客户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合同项目规模较大、开发期较长的,可以分段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解读:一、软件产业包括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两部分。二、软件产业成本发生的特点:(一)开发成本很高、产品复制的边际成本很低;(二)沉没成本很高、付现成本很低;(三)人工成本很高、材料成本很低。三、成本核算对象:科研课题、项目、客户等。项目规模较大、开发期较长的,可以分段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第十八条文化企业一般按照制作产品的种类、批次、印次、刊次等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解读:一、文化企业主要包括:新闻和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场馆等)。二、成本核算对象:剧目、场次和产品的种类、批次、印次(再版或三版印刷)、刊次等。第十九条除本制度已明确规定的以外,其他行业企业应当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企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第二十条企业应当按照第八条至第十九条规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对象,进行产品成本核算。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多维度,是指以产品的最小生产步骤或作业为基础,按照企业有关部门的生产流程及其相应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合出产品维度、工序维度、车间班组维度、生产设备维度、客户订单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和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多层次,是指根据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划分为企业管理部门、工厂、车间和班组等成本管控层次。解读:本条不仅满足了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奠定了基础。例如:定价决策时:需要特定产品的成本信息;进行生产流程优化决策时:需要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信息;进行营销决策时:需要掌握特定订单或客户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行成本考核与评价时,需要需要各个责任中心的成本信息。第三章产品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成本性态等设置成本项目。解读:一.企业的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既存在共同的规律和原则,也表现出一定差异。(一)共同规律:企业所发生的费用,能确定由某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都应当按照所对应的产品成本项目类别,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当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二)共同原则:实务中具体表现为:1.受益性原则:谁受益谁承担,且受益多的多承担,受益少的少承担。2.及时性原则:3.管理性原则:4.基础性原则:5.成本效益性原则:(三)具体差别:行业和产品之间的特点,生产经营中有关耗费的发生方式及其对产品发挥作用的方式等差异较大,在分配标准方面体现出差别。二.成本按其性态分类: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其中:变动成本又可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两类。固定成本又可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两类。混合成本又可分为:阶梯式混合成本、标准混合成本、低坡式混合成本、曲线混合成本等多类。三.成本性态分析:(一)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1.技术测定法2.直接分析法3.历史资料分析法(1)高低点法(2)散布图法(3)一元线性回归法(二)成本性态分析的目的:(三)成本性态分析的相关范围:四.成本按其性态分类与成本性态分析的区别第二十二条制造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解读:注意:一.直接材料:除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耗用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还应包括外购零部件、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周转材料等费用。二.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或自制的燃料和动力。不含照明用电等费用。三.直接人工:直接人工也称生产人员薪酬,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耗用的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和各种津贴等。通常不含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四.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耗用的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具体包括企业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设备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用)、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水费和照明电费、办公费、停工损失费用等。第二十三条农业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作业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直接材料,是指种植业生产中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饲料、肥料、农药、燃料和动力、修理用材料和零件、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等;养殖业生产中直接用于养殖生产的苗种、饲料、肥料、燃料、动力、畜禽医药费等。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机械作业费,是指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农用机械进行耕耙、播种、施肥、除草、喷药、收割、脱粒等机械作业所发生的费用。其他直接费用,是指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机械作业费以外的畜力作业费等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应摊销、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运输费、灌溉费、固定资产折旧、租赁费、保养费等费用。解读:一.《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将收获为农产品或为出售而持有的生物资产。(符合本制度产品定义)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外的生物资产。二.注意(一)机械作业费,一般包括机械作业过程中的直接耗用的燃料、润滑油等、机务人员的职工薪酬以及农机具折旧费等。(二)其他直接费用,一般包括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的灌溉费,畜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饲养家禽直接耗用的燃料、动力费、禽畜防治病害的医药费、畜禽专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以及渔业生产过程中的清塘费、鱼池修理费等。第二十四条批发零售企业一般设置进货成本、相关税费、采购费等成本项目。进货成本,是指商品的采购价款。相关税费,是指购买商品发生的进口关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等。采购费,是指运杂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整理费、合理损耗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商品采购成本的费用。采购费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解读:注意采购成本的核算。第二十五条建筑企业一般设置直接人工、直接材料、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建筑企业将部分工程分包的,还可以设置分包成本项目。直接人工,是指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给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工人以及在施工现场直接为工程制作构件和运料、配料等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结构件、机械配件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其他材料以及周转材料的租赁费和摊销等。机械使用费,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使用外单位施工机械的租赁费,以及按照规定支付的施工机械进出场费等。其他直接费用,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搬运费、材料装卸保管费、燃料动力费、临时设施摊销、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以及能够单独区分和可靠计量的为订立建造承包合同而发生的差旅费、投标费等费用。间接费用,是指企业各施工单位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费用。分包成本,是指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分包,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工程价款。解读:一.间接费用,一般包括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行政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检验试验费、工程保修费、劳动保护费、排污费及其他费用。二.分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将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的行为,该总承包人并不退出承包关系,其与第三人就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分包成本,是指企业将有关项目部分分包给其他单位支付的费用。我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分包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第二十六条房地产企业一般设置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借款费用等成本项目。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是指为取得土地开发使用权(或开发权)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土地买价或出让金、大市政配套费、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农作物补偿费、危房补偿费、土地变更用途和超面积补交的地价及相关税费、拆迁补偿费用、安置及动迁费用、回迁房建造费用等。前期工程费,是指项目开发前期发生的政府许可规费、招标代理费、临时设施费以及水文地质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咨询论证费、筹建、场地通平等前期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主体建筑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精装修费等。基础设施建设费,是指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排污、排洪、消防、通讯、照明、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智能化等社区管网工程费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园林、景观环境工程费用等。公共配套设施费,是指开发项目内发生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等。开发间接费,指企业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所发生的,且不能将其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工程监理费、造价审核费、结算审核费、工程保险费等。为业主代扣代缴的公共维修基金等不得计入产品成本。借款费用,是指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房地产企业自行进行基础设施、建筑安装等工程建设的,可以比照建筑企业设置有关成本项目。解读: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其成本核算折旧需要特别关注“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第二十七条采矿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直接材料,是指采掘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添加剂、催化剂、引发剂、助剂、触媒以及净化材料、包装物等。燃料和动力,是指采掘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以及水、电、汽、风、氮气、氧气等动力。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采矿生产人员的职工薪酬。间接费用,是指为组织和管理厂(矿)采掘生产所发生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保险费、办公费、环保费用、化(检)验计量费、设计制图费、停工损失、洗车费、转输费、科研试验费、信息系统维护费等。解读:采矿企业的特点:生产资料(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其成本核算与制造业有相近之处,但其突出的是:安全生产费用和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所耗费的必要支出。第二十八条交通运输企业一般设置营运费用、运输工具固定费用与非营运期间的费用等成本项目。营运费用,是指企业在货物或旅客运输、装卸、堆存过程中发生的营运费用,包括货物费、港口费、起降及停机费、中转费、过桥过路费、燃料和动力、航次租船费、安全救生费、护航费、装卸整理费、堆存费等。铁路运输企业的营运费用还包括线路等相关设施的维护费等。运输工具固定费用,是指运输工具的固定费用和共同费用等,包括检验检疫费、车船使用税、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租赁费、备件配件、保险费、驾驶及相关操作人员薪酬及其伙食费等。非营运期间费用,是指受不可抗力制约或行业惯例等原因暂停营运期间发生的有关费用等。解读:交通运输企业有以下经营特点:一.生产与销售同时发生。二.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固定成本比重较高(高速公路公司)。三.营运具有季节性,或运输工具具有非营运期间。第二十九条信息传输企业一般设置直接人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业务费、电路及网元租赁费等成本项目。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信息传输服务的人员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是指支付通信生产的各种业务费用,包括频率占用费,卫星测控费,安全保卫费,码号资源费,设备耗用的外购电力费,自有电源设备耗用的燃料和润料费等。电路及网元租赁费,是指支付给其他信息传输企业的电路及网元等传输系统及设备的租赁费等。解读:信息传输企业的特点一.原材料消耗少,固定成本比重较高。二.发生的成本中许多为行业特有的支出,如电路及网元租赁费等。本制度在成本范围方面反映了信息传输企业的特点,在成本项目方面体现了管理要求。第三十条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一般设置直接人工、外购软件与服务费、场地租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差旅费、培训费、转包成本、水电费、办公费等成本项目。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的人员的职工薪酬。外购软件与服务费,是指企业为开发特定项目而必须从外部购进的辅助软件或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场地租赁费,是指企业为开发软件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场地支付的费用等。转包成本,是指企业将有关项目部分分包给其他单位支付的费用。解读: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特点一.原材料消耗少,人工成本比重较高。二.发生的成本中许多为行业特有的支出,如外购软件与服务费、转包成本等。本制度在成本范围方面反映了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特点,在成本项目方面体现了管理要求。第三十一条文化企业一般设置开发成本和制作成本等成本项目。开发成本,是指从选题策划开始到正式生产制作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包括信息收集、策划、市场调研、选题论证、立项等阶段所发生的信息搜集费、调研交通费、通信费、组稿费、专题会议费、参与开发的职工薪酬等。制作成本,是指产品内容制作成本和物质形态的制作成本,包括稿费、审稿费、校对费、录入费、编辑加工费、直接材料费、印刷费、固定资产折旧、参与制作的职工薪酬等。电影企业的制作成本,是指企业在影片制片、译制、洗印等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剧本费、演职员的薪酬、胶片及磁片磁带费、化妆费、道具费、布景费、场租费、剪接费、洗印费等。解读:现行的专门会计核算办法:一.《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二.《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本制度基于文化企业的成本核算实践,与以上办法进行了有效衔接,主要体现在成本核算项目和范围方面。第三十二条除本制度已明确规定的以外,其他行业企业应当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企业确定成本项目。第三十三条企业应当按照第二十一条至第三十二条规定确定产品成本核算项目,进行产品成本核算。企业内部管理有相关要求的,还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管理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关成本项目进行组合,输出有关成本信息。第四章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第三十四条企业所发生的费用,能确定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按照所对应的产品成本项目类别,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当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转成本。解读: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企业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转成本。企业的产品成本归集、分配和结转,既存在共同的规律和原则,又体现了较大的差异。第三十五条制造企业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能够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否则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需耗用A种材料,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甲、乙产品A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7.2公斤和6公斤。4月初,企业无在产品,4月份投产甲产品1200件,乙产品800件,实际耗用A材料12902.4公斤,每公斤实际单价45元。【要求】(1)计算材料成本的分配率。(2)分别计算甲、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额。【解析】(1)材料成本分配率=(12902.4×45)÷(1200×7.2+800×6)=43.2(元/公斤)(2)甲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1200×7.2×43.2=373248(元)乙产品应负担的材料成本=12902.4×45—373248=207360(元)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73248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207360贷:原材料—A材料580608制造企业外购燃料和动力的,应当根据实际耗用数量或者合理的分配标准对燃料和动力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生产部门直接用于生产的燃料和动力,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生产部门间接用于生产(如照明、取暖)的燃料和动力,计入制造费用。制造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燃料和动力的,参照本条第三款进行处理。【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甲、乙两种产品的外购动力消耗定额分别为6度和7.5度。3月初企业无在产品。3月份企业投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200件。实际耗电4320度,其中行政管理部门耗电400度,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照明电59度,耗用动力电3861度,每度电实际单价2元。假定当月电费暂欠。【要求】(1)分别计算甲、乙产品应负担的外购动力费金额。(2)编制企业当月分配电费的会计分录。【解析】(1)外购动力费分配率=(3861×2)÷(400×6+200×7.5)=1.98(元/度)甲产品应分配的动力费=400×6×1.98=4752(元)乙产品应分配的动力费=200×7.5×1.98=2970(元)基本生产车间照明分配电费=59×2=118(元)(2)行政管理部门应废品电费=400×2=800(元)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752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2970制造费用118管理费用800贷:应付账款8640制造企业辅助生产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应当参照生产成本项目归集,并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辅助生产部门之间互相提供的劳务、作业成本,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交互分配。互相提供劳务、作业不多的,可以不进行交互分配,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受益单位。解读一. 需要进行交互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一)交互分配法采用这种方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应先根据各辅助生产内部相互供应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成本分配率(单位成本),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成本(即交互分配前的成本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按对外提供劳务的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个益单位或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例题】某企业有A和B两个辅助生产车间,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不开设“制造费用”科目。5月份有关资料如下表所列:辅助生产车间名称 A车间 B车间待分配辅助生产成本供应劳务总量其中:A车间B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 150000元10000小时—————360小时9100小时540小时 84000元4200吨480吨—————3700吨20吨【要求】(1)分别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对内交互分配的分配率和分配额。(2)分别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额。(3)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向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4)编制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会计分录。(5)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下所示)。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20××年5月单位:元项目 A车间 B车间 合计 数量 分配率 金额 数量 分配率 金额 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0000小时 ———— 150000元 4200吨 ———— 84000元 234000元交互分配 辅助生产—E车间辅助生产—供电 360小时 ———— ———— ————— 辅助生产—F车间 ———— ———— 480吨 —————对外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9640小时 3720吨 基本生产车间 9100小时 3700吨 行政管理部门 540小时 20吨 合计 9640小时 3720吨 【解析】(1)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对内交互分配的分配率和分配额:A车间交互分配率=150000÷10000=15B车间交互分配率=84000÷4200=20B车间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360×15=5400(元)A车间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480×20=9600(元)(2)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额:A车间对外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150000+9600—5400=154200(元)B车间对外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84000+5400—9600=79800(元)(3)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向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A车间对外分配率=154200÷(9100+540)≈16B车间对外分配率=79800÷(3700+20)≈21.45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9100×16+3700×21.45=224965(元)行政管理部门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154200-145600+79800-79365=9035(元)(4)编制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会计分录:对内分配(即交互分配)的会计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A车间9600——B车间5400贷:辅助生产成本——A车间5400——B车间9600对外分配的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224965管理费用9035贷:辅助生产成本——A车间154200——B车间79800(5)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下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20××年5月单位:元项目 A车间 B车间 合计 数量 分配率 金额 数量 分配率 金额 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0000小时 ———— 150000元 4200吨 ———— 84000元 234000元交互分配 辅助生产—E车间辅助生产—供电 360小时 15 —5400元 ———— ———— +5400元 ————— 辅助生产—F车间 ———— ———— +9600元 480吨 20 —9600元 —————对外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9640小时 16 154200元 3720吨 21.45 79800元 234000元基本生产车间 9100小时 16 145600元 3700吨 21.45 79365元 224965元行政管理部门 540小时 16 8600元 20吨 21.45555 435元 9035元合计 9640小时 16 154200元 3720吨 21.45 79800元 234000元(二)计划成本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是按劳务的计划成本进行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这种方法便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成本分配不够准确,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例题】某企业有甲和乙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车间不开设“制造费用”科目。4月份有关资料如下表所列:项目 甲车间分配额 乙车间分配额 费用合计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单位成本乙车间按计划应负担辅助生产费用甲车间按计划应负担辅助生产费用基本车间按计划应负担辅助生产费用管理部门按计划应负担辅助生产费用 159900元1212600元————108000元42000元 98000元1.5————5700元75000元30000元 ————————12600元5700元183000元72000元按计划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合计 162600元 110700元 273300元【要求】(1)分别计算当月各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差异。(2)编制企业当月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会计分录。【答案】(1)甲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差异=(159900+5700)—162600=3000(元)乙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差异=(98000+12600)—110700=—100(元)(2)借:辅助生产成本—甲5700辅助生产成本—乙12600制造费用183000管理费用72000贷:辅助生产成本—甲162600辅助生产成本—乙110700借:管理费用2900贷:辅助生产成本—甲3000辅助生产成本—乙100(红字)(三)顺序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也称梯形分配法,其特点是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企业。【例题】某企业有甲、乙、丙三个辅助生产车间,采用顺序分配法核算辅助生产费用。各辅助生产车间除向基本生产车间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服务外,也向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5月份各辅助生产车间受益由少到多排列的顺序依次为乙、甲、丙。则当月下列各受益部门中,应负担甲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有()。A.乙辅助生产车间B.行政管理部门C.丙辅助生产车间D.基本生产车间【答案】BCD【解析】顺序分配法下,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分配的费用。(四)代数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的特点是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此方法有关费用的分配结果最正确,但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的情况下,未知数也较多,计算工作比较复杂,因此,本方法适用于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例题】企业有供热、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采用代数分配法核算辅助生产费用。5月份供热车间共归集辅助生产费用40000元,提供热蒸汽5000吨,其中向供电车间提供热蒸汽500吨。供电车间共归集辅助生产费用23720元,供电10000度,其中向供热车间供电1000度。则当月每度电应分配费用为()元。A.2.372B.2.8C.3.092D.2.56【答案】B【解析】设每吨热汽应分配费用为X,每度电应分配费用为Y。则有:(1)40000+1000Y=5000X(2)23720+500X=10000Y联立求解,得Y=2.8(元)。即每度电应分配费用2.8元。二.不进行交互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直接分配法采用直接分配法,不考虑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量,即不经过辅助生产成本的交互分配,直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例题】某企业有供电和供热两个辅助生产车间,采用直接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车间不开设“制造费用”科目。2013年6月有关资料如下表所列:项目 供电车间 供热车间待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供应劳务总量其中:供电车间供热车间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 46080元12960度—————160度10600度2200度 97200元10900吨100吨—————7800吨3000吨【要求】(1)分别计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2)分别计算有关受益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额。(3)编制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会计分录。【解析】(1)电费分配率=46080÷(12960—160)=3.6(元/度)供热费分配率=97200÷(10900—100)=9(元/吨)(2)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10600×3.6+7800×9=108360(元)行政管理部门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2200×3.6+3000×9=34920(元)(3)借:制造费用108360管理费用3492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46080—辅助生产成本—供热车间97200第三十六条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解读:【例题】甲公司为工业企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采用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2013年9月份,公司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实际归集制造费用216000元。且当月生产A、B产品分别耗用机器工时2500工时和3500工时。【要求】分别计算A产品和B产品当月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当月制造费用分配率=216000÷(2500+3500)=36(元/工时)A产品当月应分配的制造费用=2500×36=90000(元)B产品当月应分配的制造费用=216000—90000=126000(元)【例题】甲公司为工业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采用年度计划分配法分配。企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按一次摊销法摊销低值易耗品。其他资料如下:(1)2013年12月,基本生产车间发生下列相关业务:① 工资分配,其中车间生产工人工资216400元,管理人员工资43600元。② 领用生产工具的实际成本3400元。③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25600元。④ 以银行存款支付应由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水费、照明电费和其他费用23400元。(2)12月初“制造费用”科目贷方余额为2190元。当月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其定额工时分别为3900小时和12000小时。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为每小时6元。【要求】(1)计算制造费用年度分配差异和各种产品当月应分配的制造费用。(2)编制当年12月份分配制造费用的有关会计分录。【解析】(1)当月制造费用累计发生额=43600+3400+25600+23400=96000(元)当月A产品按计划应分配制造费用=3900×6=23400(元)当月B产品按计划应分配制造费用=12000×6=72000(元)制造费用年度分配差异=—2190+96000—(23400+72000)=1590(元)制造费用差异分配率=1590÷(3900+12000)=0.1A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差异=3900×0.1=390(元)B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差异=12000×0.1=1200(元)(2)按计划分配制造费用的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A23400基本生产成本——B72000贷:制造费用95400分配制造费用差异的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A390基本生产成本——B1200贷:制造费用1590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在开工期间进行合理分摊,连同开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一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解读:企业的停工可以分为正常停工和非正常停工。正常停工包括季节性停工、机器设备大修理停工、计划减产停工等。非正常停工包括原材料或工具等短缺停工、设备故障停工、电力中断停工、自然灾害停工等。本制度规定,季节性停工、修理期间的正常停工费用在产品成本核算范围内,即应计入产品成本。非正常停工费用应计入企业当期损益。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年末结账后“制造费用”科目可有余额。第三十七条制造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联产品、副产品的工艺要求,选择系数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相对销售价格分配法等合理的方法分配联合生产成本。解读:企业应结合生产特点和管理需要设定联产品和副产品的划分标准。一.分配方法:如相对销售价格法、系数分配法等,将生产成本在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一)销售价格法:这种方法下,联合成本是按分离点上每种产品的销售价格比例进行分配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每种产品在分离点时的销售价格有可靠地计量。(二)系数分配法:这种方法下,联合成本是以产品的实物数量乘以其产品系数为基础分配的。二.将扣除追加加工费用之后的副产品净收益抵减主产品成本。副产品,是指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周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的产量取决于主产品的产量,随主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由于副产品价值相对较低,而且在全部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因而可以采用简化的方法确定其成本,将副产品和主要产品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从总成本中扣除副产品的成本,其余额就是主产品的成本。比如副产品可以按预先规定的固定单价确定成本。【例题】某公司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还生产了某种副产品。该种副产品可直接对外出售,公司规定的售价为每公斤80元。某月主要产品和副产品发生的生产成本总额为518000元,副产品的产量为600公斤。假定该公司按预先规定的副产品的售价确定副产品的成本。则当月生产主要产品应负担的成本计算如下:【解析】副产品的成本=80×600=48000(元)主要产品应负担的成本=518000—48000=470000(元)第三十八条制造企业发出的材料成本,可以根据实物流转方式、管理要求、实物性质等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解读:存货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核算的企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13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吨,每吨实际成本为2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180元和220元;3月lO日和3月27日分别发出A材料400吨和350吨。则该企业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计算如下:【解析】月末结存A材料数量=200+300+400—400—350=150(吨)月末A材料账面余额=150×220=33000(元)【例题】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13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计算如下:【解析】材料的平均单位成本=(200×100+300×110)÷(200+300)=106(元/公斤)2月末材料的库存余额=200×100+300×110—400×106=10600(元)第三十九条制造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按成本计算期结转成本。制造企业可以选择原材料消耗量、约当产量法、定额比例法、原材料扣除法、完工百分比法等方法,恰当地确定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实际成本,并将完工入库产品的产品成本结转至库存商品科目;在产品数量、金额不重要或在产品期初期末数量变动不大的,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制造企业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成本核算,除季节性生产企业等以外,应当以月为成本计算期。解读:一、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在产品是指没有完成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在产品应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包括正在返修中的废品)、已经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但还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包括未经验收入库的产品和等待返修的废品)。二、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原材料扣除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等。(一)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时,虽然有月末在产品,但不计算其成本。也就是说,这种产品每月发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其每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即为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二)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各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固定不变。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在年末,在产品成本不应再按固定不变的金额计价,否则会使按固定金额计价的在产品成本与其实际成本有较大差异,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因而在年末,应当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具体计算在产品成本,据以计算12月份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但各月变化不大的产品或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例题】某企业生产乙产品,每月末在产品的数量较大,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年初在产品固定成本为:直接材料费用5000元,直接人工费2000元,制造费用1000元。1月份发生生产费用:直接材料费用45000元,直接人工费用18000元,制造费用8500元。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在产品25件。则1月份乙产品完工产品的总成本计算如下:乙产品完工产品总成本=45000+18000+8500=71500(元)(三)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原材料成本扣除法)。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也就是说,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月初在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与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之和)需要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生产产品本月发生的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产品。【例题】某企业生产丙产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月末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2月初在产品费用为3000元,2月份发生生产费用:直接材料费用13500元,直接人工费3100元,制造费用900元。当月完工产品3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则2月份丙产品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及月末在产品成本计算如下:丙产品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材料费用分配率=(3000+13500)÷(300+100)=41.25丙产品完工产品直接材料=300×41.25=12375(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0×41.25=4125(元)丙产品完工产品总成本=12375+3100+900=16375(元)(四)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采用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时,企业应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计算、分配生产费用。这种方法适用于期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入库的产品。(五)约当产量比例法。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应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直接材料是一次投入还是按生产进度分次投入。【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需经过两道工序,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生产成本按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间进行分配。材料在产品投产时一次投入。10月部分资料如下表所列:工序号 工时定额 月末在产品数量一工序 2小时 400件二工序 3小时 600件合计 5小时 1000件且在产品在所在工序的完工程度均按50%计算,当月企业完工甲产品1000件,生产产品累计的直接材料成本为288000元,直接人工成本270000元,制造费用396000元。【要求】(1)分别计算各工序在产品完工率。(2)计算全部在产品的约当量。(3)分别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4)编制结转完工入库产品成本的会计分录。【解析】(1)一工序在产品完工率=[(2×50%)÷5]×100%=20%二工序在产品完工率=[(2+3×50%)÷5]×100%=70%(2)全部在产品的约当量=400×20%+600×70%=500(件)(3)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288000÷(1000+1000)=144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270000÷(1000+500)=180制造费用分配率=396000÷(1000+500)=264完工产品成本=1000×(144+180+264)=5880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288000+270000+396000)—588000=366000(元)(4)借:库存商品588000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588000(六)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该种产品的全部成本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余额为完工产品成本;每月生产成本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全部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是很大的产品。【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产品,需经过两道工序。甲产品各项消耗定额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按定额成本计价。10月份部分资料如下表所列:工序号 工时定额 月末在产品数量一工序 2小时 600件二工序 3小时 400件合计 5小时 1000件且在产品在所在工序的完工程度均按50%计算,材料在产品投产时一次投入,甲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定额为54元。每小时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定额分别为10元和12元。当月直接材料成本累计额162000元,直接人工成本累计额128000元,制造费用累计额142000元。【要求】(1)分别计算各工序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2)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定额工时。(3)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4)计算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解析】(1)一工序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2×50%=1(小时)二工序上在产品的工时定额=2+3×50%=3.5(小时)(2)月末在产品的定额工时=600×1+400×3.5=2000(小时)(3)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1000×54+2000×(10+12)=98000(元)(4)当月完工产品成本=(162000+128000+142000)—98000=334000(元)(七)定额比例法。采用定额比例法,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按直接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可以按各该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例题】某工业企业仅生产甲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3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30万元,直接人工成本8万元,制造费用2万元。3月份发生直接材料成本75万元,直接人工成本20万元,制造费用6万元。3月末甲产品完工50件,在产品100件。月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时,直接材料成本按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采用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单位产成品工时定额20小时,单位在产品工时定额10小时。【要求】(1)计算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2)计算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3)计算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4)计算甲完工产品总成本,并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解析】(1)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30+75)÷(50+100)=0.7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50×0.7=35(万元)(2)直接人工分配率=(8+20)÷(20×50+100×10)=1.4%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20×50×1.4%=14(万元)。(3)制造费用分配率=(2+6)÷(20×50+100×10)=0.4%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20×50×0.4%=4(万元)(4)甲完工产品总成本=35+14+4=53(万元)。借:库存商品53贷:生产成本53第四十条农业企业应当比照制造企业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解读:应特别关注分配标准的确定例如: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工成本比重较高的企业,可以人工工时比例作为分配标准。一.人工成本和间接费用分配(一)直接人工工时比例法:【例题】中兴农场生产甲、乙两种经济作物,2013年3月份农场工人的计时工资总额为74390.40元。根据农场生产工时记录编制的农场工人计时工资分配如下表所示:计时工资费用分配明细表2013年3月应借科目 应付职工薪酬 产品名称 成本项目 生产工时(小时) 薪酬分配率 应付职工薪酬(元)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 直接人工 3280 12.6 41328.00 乙产品 直接人工 2624 12.6 33062.40合计 5904 74390.40注:薪酬分配率=74390.40÷5904=12.6(元/小时) 分配农场工人计时工资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41328——乙产品33062.4贷:应付职工薪酬74390.4(二)直接人工成本比例法:(三)直接成本比例法(适用于机械化生产程度较高的农业企业):间接费用分配率=间接费用总和÷各产品实际直接成本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产品实际直接成本×间接费用分配率二.主副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一)估价法:【例题】某公司在种植生产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的同时,还生产了丁副产品。丁副产品可直接对外出售,公司估计的售价为每株90元。2013年4月份主要产品和副产品发生的生产成本总额为1080000元,副产品的产量为500株。假定该公司按预先估计的副产品的售价确定副产品的成本。则当月生产主要产品和副产品应分配的成本计算如下:【解析】副产品应分配的成本=90×500=45000(元)主要产品应分配的成本=1080000—45000=1035000(元)(二)比率法:第四十一条批发零售企业发生的进货成本、相关税金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发生的采购费,可以结合经营管理特点,按照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采购费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销售费用。批发零售企业可以根据实物流转方式、管理要求、实物性质等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毛利率法等方法结转产品成本。解读:从事商业零售业务的企业还可采用毛利率法或售价金额核算法核算库存商品成本。一.采购费用的分配采购费用分配率=(期初采购费用金额+本期采购费用发生额)÷(期初结存的商品成本+本期进货成本)二.售出商品成本的结转(一)毛利率法【例题】某商场采用毛利率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甲类商品2013年4月1日期初成本为3500万元,当月购货成本为500万元,当月销售收入为4500万元。甲类商品第一季度实际毛利率为25%。则当年4月30日,甲类商品结存成本计算如下:【解析】当月售出甲类商品的成本=4500×(1—25%)=3375(万元)当年4月30日甲类商品结存成本=3500+500—3375=625(万元)当月结转售出甲类商品的成本,应作以下账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33750000贷:库存商品——甲类商品33750000(二)售价金额核算法【例题】某商场2月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500万元,售价总额为550万元;2月份入库商品的进价成本为375万元,售价总额为450万元;2月份商品销售收入为600万元,则2月份该商场售出商品的实际成本计算如下:【解析】商品进销差价率=[(550—500)+(450—375)]÷(550+450)×l00%=12.5%售出商品应分配的商品进销差价=600×12.5%=75(万元)本期售出商品的实际成本=600—75=525(万元)当月结转售出甲类商品的成本,应作以下账务处理: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00贷:库存商品6000000借:商品进销差价750000主营业务成本750000(三)进价金额核算法(四)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五)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第四十二条建筑企业发生的有关费用,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负担的,应当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当选择直接费用比例、定额比例和职工薪酬比例等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成本。建筑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结转产品成本。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和结转当期提供服务的成本;合同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应当直接结转已经发生的成本。解读:应关注分配标准的确定和成本的结转方法。应遵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