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检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1页
防雷检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2页
防雷检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3页
防雷检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4页
防雷检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雷检测投标方案目录TOC\o"1-3"\h\u28657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516954第一节检测行业的产生背景及行业现状 1531022一、检测行业的产生背景 1522809二、我国检测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2116500三、我国检测行业的竞争情况 2629885第二节防雷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422976一、防雷检测的重要性 348783二、防雷检测行业现状 3610829三、防雷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3821509四、防雷检测行业发展趋势 397605第三节项目需求分析 402121一、检测范围 4023825二、检测项目 407903三、服务期 4324564四、实施地点 4329794五、技术规范 4311906第四节检测重点、难点分析 4424216一、检测安全 449450二、天气影响 4414437三、检测面积大 4419472四、跟踪检测难度大 4525196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设施配备 4614380第一节组织及管理目标 461439第二节项目组织结构设置 489632一、项目组织结构 483905二、设置原则 493422三、组织结构图 4923096四、部门职责 5030093第三节人员配备 5322422第四节设备投入 5510323一、仪器设备配备 5522723二、交通工具配备 592540第五节人员岗位职责 5928598一、技术负责人 5920597二、办公室主任 6015891三、检测室负责人 6013077四、质量监督员 614657五、内部审核员 614968六、样品管理员 6126960七、设备管理员 6131583八、资料管理员 6226764九、检测人员 6223274十、校验(复核)人员 6310827十一、财务人员 633114十二、授权签字人员 6327704第六节设备管理 646654一、职责 6418959二、仪器设备的配置与采购 6625635三、仪器操作流程 6721441四、日常使用和维护 8921833五、仪器设备故障处理 89441六、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与档案的管理 9017091第七节人员管理 9124648一、概述 912748二、范围 9121385三、职责 9227929四、要求 927987五、各岗位人员任职条件 9315475第八节人员培训 9531288一、概述 9512234二、范围 9529731三、职责 958925四、控制要求 9525228五、培训需求 9616982六、培训内容 9632550七、人员培训制度 9718974八、培训方法 9725387九、考核 9728572第三章内部管理制度 9913103第一节行政管理制度 997857一、总则 999901二、员工招用与培训教育 9910145三、劳动合同管理 10112483四、职工休假制度 10411602五、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制度 10531732六、办公室管理制度 10724205七、考勤、请销假管理制度 10814580八、机动车辆管理制度 1096683九、三项费用管理的规定 113192十、差旅费报销制度 11423798十一、文印管理制度 11719603十二、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制度 1184845十三、节能降耗管理制度 11923166十四、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2025953十五、后勤管理制度 12119362第二节内部文件管理制度 12316657一、文控中心建档范围 12329025二、管理机制、机构职责 12421254三、文件资料搜集 12510504四、文件资料归档、立卷和管理 12632287五、文件资料保管 12725012六、文件资料判定和销毁 1275588第三节其他管理制度 1281672一、合同管理制度 12820511二、异议申诉处理制度 1295999三、事故处理制度 13212213四、保密制度 13419700五、资料交接制度 13728911六、检测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13818440七、检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1385907八、人员档案保管制度 1435278九、防雷设备保养规程 14625829十、检测环境条件保障制度 14716011第四章项目实施方案 1508859第一节工作方案 15029200一、防雷装置检测相关规范 15025780二、检测要求及方法 15111757三、检测流程 16625153四、检测操作规程 17131485五、项目实施、现场检测流程图 1737828第二节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 17532158一、建筑物的几何尺寸 1752436二、接闪器类型 1766007三、接闪器有效高度 1764765四、接闪器规格 17717501五、接闪器网格尺寸 17820211六、均压环垂直距离 17929537七、引下线 1793700八、突出屋面的金属物是否接地 18025936九、突出屋面非金属是否受防雷保护 18025840十、按地电阻的测量 1809256十一、按地体规格测量 182852十二、屋面放散管及室内设计是否接地的检查 18328596十三、平行管、线跨接间距 18322190十四、架空管、线接地间距测量 18330817十五、低压线路埋地长度的测量 18416018十六、低压线路埋地长度的测量 1847315十七、线路如何端金属管线是否接地的检查 1846535十八、电源入户处是否安装避雷器检查 1859137十九、避雷器接地电阻的检测 18528755二十、避雷器启动电压、漏电流的检测 18516001二十一、复核、确认并签字。 1855992第三节分析处理 18625418一、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 18622805二、数据处理 1875078三、出具检测报告 18821980四、服务评价和跟踪回访 1899434五、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18929917第四节检测进度控制和保证措施 1916478一、计划工期 19119513二、确保服务进度的技术组织措施 19131153第五章质量保障方案 19527088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 1953668一、检测质量控制措施 19526323二、质量管理体系 19623843第二节质量方针与目标 19817661一、质量方针 1983712二、质量目标 19919055三、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19914893第三节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20031102一、目的 20025694二、范围 20027643三、职责 20029788四、工作程序 20121951第四节质量监督 20531089一、目的 20520604二、适用范围 20530699三、职责 20525373四、程序 2051911第五节其他相关质量保障程序 2072375一、客户机密信息保护 2075419二、公正、独立、诚实性保证 21325523三、文件控制 21528399四、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控制 22211048五、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22625200六、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22722233七、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23227024八、申述和投诉 23725994九、纠正预防与改进 2402413十、记录管理 24531165十一、设施、环境条件与内务控制 25227282十二、安全作业与环境保护 2554537十三、标准物质的管理 26012926十四、量值溯源控制 26517390十五、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管理 27020752十六、检测方法管理 27220293十七、方法确认 27726120十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8410000十九、偏离事件例外许可审批 28626547二十、检测项目的分包 2908068二十一、现场检测管理程序 29215378二十二、检测工作 29418136二十三、检测结果质量控制 29916361二十四、数据控制与保护程序 3056269二十五、检验过程中的异常处理 31221406二十六、检测报告的管理 31425363二十七、事故处理程序 322985二十八、应急检测 32416132二十九、服务客户 32721561第六章安全保障方案 3308938第一节安全领导机构与安全管理机构 3309372第二节制度保障 33119495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33111729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3349572三、安全生产措施 33614506四、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33725033五、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3382759六、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34131532七、特种检测人员管理制度 3427826八、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34329325九、安全资料管理制度 34510309十、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4928053第三节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操作规程 35014319一、三大纪律 35024822二、八项注意 3502258三、基本要求 35114043四、安全操作规程 35220631第七章后续服务方案 3596604第一节服务承诺 35913603一、诚信检验承诺 3594012二、工期承诺 3601557三、质量承诺 36011713四、本地化服务承诺 36032564第二节后勤保障措施 36113798一、车辆管理 36117242二、消防、安全及环境卫生管理 36111860三、食堂、宿舍管理 36231640四、办公、生活设施管理 36220643第三节成果报告 3639391一、概述 36320982二、检测报告的形式 3639486三、检测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36421875第八章应急预案 36622510第一节事故应急预案 3669067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6624148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6621224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36619698四、信息报告程序 36717984五、应急启动 36817496六、救援行动 36819020七、防雷检测信息报告 36927563八、扩大应急 3694620九、应急恢复 36921214十、应急结束 36914903十一、处理措施 37030126第二节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37025074一、总则 37010146二、组织机构及联系方式 37117359三、职责与义务 37116767四、应急处理和响应工作程序 37217400五、应急救援措施 37213146六、应急处理支持与反馈 3771149七、附则 37726667第三节高空作业应急预案 37822798一、编制目的 3783857二、编制依据、适用范围 37832182三、事故处理组织机构 37816298四、高空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38020566五、事故报告程序、方式、内容 38123079六、事故救援原则 3822789七、救援设备、物资 38218695八、事故报告及救援通信 38211459九、保障措施 38214746十、救援队伍 38329605十一、事故调查 38318881十二、高空坠落事故处理程序 3832277第四节防触电应急预案 38423683一、目的 38428212二、引用标准 3845232三、人体触电方式. 38419715四、应急准备 38610724五、应急响应程序 3879764六、应急预案的关闭 39117579七、恢复 3922923第五节实验室应急预案 392温馨提示: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说明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组织机构、人员设施配备”,可参照第二章;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内部管理制度”,可参照第三章;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实施方案”,可参照第四章;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质量保障方案”,可参照第五章;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安全保障方案”,可参照第六章;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后续服务方案”,可参照第七章;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预案”,可参照第八章。编制依据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二)《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二)其他法律法规。四、行业规范、标准(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第一节检测行业的产生背景及行业现状一、检测行业的产生背景(一)检测行业的产生背景1.检测行业的产生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的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的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比如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有害健康、穿的衣服和室内空气是否含有过量甲醛、工厂排出的废水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或者手机电池是否会爆炸等。各国政府和机构通过不断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立法、制定各种产品标准以满足社会需求;而检测,即通过对这些领域各种产品的技术验证,告知使用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说,社会的上述需求是检测市场形成并发展的基本动因。检测行业基于全社会对于产品及服务的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要求而产生,如下图所示(以制造业为例):从上图可看出,全社会对质量(Q)、健康(H)、安全(S)、环境(E)的要求不断提升是技术检测行业产生的根源,政府等组织关于QHSE立法的不断加强是推动技术检测行业发展的直接原因,产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及供应链的不断延伸推动了技术检测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产品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供应链不断延长,检测作为鉴定品质的手段,贯穿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检测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2.检测市场的参与者检测市场按参与者的不同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政府检验检测、企业内部检测及独立第三方检测。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政府检验检测突出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我国政府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来源主要在市场准入、监督检验检测、3C认证、生产许可证、定检、评优、免检等方面;企业内部检测则服务于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管控需求;而独立第三方检测主要体现所出具检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于保护自身利益,对检测数据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越来越重视。(二)检测行业发展特点1.商品贸易、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检测行业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消费品及工业品的生产日益规模化、标准化,检测成为贸易双方鉴定产品品质和相关政府机构评定合格的重要手段,在研发、生产、贸易等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检测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检测从最初的企业内部的质量控制要求逐渐独立出企业并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行业,以满足区域的、国家的甚至国际的产品或行业标准要求。各国不同的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对于要进入该市场的产品和企业有直接的影响。随着贸易非关税壁垒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国际贸易持续扩张,检测行业获得快速发展。2.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首先,生产商在商品生产极大丰富、同类商品众多的情况下,为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会公布其产品的性能指标以证明其品质优良,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使其公布的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客观、公正性,生产商一般会聘请具有市场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结果。其次,贸易商及零售商为吸引客户或消费者,满足客户或消费者对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其产品的性能指标。为使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客观、公正性,零售商一般只接受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供应商产品出具的检测结果。再次,各国政府基于产业结构升级、改善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因素,会对某类产品出台涉及质量、安全、环保等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供应商产品必须达到该标准方可销售。供应商需取得检测机构出具的达到该标准的检测结果,且该检测机构应为该国政府所接受。最后,消费者选购商品时,会通过比较各商品性能,以及出具该检测结果的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而作出选择。3.各国检测行业市场准入,业务市场化随着全球检测行业的发展,各国检测体制总体趋势一致,即政府或行业协会通过考核、认可等市场准入规则对检测机构进行行业管理,将检测、合格评定的业务市场化,提升服务品质,促进行业发展。各独立检测机构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按照自身提供的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服务费用由双方协商确定。政府对于检测行业的发展政策影响检测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起初对检测行业严格管制,检测机构均由政府控制。随着市场及贸易的发展,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及扩大,某些运作比较成功的检测公司逐渐规模化,形成强大品牌。目前,几家全球性公司和更多区域性公司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三)独立第三方检测业务特点1.客户多、频率高、金额小一般情况下,各级产品生产商均是按照客户或政府要求选择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检测,因此产品生产商构成检测机构客户的主要部分。由于某个产品或某类产品的生产商众多,因此检测机构的客户群广泛。由于产品每一次改进或每推出一个新产品、每一次批量出货均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因此客户的检测频率较高。每次检测均为抽样检测,样品价值相对于新产品价值、出货产品价值极小,检测单价相对产品价值较低,客户对检测单价不敏感。2.设备一次投入、更新快专业实验室是检测的基础,不会因为检测量的多少而改变,检测设备均需要一次性投入。由于检测技术、检测方法不断创新,检测标准不断提高,为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水平,检测机构需要不断投入购买最新检测设备。不同产业产品检测技术、检测标准不同,检测机构每进入一个新产业或新领域都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因此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主要在于检测设备投入及更新。3.依赖于其他行业发展技术检测服务于其他行业,受到其他行业发展及其相关法规的影响,比如欧盟2002/96/EC指令、2002/95/EC指令、2005/32/EC指令、美国加州能源法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检测业务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发展。单一领域的检测机构易受某一行业波动的影响而出现波动,而跨行业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受到多行业的共同影响而能够避免大的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强。综合性检测机构对其自身能力要求较高,包括多种类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及管理、各行业专业技术的掌握、各行业客户的合作关系维护等。4.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公信力是检测机构发展的生命所在,是经过市场长期考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各检测机构均自觉维护自身的市场公信力,譬如加强研发能力,参与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多级复核制度,确保检测质量及检测报告质量等。检测机构均制定了严格的内控机制以杜绝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一旦检测机构被发现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多年培育的市场公信力将完全丧失,失去客户的认同,并可能被取消检测资格。只有拥有较高市场公信力的检测机构才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实现大规模发展。(四)独立第三方检测的优势1.独立第三方检测相对于企业内部检测的优势公信力强如果客户自行出具检测报告,相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其公信力有很大差距。在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于保护自身利益和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信任,越来越推崇采用第三方的检测服务。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公信力是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比如微软、沃尔玛、索尼等,要求供应商向其提供的部件、零件、原材料等必须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并对外公布其接受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名单。技术成熟产品检测需要各专业综合的技术能力,比如电子制造业拥有大量的电子电器专业人才,而材料、机械、化学等专业的人才会比较缺乏,但产品质量检测本身除了电子技术外,还包含了材料、机械、化学等专业技术,通过借助配备了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助于企业更关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企业增值的核心环节。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产品质量技术咨询服务对于企业改善研发生产流程、提高竞争力日益重要。规模效应、成本低技术检测服务,对于单个客户来说其需求是零散和不确定的,相对于检测费用,每个客户自行配置全套检测设备、设立检测实验室,其前期投入和长期维护费用均非常高。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技术检测机构为客户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检测解决方案,如果检测服务方便快捷,客户自行设置实验室的必要性将越来越低。2.独立第三方检测相对于政府机构检测的优势市场化运作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依附于某一个企业或政府机构的强制性要求,而是依赖于自身服务能力开拓业务。第三方检测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检测方法研发,提高检测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主动发掘客户,为客户提供包括技术咨询、一站式检测完整的服务内容。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现代营销服务体系,综合运用网络营销、电话营销等方式,在全国建立服务网络,实现了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增强了整体市场影响力。跨行业、跨区域经营政府检测机构受行政区域建制和行业部委建制的影响,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某一行政区域和某一行业发展,无法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不同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不同行业的专业实验室,通过跨行业、跨区域经营,实现大规模快速发展。二、我国检测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一)全球检测行业发展概况根据摩根士丹利2008年5月的研究报告,全球技术检测市场规模约为500亿欧元,约合4,400亿元。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测行业近年来保持了15%左右的快速增长。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都来自欧洲。近年来,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以便于迅速进入新的市场,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资质、渠道和人才,提高空白领域的检测能力。如美国大部分较具规模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检测公司被欧洲大型检测公司收购兼并,成为其美国分公司。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技术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综合性检测机构成长较快,初步具备了综合竞争力。(二)我国检测行业发展进程我国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进程如下:第一阶段:检验检测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实行国家对外贸易的统一管制,不断强化对检验检测市场的管制,建立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管理体系,对外贸易部下设商品检验总局,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进出口检验机构和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特别是进出口商品检验得到了初步发展,奠定了今后市场发展的基础。第二阶段: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所有商品检验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规定国家商检局为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的主管机关,各地商检局及其分支机构负责监督管理本地区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规定所有的业务一律由国家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还特别规定在中国境内不得设立外国检验机构。第三阶段: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颁布,明确了商检工作的目的是保证进出口商品质量,维护对外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各地商检机构负责对规定的商品实施强制性检验检测。确定了多种检验主体的合法性,取消了中国境内不允许设立外国检验机构的条款,同时规定,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根据需要,通过考核,认可符合条件的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承担委托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测工作,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商品检验检测市场。第四阶段: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民营检测机构快速发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修改进一步明确,列入国家规定的进出口商品检验目录的商品,由商检机构实施检验检测;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外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进一步明确了对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经营活动的民事行为的检验资格,明确界定了行政执法性质的强制性检验检测工作与民事行为的检验检测业务,为检验检测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奠定了法律基础。第五阶段:允许外资独资检测机构进入中国2005年12月11日之后,我国政府根据加入WTO承诺,允许外资独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外资检测机构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作经验全面进入中国检测市场,成为中国检测市场的重要部分。外资检测机构与民营检测机构构成独立第三方检测的主体,国有检测机构利用其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政府强制性检测市场主要包括各部委的质检、商检、环保、卫生等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及各级政府(含省、市、县、镇等)的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认证,目前该部分市场占全部检测市场的55%左右。独立第三方检测是政府强制性检测之外的全部检测内容,占全部检测市场的45%左右。随着检测行业市场化发展和政府监管体制的变革,政府将会逐步放开强制性检测市场,允许合格社会检测机构进入部分强制性检测市场。(三)我国检测市场规模2002年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其中以民营和外资为主的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08年达到450亿元。在全国检测市场中,国有检测机构利用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55%以上的市场份额;外资检测机构利用其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及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占据了市场30%以上的市场份额;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接近10%。(四)我国检测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未来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中国检测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根据CCID预测,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10年将超过700亿元。其中民营检测机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30%;外资检测机构次之,增长速度在20%以上;国有检测机构增长速度较慢,维持在10%左右。(五)推动我国检测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品及生命科学检测需求上升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注重产品的安全、环保、可靠、耐用等方面要求。消费品制造商为满足市场需求,相应地会对自身产品在诸如安全、环保、可靠、耐用等方面的性能检测指标提供给零售商或消费者,并同时对其上游供应商提出更多的各项指标检测方面的要求,推动了消费品检测需求上升。2.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及产业升级,推动工业品检测需求上升近年来,全球制造企业向中国转移产能,以及本地制造业快速发展,工业品使用大幅增长。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大量企业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其采购的设备及工业用品提供质量检验和验证服务,导致工业品测试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产业升级推动了高品质检测业务的持续上升。3.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推动贸易保障检测需求上升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大国,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5,6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快速增长的贸易量,促进了对外贸易领域检测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另外,海外市场不断提高对产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要求,包括QHSE(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规则和标准的增加和加强;控制和检测活动的私有化;审计和检测活动的外部采购;提高对QHSE风险管理的增长需求;以及市场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等,使检测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三、我国检测行业的竞争情况(一)国内检测行业涉及的具体领域及竞争格局检测行业涉及领域众多,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比如工业、农业、采矿业、消费品制造业(包括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建筑业、能源和燃料、水电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电子电器行业、汽车业、食品行业、咨询服务业、零售业、医药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卫生管理等行业。我国目前共有近24,100家国有、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25个行业,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从事的检验检测项目逐年增多。中国的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卫生、建设、环境保护、交通、农业等部门,其中质检部门所属的检测机构数量最多,达到3500多家,占全部检测机构数量的14.5%。国有事业性检测机构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下属市/县级行政区域均设有检测机构和代表处,由不同职能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并主管,为事业单位编制,主要针对内销产品从事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检测任务,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下属的计量检测中心,环保局下属的环境检测监测中心(站),卫生、防疫部门下属的检测中心(站)等。绝大多数检测机构的规模较小、检测项目单一、业务范围限于局部区域及所属行业部委。由于长期的垄断地位造成市场服务意识僵硬、缺乏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自主扩张能力较差,盈利能力不足。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这两类企业的经营体制比较灵活,市场化运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扩大自身的检测范围,扩张能力较强。民营检测机构相对外资检测机构具有本地化优势,决策高效,在全国营销网络扩张更为快捷,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主要服务于出口检测市场。(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政府行业监管体制趋向开放,技术检测服务更加市场化从世界各国政府对检测市场的监管体制发展过程看,市场化变革的趋势是一致的。我国政府从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以来,采取指定检测机构的方式从事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测,这些指定检测机构一般有政府背景。随着行业监管体制市场化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化的检测机构的快速成长,社会检测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政府强制性认证产品检测领域。在市场竞争中成长的民营检测机构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技术进步促进检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不断改善的科技研发环境和持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产生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检测机构的基础。随着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先进的技术工艺不断被应用到检测服务领域,产生了新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提升了检测服务能力,扩大了检测服务领域。另外,由于技术进步的推动、全社会对QHSE的持续关注,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并促进新产品不断涌现,检测服务领域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3)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正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政府监管制度约束和行业自律的情况下,其公正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世界各国政府或行业协会对检验检测市场均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检测机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才具备向社会出具公开证明数据的资格,并将定期进行审核。对检测机构设置了违规惩罚措施,检测机构经审核未达到标准将取消其合格检测资格;若检测机构违反规定出具不真实检测结果,检测机构将面临重罚。技术检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公信力是行业和检测机构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市场公信力的培育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机构坚持行业自律,坚持按市场规则办事,促进行业成长;对于检测机构,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检测服务质量。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市场公信力,因此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不确定性检测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严峻挑战,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多国住宅市场的调整,以及美元贬值对其他国家的不良影响。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减缓将对检测行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2)检测机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目前,我国检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呈现机构众多、单个机构规模较小的竞争格局。整个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还较低,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国外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检测机构的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3)高端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检测行业属于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存在较大需求,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较强技术理论水平、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还需要具备很高的敬业意识、服务精神和行业经验。目前,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三)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检测服务依赖于技术人员的专业程度和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对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营体系的完善程度要求较高,同时,对检测方法的研究开发也是检测机构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非政府第三方检测行业仍处在于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机构规模较小,设备先进程度不高,提供的检测项目相对单一,不能满足企业和消费者一站式检测服务需求。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对检测行业构成直接影响,但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相对产品有一定的滞后。对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的研究决定了检测行业的未来发展,检测机构对标准研制工作的进度,决定了该机构在检测行业中的地位。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正逐步由政府主导制订转为企业或行业制订,优秀的检测企业通过广泛参与标准制订而获得市场领先地位。(四)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检测是为产品制造、对外贸易提供服务的,与经济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跨行业、跨专业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受到某一行业波动的影响较小,周期性不明显;而检测项目相对单一、服务领域集中的检测机构则易受到相关行业波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相对活跃,对外贸易频繁,检测服务需求较大,而其他区域则较小。在检测过程中,一般由客户送样或检测机构到现场采样后,在固定实验室内使用专用仪器设备完成检测活动,因此距离远近直接影响送样或采样的成本,从而使检测服务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检测行业在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检测量较淡,四季度受国外“圣诞节”和“元旦”等节日消费的影响,贸易量大幅增加,从而带动检测行业的景气度提升。(五)进入本行业的壁垒1.检测机构市场准入一般机构从事技术检测业务须获得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核准。在我国,从事技术检测业务须向所在地质量技术部门申请计量认证评审,通过评审后,检测机构才具有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资质,质量技术部门会定期对检测机构进行复评。检测机构实验室还须获得CNAS认可达到相关标准。因此政府对检测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构成进入壁垒。2.检测机构销售渠道广泛由于客户的检测需求分散多样,差异明显,具有金额小,批量多的特点,检测机构需要丰富的产品线以及广泛的销售渠道保证持续的盈利能力,还需要专业、周到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快捷而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并能在保持优良服务的同时不偏离公正性原则。3.综合性技术运用能力要求较高检测行业的技术,一方面需要对产品特性和产品设计过程熟悉,另一方面需要对产品的安全环保等明确的和潜在的质量特性深入理解,同时还要掌握各种产品的检测技术。因此,针对某一产品的检测需要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对多种类产品的检测对技术的综合性运用要求更高。综合性检测机构能够一站式的满足客户多样性的检测需求,但综合性检测机构需要较强的跨行业、跨专业的技术能力,能够融合各专项技术。对各专项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构成进入本行业的壁垒。4.优秀品牌和市场公信力无法在短期内建立起来作为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机构的发展对品牌影响力依赖较大。检测机构的品牌代表了该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接受程度。优秀品牌有助于提升检测机构的市场占有率,享有品牌溢价。由于优秀品牌和市场公信力无法在短期内建立起来,新进入者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难以与优秀品牌企业直接竞争。5.检测业务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检测机构需要一次性投入建立专业实验室、购置检测设备,检测过程中耗用的材料较少。检测业务量直接影响检测业务的利润率,随着检测业务量的增长,单位检测成本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业务规模构成检测行业新进入壁垒。(六)行业利润率变动由于检测结果对客户的产品销售影响较大,客户对检测机构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敏感度较高,而由于单项检测金额较小,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因此,检测行业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而优秀品牌的检测机构利润率水平则更高。同一种检测服务的利润率水平随着更多检测机构的加入导致竞争加剧而呈下降趋势。优秀的检测机构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承接新的检测项目、不断推出新的检测技术,从而长时间的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水平。由于目前检测行业尚未有公开信息可供查询,因此,具体的利润水平尚未有公开数据。(七)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检测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具有明显的次数多、金额小、客户广、持续稳定的特点。生产商开发新产品或与新下游厂商合作均需要检测,因此生产商的产品检测次数多,而生产商成为检测机构客户后由于交流沟通的便利性一般会持续稳定;众多的制造企业构成检测机构广泛的客户基础。(八)行业产业链关系检测机构的客户主要是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或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检测报告使用者是产业链发展的驱动力,生产制造商和检测机构不断满足报告使用者不断提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检测机构还根据生产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及新市场开拓而产生的检测需求拓展业务,研发新的检测方法;检测机构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生产制造商推广新产品并不断改进。检测伴随着生产制造的发展而兴起,同时检测行业的发展又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制造业的发展。第二节防雷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防雷检测的重要性(一)通过防雷检测能够及时掌握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的运行情况所有防雷装置(包括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都是有使用寿命的,除正常的雷电带来的损伤之外,还会受到人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降低防雷装置的效力和缩短使用寿命。外部防雷装置中的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都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锈蚀、断裂等;接闪装置和引下线长期暴露在室外,会受到温度、湿度、恶劣天气(暴风雨、强雷暴、冰雪等)的影响,发生变形、腐蚀、断裂等现象,也会受到人为私搭乱建而被覆盖或断裂,从而会影响防雷安全,带来雷击隐患。内部防雷装置中的浪涌保护器,其元器件(压敏电阻等)为易损件,会随着使用时间而产生性能不同程度的劣化、表面污浊、褪色、氧化等现象,影响其运行性能。只有通过每年常规的防雷检测,测量出防雷装置的各项参数,科学客观地评价防雷装置发挥的真实效力,才能准确地掌握防雷装置的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雷电防护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二)通过防雷检测才能准确地了解到新建、改建、扩建后的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是否符合防雷规范要求建(构)筑物会随着管理者和使用者的需求而进行不断地新建、改建或扩建。发生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有可能会改变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从而防雷装置的保护级别也会发生变化。只有通过每年的常规防雷检测,才能发现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是否符合建(构)筑物的防雷分类,是否存在雷击安全隐患,也能够充分了解到改建或扩建后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规范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否存在人为对防雷装置的破坏、覆盖等现象。(三)通过防雷检测能够发现防雷安全隐患,促使防雷装置的管理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防雷整改措施,降低雷击安全隐患通过防雷检测能够得出防雷装置的全面性能参数,也能充分反映出哪些防雷装置腐蚀、劣化、电气不贯通等,并就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整改意见书,这样能够促使防雷装置的管理者或使用者采取有效的防雷补救整改措施,有效降低雷击安全隐患,确保人员及财产安全。(四)通过防雷检测,气象主管部门能够充分了解到辖区内防雷装置的整体运行情况和雷击风险因素,采取全面而有效的防雷监管措施。防雷检测的从业者每年上半年会就上年度开展的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进行全面的总结,并上报当地省级气象主管部门。气象主管部门]通过这些数据,就能够充分了解到上年度开展的防雷装置检测情况、防雷装置的运行情况、从业者的作业规范情况及市场覆盖率,为全年防雷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的政策法规、通知等等,防雷检测数据也会成为政府安全监管的重要依据。综上,防雷检测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气候变暖,雷暴等灾害天气频繁发生,雷电防护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防雷检测是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二、防雷检测行业现状随着防雷管理的加强,现行有效的防雷法律法规和规章共8部,其中法律1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法规3部,分别为《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如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气象条例》;规章4部,分别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办法》和地方政府规章,如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办法》。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气象部门”履行了防雷公共服务和技术服务职能,为防雷减灾和保障人民财产遭受损失做出了很大贡献。2016年11月,中国气象局等11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的通知,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雷安全管理和建设工程防雷许可优化的整合工作,将气象部门承担的房屋、市政基础工程防雷许可划归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管理。公路、水路、铁路、通信、核电、电力、水利等专业建设工程的防雷许可由各专业部门管理。气象部门仅保留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如: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仓库,以及雷电易发区的旅游、矿区的防雷许可和监管。防雷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也必然对防雷检测市场需求和中介服务带来深远的影响。审批制度的改革伴随着法律法规的修订,防雷检测安全的监管并没有削弱。不论防雷许可审批归属哪个主管部门,对于新建项目建(构)筑物的防雷竣工检测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气象法明确要求对可能遭受雷击的防雷装置要开展防雷检测工作,根据法律法规和审批竣工要求,新建项目的防雷装置必须通过防雷检测,满足国家规范要求才能交付投入使用。因此竣工检测报告作为综合验收的必备技术资料已经深入人心,建设方或施工方均会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对于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应实行定期防雷检测制度,防雷装置应每年检测1次,对于易燃、易爆和火灾危险场所应当每半年检测1次。安监、气象等部将易燃、易爆、火灾危险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纳为重点监管单位,每年都会对这些重点单位开展不定期的检查,防雷检测报告作为安全工作提供的证明材料也在检查之列。企业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也需要对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开展防雷检测。在政府重点监管之外的行业存在意识淡泊、认识不到位、甚至对防雷安全检测存在抵触情绪和拒绝检测行为。对于防雷技术服务市场,虽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数量远多于新建竣工项目,大量普通建筑物未在政府重点监管之内,如民用住宅建筑,安全主体责任分散、不明确,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防雷检测从竣工后就处于中断状态,甚至对防雷装置的检查、维护也没有开展。新建竣工项目的防雷检测市场需求旺盛,检测市场的占比也远大于定期检测市场。三、防雷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自从国家出台防雷检测规范以来,防雷检测公司就像是雨后春笋一样越来越多。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国内从事防雷检测的甲级资质企业有500多家,乙级的达到2000多家。伴随着防雷检测公司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无资质、超资质作业很多人看到防雷检测这个行业可以赚钱,就不管防雷检测规范以及人员的专业性、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借用其他公司的资质甚至是超过资质允许的范围来从事防雷检测。这样不但不能准确的检测出防雷的效果,还可能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2.价格体系现在的防雷检测市场并没有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性的价格体系,不少地方还是按照上个世纪末的价格来收费,很明显这已经不可能和现在的物价水平以及市场发展相匹配了。3.恶性竞争不少地方的防雷检测从业者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完全不顾防雷检测规范以及市场的实际状况,用低价恶性竞争,比如说对新建的建筑物进行防雷检测收费只有每平米2毛钱,有的甚至还不收费。还有一些地方成立了所谓的名匠防雷检测协会,要入会就需要交纳一定的入会费,哄抬市场价格,对没有加入协会的防雷检测公司进行抵制,对防雷检测市场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四、防雷检测行业发展趋势(一)市场在逐渐开放的同时,会逐渐规范,目前国建正在建设“全国防雷装置检测单位信用信息系统”,2017年12月20日“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已建立,各地气象主管部门会加强监管力度。与此同时,住建委也会出台防雷工程及防雷检测管理规范,并与气象主管部门采取联动执法;各地民间组织的防雷检测协会也应运而生,未来会对从业者自身的规范管理起到非常大的监督管理作用;(二)随着智能化、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发展,未来会逐渐形成智能化防雷检测,并且会集成到动环监测系统中,具有研发优势的企业在未来十年内会占领市场;(三)随着检测市场相关临近行业的发展,例如消防检测、建筑工程检测等,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会胜出;(四)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的会胜出。综上,防雷工程及防雷检测市场会逐渐规范,检测技术手段也会逐渐提高,未来能够从“单一防雷工程商和检测商”转为”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的需求。这对防雷检测企业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第三节项目需求分析(投标人根据项目情况自行编制)一、检测范围(投标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写)二、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技术依据1接闪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2引下线《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3接地体《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4防侧击雷装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建筑物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设备接地装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6防闪电感应及防闪电电涌侵入装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7泄露电流《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8直流参考电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三、服务期四、实施地点五、技术规范检测工作按照相关国家和省、市检测规范、标准执行。第四节检测重点、难点分析一、检测安全防雷检测时会接触高、低压供电线路,存在电击的可能,还会遇到坡屋面,检测屋面接闪器时存在安全隐患。对于此类情况,在检测配电房、变电所的防雷装置时,要穿戴绝缘鞋、佩戴绝缘手套,以防电击;遇到坡屋面等攀高危险作业的接闪器检测时,一定要佩戴安全绳,雷雨天禁止室外检测。二、天气影响防雷装置检测属于工程现场检测,受天气影响比较大,根据标准要求,不应在雨天检测。天气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检测周期。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在雨天对室内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尽量缩短天气因素对检测周期的影响。三、检测面积大部分项目检测面积比较大,楼栋数量较多,检测周期较长。针对部分项目面积大、楼栋多、工作量大的特点,最好采取化整为零的检测方法,完工一批检测一批,当部分楼栋或者检测项目符合校测条件时,先进行检测,避免最后项目整体竣工时再开始逐项逐楼检测的大工作量。四、跟踪检测难度大根据XX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年检测经验,XX省部分地市质监站要求分阶段检测,分阶段检测要求在基础接地、中间层和竣工完成时进行分段检测。分阶段检测项目要求检测的内容多,检测工期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检测难度比较大,对检测报告的要求也比较高。遇到这类项目,要第一时间与项目方沟通到位,在项目基础完工、中间层和竣工封顶后,及时与检测单位联系,赶赴现场,以免因为通知不到位,错过某阶段的检测。另外,应对分阶段检测的项目,要根据电气图纸,编制详细的检测方案,配备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检测团队,配备多套检测设备和检测车辆,有计划地、及时地提供高效率的跟踪检测。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设施配备第一节组织及管理目标我公司依据多年相关项目的经验积累,总结出了对于大型项目管理和实施的项目管理和实施的方法论。本次项目建设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人员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风险管理、文档管理、范围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组织人员管理: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对人员的要求比较严格。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组织、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合理的人员配备,同时制定该项目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相互的关系和责任,精心组织项目准备和项目实施工作。本部分工作包括了对组织和人员的一系列协调和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实施防雷检测是防灾减灾关键性举措,目标是为了减免雷击灾难造成损失。其检测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遭遇雷害时,高质量防雷装置能有效地抵御雷电灾难;而质量低劣防雷装置,非但不能取到防雷作用,还会造成无须要损失。由此可见,实施防雷检测必需把质量放在第一位,确保防雷工程高质量。因此对于本项目检测的质量将做出规范性要求,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与措施。进度管理:该项目工程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度是指在某一节点上不同平台,广度是指不同区域的互联。因此其进度控制包括节点检测进度、不同区域的检测施工进度、物质供应进度、进度的协调等。由于项目时间紧,因此整个进度控制不仅需要精心设计进度计划,而且需要计划进度和实施进度之间的协调和严格控制。风险管理:由于项目的危险性和一些问题的不可预知性,项目的实施存在风险。风险管理主要是根据我公司的项目经验,提出该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风险、风险后果及风险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文档管理:文档作为管理依据、任务之间联系的凭证、质量保证、培训与参考、监测数据和历史档案,对项目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文档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相应的详尽的文档,并指定专人管理。范围管理:需要准确定义项目的范围,以及对项目的工作范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采购管理:需要对项目采购的资源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成本管理:该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不仅是采购人或供应商的费用预算和费用计划,而且是与项目进度相配匹的投资或投入控制。沟通管理:对项目的项目会议等沟通活动进行管理,有效地协调和沟通项目组的各个组成部分。第二节项目组织结构设置一、项目组织结构按照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模式,项目的组织结构也可分为线性的项目组织结构、职能的项目组织结构和矩阵的项目结构等若干形式。项目管理组织的结构实质上是决定了项目管理班子实施项目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方法与相应的权力,不同的项目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实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公司项目组织采取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是一种混合形式,它在常规的职能层级结构之上“加载”了一种水平的项目管理结构。根据项目与职能经理相对权力的不同,实践中存在不同种类的矩阵体系,分别有权力明显倾向于职能经理的职能矩阵,权力明显倾向于项目经理的项目矩阵和传统矩阵安排的平衡矩阵。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一是和职能式组织结构一样,资源可以在多个项目中共享,可大大减少项目式组织中人员冗余的问题;二是项目是工作的焦点,具有一个正式指定的项目经理会使他对项目给予更强的关注,负责协调和整合不同单位的工作;三是当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公司可以平衡资源以保证各个项目都能完成其各自的进度、费用及质量要求;四是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结束后的忧虑减少,他们一方面与项目有很强的联系,另一方面他们对职能部门也有一种“家”的感觉。二、设置原则职责分明:建立项目如责任责任制,实行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最终确保整体目标的圆满实现。人员优化:选派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决策者,要求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懂技术、讲科学、善管理、重实际,能胜任各自分管的管理组织工作。设备合理:根据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及项目的实际情况,我单位分别对我公司和检测分布配备了检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配置满足检测要求。三、组织结构图四、部门职责(一)总经理1.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抓好两个文明建设。2.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主持本所工作。3.组织制定和实施本所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每年的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组织制定本所年度计划和长远发展计划,审批年度业务、技术计划和行政、财务预、决算。4.负责企业全方面工作,办公室主管兼管财务。5.协调企业各方面工作,对检测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及检测工作质量负责。6.督促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工作实施情况,对责任人进行考察、考评,奖惩提出具体意见。7.检验质量手册实施情况、主持质量手册制订、同意和修改工作。8.任命企业技术责任人和企业质量责任人,并依据中企业质量责任人提议,任命各检测小组责任人、内审员、质量/安全监督员、文件/档案管理员、仪器设备管理员和业务接待/签约管理员。9.负责仪器设备购置计划、人员培训计划、标准规范购置、检测文书印制审批。(二)质量责任人1.全面负责本公司质量工作,保证质量体系的运行,组织编制、修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负责编制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计划,委派内审员,签发审核报告。2.组织调查并处理质量事故,负责组织处理用户投诉和申诉。3.对检验工作中质量事故处理不立即和处理失误负责。4.负责对不合格项的控制,并对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组织跟踪验证。5.组织处理检测工作中的申诉以及质量事故。6.检查各操作人员的检测质量。(三)办公室1.负责仪器设备和检测样品的管理工作。2.编制在用测量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并组织实施。3.负责各类资料和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确保检测现场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4.负责检验报告的发放,建立检验检测档案,留存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5.负责客户的申请书、标书、合同的评审,负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6.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和物资供给、保管。(四)技术部1.负责检测业务技术工作。2.负责检测项目的建立、更新、改造计划、新项目开展计划的和检测设备的购置、更新、改造计划,3.重要技术岗位、仪器设备的上岗、上级考核。4.新方法的评审批准。5.重大技术事故的分析判别。6.技术工作的咨询。(五)检测部1.负责本所开展政府指令性、计划性的检测任务;2.负责客户委托的检测项目范围内的各类检测工作任务;3.负责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等有关记录,具体实施检测设备两次检定之间的运行检查程序:4.制定仪器设备、消耗性材料购置计划并配合所办公室对所购物资进行验收验证;5.制订实验室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计划并予以实施;进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6.按程序规定要求做好检测过程中各测点状态标识确认。7.认真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底稿;负责将复核完毕的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底稿及时交电脑录入员:8.负责制订作业指导书(检测细则)并组织实施,包括自校方法的制订:9.协助办公室做好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与管理,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自校)工作;10.协助办公室对本室新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考核;11.负责对检测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的立项、审批、报批及应用管理。12.完成临时性突发性工作任务。第三节人员配备(投标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写)岗位数量任职条件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管理人员检测人员质量监督员内部审核员服务人员授权签字人财务人员……防雷装置检测人员基础情况汇总表序号姓名身份证号职称专业职称岗位从事防雷检测工作时间1234567……第四节设备投入(投标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写)一、仪器设备配备(一)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激光测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二)测厚仪是用来测量材料及物体厚度的仪表。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连续或抽样测量产品的厚度(如钢板、钢带、薄膜、纸张、金属箔片等材料)。这类仪表中有利用a射线、β射线、y射线穿透特性的放射性厚度计;有利用超声波频率变化的超声波厚度计;有利用涡流原理的电涡流厚度计;还有利用机械接触式测量原理的测厚仪等。(三)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目前最常用的是光学经纬仪。(四)拉力计是小型简便的推力、拉力测试仪器。具有高精度、易操作及携带方便之优点,而且有一个峰值切换操作旋钮,可做荷重峰值指示及连续荷重值指示。(五)可燃气体检测仪是对单一或多种可燃气体浓度响应的探测器。检测仪中使用智能传感变送器是功能最齐全的可燃气体传感变送器。这种智能化的传感变送器采用Detcon公司的MicroSafe软件技术。采用无干扰操作界面。所有的操作都是菜单式的并可通过一个手持的磁性编程工具来进行。在系统建立方面提供了灵活的选择余地。标准的输出包括4-20mA输出,RS-485通讯接口及3个报警继电器。传感变送器的信号传送模块是插入式的,这样就方便了现场维护。(六)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是摒弃了传统的人工手摇发电工作方式,采用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DC/AC变换技术将三端钮、四端钮测量方式合并为一种机型的新型数字接地电阻测试仪。适用于电力、邮电、铁路、通信、矿山等部门测量各种装置的接地电阻以及测量低电阻的导体电阻值。(七)土壤电阻率测试仪专为现场测量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接地电压、交流电压而精心设计制造的,采用最新数字及微处理技术,精密4、3、2线法测量接地电阻,导入FFT(快速傅立叶变换)技术、AFC(自动频率控制)技术,具有独特的抗干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重复测试-致强,确保长年测量的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信、气象、油田、建筑、防雷及工业电气设备等的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接地电压、交流电压测量。(八)等电位测试仪(等电位连接电阻测试仪)等电位连接电阻测试仪适用于测量建筑物中的金属构建之间的等电位连接电阻,各种电气设备与地网地极间的连接导体的电阻。(九)环路电阻测试仪(回路电阻测试仪)回路电阻测试仪的详细介绍按新《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各种开关设备导电回路电阻的测量,其测试电流不得小于100A。(十)防雷元件测试仪适用于氧化锌避雷器(氧化锌阀片及压敏电阻)过压防护元件直流参数的测试。具有记忆、运算、保持、自检、泄漏报警等功能。具有高压短路保护、过流保护、高压予置等功能。高压自泄放时间小于5秒。测试结果由两个31/2LCD数字显示,其中一个显示电压值,另一个显示电流值,准确度高,可靠性好。可作输出电流≤1mA的可调节直流高压源(1kV~10kV)。(十一)绝缘电阻测试仪(兆欧表)俗称摇表,兆欧表大多采用手摇发电机供电,故又称摇表。它的刻度是以兆欧(MQ2)为单位的。兆欧表是电工常用的一种测量仪表。兆欧表主要用来检查电气设备、家用电器或电气线路对地及相间的绝缘电阻,以保证这些设备、电器和线路工作在正常状态,避免发生触电伤亡及设备损坏等事故。(十二)表面阻抗测试仪是依据E0S/ESD,CECC、ASTM和UL测试规程设计的,用于测量所有导电型、抗静电型及静电泄放型表面的阻抗或电阻。使用容易,高品质,高可靠度,该仪表还可测量影响电性能的相对湿度和温度。(十三)静电电位测试仪静电电位计在试验室条件下,评定织物以摩擦形式带电荷后的静电特性,即测试织物的电荷面密度。(十四)数字万用表一种多用途电子测量仪器,一般包含安培计、电压表、欧姆计等功能,有时也称为万用计、多用计、多用电表,或三用电表。数字多用表(DMM)就是在电气测量中要用到的电子仪器。它可以有很多特殊功能,但主要功能就是对电压、电阻和电流进行测量,数字多用表,作为现代化的多用途电子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物理、电气、电子等测量领域。(十五)标准电阻一般用于对其他电阻,或带电阻器件的衡量,作为一个标准阻值的参照或比较。(十六)钢卷尺测量较长工件的尺寸或距离,分辨率0.01m。(十七)游标卡尺是一种测量长度、内外径、深度的量具,量程0-150mm。二、交通工具配备根据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我公司配备了交通工具,详见下表。交通工具配备表序号车辆型号单位本项目配备数量要求备注……第五节人员岗位职责一、技术负责人1.全面负责本公司技术工作,依据《准则)》和质量手册要求开展技术运作活动,包括开展检测质量控制活动、方法确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检测设备的校准等;2.制定检验检测机构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等监控计划,对其结果的有效性组织评审;3.负责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审批本公司编制的技术性文件;4.负责报废仪器设备的鉴定。5.负责审批新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新购仪器设备的计划,负责组织实施设备的检定。6.参与管理评审,审批纠正预防措施计划。二、办公室主任1.全面负责办公室各项工作;2.根据防雷检验检测机构研究决定,编制年度计划和本年度工作总结;3.负责防雷检验检测机构日常行政工作;4.组织后勤保障,外购物资的验收和发放工作;5.负责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各类人员学习、培训和考核;6.负责本公司人事档案、行政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7.负责计量标准建立、考核和计量认证工作;8.参与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修改;9.负责投诉的受理和处理工作;10.防雷检验检测机构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三、检测室负责人1.负责本检测室各项工作;2.负责提出本检测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计划;3.负责制定本室新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设备的购置计划,以及在用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和实施;4.对本室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四、质量监督员1.负责对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