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3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曾子大孝第五十二》云:“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据此可推知,当时“孝”()A.重视血缘伦理 B.孝道融入礼法 C.社会行为规范 D.国家政治伦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曾子认为,日常起居不端重,就是不孝;为君主做事不忠诚,就是不孝;面对工作而儿戏,就是不孝;对朋友说话不算数,就是不孝;临阵作战不勇敢,就是不孝,据此可判断,在当时,“孝”涉及到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行为规范,而血缘伦理只是其中部分内容,排除A项;孝道融入礼法,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社会行为,而非政治伦理,排除D项。故选C项。2.西汉时期,董仲舒成功改造儒学,通过官方大力倡导,儒学在中华大地的广泛传播,儒家倡导和主张日渐成为各族人民共同遵奉和信守的政治理念,中国的政治格局也为中华大地“五方之民”所共同维护。儒学出现以上状况是基于()A.宣扬大一统观 B.宣扬君权神授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天人感应〖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董仲舒成功改造儒学,通过官方的大力倡导,儒家倡导和主张日渐成为各族人民共同遵奉和信守的政治理念,说明思想的统一有利于维护政治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了基础,即宣扬了大一统观念,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新儒学阐述君主权力的来源问题,而是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君主行为的制约,不能得出劝君主行仁政,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天人感应的问题,没有阐述对君主权力的来源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3.1923—1926年,《新青年》杂志共出季刊与不定期刊9期,发文113篇,其中译文41篇,占总数的36%。从翻译群体来看,留法群体译文占总译文的32%,留苏群体译文占总译文的52%。在这些译文当中,列宁著作译文9篇,斯大林译文4篇,其余译文主要涉及反映苏俄的具体情况以及列宁、斯大林思想和关注中国革命问题等方面。这说明《新青年》在当时()A.促使由幼稚走向成熟 B.推动了青年界学术问题的探讨C.深刻反思新文化运动启蒙的不足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从材料“在这些译文当中,列宁著作译文9篇,斯大林译文4篇,其余译文主要涉及反映苏俄的具体情况以及列宁、斯大林思想和关注中国革命问题等方面”可知,1923—1926年,《新青年》的季刊和不定期刊中,关于列宁和苏联情况的译文最多,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促使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遵义会议,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留苏群体译文及介绍苏俄情况的文章在《新青年》杂志中数量增加,无法体现《新青年》对学术问题的“探讨”,排除B项;材料介绍的是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情况,没有涉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能得知新文化运动启蒙不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4.科学教育思潮是五四时期流行的一种思潮。学者任鸿隽说:“一国国政之整紊,与人民生计之苦乐,与科学家之数成正比。”蔡元培也呼应道:“欲救吾族之沦胥,必以提倡科学为关键。”这说明科学教育思潮()A.普及了民主与科学理念 B.体现了全盘西化的特点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D.承担了特定的历史使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欲救吾民族之沦胥,提倡科学为关键”,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时期,力倡“科学救国”主张,科学教育思潮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担负起拯救国家民族的重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教育思潮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无法说明“普及了民主与科学理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教育思潮担负着启蒙、救国的重任,不属于全盘西化,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五四运动开始于1919年,“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赵翼《檐曝杂记》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据此分析正确的有()①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②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③承认传统科技的落后性④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缺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要求与材料相符合的。据材料“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可知,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据材料“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承认西洋文化的优秀成果,②正确;据材料“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可知肯定了传统科技;③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可知,肯定了中华传统文化,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6.魏晋时期,少数氏族内迁,虽然造成了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大动乱,但只经过不到三个世纪,华夏文明便通过隋朝统一,宣告先进文明对于落后文明取得全面胜利,并挟统一产生的强大力量,在随后三个世纪中,全面影响着东亚其他地区的历史进程,以至隋朝被域外史学家称为“世界帝国”。材料表明,隋朝()A.对华夏文明发展贡献卓著 B.使国家由分裂走向了统一C.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融 D.对周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宣告先进文明对于落后文明取得全面胜利,并挟统一产生的强大力量,在随后三个世纪中,全面影响着东亚其他地区的历史进程”可知,隋朝时期中华文明发展水平高,对东亚文明影响大,A项正确;B项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不能体现,材料体现的是隋朝对华夏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隋朝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排除C项;D项符合题意,但是D项属于表象,题干问的是本质,材料本质上体现的是隋朝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排除D项。故选A项。7.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求同存异思想,这一思想在建国后被广泛用于政治上的许多领域,成为指导新中国的一个广泛的政治原则。以下选项可以作为论据证明此看法的是()A.运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实行三三制政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一国两制在台湾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施 D.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国际领土争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即求同存异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南海问题等问题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解决国际领土争端,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国家发展,符合提议,D项正确;和平赎买政策是以一定代价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实行国有化的政策,与求同存异思想无关,排除A项;三三制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建国后”不符,排除B项;一国两制并未在台湾问题上成功实施,排除C项。故选D项。8.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A.宗教信仰的转变 B.军事征服的影响C.统一帝国的分裂 D.新式文字的发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4千纪末到公元前亚历山大征服,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阿卡德语依赖于阿卡德王国的军事征服,后亚述帝国征服阿拉米人,阿拉米语随之传播两河流域,导致阿卡德语衰落,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征服西亚地区,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阿拉米语不再是通用语言,到3世纪左右,西亚在罗马帝国统治下,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B项正确;罗马信仰基督教,没有发生转变,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式文字的出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将财物委托给另一个自由民保管,应该签订契约,保证委托的有效性。如果在委托时没有签订契约,而受委托之人事后否认保管了财物,则无法对其进行起诉。此规定()A.蕴含明显的契约精神 B.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 D.维护了诚实守信的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盒流域。根据材料“自由民将财物委托给另一个自由民保管,应该签订契约,保证委托的有效性”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财务委托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且规定必须签订契约,体现了明显的契约精神,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当时并不平等,排除B项;“保障了”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契约原则上升到法律角度说明实际生活中出现了不守信的现象,且仅凭一条法律条文不能得出“诚实守信”,排除D项。故选A项。10.赫梯王国(约前1650—前1200)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周期性举办节日庆典。城市与城内的神庙、宫殿等场所构成节日举办的现实空间。国王、王后和王子等统治阶层在节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巡幸京畿”与“四方来贺”逐渐演变为节日庆典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节日庆典仪式()A.实际作用有限 B.彰显王室权威C.推崇宗教信仰 D.笼络社会上层〖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正向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赫梯王国。由材料“国王、王后和王子等统治阶层在节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可知,赫梯王国的节日庆典由王室贵族做主导,“巡幸京畿”与“四方来贺”逐渐演变为节日庆典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节日庆典有利于彰显王室权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节日庆典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无法得出这些节日庆典推崇宗教信仰,排除C项;材料与笼络社会上层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哈里发马蒙统治时期(813—833年)也许是哈里发历史上最光荣时代。马蒙不仅移都巴格达,而且还在城里成立一个学府,专门翻译希腊文、叙利亚文、波斯文和梵文的哲学、文学和其他科学著作。”这反映的是()A.埃及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阿拉伯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蒙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在其当政期间,移都巴格达,还建立了翻译机构“智慧宫”,从而孕育了被西方人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C项正确;埃及帝国的君主被称为法老,排除A项;居鲁士二世正式建立波斯帝国,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由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14世纪,意大利暴发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当时,那些看似权威和正统的部门,尤其是教会,开始失去人们的信任。在黑死病面前,面对人们的拷问,看似严密而又坚固的信仰堡垒开始变得不堪一击。据此可知,瘟疫的暴发()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 B.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C.推动了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 D.加速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意大利。根据材料“那些看似权威和正统的部门,尤其是教会,开始失去人们的信任。在黑死病面前,面对人们的拷问,看似严密而又坚固的信仰堡垒开始变得不堪一击”可知,黑死病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使人们的信仰发生变化,更关注现实,有利于人文主义的复兴,B项正确;黑死病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但没有摧毁,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人们思想的变化,与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相关信息,而且16世纪宗教改革才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在土耳其人的威胁下,拜占庭帝国的许多学者和艺术家逃离巴尔干西迁。他们随身携带了许多手抄稿,其中许多希腊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是西欧人前所未闻的。这可以用来解释()A.西欧中世纪的黑暗 B.文艺复兴的起因 C.拜占庭文明的先进 D.新航路开辟的根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一批拜占庭帝国的学者和艺术家逃离巴尔干西迁,给西欧带来了著作和手抄稿。结合所学知识,意大利承接了拜占庭文明的衣钵,成为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之一,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世纪黑暗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的某些思想和著作西欧人前所未闻,并不意味着拜占庭文明的先进,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学者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这表明古代希腊()A.肯定人性和人的欲望 B.否定基督教神权统治C.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蕴 D.征服自然的意志顽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由材料中“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等信息可知,古代希腊文明的突出特征是以“人”为主的,这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C项正确;肯定人性和人的欲望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排除A项;古希腊时期,基督教没有诞生,排除B项;“征服自然的意志顽强”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古希腊的人文主,排除D项。故选C项。15.美国学者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分为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等8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文化分为欧洲文化、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等表现形式。两者()A.都显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B.体现了统一的划分标准C.突出了欧洲文明的地位 D.都强调了文化的统一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分为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等8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文化分为欧洲文化、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等表现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认为世界文明具有多种类型,显现了文化的多样性,A项正确;亨廷顿的划分标准主要是宗教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划分标准是地域,排除B项;“突出了欧洲文明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而“文化的统一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王国维说“上古之事,传说和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故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分,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下列与该说法不符的一项是()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伊利亚特 D.耶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王国维认为传说与史实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联系,传说中蕴含某些真实的历史信息。耶稣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而非传说中的人物,不能体现传说与史实的关系,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史诗《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B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引文出处引文内容《尚书》“民为邦本、本国邦宁"“政在养民”《礼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孟子》“民为责,社次之,君为轻"《管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材料二《论语》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礼记》中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吕氏春秋》中说:“昔先圣王之治于下也,必先公”。《六韬》中载:“天下非一人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材料三《慎子》中说:“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淮南子》中说:“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简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材料中著作的共同诉求,并予以评析。〖答案〗(1)核心思想:民本思想(或答:重民思想、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根源: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水利设施的兴建;人的地位的提高;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社会转型的发展;百家争鸣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2)诉求:强调社会和谐,重视公平公正;突出法治思想。评析:这些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但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带有封建性、狭隘性。(需答出正反两面)〖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第一小问核心思想,据材料一“民为邦本、本国邦宁"“政在养民”“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民为责,社次之,君为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等可知,这些主张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要求君主重民、养民和顺民,属于民本思想(或答:重民思想、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第二小问根源,《尚书》《礼记》《孟子》和《管子》等著作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据所学可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水利设施的兴建;人的地位的提高;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社会转型的发展;百家争鸣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先秦和西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诉求,据材料二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昔先圣王之治于下也,必先公”“天下非一人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等可知,强调社会和谐,重视公平公正;据材料三 “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可知,突出法治思想。第二小问评析,一分为二地分析,这些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但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带有封建性、狭隘性。1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因此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指出三位思想家所处其时代特点。(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答案〗(1)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2)韩非子主张法治;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西汉和明清时期。三位思想家分别是韩非子、董仲舒和黄宗羲,它们分别生活在战国、西汉和明末清初。它们生活的时代特征可以从社会性质的发展演变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西汉和明清时期。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可知,韩非子主张法治,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治国用法家思想;根据材料二可知,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根据材料三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出现了早期的民主思潮。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注意多角度展开,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背景。【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西汉和明清时期。第一小问差别,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韩非子和董仲舒都是主张建立或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但是黄宗羲则是反对君主专制的统治。第二小问原因,三者思想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三者所处的社会存在不同,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主要是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最早的法典,建立了城邦,发明了陶轮、帆船、耕犁。大约公元前1900年,从西方来的阿莫里特人征服了这个地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明,并使巴比伦成为两河流域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公元前1595年喀西特人掌握政权,建立了一个延续四百年的王朝。此后,亚述人、阿拉米人和迦勒底人展开多年斗争。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统治这个地区的主要是亚述帝国。这个地区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占领,公元前331年又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摘编自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和制定的最早的法典名称,并指出到公元前4世纪时两河流域文明发生的变化。材料二:在公元750年建立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的产品,也有各国商人运来的中国的丝绸和珠宝、印度的钻石和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答案〗(1)文字:楔形文字;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变化:多次被占领,且被外来文化入侵,巴比伦文明遭到破坏。(2)贡献:创造了阿拉伯文化;传播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桥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解析〗【小问1】本题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西亚(亚洲)。根据材料“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主要是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最早的法典,建立了城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其法典为《乌尔纳姆法典》。变化:根据材料“大约公元前1900年,从西方来的阿莫里特人征服了这个地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明,并使巴比伦成为两河流域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公元前1595年喀西特人掌握政权,建立了一个延续四百年的王朝。此后,亚述人、阿拉米人和迦勒底人展开多年斗争。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统治这个地区的主要是亚述帝国。这个地区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占领,公元前331年又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可知,多次被占领,且被外来文化入侵,巴比伦文明遭到破坏。【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亚洲)。贡献:根据材料“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可知,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根据材料“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知,传播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桥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20.材料人类历史进入文明史阶段已经有约6000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奠定了现在文化繁荣的基础。如在古代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