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部分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2024.4试卷由选择题(满分48分)和非选择题(满分52分)组成,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左传》亦多引《诗经》为据。汉武帝时期,《诗经》成为儒家“五经”之一。这表明()A.文化经典得以传承弘扬 B.《诗经》具有较高史料价值C.先秦诸子思想兼容并蓄 D.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实现转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据材料“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左传》亦多引《诗经》为据。汉武帝时期,《诗经》成为儒家‘五经’之一”及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文化经典的《诗经》被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学派引述,并且到汉武帝时期称为了儒家“五经”这一,这有利于《诗经》的传承与弘扬,所以材料表明了文化经典的传承弘扬,A项正确;孟子等思想家引用《诗经》是为了“说理论证”,并非因为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用来研究历史,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先秦许多思想家在说理论证的时候引用了《诗经》,但据此不能说明诸子思想互相吸收,兼容并蓄,排除C项;材料没有具体涉及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具体的思想,不能得知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实现转型,排除D项。故选A项。2.商鞅变法后建立的赐爵制度强调“不官无爵”,即官爵合一。秦统一前后,官、爵已开始分为二途。西汉以官秩决定爵位,官重于爵。东汉官爵最终分离,“爵故废也”。这反映了()A.官僚机构职能转变 B.中央集权制度臻于完善C.国家治理渐趋理性 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官爵合一。秦统一前后,官、爵已开始分为二途。西汉以官秩决定爵位,官重于爵。东汉官爵最终分离”及所学知识可知,爵位可以世袭,但官位不可以世袭,商鞅变法时期的官爵合一到东汉时期的官爵分离,是官僚政治不断发展的表现,是国家治理更加合理的体现,反映了国家治理渐趋理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僚政治的发展,而非官僚机构职能的转变,排除A项;秦汉时期处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此时期并没有臻于完善,排除B项;官爵分离是官僚政治发展的表现,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3.长沙铜官窑是唐代享誉盛名的外销瓷窑,所产瓷器纹饰多样,植物纹尤以莲花纹和椰枣纹居多。下图所示的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即运用西亚贴膜印花的技法表现阿拉伯传统植物椰枣的形象。据此可知,唐代()A.注重制瓷技术创新 B.陆上丝绸之路繁盛C.融汇吸收异域文化 D.社会审美意趣多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下图所示的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即运用西亚贴膜印花的技法表现阿拉伯传统植物椰枣的形象”可知,材料中的瓷器在技法上吸收了西亚的贴膜印花技术,在纹饰上采用了阿拉伯传统植物,反映了唐代对外国文化的吸收,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吸收了西亚的技术,没有反映创新了制瓷技术,排除A项;材料瓷器是中国发现,虽然受到其他文化影响,但仅据一个瓷器不能得知陆上丝绸之路是否繁荣,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一个瓷器的装饰,不能反映审美“多元”,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据此可推知,北宋()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南地区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答案〗C〖解析〗本题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时期粮食主要运往西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北地区面临少数民族政权的边防压力,向西北地区运送粮食有利于维持西北地区的边防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粮食主要运往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中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粮食运输的情况,不能整体反映国家赋税的情况,不能得知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南地区,排除B项;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材料中的粮食运输主要是为了应对边防需要,而非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政府规定外地人不附入本地户籍者,有赋役负担的杖一百,无赋役负担的杖八十;如果将他人隐匿不上报户籍,隐匿他人者与所隐之人同罪。这一规定旨在()A.防范地方割据势力 B.防止赋役流失C.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D.完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定外地人不附入本地户籍者,有赋役负担的杖一百,无赋役负担的杖八十;如果将他人隐匿不上报户籍,隐匿他人者与所隐之人同罪”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对于外地人不入本地户籍和隐匿上报户籍的情况进行处罚,是因为这些做法影响了国家的赋役的征派,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所以材料规定的目的是防止赋役流失,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外地人不入本地户籍和隐匿户籍主要影响的是国家赋役,与地方割据势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加强户籍管理有利于基层治理,但材料强调的是加强户籍管理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为了国家赋役的征派,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一条关于户籍的政府规定,并非为了完善法律“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6.《清会典》规定奴仆优伶皂隶不得穿用丝绸、绢缎、纱罗等,但1890年12月的《申报》写道,上海人无论贫富贵贱“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向之穿布者,今必服洋绸矣;向之穿绸者,今必穿缎矣”。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伦理秩序瓦解 B.社会风气嬗变C.政府统治失序 D.西风东渐加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清会典》规定奴仆优伶皂隶不得穿用丝绸、绢缎、纱罗等”“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向之穿布者,今必服洋绸矣;向之穿绸者,今必穿缎矣”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清朝规定奴仆优伶不能穿丝绸等材质的衣服,但晚清时期几乎人人都穿绫罗绸缎,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穿衣习俗的变化,体现了社会风气的变化,B项正确;穿着丝绸与伦理秩序没有直接关系,且晚清时期伦理秩序瓦解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穿衣习俗是一种社会风俗,而非统治秩序,排除C项;丝绸是中国传统的服饰材质,并非西方传入,排除D项。故选B项。7.1902年,康有为在《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中写道:“当此形势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康有为的观点折射出当时中国()A.改良主张丧失群众基础 B.立宪派的实力大大削弱C.政体之争引发普遍关注 D.反对封建专制成为共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康有为在《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中写道:‘当此形势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保皇党康有为认为中国不可行革命,只能行君主立宪,这侧面反映了当时面对中国政体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实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上,两者都是反对专制统治的民主制度,所以康有为的观点折射出反对封建专制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成为一种共识,D项正确;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党和资产阶级立宪派都主张走改革的道路,建立君主立宪,排除A项;材料时间为1902年,此时期立宪派支持清政府的改革,实力没有大大削弱,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广大的农村和偏远的内地,对于政体之争没有普遍的关注,排除C项。故选D项。8.创刊于1933年1月的《新中华》,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为宗旨,从创刊起就备受关注,一经发行便成为国内畅销杂志。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民间舆论左右国内政治走向 B.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C.大众传媒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后,不断侵略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为宗旨的杂志在国内畅销,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民间的舆论,没有涉及国内的政治走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仍旧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排除A项;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民族主义思想并非思想文化的革新,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意识就不断觉醒,排除C项。故选D项。9.1951年3月,以英国为代表欧美国家公开声明,主张改变朝鲜战争政策,反对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反对扩大朝鲜战争。美国决策者也被迫承认,朝鲜战争已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这表明当时()A.战场态势发生变化 B.美国对战争形势估计不足C.中美军力对比逆转 D.新中国外交政策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1951年3月,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公开声明,主张改变朝鲜战争政策,反对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及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并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使得美国和英国对朝鲜战争的局势产生了材料中的认识,所以材料表明了朝鲜战争战场态势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美国已经认识到战争形势对美国的不利,所以并非美国对战争形势估计不足,排除B项;此时期美国整体的军力高于中国,中美军力对比并没有发生逆转,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成果改变了战争态势,进而影响了英国和美国对朝鲜战争的看法,与新中国外交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表为国家计委对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作出的调整。这反映了当时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原计划增长5.5%4%6%————调整后计划增长3.7%5.6%3%-1.2%+8%A.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国企改革面临困境C.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81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原计划的增长主要涉及工业和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而调整后的增长计划,减少了重工业产值的比例,增加了轻工业产值的比例,增加了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轻工业比例的巨大增加,因为轻工业多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关,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在计划中充分考虑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项正确;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上,与材料中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计划没有直接关系,且材料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轻工业产值上,农业总总产值数据变化不大,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处于试点时期,并非面临困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的计划,不能反映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11.黏土在古代两河流域广泛用于修建城市、制作陶罐,还可用于书写文字。约公元前3100-公元前3000年的一块黏土板(图)上记载了啤酒和政府机构的诞生。这说明()A.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特质 B.苏美尔出现众多城市国家C.文字是传承文明的主要形式 D.古代文明发展具有相似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明产生时期(两河流域)。据材料“黏土在古代两河流域广泛用于修建城市、制作陶罐,还可用于书写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存在大量的黏土,而黏土又在两河流域文明中广泛应用到城市修建、日常生活用品制造和书写文字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特点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古代两河流域又城市修建和政府机构诞生,但据材料不能得知出现了“众多城市国家”,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黏土用于文字书写,不能得知文字是传承文明中的“主要形式”,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没有涉及其他文明,不能得知古代文明发展的相似性,排除D项。故选A项。12.欧洲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这表明()A.史家出身影响史书编写质量 B.史书编撰受社会现实的影响C.时代变迁导致史书体例变化 D.史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垄断者教育和文化,材料历史被僧侣垄断的情况,正是受到这种社会现实的影响,B项正确;历史写作被僧侣垄断不是因为僧侣我史家出身,而是因为基督教垄断教育和文化,排除A项;据材料“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史书基本都是编年史、年代记,没有发生体例的变化,排除C项;据材料“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史书在中世纪欧洲被僧侣垄断,是强化宗教统治的工具,而非封建统治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13.16世纪初,葡萄牙着手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1503年,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商业银行。意大利城邦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并为里斯本远航提供贷款。这()A.壮大了葡萄牙资本家的实力 B.有助于商业革命的发展C.拓展了金本位制的流行范围 D.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16世纪初,葡萄牙着手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1503年,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商业银行。意大利城邦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并为里斯本远航提供贷款”及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德国和意大利在里斯本发展的银行和投资,有利于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商业革命的发展,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虽然葡萄牙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但来到里斯本投资的主要是外国人,排除A项;16世纪时期尚未确立金本位,排除C项;导致价格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大量的贵金属流入欧洲,而非里斯本金融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4.20世纪以来英国民众食品结构发生变化,1894-1899年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小麦151.3公斤,到1928-1934年降为134.7公斤,二战后则不足92公斤。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20世纪后英国()A.殖民地市场日益萎缩 B.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C.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D.在战争中削弱了实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以来(英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平均每人每年小麦消耗量逐渐减少,但没有说明肉蛋奶的消耗情况,小麦消耗量大幅度下降,结合史实可知,谷物消耗减少是因为其他可代替谷物的食品增加了,食品结构变化,营养结构多元化,说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推动这种变化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民众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殖民地市场日益萎缩、经济危机影响、战争削弱英国实力都是有可能导致英国经济实力下降,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的因素,与材料体现的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5.1922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会议向与会者分发了《东亚〈宣言〉》一书(图)。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东亚〈宣言〉》22种东亚语言译本A.马克思主义向东亚广泛传播 B.东亚各民族走向联合反帝道路C.东亚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D.资本主义独霸世界局面被打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苏俄)。据材料“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会议向与会者分发了《东亚〈宣言〉》一书”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彼得格勒召开的共产国际的代表大会中分发了22种东亚语言译本的《东亚〈宣言〉》,这说明才加这次会议有很多东亚国家的代表,进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东亚地区的广泛传播,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此时期东亚许多国家出现了,但并没有走向联合反帝的道路,排除B项;虽然此时期马克思在东亚地区传播,并且东亚地区出现了,但此时期东亚并非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排除C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资本主义独霸世界的局面就已经被打破,排除D项。故选A项。16.1958年,美国邀请部分参与南极科考合作的国家协商如何“确保富有成效的科学合作”,避免在南极发生“不必要的政治冲突”。苏联政府对此也表示基本同意。在此之后,确定了包括禁止在南极进行任何核试验的最终条约文本。这反映了()A.美苏试图调和国际矛盾 B.美国综合国力有所削弱C.大国争霸威胁环境安全 D.美苏两国既对抗又合作〖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材料“1958年,美国邀请部分参与南极科考合作的国家协商如何……避免在南极发生‘不必要的政治冲突’。苏联政府对此也表示基本同意。在此之后,确定了包括禁止在南极进行任何核试验的最终条约文本”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但在南极科考合作方面,两个国家都同意避免出现政治冲突,这反映了美苏既有对抗,也存在一些方面的合作,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整体来看,此时期,美苏处于冷战状态,双方采取了除了多种方式相互对抗,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美国整体综合实力强于苏联,且二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此时期美国综合国力并没有削弱,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苏冷战之下的合作,没有涉及美苏争霸对环境安全的威胁,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内容出处一“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清代笔记:屈大均《广东新语》二“(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明代笔记:陈懋仁《泉南杂志》三“(松江)肆中收布之所,曰花布纱庄。布成持以易花(棉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储其余为一家御寒具,兼佐米盐。”清代地方志:蔡自申《金泽小志》四“(盛泽镇)居民以绸绫为业。”清代笔记:沈云《盛湖杂录》五“(石门镇)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清代地方志:张霖《石门县志》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请运用上表材料对此观点予以说明,并指出运用这些材料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局限。〖答案〗说明: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广州、泉州的农业面向市场,广泛种植经济作物;材料三说明清代松江棉纺织业分工细密,生产更趋专业化;材料四说明清代盛泽镇是专门从事纺织业生产的工商业市镇;材料五说明清代石门镇出现雇佣关系。局限:史料选取的类型为笔记和地方志,较为单一;上述材料多为特定地域的个案,不具普遍性;材料为不同地域的经济现象,不能集中体现市场经济的全貌。〖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设问要求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早期市场经济”,请运用上表材料对此观点予以说明。据材料“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可知,广州、泉州等地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业面向市场;据材料“(松江)肆中收布之所,曰花布纱庄。布成持以易花(棉花),或即以棉纱易,辗转相乘”及所学知识可知,松江在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分工细密,生产专门化;据材料“(盛泽镇)居民以绸绫为业”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工商业市镇,以盛泽镇为例,专门从事纺织业生产;据材料“(石门镇)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自由性质的雇佣关系。这些都反映了明清时期“早期市场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史料主要来自笔记、地方志,都属于文献史料,史料来源较为单一;材料涉及“盛泽镇”“松江”“石门镇”“广州”“泉州”等地,从全国范围来看,属于特定地域的个案,不具备普遍性,且不同地域的经济现象不能体现明清时期整体经济的全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立博在解释现代世界的起源时,将视野放宽到亚欧非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区,时间从1500年往前提到了1400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印度洋贸易体系。印度洋贸易体系大概始于公元650年,在其运转的漫长过程中,唱主角的是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的商人。这期间,世界经济的引擎也在这个地区。而欧洲人之所以有地理大发现,是因为他们想与这个地区开展贸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摘编自《对谈:刘新成、夏继果〈全球史如何解释现代世界的起源〉》请参照马立博解释现代世界起源研究思路,从时空维度解释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答案〗14-18世纪,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发端于德国的宗教改革、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相继发生,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16-17世纪,发端于波兰、意大利的科学革命,促进英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地理位置优越。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亚非拉地区逐步沦为殖民地,为工业革命提供原料、劳动力和商品倾销市场。〖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英国)。设问要求请参照马立博解释现代世界起源的研究思路,从时空维度解释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据材料“马立博在解释现代世界的起源时,将视野放宽到亚欧非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区”可知,马立博在研究现代世界起源的时候,把视野放大到亚欧非广阔的地区,所以按照马立博解释世界起源的研究思路,在解释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时,应更多的看到除了英国之外的因素。在进行解释时,可以从意大利、德国、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英国的思想解放;意大利、波兰的科学革命对英国自然科学的推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整体商贸中心的转移对英国的影响;英国对亚非拉殖民地的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等角度和方面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19.历法是国家通过行政权力向全社会推行的基础性时间制度,近代以来传统历法的权威性不断遭遇挑战,从而出现新的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中首详各省节气时刻及昼夜长短诸例,天之道也;次列八卦方位二十四山、九宫紫白诸局,地之道也;中列十二月七十二候等类,时之道也;内复备人事之趋避(包括“御用六十七事”及“民用三十七事”)、吉凶之向背,人之道也。……顺之者昌,违之者殃。——据清代缪之晋《大清时宪书笺释》(雍正元年)材料二民国历书以授时为主,旨破除一切迷信。凡旧历书中之所谓方位、临值、宜忌等项,悉数删除,而以天文图说代之。吾国近数年来讲求新政,亦仿用七日休息之例,而每过七日谓之“星期”而休息一日,而星期以次各日则谓之星期一、星期二等日,夫所以遇七日休息者,盖欲与世界大同,……而与环球各国亦不至彼此参差。——据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二年历书》材料三采用阳历的好处:“可以增进人民国家观念。”“历本一日不统一,时间经济之进行,即有一日之妨碍。”——据于长缨《阴阳历在经济上之价值》(1923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历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政府改旧历行新历的背景及目的。(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视角谈谈你对民国历法改革的认识。〖答案〗(1)特点: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服务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维护政治统治;具有迷信色彩。(2)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西方科学和文化的进一步传播。目的:破除迷信,传播科学;维护共和体制:与世界接轨。(3)认识:民国的历法改革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促进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推动现代经济的发展:历法改革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服务于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特点:据材料“历中首详各省节气时刻及昼夜长短诸例,天之道也”“次列八卦方位二十四山、九宫紫白诸局,地之道也”可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据材料“民用三十七事”可知,服务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据材料“中列十二月七十二候等类,时之道也;内复备人事之趋避、吉凶之向背,人之道也”可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据材料“顺之者昌,违之者殃”“御用六十七事”可知,维护政治统治,且具有迷信色彩。【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背景:据材料“据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二年历书》”及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据材料“吾国近数年来讲求新政,亦仿用七日休息之例”可知,西方科学和文化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历法不适应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目的:据材料“旨破除一切迷信”可知,破除迷信,传播科;据材料“盖欲与世界大同,……而与环球各国亦不至彼此参差”及所学知识可知,维护共和体制,与世界接轨。【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认识:据材料“可以增进人民国家观念”可知,民国历法改革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促进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推动现代经济的发展;结合清代、民国政府立法的变化及所学唯物史观知识可知,历法改革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服务于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