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复习:散文训练林语堂散文_第1页
2023届高考复习:散文训练林语堂散文_第2页
2023届高考复习:散文训练林语堂散文_第3页
2023届高考复习:散文训练林语堂散文_第4页
2023届高考复习:散文训练林语堂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专题训练•一林语堂散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

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

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

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

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冲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

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

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

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黄杀、是凄凉、是

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

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

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

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

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

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

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

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

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

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

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她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

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使我感到同看人烧大烟一样的兴味。

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

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

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

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

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

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开端写秋却从毫不相关的“抽烟”起笔,体现了林氏闲谈体散文“随兴而起”的特点,

足见其悠游的心境,以“烟”之暖牵引出秋之况味。

B.作者的情绪随着烟气的升腾而轻松自在,随着烟气的消失而消沉,人幻化为烟气,出离

现实生活,进入另一审美的精神世界,谓之“出神”。

C.这篇文章的笔调是闲适的,由平淡而逐渐纯厚,从沉静而闲适的遐想中过渡到秋天的意

味,从静态的宁静中感到一种浑厚奔涌的秋天的气质。

D.同是写秋,《故都的秋》善于借助典型物象来表现秋之意味,而《秋天的况味》不是借

助典型物象,而是借助联想和比喻来表达对秋的感悟。

2.概括作者笔下秋天独特的味道,并做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秋景,有人认为本文重在写人生。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

容说明你的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清算月亮

林语堂

左派文人反对风月的文章,竟“把月亮一笔勾销因此我必须为月亮辩护。我生怕的

是,如果中国人全部失去了欣赏月亮与夏日清风的能力,那么中国之为国也必将变得更为

狭小、粗劣与物质主义了。现在竟有人把看中秋月与吃月饼,认为是“封建的”与“反革

命的”,由于月饼是中国的,所以也便是旧式的,而与一个女学生去吃瑞士的巧克力牛奶糖,

却是“进步的”与“革命的”,因巧克力糖来自西方。让他们去吃巧克力糖吧,这些聪明的

青年人。他们可以不去理,但是月光却要照在他们身上,并且继续不断地照着他们,静寂

无声,不图自卫,终有一天它会得到他们的心。除非他们确是迷失了灵魂!

因此想把月亮清算,不能像那些青年作家想得那样容易。陶渊明、苏东坡、李白、杜

甫虽为左倾分子所不容,也不能就把他们一笔勾销。左倾分子称之曰"毒”,但是只要中国

一日忠于自己,忠于它自己的天赋才智,那么陶渊明与苏东坡就一日不会被人勾销。据我

所知道的,那些左倾分子,就连陶渊明或苏东坡的诗也没有读过。他们说这些作家是“封

建的”“有闲阶级”“不面对现实的”士大夫。陶渊明歌日:“采菊东篱下”,“鸡鸣桑树颠

苏东坡歌日:“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果也封建至极矣!江上清风与山头明月只属

资本家有闲阶级所有乎?唯有资本家之鸡方立于桑颠上乎?雄鸡桑树果不属于“现实”之

世界乎?事实是如此的,陶渊明与苏东坡已经进一步,不再去谈大众平民——他们自己已

经变成平民,思想行动与农夫同感。

因此,不能把月亮一笔勾销。还是让我们把月亮这问题,去一劳永逸地勾销了吧。中

国的诗文与浪漫人物,和月亮全有连带关系。这派浪漫人物,西方尚未之闻。

中国的浪漫人物与西方的浪漫人物不同。西方的浪漫人物表示一种强烈冲动的情感,

中国的浪漫人物则表示一种恬淡幽静的状态,不过他们是把内在的热烈情绪隐藏起来。中

文名之为风雅,意思含有艺术化的培养,对诗歌的喜好,畅达无忧的人品,不贪钱财的心

理,喜爱交游朋友,憎厌官场。《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与他的朋友,在萧爽楼中就是最合

风雅的人。沈复描写他的朋友如下:

萧爽楼友朋之间,有禁止四事:第一,谈论他人之升官晋爵;第二,闲谈诉讼与时事;

第三,讨论科举之八股文章;第四,赌博。凡有犯此一条者,得罚酒五斤。但尚有四事不

禁止:宽宏、浪漫、自由不拘和安静。

这些朋友们都耽于诗赋、绘画、饮酒,但不行之过度,并且喜欢郊游谈话。他们最喜

欢在月下小酌晚餐。他们虽然贫穷,不以错过为怀,但都是快乐的,并没有去做资本家的

走狗。中国的浪漫人物对于财势,向来都感到强烈的厌恶,他们饱经世态炎凉,就连一个

势利的和尚也不齿的。

但是这种中国历史中的浪漫人物在国家危急之时,都是勇敢不屈出名的好汉。苏东坡、

白居易、袁枚、郑板桥(那个怪才子),还有袁中郎——不一而同的,他们遗留下来史迹,

比满口仁义的孔教徒要清白得多。他们执政为县吏之时,乃是人民的真正''父母",离任之

时,农民夹道跪,感激涕零。“嘿,你写的歌女诗赋如此之多,而人民诗赋则如此之少!”

一个标榜孔教的人嘲笑着白居易这样说。在表面上看来,孔教徒关心于人民的福利,但是

白居易为官清廉,孔教之徒则并不如此。十七世纪著名的批评家金圣叹、袁枚、郑板桥,

犯有渎君之罪名。但是不能忍受贫民之被压迫者乃为金氏,当朝廷征收苛捐之时,鼓动农

民造反与他的朋友在孔庙相对而哭者亦为金氏,是以终于就义就死。协助贫民反抗朝廷者

为金氏,而非之“侮君之罪”置他于死地为高官。那个高官的灵魂征收苛捐,得以安然,

皇帝死后之灵魂,亦得安然。不论在什么时候,我喜爱月亮而憎恶这种伪装忧国的孔教徒。

文本二:

文学革命以后,既以说话行文,自然要演出以闲谈说理笔调一派,在谈话之中夹入闲

情及个人思感,此即吾所谓个人笔调。但吾不大与时人同意,唯有西洋祖宗才算祖宗,唯

有哈尔滨小品才算小品。于是此小品文遗绪之问题便发生了。中国古文中虽少好散文,却

也有不少个人笔调之著作。若用另眼搜集,倒也有趣。在提倡小品文笔调时,不应专谈西

洋散文,也须寻出中国祖宗来,此文体才会生根。其搜集标准,亦不尽以古时所谓小品为

标准(如柳宗元之讽喻小品《三戒》等),而当先以文笔之闲散自在,有闲谈意味为准。如

屠隆《冥寥子游》一类,与十八世纪之Sterne相同,叙事夹入闲情,说理不妨抒怀,便悲

涕与笑声齐作,忧愤与幽逸和鸣。总之,我所要搜集的理想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

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

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

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此量吾所谓理想散文。

(有删改)

[注]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他兼通中西文化,擅长幽

默散文。文本一、二均选自他的散文集《给思想一个高度》。

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必须为月亮辩护”的原因,是担心中国人如果缺少浪漫情怀,中国社会将变得更为

物质和粗劣。

B.月亮是中国诗文中常见的经典意象,既有自然之美,又与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

不是专供“有闲阶级”欣赏的风雅之物。

C.作者用对比的写法指出中西方浪漫人物的情感差异。西方的浪漫人物情感强烈冲动,中

国的浪漫人物情感则恬淡幽静,不强烈。

D.作者《论幽默》一文指出幽默广义上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狭义上与讽刺、揶揄有

别。本文幽默中有酸辣讽刺、无情揶揄。

5.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引用陶渊明、苏轼的名句并进行连续追问,是要指出两人在远离官场后已经成为

大众平民,所写诗歌与平民无异。

B.沈复《浮生六记》记载了与友交往“四禁止”和“四不禁止”,说明中国浪漫之土淡泊名利,

清高自守,追求个性自由。

C.白居易、袁枚、金圣叹等人诗文中所反映的清廉为官、挺身为民的行为令人敬佩,而“孔

教徒”口头上假装忧国忧民,令人愤慨。

D.屠隆《冥寥子游》将叙事、说理和抒情自然融为一体,悲涕与笑声齐作,忧愤与幽逸和

鸣,是古代最佳小品文。

6.作者以“清算月亮”为题,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7.如欲以“林语堂散文的,个人笔调”,为题写一篇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

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一下,

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

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

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

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杨女士虽比较不深知,

也记得见过几回面),合此种种理由使我觉得二女士之死不尽像单纯的本校的损失,而像是

个人的损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我准

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

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是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

之女界所可比,而且此回国民大会,纳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

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

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弗[即许寿裳(1883—1948年),字季弗,浙江绍兴

人,教育家]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

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

而长逝了。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

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

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

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弟先生对我详述,

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

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

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

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

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

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满面笑容的谈到前夜演剧

的情况,个人的劲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

因为有这种人才。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

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打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SocialLifeintheCoIIegen,

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刘女士总是懊恼自己的英文程度太差,以前旷

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多可以引起我们感叹之语,

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逼不得已之事。里头有一

段说(尽依原文,未改只字):[篇幅所限,以下三段英文原文删去,只保留本文作者的汉

语译文---编者注]

(“人常说,学生时期为最快乐之日,但是我不敢赞同。我相信世上永无快乐之日,而

学生时期,亦多纷扰。”譬如吾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自从我进校以来即永未见宁日。我

不敢回忆我在校过去的生活。“现吾校已比较安静,我正预备称心求学。但是又风闻新教育

总长马君武氏又正在阴图扰乱教育界。若今日之安宁,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

可怕!”)

从这一篇中就可知道刘女士求学的热心及她受章士钊摧残的困苦感觉。同时也可以看

见她对于政治的识见,远在一般丧家狗之文妖与名流之上。本学期创办英文自修室,她就

很高兴的来预备努力研究,屡次来问我如何可以进步英文。我所说应买的书如Ox-ford

PocketDictionary,她都很快就买来,果真如她所预料,自章士钊马君武再讲整顿学风,

“若今日之安宁情况,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杨女士我虽然不深知,不能够详细表述,总也是女师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师

大同学能把她的生活较详细地叙述出来。

刘杨二女士之死,同她们一生一样,是死于与亡国官僚瘟国大夫奋斗之下,为全国女

革命之先烈。所以她们的死,于我们虽然不甘心,总是死的光荣,因此觉得她们虽然死得

可惜,却也死的可爱。我们于伤心泪下之余,应以此自慰,并继续她们的工作。总不应在

这亡国时期过一种糊涂生活。

一九二六,三,廿一日。(二女士被难后之第三日)

(《剪拂集•大荒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改)

8.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是同一时期、针对同一事件的两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流

露出的思想情感与《记念刘和珍君》有哪些异同?

9.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从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

1.D”而《秋天的况味》不是借助典型物象”错误。本文也借助典型物象的,如又老又醇

的酒,温香的雪茄,用过二十年的烂字典、用过半世纪的书桌、一块老气横秋的招牌,甚

至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徐吟的声调等。

2.①成熟。不再追求亮丽的色泽、华美的外表,色淡多黄,古色苍茏,显得宁静而沉稳。

②温和。不过于浓烈与惊艳,色泽清淡,味道温醇,意味淡远深长。③厚重。有一种历经

岁月沉淀后的古老、纯熟的韵味。

3.我认为重在写人生。理由:①本文名为写秋,实则在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