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_第1页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_第2页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_第3页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_第4页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当光波在媒质中传播时,由于光波和物质的相互作用,一般呈现两种效应,一种是速度减慢引起的折射和双折射现象;另一种是光能减弱的消光(extinction)现象。消光现象中,将光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是吸收(absorption)现象;而有部分光波沿其它方向传播,是散射(scattering)现象。对于沿原方向传播的光波来说,这两种现象都使光能减弱,起消光作用。

除真空外,任何介质对电磁波都不是绝对透明。这是由于光通过介质时光通过物质时其传播情况就会发生变化:第2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⒈光束越深入物质,强度将越减弱①光的能量被物质吸收——光的吸收②光向各个方向散射——光的散射。⒉光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将小于真空中的速度且随频率而变化——光的色散。——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物质光学性质的主要表现——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都是由光和物质中的原子中电子的相互作用.第3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电偶极子模型§6.1电偶极子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解释光照射物质时,策动物质中的电子和原子核振荡,由于核的质量比电子重得多,故只考虑电子的振荡.即:电偶极子振荡.在经典理论中是不能完全正确地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关系,但是可以简单而直观说明有关物质光学性质的许多主要现象。l

r

q

+

q

-

q

r

r

a

第4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振荡偶极子周围的电磁场第5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如图:用球坐标来表示电偶极子向周围辐射的电磁波的矢量关系,电偶极子的电矩矢量P沿着Z轴,沿任一方向(极角为θ)的波的电矢量E沿着经线,磁矢量H沿着纬线,各处的波都是平面偏振的.式中e为电子所带的电量,z为电子离开原点的距离,ω为电子振动的圆频率,并设正电荷静止在坐标原点。在电动力学中,可以证明电偶极子所辐射的电磁波的电矢量和磁矢量的值各为:第6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坡印廷矢量的绝对值为:(是电磁波能流密度矢量,叫做坡印廷矢量)坡印廷矢量的平均值(波的强度)R表示观察者离偶极子的距离光在半径为R的球面上各点的相位都相等,且相位较原点处落后了R/c但是振幅随θ角而变,这就引起波的强度I(能流密度)在同一波面上的不均匀分布。如图第7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解释1: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定律.i.分子线度很小(d~10-8cm,λ~10-5cm).在一个分子的不同部分上,入射光的位相差可以忽略不计.ii.分子作受迫振动ω,发出电磁波(偶极振子模型)iii.可证明.只要分子的密度是均匀的,次波相干迭加的结果只剩下遵从几何光学规律的光线.沿其余的振动干涉相消

用半波带概念.iv.用惠更斯

—菲涅耳原理可解释.但此处的“次波”有真实的振源.二.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初步解释

第8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解释2:反射、折射定律解释3:布儒斯特定律反射和折射是由于两种介质界面上分子性质的不连续性而引起的。介质不同,辐射阻尼力不同,故在不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波速(相速)造成合成波等相位面的改变.反射光:如图:它表示在折射率为n2的介质中,一个分子电偶极子在E2的作用下,沿着平行于E2的Z轴方向做受迫振动时所辐射的“次波”,当反射光方向恰和Z轴平行,因而在这个方向上没有“次波。”所以没有反射光。第9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2

光的吸收光通过介质时

光强度减小

散射吸收

②成彩色.色散

n(ω0,ω)(ω入射光频率)

③速度变慢或弯曲.n

不同.出现折射和双折射现象、反射

一、一般吸收和选择吸收

1.一般吸收: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若某种媒质对于通过它的各种波长的光波都作等量(指能量)吸收且吸收量很小,则称这种媒质具有一般吸收性.即

对各个波长的光,吸收都相同.

第10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其特点:光波几乎能透射,即通常的透明体2.选择吸收:若媒质吸收某种波长的光能比较显著,并且随波长变化而剧烈变化。称它具有选择吸收。即对个别波长、波段的光,有强烈吸收.

任一物质对光的吸收都由这两种吸收组成。选择吸收性是物体呈现颜色的主要原因例如:绿色玻璃是把入射的白色光中的红色光和蓝色光吸收掉,只剩下绿色光能够透射过去.带色物体一般可区分为体色和表面色.第11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大多数天然物质如颜料、花等的颜色都是在光入射物体内部相当深处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波长的光被选择吸收后,使得物体呈现未被吸收的色光的颜色.体色:即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内部成分不同而形成的,所以叫作体色,呈现体色物体的透射光和反射光的颜色是一样的.

表面色: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表面的选择反射形成的,所以叫作表面色例如:被黄金薄膜反射的光呈现黄色,而由它们透射的光则是绿色.

不具有选择反射性表面所反射的光,仍呈现白色.例如,啤酒的泡沫呈现白色,而啤酒本身却是深黄色.第12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光谱色:光谱中的颜色,但是每一种的颜色都是纯色

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种颜色在光谱中并不存在;例如,在光谱里找不出和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一样的颜色.令白色光透射高锰酸钾溶液后,再用分光仪检查之,可发现这种溶液能完全吸收光谱中部的各色光而能透射光谱两端的红色光和紫色光,所以这种溶液所显示的紫红色正是红色和紫色的混合色.玻璃:对可见光透明,对紫

外、红外不透明

(吸收

)橡皮:对可见光不透明(吸收),对红外光透明.混泥土:对可见光不透明(吸收),对无线电波透明.树木:

对绿光反射,对其它光吸收.第13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朗伯定律i.

对介质—遵从朗伯定律(或布格尔定律).光能→振动能→平动能→热能aa

吸收系数对空气:

对玻璃:

ii.

对液体—遵从比尔定律条件:浓度较小,忽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该定律仅适用于物质分子的本领不受其四周邻近分子的影响的情况。第14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例题玻璃的吸收系数为10-2cm-1,空气的吸收系数为10-5cm-1,试问1cm厚的玻璃所吸收的光,相当于多厚空气层所吸收的光?解:根据公式:I为光通过厚度为d的吸收层以后的光强,αa为吸收系数.同样强度的光通过不同吸收物质的不同厚度,而产生相等的吸收的条件为:第15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吸收光谱大气窗口:1~15mm之间有7个,反映大气中水蒸汽、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含量.由于极少量混合物或化合物中原子含的变化,吸收系数会变化很大,可用检测混合物中的微量元素.选择

吸收的微观解释:入射光频率与偶极振子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吸收.(固有频率对应原子能级)

产生连续光谱的光源所发出的光,通过有选择吸收的介质后,用分光计可以看出某些线段或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这就形成了吸收光谱。第16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太阳光穿入大气层时被大气吸收,水汽和二氧化碳在红外区有强烈吸收,而臭氧则在紫外区有强烈吸收.第17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研究了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与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反射现象、吸收现象。这些现象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知识。散射光的一切性质-它的光强、偏振与光谱成分,也都反映了散射介质的性质。研究光的散射现象可以使我们得到关于物质结构的丰富的知识。§6.3

光的散射

在均匀介质中,光能沿着折射光线方向传播,在这种情形下,光朝各个方向散射是不可能的.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偶极子发出的次波具有与入射光相同的频率,并且由于偶极子之间有一定的位相关系,因而它们是相干光.第18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散射的基本概念1.定义:当光束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物质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的现象,称为光的散射。其特点:散射会使光在原传播方向上的光强减弱,它遵守指数规律一、非均匀介质中散射的经典图象介质的不均匀性,使介质粒子发出的次波,位相不恒定造成非相干迭加,在各处不会干涉相消,从而形成散射光.

稳定非均匀介质

a不变,弹性散射

(瑞利散射、米氏散射)

不稳定非均匀介质

a变,非弹性散射

(拉曼、布里渊散射)

第19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次波”发射中心的排列:一定有序完全有序散射.d<λ.衍射.d≥λ漫射.d>λ.反射.d>>λ.直线传播机理:介质中的电子在光波电磁场作用下作受迫振动,消耗能量,发射次波,由于介质的小范围的不均匀性.

产生衍射(即散射).二.散射、反射、漫射、衍射的区别散射时无规则光的散射现象之所以区别于直射、反射和折射,主要因为“次波”发射中心的排列不同.第20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瑞利散射分子散射的理论首先是由瑞利提出来的,瑞利认为由于分子的热运动破坏了分子间固定的位置关系,使分子所发出的次波不再相干,因而产生了旁向散射光。是分子所发的次波,到达观察点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是不相干叠加。按电磁学理论:每个次波的振幅是和它的频率的平方成正比,而每个次波的光强,又和它的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因而叠加这些次波的光强,可得散射光强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的瑞利定律。(d<λ/20)第21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这种线度小于入射光波波长的微粒对入射光的散射现象,称为瑞利散射。瑞利散射特点第22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敏感的器官)各气体分子发出次波的非相干叠加造成.是分子散射.例1.

南北极探险用:“太阳罗盘”(利用阳光散射的偏振性)辨别方向(因磁罗盘在南北极无用).例2.

蜜蜂靠天空光的偏振性辨别方向(蜜蜂的眼睛中有对偏振1)稀薄气体的散射:2)纯净气体或液体的散射(分子散射)例:朝阳、夕阳、蓝天、红路灯、青烟.

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分子热运动,引起密度起伏,形成非均匀的小“区域”,发出次波,造成非相干迭加。第23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米—德拜,廷德尔散射

(d>λ/20).例:

白云、雾、白烟.散射光强与λ无关

白光散射,也可以为是衍射的结果.

1)

悬浮质点的散射.如悬浮液

、乳状液中的各悬浮粒子发出次波,非相干迭加的散射.2)临界乳光.如在气液二相点时,分子密度起伏很大,形成的散射.第24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分类:①②按不均匀团块性质迁德尔散射:胶体、乳胶液、含有烟雾灰尘的大气等分子散射:由于分子热运动成局部涨落引起的第25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各向同性介质:入射光是自然光,正侧方向——线偏振,斜方c——部分偏振,正对x——自然光.各向异性介质:入射光是线偏振光,侧向——部分偏振.四、散射光的偏振性偏振度:通常又用退偏度计算第26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散射光的强度光沿x轴传播,在xoz平面观察:

第27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余弦定律∴

I

是部分偏振光.为线偏振光.1906年巴拉克用来证明X射线是横波,而不是纵波或粒子流.电子、质子、π介子都可用双散射来研究其偏振性

!

双散射:石蜡第28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拉曼、布里渊散射斯托克斯

—拉曼散射

l

大反斯托克斯

—拉曼散射

l

小布里渊散射:晶体中的声波参与了能量交换.

斯托克斯-拉曼散射

RS布里渊散射

BS弹性散射布里渊散射

BS反斯托克斯-

拉曼散射

RS弹性散射RSRSBSBS(d)(a)(b)(c)非弹性散射第29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4

光的色散

1.光速

u真空中,与频率无关.都是c.介质中,与频率有关.因而产生色散现象.一、色散的特点牛顿最早通过棱镜折射来观察色散现象,这种方法至今仍然很有价值。1.色散光谱(由棱镜折射而成)是非匀排的,衍射光谱(光栅)的谱线是匀排的。2.各种物质的色散没有简单的关系。第30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P283

图6--11第31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角色散率:单位波长间隔两谱线的角距离.棱镜:3.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波长区的角色散率有不同的值:它是两个因数的乘积:第一个因数主要与棱镜的棱角A有关,第二个因数有关棱镜物质的色散特性。要研究色散,重要的是找在各波长区的值,或者找出n=f(λ)的函数形式。第32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二、正交棱镜观察法——显示色散最清楚的方法第33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正常色散与反常色散1.正常色散: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的色散。这一经验公式称为柯西方程经验公式,a、b、c为常数。一般为:④不同物质的色散曲线没有简单的相似关系.色散曲线的特点:①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②波长越短,越大,角色散率也越大;③在波长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折射率越大,也越大;第34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实验曲线

介质的色散曲线

可见光重火石玻璃轻火石玻璃水晶冕玻璃荧石n1.701.601.501.4002001000800400600介质的色散曲线

第35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反常色散: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小的色散.孔脱定律:反常色散总是与光的吸收有密切联系。“反常”色散实际上也是很普遍的,“反常”并不反常,“反常”色散和“正常”色散仅是历史上的名词。第36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色散类型正常:(紫端色散大)反常:(红端色散大)孔脱定律:有选择吸收的地方,必有色散.对一般的“透明”物质,反常色散总是发生在不可见光波段,(因可见光部分无吸收

).因此,在可见光区见到的都是正常色散.

第37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种透明物质(如石英)在红外区的反常色散.P287

图6—18正常色散与反常色散曲线第38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例6.3

由a=1.53974和b=4.5628×103nm2的玻璃构成的折射棱角为500的棱镜。当棱镜位置放得使它对550nm的波长处于最小偏向角时,试计算这棱镜的角色散率?解:根据角色散率的定义和棱镜的性质,得由柯西公式得折射率为第39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将n和dθ/dλ的数值代入得第40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可看成是光与束缚电子的相互作用

洛伦兹

电子

—弹簧振子模型

n=n(ω0,ω),麦氏方程不能解释.因非单色光入射时,

不成立.

阻尼力产生的原因:电子激发电磁场的同时,电磁场对电子也有反作用.

a.辐射阻尼(郭硕鸿

P.325)

b.电子电磁质量产生的阻尼

*§6.5吸收、散射、色散的经典理论第41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受力

外电场(光)的强迫力:

qE

核束缚

准弹性力:-βr

阻尼力:-gv

稳态解:第42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ω>>ω0

高频散射.(x射线、g射线的散射,

波长l>>re电子半径的条件仍成立,ω>>g

)4.ω=ω0共振现象.强烈吸收入射波然后再发射.按量子力学观点.即从一能级到另一能级的跃迁.

拉曼,布里渊散射.电极化强度:

5.吸收和色散现象

成自由电子散射,即

汤姆逊散射.第43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般吸收区:弱吸收

g~0(瑞利、米散射时)第44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令:称为:低频电极化率.则有:柯希公式第45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选择吸收区:强吸收

w=w0(拉曼、布里渊散射时)

最大消光系数1.50.51.0k第46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吸收谱线宽度:

即:显然:第47页,共5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洛伦兹

电子

—振子模型

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经典模型中将偶极振子假定为简谐的,偶极辐射的位相与入射场的相位无关).

而量子电偶极子(平均电荷分布或电子几率密度)作振动,其辐射光的相位与被驱动的入射场存在一个最佳相互作用时间,从而实现增益

(

激光放大)

.不能象量子理论给出粒子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