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学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务必将第Ⅰ卷的1-10题,第Ⅱ卷的第14、16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3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叫“街坊”。像《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里的孙少安、田润叶、王满银、金俊武等。村里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它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有时,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甚至像苏秦潦倒归来,“要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如鲁四老爷)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改编于费孝通《乡土中国》)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南辕北辙 相邻 树倒猢狲散 伸缩B.格格不入 比邻 墙倒众人推 变化C.南辕北辙 相邻 墙倒众人推 变化D.格格不入 比邻 树倒猢狲散 伸缩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B.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C.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D.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很多中国人所以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普遍都颇有想法。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C.“三五之夜”,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父亲;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古代男子成年自立的标志。D.亨利克·易卜生,丹麦戏剧家,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代表作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敌》。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前期的唐朝拥有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且秉持开放理念治理国家的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就是以李渊为核心的领导层。陈寅恪先生归纳为“关陇集团”。它最初是由西魏的掌权者宇文泰所创立。宇文泰为扭转与东魏抗衡中的弱势地位。他聚合关中陇右的各路豪强和朝中汉人等,团结在他周围,形成力量以壮大自身。此后北周兼并北齐、隋唐统一,其凝聚力量都与这个集团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它的特点就在于融合了众多的胡汉势力,集中原传统、草原游牧文化诸多要素于一身。其拥有的强烈兼纳和开放精神,也是促使它在那纵横捭阖的博弈中能够展现开拓进取、引领潮流的基本动因。唐朝兴盛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结合的成果。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若从人群组合为中心的结构上考察,大体可分作汉系和胡汉结合的两种类型,有的学者将其归结为“外侯内法的专制君主制国家”和“内亚边疆帝国模式”。唐朝之强盛,最终的促成要素是人而非物,即人群构成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果说唐朝有什么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那就在于它人群多样的“异质性”组合的形态,而今日的话语表述就是多民族多族群,尤其是来自诸如粟特人等那些域外群体的参与和合入。首先,外族人于唐廷为官者的高比率。据史料记载,贞观四年(630)唐朝征服东突厥之后,为了妥善对待他们,朝廷将其民众安置在长城沿线地区,设置羁縻州,满足其生活需求;上层贵族则落居长安,任命官职,“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其次,粟特等西域胡人在唐朝社会生活中的表现。西域胡人朝向东方求得发展,是那个时代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他们中不乏使节、学者、宗教信徒,更多的则是从事商贸的各类人等。另据文献记载,唐后期德宗在位期间,宰相李泌出于朝廷负担过重的考虑,曾下令检括那些定居在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户口,查得4000余人,唐廷下令让他们选择:要么入籍成为唐朝百姓承担相应税赋,要么返回西域老家。结果没有一个返回的。他们早已娶妻生子,置办产业,与长安社会融结一体了,倘若离开长安返回原籍后,无异于抛家弃子。最后,胡人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丝绸之路在唐朝表现得十分突出。然而仔细分析,承担其重要角色的,更多的是粟特商人。出土文献中记载的“商胡”“兴胡”,主要指的就是他们。史实证明,当王朝强盛繁荣之时,往往伴随着开放的内外交流和中西互动;反之,当大门紧锁、自我封闭之时,也多与萎缩衰落相伴生。前后300年的唐朝历程,我们看到的恰是这种盛世及衰相的前后嬗替。(摘编自人民论坛网《唐朝的兴盛与域外人士的参与》,有改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唐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的时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B.盛唐时期,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C.促成盛唐强盛的最终要素是人,多民族多族群的“人”的组合形态是唐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D.丝绸之路是唐朝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丝绸之路贸易中承担重要角色的是粟特商人。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等句子夸张地表现了愁之多、愁之长,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B.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都说愁之多、愁之长,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C.盛唐之时,检括定居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人口达4000余人,足见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D.盛唐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融合的成果,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统治集团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6.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D.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三、文言文阅读(7-10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材料一:瑜至,谓权曰:“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扶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二:赤壁之战,操之必败,瑜之必胜,非一端也。舍骑而舟,既弃长而争短矣。操之兵众,众则骄,瑜之兵寡,寡则奋,此其一也。操乘破哀绍之势以下荆、吴,操之破绍,非战而胜也,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吴凭江而守,矢石不及,举全吴以馈一军,而粮运于虑之地,愈守则兵愈增、粮愈足,而人气愈壮,欲老吴而先自老,又其一也。北来之军二十万,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表之众又素未有远征之志者也,故黄盖之火一燕而人皆骇散,荆土思归之士先之矣,此又其一。积此数败,而瑜之明足以见之;即微火攻,持之数月,而操亦为官渡之绍矣。(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仗父兄之烈 烈:功业B.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徒:只是C.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 老:使…疲乏D.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 左:偏激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将军以神武雄才 臣以供养无主B.请为将军筹之 余既为此志C.吴凭江而守 风飘飘而吹衣D.荆土思归之士先之矣 先妣抚之甚厚9.下选项中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B.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C.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D.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认为曹操来攻打东吴是自寻死路,孙权不应该投降曹操,而应该替汉王朝除去这个乱臣贼子。B.孙权非常认同周瑜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并借机向众人表明了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C.孙权觉得手下的将领和官吏很多人都和他的想法不一致,只有周瑜和子敬是上天派来赞同他的意见的。D.王夫之认为曹操想趁着打败袁绍的形势攻下荆、吴,但如果他用对付袁绍的办法对付东吴则是错误的。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2.本试卷共11小题,共70分。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1)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3分)(2)即微火攻,持之数月,而操亦为官渡之绍矣。(3分)12.周瑜和王夫之认为曹操必败的原因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四、古诗词积累与鉴赏(12分)13.课内古诗文积累(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屈原《离骚》)(2)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3)《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写蜀道开辟艰难的句子:______,______。(4)李密的《陈情表》以“孝”著称,文中用乌鸦反哺比喻孝道的句子: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竞渡诗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辇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①,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注】①謙:吼叫,叫喊。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馆驿楼前观看了一场龙舟赛,从比赛开始到龙舟夺标,心情随之越来越振奋。B.龙舟竞渡,场面十分壮观热烈,鼙鼓响声震天,装饰威武的龙舟劈波斩浪,奋勇争先。C.赛事高潮,一舟当先突出重围,在波浪中跃动前行,其气势之猛吓退了飞翔的鸟儿。D.诗人运用渲染、衬托、借代、比喻、夸张多种手法进行描写,笔触灵动,画面鲜活。15.本诗题目又作“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刺史成应元”,《历代状元诗联鉴赏》一书中评价其尾联“别有含义”。结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本诗尾联含义的理解。(3分)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陈情与感动罗伟章①我读的第一篇古文,是《陈情表》。②那时候,我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二哥念初中,好读书,在乡上买了本《古文观止》。寒假里,大雪盈野,土地被雪盖了,农活也被雪盖了,二哥便拿着书,钻进院坝边新修的空房里,不喊吃饭就不出来,出来时必冻得躬肩缩背,脸色青紫。如此十余天后,书变重了——满本都是红色的批注。腊月三十那天,父亲和兄弟姐妹上邻院看灯去了,我和二哥都不爱热闹,兄弟俩坐在火塘边,他把书取来,挑一篇念给我听。念的是《陈情表》。我听不懂内容,但闻到了旧香。语言的美,是美到嗅觉里的。念了,二哥又背诵,很是自得。当他逐句讲解,自得的心淡了。那是一个没下雪却打着黑霜的冬日。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句话给予我的宽慰,至今想来,还心生颤栗。我五岁多,母亲就去世了。家里的天,是母亲顶着的,父亲也要听母亲的,母亲去世,天就塌了。在对未来的惊恐中,我常躲到屋后的林子里,窥视村里小孩跟在各自的母亲身后,从田间地头走过,一声一声地叫“妈”。为啥他们都有妈,唯独我没有?我的妈是一个土堆,冰冷而臃肿,摸上去是粗糙的颗粒。再摸,还是。找不到答案,疑惑就凝结为痛楚。我认为自己是世上最悲苦的人。然而,李密,《陈情表》的作者,半岁就死了父亲,到四岁,母亲改嫁。死别和生离,小小年纪,他就尝透了。那是我第一次受到关于痛苦的教育。④痛苦不是你一个人的。⑤当痛苦降临,无力除去,便逃脱,不能逃脱,便忍受——岂止忍受,还要担荷。如此,胸襟就撑出别样天地。后读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门,那窗,是打开的,打开后就看到万千气象:众生之苦里,蕴含着无限生机。杜诗让我更深地理解了《陈情表》对我的意义。⑥在我心里,李密始终是个孩子。到他写《陈情表》时,已44岁,可依然是个孩子。这感觉真没有错。李密以孝闻名,《陈情表》以孝动人,“孝”字在甲骨文里就有,是汉字的母字,“老”之下一“子”,“子”紧贴“老”,代表晚辈对老人的扶持。李密对祖母,侍奉汤药,“未曾废离”,是一辈子的孩子。⑦李密是哪里人,我并不关心。人情相类,普天同理。但如果突然撞到他的家乡去了呢?那便是故人重逢。认识作家,无须相见,读了他的作品,就算认识了。作品是作家的内在星空,读过,就不仅认识,还是熟识。我和李密认识的年头,该和他写《陈情表》时的岁数差不多吧?这是货真价实的老友了。因此,来到川西彭山,得知他是彭山保胜乡人,欢喜心如风拂柳。也不是激动,只是心里一亮。是烛光的那种亮,外面的世界退去,只照见两人和两人的秘密。⑧彭山县属眉山市,眉山有苏东坡,这奠定了一种美,也奠定了一种温度和好整以暇①的气质。东坡的厉害,在于个性强却又通达人情,活得诗性,且能用细节之绚烂抵抗人生之大灾。比较起来,李密就过得太苦了。身苦,心也苦。不过,一国一族,总有些人是要受苦的,他们在贫苦、辛苦和苦厄中,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的文化因子。自汉武帝始,孝由家庭伦理延伸至社会和政治伦理,到李密写《陈情表》时的晋武帝,更是强力推行这种伦理,以孝命名的村社山水,由此遍布国中。当孝成为准则,就成了孝道。孝道是个延展概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一家,到两家,到三家,到千万家,如此升华为价值观和对共同体的认同。在这方面,李密是作了很大贡献的。⑨仲秋时节,雨气蒙蒙,而眼前身后,光影婆娑,整个彭山,如起伏的园林,低处大河奔流,高处竹木葱翠。李密故居在保胜乡龙安村,倾斜的坡地上,村道、房子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左面崖壁,刻满字画,都与李密有关。我并不十分在意这些,只悉心察看当地百姓的脸,都安宁祥和。从他们脸上,我看到两个字:充实。人只有在对他人的同情、理解和关照中,才能内心丰盈,从而迈过自我隔绝和自我枯萎的“现代化陷阱”。由此扩展,家庭伦理便成为家国伦理、万物伦理,人也因此走出小我,成为大写的人。⑩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远近闻名的彭祖,活了将近800岁,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突破局限的表达。传说还是一种想象力,是深具可能性的预言,比如张献忠沉银地,多年来也是传说,但考古将传说变成了历史——曾经的事实:沉银处就在彭山江口镇河段,而今已发掘出5万多件文物。一个生长传说的地方,定有传奇的精神在,这传奇的精神,既是勇猛精进,也是笃定持守。在我看来,李密是彭山最大的传奇。他用真实书写了传奇。在李密的时代,孝已可归为传统文化,他以对传统的尊重和身体力行,以一篇《陈情表》,既感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苏东坡,还感动了后世的我以及亿万国人。从文学角度,陈情与感动,是文学的根,《陈情表》根深而叶茂,因此成为千古名篇。(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注释:①好整以暇:意思是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篇回忆“我”听哥哥念《陈情表》的往事,用“闻到了旧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陈情表》的语言带给“我”强烈的美的感受。B.苏东坡与李密,虽都命途多舛,但一个豁达洒脱,活得诗性;一个困厄悲苦,以孝动人。必须有苦难,才能使人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的文化因子。C.文章第⑨段对李密家乡彭山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语言简洁,画面清新质朴。D.最后一节中引入了彭祖的传说,又引入了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虚一实,有力地印证了“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这个观点,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E.文章以我对《陈情表》的认识和感受为线索,写个人心路历程的转变,传达出同情、理解和关照他人从而实现自我重生、丰盈的主旨。17.请赏析文章第⑩段中画横线句子。(4分)18.综观全文,说说《陈情表》对“我”有哪些意义?(6分)六、名著阅读(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