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王莽改制与东汉兴衰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王莽改制与东汉兴衰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王莽改制与东汉兴衰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王莽改制与东汉兴衰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第四章 王莽改制与东汉兴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王莽改制与东汉兴衰王莽改制东汉政治述略第一节王莽改制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公元前8年为大司马。公元元年自称“安汉公”,5年立两岁的刘婴做皇帝,史称“孺子婴”,自己做“假皇帝”。公元8年,正式废掉孺子婴,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公元9年王莽下诏,宣布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享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汉书·元后传》)莽父曼早死,不侯。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莽既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汉书·王莽传平帝元始元年塞外蛮夷献白雉。群臣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诏加莽太傅,封安汉公。二年莽奏选皇后,请勿采王氏女。吏民守阙上书者日千余人,言“安汉公盛勋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终选莽女为皇后。三年莽“行管、蔡之诛”,杀长子王宇,“喟然奋发作书八篇以戒子孙”。群臣奏颁其书于郡国,令学官教授,比同《孝经》。四年诏采伊尹、周公之号,加莽为“宰衡”,称“太皇太后圣明,安汉公至仁,天下太平,五谷成熟,或禾长丈余,或一粟三米,或不种自生,或茧不蚕自成,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五年吏民以莽辞让新野封地,上书者累计487572人。诏加莽九锡殊礼。“风俗使者”八人还奏:天下风俗齐同,郡国造歌谣、颂功德凡三万言。平帝暴卒。居摄元年莽立二岁幼儿婴为皇太子。自效“周公故事”摄帝位。三年哀章献符命。莽篡位。流涕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百僚陪位,莫不感动。1、王莽托古改制的主要内容

(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2)改奴婢为“私属”。(3)五均六莞。(4)改革币制。(5)改易中央机构与郡、县划分。(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中国历代币制的失败,多有别的原因,而不是制度本身的缺点。只有王莽的宝货制的失败,完全是制度的失败。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王莽钱范3、改官制改地名铜卡尺铜方斗嘉量铜环权王莽认为“制定则天下自平”。度量衡也是其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文物颇有遗留。三、王莽托古改制的评价

王莽改制虽然抓住了西汉末年的社会重大的问题,但未能解决社会矛盾,更由于用人不当,既得罪了地主,也使农民不满,使改革最终失败,于是爆发农民战争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但王莽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改革者,是一个悲剧式人物。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才,……及其窃位南面,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艺以文奸言,同归殊涂,俱用灭亡。

《汉书·王莽传赞》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以之身灭。

《宋书·礼志序》王翁嘉慕前圣之治,而简薄汉家法令,故多所变更,欲事事效古,美先圣制度,而不知己之不能行其事。释近趋远,所尚非务,故以高义,退至废乱。此不知大体者也。

桓谭《新论》四、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17年荆州绿林起义,王邑、王寻率领进攻绿林军。六月,官军将王凤、刘秀所率的大约近万名绿林军包围在昆阳,结果官军王寻被杀,王邑逃跑,死伤数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役”。24年10月,申屠建所率的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逃入渐台,被起义的商人杜吴杀死。新王朝从公元8年至此不过十七年便寿终正寝。绿林与赤眉第二节东汉政治东汉的建立及初期统治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清议与党锢 一、东汉的建立

东汉是由光武帝刘秀建立的政权。他是南阳人,刘邦的九世孙。他所统率的“春陵兵”后来成为绿林军主力之一。25年6月,刘秀称帝于鄗(河北柏乡),年号建武。同年10月,定都洛阳。因沿用汉朝国号,史称东汉。刘秀被称为“光武帝”。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縯)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马)援说(隗)嚣曰:“……上…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卿谓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嚣意不怿,曰:“如卿言,反复胜邪?”

——《后汉书·马援传》二、东汉政权的巩固措施

1、防范功臣、外戚和诸侯王。

2、削弱三公,设置尚书台,形成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

3、加强地方控制,精兵简政。

4、提倡儒学,实行察举征辟制。

5、约法省役,轻徭薄赋,实行三十税一。

6、释放奴婢多次下诏,“皆一切免为庶人”。

7、检户度田建武十五年,命州县“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秦及西汉前期太尉丞相御史大夫西汉后期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演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左、右丞三公曹北主客曹南主客曹民曹二千石曹吏曹及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唐六典》卷二后汉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事而已。《通典》卷二二效果范晔在《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说:“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搅权纲,量事度力,举无过事”。由于刘秀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东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被封建史家称为“光武中兴”。

汉(高)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

《廿二史札记》卷二“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西汉开国功臣多出自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光武少时往长安受《尚书》,通大义,及为帝,每朝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故樊准谓帝虽东征西战,犹投戈讲艺,息马论道。是帝本好学问,非同汉高之儒冠置溺也。而诸将之应运而兴者,亦皆多近于儒。如邓禹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早与光武同游学,……各见本传。是光武诸功臣大半多习儒术,与光武意气相孚合。《廿二史札记》卷四“东汉功臣多近儒”第三节东汉时期的经济状况

一、农业方面1、在生产工具方面,使用牛耕和铁犁。2、在水利方面,完成了艰巨的治黄工程,69年,明帝遣王景治理黄河。此后八百年,黄河无改道之患。

3、在耕作技术方面,牛耕和区种法的推广最为突出。平均亩产量约在三石左右。

二、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冶铁、纺织和造纸等方面。

1、东汉的冶铁铸造业仍以木炭为主要燃料,但一些地方已大量用煤。南阳太守杜诗创造了水排。所谓“水排”,就是水力鼓风机。

2、东汉的纺织业有麻纺织和丝织业等,种类较多,其中丝织业发展迅速。

3、东汉的造纸业“蔡侯纸”的出现。

《后汉书·蔡伦传》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三、商业的发展

1、商业都市日益兴起,长安、成都、临淄、南阳等继续保持了昔日的丰采。襄阳、豫章等城市也迅速崛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商人阶层亦逐渐壮大。如樊宏“赀至巨万”,杜硕“以货殖闻”。由于商业都市的扩大和商人阶层的发展,对外贸易也有所加强。东汉豪强地主的特点1、他们世代为官,把持中央到地方政权。2、有荣耀的家世,显赫的门第,门第等级观念很深。3、他们往往是文化上的占有者和垄断者。4、在经济上拥有大量的土地,广占田庄,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5、有大量的依附民成为其部曲,形成很强的人身依附性。6、他们往往养家兵,保卫庄园,军事上具有割据性。豪强地主的田庄的特点1、田庄规模宏大,自给自足,具有很强的封闭性。2、劳动者为徒附,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3、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家兵,军事上具有很强的割据性。4、庄园内部往往聚族而居,内部相对的稳定性。第四节民族关系及中外交流东汉时期的疆域,基本上保持了西汉时期的规模,周边诸族大体上与西汉相仿,但是,这些少数民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西汉政府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至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东汉与匈奴的关系

东汉南匈奴在呼韩邪单于的率领下请求归附汉室,以捍御北匈奴的进攻。东汉政府分置南匈奴诸部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及西河等缘边八郡,设中郎将予以监护。

73年(永平十六年),东汉政府派窦固讨伐北匈奴,取得了重大胜利。

2、西域与中原的关系

丝绸之路在东汉呈现出三通三绝的局面。公元73年窦固派班超安抚西域。班超首先到达西域大国鄯善。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打破了北匈奴控制鄯善的迷梦,震慑了鄯善王,在西域站稳了脚跟。

班超……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

封班超定远侯诏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玉门关遗迹三、东汉与乌桓、鲜卑、羌和西南夷

东北一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乌桓和鲜卑。马援讨伐乌桓,无功而还。南蛮和西南夷是南方和西南方势力较大的少数民族。

羌族在东汉时期仍然居住在西北地区,不过大部内徙,与汉族杂居相处,情况比较复杂。

1971年发现的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其主人为东汉护乌桓校尉。墓中有壁画57幅,100余平方米,内容丰富,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东汉时期,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及中亚西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都与东汉政府有来往关系。朝鲜在东汉初年常遣使者朝贡。日本在东汉时有一百多个小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与汉通好。光武帝“赐以印绶”。越南、缅甸与东汉的关系较密切。当时越南北部由东汉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管辖。166年(延熹九年),大秦(罗马)商人亦曾来华,以大秦王安敦的名义,给汉桓帝赠送了礼物。

第五节东汉后期的腐朽与

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的政治腐朽主要表现在:一、母后专政二、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三、“党锢之祸”

一、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官僚政治的一大特点。汉章帝后,皇帝多因有病或被害而短命。皇太后怀抱幼主处理朝政,常常令父兄掌握朝廷实权,把皇帝变为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受制于外戚,为了夺回大权,保障自己的地位,往往与宦官定谋,依靠自己的奴才驱逐或削弱外戚势力。在这一过程中,宦官立了大功,接着又控制了朝政。这样,便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皇帝即位年卒年外戚执政情况推翻外戚的宦官章帝19岁33岁和帝10岁27岁章帝皇后窦氏临朝,窦宪执政郑众殇帝百日2岁和帝皇后邓氏临朝,邓骘执政李闰、江京安帝13岁32岁少帝幼即位8月卒安帝皇后阎氏临朝,阎显执政孙程等顺帝11岁30岁冲帝2岁3岁顺帝皇后梁氏临朝,梁冀执政单超、唐衡等五人质帝8岁9岁桓帝15岁36岁灵帝12岁34岁桓帝皇后窦氏临朝,窦武执政曹节、王甫废帝17岁在位6月废灵帝皇后何氏临朝,何进执政张让、段珪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而赴蹈不息,焦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宝。—《后汉书·皇后纪》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牗房闼之任也。…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虽时有公忠,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

——《后汉书·宦者列传》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和帝时期。和帝即位,年10岁,由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宪专权,和帝与宦官郑众定谋,迫使窦宪兄弟自杀。第二次发生在殇帝、安帝时期。邓太后在让自己的哥哥邓骘掌握国柄。

第三次发生在少帝、顺安时期。第四次发生在冲帝、质帝和桓帝时期。梁太后临朝,委托其兄梁冀辅政。

二、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是东汉士大夫反对宦官的斗争。

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于166年,宦官党羽张成教唆其子杀人,被李膺处死。宦官诬告李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在宦官的操纵下,桓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逮捕“党人”,后皆赦归田里,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169年(建宁二年),发生了第二起“党锢之祸”。

评价“党锢之祸”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产物。但“党人”推崇贤臣,反对宦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党锢之祸”的发生,标志着士大夫反对宦官斗争的失败,说明统治阶级的腐朽,已达到了不能自救的地步。

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然所谈者仁义,所传者圣法也。故人识君臣父子之纲,家知违邪归正之路。后汉书·儒林列传传论汉画像石讲学图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太平道是巨鹿人张角创立的。认为“人无贵贱,皆天所生”,主张平等、平均,反对不劳而获。五斗米道为张道陵所创。因受道者须缴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担任道主。其教义与太平道有些相似。

四、黄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