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河北省沧州市东七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中国唐代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曾在其《调张籍》中提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充满了对二者诗歌作品的赞扬。作为志趣相投的挚友,他们不仅有不同之处,而且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分析李、杜诗作的不同之处。李、杜二者在古体诗上的成就都极为突出,但他们在诗歌体裁、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特点。________①_______。李白擅长乐府、歌行、绝句等,而杜甫则擅长律诗。明代陈沂云:“五言绝句……唐以太白为祖。”还有人称赞“太白五、七言绝句是神品”,对李白在绝句上的成就进行了盛赞。律诗具有对字数、对偶、平仄等要求严格的特点,因此表现力易受限制,杜甫为了扩大律诗的表现力,对律诗的题材进行了拓展,不仅局限于李白等人常写的游记山水、宴饮应酬等,而且主张将时事写入律诗,故他的律诗雄浑浩荡、别具一格,大大增加了律诗的内容和表现范畴。李白和杜甫在诗歌色彩上极为不同。李白被称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而杜甫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整个盛唐诗歌和中晚唐诗歌之间的区别。盛唐诗人在性格上普遍外向强烈,注重宣泄个人意气,他们的诗作多是流转自如,奔放豪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中晚唐诗人则由于大唐由盛转衰的国运,理想化的情感逐渐变淡,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在诗歌写作时也更注重叙事写实,与盛唐诗歌的风骨声律藻才兼备、兴象玲珑不同,更强调诗歌的干预时政、关心民情等适用性、功利性特点,形成了现实主义诗歌风格。如同样写抱负,李白这样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杜甫则这样写:“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次,分析李、杜诗作的相同之处。李白、杜甫皆善于打通各种体裁,使之交融互汇。李白常以自己擅长的绝句为律,如“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等句,杜甫也不例外,因熟谙律法,常以律为绝,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句。此外,_______②________。李白虽处于盛唐,但当时的盛唐已经开始由盛转衰,他看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视。杜甫更是如此,在唐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情况下,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情怀的文人,杜甫始终不忘考虑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困苦,凡是离乱之感,不平之鸣,对人民困祸苦难的感受,都会借诗叙之,诗成为他思想斗争的武器。我们回顾中国诗歌史,李白和杜甫是两个绝对不能错过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个人取得了难以超越的诗歌成就,而且无论是在创作方法,还是在语言风格、题材类型等方面都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影响深远。我们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时,不仅仅要研究他们引领的两大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也应该看到他们同处唐朝,还是互相欣赏的挚友,以及同为诗人,不可避免地互相学习与借鉴,正是这种融会贯通,中国诗歌才如此多姿多彩,芬芳满园。(摘编自刘歌《论李白与杜甫》)材料二:文章的优劣主要凭借个人的才能,这才能包含两个方面:先天的即生命固有之能;后天的经历和修养所加之能。这两个能力合二为一便是个人的全部才能。这种综合而成的能力是其他人不可以复制和分享的。李白显然就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天才。杜甫由于过分用功,谈到在作诗方面的苦吟功夫,人们或许认为他只是汗水辛苦所成,其实倚仗的同样是不可企及的先天之才。而且单就李白来说,正是因为他拥有那种令人眩惑的天才,我们才更愿意仰望他的一切。杜甫则把自身的天才性稍稍掩盖了,所以我们总是以现实的思维去猜度和判断他。天才是既不容否认也不容视而不见的。假如我们忽略杜甫的天才,认为他是靠苦吟、靠费尽一生心血才达到了那个高度的话,那么对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那个“材”,则没有谁会怀疑。李白的诗给人张口就来的感觉,怎么吟唱都行,不必精雕却天然周正,好像不用修改也不曾修改过。但实际上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他们肯定要用心订改自己的诗作,不同的只是改动的幅度和深度而已。一首诗在开始形成的时候气息不同,质地不同,订改的功夫自然也要不同。我们今天看李白的诗和杜甫的诗,其不同是明显的——其中有许多不同就在“轻快”二字上。杜甫的诗只有少量会与李白混淆,那是“轻快”的,而大多数沉郁深沉之作,怎么也不会混同于李白。(摘编自张炜《也说李白与杜甫》)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盛赞李白和杜甫的作品的影响力如同太阳的万丈光芒,他认为他们的作品比他们本人更伟大。B.李白所擅长的乐府、歌行等诗歌体裁,相对于律诗这一体裁都比较自由灵活,限制比较少。C.李白和杜甫之所以在诗歌色彩上差别极大,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原因。D.相对于李白,杜甫的天才性常常被用功掩盖,人们大多膜拜李白的天生之才而敬佩杜甫的刻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和杜甫在诗文的创作上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各有千秋,这使得他们成为互相欣赏,志趣相投的挚友。B.李白性格偏于外向强烈,诗作奔放豪迈,为浪漫主义诗歌代表;而杜甫则更关注现实和民情,为现实主义诗歌代表。C.李白也并非一位浪漫的天才诗人,他也重视文学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认为文章具有移风易俗、推究世事的力量。D.李杜作品的伟大,实则离不开他们对自己诗作的用心订正和修改;而形成条件和订改功夫的不同也是作品有差异的因素。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相关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总说李杜二人的成就和特征,再分析具体表现,最后加以总结。B.材料一善用比较和引用,既很好地区分了两个伟大诗人,也让读者对二人的作品有了更具体、直观的感受。C.材料二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说文章优劣和人的才能的关系,然后分析对李杜二人的认识。D.材料一主体部分是比较李杜二人创作上的异同,材料二主体部分是比较李白和杜甫二人的天才大小。4.根据材料一的行文思路和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5.下面是李白读《诸葛亮传》后所写的乐府诗,与杜甫的《蜀相》比较,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节选)李白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答案〗1.A2.A3.D4.①李白和杜甫擅长的诗歌体裁不同;
②李白和杜甫都很重视其作品的社会作用。5.①两人擅长的诗歌类型不同。李白擅长本诗这样的乐府,而杜甫擅长《蜀相》这样的律诗。
②两人诗风不同。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作风格浪漫豪迈。如本诗中以比喻、用典等多种手法将诸葛亮的生平写得慷慨豪迈;而杜甫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蜀相》叙事写实,风格沉郁。〖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他认为他们的作品比他们本人更伟大”错。原文“充满了对二者诗歌作品的赞扬”,只是说了对作品的赞扬,并没有比较。【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使得他们成为互相欣赏,志趣相投的挚友”强加因果。文中并未说明两人的友谊是因为诗文创作上的特征产生的。【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D.“材料二主体部分是比较李白和杜甫二人的天才大小”错。“文章的优劣主要凭借个人的才能”这一论断,指出李杜二人都是不容否认的天才,但也同样是用心订改自己作品的诗人。故“材料二主体部分是比较李白和杜甫二人的天才大小”分析有误,文章并无比较之意,而是同时肯定两人都是天才。【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结合后文“李白擅长乐府、歌行、绝句等,而杜甫则擅长律诗”可知,此处说明的是二人所擅长的诗歌体裁不同,故此处应填“李白和杜甫擅长的诗歌体裁不同”。第②空,根据“李白虽处于盛唐,但当时的盛唐已经开始由盛转衰,他看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视。杜甫更是如此,在唐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情况下,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情怀的文人,杜甫始终不忘考虑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困苦,凡是离乱之感,不平之鸣,对人民困祸苦难的感受,都会借诗叙之,诗成为他思想斗争的武器”可知,此处说明二人都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故此处可填“李白和杜甫都很重视其作品的社会作用”。【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从诗歌类型而言,《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是乐府诗,《蜀相》是七言律诗。两人擅长的诗歌类型不同。李白擅长本诗这样的乐府,而杜甫擅长《蜀相》这样的律诗。“李白被称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而杜甫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他们的诗作多是流转自如,奔放豪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更强调诗歌的干预时政、关心民情等适用性、功利性特点,形成了现实主义诗歌风格”。在李诗中,“鱼水三顾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相合比作鱼水的关系。“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运用典故,将诸葛亮的生平写得慷慨豪迈。《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氶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两人诗风不同。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作风格浪漫豪迈。如本诗中以比喻、用典等多种手法将诸葛亮的生平写得慷慨豪迈;而杜甫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蜀相》叙事写实,风格沉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度(节选)铁凝那年李博十五岁,宋大刚十七。他们同在黑石头村的第八生产队,程秀蕊的爹就是队长。村里为他们安排的房子在程家隔壁。虽然黑石头村是穷村,这几个城里来的学生却没有特别沮丧,他们白天上工,晚上回来就着柴油灯读书写字。年龄最小的李博喜欢打乒乓球,每天不管多累他也要站在院里对着土墙打上一阵。李博读《资本论》,并渴望读到《列宁全集》。程秀蕊不明白为什么他会把乒乓球和《资本论》看成生活中那么要紧的事。程秀蕊问李博,你一个人和这土墙没完没了地打球可为了个什么呢?她家有时会邀请他们过来吃饭,玉米、红薯两样面混合的素馅蒸饺。逢这时他们会敞开肚子,把自己吃得龇牙咧嘴。爹和娘对城里来的学生们,那实在是好。一天李博从县城回来,兴奋地告诉胡晓南和宋大刚,他能从小姨她们厂拉来一车大粪送给程秀蕊家。李博问胡晓南和宋大刚谁愿意和他一起去拉粪,胡晓南说队长派他夜里浇地,只能是宋大刚和李博一道进城了。程秀蕊并不知道他们的计划,她跑来告诉李博一个消息:她们学校新来了一个名叫吴端的男生,会打乒乓球,曾经被市少年体校选中,听说是打遍全县无敌手。她撺掇李博说,约他来打一场怎么样?李博非常注意地听着程秀蕊带来的消息,然后用一声“嗯”表示同意约吴端。程秀蕊立刻追问明天行不行。李博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一声“嗯”。那个下午,李博和宋大刚步行进城,在小姨家吃过晚饭就推上粪桶和平板车,到厂里的几间厕所去淘粪。据宋大刚讲述,巨大的木制粪桶一个人都搂不住,折腾了一两个钟头,大粪总算把粪桶填满。他们推着硕大的粪桶上路,天已黑透,路又不平,桶里的屎尿被颠簸着不断溅出来。这使得他们不能再走土路,得绕着县城平坦的柏油路回村。一路上,他们轮换着推车,宋大刚有点火不打一处来,一路抱怨着天黑、路远、粪臭、卖苦力的日子没有尽头。说到激愤处,干脆躺在地上哭闹起来。李博蹲在他身边又劝又哄,用细瘦的胳膊拼着全身的力气抱宋大刚起来,让宋大刚空手跟着走,然后他一人把粪推回了黑石头村。接着,他们又连夜返回县城送还粪桶和平板车。当他们再一次从县城回到村里时,太阳已经很高。程秀蕊站在家门口,在光天化日之下闻着墙根那堆新粪呛人的气味,看着由远而近的李博和宋大刚。她已经从胡晓南那儿知道了这一夜的“粪”事。他们脚步趔趄,灰头土脸,形容憔悴,神情却亢奋。宋大刚只对程秀蕊说了一句话:粪来了,我可得去睡了。程秀蕊对李博说,你呢?要不咱们改一天吧。李博告诉她,不用改,下午行。在那个五月的下午,李博在黑石头村小学的破院子里和镇中学的乒乓球高手吴端如约会面。据说吴端还是身穿西式短裤小方格衬衫,白球鞋还是一尘不染,球拍是名牌“红双喜”的。李博的球拍是低一级“流星”的,边缘的破损处粘着星星点点的橡皮膏,他的衣裳,还溅着一些大粪的斑点。但这并不妨碍他和吴端在开赛前和比赛后还互相握手——据说。所以用“据说”,是因为这场比赛的策划人程秀蕊没能来看比赛。那天她的娘突发阑尾炎,程秀蕊和爹一块儿送她去了镇医院。守候了娘一夜的程秀蕊满心惦记的都是李博的输赢。她一回村就迫不及待地向胡晓南和宋大刚打听昨天的比赛。谁赢了?他们不知道,因为没有去观战。她又去向村里的大人和孩子打听。谁赢了?村人并不了解乒乓球,他们甚至看不懂输和赢,因此他们的回答无法让程秀蕊满意。况且,他们的注意力在另外的地方,他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赛个球还非得握握手不可,两个半大的孩子家。谁赢了?程秀蕊又急切地想要去问李博。她听说李博正在地里浇麦子,就直奔八队的麦地。远远地她就看见他正弯着腰改畦口。哎——,李——博!她铆足了劲儿冲他喊:谁——赢——啦?麦子正在灌浆,程秀蕊的喊声在饱满而又广阔的麦田里顽强地、不间断地泛着回音。当李博直起腰就站在程秀蕊对面时,她却又谨慎地像怕吓着他似的小声问道:谁赢啦?他冲她无声地笑笑,她说不清那笑是腼腆还是自豪,是喜悦还是遗憾……接着,他把头微微一偏,望着远方低声感叹道:“那个吴端,嗯,真棒。”他的神情真挚而又惆怅,或者还有一种清淡的思念。程秀蕊永远记住了五月的麦子地里李博的那个瞬间。阳光之下有一个词在她心里突然就涌现了:风度。是了,那就是风度。在这样的风度面前,一时间问和答似都已经显得多余。那时她站在五月的麦子地里,仿佛被定住似的不能动弹,世界也在那一瞬间变得安详静谧,洁白纯真。李博的那声感叹,到底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甘心。回到学校她还是忍不住向“真棒”的吴端问了那天的输赢。吴端一脸敬意的坦率回答印证了程秀蕊的猜想,吴端的回答也让她生出一种冲动,那是想要赞美他们的冲动,在她心中,从此就有了两个真正不凡的少年。(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宋大刚在路上哭闹的原因之一是运粪引发的对目前生活境遇的不满,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抗。B.村人不了解乒乓球、不明白他们为何握手及程秀蕊急于知道比赛输赢,都反映出城乡文化的差异。C.画线句中,“他的神情真挚”是指李博赞美对手出于真诚,“惆怅”指他再也见不到吴端的遗憾。D.“仿佛被定住似的不能动弹”这一句话,反映的是程秀蕊突然悟出“风度”之后,内心受到震撼。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突出李博的“风度”,文章既通过神态等描写进行刻画,也通过程秀蕊、吴端的视角来进行描写。B.文章详略有致,重点突出,详写了李博连夜去城里拉粪的过程,以及李博、吴端两人比赛的经过和村人观看球赛的场景。C.文章中“程秀蕊不明白”“程秀蕊看着”“程秀蕊永远记住了”等语句,说明文章主要以她的视角观察、思考、倾听。D.文章语言耐人寻味,如“喊声⋯⋯顽强地、不间断地泛着回音”,通过描绘喊声的特点,传达出人物强烈的好奇。8.“拉粪”一事表明李博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9.作者为什么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知恩图报。他拉粪是出于对照顾他们这些“城里学生”的队长一家的感激和回报。②吃苦耐劳。他淘粪、拉粪、送还车子毫无抱怨,一言不发地咬牙坚持。9.①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将笔墨集中于双方对对手的态度,更好地凸显了他们超越比赛、看淡输赢的“风度”,也能凸显他们热爱打球、尊敬对手的形象。②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更能引发读者的猜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抗”过度解读,他只是在抱怨。B.“都反映出城乡文化的差异”错误,“急于知道比赛输赢”并不是城乡文化差异造成的。C.“‘惆怅'指他再也见不到吴端的遗憾”错误,从后文看,“惆怅”指的是“到底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甘心”。【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详写……李博、吴端两人比赛的经过和村人观看球赛的场景”错。原文“在那个五月的下午,李博在黑石头村小学的破院子里和镇中学的乒乓球高手吴端如约会面。据说……但这并不妨碍他和吴端在开赛前和比赛后还互相握手”,没有写他们比赛的经过,只是用“据说”交代了二人的球拍和衣着以及握手的情况;村人观看比赛的场景也没写,只是说“村人并不了解乒乓球,他们甚至看不懂输和赢”。【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她家有时会邀请他们过来吃饭,玉米、红薯两样面混合的素馅蒸饺。逢这时他们会敞开肚子,把自己吃得龇牙咧嘴。爹和娘对城里来的学生们,那实在是好。一天李博从县城回来,兴奋地告诉胡晓南和宋大刚,他能从小姨她们厂拉来一车大粪送给程秀蕊家”,队长一家对这些学生们很好,李博之所以从小姨那里要一车粪送给程家是出于感激和回报,由此可概括出:知恩图报。根据“据宋大刚讲述,巨大的木制粪桶一个人都搂不住,折腾了一两个钟头,大粪总算把粪桶填满。他们推着硕大的粪桶上路……一路上,他们轮换着推车,宋大刚有点火不打一处来,一路抱怨着天黑、路远、粪臭、卖苦力的日子没有尽头。说到激愤处,干脆躺在地上哭闹起来。李博蹲在他身边又劝又哄,用细瘦的胳膊拼着全身的力气抱宋大刚起来,让宋大刚空手跟着走,然后他一人把粪推回了黑石头村。接着,他们又连夜返回县城送还粪桶和平板车”,对两个学生而言,淘粪、拉粪的活儿又脏又累,宋大刚还因此躺在地上嚎哭一场来发泄情绪,而李博虽然年龄小却始终咬牙坚持,最后还一个人把车子拉回来,并且毫无抱怨,可概括出:吃苦耐劳。【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章没有明确交代比赛的输赢,而是着重写了双方看待对方的态度,“他冲她无声地笑笑,她说不清那笑是腼腆还是自豪,是喜悦还是遗憾……接着,他把头微微一偏,望着远方低声感叹道:‘那个吴端,嗯,真棒。’他的神情真挚而又惆怅,或者还有一种清淡的思念”“吴端一脸敬意的坦率回答印证了程秀蕊的猜想”,正是两人的态度让程秀蕊感到了什么叫做“风度”,“程秀蕊永远记住了五月的麦子地里李博的那个瞬间。阳光之下有一个词在她心里突然就涌现了:风度。是了,那就是风度。在这样的风度面前,一时间问和答似都已经显得多余”,由此,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将笔墨集中于双方对对手的态度,更好地凸显了他们超越比赛、看淡输赢的“风度”,也能凸显他们热爱打球、尊敬对手的形象。从读者角度看,前文对这场比赛的渲染够多,“年龄最小的李博喜欢打乒乓球,每天不管多累他也要站在院里对着土墙打上一阵”“她们学校新来了一个名叫吴端的男生,会打乒乓球,曾经被市少年体校选中,听说是打遍全县无敌手”,因此读者也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而文章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更能引发读者的猜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项脊轩志(节选)【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文本二:抱膝轩记【清】管同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①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本母处妻孥置厨囊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茸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②,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闻,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③。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选自《因寄轩文集》,有删节)〖备注〗①僦宅:租宅。②市廛:商店集中的处所。③《梁甫》,又作《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己志。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A署B日C激D射E阴F雨G连H绵I蒸J炕K沾L淋M顾N视O无P可Q逃R避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两句中的“于”含义不同。B.“予自归江宁”与“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含义不同。C.“家凡六徙”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两句中的“凡”字含义相同。D.“置榻一张”与“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都记叙了修葺书斋,归有光改造“老”“小”“破”“暗”的老屋,管同新辟书屋,这也是他们追求读书修身的体现。B.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读书环境,如改造后的项脊轩,室内变明亮,庭间兰桂竹木又添情趣,但是管同的读书环境却很嘈杂,他常常不堪其扰。C.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读书之乐,两人都曾“借书满架”,在书斋里研读书籍,“偃仰啸歌”这一细节,体现了他们内心的满足。D.文本二提到了“抱膝轩”命名缘由,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又是对陶渊明“审容膝之易安”的思想的效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2)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14.《项脊轩志》的“项脊生”段是课文删去的一段,请分析作者写这一段的用意。〖答案〗10.EIM11.D12.B13.(1)阁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北墙)对着南面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2)但每当我精神领会心满意足,大声诵读,家人常常笑着说我的声音大得吵人。14.把自己与蜀清、孔明类比;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现在虽“处败屋中”,却也胸怀天下,希冀靠苦读实现名满天下的梦想,与蜀清、孔明一样名垂后世。〖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每当夏旦骄阳暴晒,阴阴细雨连绵不绝、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沾湿,环顾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每暑日激射”,偏正短语,“激射”为中心词,句意完整,单独成句;“阴雨连绵”,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蒸炕沾淋”,是上一句的结果,句意联系紧密,单独成句;“顾视无可逃避”,“顾视”和“无可逃避”语意顺承,联系紧密,单独成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介词,在;表比较。句意: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B.回到;女子出嫁。句意:我自从回到江宁/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C.总共。句意:共搬了六次家/共六百一十六个字。D.放置、摆放;放弃,丢下。句意:放置卧榻一张/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随员,离开这儿,独自骑马。【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他常常不堪其扰”错,文中写道“当予神会志得,抗声……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管同能沉浸在读书中,不受环境影响。【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辟”,开辟;“垣墙”,砌上围墙;“当”,对着;“洞然”,明亮。(2)“神会志得”,精神领会心满意足;“抗声”,大声;“聒人”,吵人。【14题详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总结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可知,作者是把自己与蜀清、孔明类比;作者自己现在虽“处败屋中”,却能想到青史留名的蜀清与诸葛孔明,表明其胸怀天下之志;且在轩中“借书满架,偃仰啸歌”,苦读诗书,是希冀靠读书实现名满天下的梦想,与蜀清、孔明一样名垂后世。参考译文:文本一: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渗透漏下来,雨水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阁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北墙)对着南面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啸放歌,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来了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非常喜人。……项脊生说:“巴蜀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守着朱砂矿井,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是不是要说我和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没什么不同?”文本二:我自从回到江宁,共搬了六次家。最近才租屋住在这条河的西边。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不时有尘埃渗漏下来。每当夏旦骄阳暴晒,阴阴细雨连绵不绝、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沾湿,环顾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我住在这里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只是这座屋只有四间,除了侍奉母亲、安置妻小、设置厨房以外,完全没有了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嘉庆十五年从山东回来,才沿着第二间屋子后面腾出一间屋子的地方,修整成一座小轩,命名为“抱膝”。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放置卧榻一张,悠然自得,吟啸放歌,便得到了满意的处所。但是这里,前面靠近集市,后面连着内室,左边又与邻居家连在一起;没有隔墙,那所有的行旅之人的歌唱声,妇女儿童的呼叫声、啼哭声,鸡狗的鸣啼吠叫声,嘈杂喧闹,几乎没有一刻不传过来。但每当我精神领会心满意足,大声诵读,家人常常笑着说我的声音大得吵人。前三者的吵闹声,全都被我掩盖。当年诸葛武侯隐居隆中,抱膝吟诵《梁甫》。当时的人问他的志向,他只是笑而不答。我给小轩命名,哪敢用武侯来自命,大概也就是陶公所说的“容膝易安”的意思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①。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②。谈笑起,两河路。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用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③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⑤,莫题柱⑥。〖备注〗①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②谷城公曾传授张良兵书;骊山母曾为唐将军李荃解说《黄帝阴符经》。③投鞭:苻坚攻打东晋时曾说过,投鞭于江,定断其流。④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⑤投笔: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边疆。⑥题柱:汉代司马相如曾在升仙桥桥柱上题字:“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15.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运用比喻,写出国家命脉已经衰微不堪,下片“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也是写照。B.“问长缨”句,一个“问”字写出了形势紧迫、统治者不作为及词人请缨报国之热忱。C.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指出在国家危急之际,应选拔经名师指点的、可以力挽狂澜的人才。D.上片使用“未必”“谁与”“试看取”“岂……也”等词,慷慨陈情,极尽抑扬顿挫之致。16.本词运用了大量典故,蕴义丰富。下片运用的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用苻坚的典故,警示统治者要重视敌人。
②用张巡、许远死守睢阳的典故,讽刺朝廷不要认为天堑可凭,而要重用人才。
③用班超投笔从戎、相如题柱的典故,激励爱国志士不要只是追求功名利禄。〖解析〗【15题详析】本体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经名师指点的”错误。词中“岂有”“也不”指出韩世忠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像骊山老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词人借韩世忠的典故是呼吁放宽尺度,不拘一格的选拔重用人才。【16题详析】本体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君莫道投鞭虚语”,你不要认为,蒙古军说投鞭能过长江是吹牛。这是用苻坚的典故,警示统治者要重视敌人。“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大敌当前,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这是用张巡、许远死守睢阳的典故,讽刺朝廷不要认为天堑可凭,而要重用人才,强调任人唯贤的重要性。“快投笔,莫题柱”,有志儿郎,不要再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作者大声疾呼:好汉们,不需再计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这是用班超投笔从戎、相如题柱的典故,激励爱国志士不要只是追求功名利禄,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他对世俗中人投机取巧、违背规则的行为的不满和严厉指斥。(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为官的目的,用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山是关中平原与陇右地区交往的重要通道,诗人常常使用“关山”这一意象来表现对国家边疆战事的关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梅岭的竹,既___①____、娇媚动人,又威武矫健、大气磅礴。登临狮子峰,便可见其雄奇。到达峰巅后,极目远眺,竹林铺就的层峦叠翠在云雾中___②____,奇崛险怪中,却不失一分灵动俊秀。而山间的神龙潭是用翠竹构筑出的人间最美梦境。薄薄的雾气,为这里的竹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竹影幽幽、泉水潺潺,空气中竹子的清香似酒若蜜,怎能让你逃掉一个醉字?沿着山间小路拾级而上,看到水流湍急、竹枝摇动、花香浓郁;水流急,穿石溅玉,清脆的声音不绝于耳,让人心生悠然之意;();()。从古到今,多少文人雅士在此流连忘返,留题吟赋。你看,那镌刻在峭壁上的“洪崖”二字铁钩银画,字体是如此___③____,为游人平添了几分寻幽怀古的遐思。而在这竹林间流淌的溪水,则一路弹奏着灵动的音符,穿小桥、过水榭,给山城湾里送来别样的风情。梅岭是竹的家,孕育了竹海;竹是梅岭的魂,装点着梅岭。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改为“竹影摇动、泉水流动,空气中竹子的清香似酒若蜜,让你难逃一个醉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0.仿照文中画横线的示例语句,在括号中另写两个语句,并与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答案〗18.①婀娜多姿②若隐若现③苍劲有力19.①原句使用叠词,“幽幽”体现竹影深远、美好的样子,“潺潺”模拟泉水流动的声音,叠词的使用,使语句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②原句使用反问写竹子浓郁的清香让人沉醉,增强了语气。20.示例:竹枝摇,婀娜多姿,曼妙的舞姿连绵不绝,让人滋生恬淡之情;花香浓,馥郁芬芳,馨香的味道连绵不绝,让人生发闲适之感。(或:竹枝摇,招岚拂雾,优雅的风姿频现于眼,教人顿感飘飘欲仙;花香浓,弥漫山林,醉人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陡觉心醉神迷。)〖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文“娇媚动人,又威武矫健、大气磅礴”可知,此处是在形容竹的姿态,可用成语“婀娜多姿”。“婀娜多姿”,形容各种轻盈柔美的姿态。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层峦叠翠在云雾中应该是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应该用成语“若隐若现”。“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字体雄健,挺拔有力,应该用成语“苍劲有力”。“苍劲有力”,雄健,挺拔有力。多用来形容书画作品的用墨与勾勒像苍松劲枝一样有力度感。【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竹影幽幽、泉水潺潺”使用叠词,“幽幽”修饰“竹影”,体现竹影深远、美好的样子,“潺潺”修饰“泉水”,模拟泉水流动的声音,叠词的使用,使语句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原句“空气中竹子的清香似酒若蜜,怎能让你逃掉一个醉字?”使用反问写竹子浓郁的清香让人沉醉,增强了语气。【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水流急,穿石溅玉,清脆的声音不绝于耳,让人心生悠然之意”的结构是“三个字+四个字+八个字+让人……”,内容上,三个字形容事物的特点,四个字是对这一特点进行描述,八个字形容特点的连续不断,最后一句是这一特点给人的感受。根据上文“沿着山间小路拾级而上,看到水流湍急、竹枝摇动、花香浓郁”可知,可以选取“竹枝”和“花香”,竹枝的特点是“竹枝摇,婀娜多姿,曼妙的舞姿连绵不绝”,给人的感受是“滋生恬淡之情”;“花香”的特点是“花香浓,馥郁芬芳,馨香的味道连绵不绝”,给人的感受是“生发闲适之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氯化钠是很多化合物中氯元素的重要来源,比如含氯杀虫剂DDT,它对蚊子、苍蝇、跳蚤等的杀灭效果非常好,而且性能稳定、效果持久,一度在世界范围内被大量地使用,疟疾、霍乱等患者的数量也大幅减少。但是,也正因为____①___,当它被大量使用后,土壤里、水体中积聚了大量残留物,___②____,尤其对鸟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危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很多国家纷纷禁止使用DDT等含氯杀虫剂。不过,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DDT的完全替代者,毕竟DDT低廉而有效,尤其在热带地区,DDT被禁止使用后,____③___,每年都有上亿人感染疟疾,死亡人数超百万。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可以有限度地、有控制地使用DDT,以预防和阻止疟疾等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DDT从由滥用到禁用再到有控制地使用,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在一次次类似遭遇的经验和教训之中,仍然在不断地进步。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DDT的性能稳定和效果长久长效②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③蚊子变得十分猖獗22.DDT从滥用到禁用再到有控制的使用,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在一次次类似的经验和教训之中,人类仍然在不断地进步。〖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文“当它被大量使用后,土壤里、水体中积聚了大量残留物”可知,此处内容是大量使用DDT后,土壤里、水体中积聚了大量残留物的原因,再结合上文“而且性能稳定、效果持久,一度在世界范围内被大量地使用”可知,原因是“DDT的性能稳定和效果长久长效”,所以此处应该填写“DDT的性能稳定和效果长久长效”。第二空,结合上句“当它被大量使用后,土壤里、水体中积聚了大量残留物”可知,土壤里、水体中积聚了大量残留物,说明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第三空,结合下文“每年都有上亿人感染疟疾,死亡人数超百万”可知,每年都有上亿人感染疟疾,疟疾主要靠蚊子传播,当DDT被禁止使用后,蚊子会变多,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蚊子变得十分猖獗”。【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滥用介词,应该是“从……到……”,去掉“由”;二是不合逻辑,“遭遇的经验和教训”,去掉“遭遇”;三是成分残缺,“仍然在不断地进步”缺主语,在“仍然”前加上主语“人类”。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讲述了一个“洞穴之喻”的故事:一批囚徒被困在洞穴里,他们的脖子和脚都戴着枷锁,不能环顾四周,只能面向墙壁。在他们身后,有个火堆在燃烧。把守的官兵在火堆的另一边,拿着器物制造出各种影像,通过火堆投射到囚犯面前的墙壁上。久而久之,囚犯们便认为眼前的影像,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一天,一个囚犯挣脱枷锁,回头看见影像其实是由人制造出来的,并在洞口看见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向其他人描述外面世界的光明,囚犯们不仅没相信,反而纷纷嘲笑他变得更加愚蠢了,坚信面前的影像才是真实的。史铁生曾说:“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人若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固有认知中,无异于洞穴里的囚犯,只会困住自己。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出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河北省沧州市东七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中国唐代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曾在其《调张籍》中提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充满了对二者诗歌作品的赞扬。作为志趣相投的挚友,他们不仅有不同之处,而且还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分析李、杜诗作的不同之处。李、杜二者在古体诗上的成就都极为突出,但他们在诗歌体裁、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特点。________①_______。李白擅长乐府、歌行、绝句等,而杜甫则擅长律诗。明代陈沂云:“五言绝句……唐以太白为祖。”还有人称赞“太白五、七言绝句是神品”,对李白在绝句上的成就进行了盛赞。律诗具有对字数、对偶、平仄等要求严格的特点,因此表现力易受限制,杜甫为了扩大律诗的表现力,对律诗的题材进行了拓展,不仅局限于李白等人常写的游记山水、宴饮应酬等,而且主张将时事写入律诗,故他的律诗雄浑浩荡、别具一格,大大增加了律诗的内容和表现范畴。李白和杜甫在诗歌色彩上极为不同。李白被称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而杜甫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整个盛唐诗歌和中晚唐诗歌之间的区别。盛唐诗人在性格上普遍外向强烈,注重宣泄个人意气,他们的诗作多是流转自如,奔放豪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中晚唐诗人则由于大唐由盛转衰的国运,理想化的情感逐渐变淡,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在诗歌写作时也更注重叙事写实,与盛唐诗歌的风骨声律藻才兼备、兴象玲珑不同,更强调诗歌的干预时政、关心民情等适用性、功利性特点,形成了现实主义诗歌风格。如同样写抱负,李白这样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杜甫则这样写:“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次,分析李、杜诗作的相同之处。李白、杜甫皆善于打通各种体裁,使之交融互汇。李白常以自己擅长的绝句为律,如“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等句,杜甫也不例外,因熟谙律法,常以律为绝,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句。此外,_______②________。李白虽处于盛唐,但当时的盛唐已经开始由盛转衰,他看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视。杜甫更是如此,在唐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情况下,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情怀的文人,杜甫始终不忘考虑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困苦,凡是离乱之感,不平之鸣,对人民困祸苦难的感受,都会借诗叙之,诗成为他思想斗争的武器。我们回顾中国诗歌史,李白和杜甫是两个绝对不能错过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个人取得了难以超越的诗歌成就,而且无论是在创作方法,还是在语言风格、题材类型等方面都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影响深远。我们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时,不仅仅要研究他们引领的两大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也应该看到他们同处唐朝,还是互相欣赏的挚友,以及同为诗人,不可避免地互相学习与借鉴,正是这种融会贯通,中国诗歌才如此多姿多彩,芬芳满园。(摘编自刘歌《论李白与杜甫》)材料二:文章的优劣主要凭借个人的才能,这才能包含两个方面:先天的即生命固有之能;后天的经历和修养所加之能。这两个能力合二为一便是个人的全部才能。这种综合而成的能力是其他人不可以复制和分享的。李白显然就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天才。杜甫由于过分用功,谈到在作诗方面的苦吟功夫,人们或许认为他只是汗水辛苦所成,其实倚仗的同样是不可企及的先天之才。而且单就李白来说,正是因为他拥有那种令人眩惑的天才,我们才更愿意仰望他的一切。杜甫则把自身的天才性稍稍掩盖了,所以我们总是以现实的思维去猜度和判断他。天才是既不容否认也不容视而不见的。假如我们忽略杜甫的天才,认为他是靠苦吟、靠费尽一生心血才达到了那个高度的话,那么对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那个“材”,则没有谁会怀疑。李白的诗给人张口就来的感觉,怎么吟唱都行,不必精雕却天然周正,好像不用修改也不曾修改过。但实际上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他们肯定要用心订改自己的诗作,不同的只是改动的幅度和深度而已。一首诗在开始形成的时候气息不同,质地不同,订改的功夫自然也要不同。我们今天看李白的诗和杜甫的诗,其不同是明显的——其中有许多不同就在“轻快”二字上。杜甫的诗只有少量会与李白混淆,那是“轻快”的,而大多数沉郁深沉之作,怎么也不会混同于李白。(摘编自张炜《也说李白与杜甫》)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盛赞李白和杜甫的作品的影响力如同太阳的万丈光芒,他认为他们的作品比他们本人更伟大。B.李白所擅长的乐府、歌行等诗歌体裁,相对于律诗这一体裁都比较自由灵活,限制比较少。C.李白和杜甫之所以在诗歌色彩上差别极大,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原因。D.相对于李白,杜甫的天才性常常被用功掩盖,人们大多膜拜李白的天生之才而敬佩杜甫的刻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和杜甫在诗文的创作上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各有千秋,这使得他们成为互相欣赏,志趣相投的挚友。B.李白性格偏于外向强烈,诗作奔放豪迈,为浪漫主义诗歌代表;而杜甫则更关注现实和民情,为现实主义诗歌代表。C.李白也并非一位浪漫的天才诗人,他也重视文学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认为文章具有移风易俗、推究世事的力量。D.李杜作品的伟大,实则离不开他们对自己诗作的用心订正和修改;而形成条件和订改功夫的不同也是作品有差异的因素。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相关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总说李杜二人的成就和特征,再分析具体表现,最后加以总结。B.材料一善用比较和引用,既很好地区分了两个伟大诗人,也让读者对二人的作品有了更具体、直观的感受。C.材料二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说文章优劣和人的才能的关系,然后分析对李杜二人的认识。D.材料一主体部分是比较李杜二人创作上的异同,材料二主体部分是比较李白和杜甫二人的天才大小。4.根据材料一的行文思路和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5.下面是李白读《诸葛亮传》后所写的乐府诗,与杜甫的《蜀相》比较,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节选)李白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答案〗1.A2.A3.D4.①李白和杜甫擅长的诗歌体裁不同;
②李白和杜甫都很重视其作品的社会作用。5.①两人擅长的诗歌类型不同。李白擅长本诗这样的乐府,而杜甫擅长《蜀相》这样的律诗。
②两人诗风不同。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作风格浪漫豪迈。如本诗中以比喻、用典等多种手法将诸葛亮的生平写得慷慨豪迈;而杜甫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蜀相》叙事写实,风格沉郁。〖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他认为他们的作品比他们本人更伟大”错。原文“充满了对二者诗歌作品的赞扬”,只是说了对作品的赞扬,并没有比较。【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使得他们成为互相欣赏,志趣相投的挚友”强加因果。文中并未说明两人的友谊是因为诗文创作上的特征产生的。【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D.“材料二主体部分是比较李白和杜甫二人的天才大小”错。“文章的优劣主要凭借个人的才能”这一论断,指出李杜二人都是不容否认的天才,但也同样是用心订改自己作品的诗人。故“材料二主体部分是比较李白和杜甫二人的天才大小”分析有误,文章并无比较之意,而是同时肯定两人都是天才。【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结合后文“李白擅长乐府、歌行、绝句等,而杜甫则擅长律诗”可知,此处说明的是二人所擅长的诗歌体裁不同,故此处应填“李白和杜甫擅长的诗歌体裁不同”。第②空,根据“李白虽处于盛唐,但当时的盛唐已经开始由盛转衰,他看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视。杜甫更是如此,在唐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情况下,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情怀的文人,杜甫始终不忘考虑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困苦,凡是离乱之感,不平之鸣,对人民困祸苦难的感受,都会借诗叙之,诗成为他思想斗争的武器”可知,此处说明二人都通过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故此处可填“李白和杜甫都很重视其作品的社会作用”。【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从诗歌类型而言,《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是乐府诗,《蜀相》是七言律诗。两人擅长的诗歌类型不同。李白擅长本诗这样的乐府,而杜甫擅长《蜀相》这样的律诗。“李白被称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而杜甫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他们的诗作多是流转自如,奔放豪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更强调诗歌的干预时政、关心民情等适用性、功利性特点,形成了现实主义诗歌风格”。在李诗中,“鱼水三顾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相合比作鱼水的关系。“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运用典故,将诸葛亮的生平写得慷慨豪迈。《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氶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两人诗风不同。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作风格浪漫豪迈。如本诗中以比喻、用典等多种手法将诸葛亮的生平写得慷慨豪迈;而杜甫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蜀相》叙事写实,风格沉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度(节选)铁凝那年李博十五岁,宋大刚十七。他们同在黑石头村的第八生产队,程秀蕊的爹就是队长。村里为他们安排的房子在程家隔壁。虽然黑石头村是穷村,这几个城里来的学生却没有特别沮丧,他们白天上工,晚上回来就着柴油灯读书写字。年龄最小的李博喜欢打乒乓球,每天不管多累他也要站在院里对着土墙打上一阵。李博读《资本论》,并渴望读到《列宁全集》。程秀蕊不明白为什么他会把乒乓球和《资本论》看成生活中那么要紧的事。程秀蕊问李博,你一个人和这土墙没完没了地打球可为了个什么呢?她家有时会邀请他们过来吃饭,玉米、红薯两样面混合的素馅蒸饺。逢这时他们会敞开肚子,把自己吃得龇牙咧嘴。爹和娘对城里来的学生们,那实在是好。一天李博从县城回来,兴奋地告诉胡晓南和宋大刚,他能从小姨她们厂拉来一车大粪送给程秀蕊家。李博问胡晓南和宋大刚谁愿意和他一起去拉粪,胡晓南说队长派他夜里浇地,只能是宋大刚和李博一道进城了。程秀蕊并不知道他们的计划,她跑来告诉李博一个消息:她们学校新来了一个名叫吴端的男生,会打乒乓球,曾经被市少年体校选中,听说是打遍全县无敌手。她撺掇李博说,约他来打一场怎么样?李博非常注意地听着程秀蕊带来的消息,然后用一声“嗯”表示同意约吴端。程秀蕊立刻追问明天行不行。李博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一声“嗯”。那个下午,李博和宋大刚步行进城,在小姨家吃过晚饭就推上粪桶和平板车,到厂里的几间厕所去淘粪。据宋大刚讲述,巨大的木制粪桶一个人都搂不住,折腾了一两个钟头,大粪总算把粪桶填满。他们推着硕大的粪桶上路,天已黑透,路又不平,桶里的屎尿被颠簸着不断溅出来。这使得他们不能再走土路,得绕着县城平坦的柏油路回村。一路上,他们轮换着推车,宋大刚有点火不打一处来,一路抱怨着天黑、路远、粪臭、卖苦力的日子没有尽头。说到激愤处,干脆躺在地上哭闹起来。李博蹲在他身边又劝又哄,用细瘦的胳膊拼着全身的力气抱宋大刚起来,让宋大刚空手跟着走,然后他一人把粪推回了黑石头村。接着,他们又连夜返回县城送还粪桶和平板车。当他们再一次从县城回到村里时,太阳已经很高。程秀蕊站在家门口,在光天化日之下闻着墙根那堆新粪呛人的气味,看着由远而近的李博和宋大刚。她已经从胡晓南那儿知道了这一夜的“粪”事。他们脚步趔趄,灰头土脸,形容憔悴,神情却亢奋。宋大刚只对程秀蕊说了一句话:粪来了,我可得去睡了。程秀蕊对李博说,你呢?要不咱们改一天吧。李博告诉她,不用改,下午行。在那个五月的下午,李博在黑石头村小学的破院子里和镇中学的乒乓球高手吴端如约会面。据说吴端还是身穿西式短裤小方格衬衫,白球鞋还是一尘不染,球拍是名牌“红双喜”的。李博的球拍是低一级“流星”的,边缘的破损处粘着星星点点的橡皮膏,他的衣裳,还溅着一些大粪的斑点。但这并不妨碍他和吴端在开赛前和比赛后还互相握手——据说。所以用“据说”,是因为这场比赛的策划人程秀蕊没能来看比赛。那天她的娘突发阑尾炎,程秀蕊和爹一块儿送她去了镇医院。守候了娘一夜的程秀蕊满心惦记的都是李博的输赢。她一回村就迫不及待地向胡晓南和宋大刚打听昨天的比赛。谁赢了?他们不知道,因为没有去观战。她又去向村里的大人和孩子打听。谁赢了?村人并不了解乒乓球,他们甚至看不懂输和赢,因此他们的回答无法让程秀蕊满意。况且,他们的注意力在另外的地方,他们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赛个球还非得握握手不可,两个半大的孩子家。谁赢了?程秀蕊又急切地想要去问李博。她听说李博正在地里浇麦子,就直奔八队的麦地。远远地她就看见他正弯着腰改畦口。哎——,李——博!她铆足了劲儿冲他喊:谁——赢——啦?麦子正在灌浆,程秀蕊的喊声在饱满而又广阔的麦田里顽强地、不间断地泛着回音。当李博直起腰就站在程秀蕊对面时,她却又谨慎地像怕吓着他似的小声问道:谁赢啦?他冲她无声地笑笑,她说不清那笑是腼腆还是自豪,是喜悦还是遗憾……接着,他把头微微一偏,望着远方低声感叹道:“那个吴端,嗯,真棒。”他的神情真挚而又惆怅,或者还有一种清淡的思念。程秀蕊永远记住了五月的麦子地里李博的那个瞬间。阳光之下有一个词在她心里突然就涌现了:风度。是了,那就是风度。在这样的风度面前,一时间问和答似都已经显得多余。那时她站在五月的麦子地里,仿佛被定住似的不能动弹,世界也在那一瞬间变得安详静谧,洁白纯真。李博的那声感叹,到底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甘心。回到学校她还是忍不住向“真棒”的吴端问了那天的输赢。吴端一脸敬意的坦率回答印证了程秀蕊的猜想,吴端的回答也让她生出一种冲动,那是想要赞美他们的冲动,在她心中,从此就有了两个真正不凡的少年。(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宋大刚在路上哭闹的原因之一是运粪引发的对目前生活境遇的不满,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抗。B.村人不了解乒乓球、不明白他们为何握手及程秀蕊急于知道比赛输赢,都反映出城乡文化的差异。C.画线句中,“他的神情真挚”是指李博赞美对手出于真诚,“惆怅”指他再也见不到吴端的遗憾。D.“仿佛被定住似的不能动弹”这一句话,反映的是程秀蕊突然悟出“风度”之后,内心受到震撼。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突出李博的“风度”,文章既通过神态等描写进行刻画,也通过程秀蕊、吴端的视角来进行描写。B.文章详略有致,重点突出,详写了李博连夜去城里拉粪的过程,以及李博、吴端两人比赛的经过和村人观看球赛的场景。C.文章中“程秀蕊不明白”“程秀蕊看着”“程秀蕊永远记住了”等语句,说明文章主要以她的视角观察、思考、倾听。D.文章语言耐人寻味,如“喊声⋯⋯顽强地、不间断地泛着回音”,通过描绘喊声的特点,传达出人物强烈的好奇。8.“拉粪”一事表明李博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9.作者为什么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6.D7.B8.①知恩图报。他拉粪是出于对照顾他们这些“城里学生”的队长一家的感激和回报。②吃苦耐劳。他淘粪、拉粪、送还车子毫无抱怨,一言不发地咬牙坚持。9.①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将笔墨集中于双方对对手的态度,更好地凸显了他们超越比赛、看淡输赢的“风度”,也能凸显他们热爱打球、尊敬对手的形象。②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更能引发读者的猜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抗”过度解读,他只是在抱怨。B.“都反映出城乡文化的差异”错误,“急于知道比赛输赢”并不是城乡文化差异造成的。C.“‘惆怅'指他再也见不到吴端的遗憾”错误,从后文看,“惆怅”指的是“到底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甘心”。【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详写……李博、吴端两人比赛的经过和村人观看球赛的场景”错。原文“在那个五月的下午,李博在黑石头村小学的破院子里和镇中学的乒乓球高手吴端如约会面。据说……但这并不妨碍他和吴端在开赛前和比赛后还互相握手”,没有写他们比赛的经过,只是用“据说”交代了二人的球拍和衣着以及握手的情况;村人观看比赛的场景也没写,只是说“村人并不了解乒乓球,他们甚至看不懂输和赢”。【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她家有时会邀请他们过来吃饭,玉米、红薯两样面混合的素馅蒸饺。逢这时他们会敞开肚子,把自己吃得龇牙咧嘴。爹和娘对城里来的学生们,那实在是好。一天李博从县城回来,兴奋地告诉胡晓南和宋大刚,他能从小姨她们厂拉来一车大粪送给程秀蕊家”,队长一家对这些学生们很好,李博之所以从小姨那里要一车粪送给程家是出于感激和回报,由此可概括出:知恩图报。根据“据宋大刚讲述,巨大的木制粪桶一个人都搂不住,折腾了一两个钟头,大粪总算把粪桶填满。他们推着硕大的粪桶上路……一路上,他们轮换着推车,宋大刚有点火不打一处来,一路抱怨着天黑、路远、粪臭、卖苦力的日子没有尽头。说到激愤处,干脆躺在地上哭闹起来。李博蹲在他身边又劝又哄,用细瘦的胳膊拼着全身的力气抱宋大刚起来,让宋大刚空手跟着走,然后他一人把粪推回了黑石头村。接着,他们又连夜返回县城送还粪桶和平板车”,对两个学生而言,淘粪、拉粪的活儿又脏又累,宋大刚还因此躺在地上嚎哭一场来发泄情绪,而李博虽然年龄小却始终咬牙坚持,最后还一个人把车子拉回来,并且毫无抱怨,可概括出:吃苦耐劳。【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文章没有明确交代比赛的输赢,而是着重写了双方看待对方的态度,“他冲她无声地笑笑,她说不清那笑是腼腆还是自豪,是喜悦还是遗憾……接着,他把头微微一偏,望着远方低声感叹道:‘那个吴端,嗯,真棒。’他的神情真挚而又惆怅,或者还有一种清淡的思念”“吴端一脸敬意的坦率回答印证了程秀蕊的猜想”,正是两人的态度让程秀蕊感到了什么叫做“风度”,“程秀蕊永远记住了五月的麦子地里李博的那个瞬间。阳光之下有一个词在她心里突然就涌现了:风度。是了,那就是风度。在这样的风度面前,一时间问和答似都已经显得多余”,由此,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将笔墨集中于双方对对手的态度,更好地凸显了他们超越比赛、看淡输赢的“风度”,也能凸显他们热爱打球、尊敬对手的形象。从读者角度看,前文对这场比赛的渲染够多,“年龄最小的李博喜欢打乒乓球,每天不管多累他也要站在院里对着土墙打上一阵”“她们学校新来了一个名叫吴端的男生,会打乒乓球,曾经被市少年体校选中,听说是打遍全县无敌手”,因此读者也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而文章不明确地交代比赛的输赢,更能引发读者的猜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项脊轩志(节选)【明】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文本二:抱膝轩记【清】管同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①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本母处妻孥置厨囊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茸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②,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闻,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③。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选自《因寄轩文集》,有删节)〖备注〗①僦宅:租宅。②市廛:商店集中的处所。③《梁甫》,又作《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己志。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A署B日C激D射E阴F雨G连H绵I蒸J炕K沾L淋M顾N视O无P可Q逃R避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两句中的“于”含义不同。B.“予自归江宁”与“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含义不同。C.“家凡六徙”与“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两句中的“凡”字含义相同。D.“置榻一张”与“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都记叙了修葺书斋,归有光改造“老”“小”“破”“暗”的老屋,管同新辟书屋,这也是他们追求读书修身的体现。B.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读书环境,如改造后的项脊轩,室内变明亮,庭间兰桂竹木又添情趣,但是管同的读书环境却很嘈杂,他常常不堪其扰。C.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读书之乐,两人都曾“借书满架”,在书斋里研读书籍,“偃仰啸歌”这一细节,体现了他们内心的满足。D.文本二提到了“抱膝轩”命名缘由,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又是对陶渊明“审容膝之易安”的思想的效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2)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14.《项脊轩志》的“项脊生”段是课文删去的一段,请分析作者写这一段的用意。〖答案〗10.EIM11.D12.B13.(1)阁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北墙)对着南面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2)但每当我精神领会心满意足,大声诵读,家人常常笑着说我的声音大得吵人。14.把自己与蜀清、孔明类比;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现在虽“处败屋中”,却也胸怀天下,希冀靠苦读实现名满天下的梦想,与蜀清、孔明一样名垂后世。〖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每当夏旦骄阳暴晒,阴阴细雨连绵不绝、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沾湿,环顾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每暑日激射”,偏正短语,“激射”为中心词,句意完整,单独成句;“阴雨连绵”,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蒸炕沾淋”,是上一句的结果,句意联系紧密,单独成句;“顾视无可逃避”,“顾视”和“无可逃避”语意顺承,联系紧密,单独成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介词,在;表比较。句意: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B.回到;女子出嫁。句意:我自从回到江宁/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C.总共。句意:共搬了六次家/共六百一十六个字。D.放置、摆放;放弃,丢下。句意:放置卧榻一张/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随员,离开这儿,独自骑马。【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他常常不堪其扰”错,文中写道“当予神会志得,抗声……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管同能沉浸在读书中,不受环境影响。【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辟”,开辟;“垣墙”,砌上围墙;“当”,对着;“洞然”,明亮。(2)“神会志得”,精神领会心满意足;“抗声”,大声;“聒人”,吵人。【14题详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总结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可知,作者是把自己与蜀清、孔明类比;作者自己现在虽“处败屋中”,却能想到青史留名的蜀清与诸葛孔明,表明其胸怀天下之志;且在轩中“借书满架,偃仰啸歌”,苦读诗书,是希冀靠读书实现名满天下的梦想,与蜀清、孔明一样名垂后世。参考译文:文本一: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子。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渗透漏下来,雨水往下流;每当移动书桌时,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阁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北墙)对着南面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植物,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啸放歌,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来了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非常喜人。……项脊生说:“巴蜀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守着朱砂矿井,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是不是要说我和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没什么不同?”文本二:我自从回到江宁,共搬了六次家。最近才租屋住在这条河的西边。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不时有尘埃渗漏下来。每当夏旦骄阳暴晒,阴阴细雨连绵不绝、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沾湿,环顾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我住在这里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只是这座屋只有四间,除了侍奉母亲、安置妻小、设置厨房以外,完全没有了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嘉庆十五年从山东回来,才沿着第二间屋子后面腾出一间屋子的地方,修整成一座小轩,命名为“抱膝”。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放置卧榻一张,悠然自得,吟啸放歌,便得到了满意的处所。但是这里,前面靠近集市,后面连着内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买卖合同范本实例模板3篇
- 方式批量采购合同模板3篇
- 搅拌站施工合同书3篇
- 文印业务承包合同文本3篇
- 摇一摇服务合同的签订主体3篇
- 搅拌站施工项目合同3篇
- 旅游合同纠纷的正确处理方式3篇
- 工业用水井施工合同3篇
- 新版个人小额信用贷款合同3篇
- 摄像服务合同协议3篇
- 四《最后一片叶子》教学实录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双基测试(期末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DB5134-T 46-2024 玛瑙矿勘查技术导则
- 2024标准版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记录10篇
- 结构化学(PDF电子书)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数学试卷 含解析
- 高中英语新外研版必修1单词英译汉
- 鹿角形肾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