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一、选择题1.与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哲理内涵与诗歌本身相互融合,其巨大魅力是在事理感悟中蕴含情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宋诗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度的完善 B.中央集权的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儒学思想的创新2.元世祖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郭守敬等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意思是指将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由此可知,《授时历》()A.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B.是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与现代的公历完全相同3.宋代画院如同学校,设立佛道、人物、山水等科目,分门培养人才,画院考试常以古诗句为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深山藏古寺”“竹锁桥边卖酒家”“蝴蝶梦中家万里”等。这说明,宋代画院试题()A.强调画作形似神韵的统一B.倡导绘画应表达深邃的意境C.注重提高画家的文化修养D.关注对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4.元朝统一后,科举久废,许多知识分子很难以学致仕,因而流入市民阶层,参与文艺创作,密切接触和了解了下层市民的生活。这一现象的出现()A.使汉族文化趋于衰落 B.客观上促进了元曲发展C.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D.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5.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6.宋朝时,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都需要缔结契约,契约一般都分画疆畎,写明田主、租田人和见证人,并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租佃契约制的施行反映出当时()A.农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B.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7.(2023·广东四校联考)朱熹在多个诗句中表达了一种意境:“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所表达的意境是()A.天人合一的境界 B.顿悟成圣的喜悦C.张扬自我的态度 D.格物致知的追求8.(2023·湘豫名校联盟联考)中国古代有近百部茶书专著,仅宋代就占据了23部。同时以茶为主题的古诗词有1980首,宋代独占828首,为历代之最。除茶诗外,宋代茶文学的体裁还有散文、小说、戏曲等。由此可知()A.宋代茶文化较为繁荣B.市民生活意趣得到政府倡导C.文人的社会地位提升D.饮食习惯深受理学思想影响9.(2023·福建适应性检测)元朝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恰似南柯一梦,季伦锦帐,袁公瓮牖。”“想人生有限怀,浑几个重阳节。”“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程朱理学日趋僵化 B.商品经济蓬勃发展C.统治者废除科举制 D.社会黑暗人民困苦10.(2023·安徽安庆模拟)下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嵩的传世名作《货郎图》,这一画作体现了当时()A.程朱理学对乡村生活的影响B.风俗画中的现实主义风格C.乡村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文人画刻意追求写意风貌11.(2023·中原名校联考)下面为宋代雕版印刷书籍平均每页售价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宋代()A.雕版印刷术助推文化发展B.书籍的排版技术大为提高C.市民阶层对文艺追求强烈D.印刷术得到民众普遍关注12.(2023·北京延庆模拟)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统治者一上台便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其各种各样的需要。著名的“三大发明”,就是为宋代在广阔地域上组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宋代农民和工匠所受封建国家赋税剥削虽较前代加重,但他们获得了比以前要安定得多的生产环境,这种环境极有利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宋代科技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宋朝不仅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诸如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造等科技项目,而且常常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人才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如苏颂领导的水运仪象台的研制,掌禹锡领导的医书的编纂,都是典型的例子。——摘编自王星光《中国科技史求索》材料二历史总是向前进步的,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都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步。唐宋之间的变化之所以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就是因为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变化的层面比较多,但这些变化和差别都不是质的变化而只是量的差别。严格地说,这种变化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阶段性变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而不是什么“近世”的变革。——摘编自李建《唐宋时期科技发展与唐宋变革》(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并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因素。(2)提炼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宋代相比唐代发生的显著变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佳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摘编自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官本位的源流及滥觞》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一、选择题1.与唐代诗歌相比,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哲理内涵与诗歌本身相互融合,其巨大魅力是在事理感悟中蕴含情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宋诗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A.科举制度的完善 B.中央集权的强化C.商品经济的发达 D.儒学思想的创新【答案】D解析:由于宋代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理学注重哲学化和思辨化,这影响到了诗歌创作,所以使得诗歌具有“在事理感悟中蕴含情趣”的特点,故选D项。2.元世祖忽必烈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将郭守敬等修订完成的历法取名为《授时历》,意思是指将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由此可知,《授时历》()A.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B.是我国施行最久的历法C.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与现代的公历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按照题干之意,元世祖忽必烈之所以将郭守敬等人所修订的立法命名为《授时历》,目的在于让老百姓知道时令的变化,“不误农时”,服务于农业生产,可以得知《授时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故选A项。3.宋代画院如同学校,设立佛道、人物、山水等科目,分门培养人才,画院考试常以古诗句为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深山藏古寺”“竹锁桥边卖酒家”“蝴蝶梦中家万里”等。这说明,宋代画院试题()A.强调画作形似神韵的统一B.倡导绘画应表达深邃的意境C.注重提高画家的文化修养D.关注对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答案】B解析:宋代画院考试常以古诗句为题,而古诗往往包含有一定的意境,从而借此表达作者的情感,故选B项;古诗表现的是意境,也就是神韵,但是画院试题里面没有体现形似的要求,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画院试题有关于古诗意境的要求,没有提到画家的文化修养问题,排除C项;画院试题要求有古诗的意境,并没有要求有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排除D项。4.元朝统一后,科举久废,许多知识分子很难以学致仕,因而流入市民阶层,参与文艺创作,密切接触和了解了下层市民的生活。这一现象的出现()A.使汉族文化趋于衰落 B.客观上促进了元曲发展C.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D.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知识分子参与文艺创作扩大了文艺创作群体的范围,客观上促进了元曲的发展,故选B项。5.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少数民族创制的文字与汉字有关,说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深入到文字领域,D项正确。6.宋朝时,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都需要缔结契约,契约一般都分画疆畎,写明田主、租田人和见证人,并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租佃契约制的施行反映出当时()A.农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B.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缔结契约”“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约对佃户和地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使佃户拥有更多的自由,提高了佃户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农产品的商品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新的生产方式产生,故D项错误。7.(2023·广东四校联考)朱熹在多个诗句中表达了一种意境:“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所表达的意境是()A.天人合一的境界 B.顿悟成圣的喜悦C.张扬自我的态度 D.格物致知的追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表达了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表面上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致,实际上表达了诗人追求圣人之道的愿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阐述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道理,由此可见,朱熹的这三句诗均表达了探求“理”的意境,即追求格物致知,故选D项。8.(2023·湘豫名校联盟联考)中国古代有近百部茶书专著,仅宋代就占据了23部。同时以茶为主题的古诗词有1980首,宋代独占828首,为历代之最。除茶诗外,宋代茶文学的体裁还有散文、小说、戏曲等。由此可知()A.宋代茶文化较为繁荣B.市民生活意趣得到政府倡导C.文人的社会地位提升D.饮食习惯深受理学思想影响【答案】A【解析】宋代出现了大量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说明茶文化较为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市民生活意趣得到政府倡导,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文人的社会地位如何,排除C项;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的繁荣能够反映世俗文学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但并未体现理学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9.(2023·福建适应性检测)元朝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恰似南柯一梦,季伦锦帐,袁公瓮牖。”“想人生有限怀,浑几个重阳节。”“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程朱理学日趋僵化 B.商品经济蓬勃发展C.统治者废除科举制 D.社会黑暗人民困苦【答案】C【解析】元代长期废除科举制,断绝了文人读书致仕之路,这是汉族文人产生愁闷情怀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程朱理学日趋僵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可以起到缓解人们愁闷情绪的作用,排除B项;D项也会影响读书人的情绪,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10.(2023·安徽安庆模拟)下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嵩的传世名作《货郎图》,这一画作体现了当时()A.程朱理学对乡村生活的影响B.风俗画中的现实主义风格C.乡村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文人画刻意追求写意风貌【答案】B【解析】《货郎图》画面上描绘了货郎肩挑杂货担,游走于乡间卖货的情景,展现了南宋百姓的生活风貌,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这种以社会日常生活风俗为题材的人物画属于风俗画,因此该画作体现了当时风俗画中的现实主义风格,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强调三纲五常,与画作中对乡间日常生活的描绘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郎往往出现在偏远的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因此该画作并不能体现乡村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排除C项;该画作展现了民间社会风貌,具有现实主义特点,与文人画的“写意”正好相反,排除D项。11.(2023·中原名校联考)下面为宋代雕版印刷书籍平均每页售价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宋代()A.雕版印刷术助推文化发展B.书籍的排版技术大为提高C.市民阶层对文艺追求强烈D.印刷术得到民众普遍关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147年至1183年宋代雕版印刷书籍平均每页的售价呈下降趋势,这有利于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书籍价格,并不是排版技术,排除B项;市民对文艺的追求强烈说明需求增加,会导致书籍价格上升,排除C项;“普遍关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12.(2023·北京延庆模拟)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和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说明我国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统治者一上台便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措施,形成了大一统的社会政治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地主经济机制,这就势必要求科学技术来适应其各种各样的需要。著名的“三大发明”,就是为宋代在广阔地域上组成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宋代农民和工匠所受封建国家赋税剥削虽较前代加重,但他们获得了比以前要安定得多的生产环境,这种环境极有利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宋代科技的发展获得了较稳固的社会基础。宋朝不仅有意识地扶持并大力发展诸如制图、医药、军械及火药制造等科技项目,而且常常集中财力、物力和科技人才攻克重要的科技项目,如苏颂领导的水运仪象台的研制,掌禹锡领导的医书的编纂,都是典型的例子。——摘编自王星光《中国科技史求索》材料二历史总是向前进步的,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都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步。唐宋之间的变化之所以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就是因为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变化的层面比较多,但这些变化和差别都不是质的变化而只是量的差别。严格地说,这种变化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阶段性变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而不是什么“近世”的变革。——摘编自李建《唐宋时期科技发展与唐宋变革》(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并分析宋代科技发展的因素。(2)提炼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宋代相比唐代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