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练习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练习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练习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练习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练习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__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一、单选题1.[2023·湖北卷]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D.情感倾向的影响2.[2023·广东部分名校高三1月联考]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河南安阳出土商朝玉器商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B北京燕国都邑遗址出土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农业生产C山东齐国都邑临淄出土战国时期的刀、剑、戟、箭等兵器战国时期争霸战争更为激烈D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遗址出土大量用隶书书写的秦简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3.[2023·黑龙江3月百校联考]汉朝法律规定不得宰杀幼小或正值壮龄的牛,只允许宰杀年老病衰的牛以供食用,犯禁者依律应被处以死刑。这反映出汉朝()A.抑制奢靡之风B.实施重农政策C.延续秦朝苛政D.民众食品短缺4.[2023·济宁市高三三模]下图是成书于东汉后期的《四民月令》所载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东汉时期()◎逢年过节,田庄和田庄之间要进行访候活动◎对田庄中的贫户,要通过“分厚彻重”“振瞻匮乏”等活动形式进行救助◎年终时,田庄主要集合“宗族、婚姻、宾旅”聚会,“讲好和礼,以笃恩纪”A.民间礼仪规范趋于完备B.田庄成为主要经济形态C.社会救济机制基本健全D.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增强5.[202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九九”乘法表在先秦典籍如《管子》《荀子》与《战国策》中偶有提及,更多的记载频见于两汉文献。如图为湘西里耶出土的载有乘法口诀的秦简。据此可知,秦汉时期()湘西里耶秦简“乘法口诀”表(残片局部)A.数学成就已经领先世界B.社会经济活动有所发展C.中国数学形成完整体系D.文化繁荣推动社会进步6.[2023·广东卷]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7.[2023·山西高三联考]《逸周书·作雒》中有周公因“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一变化表明()A.郡县管理职能发生了变更B.君主专制理念的有效落实C.郡县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D.地方治理体系的因时制宜8.[2023·重庆南开中学高三质量检测]秦汉时期,人们流行用胶泥块封住简牍文书并在泥上按压官印,用于检查核验,防止私拆泄密,这就是“封泥”。下列“封泥”文物有助于研究秦汉时期()A.行政职官制度B.制陶工艺演变C.书写载体变化D.基层治理方式9.[2023·辽宁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10.[2023·湖北武汉二月调研]“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自我检讨、自我反省的一种官方诏书。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皇帝颁布下发的“罪己诏”,如表朝代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西汉文帝2日食;匈奴入侵宣帝2地震;总结失政元帝5地震、日食;总结失政东汉光武帝3日食、地震;总结失政和帝1蝗灾安帝3一系列自然灾害两汉的“罪己诏”()A.表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严重挑战B.具有明显的农耕文明色彩C.说明防范外族侵扰成为施政重点D.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11.[2023·新课标全国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12.[2023·山东卷]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13.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14.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15.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二、综合题16.[2023·海南卷,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瓯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参考答案1.解析:据本题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刘知几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知几是太过拘泥于名号、等级,刻板地要求必须身为天子才能立为本纪,如果身为诸侯,就绝无设为本纪之理。关键在于,他未能理解,司马迁设置本纪的主要着眼点不在身份名号,而在于以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史事之总纲领,看其是否起到支配历史大局的作用,所以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刘知几对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排除A项;正统观念主要是指能够一脉相承,并且能够统一全国的某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情感因素不是导致两者不同认识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C2.解析:从湘西里耶秦简能够看到秦朝文字古隶书,可以看出秦朝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选D项;材料没有明确安阳出土玉器的品级,不能说明这些玉器为商王专有的,因此不能据此得出商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故排除A项;材料中北京燕国都邑遗址出土的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用途不详,不能据此得出西周时期青铜器大量用于农业生产的结论,故排除B项;根据齐国都邑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刀、剑、戟、箭等兵器可得出当时兼并战争颇为激烈的结论,但诸侯争霸属于春秋时期,故排除C项。答案:D3.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牛是汉代重要的农用牲畜、动力来源,因而当时禁止宰杀具有劳动能力的牛,这是重视农业生产的典型表现,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对其他行为的具体管理策略,无法判断是否抑制奢靡之风,且年老病衰的牛可以食用,可知吃牛肉不是因为牛肉奢侈价高而被限制,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没有延续秦朝苛政,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表明民众无食品可吃,无法得出食品短缺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B4.解析:由图中的信息可知田庄在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经常组织活动“振瞻匮乏”和“讲好和礼,以笃恩纪”都是在强调儒家思想的观念,说明儒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借助田庄的发展在不断的扩大,故选D项;礼仪规范趋于完备的说法夸大了田庄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田庄在日常生活中的组织作用,不能判定其是主要的经济形态,排除B项;田庄存在救济社会的职能但也只能属于民间救济,社会救济机制应当是由政府主导,因此不能由田庄判定整个社会的救济机制,排除C项。答案:D5.解析:据材料“‘九九’乘法表在先秦典籍如《管子》《荀子》与《战国策》中偶有提及,更多的记载频见于两汉文献”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秦汉时期“九九”乘法表出现的频率高于先秦时期,秦汉以来社会稳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数学计算的需求增加,这样的计算口诀有助于人们日常生活便捷、快速地进行统计,是人们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客观结果,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在中国发现乘法口诀并得到发展,没有明确世界其他地区的数学发展成就,故“领先世界”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体系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材料仅涉及中国数学中的一个口诀,没有明确中国数学内容具体的其他构成,故“形成完整体系”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文化繁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材料仅涉及“九九”乘法表从战国到秦汉的应用普及,没有明确其他文化领域的具体发展情况,故“文化繁荣推动社会进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答案:B6.解析:历经秦末战火,西汉建立之初面临着社会混乱、经济凋敝和边境不宁三大社会问题,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及恢复经济,奉行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节选陆贾的《新语》片段,大意为歌颂舜治天下无为而治而天下大治,结合题干时间“汉初”,不难推断出陆贾的思想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故A项正确。答案:A7.解析:据材料“国西土……四郡”可知,西周因疆土扩大,所以设置郡县,且“县大于郡”,而秦朝“郡下……任命”不仅郡大于县,且秦始皇通过对地方官员的直接任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所以西周和秦对于郡县的设置都是基于实际做出的调整,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郡县都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单位,职能未变,改变的是郡县层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郡县制属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央集权的范畴,而君主专制强调的是中央内部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郡县制,未出现其他地方管理制度,所以无法进行优劣比较,排除C项。答案:D8.解析:据材料“按压官印”可知封泥作为文物,可以保存当时的官职信息,因而可以帮助研究秦汉时期的职官制度,故选A项;材料中提及的封泥是封住简牍文书的一种手段,泥不经烧造,因而不涉及制陶工艺,排除B项;封泥不属于书写载体,而是封印简牍文书的手段,排除C项;秦汉简牍文书的内容可以帮助研究基层治理,封泥不涉及基层的具体管理策略,无法帮助研究秦汉基层治理方式,排除D项。答案:A9.解析:材料“刺史……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反映了刺史专门的监察职能,体现了职责明确的专职性,故选B项;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刺史对地方行使监察之职,定期巡视,并非地方长官,排除A项;根据材料“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可知刺史不可以“随意处罚违纪官员”,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刺史位高权重,排除D项。答案:B10.解析:据题干可知,两汉皇帝的“罪己诏”未从科学规律认清自然灾害的真正原因,却将自然灾害归结为统治者的未行“仁政”,根源在于农耕文明的经验主义,故选B项;“受到严重挑战”不合逻辑,“罪己诏”深受儒家“天人感应理论”的影响,排除A项;“防范外族侵扰成为施政重点”与题干中“匈奴入侵”只出现一次相悖,排除C项;“罪己诏”与“君主专制强化”相悖,“罪己诏”体现了君主权力受限,而非加强,排除D项。答案:B11.解析:据本题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大,掌控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了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排除A项;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开始正式划地自治,全面掌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而朝廷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材料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力,弱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12.解析:根据材料“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可知,东汉后期,天子至士乘坐牛车之所以成为一种风尚,是因为牛车稳而宽敞,是沉迷于享受的表现,由此体现了当时政治的衰颓,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东汉后期是否是戒奢尚俭,排除B项;天子至士喜乘牛车是为了享受,而不是重视农耕和农业,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乘坐车辆的变化,没有体现豪强势重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答案:A13.解析: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的各种政令,其本质的目的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答案:A14.解析:秦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到秦朝的历史信息,这一时期是诸侯兼并统一战争到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