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下;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这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不完全相同的社会,而且在近百年来更在东西方接触边缘上发生了一种很特殊的社会。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民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种地是其最普通的谋生方式,他们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生活上囿于土地,因此离不开土地,固守乡土。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的孤立和隔膜,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村落为单位,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的产生并没有具体目的,是一种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与因为有具体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的法理社会不一样。D.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经常往来接触,相互了解,彼此感到熟悉,会得到一种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论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他们无须选择,终老乡土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B.熟人组成的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而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所区别的。C.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乌鸦反哺,羊羔跪乳。”B.“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4.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请结合原文来谈一谈你的看法。(4分)5.论证有论证的艺术,论证要让人信服,就要有思路、讲方法、善表达。原文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异秉汪曾祺①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②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③每天下午,他出摊很早。他摆摊的地点是在保全堂。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到这里都不远。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④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的时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遇上下雨下雪,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源昌烟店是个老名号,专卖旱烟。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的摊子原来在保全堂廊檐是东西向横放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摊子,而是半个店铺了。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最显眼的变化是他把长罩煤油灯撤掉,挂起一盏呼呼作响的汽灯。这白亮白亮的汽灯,越显得源昌柜台里的一盏煤油灯十分的暗淡了。⑤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不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⑥王二把他的买卖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来。药店里的“先生”里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做“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⑦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只有一个管事在算账,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总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有一天,对门万顺酱园连家的一个亲戚兼食客万事通张汉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燕人张翼德,睡着了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⑧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⑨王二不解何为“异秉”。⑩“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⑪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⑫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⑬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掌柜向柜台里一看,经常挨打的学生意的小伙计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⑭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一九四八年旧稿

一九八○年五月二十日重写(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异秉”意思是之与众不同,异于常人之处,通常能带来好运富贵。而王二的“异秉”本质上是他的勤劳能干,自守自持。B.文章开头“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与王二家形成对比,突出了王二家庭和睦,妻子贤惠。C.王二早起备料烧煮,下午摆摊做生意,他清楚“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到后来搬摊子,增加品种,可见其用心经营,灵活变通。D.文中写到王二“可以自由地去听书”和“过年推牌九”,展现了王二忙中偷闲、张弛有度的生活状态,主要是因为王二“发达了”,身份变了。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苏北小镇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陶先生、陈相公的境遇和王二形成了对比,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C.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人生百态和世事冷暖,流露出作者对弱势群体悲悯的关怀。D.本篇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呈现的多是平淡的生活画面,体现了汪曾祺作品的独特魅力。8.有人说“《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又隐藏着太多的无情”,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理解。(6分)9.“万事通张汉”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乙】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①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边楚。寡君失守社稷,越②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③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节逸自《左传·定公四年》)【注】①复:同“覆”,颠貌。②越:流亡。③建:及,至,赴着。10.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B.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C.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D.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11.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由此可见,齐相公的位次高于晋侯。B.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不毂”,即不善。C.壮,壮年。古时男子四十为“壮”。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以其无礼于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B.以乱易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C.是寡人之过也

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2)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4分)1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运用怎样的策略一步步说服秦君的?请分析烛之武的劝说艺术。(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放言五首(其一)①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②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③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④可怜光彩亦何殊。[注]①本诗是诗人因直言上谏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底事:何事。③臧生,指臧武仲,当时人称他为圣人,孔子斥之为凭借防地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指宁武子,孔子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大火。照乘:明珠。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A.首联,开门见山地点明古往今来世界上朝真暮伪的事比较少,所以人们很难辨别出真实情况。B.颔联,使用典故,说明世人的可悲:他们只爱臧生式的假圣人,但不知道还有宁子这样高贤的人。C.颈联,以萤火虫发光但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呈球状但不是珍珠说明人们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D.诗歌通篇议论说理,五次使用反问语气,似疑实断,以问为答,气势逼人,有不可遏制的激情。1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吹风、一路欢歌回家的美丽动人景象“浴乎沂,,”。(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劝学》中,荀子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雅典,希腊的首都,像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历经风霜,阅尽兴衰,拥有一份难得的丛容与淡定。今天,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孔子与苏格拉底两尊沉甸甸的青铜雕像分立东西,面向彼此,向世人讲述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两个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伟大友谊的故事。两位圣哲以____________的默契,超越时空,对话互鉴。孔子和苏格拉底都生活于社会____________之际。孔子身处的春秋时代,礼乐崩坏,天下纷争群起;苏格拉底则适逢雅典城邦由盛转衰,战争频仍。在历史巨轮的轰然转向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心怀崇高的使命意识,传道解惑,揭示真谛。他们____________,知行合一,终生恪守自己的原则,践行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出了自己的济世良方。孔子用“仁”的原则,使共同体成员看到了秩序生活的理想和希望;苏格拉底以“德性”的观念,鼓舞共同体成员为不断获得完好的生活而净化心灵。“仁”和“德性”的提出,突破了狭隘的等级观念和相对主义,____________了人类命运一体性之应然与必然,不仅影响了当世,更影响了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同工异曲

巨变

口传心授

洞悉B.同声相应

剧变

言传身教

洞悉C.同工异曲

剧变

口传心授

洞察D.同声相应

巨变

言传身教

洞察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去。20.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__________。这种思维定式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且以庄子为例,庄子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质享受这一点上则与儒家殊途同归。正是在这种__________的基础上,庄子才能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儒、道两家相反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理想,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学者称之为艺术的或审美的人生观,我觉得不如称之为__________。因为那种执着而又潇洒的生活态度,那种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价值追求,除了“诗”简直无以名之。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22.请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B2.C3.A4.①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②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③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答对两点即可)5.①开篇提出观点,开门见山,旗帜鲜明。②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③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④论证语言通俗自然,深入浅出。(答对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B.“……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错,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可知,“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材料一原文为“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没有二者的比较。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点。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根据原文“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概括出:增加社区间往来,突破地域限制,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根据原文“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概括出:重视契约,增强法理意识。根据原文“从熟悉里得来的认知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概括出:突破狭隘思想,追求普遍真理(或“普遍原则”)。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原文主要讲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第一段第一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开篇即亮明观点。第二段“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第三段“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第五段“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第六段“从熟悉里得来的认知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层层推进,形成递进式论证结构。“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有口语化表述,有浅显的比喻,可见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6.D7.B8.(1)《异秉》中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陶先生“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被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来说情”;晚上九点多无家可归的光棍们欢聚到保全堂(保全堂高朋满座,气氛欢乐)。(2)隐藏着太多的无情:陶先生患有咳嗽痰喘,总是要被辞退;陈相公他每天干着最苦最无聊最脏的活,老是挨打;两人都难以改变自己的苦难处境;有“异秉”的人好命,没有“异秉”的人不幸,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进行对比,更突显世事的无情。(任意答对三点即可)9.(1)引出“异秉”,照应标题。“万事通张汉”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在小说后半部分出现,借他之口谈起“凡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引出话题“异秉”,照应题目;(2)衬托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表现王二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丰富了人物形象;(3)使文章主题深刻。万事通张汉谈“异秉”,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化文章主旨。(4)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写异秉的内涵,万事通张汉使前文看似散淡的材料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任意答对三点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对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题中D项,“身份变了”错,原文“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第二,过年推牌九”“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可知王二“可以自由地去听书”“过年推牌九”是因为现在“发达了”,并未提到他“身份变了”。故选D。7.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作品风格、叙事特点等方面,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题中B项,“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错,从“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可知他们并不是“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理解分析“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原文“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中,“店伙纷纷说情”是对弱者的体恤与同情,体现出“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原文“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只有一个管事在算账,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与别的店铺的冷清相比,保全堂先生们的欢聚热闹欢乐,体现出“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理解分析“隐藏着太多的无情”,原文“‘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可知“两人都难以改变自己的苦难处境”,体现出“隐藏着的无情”;小说大部分内容写王二的发达经过与发达后的生活状态,与陶先生、陈相公这些弱势群体的不幸境遇形成了对比,可分析出“有‘异秉’的人好命,没有‘异秉’的人不幸,突显世事的无情”。9.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回答本题时,首先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本题要求“‘万事通张汉’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然后明确人物形象在文本中的地位,“万事通张汉”是次要人物;最后结合文本,多角度分析,从情节发展、结构(与上下文、标题的关系)、人物形象(有无对比衬托)、主题(是否深化)等方面进行。从结构上看,原文“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可知借他之口引出话题“异秉”,与标题“异秉”形成照应;从人物形象角度,原文“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众人对王二的飞黄腾达财源茂盛的认同,认为他与众不同,必有异秉,可分析出“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表现王二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从主题看,小说前半部分内容写王二的发达,后半部分写事通张汉谈“异秉”,周围人的反应,展现的社会生活更为广阔,可知“深化文章主旨”;从情节发展看,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借张汉之口谈“异秉”,揭示王二发达的原因,将前后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情节起到推动作用,使结构严谨。【点睛】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四角度”: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3.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10.B11.C12.A13.(1)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2)如果楚国就此灭亡,那就是秦国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侍奉君王。14.烛之武的说辞,在于其内在的逻辑。①烛之武先反面说明亡郑于秦的害处,接着正面说明存郑于秦的好处,这是从当下的角度陈述利害;②然后从历史角度说明晋恩将仇报的本性,再从未来的角度说明晋贪婪可能会导致的后果;③这样烛之武以退为进,站在对方角度分析问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任意答对两点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靠着宫廷的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伯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第一个“而”表修饰关系,“依于庭墙”修饰“哭”的状态,中间不可断开,应在“哭”后断开,排除CD;“日夜不绝”的是“声”,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时男子四十为‘壮’”错误。壮年,指壮盛之年,多指三十至四十岁的年龄。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于”都是介词,对、对于。句意: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B.“以”,介词,用。/连词,来。句意:用散乱代替整编。/所以没有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那么远。C.“之”,助词,的。/代词,代前面说的事。句意:这是我的过错啊。/我想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D.“为”,动词,给予。/动词,治理。句意: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臣;“共”,供应;“乏困”,所缺乏的东西。(2)“亡”,灭亡;“以”,凭借;“抚”,安抚;“事”,侍奉。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对于烛之武的辩论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烛之武先讲明秦晋围郑,即使攻下郑国,秦国亦无大裨益。“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是从反面说明亡郑于秦的害处。进而分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这是从正面说明存郑于秦的好处。这是从当下的角度陈述利害。然后从历史角度说明晋恩将仇报的本性,“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再从未来的角度说明晋贪婪可能会导致的后果,“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样烛之武以退为进,站在对方角度分析问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烛之武靠的就是这雄辩的说服力打动了秦穆公。参考译文:【甲】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敢以烦执事”又译为:冒昧地以此事来打扰您)。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烛之武退秦师》)【乙】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逃亡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逃到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那就是秦国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侍奉君王。”’秦伯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的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我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于是申包胥站起来,靠着宫廷的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伯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着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节逸自《左传·定公四年》)15.A16.①对自身遭遇不公的愤怒之情;②对昏聩朝廷不分曲直的不满;③对世人不辨真伪的批判。【解析】15.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A项,“古往今来世界上朝真暮伪的事比较少”错,诗句“古往今来底事无”的意思是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有发生过?意思是这样的事情很多。故选A。16.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结合注解①可知,本诗是诗人因直言上谏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诗句“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的意思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朝真暮伪什么样的怪事没有发生过?意思是这样的事情很多,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直言上谏被贬遭遇不公的愤怒之情;诗句“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的意思是:他们只爱臧生式的假圣人,但不知道还有宁子这样高贤的人。表达了诗人对昏聩朝廷不分曲直的不满;诗句“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的意思是:以萤火虫发光但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呈球状但不是珍珠说明人们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抒发了诗人对世人不辨真伪的批判。【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风乎舞雩咏而归(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舞雩”“咏”“谨”“须臾”。18.B19.C20.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本体是雅典,喻体是长者,比喻词是“像”。(1分)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雅典历史的悠久、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表达了作者对雅典及雅典精神的尊重和敬佩。(2分)【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组:“同工异曲”,本言乐调虽异而工妙则同。后比喻诗文的功底同样精深,而意趣却迥异。亦指文章主题相同,而事迹各异。“同声相应”,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里形容两位圣哲的默契,应选“同声相应”。第二组:“巨变”,巨大的或剧烈的变化,侧重在变化的程度大,时间一般也很长。“剧变”,猛烈的变化,侧重在时间的突然。修饰“之际”应是强调时间的突然,所以应选“剧变”。第三组:“言传身教”,意思是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语境并非是“师徒关系”,应选“言传身教”。第四组:“洞悉”,清楚地知道。“洞察”,意思是看穿,观察得很透彻;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这里应是清楚地知道了人类命运一体性之应然与必然的道理。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向世人讲述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两个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补充说明。B.表示语意的停顿。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递进。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手法及效果的能力。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雅典……像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本体是“雅典”,喻体是“长者”,比喻词是“像”。“长者”,突出了希腊历史的悠久,“历经风霜,阅尽兴衰,拥有一份难得的丛容与淡定”突出了希腊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令人尊重的”则表达了作者对雅典及雅典精神的尊重与敬佩之情。21.(1)而是源于人的思想

(2)潇洒、浪漫的人生态度

(3)诗意的人生观22.(1)以人为本为中华文化打下民族烙印;(2)庄子以浪漫的态度追求精神自由;(3)儒道相反相成构成诗意的人生观。【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处,这一句与“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构成对偶,因此空处应使用“而是源于人的……”这一句式,根据推测,人的智慧应该源于人的思想,故填“而是源于人的思想”。第二处,“正是在这种”里的“这种”指的是庄子的人生态度,由前文“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他希冀着超越现实环境的绝对自由”可知他的人生态度应该是浪漫、追求自由的,故填“潇洒、浪漫的人生态度”或者“浪漫、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第三处,根据“艺术的或审美的人生观”和“不如称之为”,可知此处应填“……的人生观”。又根据“除了‘诗’简直无以名之”可知此处应填“诗意的人生观”。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第一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句“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本段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其后两句对第一句进行了解释,第三句中“这种思维”指的是“人是宇宙的中心”,三、四两句的意思是“人是宇宙的中心这种思维定式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以人为本的民族烙印”,是对这一段的总结升华,由于字数的限制,去除重复累赘部分,精简为“以人为本为中华文化打下深刻烙印”或者“中华文化里有着深刻的以人为本精神”。第二段开头“且以老子为例”,承接上一段落“中华文化里有着深刻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本段重点说明老子思想里的“以人为本”,后面具体解释为“浪漫”的人生态度和“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因此概括为“庄子以浪漫的态度追求精神自由”。第三段“儒、道两家相反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理想”是关键句,后面对他们“人生的态度”给出自己的理解,即“诗意的”,因此概括为“儒道两家相反相成构成诗意的人生观”。23.例文:说劳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有“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警句,强调良好行为和高尚情操的形成,关键在于“作之不止”。这里所谓的“作”是指劳动和实践。即便是步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躬行不息,作之不止,驾上劳动之车,方能开辟发展之路。劳动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材料中有人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只看到了科技的形式,金钱的原始价值,而没有看到“劳动”的深刻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全面发展,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尊重劳动、参与劳动并热爱劳动是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惟其如此,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才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驰向光明!劳动是时代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劳动创造了辉煌历史:巍然矗立的万里长城,无与伦比的千年古都,蜚声中外的“四大发明”,畅通繁荣的“丝绸之路”……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见证,哪一个不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劳动推动着时代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出隆隆的响声,循声望去,你所看到的一幅幅壮丽的时代画卷,无不是当代人民用辛勤劳动的双手推动时代前进的伟岸身影。“天眼FAST”放眼太空,“嫦娥三号”探秘月背,“北斗导航”覆盖全球,“蛟龙潜艇”遨游深海,5G发展突飞猛进……哪一件大国重器不是自强自立的劳动硕果,哪一项大国工程不是劳力劳心的辉煌见证!时至今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渐已深入人心,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数个南仁东、袁隆平和屠呦呦式的劳动者汇聚而成的时代先锋队伍,正焕发出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推动着这个伟大的时代,披荆斩棘,高歌猛进!社会发展赋予劳动新的时代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阶层观念早已经不合时宜。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简单繁重的“劳力”将逐渐被机械取代,而彰显创新的“劳心”才能适应未来,我们必须要更新劳动观念。正如白岩松所说:“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所以,我们要树立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才能无愧于“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光荣称号。习近平主席说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可见,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任何一个民族的兴盛、任何一个时代的飞跃,都是由人民踏踏实实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动新时代的列车,一路播撒智慧,浇灌汗水,在劳动之花的芬芳中,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考查给材料的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材料语和要求语,然后分别解读材料语和要求语,确定作文体裁,明确立意,再进行构思。作文材料内涵丰富,具有时代内涵,传递出的是社会正能量和积极教育意识,体现出的是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