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请同学们看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这一名称是如何来的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也是由叶老先生亲笔题写的。“见字如见人”圆润敦厚的字体正如正如叶圣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作者:墨剑飘雨(三)体会以小见大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的妙处。03(一)学习略读方法,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质。01(二)细读重点句段,理解评价性语句的表达作用,能恰当评价人物。02请同学们读一读下列词语,并识记字形。修润(

生疏(

商酌(

恳切(

)譬如(

朦胧(

累赘(

别扭(

)拖沓(

妥帖(

丁卯(

遗嘱(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诲人不倦()rùnshūzhuókěnpìménɡléiniǔtàtiēmǎozhǔdiānpèihuìchǐzuò躬行君子:身体力行的君子。躬,亲自。学而不厌:学习而不满足,比喻非常好学。厌,满足。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诲,教导。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音。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人之师表: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正心修身:端正心思,修养品性。付之一笑:指一笑了之,形容不屑于理会。感慨系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鞠躬尽瘁: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平易自然:文中指文字浅显易懂。请同学们积累一组四字短语。

请同学们看注释,了解叶圣陶和作者张中行。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教育家、文学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他的散文平实朴拙,叙事记人时能写出人物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格,将敬重之情融入笔端。代表作有《负暄琐话》等。作者与叶圣陶先生,因工作关系,二人有多年的交往,亦师亦友,感情深厚。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叶老的追思和景仰之情。本单元的一个语文素养提升重点就是学习略读。那么略读时应该怎么读呢?请同学们结合“单元提示”说一说。略读,就是带着目的有选择性地阅读,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琢磨,不要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不要打断阅读思路,而应以最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单元提示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略

议(1)确定阅读重点:可根据题目或自己需要获得的信息确定。(2)可关注开头、结尾,以及段首语句,这些地方常常提供主要信息。(3)要默读或扫读,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地方,就快速阅读。课文标题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些事情呢?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质?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习的略读方法略读课文,进行梳理,注意关注段首句和首尾呼应句,完成下列表格。段落事件品质3描改标点34写文章坚持使用普通话,让我帮他修润5一送再送,连声致谢6来访不遇,诚恳回信7要求自己用语要明白如话特别重视“简洁”8重视语文,重视用语规范性,统一课本用字标准并监督执行谨严认真诚实谦逊热情周到待人宽厚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热爱语文、认真至极追求妥帖完美社会责任感强待人厚律己严我们刚刚梳理了文章所写的事件,大家从中能概括出本文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围绕叶圣陶先生的“立德”,选择的都是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既有作者亲身感受的事,也有他人的转述和评价,做到了以小见大。小事情见大品格,正是这些小事情,从不同方面折射出了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德。人物形象因这些小事、细节而丰满起来,这正是以小见大的妙处。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令人敬仰,为表现他的可贵品德,作者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即一方面叙述事件,一方面进行议论,对叶圣陶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再次略读课文,勾画出作者的评价性语句,并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第2段: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第2段: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第3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4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第6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7段: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第8段: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第8段: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第9段: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所对应的事情示例:“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评价语句所对应的叙述的小事是(第4-5自然段):①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并再三道谢,目送其离开。②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要举手打拱,不断说谢谢。③20世纪70年代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先生不遇,之后叶圣陶先生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最后沦为住旅店而悲伤。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看法: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看,叶圣陶先生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小结这些评价性语句(议论句)穿插在所记叙的事例之前或之后,或中间,旨在突出所叙事例包含的意蕴,揭示人物高尚的德行、节操和风范。叙议结合,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学习收获盘点(1)实践了一种阅读方法——略读(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或需要,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2)了解了一个人——叶圣陶先生(人之师表)。(3)感悟到两种写法的美妙——以小见大(小事情见大品格,从几件小事折射出人物美德,这种写法值得学习)和叙议结合(有助于突出人物的品德和文章的主旨)。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上节课我们学着用略读的方法,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体会到叶圣陶先生可贵的精神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文意。导入新课细读第1自然段,品读关键词句,思考“双层的悲哀”的含义,理解丰富的内涵。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繁碎”一词,既写出了鞭炮声连续不断、节奏快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他万万没想到,传达喜气的鞭炮声竟传来不幸的消息,这鞭炮声使人惊扰、纷乱,在作者的感受里,是悲上加悲的,所以说是“双层的悲哀”。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情,其哀倍增。此段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痛惜、哀伤和怀想之情。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精读第2自然段,读出叙议的分别和敬仰赞美的情感。第一个层次:作者记叙与叶圣陶先生初识时的交往印象,表现了叶老品德高尚。“叙”: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议”:《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第二个层次:用孔子和叶圣陶先生作比较,来衬托叶老是“躬行君子”。“叙”: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议”: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小结此段围绕叶圣陶先生的“德”展开,无论是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最初的印象一一品德,引用《左传》和《论语》的话,还是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总的评价,都指向一个中心——“立德”。文段中作者引用了《左传》和《论语》中的语句,有何异同?同中有异。《左传》和《论语》中的语句都是引用,但前者是间接引用,后者是直接引用;其表达的内容也有差别,前者是借《左传》的话高度评价叶圣陶先生“立德”居首位,是“单一的儒”,后者是用孔老夫子的“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来衬托叶圣陶先生的高风亮节,是“躬行君子”。由此,除“引用手法”的作用外,“比较手法”的作用也能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从结构和内容来看,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结构上看,其作用是总领全文;从内容上看,其作用是从品德和学问两方面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请同学们略读第3自然段和第6-8自然段,圈画关于语句,理解并概括叶老的写话主张。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第3自然段)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第6自然段)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第6自然段)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第6自然段)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第7自然段)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第8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强调坚持使用普通话,用语要简明顺畅、通俗质朴。作者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多在共同从事的教材编写工作中,并深受叶圣陶写话风格的影响。请从文中举例印证作者张中行也具有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1)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这一句,随意中透着亲切,“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用了三个短句表达了三层意思,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通易懂。(2)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此句,句子短促,语气感强,节奏已口语化。拓展阅读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所写事件:

(1)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2)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做了大量工作;(3)特殊时期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4)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的文章题诗,待人诚挚;(5)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可贵品质:

本文所记叙的事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其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课堂小结学习本文,我们认识了叶圣陶先生,敬仰先生的可贵品质和人格魅力;学习了略读的阅读方法,能用评价性语句恰当评价人物;在品析中,体会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的妙处。希望同学们向叶老学习,做躬行君子,也希望同学们在本课学到的写法,加以运用。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布

业板书设计立德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回信律己严风格重写话文风重简洁写作求完美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课后习题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