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8300字(论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8/1C/wKhkGGYlL4aARfaJAAKTgJe3pDY420.jpg)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8300字(论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8/1C/wKhkGGYlL4aARfaJAAKTgJe3pDY4202.jpg)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8300字(论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8/1C/wKhkGGYlL4aARfaJAAKTgJe3pDY4203.jpg)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8300字(论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8/1C/wKhkGGYlL4aARfaJAAKTgJe3pDY4204.jpg)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8300字(论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38/1C/wKhkGGYlL4aARfaJAAKTgJe3pDY42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目录TOC\o"1-2"\h\u17589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讨 12065Abstract 116709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要求 2512(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22582(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13329(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319960(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423822(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410720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 4255642、过程和方法,即从体验再到模仿,进而探宄,合作以及综合。 426747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其艺术想象力 518196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56487(一)聆听音乐 532278(二)表现音乐 73125三、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思维能力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 932757(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94298(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91727四、结束语 109585参考文献 10[摘要]对于日异月新的社会,学生与老师都处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所以,新时代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必须具有激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方法与能力。基于对音乐“新课标”理念进行解读可知,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学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当前,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亟待改变既有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采取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发小学生感官体验,使他们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升其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通过搜集大量有关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专著、论文和期刊等文献进行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给笔者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研究思路。本文先讲述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理念与要要求以及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从而对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提高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omprehensivequalityeducation,musicteachinginprimaryschools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bypeoplefromallwalksoflife.Weallfocusondevelopingstudents'logicalthinkingabilityandassociationabilityaccordingtomaintaininggoodprimaryschoolmusiceducation.Musicisanartcoursetocultivateemotionandreadingandwritingability.Aseveryoneknows,inprimaryschoolteaching,students'musicartappreciationlearningeffectisnotgoodbecauseteachersdonotpayattentiontoclass.Therefore,primaryschoolteachersshouldpay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students'aestheticcognitiveability,appreciatethehighefficiencyofclassroomteaching,theconceptofautonomouslearning,correctlyguidestudentstointegratetheirlogicalthinkingandfeelingsintotheappreciationlinkaccordingtotherichandcolorfulteachingforms,andbuilddistinctiveaestheticconceptsandcomprehensiveability.Thispaperstudiesthecurrentsituationofappreciationclassroomteachinginprimaryschools,andmakesarelativereflection.Analyzethelevelofmusicappreciationcourseinprimaryschool,trytofindanefficientandreliablewayofmusicteachinginprimaryschool,andgivecorrespondingtheoreticalsourcesformusicteachinginprimaryschool.Keywordsprimaryschoolmusicappreciationteachingstrategyimprovement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与要求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淘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正发生着改变。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则以"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为基本理念。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将关系到“新课标”实施的成败。新课标中明文规定,在音乐教学当中,音乐的感受与欣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时,音乐欣赏课程是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教学内容需要长期训练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主动体验音乐之美,继而引发联想和想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聆听和欣赏音乐的兴趣与态度,使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是音乐新课标的主要目标。(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对音乐的艺术之美进行体验和感悟,对不同音乐文化及内涵的认知、沟通与交流即可称之为音乐审美。这一概念源自于我国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传统,同时与国内教育方针中“美育”要求相呼应,充分体现出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教学功能,通过音乐教学,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应立足于多元化的文化语境来实现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分析音乐的艺术表现特征,逐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体会音乐的各要素,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教育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教师应该充分结合不同的文化认知与音乐的审美体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兴趣来驱动学习,培养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遵循小学生的心身发展规律,釆用多元化、充满个性的教学形式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充分带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音乐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音乐艺术的实践,不管是哪一层次的音乐教学,均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演奏、演唱、聆听以及综合艺术即兴表演等。这是帮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并真正走近音乐的良好途径。音乐艺术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提升其音乐素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音乐这门艺术具有极其丰富的创造性,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能开发学生潜质、培养形象思维等方面。所以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设置创造性的活动内容,设置生动丰富的情境和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以便于不断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作为一门听觉艺术,音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感受与体验。音响是伴随时间的流动而呈现的,在形态方面并不具象,在语义方面也并不确定。但它又紧密地联系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艺术及社会生活。从而为学生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体验音乐和感受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和充分体现音乐艺术的情感、表演与时间性等特征。在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中,应突出音乐的特征,学科综合包含了音乐课程与其他领域学科的融合,如美术、诗歌、戏剧等艺术类学科及其他艺术之外的学科。基于具体的音乐素材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联系,关注学科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艺术学科的表现形式,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并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艺术的多元化特征。(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鉴赏资料的选择,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丰富了音乐鉴赏资源库。并且通过学习我国传统音乐作品,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由此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除此之外,音乐教学内容还应该涉及到能反映当代生活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注重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当前,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所以,对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音乐文化,我们应该包容性的接纳,理解文化的多元化,吸取所有人类文明成果。(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是面向于所有学生设置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开发所有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考虑学生音乐活动的参与度和对音乐的感受。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表示尊重,鼓励他们参与各类音乐活动。不仅要注重音乐活动参与的普遍性,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变更教学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习音乐课程和活动实践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其中的音乐美感,激发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文化修养;第二阶段,学习乐曲中的理论知识,使视野得到开拓,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第三阶段,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其身心健康发得到良好发展。以上的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和情感态度,其中包括:情感体验是否丰富,审美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有无爱国情感和集体意识,对世界文化的了解程度。2、过程和方法,即从体验再到模仿,进而探宄,合作以及综合。3、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是否掌握音乐、音乐历史和有关文化的基础知识,是否具备音乐的基本技能,1至2年级,此阶段的学生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并且有较强的模仿能力,音乐教学主要围绕形象思维来开展,以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结合音乐材料内容如图片、游戏、歌舞等。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加以培养2、培养和提髙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3、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如表演音乐或音乐片段,即兴编创小段音乐等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友爱精神3至6年级此年级阶段的学生生活范围相对有所扩展,且认知领域也有所拓宽,在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也有所加强。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丰富多样,难度稍微偏高的教材曲目,注意结合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添加艺术魅力,吸引并且尝试让学生听完整首乐曲。面对处于高年级变声期的学生,教师因特别注意教导学生关于嗓音方面的知识。1、对音乐感兴趣并且保持这种感觉2、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信心,积极开展一些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其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其艺术想象力5、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増强,懂得集体合作,并且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一)聆听音乐1.画旋律线,清晰音乐形象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我们一定要在学校里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儿童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理性上,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直觉体验的道路……”。这句话一语道出了音乐是一门体验的艺术,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抽象的音乐通过直观的手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直觉体验中感受,获得美的经验。旋律作为音乐表现中重要的要素之一,它是单声部音乐的主体,也是多声部音乐的主要声部,还可以构成音乐作品的核心—主题。旋律线思维是对音乐作品内在本质和外部形式比较大概的把握,是揭示音乐作品“神”、“形”皆备的表示方法。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旋律线的辅助,帮助学生稳定音准,感受音乐形象,体验音乐情感,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能有效掌握技能。在绘画中,“线条”作为塑造千姿百态的各种事物形象的手段之一,能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各种美的享受一样。音乐却借助了视听通感作为塑造音乐形象的根本手法之一。像绘画的可视线条一样,不同的音乐会呈现不同的听觉线条,那么通过画旋律线就将听觉的线条转化成可视的线条。所以尽量的多给学生发挥视听通感的机会,让学生想象音乐的空间变得更为广阔,音乐形象的把握也更为清晰。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蓝色多瑙河》这首圆舞曲时,在欣赏第二个圆舞曲的时候,流动的音乐在教师优美的动作下化身为简单明了的线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第二圆舞曲在大家的脑海中显得清晰而动人。(如图所示)用点和线的描绘让第二圆舞曲A主题的跳跃、爽朗、朝气蓬勃的感觉跃然眼前。用迂回流畅的线条把第二圆舞曲B主题的柔和娴雅展现得细致入微。2.画图谱,化感官印象为直观体验图谱是一种看得见的音乐。相同的音乐用相同的符号,不同的音乐用不同的符号。例如:用△O△能清楚地表示带再现的三段体。教师在设计画图谱时,必须对音乐作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抓住音响特征,分清段落、层次、各种对比、变化,找到确切的符号来表示。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来选择符号。低年级学生可选择较为形象的图形符号。通常一首音乐作品都很长,特别是一些管弦乐交响乐,学生根本无从听起。在画图谱的帮助下,把音乐分层,学生对所聆听的音乐就会简单了,也就变得短小了,学生更加能感受到层次性。就像我们学习课文一样,把整篇文章分段,概括了主要内容和思想,掌握了它阐述的几个方面,即使再厚的书也感觉是很薄了。这样的图谱很好地表现了乐曲的单三部曲式(ABA’)。第一乐段主题跳跃、起伏,层层推进,给人以热情、爽朗、朝气蓬勃的感觉。第二乐段(中段)乐曲情绪随之变得柔和而娴雅,委婉动听,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就这么一幅简单的画图谱便诊释了整首乐曲,一目了然。操作原则:教师要把音乐烂熟于心,徒手在黑板上画,让画图谱活起来,使学生充分感觉浓浓的音乐味。教师画时要如指挥般干净清楚,设计的线条和图形能表达音乐的特点,比如跳动的,优美的,欢快的等等。老师在呈现图谱的时候,要在音乐进行中呈现,这样孩子们更加能感受音乐与画图谱的结合。例如:某位教师在上《狮王进行曲》这一课时,在课的导人部分就用了这首曲子的引子音乐,根据音乐的旋律画出了“狮子头”揭示课题,十分吸引学生。这样的一幅画简单形象,学生看着这幅画中的狮子,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了解音乐的特点,就能很自然的记住音乐的旋律。学生能把音乐和狮子联系起来,听着音乐就看到了动起来的狮子,这样音乐就变的直观起来。3.结合舞蹈教学,增进音乐素养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使学生把整个身心融人音乐学习中,获得音乐美感的深刻体验。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单一的听唱模式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而体态律动的介人,可以使学生做到心到、身到、耳到,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空间想象力和表现力。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高,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应贯穿始终。舞蹈律动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动”起来,表现音乐情感,更好地感知音乐情景,陶冶情操。律动的设计要以音乐为基础,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编创。教师要了解作品所具备的音乐要素,风格才能通过有效地律动体现出来,动作的设计要围绕音乐的特性展开。欢快活泼的舞曲,动作要干脆利落;柔和舒缓的乐曲,动作要舒展优美;民族音乐就要借助民族舞蹈语言渗透风格特色。例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教师采用双脚踏步、行走模仿玩具兵样子的动作,抓住进行曲的特点,结合风趣活泼的玩具兵形象,对乐曲进行体验和实践。让学生不知不觉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舞蹈律动创编的乐趣;在欣赏《在钟表店里》一课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将作品变为情景剧,引导学生模仿形形色色的钟表形象,用柔和的动作来表现乐曲的抒情部分和工人们愉快劳动的情景。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用律动的形式感受美、表现美,使欣赏、表演融为一体,既陶冶了情操,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二)表现音乐1.创设情境,与音乐融为一体教会学生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的鉴赏和感悟能力,是小学生整体音乐素养提高的标志,因此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音乐欣赏课井不像歌曲、舞蹈那样形象、生动、直观,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玩”中不自觉地接受音乐的熏陶,进而主动参与到欣赏活动之中。例如,在欣赏乐曲《天鹅》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天鹅戏水的画面,然后组织学生游戏“看谁学得像”,让大家模仿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戏水的情境。模仿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强大的兴趣,大家调动起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胳膊、腿、脖子,甚至眼睛,时而引颈,时而远眺,惟妙惟肖,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作品:“同学们,大家用身体表现了天鹅优美、高雅的神态,那么你们能不能想象出用音乐怎样表现这种画面呢?”老师的话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瞪大的眼睛告诉老师:“音乐能够如此神奇吗,”老师接着说:“法国作曲家圣桑斯用音色浑厚、柔和的大提琴把你们画面上看到的端庄娴静的天鹅展现在你们的面前,清同学们闭上眼睛,放飞自己的想象,静静地聆听。”当学生们闭着眼睛陶醉在优美、细腻、抒情的乐曲中时,教师觉得这节课成功了。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把看不到,摸不到,只是作用于耳朵的乐曲通过游戏表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游戏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进人老师设置的课堂内容中,这样就会无形中记住乐曲的主旋律。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音乐欣赏兴趣在课堂使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资源,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来说,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情绪、节奏等,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带领学生欣赏《牧童之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新疆哈萨克族的风景,吸引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把握和感受歌曲创作背景。学生聆听乐曲的同时观看视频和图片,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牧童放牧时愉快之情。同时借助于多媒体,学生还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速度变化,了解新疆哈萨克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根据音乐学科特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精彩丰富的教学内容,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并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也应积极实现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三、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思维能力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音乐中的思维指的是音乐听觉思维!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离开听觉,音乐便失去了意义。“听”是我们了解音乐的唯一途径。所以,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思维能力应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音乐听觉思维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什么说音乐听觉思维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呢?因为要听的内容很多,如音高、旋律、音长与节奏、音强与力度、音色、节拍、速度、情绪、结构、民族与地域风格、联想与想象、体裁等,是一个全方位、综合的系统。(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对音乐情感体验要建立在对音乐要素感知基础上。音乐情感体验是从哪里来的?是通过“音乐听觉思维”获得的。“音乐听觉思维能力越强,情感体验才能越深”。我们听到音乐能产生一定的情绪感受是人的本能,是一种直觉。要深入体验音乐的情感必须深入到音乐的内部,了解旋律、节奏、节拍、速度与力度、音色、调式与调性以及和声等要素的情感作用。如果我们把“情感”与“音乐听觉思维”结合起来,就有了抓手了。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还不算完,还要用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表现”是表达音乐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这为我们表达音乐的情感体验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音乐人文知识可以升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到音乐文化,大家马上想到的是与音乐相关的文化背景等等,这是文化中的一个内涵,就是音乐的人文知识。音乐人文知识可以升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这里就不多说了。(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文化有两个内涵,一是人文知识,另一个是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的品质或者完美的人格。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根据马斯洛“人本哲学”理论,我们将完美人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木材加工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态势分析报告(智研咨询)
-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三版)》 课件 项目九 服务器操作系统
- 模型16、电场模型 (原卷版)-2025版高考物理解题技巧与模型讲义
- 二零二五年度门面铺面转租合同模板创新版
-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课件
- 《信号与系统资料》课件
- 《粥天粥地》课件
- 《幼儿体育游戏》课件
- 历史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人教
-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知识精研】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小羊诗歌大全1479首(小羊喝水扩句)
- 脓毒血症指南
- 四年级下册口算练习-减法简便计算
- 【企业杜邦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6000字】
- 腹部按压技巧肠镜检查辅助技巧
- 安徽华纳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均苯四甲酸二酐、300吨润滑油助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研究共3篇
- 华为鸿蒙深度研究
- YY 9706.230-2023医用电气设备第2-30部分:自动无创血压计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GB/T 7307-200155°非密封管螺纹
- GB/T 32972-2016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