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五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开阳县穿洞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跨越之变调研_第1页
“一强五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开阳县穿洞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跨越之变调研_第2页
“一强五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开阳县穿洞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跨越之变调研_第3页
“一强五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开阳县穿洞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跨越之变调研_第4页
“一强五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开阳县穿洞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跨越之变调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强五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开阳县穿洞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跨越之变调研摘要:2011年9月16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暗访开阳县穿洞村,叮嘱“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经过近6年的努力,穿洞村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变为全省同步小康示范村。调研组3次到村专题调研,总结了穿洞村“一强五化”改革实践,将企业经营活动引入乡村发展实践,激活了资源要素、激发了干群心力、激昂了创业激情,成功将一个贫穷后进村变为小康示范村,让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深沟冷箐,荞麦当顿,想吃大米,除非生病”曾是开阳县穿洞村的真实写照。该村原是省级二类贫困村,吃饭靠政府、吃水靠肩挑,除村委会所在地村民组以外,13个村民组没有一条水泥路,一半以上农户举家外出打工,邻里吵架打架是家常便饭,是开阳县出了名的“脏、乱、差”后进村。如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稀泥路已被宽阔平坦的硬化串寨路取代,曾经站在马路边“衣衫褴褛,精神倦怠”的孩童,现“衣着整洁,神采奕奕”的在7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奔跑着……昔日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省级同步小康示范村。一、主动请缨,县民宗局长辞职当村支书在与县乡村干部的座谈中以及与老百姓的交谈中,村民反映穿洞村能短时间发展起来,根本在于有一个“厉害”的支部带头人姚家宏,关键在于有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村支两委班子。姚家宏是穿洞村人,做过教师,当过乡镇的乡长和书记,还任过县旅游局长、民宗局长。家乡之贫、村民之困让姚家宏毅然主动辞去县民宗局局长职位,请缨到穿洞村当村支书。报告写给县里,结果没批。“碰了钉子”的他没有灰心,便致信给时任省长赵克志,表达了希望利用自身优势回到家乡并带领群众发展地方经济的愿望。很快,省市领导同志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开阳县积极支持干部队伍中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行动。随即,经省里安排,姚家宏到江苏华西村挂职学习。2010年12月,姚家宏从华西村学习回来,在穿洞村当选为党支部支书。上任伊始,他就听取群众的抱怨、想法、愿望。他把一条条群众意见写在本子上,记在脑子里,落在行动中。

打铁还需自身硬!带领群众先要带好干部、建好支部。组织全体村干部充分讨论后,制定出《穿洞村干部行为守则》“硬10条”,每个村干部都签字“画押”,贴在墙上供群众监督——“出好主意带好头,兴好规矩办好事”。同时,喊出“人民选我当干部、我当干部为人民”“穿洞一天不发展、干部一刻不休息”,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围着群众转。村民们开始相信姚家宏,相信村支两委。二、“五化”改革,后进村焕发出新生机得到群众信任的村支两委认准路使劲干,卯足劲勇敢拼。农村“笑脏不笑穷”,村支两委就从环境卫生入手,发起“牵牛鼻子运动”,动员村民卖牛,既让村容村貌有大改变,又给村民换换脑筋,想想发展新路子。2011年9月,时任省委书记栗战书暗访路过穿洞村,下车察看,与村支两委干部交谈,要求穿洞“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把水库修好,把环境搞美,多种蔬菜水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栗战书同志的指示,给了穿洞村干部群众极大的激励和动力,村支两委结合村情实际,借鉴华西村的发展经验,以“一水二路三产业四环境”为突破口,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开始穿洞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一)资产经营企业化,盘活零散的资源。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组建开阳硒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4000余亩,种植果树、茶叶和无公害蔬菜,运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把闲散的人力集合起来,借助村里劳动力优势成立建筑工程队,承接建筑工程,开展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劳动力就近务工。把分散的资金集聚起来,村干部、村民入股成立村集体企业——贵州开阳穿洞经济开发公司,在华西村支持下,投资500万元创建建材厂,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0多人。(二)脱贫小康精准化,点燃致富的激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对全村14个村民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产业效益进行分析对比,将4个村民组规划为蔬菜基地,10个村民组划为果树、茶树生产基地,形成山上果篮子、山下菜篮子的种植格局。因势利导完善基础,针对制约穿洞发展“路”和“水”的问题,抢抓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村支两委迈开双腿向上争取,村民投工投劳出工出力,齐心协力修路兴水利。(三)村庄治理人性化,凝聚群众的心力。亮出村规民约,召开群众大会共同制定穿洞村村规民约,对孝老爱幼、诚实守信、奉公守法、勤劳吃苦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获得省市县表彰的进行奖励,对滥办酒席、不孝老爱幼、不遵守诚信等行为,取消合医等补贴和奖励。将村规民约做成彩绘贴在广场上,让全村群众看得见、记得着。开展文体活动,建立“社区小舞台、百姓大圆梦”平台,利用“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开展民族民俗活动、篮球友谊赛,增进群众之间的交流。优化公共服务,利用村废弃小学,建立村公共服务中心、幸福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活动室、居家养老中心等阵地,新建群众服务中心,内设便民利民服务大厅、绿丝带爱心柜台、群众上网厅(阅读厅)、群众议事室等。成立红白事理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等社会性群众组织,强化农村弱势群体、特殊人群的关爱服务。(四)特产营销网络化,畅销绿色的山货。标准化生产保质量,穿洞村毅然放弃华西村500万元一次性帮助,转而与华西村达成产业合作长期协议,生产的优质红米全部直供华西村。品牌化经营提“身价”,主打富硒和绿色有机品牌,贴上“好生态”的标签,生产的富硒大米可达10元一斤,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电商化营销出山门,建成运行了农村淘宝“高原硒谷”电商平台,一批蔬菜面、富硒大米、菜籽油、麻辣土豆丝、水果辣椒等农特产品上线,引进8户民营企业到村发展,带动30余村民发展农村电商。(五)村庄发展生态化,扮靓脏乱的环境。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把整治村民房前屋后脏乱现象与凸显本地民族特色风貌结合起来,让自然与人文美美与共。“三治五改一倡导”净化村寨,开展治脏变净、治穷变富、治愚变智,改水、改厕、改灶、改路、改善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穿洞村垃圾中转站,获得“省级生态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寨”称号。融入民族元素美化村寨,改善村民住房109户20000平方米,荣获“省级精品民族村寨”称号,成为500个省级特色民族村寨建设及贵阳市集中打造的100“美丽乡村”之一。三、滴水穿石,贫困村蝶变为小康村穿洞村“一强五化”改革实践蝶变出丰硕成果,村民鼓了荷包、村集体富了腰包、村庄换了“新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遵纪守法讲诚信,干净整洁房屋新,寨寨花开树成荫,水电路气加通讯,读书看病不出村,产业发展向前进,紧跟党走不变心,人人都是好标兵”目标正成为现实。(一)唤醒沉睡的资源,壮大了集体经济筋骨。通过规模化流转、企业化经营,穿洞村激活农村各类要素,通过产业和股份把农业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起来,再造双层经营“统”的功能,探索推进农民由“分”到更高层次的“合”,让沉睡的资源活了起来,分散的资金聚了起来,群众生活一天比一天富。如今,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120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达150万元,仅村委会所在地就有上百户群众购买了轿车。(二)搭上电商的快车,加速了绿色产品发展。穿洞村通过搭乘电商快车,让原本“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山区农产品,成为大城市餐桌唾手可得的家常美食;让以往“无人问津”的农家作物,成为纷纷争抢的畅销网货,村里的土鸡、土鸡蛋在网上都能卖个好价钱。得益于网络化营销,穿洞村无中生有,村集体企业开发出近20种绿色农产品,还带动帮扶村农特产品销售,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农户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又助推了村集体企业发展。2016年,穿洞村“高原硒谷”电商平台销售额超10万元。(三)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孕育了良好民风村风。穿洞村提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村规民约、革除陋习倡导新风、发展经济开展活动,如今,吵架扯皮的减少了、滋事生非的没有了,各种陋习渐渐在根除,村民干净整洁漂亮的房屋让人赏心悦目,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欢声笑语,连续多年实现治安发案率、到省市县上访、违章建筑、违规办酒席、干部违纪“五个零”。(四)美化农村的环境,留住了蓝天青山绿水。穿洞村通过生态化发展,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建成50亩观赏型荷花池,7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和100多米的文化长廊,引导村民“自扫门前雪”。如今,穿洞村部分村民房屋如别墅,街道有敞亮的路灯,院落有葱郁的绿树,森林覆盖率达到73%。(五)建强基层基础,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穿洞村每年拿出50余万元为全体村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奖励考上二本以上大学生,慰问65岁以上老人,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村集体壮大,村支两委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也增强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有党员65名,老中青梯次分明,每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年轻人达到10人左右,有事找组织成为群众的新习惯。四、与时俱进,一花开放引爆万山红穿洞村“一强五化”改革实践将企业经营活动引入到乡村发展实践之中,激活了资源要素、激发了干群心力、激昂了创业激情,成功将一个贫穷后进村变为小康示范村,让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是我省农村“三变”改革的成功实践,是百姓富生态美小康村的一个典型。在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征程中,借鉴其成功经验、运用其深刻启示,有助于“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引领百姓富生态美小康村建设。(一)选好支部带头人,建强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同步全面小康的根本保障,应大力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姚家宏不当局长当支书,让贫困村变小康村的实践启示我们,“组织强不强,关键在头羊”。现在,很多村支两委面临着“尖的不愿当、憨的当不了,不尖不傻才去当”的困境,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必须选好一个领头羊、建好一个强班子。一是鼓励干部下支部。鼓励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到村担任支部书记,对工作长期落后、矛盾比较突出、没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村,鼓励省市县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退休干部、退居二线干部中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二是鼓励老板回老家。开展民营企业家到村任职活动,通过打政治牌、感情牌、资源牌和荣誉牌,搭台子、给帽子,鼓励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事业上有成就的民营企业家回村带领家乡群众干事创业,培育“企业家村官”。三是鼓励能手当助手。注重从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群体中选拔村干部,把政治思想坚定、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人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应不遗余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穿洞村的实践启示我们,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以集体经济为物质基础,没有集体经济支撑的村级管理和服务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应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撬动农村大发展“齿轮”。一是开发集体资源“活血”。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及路边、水边、田边、村边等集体“四荒四边”空闲地,发展林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增加集体收入。二是推进土地经营“养血”。鼓励各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整理、出租,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兴办经济实体“造血”。结合村情实际,兴办休闲农业型、乡村旅游型、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等各类经济实体,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格局。四是推进电商发展“生血”。用好电商网络平台,组建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公司,加大优质农特产品挖掘、包装、宣传、销售,促进绿色农产品不断“泉涌”,提升产品附加值。五是加大扶持力度“输血”。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亟需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深化改革是激发农村农业发展内生活力的最好方法,应与时俱进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穿洞村的实践启示我们,“三农”发展“改”是动力。应围绕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以“三变”改革为统揽,充分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借鉴“塘约经验”,对村、组农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把集体资产确权落到每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二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三是推动绿色农产品“泉涌”。对优质特色资源、商品等进行全面登记造册,编制贵州绿色农产品名录,发布绿色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农超、农企、农社、农校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开展贵州绿色农产品宣传和对外合作交流,让贵州绿色农产品喷涌而出、家喻户晓。四是建立产权交易机制。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县级交易所、乡村流转服务站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搭建农村产权评估平台,农村产权担保平台,探索融资担保新模式,鼓励建立政策性融资性担保机构。(四)自然美与人文美是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应协调推动山水人文美美与共。穿洞村的实践启示我们,美丽乡村是一个物质富裕的过程,也是精神富有的过程,既要看外在的“颜值”,更要看内在的“气质”。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必须坚持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每个乡镇、有条件的村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融合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高标准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二是加大村容环境整治。从最基础的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河沟清理、道路硬化、村庄美化入手进行环境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倡导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美起来。三是加大公共服务力度。推进乡村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家书屋,利用村边空地建设农村体育活动场所。推进广播电视、通信“村村通”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宽带网络。四是加大精神文明创建。以村规民约、文化墙画、文艺演出等形式,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五)志气和精神是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应全力点燃干部群众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