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洋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全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和运用(17分)1.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6)题中,任选四题;在第(7)~(8)题中,任选一题】(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2)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4)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____________,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6)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7)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表示有许多忧愁不能明说,只能通过对天气的感知,来表达心中的悲凉与无奈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用于安慰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溪云初起日沉阁③.月是故乡明④.怀旧空吟闻笛赋⑤.若夫淫雨霏霏⑥.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⑦.欲说还休⑧.却道“天凉好个秋”⑨.人有悲欢离合⑩.月有阴晴圆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沧、溪、阁、赋、淫、霏、疲惫。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举目而望,整个稻田,全都是这么朴素的人民,一位老妇,她手握lián刀,弯着腰在稻田里努力地一把一把收割着自己的希望。她的汗水携着她的希望一同收进她的笑容里……深秋,夕照下的村庄永远都是那么朴素,朴素得只剩几缕炊烟。只要夕照一来,那炊烟总能准时升起,或浓或淡。但无论浓淡,都描摹着每一户人家的饭食,朴素而大方的饭食。村庄的人们就爱这样的饭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亘古不变。可就是这样朴素而大方的饭食,大家吃得欢乐,吃得沉zuì。2.(1)深秋,夕照下的村庄永远都是那么朴素,朴素得只剩几缕炊(A.cuīB.chuī)烟。()(2)村庄的人们就爱这样的饭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亘(A.gènB.gèng)古不变。()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1)lián________________刀(2)沉zuì________________【答案】2.①.B②.A3.①.镰②.醉【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1)炊(chuī)烟:烧煮食物时所冒出的烟。故选B。(2)亘(gèn)古:自古以来;整个古代。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lián(镰)刀:农村收割庄稼和割草用的农具。沉zuì(醉):大醉。比喻为么哦好的事物所陶醉。4.小恩阅读完《水浒传》后,做了一个表格,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请你帮他将表格补充完整。艺术手法①______追求离奇巧合典型回目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情节概括李逵替狄太公捉鬼,杀了狄太公女儿和王小二。误会宋江抢了刘太公女儿,到忠义堂扯了杏黄旗,与宋江以头相赌。经对证后不是宋江,李逵负荆请罪,去牛头山杀了强贼,救了刘女,然后回山。②______【答案】①.善于设置误会②.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刺配后,几经周折,分配看守草料场。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被陷害的事。最终,林冲提枪杀了他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艺术手法和故事情节。第一空。《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一回中,李逵听刘太公说十八岁的女儿被宋江抢去了,信以为真,到忠义堂扯了杏黄旗,与宋江以头相赌。结果与刘太公当面对质后,才知是有人冒充宋江的名号,李逵负荆请罪,去牛头山杀了强贼,救了刘女。这一情节是由“误会”而引起的,因此艺术手法可归纳为:善于设置误会。第二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讲的是:林冲被高俅陷害,被刺配到沧州,看守草料场。因大雪压塌住处,林冲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为这一巧合,林冲才凑巧听见陆谦、富安和差拨在放火后的谈话,得知真相。此时林冲彻底认清了高俅等人的面目,不再抱任何希望,终于爆发,杀死三人,投奔梁山而去。简要概括此情节填空即可。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有其过程,一旦超出科学的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②速成的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③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以及信心发生动摇。④在现代社会中,选择更多样,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盛,从这个角度讲,速成很难让人独具优势。⑤与其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1)请提取第①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句子主干。(2)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从复句类型来看,第⑤句是______复句。【答案】5.速成会营造幻影6.[示例]将“丰盛”改为“丰富”。7.选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所谓的”是定语修饰主语“速成”,“只会”是状语,修饰谓语动词“营造”,“海市蜃楼般的”是定语,修饰“幻影”。提取主谓宾的中心词可知,句子的主干是“速成会营造幻影”。【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语病的辨析和修改。搭配不当,主语“资源”和谓语“丰盛”不能搭配,可以改为“资源丰富”。【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复句类型的判断。根据关联词“与其……不如……”来看,是舍弃了前者而选择了后者,所以这是一个选择复句。二、综合性学习(7分)6.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以“小说世界,趣味多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在“经典小说大家荐”环节中,同学们互相推荐经典、有趣的文学小说,请你仿照示例,也向大家推荐一部经典的文学小说,并说明推荐理由。示例:我推荐大家阅读《红楼梦》,它是一部充满中国文化的小说,其中涵盖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2)在“为小说人物建档立卡”环节,小华制作了人物档案卡(如下),但缺少部分信息,请你帮小华补充完整。人物档案卡人物于勒人物出处①外貌特征②你了解到的人物关系他是小说中的“我”的叔叔,菲利普的亲弟弟。(3)在“小说人物大家谈”环节,同学们对于《故乡》中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下面的对话。小文:我不喜欢杨二嫂这个人物,因为她①______小博: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杨二嫂同样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可怜人。她②______(4)小北偶然看见下面一句话,就分享给了大家,请你将这句话,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小说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答案】(1)[示例]我推荐大家阅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的杰作之一,它全方位地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既有虚构的情节也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人类的深刻思考。(2)[示例]①出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②衣衫褴褛,满手皱纹,满脸愁容,狼狈不堪(3)①.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对“我”虚伪的吹捧,尖刻的嘲讽,还中伤闰土偷碗碟。②.属于下层劳动人民,在当时的背景下,有着悲惨的生活遭遇,她是一个可怜的人。(4)小说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示例:我推荐大家阅读《西游记》。《西游记》叙写了一个励志的故事:师徒四人执着西行,不论取经路上有多少艰难挫折,有多少妖魔鬼怪,都阻挡不住他们前进的步伐。阅读《西游记》,我们将懂得什么是一往无前,什么是矢志不渝。【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一空,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二空,由原文内容可知,于勒的外貌特征为:衣服褴褛;满是皱纹;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①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一是语言尖酸刻薄,说话难听,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不顾及他人感受,以打击和讽刺别人为主,语气上多用否定,讽刺,夸大事实,嘲讽等方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捏造事实,贬损他人。在小说里,杨二嫂在迅哥儿刚刚回到故乡就第一时间赶来了,这可不是乡情深切,而是有自己的明确目的。她一共给迅哥儿说了这几句话,但都是尖酸刻薄,说话难听。二是为了私利,诬陷他人。小说迅哥儿最后离开故乡的时候,杨二嫂发现了埋在土灰里的碗碟,便毫不犹豫的认定是闰土私藏的,给老实的闰土栽上一个贼名,然后就自认为这是很大的功劳,边拿走了迅哥儿家里的“狗气杀”。碗碟到底是不是闰土偷的,杨二嫂是没有证据的,从前文中来看,老实的闰土应该是不会拿的,也没必要拿,如果开口要,迅哥儿也会送他。杨二嫂为了拿走一件很小家具,不惜给闰土栽上一个贼名,并且肯定会回去大肆宣扬,为了自己的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惜陷害他人,也算得上是任意胡为。三是欺软怕硬,唯利是图。杨二嫂来得目的是明确的,就是看能不能占到一些便宜,并且不是只来一次,而是天天都来。小到一副手套,一件家具,大到木器家具,只要她能弄过来的,都要费尽心思去试试。闰土和“迅哥儿”显然都是杨二嫂所不惧怕的,是可以欺负的。迅哥儿是碍于情面不好拒绝,闰土是讷于言语不会辩解。所以在她的认知里,都是可以欺侮和损害的。表现出她只为自己的私利,不讲道德和情感,任意胡为。②“豆腐西施”杨二嫂体现的是作者所说的“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的特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下层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杨二嫂的生活是辛苦的,但这种辛苦也压碎了她的道德良心,使她变得没有信仰,没有操守,没有真挚的感情,不讲道德,自私狭隘。所以,杨二嫂是一个被生活磨灭的一个妇女。作者对她怀有一定的同情,有对此而感到深切的悲哀。【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注意“象”“哲”的规范书写。三、阅读(4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东莞图书馆一张署名为“湖北农民工”的离别留言图片刷屏了,真挚的内心独白,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令人欣慰的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往后又能常来看书了。②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阅读或许不一定指向外在成功,但一定会带来内在丰盈。通过阅读,人们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塑造精神。人们所感动的,并不仅仅在于这位外出务工人员对阅读的热爱,更在于他在阅读中涵养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他用最朴实的文字道出了不凡的人生格局。”每个人在阅读中,都能遇见更好的世界,遇到更好的自己。③阅读让精神世界闪光,书香使城市更有魅力。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需要个体自觉,也需要城市管理者努力:打造更多阅读空间,让城市氤氲书香,从而成为涵养全民阅读的土壤。(选自《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材料二】阅读,不仅仅可以让人在听到他人发言关于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业内容时,清楚其所指,心平气和、冷静旁观;更能使人在当下嘈杂的舆论环境中,不被坏逻辑、假理论、伪名言带节奏,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加以阐释。阅读,也不仅仅能让人面对美景脱口而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且可以让人得以感知语言背后思想的深浅与灵魂的薄厚。识得乾坤之大,草木入眼方才青而有情。如果把阅读看成自我标榜的手段,那当然不是什么刚需,但要论及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阔,什么都无法取代阅读。就算退一步,从功利的角度考量,世界上很多事情已经有前人经历过、思考过、解决过,如果能从有价的书中,读到他人无价的经验教训或者思想成果作为借鉴,未免太过划算。而放大到整个舆论环境,人们如果都能够及时更新认知,至少通过阅读明白自己的无知,知道要尊重科学与常识,又怎么会动辄为浅显小事吵得一地鸡毛?(选自《阅读仍是刚需》)【材料三】①生活在今天的读者无疑足够幸运。很多人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为了买到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排起长队,为了留住一本心爱的名著而连续几夜不眠不休地抄书。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但随着方寸屏开始占据更多人的阅读时间,人们似乎又离书越来越远了。数据显示,近十余年来,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一直徘徊在5本以下。有人担忧,在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浅,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稍微厚一点的图书。②看到这样的倾向,有些人通过深度阅读改变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带动更多的人回归书本。某所大学的图书馆特意精选了《四书章句集注》《乡土中国》《梦的解析》等电子书,会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推送给读者。这些严肃的经典著作再次引起读者的兴趣,目前已收到师生们的上百篇书评。当类似的阅读不断叠加,就能引领更多的人游向书海的深处。(选自《在阅读中走向人生开阔》)【材料四】①各种数字化产品,让阅读以多种方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广博的精神世界,那“云阅读”的普及,则在不断拓宽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聚沧桑世代、万千人物于“云书房”,既丰富着大众的阅读体验,也涵养着人们的精神品格。②获取知识的渠道越便利,越应坚持深阅读。面对海量的信息,只有沉潜往复、含英咀华,才能让知识沉淀为精神养分;面对碎片化的阅读,只有化零为整、静心沉思,才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收获广博的视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在“云阅读”中多些“深呼吸”,多些深阅读。(选自《在云阅读中坚持深阅读》)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阅读也许不能带来外部的成功,可是一定会带来内在精神世界的丰盈。B.对于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拓而言,阅读仍然是精神上的刚需。C.今天,人们更容易得到各种书籍,但其阅读是碎片化的,有的甚至没有耐心去阅读。D.“云阅读”的普及,拓宽了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丰富着大众的阅读体验。8.阅读有哪些好处?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加以概括。9.【材料三】第一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7.C8.①能获得专业知识;②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③能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④能涵养精神品格,开阔视野。9.对比论证。通过叙述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排队买书和现在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的不同情况,突出了“生活在今天的读者们能幸运地读到很多书”这一观点。【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判断。C.有误,根据材料三①段“有人担忧,在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浅,越来越碎片化”,这只是有的人的担忧,不一定是既成事实。故“阅读却变得短、浅和碎片化了”表述绝对。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根据材料二①段中“让人在听到他人发言必带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业内容时,……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加以阐释”可概括为:获得专业知识;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根据材料二①段“可以让人得以感知语言背后思想的深浅与灵魂的薄厚”“但要论及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阔,什么都无法取代阅读”可概括为:丰富情感,涵养思想;根据材料二②段“读到他人无价的经验教训或者思想成果作为借鉴……知道要尊重科学与常识”可概括为: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9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材料三提到“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为了买到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排起长队,为了留住一本心爱的名著而连续几夜不眠不休地抄书”“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数据显示,近十余年来,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一直徘徊在5本以下”,此处将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排队买书和不眠不休地抄书,与现在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却离书越来越远进行对比,运用了对比论证,证明阅读倾向的变化。突出了“生活在今天的读者们应该是足够幸运”这一观点。(二)(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写字的老人邓建华①广场地面的砖很周正,拼在一起,像一幅巨大的字帖。②华灯初上时,有个驼背老人,手提装有清水的旧油漆桶,肩扛一米长的毛笔来了。③驼背老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只要天晴,他准时来。摆好水桶,硕大的笔头蘸上清水,就提笔开始写字,工工整整将字写在方格的地面砖上。欧体,飘逸、洒脱。书《满江红》,或《登鹳雀楼》。大热天,他常常穿一条西装裤,一件背心,一口气写上百字,也不见他歇,甚至不喝一口水。清水写的字,让有些呆滞的广场充满韵味。④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仔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有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止不住加速度的轮滑,碾压过老人的“作品”,也不见他抬头喝止。他还是那样从从容容地写,腰不痛手不酸的样子,着实叫人惊叹。等到广场舞大妈们开始张罗着,将音响设备推过来,驼背老人才开始收拾自己的笔“墨”。他将六七斤重的笔在桶里反反复复淘洗,将笔锋上每一根不服帖的白毛扯拉得顺顺溜溜,再将有些脏的剩水,提到不远处的金桂树下,小心浇灌。我一直觉得这棵树与别的树不同。如果说那排树是一个班的学生,这棵树就带点它们中的“学霸”那种骄傲样子,是喝多了那些“墨”水吗?有段时间天气不错,驼背老人天天来,我也就天天去到广场遛一圈。⑤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⑥听说了有这么个老人,书法家协会的人也寻了过来。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⑦驼背老人这点儿怪脾气,彻底调动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要读懂他。他是谁?天天这么练,他要干什么?⑧许多人围着他转,他还是一声不响,提笔写字,不关心所有的疑问和好奇。⑨这天,天有点闷热,他每每写到第三行字,第一行就已干了,所以总只能见到两行字,伴着他缓缓前行。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⑩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⑪我不理解“那步田地”是哪步,就说:“毕竟啊,写在地上的清水字,一瞬就不见了!”⑫老人将笔蘸满清水,写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个字,才接过我的话说:“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⑬我看着那几个字,转眼就风干了,不知怎么回答他。⑭老人见我没再说什么,就笑道:“【A】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他照例在他该收场时,洗笔、拨锋、泼水、扛笔、提桶而去。我很纳闷。扫地?⑮后来在一个小区的传达室,我碰见他,只是,他没提笔,而是提一杆不太利索的竹扫帚,在认真地打扫外来车辆粘带进来的纸屑,那一丝不苟的神态,很熟悉。⑯我迎上去,说:“您好啊,您在这里扫地?”⑰老人头都没有抬,有一句话却有力地蹦出来:“【B】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10.第⑦段写老人“这点儿怪脾气”。老人的“怪脾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11.阅读原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有人散步,匆匆走过广场,陡然发现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便收住脚步,围着仔细看一番,“啧啧啧”赞叹不已。(本句描写广场上散步的人,有什么目的?)(2)倘若此刻有一个航拍器拍下这场景,老人就像一只慢慢蠕动的蜗牛,爬行在日复一日的轨迹上。(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12.“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14.毕淑敏认为,在精神上人应该有三间小屋,其中一间用来“安放我们自身”,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小明读完小说后,认为写字的老人就有这样一间“精神小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0.①有人想向老人拜师学艺,他不收;②书法家协会的人请老人入会,他直接拒绝;③他在地上写字,不愿在纸上写。11.(1)通过描写广场上散步的人对老人书法的欣赏和赞叹,侧面烘托出老人书法技艺的精湛、高妙。(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人写字时动作的缓慢执着,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12.①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②作为故事的参与者,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衬托写字老人的独特性格。13.A句写老人将写字看作扫地,说明在他心中写字和扫地一样普通,表现老人淡泊名利;B句写老人将扫地看作写字,表明在他心中把扫地看得和写字一样重要,突出老人工作的认真专注。14.示例:同意。写字的老人本职工作是看守小区的门卫,还负责打扫卫生。他有写字的特长,凭着长期的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既不加入书法协会,又不收徒弟,甚至不在纸上写字,可见他并不为名,更不为利,写字纯粹是个人爱好。老人把在地上写字比作扫地,把扫地比作在地上写字,可见他的精神是纯洁高尚的,是超脱世俗的,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立思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根据第⑤段“有人问:‘您收不收徒弟啊?这么好的本事。’老人偶尔搭腔,说:‘哪天没饭吃了可能会!’”可知,老人对于收徒不热衷,甚至有些敷衍的态度,显示出他的“怪脾气”。根据第⑥段“来的人看着老人写了十几分钟字,面带羞愧,小心翼翼地说:‘如果请您加入我们书法协会,您老愿意不?’老人头也不抬,瓮声瓮气地说:‘哪天没事干了,可能会的!’”可知,这里的“头也不抬”和“瓮声瓮气”都表现出了老人的不以为意和拒绝的态度,进一步体现了他的“怪脾气”。根据第⑩段“我忍不住说:‘要能写在纸上,多帅!’老人说:‘有天到了那步田地,可能会的!’”以及第⑫段“是吗?那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只一瞬就不见了”可知,老人对于写字媒介的独特选择和看法,这也是他“怪脾气”的一种体现。【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描写角度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1)本句描写广场上散步的人的目的是侧面烘托出老人书法技艺的精湛、高妙。通过描述人们被地面上遒劲有力的字吸引,停下脚步仔细观赏并发出赞叹声,进一步强调了老人书法的出色和艺术价值。(2)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比作慢慢蠕动的蜗牛,形象地描绘出老人在写字时动作的缓慢和执着。通过这种比喻,作者成功地表现了老人写字的从容潇洒之态。整个句子语言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作用分析。“我”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我”的视角,读者得以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产生共鸣。“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与写字老人有一定的互动。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和观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有趣。“我”还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衬托了写字老人的独特性格。通过“我”的好奇、不解和赞叹,更加凸显了老人的从容、淡泊和坚持。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老人的形象更加鲜明和立体。【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和分析。A句“我没有在写字啊,你没有看见我只是在扫地吗?”表达了老人将写字看作是与扫地一样普通的行为。这表明在老人的心中,写字并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他并不因为自己的书法技艺而感到骄傲或自满。这种态度反映了老人的淡泊名利,他并不追求外界的认可和赞誉,只是单纯地享受写字的过程。B句“扫地?你没见我在写字吗?”则表明老人将扫地看得和写字一样重要。这句话出现在老人被问及是否在扫地时,他反驳说自己实际上在写字。这表明老人对待工作的认真专注,无论是写字还是扫地,他都投入了同样的精力和热情。这种态度体现了老人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他认为无论是何种工作都值得认真对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和拓展运用。解答时,首先理解“精神小屋”的含义,它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独立的精神空间,用来安放自己的思想、信仰和追求。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写字老人的行为、语言和态度等方面,判断他是否具有独立的思想和精神追求。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结论,判断写字的老人是否拥有一间“精神小屋”,并给出相应的理由和依据。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同意。写字的老人不随波逐流,不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写字习惯,也不因为名利而动摇自己的初心。他坚持在地上写字,不受纸张的限制,这种与众不同的行为正是他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的体现。同时,他将写字和扫地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这显示了他超越世俗的眼光和豁达的心态。因此,可以说写字的老人确实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精神小屋”,用来安放他独特而独立的思想。(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手于左史、龙门①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故笔法超绝。【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②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④葳(chǎn):完成。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性尤怪僻()(2)每临晨携一大磁罂()(3)或奉以烟()(4)必令畅谈乃已()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归而粉饰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B.水落而石出者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泉香而酒洌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贫自给,不求于人。(2)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18.蒲留仙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案】15.①.十分,特别。②.到。③.有时。④.停止。16.B17.(1)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助于别人。(2)看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18.广泛搜集奇闻异事并加以修饰,而且持之以恒。【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他的性格特别古怪孤僻;尤:特别。(2)句意:每到清晨他都会带一个大磁罂;临:到。(3)句意:有时他会递给路人烟;或:有时。(4)句意:这样持续了二十多年;是:这样。【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以此多义。题干信息“归而粉饰之”中“而”的意思是:表顺承,然后;A.而:表修饰;B.而:表顺承;C.而:表递进;D.而:表并列;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重点词语有:(1)食:吃的;贫:贫乏;求:索求;于:向。(2)过:经过;执:牵、拉;语:谈话。【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搜奇说异”“归而粉饰”“持之以恒”分析。(1)蒲留仙先生非常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他与过路的人交谈,搜罗奇异的故事,这是他笔法超绝的一个重要原因。(2)蒲留仙先生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他会对收集来的故事进行加工和粉饰,使之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想象力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3)蒲留仙先生非常勤奋和有恒心。他持续二十多年坚持写作,这种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也是他能够笔法超绝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蒲留仙能够笔法超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广泛的素材收集、深入的修饰、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独特的个性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他的作品达到了超绝的境界。【点睛】参考译文:蒲留仙先生写《聊斋志异》,用笔非常简练,故事中的寓意完全不露痕迹,大概他从诸子百家的文章中得到启发,而不仅仅是有左丘明和司马迁的文笔。相传先生住在乡下时,过着落魄的生活,性格特别古怪孤僻,他是村里的童子师,虽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自己能够自给自足,从不求助于人。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到早晨会带一个大瓷罂(酒器),里面装满苦茶,还带一包淡巴菰(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铺在船底、炕下等处的衬垫物),他自己则坐在上面,烟和茶都放在身边。见到过路的人,一定要拉住他和他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随便路人知道些什么;路人渴了就给路人喝茶,或者递给路人烟,一定要让路人尽情地说才罢休;偶然听到一件事情,就回去加工粉饰一下。像这样持续了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高超。(四)(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9.有同学读完此诗,认为“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很是巧妙,请你分析妙在何处。20.请赏析诗歌颔联,并说说此联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意义。【答案】19.“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既交代了暮春这一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同时,这句诗将离别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地寄寓在景物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20.[示例]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自然巧妙的双关,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此联被用来代指无私奉献的精神。【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结合“东风无力百花残”可知:暮春天气,东风显得柔弱无力,百花残谢。想到自己又要与心爱的人分离,此情此景多么让人感伤无奈!“东风无力”是抒情背景,诗人选取了暮春景物,东风无力吹拂,显得一切都是那么哀伤无力。“百花残”表面上指的是百花凋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实际上,抒情主人公联想起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此处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表现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同时也渲染“别时”的哀伤氛围。“无力的东风”和“凋残的百花”两个意象,既交代了自然环境和季节,又渲染了别离时凄凉、伤感的氛围,烘托离别之人的痛苦和伤感。同时也是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抒情者心境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使表达的情感更加的真切感人。【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这里用春蚕丝尽,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情的忠贞,且“丝”谐音“思”,用了比喻和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合作意向书合同模板
- 加盟2024年度美欧达电热水器合同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粮油加工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手设备买卖合同范本
- 关于矿粉的购销合同范本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社会统计学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淋浴房产品设计与生产合作协议(2024版)
- 砂石买卖合作协议 砂石料购买协议
- 合同审核流程图
- 甲亢并心脏病
- 大数据技术生涯发展报告
- EPC项目设计组织方案及各阶段计划进度安排
- 小程序运营方案
- 广东省深圳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高一新生学习方法指导课件
- 参加美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30篇)
- 国开电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1实训报告
- 2024领导力培训课程ppt完整版含内容
- 森林火灾中的自救与互救课件
- 数据新闻可视化
- 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