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58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58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58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58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七年级历史(开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由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由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第Ⅱ卷的表格中,交卷时只交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此选项序号填写在第Ⅱ卷表格中的相应位置)1.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下图)的主要依据是()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头部仍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根据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可以复原北京人头像,即依据考古挖掘来进行历史研究,C项正确;周口店的自然环境和遗址中发现的打制石器为复原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不是制作“北京人复原头像”的主要依据,排除AB项;北京人生活想象图不具备科学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最早种植粟,北京人和元谋人不会农耕,故答案选D。3.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A.蚩尤 B.尧 C.舜 D.大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洪水,消除水患,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称他为大禹,D项正确;蚩尤是传说中制造兵器的人,为主兵之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他主政期间,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鲧治水,尧不是治水英雄,排除B项;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舜不是治水英雄,排除C项。故选D项。4.如图所示遗址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文明进程()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信息“二里头遗址”可知,发现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文化,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文明进程,A项正确;商朝文化遗址是殷墟,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与西周无关,排除C项;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而不是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5.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所以①是西周,A项正确;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是我国的东周时期,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后半期称为战国,排除BC项;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6.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下考古资料可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商代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④的ACD项。故选B项。7.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学派与学说对应正确的是A道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B儒家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C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墨家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排除A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排除B项;儒家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排除D项。故选C项。8.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A.陈胜和吴广 B.项羽和刘邦 C.韩信和张良 D.刘秀和朱元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首先领导农民起义起来推翻秦的统治,陈胜、吴广的首义精神,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故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陈胜和吴广,A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军队作战,排除B项;韩信和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排除C项;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A项。9.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采取的治国思想是“黄老的无为而治”,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因此根据材料“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可知B项正确;汉朝对秦朝的政治制度是继承和发展,排除A项;汉武帝统治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排除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B。10.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表现在A.推行郡县制度 B.实行分封制度C.建立刺史制度 D.创立科举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创造的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强化了皇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故选项C符合题意;秦朝推行郡县制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隋朝创立科举制度,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1.184年,一支农民起义军队伍,经过精心策划,发动了进攻东汉王朝的起义,史称()A.项羽起义 B.刘邦起义 C.红巾军起义 D.黄巾起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D项正确;AB项发生在秦朝末年,排除AB项;红巾军起义发生在元末,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玄奘 B.张骞 C.鉴真 D.张謇【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出发,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到过大宛、大月氏等国,获得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的情况。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排除A项;鉴真是唐代高僧,排除C项;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面是新疆人赞美家乡的一段歌词:“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新疆归属中央政权始于()A.卫青北击匈奴 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班超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设置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B项正确;卫青北击匈奴,打击了匈奴,巩固了边疆,排除A项;班超经营西域三十年,使东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得以继续和发展,捍卫了“丝绸之路”,巩固了我国西部边疆,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C项;甘英出使大秦是在东汉时期,是在新疆归属中央政权后,排除D项。故选B项。14.西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一些佛教用语也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天花乱坠”等。这说明()A.佛教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 B.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C.佛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汉语词汇中的“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轮回”等等都源自于佛经,这说明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B项正确;佛教不是从日本传到中国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佛教为统治阶级服务,排除C项;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排除D项。故选B项。15.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人们能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要追溯到()A.商 B.西汉 C.东汉 D.北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降低了纸的成本,易于纸的推广,C项正确;商朝时期纸张还未出现,排除A项;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方法,但未改进,排除B项;东汉改进造纸术,人们已经能够用到便宜且好用的纸张了,并非到北宋,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列战争中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是()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漠北之战 D.赤壁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漠北之战是西汉反击匈奴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夷洲,C项正确;清朝称台湾,宋代称流求,楼兰在新疆,排除ABD项。故选C项。18.继东汉之后又一个统一南北的封建王朝是()A西晋 B.东晋 C.西汉 D.北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是中国东汉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是西晋,A项正确;东晋在西晋之后,不符题意“继东汉之后又一个统一南北的封建王朝”要求,排除B项;西汉在东汉之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19.西晋建立者认为没有分封宗亲导致曹魏政权易主,大封同姓诸王,结果引来纷争,诸王相互混战。史称()A.七国之乱 B.三马食“曹” C.八王之乱 D.九龙夺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手握重兵的宗室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的内乱,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排除A项;三马食“曹”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个梦境,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又称“三马同槽”,排除B项;九龙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排除D项。故选C项。20.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倚重王氏贵族,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A.司马炎 B.司马懿 C.司马睿 D.司马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东晋建立时,开国皇帝倚重王氏贵族,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王导共坐御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317年称帝,史称东晋。他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里的“马”指的是司马睿,C项正确;司马炎是西晋开国君主,排除A项;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排除B项;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排除D项。故选C项。2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中外贸易往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和所学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的景象,C项正确;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不是江南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北方地区社会动荡不安,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东晋初年,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可见,中原未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是()A.不利的外部环境 B.动荡的国内局势C.北伐将领的懈怠 D.东晋朝廷的决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可知,东晋在北伐过程中心存疑虑,多方牵制,即统治集团意志不坚定,且凝聚力不足,导致北伐因掣肘过多而失败,因此东晋朝廷的决策导致北伐失利,D项正确;导致中原未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是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得北伐缺少后援,没有强调外部环境因素,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决策导致未能恢复中原,没有强调国内局势的因素,排除B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原未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是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并不是因为北伐将领的懈怠,排除C项。故选D项。23.“齐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术”指的是谋生的重要方法。简单地说,《齐民要术》这本书就是他为百姓的生存总结出来的一些生产和生活的技术、经验。文中“他”是指()A.宋应星 B.贾思勰 C.徐光启 D.郦道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的农学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项正确;宋应星代表作是《天工开物》,排除A项;徐光启代表作是《农政全书》,排除C项;郦道元代表作是《水经注》,排除D项。故选B项。24.《晋书》云:“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史料中描述的是哪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A.锺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答案】B【解析】【详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称赞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笔势特点,B项正确;钟繇的书法特点是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排除A项;颜真卿的书法特点是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排除C项;欧阳询的书法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排除D项。故选B项。25.如果给2021年涌现的诸多“网红”进行大排名,那么最具历史文化意义的“网红”,当属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出的金面具(下图),该面具是研究古蜀国文明的A.口述史料 B.实物史料C.文献史料 D.影像史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出的金面具是实物史料,B项正确;口述史料是口头叙述的历史,排除A项;文献史料的表现形式是文献书籍,排除C项;影像史料是图片、视频等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17分,27题19分,28题14分,共50分)26.政局动荡·社会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篇》(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二(2)材料二中“立木为信”“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主持进行了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一次变法,得到了秦国哪位国君的支持?(3)农民是否支持材料二中的变法?请说明理由。(4)此次变法有何重大意义。(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者必须具备怎样的精神?【答案】(1)信息: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提高齐国实力,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意思相近即可)(2)人物:商鞅;国君:秦孝公(3)态度:支持理由: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4)意义: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精神:不畏强权,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信守承诺等。(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信息:本小题相对开放,符合题意即可,根据材料“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可得出,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提高齐国实力,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小问2详解】人物:根据材料二图片“立木为信”“舌战守旧群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人是商鞅。国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主持进行了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小问3详解】态度及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支持材料二中的变法。从商鞅变法经济方面的措施说明理由。理由是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小问4详解】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小问5详解】精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不畏强权,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信守承诺等等方面回答。27.维护统一·制度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果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依据材料一、说一说秦统一时代背景。材料二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回答(2)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有何意义?(3)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朝的“帝国结构”指的是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说明此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材料三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4)说一说秦始皇在经济、军事方面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形成还做出了哪些贡献?【答案】27.背景:统一是历史的趋势;中原与周边地区联系增强;各国变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答出两点即可)28.时间:公元前221年;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9.制度:郡县制;作用: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30.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军事:抗击匈奴;修筑长城。(经济、军事分别答出2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根据材料“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可得出,秦统一的时代背景是统一是历史的趋势;根据材料“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可得出,秦统一的时代背景是中原与周边地区联系增强;根据材料“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可得出,秦统一的时代背景是统一是各国变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秦国的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果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可得出,秦统一的时代背景是统一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小问2详解】时间:根据材料“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小问3详解】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朝的“帝国结构”指的是郡县制。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小问4详解】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经济方面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形成做出的贡献还有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军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军事方面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形成做出的贡献还有抗击匈奴;修筑长城。28.民族交融·一脉相承材料一“胡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