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学大纲1_第1页
中医学教学大纲1_第2页
中医学教学大纲1_第3页
中医学教学大纲1_第4页
中医学教学大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中医学基础。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2.5学分。总学时为45学时,其中理论33学时,见习12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模块必选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属于I类课程,属必修专业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应能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能初步应用于临床诊治疾病.

六、教学重点:

重点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七、主要先修课程:

解剖学等。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及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证”与“辨证论治”的概念。

了解:了解中医学的发展概况及发展与展望。

【主要内容】

•、阐明中医学具有鲜明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以及人体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性,确立

辨证论治的诊治原则。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阴阳学说

【目的要求】

掌握:掌握阴阳学说用于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及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其他方面的应用以及阴阳学说的基本规律。

【主要内容】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

和可分性;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归属人体组织结构、概括生理功能、说明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

断、指导疾病治疗。

第二节五行学说(自学)

【目的要求】

了解:五行相生、相克和相乘侮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五行的生克乘侮。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说中的应用:解释生理现象、解释病理传变、指导诊断疾病,指导临床治疗。

第三章藏象学说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熟悉: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特点。

【主要内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脏腑

【目的要求】

掌握: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主要内容】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二、六腑的主要功能。(自学)

三、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自学)

四、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自学)

第三节精、气、血、津液

【目的要求】

掌握:气与血的关系。

熟悉:精、气、血、津液的概念及其生成和作用,精与气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

系。

【主要内容】

一、精、气、血、津液的概念及其生成和功能。

二、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四章病因病机

第一节病因

【目的要求】

掌握: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痰饮和瘀血的证侯特点。

熟悉:疫防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内风”、“内火”、“内湿”、“内燥”、“内寒”的概念。

了解: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七情、饮食、劳逸致病的机理。

【主要内容】

一、风、寒、暑、湿、燥、火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疫病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对脏腑的影响及其发病学上的重要性。

三、痰饮、瘀血概念及证侯特点。

第二节病机(自学)

第五章四诊

【目的要求】

掌握:四诊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舌诊和脉诊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一、望诊:包括望神、色、形态、五官、咽喉、皮肤、分泌物、四肢的诊断、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及主

病,望舌的注意事项。

二、闻诊:包括声音、气味。

三、问诊: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询问,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精神状况、环境、病史经过及

症状。

四、切诊:

1、脉诊:包括脉诊的定义,切诊的部位和方法,病脉与主病,介绍常用脉象,其中以浮、沉、迟、

数、虚、实、洪、细、弦、滑等脉为重点,常见的相兼脉及其主病

2、按诊:包括按胸胁、虚里、脱腹、肌肤、手足、腌穴。

第六章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

【目的要求】

掌握:八纲辨证,归纳证侯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了解: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概念。

【主要内容】

一、表里:表示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其证侯变化必须联系寒热虚实。表证、

里证的临床表现。

二、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的主要辨证作用说明疾病的属性。寒证和热证的临床表

现。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三、虚实:是用以概括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虚实的机制及主要作用。虚证和实证的

临床表现。

四、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阴阳在八纲中的地位。阴证、阳证的临床表现。

第二节脏腑辨证

【目的要求】

掌握:脏腑辨证的方法,脏腑各主要病证的证侯、治法及常用方剂。

了解:脏腑辨证的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一、说明脏腑辨证主要适用于内科杂病,由于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它反映出来的病证也就

不同。

二、心的病理变化多表现在血液运行障碍和神志活动异常。心病虚证常见有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

心血虚;实证常见有心火炽盛、心血瘀阻。

三、肺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在呼吸功能异常和水液代谢失调等方面。肺病虚证常见有肺气虚、肺阴虚;

实证常见有风热犯肺、风寒束肺、痰热壅肺。

四、脾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脾失健运及血失统摄,脾病虚证常见有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

血。

五、肝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在肝的疏泄失常,血不归藏,筋脉不利等方面。肝病辨证常见有肝气郁结、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胆湿热等。

六、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在肾精封藏不固,水液代谢失调,生长发育,生殖的异常和气不摄纳等

方面。肾病多为虚证,常见有肾阳虚、肾阴虚、肾虚水泛等。膀胱病有膀胱湿热。

七、人体各脏腑之间,生理上相互联系,发生病变时亦常会相互影响。凡两个脏腑相继或同时发病者

即为脏腑兼病。常见有心脾两虚、肝脾不和、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

八、详细说明上述脏腑病证的证侯,简要说明脏腑兼病上述病证的证侯。

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自学)

第四节六经辨证(自学)

第七章治则与治法(自学)

第八章中药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的性能和中药的用法;掌握常用的30味中药的功效及用法、用量。

熟悉:常用的30味中药的主治。

了解:所讲授的各味中药的使用注意。

【主要内容】

1、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中药毒性)。

2、中药的用法(配伍、用药禁忌、中药的的用量、中药的煎服法)。

3、详细介绍以下各味中药的功效、主治及用量。简要介绍其性味、归经及其使用注意。

解表药:麻黄、桂枝、柴胡。

祛风湿药:独活。

祛湿药:蕾香、茯苓、茵陈。

清热药:金银花、连翘、生地黄、黄苓、黄柏。

消导药:山掩。

泻下药:大黄、火麻仁。

祛痰止咳平喘药:贝母、半夏。

温里药:肉桂。

理血药:川苟、桃仁、红花、三七。

补益药:黄黄、党参、白术、熟地黄、当归。

固涩药:五味子。

平肝息风药:钩藤。

安神药:酸枣仁。

开窍药:(自学)

驱虫药:(自学)

外用药:(自学)

第九章方剂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的18个重点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及主治。

2、熟悉方剂的组成原则及组成变化。

3了解常用的18个重点方剂的方解。

【主要内容】

1、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2、常用方剂介绍(各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

麻黄汤、银翘散、桑菊饮、独活寄生汤、蕾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龙胆泻肝汤、逍遥散、二

陈汤、理中丸、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

第一节经络

【目的要求】

掌握: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其功能和作用。掌握卜二经络的走向交接规律和分布规律。

熟悉:熟悉奇经八脉的作用和督任二脉的循行及功能。

了解:了解其它经络的有关知识。

【主要内容】

一、经络学说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的意义。经络的概念、组成,并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的任、

督、冲、带脉。

二、经络的循行,主要是指十二经脉循行规律,交接所属所络脏腑。

三、经络的作用:经络具有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沟通表里上下,联

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在疾病情况下,经络具有传注病邪,反映病变的功能。

四、在诊断上,可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病侯,结合循行的部位,诊断何经何脏腑患病,并指导疾病的治

疗。

第四节体质(自学)

第二节月俞穴

【目的要求】

掌握:腌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腌穴的主治规律。

掌握:腌穴的定位法。

【主要内容】

一、腌穴的基本概念。

二、腌穴的分类:共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三、腌穴的主治规律:分为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治疗作用三个方面。

四、特定穴的意义。(自学)

五、常用的腌穴定位方法: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定位法。

第三节十四经脉

【目的要求】

掌握:20个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和定位法及穴位的归经。

熟悉:常用穴位的操作方法。

了解:十四经脉的经脉循行和主治概要。

【主要内容】

一、介绍重点穴位:列缺、合谷、曲池、颊车、足三里、三阴交、委中、至阴、涌泉、太溪、内关、

外关、阳陵泉、太冲、命门、大椎、百会、水沟、关元、气海。

第四节经外奇穴

【目的要求】

掌握:5个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及定位法。

熟悉:穴位的操作方法。

【主要内容】

一、重点穴位:四神聪、太阳、印堂、十宣、四缝。

第五节针灸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毫针的进针法、行针法、及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掌握:常用灸法的操作技能及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熟悉:针刺法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一、针法:包括针具,针刺的练习,针刺操作,毫针刺法针刺的注意事项,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

防等方面。

二、灸法:介绍常用灸法、灸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及灸法注意事项。

第六节针灸治疗

(注: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为因材施教而拓展的补充内容)

【目的要求】

掌握:针灸的选穴配穴原则。

熟悉:中风、面瘫、肩周炎等3个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了解:针灸的治疗作用。

【主要内容】

一、介绍针灸的选穴配穴处方原则,针灸方法的选择、治疗时机与疗程。

二、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九、见习教学:详见《中医学基础见习教学大纲》

十、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

理论教学内容学时见习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导论1见习一四诊见习3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见习二辨证见习3

第三章藏象学说5见习三针灸手法练习3

第四章病因病机2见习四常见病症的针灸3

治疗

第五章四诊5

第六章辨证4

第八章中药3

第九章方剂2

第十章针灸学基础1

0

十一、成绩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考成绩(80%)。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

十二、教材及参考书目:

L教材:

李家邦主编,《中医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2.参考书目:

李家邦主编,《中医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2月。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9月;

李飞主主编,《方剂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

石学敏主编,《针灸学》第1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

张廷棋主编,《中药学教材》第2版,北京医科大学生出版社,2001年5月。

编写教研室:中医学教研室

2009.10

中医学见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中医学基础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时:

12学时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本见习课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课知识,初步掌握

中医诊治疾病的理、法、方、药及针灸治疗与操作。

五、教学重点:

(-)掌握四诊的基本知识。

(-)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方法论以及各脏腑常见病证的证侯、治法及常用方剂。

(三)掌握四种进针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及灸法的操作技能。

(四)基本掌握常见病证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经、穴、术及拔火罐的操作技能。。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见习一诊法见习

【目的要求】

1.掌握四诊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舌诊及脉诊的内容。

【见习类型】综合性

【见习内容】

1.常见的病色(青、赤、黄、白、黑)及其主病。

2.舌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及主病。重点观察淡口舌、红舌、绛舌、青紫舌、胖大

舌、齿痕舌、瘦薄舌、白苔、黄苔、白腻苔、黄腻苔、灰黑苔、滑苔、燥苔、花剥苔、镜面舌。

3.脉诊的部位及方法,临床常见的16种脉的脉象及主病、相兼脉的脉象及主病。重点体察浮脉、沉

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细脉、洪脉、弦脉、滑脉、涩脉、促脉、结脉、代脉的脉象。

【见习方法】

1.每班分4个组,1个老师带1个组,由老师先大概介绍四诊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2.由各位老师带领各组同学至各病区,诊察病人的舌象、脉象及各种病色,老师给予示范、指导、讲

解、答疑。

3.见习结束前进行小结,对常见舌象、脉象进行讨论、总结。

见习二辨证见习

【目的要求】

1.掌握八纲辨证归纳证侯的基本方法及内容。

2.掌握脏腑辨证的方法,脏腑常见的主要病证的证侯、治法及常用方剂。

【见习类型】综合性

【见习内容】

1.选以下病例进行见习:心气虚、心火炽盛、心血瘀阻、肺气虚、肺阴虚、痰热壅肺、痰湿阻肺、脾

气虚、脾不统血、胃阳虚、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胆湿热、肾虚水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肝胃不和、膀胱湿热等,讨论、分析以上病证的症侯、病机、治法及其具体方药。

【见习方法】

每个班分4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位带教老师带领1组学生到各病区诊察病人,了解病情,进行四诊,

然后对所诊察的病例进行辨证分析。山学生发表意见,然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讲解病人脏腑辨证属何

证,证侯产生的机理、用何治法及具体方药等。

见习三毫针刺法练针

【目的要求】

1.掌握四种进针手法、行针基本手法和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

2.掌握灸法的操作技能。

【见习类型】综合性

【见习内容】

1.指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的进针操作练习。

2.捻转行针法,提插行针法两种基本行针手法的操作练习。

3.循法、刮法、弹柄法、搓法(飞法)、摇法、震献法等六种行针辅助手法的操作练习。

4.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三种常用灸法的操作练习。

【见习方法】

1、在模拟医院进行。

2、全班分成4小组,每小组由1位老师带教,首先山老师介绍这次见习课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带

教老师示范4种进针手法、2种常用的行针手法、灸法的操作及这次练针穴位的定位。

3、每小组的同学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操作,要求同学在自己身上练针,每位同学至少进

针1—2个穴位。

见习四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目的要求】

1.熟悉中风、感冒、胃脱痛、血瘫、失眠、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七个常见病症的理、法、方、经、

穴、术。

4.熟悉拔火罐的操作方法。

【见习类型】综合性

【见习内容】

一、见习中风、感冒、胃院痛、面瘫、失眠、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七个常见病症、组织学生对以上

几个常见病症作出理、法、方、经、穴、术的处理,然后由教师对患者进行针灸操作。

二、指导学生进行拔火罐技能的操作。

【见习方法】

1.每班分成4个组,带教老师领各组同学到各见习区,由老师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一般的诊察、辩

证、诊断,然后作出治法,重点组织学生对疾病进行选穴处方,最后由老师对病人进行针灸操作治疗。

2.教师行拔火罐法的操作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拔火罐法的技能操作。

七、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

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