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监测技术规程_第1页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_第2页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_第3页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_第4页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湿地监测技术规程本规程规定了湿地监测的监测内容与程序、监测项目与技术方法、监测频次、监测站位布设、监测报告等内容和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宁夏全区湿地监测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24708-2009湿地分类LY/T2090-2013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3监测内容与程序3.1监测内容(1)湿地类型、面积、分布状况;(2)湿地水位季度动态变化状况;(3)有代表性的沉水、漂浮、挺水、沼生湿地植物群落动态变化;(4)以重点保护物种、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关键种、指示物种、外来入侵物种,以及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物种为重点,监测湿地分布的动植物动态变化;(5)湿地气象、水文、水质、土壤等生态因子状况;(6)湿地保护状况,包括管理机构基本信息以及人为利用、干扰等。3.2监测程序(1)确定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2)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目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地点、时间、人员、监测保障措施等;(3)准备监测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仪器和设备;2(4)开展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方法与要求,掌握监测所需的地图及设备使用、样方布设、物种识别、采样等基本技能;(5)实施监测工作,按照监测计划开展样方布设、调查、采样、检测、拍摄照片、记录;(6)监测数据整理、录入与分析;(7)编写监测报告。4监测项目与技术方法4.1监测方法湿地监测因子、监测项目(见附表1),各监测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目标对监测项目因地制宜适当增减。宁夏湿地监测采用基于3S技术为主的大范围宏观监测和典型湿地生态定位连续监测相结合的方法。(1)宏观监测即为整体和宏观需要所进行的监测,特别是对湿地面积和退化状况等的监测。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地利用方式较多的生态系统,但它的地形、地势往往变化幅度较小、景观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利用3S技术对大范围的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具有很大的优势。(2)生态定位监测是指由地方监测站和定位监测点所组成的监测网络。它的目的是开展某个和某类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掌握全区各个湿地类型在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利用、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3S技术,在宏观尺度上探讨全区湿地资源及其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情况。4.2监测标记和编号4.2.1标记监测样方(点)、样线(带)标记方法:(1)深水区域采用带统一漂浮标志的沉物法标记,浅水区域采用埋设水泥桩等标记;(2)样方(点)标记中心点;样线(带)标记起始点,并每隔500m设一个标记桩,两标记桩之间每隔100m设置一块标记牌;(3)标记物超出最高水位线部分应≥20cm,上面标明样方(点)、样线(带)编号;(4)用卫星定位仪记录样方(点)中心点,以及样线(带)起始点的地理坐标,采集样线(带)轨迹,并将以上位置信息标记在1:50000以上比例尺地形图或高清卫星影像图上。4.2.2编号监测样方(点)、样线(带)编号原则:(1)样方(点)、样线(带)编号采用湿地名称首字母组合+流水编号+样方/线编号;(2)采用P001作为1号样方(点)流水编号,依次类推;(3)采用L001作为1号样线(带)流水编号,依次类推。4.3湿地自然环境监测34.3.1湿地土壤监测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采用多点取样,采样深度为0-10㎝,混合后用四分法分取,每个样品不少于2㎏,含大量水分和植物根茎的样品可适当多取;每次进行土壤监测时要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和描述。采样点布设原则:(1)布点涵盖湿地内所有土壤类型;(2)覆盖监测区域,并能准确反映湿地内土壤特征;(3)布点涵盖不同用地类型区;(4)不同人类活动强度区。4.3.2湿地气象要素监测气象要素的监测通过建立微型气象站方法进行实时连续监测。选择适宜区域周边进行气象站建设,以便便捷的采集数据,同时避免人为破坏。4.4湿地监测监测频度参照LY/T2090-2013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4.4.1湿地类型、面积及分布采用遥感与现地调查相结合(数据记录列入附录A表A-1中):(1)采用当年、GF-2号等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波段组合、图像增强和镶嵌处理;(2)结合现地调查与现有资料、专家经验,经综合分析后建立遥感判读标志;(3)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判读湿地类型及分布;(4)现地核实和修订室内判读结果。4.5湿地水文监测采用在线监测,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流速变化。安装现场监测点水位监测终端,通过GPRS信号接收数据,也可以建立野外水位线指示柱或安装水位、流量、流速传感器进行监测。水文监测点尽可能选择代表湿地整体水文特征以及出水和入水口(数据记录列入附录A表A-24.6湿地水质监测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水质类别的判定依据GB3838-200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指标检测分析方法和水质分类标准(见附表2和表3)。监测时间选在平水期,测量结果三次取最大值。4.7湿地植物监测4在野外进行湿地植物及其群落监测时,为了获取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数据,进而对整个群落特征做出判断,必须进行取样调查。首先,选取一定面积的地段,即样地;然后通过一定的样地调查和描述,在样地内取样,对植物种类和群落特征进行监测。湿地植物监测还应设有固定样地。4.7.1植被面积与分布调查利用卫星影像、航空相片、地形图等资料,结合野外调查,监测湿地植被每年的面积和分布情况,并加以标识。无论是采用卫片还是地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1/5万。4.7.2植物种类在选择的监测区域内,监测所有植物种类(数据记录列入附录表B中);对于新出现的植物种类,野外能够准确鉴定的,记录该种及其分布和资源特点;对于野外不能准确鉴定的,必须采集标本,详细登记野外记录签,待回到室内准确鉴定;利用湿地植物种类监测结果,统计出当年植物的科、属、种的数量,并列出统计表(数据记录列入附录表C中)。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未受或少受人为干扰的地点进行监测;对于地表形态起伏不平的,可以沿着地形梯度变化的方向进行;也可以沿着水浸梯度变化的方向进行;根据宁夏湿地面积的大小和生境的复杂程度适当确定监测样方的数量;目标植物的监测,应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类型选择监测地点。监测样方数量:单个湿地面积≤100hm2,每一单建种群落样方数≥3个,共建种群落样方数≥5个;单个湿地面积>100hm2,每一单建种群落样方数≥5个,共建种群落样方数≥10个。监测样方面积:森林:20m×20m,每个样地不少于5个;灌丛:5m×5m,每个样地不少于10个;草地:1m×1m,每个样地不少于20个。对于水生植物的样方面积均采用1m×1m,每个样地不少于10个。4.7.3植被类型已有植被类型调查资料的宁夏湿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野外核实,确定湿地现有植被类型;有卫星影像、航空相片资料的湿地,通过判读解译,结合地形图和野外调查,确定植被类型;无上述资料的湿地,要进行野外调查,确定植被类型。野外调查可以根据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1)结构简单、优势种单一的群落,可以通过经验目测加以确定;(2)结构较为复杂、多优势种的群落,要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并根据群落的复杂程度采用样线法确定布设样方的大小。4.7.4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以现有资料为主,充分搜集以往研究成果、文献,结合当年的访问、调查,了解湿地植被利用和受破坏情况。4.8湿地野生动物监测4.8.1鸟类监测a)样点法:日出后2h内进行监测,大雾、大雨、大风等极端天气除外。监测者到达监测样点后,应安静地等待5分钟再开始计数。每一样点监测时间为10分钟。将观察到或听到的鸟类种类及种群数量,按附录D格式记录,并拍摄照片。每样点间隔5d后作一次重复监测。b)样线法:日出后2h内进行监测,大雾、大雨、大风等极端天气除外。监测者沿固定样线行走(步行或航行速度为1km/h~2km/h,观察、记录样线两侧和前方看到或听到的鸟类种类及种群数量,不记录从监测者身后向前飞的鸟类(数据记录列入附录D中),并拍摄照片。每条样线间隔5d后作一次重复监测。水鸟监测分为越冬期、繁殖期、停歇期,各同步调5查2次。繁殖期一般为每年4-6月,越冬期一般为12月至翌年2月。各监测区可根据本地物种特点自行确定最佳监测时间。c)热成像法(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热成像法是利用目前较普遍的红外热成像仪,进行样点或样线上鸟类数量监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拍摄到稀有或者活动隐蔽的在地面活动鸟类。首先应对鸟类的活动区域和日常活动路线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将照相机安置在目标鸟类经常出没的通道或者活动密集区域。依据分层抽样或系统抽样法设置红外观测设备,每个生境类型下设置不少于5个观测点。根据设备供电情况,应定期巡视样点并及时更换调离,调试设备,下载数据。记录各样点拍摄到的鸟类的数量、种类等信息。(2)样点设置原则a)与植被和其他动物样点相结合;b)鸟类频繁活动的主要生境类型;c)各样点间距离≥100m;d)湿地面积≤100hm2设置样点4个,湿地面积每增加100hm2增加2个样点,最多设置30个样点;e)样点半径视野范围确定。(3)样线设置原则a)与植被和其他动物样线相结合;b)尽可能覆盖监测物种在湿地范围内的生境类型;c)利用现有小路或固定航线;d)每一样线相对独立,各样线间距离≥500m;e)湿地面积≤100hm2设置样线3条,湿地面积每增加100hm2增加1条样线,最多设置15条样线;f)样线长度应≥2km。监测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鸟类监测的主要对象。记录对象:以记录动物实体为主,在繁殖季节还可记录鸟巢数,再转换成种群数量(一般每一鸟巢应视为一对鸟);计数可借助于单筒或双筒望远镜进行,如果群体数量极大,或群体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5,10,20,50,100等为计数单元来估计群体的数量(数据记录列入附录D中)。春、秋季候鸟迁徙情况的监测以种类调查为主,记录鸟类迁来时间、高峰期、居留型、居留期、停歇时间、迁离时间以及主要停留(歇)地等(数据记录列入附录E中)。在群体繁殖密度很高或难于进行直接计数的地区可采用样线法。4.8.2兽类监测兽类以监测现有种类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远红外探测、样带法、样方法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其种类、数量和分布记录到种和亚种;可以依据看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进行估测,在调查现场换算成个体数量;数量状况可采用常见、可见、罕见三个等级进行估测(数据记录列入附录F中)。4.8.3两栖、爬行动物监测野外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即通过计数在设定的样方中所见到的动物实体,然后通过频度分析来推算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适用于那些难于连续行走的地区);样方应尽可能设置为方形、圆形或矩形等规则几何图形,样方面积不小于100m*100m(数据记录列入附录表G中);对白天不易被发现的两栖、爬行动物,应在夜间结合远红外设备进行监测。数量状况可采用常见、可见、罕见三个等级进行估测。4.9保护状况4.9.1监测内容6监测内容包括湿地管理机构基本信息、湿地影响因子。湿地影响因子包括社会经济、日游客数量、农业生产、渔业捕捞、养殖业、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禁止性行为。4.9.2方法(1)资料收集法:向统计、自然资源、环保、旅游、农业、林草、水利、交通、畜牧相关职能部门、设计部门和经营单位,收集相关资料与数据。(2)现地调查:湿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禁止性行为采用现地勾绘计算影响面积、记录危害情况、评估影响程度。4.10遥感监测4.10.1数据准备工作底图的选择当年的GF-2号等遥感数据、上一年度湿地监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水文数据、基础地理数据、行政界限矢量数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矢量数据等。4.10.2影像处理进行国产高分GF-2号遥感影像根据1:5万地形图进行几何精校正、波段融合、影像增强和裁切分幅处理。对遥感数据以湿地资源为主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采用分段线性拉伸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增大不同地物间的色彩反差,兼顾全景的效果,做到图面影像色彩层次分明,明暗适当,地物可识别性好。影像图要求时间为每年度丰水期遥感影像。上述时间内遥感影像覆盖不全的、数据质量不佳或个别数据获取困难的地方采用高分1号(GF-1全色2m)或SPOT5(2.5m)等相近分辨率遥感数据替代。4.10.3遥感监测信息要求数据格式为卫星数据格式,采用GeoTIFF格式;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采用ArcGIS(9.0以上)Coverage格式或SHPFILE格式;属性数据格式,采用ArcGIS(9.0以上)的info格式、ArcGIS(9.0以上)支持的Dbase的DBF格式。专题图件基本比例尺1:10000,重点区域则更大;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05°;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10.4植被类型遥感监测随机样方调查,GPS定位记录样方内物种的种类、盖度、优势种、伴生种等对内部植被情况进行总体考察和认识。采用spot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进行解译,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波段叠加、融合、几何纠正、图像配准、图像拼接、按边界进行剪切以及图像增强处理等——得到遥感影像图。运用多源数据参与遥感解译工作。对初步结果,进行分类评价,反复调整样区,调整阈值,进行图像分类。5监测频次5.1社会调查所有需要通过社会调查获取资料的监测项目每年进行一次。5.2生态环境水环境、沉积环境、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项目的常规监测每年至少应按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两次。土壤因子每年监测一次。气象因子则根据条件,尽量采用自动监测。5.3植被监测时要选择植物开花或结实的时期,分不同季节进行调查,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资料和典型的标本。75.4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监测应按以下频率进行。5.4.1鸟类监测分繁殖季和越冬季两次进行。繁殖季一般为每年的4月-6月,越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各地应根据本地的物候特点确定最佳监测时间,其原则是:监测时间应选择监测区域内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均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监测应在3天到5天内完成,面积较大者可适当延长至一周以上,但不宜超过2周。迁徙情况监测主要在春、秋鸟类迁徙季节进行。5.4.2兽类监测主要在冬季,与冬季鸟类监测同时进行。在繁殖季节对鸟类进行数量监测时,也应兼顾对兽类的监测。5.4.3两栖和爬行类时间为夏季和秋季入蛰前,应尽量与鸟类繁殖季节的监测时间相吻合。5.5其它规定监测频率和时间一经确定,应保持长期不变,不应轻易更改,以利年际间数据比较。6监测站位布设6.1布设原则监测站位布设原则如下:(1)测站应覆盖监测范围,并布设均匀;(2)尽可能地沿用历史测站,便于纵向比较;(3)重点区域(如河口、污染源、栖息地等)应加密布站;(4)监测站位一经确定,不应轻易更改,不同监测频次的监测站位应保持不变。6.2布设方法监测站位布设方法如下:每50km2-100km2设1个-2个监测站位,必要时不同的监测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监测站位,包括在监测区外设的对照站位;除因地形、水深和监测目标所限制等特殊需要外,所有监测站位应均匀布设。7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编写内容包括:(1)湿地概况: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湿地保护管理状况(2)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监测目的、任务来源、资料来源、组织情况、监测内容与方法、监测时间、完成情况等;(3)监测结果与分析:分别湿地类型与分布、植被、植物、动物、环境、保护状况编(4)评价和建议;8(5)报告附图:监测线路及样方(样点、样线、样带)布局图、监测植被类型分布图、监测植物分布图、监测动物分布图、湿地环境状况分级图、湿地保护状况图、监测综合评价图等;(6)报告附表:湿地类型与分布监测记录表、湿地水位月季度动态变化记录表、湿地植物种类调查野外记录表、湿地高等植物科、属、种统计表、水鸟调查记录表、水鸟迁徙情况记录表、湿地兽类调查记录表等。8监测数据管理建立湿地生态监测与管理信息平台系统,进行数据综合管理与信息公开。(1)要求数据科学和真实。(2)建立监测数据纸质档案及电子档案,每3年抽查档案建立情况。9附表1湿地监测项目监测类型监测因子监测项目土壤土壤pH值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有机质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土壤含水量全氮全磷全钾重金属气象要素空气温度湿度风降水量蒸发量地温自动气象站湿地面积变化湿地类型湿地类型列表面积指标湿地类型的转化湿地面积变化湿地水文水位地表水位水深地标水深流量河流流量盐度地表水盐度水温地表水温度PHPH值水质地表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湿地植物与植被指示物种指示种的种类(2-3种)指示种的数量高度地上生物量物候期植被植被类型列表植被类型面积湿地动物水鸟种类及数量迁徙时间兽类濒危种、特有种、稀有种的种类和数量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种类及数量影响因子畜牧业牛、羊、马等数量人为活动挖沙、采矿、围垦、非法捕猎、污染物排放、水利工程建设等旅游业旅游人数湿地周边社会经济状况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经济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主要产业附表2水质指标监测分析方法序号项目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限(mg/L)1pH值玻璃电极法2溶解氧碘量法0.23五日生化需氧量电化学探头法稀释与接种法24高锰酸盐指数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法0.55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0.05水杨酸分光光度法0.016总硬度EDTA滴定法0.05mmol/L7挥发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0.0028砷二乙基二硫化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0.007冷原子荧光法0.000069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0.01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0.05盐度盐度计叶绿素a单色分光光度法透明度塞氏盘法附表3水质分类标准分类Ⅲ类Ⅳ类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PH值(无量6-9溶解氧≥饱和率90%(或7.5)6532高锰酸盐指数≤24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3346氨氮(NH3-N)≤0.150.512≤0.02(湖、库0.01)0.1(湖、库0.025)0.2(湖、库0.05)0.3(湖、库0.1)0.4(湖、库0.2)总氮≤0.20.512铜≤0.011111锌≤0.051122计)≤111硒≤0.010.010.010.020.02砷≤0.050.050.050.10.1汞≤0.000050.000050.00010.0010.001镉≤0.0010.0050.0050.0050.01铬(六价)≤0.010.050.050.050.1铅≤0.010.010.050.050.1氰化物≤0.0050.050.20.20.2挥发酚≤0.0020.0020.0050.010.1石油类≤0.050.050.050.5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0.20.20.30.3硫化物≤0.050.10.050.51粪大肠菌群(个/L)≤2002000100002000040000附录A(规范性附录)表A-1湿地类型与分布监测记录表湿地名称编号所属市县调查日期年月日第页EN填表者校对人表A-2湿地水位季度动态变化记录表湿地名称编号所属市县调查日期年月日第页注:1.在县(市、区)内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顺填表者校对人(规范性附录)湿地植物种类调查野外记录表湿地名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