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联读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秦腔》《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联读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秦腔》《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联读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秦腔》《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联读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秦腔》《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联读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想与观察·宁静与热闹——《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地道风物地道风物有一种力量,它以一种势不可挡的生命姿态出现在人类眼前,振悚灵魂,使生命沉迷在幻境之中;又有一种力量,它一声吼,可以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岀嫁的姑娘也回头。学习目标1.梳理文本,厘清两篇文章的行文脉络。2.比较阅读,发现两篇文章描写的侧重点,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及语言风格。3.品评语言,感受自然、人文风物激发出的生命力量。作者介绍冯至,原名冯承植(1905-1993),河北涿州人,诗人、学者、翻译家。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30年赴德国留学,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在西南联大担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创作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山水》。陆耀东先生称《山水》为“我国现代主义散文中的杰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他都是一个真正的创造,在中国,是独树一帜的。作者介绍贾平凹(jiǎpíngwā),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起,从事专业创作。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浮躁》。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商州》。1988年,凭借《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废都》。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白夜》。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土门》。1997年,凭借《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高老庄》。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怀念狼》。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病相报告》。作者介绍2003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秦腔》。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高兴》;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古炉》。2014年,出版长篇小说《老生》。2018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山本》;同年,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暂坐》和《酱豆》。字词采撷(xié)

嗥声(háo)

赭色(zhě)贾平凹(wā)

碌碡(liùzhóu) 木椽(chuán) 苦楝(liàn) 石磙(gǔn)子 犁铧(líhuá) 救裴(péi)生

嘁嘁喳喳(qīqīchāchā)补充

因全面抗战爆发,1938冯至随同济大学搬迁到昆明,后到西南联合大学任德语教授。1941年,为了躲避日军空袭,冯至携全家搬进昆明金殿背后的杨家山林场,寄居于茅屋之中。这篇文章是作者20世纪40年代初在昆明近郊森林下所孤独的小茅屋里创作的。林场茅屋的生活使冯至零距离地接近了自然和山水,学会的是从亘古的大自然中领悟生命和历史的奥秘。当时,身处自然怀抱中的冯至得以短暂地远离战争的阴影以及都市的喧哗,孤独地面对自然,开始思考生命与自然的更深层的维系。补充

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流行于我国西北等地,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故称之为“秦腔”。因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也称“乱弹”,唱腔惯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要求用真嗓音演唱,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给人以高亢

激越、粗犷朴实之感。常言“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岀嫁的姑娘也回头。”秦腔:风物之貌冯至:我们没有办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贾平凹: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我就痴呆了。学习任务一:两篇文本中的风物分别成为作者感知“余韵”和“乐趣”的媒介。作者分别是按照什么思路介绍各自的媒介的?风物之貌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石路、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麂子贾平凹《秦腔》:排戏、盼戏、等戏、演戏、看戏、戏外学习任务一:两篇文本中的风物分别成为作者感知“余韵”和“乐趣”的媒介。作者分别是按照什么思路介绍各自的媒介的?风物之力冯至:我们没有办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贾平凹:我就痴呆了……它的艺术的享受……是靠力气而获得的。学习任务二:两篇文本中的风物分别是凭借怎样的生命“力量”使作者、读者或书中人感知到山村的“余韵”或为此“痴迷”的?风物之力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质朴之力、原始沧桑之力、菌瘾、生生不息之力、平等之力、威胁、信仰、希望贾平凹《秦腔》:宣泄、参与、投入、信仰、吃苦、热爱、精神富足、善恶分明学习任务二:两篇文本中的风物分别是凭借怎样的生命“力量”使作者、读者或书中人感知到山村的“余韵”或为此“痴迷”的?风物之思冯至:我们没有办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贾平凹: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我就痴呆了。学习任务三:两篇文本中的风物分别让人们感受到了哪些“余韵”或者是“乐趣”呢?风物之思学习任务三:两篇文本中的风物分别让人们感受到了哪些“余韵”或者是“乐趣”呢?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生命的声息相通、生命的平凡质朴、多姿多彩的生活、生命的蓬勃绚烂、生命的渺小、信仰、生命的苦难、生命的图腾贾平凹《秦腔》:小丑之乐、生活之乐、苦中作乐、戏瘾之乐、热爱之乐、乡情之乐、育人之乐、好客之乐、美的享受、文化底气风物之叹热闹是他们的,也是你的,我的,大家的。原始的苍茫,血肉的粗犷,均凝聚为狂风般的风物之烈。学习任务四:你觉得两篇文本中作者笔下的风物哪些时刻是最热闹的?两篇文本中的“热闹”又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语段谈谈你的看法。风物之魅热闹是他们的,也是你的,我的,大家的。风物之烈原始的苍茫,血肉的粗犷,均凝聚为狂风般的风物之烈。学习任务五:这些风物之烈让我们感受到的生命力量有何异曲同工之处呢?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风物之兴风物是人的轨迹,是人的生活,是人的悲欢离合。学习任务六:21世纪,地道风物成为各地乡村振兴的发力点。你认为金沙县或你们村哪些风物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名牌呢?请小组讨论,为金沙县或你们村乡村振兴设计一张“风物”名牌。风物推介会风物是人的轨迹,是人的生活,是人的悲欢离合。学习任务七:在你为金沙县或你们村乡村振兴设计“风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