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和低碳政策_第1页
低碳经济和低碳政策_第2页
低碳经济和低碳政策_第3页
低碳经济和低碳政策_第4页
低碳经济和低碳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碳经济和低碳政策内容概述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

1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2各地低碳政策,实现转型发展3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4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1)地球不能承受之热(2)艰苦的减排努力

(3)“低碳经济”的问世Chapter1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一)地球不能承受之热“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这是一位斐济女孩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令人动容的哭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斐济--这个太平洋上的岛国,正在被不断升高的海平面所吞噬。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1992年(左)和2005年(右),从飞机上看到的非洲东部乞力马扎罗山峰。如果地球在未来二十年内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变暖,这块位于赤道以南仅三度的著名冰原可能会完全融化。

大气中CO2浓度变化趋势2803855500100200300400500600工业革命前目前本世纪中ppm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图1:2006年世界排放的温室气体构成图2:2006年人类各项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占比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二)艰苦的减排努力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时间事件内容199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同时明确规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1997京都议定书对工业化国家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指标,但没有为发展国家规定减排或限排义务。按照规定,负有量化减排义务的国家应该个别的或共同的确保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8-2012年的承诺期内比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2%;议定书还根据各个国家的历史排放量情况规定了每个国家的减排指标。2009哥本哈根协议未能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没有创新内容。未来XXX艰苦的减排努力仍在继续。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环境挑战。探索低碳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要对抗全球变暖,就要各国共同行动,就要从根本上大幅削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于是“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三)“低碳经济”的问世“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1.2003年,其最早见端于政府文件是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古拉斯·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3.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低碳经济有望成为美国未来重要战略选择

4.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总称,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

实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发展绿色GDP

核心: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第五,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第四,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

第三,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第二,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第一,低碳不等于贫困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误区一、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及涵义低碳经济路线图低碳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替代了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方便了能源传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新能源革命(低碳经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

Chapter2(1)低碳经济世界中的中国(2)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努力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一)低碳经济世界中的中国CO2排放总量的国际比较(1970-2006)1970年到2007年之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长了7倍多,2007年中国CO2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人均排放量变化趋势(1970-2006)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尽管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巨大,但是人均排放量还很低,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社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能力普遍不足挑战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二)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提高中国整体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气候有益部门能够提供长期的商业和绿色工作机会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机遇2010(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努力

2006年12月,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2006200720082009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7月,温家宝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201020062007200820092008年1月28日,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2008年6月27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20102006200720082009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

2009年月11月2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20102006200720082009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20102006200720082009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与“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各地低碳政策,实现转型发展

Chapter3地方省市区广东:将珠海申请为中国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上海:已拟定将崇明建立成低碳经济实践区河北:以“中国电谷·河北保定”为口号倾力打造内地首个低碳城市北京: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中部六省山西:着力推进高碳能源低碳化,并以此为突破口河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湖南: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

安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工业强省江西: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全国乃至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的试验区湖北:拟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政府部门最需要做好几件大事政府主导,摸清家底,立足实情,确立目标,制定规划,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快开发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制高点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国家监测考核管理标准,财税、价格、金融、产业等政策措施(如开征碳税、试行碳交易等)立即着手开展行业(工业、建筑、交通)、企业、城市、社区的低碳发展试点加强宣传引导,使领导和公众了解“什么是”、“为什么要”以及“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以推动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大转变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