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课件_第1页
财政政策课件_第2页
财政政策课件_第3页
财政政策课件_第4页
财政政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財政政策13.1概述13.1.1財政政策13.1.1.1財政政策——是指一國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調整財政收支規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導原則及其相應的措施,是由稅收政策、支出政策、預算平衡政策、國債政策等構成的政策體系。13.1.2財政政策主體13.1.2.1財政政策主體——是指財政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在我國現行體制下,即各級政府(各級預算主體)政策主體的行為特徵與偏好對政策的執行與制定起著決定性作用(1)

中央政府的偏好(2)

地方政府的偏好對中央政府政策的抵觸地方政府之間的政策攀比13.1.3財政政策目標13.1.3.1財政政策目標——是財政政策所要實現的期望值。(1)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基本財政政策——長期財政政策一般性財政政策——中短期財政政策(2)在空間上具有層次性微觀、中觀、宏觀政策總量調節、結構調節政策13.1.3.2財政政策目標的內容我國:(1)

物價相對穩定(2)

收入合理分配(3)

經濟適度增長(4)

社會生活品質提高西方經濟學:(1)

充分就業(2)

價格水準相對穩定(3)

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4)國際收支平衡13.1.3.3財政政策目標之間的互擾性

——財政政策目標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甚至發生衝突(1)

充分就業與價格水準穩定(2)

經濟增長、充分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在經濟增長、充分就業過程中,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導致國民收入增加,需求的增加通常會增加對進口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使國際貿易收支狀況惡化;另一方面,擴張性財政政策將產生通貨膨脹壓力,總體價格水準趨於上升,特別是成本推進型通脹會導致本國商品和勞務出口價格上升,如果本國匯率不以貶值來配合,則由於出口價格的上漲使國際貿易收支狀況更加惡化。(3)

經濟增長與公平收入分配一般來說,不同的經濟穩定增長政策將直接影響一國的收入和財富的再分配:A.如果在稅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政府購買來實現經濟增長(擴張財政政策),則政府資金的獲得者通常並不是最低收入階層,而恰恰是高收入者,這會進一步加劇收入分配的不公B.如果經濟增長是以減稅方式實現,則收入分配的狀況也會變化,主要取決於減稅對哪一階層影響最大。如果是主要針對最低收入階層的減稅,從公平的角度看,有利於收入和財富的均等化C.如果以增加轉移支付的方式來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問題和促進經濟增長,低收入者得到了更多資金,而高收入者的稅負加重又會抑制私人投資對經濟的增長。此外,在地區間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可能對貧窮地區的經濟增長有一定作用,但從整體上看,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因而整體國民經濟的增長率可能會降低。13.1.4財政政策工具

——是財政政策主體所選擇的用以達到政策目標的各種財政手段,包括稅收、公債、公共支出、政府投資和財政補貼等13.1.4.1稅收(1)宏觀稅率(稅收收入/GDP)的確定,是財政政策實現調節目標的基本政策度量選擇之一(2)宏觀稅負的分配:政府進行的初次分配、市場進行的再分配(3)稅收優惠與稅收懲罰稅收優惠:稅收豁免、納稅扣除、稅收抵免、優惠稅率、延期納稅、盈虧相抵——虧損彌補的前轉和後轉、加速折舊、退稅稅收懲罰:報復性關稅、雙重徵稅、稅收加成、徵收滯納金13.1.4.2公債(1)

排擠效應(2)

貨幣效應民間貨幣轉移到政府手中公債資金的支出將原有儲蓄變為了現實流通的貨幣中央銀行購買公債而投放基礎貨幣(3)

收入效應公債作為金融資產能為持有者帶來利息收入,政府為公債還本付息採取的兩種方式——征税或借新还旧,都会产生利息负担的转嫁问题,即由现时一般纳税人承担或由以后的下一代公民承担13.1.4.3公共支出13.1.4.4政府投資13.1.5財政政策的類型13.1.5.1根據財政政策具有調節經濟週期的作用來劃分,可分為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1)

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指某些能夠根據經濟波動情況自動發生穩定作用的政策,無須借助外力就可直接產生調控效果,又被稱為自動穩定器(built-instabilizers/automaticstabilizers)A.稅收制度——特別是公司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B.政府的轉移支付制度——主要包括失業救濟金和其他福利支出C.農產品價格維持制度——实际上是转移支付的一种特殊形式(2)

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對經濟產生調節作用A.汲水政策(pumpprimingpolicy)——在經濟蕭條時靠付出一定數額的公共投資使經濟自動恢復活力的政策B.補償政策(compensatorypolicy)——政府有意識地從當時經濟狀態的反方向調節景氣變動幅度的財政政策汲水政策和補償政策的區別:A.汲水政策只是借助於公共投資以補償民間投資的減退,針對經濟蕭條;補償政策是一種全面的干預政策,在蕭條期和繁榮期都有應用B.汲水政策的實現工具只有公共投資,而補償政策的手段包括公共投資、稅收、轉移支付、財政補貼等C.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資不能是超額的,而補償政策的財政收支可以超額增長D.汲水政策的調節對象是民間投資,而補償政策的調節對象是社會經濟的有效需求13.1.5.2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財政政策分為擴張性、緊縮性和中性財政政策(1)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相当于赤字财政減稅:流轉稅——刺激供给更明显;所得税——刺激需求更明显增加財政支出(2)

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盈余财政政策增稅減支(3)中性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既不擴張也不緊縮,一般要求財政收支保持平衡使預算收支平衡的政策並不等於中性財政政策,如平衡預算乘數的擴張收入效應13.2財政政策的傳導和效應

——是財政政策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各政策工具通過某種媒介體相互作用形成的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13.2.1.1收入分配——對個人收入和企業收入的影響(1)

個人增稅——抑制消费——总需求下降減稅——刺激消费——总需求上升補貼的發放與取消(2)

企業稅收——所得稅升降——企业利润升降——鼓励或抑制投资企業補貼的發放與取消13.2.1.2貨幣供應財政向中央銀行透支或借款——央行增加基礎貨幣投放財政向中央銀行發售國債——央行增加基礎貨幣投放13.2.1.3價格企業稅收——流轉稅上升——企業成本上升——價格上升——生產的抑制企業補貼——成本不變、價格不變、利潤上升——刺激生產、減少虧損13.2.2財政政策效應

13.2.2.1財政政策效應及其衡量——財政政策作用的結果成本-效益分析:效益——積極結果的貨幣計量成本——研究費用、執行費用、消極結果(效率損失)的貨幣計量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積極作用/(政策研究費用+執行費用+補償費用)13.2.2.2財政政策效應偏差——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實際效應與預期效應發生背離政策出臺階段、政策完善階段、政策成熟階段、政策蛻化階段(P315)自然偏差——主要發生在出臺階段和蛻化階段人為偏差——可存在于任一阶段13.2.3財政政策乘數(fiscalpolicymultiplier)

13.2.3.1國民收入水準的決定模型13.2.3.2政府購買乘數購買乘數為正13.2.3.3稅收乘數稅收乘數為負值13.2.3.4平衡預算乘數平衡預算乘數為正值,即政府適當地增稅來彌補等量增加的政府支出,既可以提高國民產出和就業水準,又可以避免過大的財政赤字13.2.4財政政策手段的比較(1)效果(乘數絕對值)購買乘數>轉移支付乘數>稅收乘數由於邊際消費傾向<1,存在儲蓄漏出,轉移支付乘數和稅收乘數的絕對值都小於購買乘數轉移支付乘數>稅收乘數是因為得到轉移支付的低收入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儲蓄漏出較小(2)政策時滯購買政策>轉移支付政策>稅收政策購買政策——執行、效果時滯長稅收政策——決策時滯長、效果時滯短轉移支付政策——居中13.2.5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時滯(timelag)

主要針對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一般分為5種:P32613.2.5.1內在時滯(insidelag)(1)認識時滯(recognitionlag)(2)行政時滯(administrationlag)13.2.5.2外在時滯(outsidelag)(3)決策時滯(decisionlag)(4)執行時滯 (executionlag)(5)效果時滯(impactlag)13.2.5.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時滯比較(1)內在時滯大體一致(2)外在時滯差別較明顯A.決策時滯——財政長、貨幣短B.執行時滯——財政長、貨幣短C.效果時滯——财政短(购买直接影响总需求)、货币长(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短期利率-长期利率-消费与投资需求)13.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13.3.1貨幣政策13.3.1.1貨幣政策——指一國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於調整貨幣供應基本方針及其相應的措施,是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等構成的政策體系13.3.1.2貨幣政策的手段(1)

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業務(open-marketoperations)(2)

存款準備金率(reserverate)(3)

利率(discount-ratepolicy)(4)

匯率(loanrate)(5)窗口指導/道義勸告(moralsuasion)13.3.1.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影響的差別財政政策直接影響總需求規模貨幣政策通過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對信貸和利率施加影響間接影響投資活動,然後才調節總需求規模13.3.1.4貨幣政策的類型擴張性緊縮性中性13.3.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13.3.2.1配合的必要性13.3.2.2政策搭配(1)雙緊(緊財政、緊貨幣)——適用於嚴重通貨膨脹增稅、減支——減少總需求收緊銀根、提高準備率、提高利率——減少貨幣供給(2)雙松(松財政、松貨幣)——適用於嚴重衰退期減稅、增支——減少總需求放鬆銀根、降低利率(抑制“擠出效應”)——增加货币供给(3)松財政、緊貨幣——適用於衰退期但蕭條並不嚴重時擴張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緊縮貨幣政策防止總需求擴大後可能的通脹——會使利率上升,產生“擠出效應”(4)緊財政、松貨幣——適用於經濟已進入高漲但通貨膨脹並不嚴重時期緊縮財政——外在時滯短,壓縮總需求擴張貨幣——外在时滞长,防止经济衰退13.3.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13.3.3.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對有效性(1)投資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IS曲線的斜率(2)貨幣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LM曲線的斜率13.3.3.2財政政策更有效的情況IS曲線比較陡直而LM曲線比較平緩投資需求對利率不敏感(d值較小),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程度較大(h值較大)經濟意義:IS曲線右移,增加政府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會增加貨幣需求抬升利率,由於IS曲線斜大,d值小,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不敏感,利率上升並不會抑制民間投資很多,排擠效應小;同時LM曲線平緩,h值大,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很敏感,在貨幣供給量不變進,增加政府支出所導致的新增貨幣需求只要使利率上升一個較小幅度(r1r2)就會回落到新的均衡點,即新增貨幣需求只使利率上升一個較小幅度。因此,陡直的IS曲線表明,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的利率上升並不會使投資受到很大抑制,而平緩的LM曲線又說明了擴張財政政策引致的利率上升幅度較小,故由利率上升引起的投資抑制少,排擠效應小,財政政策的效果較強。LM曲線斜率越小,IS曲線斜率越大,擠出效應就越小,實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