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44张)_第1页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44张)_第2页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44张)_第3页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44张)_第4页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44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激情导入

二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写下了191个篆体汉字。文章篇幅虽然精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经年,传诵至今。这就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政,反对战争。2、作品介绍《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等的书。《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文学常识3、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初读课文读出味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guōsùyùpàn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众人的团结一致。译文: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众人的团结一致。译读课文读出内容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环(huán):包围。夫:句首发语词,不译。译文: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条件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非不高也:城墙不是不高。非:不是。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坚固精良。多:充足。而:然后利:精良。委:抛弃。去:离开。

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理的优势比不上众人团结一致啊。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名词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巩固。

威:震慑。兵革之利:指兵器的锐利。山溪:泛指山河。以:凭借,依靠。故:连词,因此,所以译文: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寡:少。畔:通“叛”,背叛。之至:到达极点。顺:归顺,服从。至:意思是“极点”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以:凭借。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故:所以。有:要么,或者。胜:取得胜利。译文: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全班再次齐读课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你能列举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课导入

古今异义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古义:今义:)池非不深(古义:

今义:)

通假字:畔(pàn),通“叛”,背叛。细读课文积累知识城,内城;郭,外城去,离开。往,到护城河。指水塘一词多义:(1)利天时不如地利:兵革非不坚利:(2)之三里之城: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环而攻之而不胜:有利条件锐利的,助词到代词,指得道者。代词,代指这座城。(3)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以怪之矣:(4)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巩固固执,顽固原来,本来内城城墙(5)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词类活用: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众人的团结一致。(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了。(1)本文就战争问题展开论述,战争中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孟子关于战争胜负的观点是什么? 战争的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孟子的观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是什么?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品读课文合作探究战争需要“人和”治国需要“人和”论据类推结论论证方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点进攻——天时不如地利防御——地利不如人和域民固国威天下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讲道理、类比论证3、孟子写作此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论述战争的胜败要素吗?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作者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劝诫当时的统治者在治国的过程当中认识到“人和”的重要,认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论述范围由战争而扩大到治国。4、找出文中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如:在文章第四段中三个“不以”句形成排比,进一步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三个句子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三个排比,气势强烈。从“域民”到“固国”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将前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是逐层深入地说理,不能颠倒。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有利表现中心,从而得出文章结论。如:作者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这组句子构成排比句,从防御一方虽“地利”却“委而去之”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气势强烈,强调“人和”的重要性,有利表现中心。小结: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援引战例,以攻城而未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引申到治国,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全文采用了逐层深入论证的写法。你认为

“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98年,我们经历的洪涝灾害,面对灾难,他让世界看到了亿万人民的力量一担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强大,美好的品格和行为一但集中起来会是多么壮美。

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疫情,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悲壮的战斗中,成千上万的白衣战士用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08年汶川地震,温总理察看灾情,心系灾民,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你认为

“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请举例说明。

悟读课文拓展延伸19年,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遭到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和谴责。中考链接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回答问题。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⒈、在上文的横线上填入课文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⒉、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对“域”、“固”、“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疆域固定震慑

B.区域固守威吓

C.限制巩固震慑

D.限制巩固威逼C

4、下列句中的“以”字,不当“凭”、“靠”讲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

5、对“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帮助的人少的最顶点,连亲戚都不挨边。

B.帮助的人少的最顶点,连亲戚都背叛他。

C.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背叛他。

D.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不挨边。C6、作者认为“战必胜矣”的原因是(

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