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绪论第一章中药起源和中药学发展第二章中药产地与采集第三章中药炮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页第四章药性理论第五章中药配伍第六章中药用药禁忌第七章中药剂量与使用方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页绪论【目标与要求】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草药概念。2.了解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概念。【教课时间】0.5课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页一、需要明确几个概念1.中药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品总称,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含有完整理论体系和独特应用形式药品。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页它含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中药最初都是出产于中国。②中药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含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③以天然原生药为主及少数人工合成药品。它充分地反应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若干特点。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页2.草药概念:系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在正规中医院应用不太普遍,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部分中药。3.中药学概念: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起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页4.本草、本草学、中草药、民族药、中成药概念:(1)本草:因为中药主要起源于天然药品及其加工品,包含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品。但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故历代将中药称为“本草”。(2)本草学:记载中药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3)中草药:实则是指中药和草药混称。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区分,为防止混同,应统一于中药一词概念中。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页(4)民族药: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域所习用药品,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5)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要求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剂型,标明药品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供医生、患者直接选取,符合药品法要求药品。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页二、《中药学》学习要求与方法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学科。该课程是中药各专业专业基础课,经过该课程教学,使同学们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惯用中药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页1.学习要求:①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②掌握128余种惯用中药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及一些特殊使用方法。熟悉88余种惯用药品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一些特殊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③具备识别惯用中药原植物(原动物、原矿物)及药材饮片普通知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页2.学习方法:(1)打好基本功,弄通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药学基本理论。(2)全方面学习,重点掌握,抓住主要矛盾。①抓住主要章节:②突出重点药品:③突出药品功效:④突出主要功效: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页(3)注意药品功用对比。①注意同章节药品归纳对比:(归纳比较)如麻黄与桂枝。②注意性效极相近似药品对比:(前后联络)如苍术与白术。(4)注意特殊药品用量使用方法:如有毒药品、矿物及介壳类药品以及需要特殊煎煮法药品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页【课后复习题】1.何谓中药、中药学?2.何谓本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页第一章中药起源和中药学发展一、中药起源二、中药学发展复习自测题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页【目标与要求】1.了解中药起源和中药学发展。2.熟悉各个时期含有代表性主药本草著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教课时间】2课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页一、中药起源――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中药起源很早,能够追溯至原始社会。从古书记载和传说来看,能够说明中药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生产活动、生活实践和早期医疗实践。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页1.原始时代:据医史学家研究,猿人和最早人类用以充饥食物,大多是植物类,所以最早发觉也是植物药。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页2.氏族社会早期:因为弓箭创造和使用,人们进入渔猎时代,开始接触较多动物及其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及内脏等,并逐步掌握了一些动物类药品医疗作用,这就是早期动物药发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页3.氏族社会后期:进入农业、畜牧业时代,因为种植、喂养业发展,发觉了更多药品,伴随采矿和冶炼兴起,又相继发觉矿物药。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页故《帝王世纪》有“伏羲氏……画八卦……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淮南子·休务训》有“神农乃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品知识萌芽实践过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页所以能够说,中药起源是我国劳感人民长久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结果,故有“药食同源”之说。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页二、中药学发展(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萌芽时期(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形成时期(三)两晋南北朝时期(四)隋唐时期――医药发展鼎盛时期(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六)明代(七)清代(八)民国时期(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2页(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萌芽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1.人工酿酒和汤液创造促进了医药进步酒不但是一个饮料,更主要是含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方面作用,后世用酒加工炮制药品也是惯用辅料之一。因为汤剂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并可降低药品毒副作用,所以作为一个惯用中药剂型,留传至今,同时也促进了复方药剂发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3页2.药品知识由“口耳相传”发展到文字记载①商代已经有“药”字出现:②西周时代,已经有专业“医师”和记载药品书籍:③《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能够说是我国现存文件中最早记载详细药品书籍。④《山海经》:记载药品126种,并明确指出药品产地、效用和性能。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4页⑤《五十二病方》:记载药品240余种,并有丸、散、汤等剂型。⑥《黄帝内经》:对中药四气五味、补泻、归经、升降浮沉、用药宜忌等理论亦有叙述,不但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理论基础,对中药学发展一样产生了巨大影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5页药:《说文解字·草部》将其训释为“治病之草,从草,乐音”。明确指出了“药”即治病之物,并以“草”(植物)类居多客观事实。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6页(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形成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代表作:《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药学专著。作者: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成书年代:约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7页载药数目: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品功效不一样分上、中、下三品,即“三品分类法”。版本情况:《本经》原书早佚,当前版本,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8页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①“序例”部分总结了药品基本理论,依据药品作用分上、中、下三品。②各药功用朴实有验,至今依然习用。③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第一次大总结,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基础,是我国最早宝贵药学文件,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9页(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65~581年)1.代表作:《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所辑。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载药数目:730种。版本情况:流传至北宋初即逐步亡佚,现仅存敦煌石窟藏本序录残卷。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0页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①“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发展概况,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含有较高学术水平。②写作采取“朱书神农,墨书别录”,小字作注方式,是最先对《本经》进行注释本草书籍。③首创按药品自然属性分类方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1页④首创“诸病通用药”、增列“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药食忌例”等。⑤补充大量采收、判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理论和操作标准。⑥本书较全方面搜集、整理了古代药品学各种知识,反应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药学成就,而且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2页2.其它有名本草著作《炮炙论》--南朝刘宋时期雷斆著,收录了300种药品炮制方法。提出药品经过炮制,能够减低毒性,增强疗效,便于贮存、调剂、制剂等。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产生。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3页(四)隋唐时期――医药发展鼎盛时期
(公元581—907年)1.代表作:《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和充分人力物力。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载药数目:844种,新增药品114种。版本情况:本书现仅存残卷影刻、影印本。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4页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①54卷,由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组成。②增加药品图谱,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先例。③治学严谨,实事求是。④不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特色,不但反应了唐代药学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5页2.其它有名本草著作
(1)《本草拾遗》
作者:陈藏器。
成书年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主要成就:增补大量民间药品,而且辨识品类也极审慎;将各种药品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6页(2)《蜀本草》作者:五代(公元935—960年),翰林学士韩保昇等编成。主要成就: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增补注释,增加新药,撰写图经。对药品性味、形态和产地做了许多补充,绘图也十分精巧,颇具特点。李时珍谓“其图说药品形状,颇详于陶(弘景)、苏(敬)也”。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7页(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公元960-1368年)1.宋代官修本草(1)公元973~974年刊行《开宝本草》;(2)1060年刊行《嘉祐补注神农本草》;(3)1061年刊行《本草图经》。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8页2.代表作《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唐慎微。成书年代:1082-1083年。载药数目:1558种,附方3000余首。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39页学术价值:①“方药兼收,图文并重”编写体例。②广泛引证历代文件,保留了宋以前许多已经亡佚本草资料;含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为后世保留了大量古代方药宝贵文件,含有很高文件价值。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0页【宋代】1.国家药局设置:国家药局设置,是北宋一大创举,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重大事件。2.其它:“秋石”是从人尿中提取性激素制剂,它制备方法最早见于《苏沈良方》;宋代用升华法制取龙脑、樟脑,蒸馏法制酒等,皆反应出这一时期中药制剂所取得成就。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1页【金元时期】1.金元两代没有出当代表性大型综合本草这一时期本草,普通出自医家之手,内容简明,含有显著临床药品学特征。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2页2.金元时期本草主要特点一是发展了医学经典中相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品性能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为药品记述中主要内容;二是大兴药品奏效原理探求之风。这一努力结果,丰富了中药药理内容,但其简单、机械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了一些消极后果。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3页3.食疗专著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专著,统计了不少回、蒙民族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性质及相关膳食烹饪方法,至今仍有较高参考价值。4.中外医药交流元代中外医药交流愈加广泛,在药品相互贸易中,政府还派遣人员去各国采购。阿拉伯人、法兰西人开始来华行医。回回药品院建立,更促进了中国医药和阿拉伯医药交流。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4页国家药局:1076年,在京城开封开设由国家经营熟药所,其后又发展为修合药所(后更名为“医药和剂局”)及出卖药所(后更名为“惠民局”)。药局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发展,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提升,并制订了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是这方面主要文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5页(六)明代(公元1368-1644年)1.代表作:《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初稿1578年,定稿1592年,出版1596年。载药数目:1892种(新增374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6页主要内容和体例:全书52卷,改绘药图1160幅,附方11096首。各论分16部,按照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方法,基本上符合进化论观点,因而能够说是当初世界上最先进分类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7页主要成就和贡献:《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输海外,先后有各种文字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卓越贡献。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8页2.专题本草《救荒本草》:朱橚撰,选择可供灾荒时食用之物414种,编成食疗专著。《滇南本草》:兰茂撰,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古代地方本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49页《本草原始》:李中立撰,偏重于生药学研究。《炮灸大法》:缪希雍撰,是明代影响最大炮制专著。《神农本草经》辑复本:卢复所辑《神农本草经》3卷,为该书现存最早辑复本。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0页(七)清代(公元1644-1911年)1.清代本草研究特色一是深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不足。二是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性本草。三是从古代文件中重辑《神农本草经》;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四是清代大批草药专著,也为综合本草提供了新内容。五是清代专题类本草门类齐全,其中也不乏佳作。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1页2.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年代:1765年。载药数目:载药921种,新增药品716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2页主要成就:①补充了大量疗效确切民间药、临床惯用药、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内容。②对《本草纲目》已载药品治疗未备、根实未详者加以补充,错误之处加以订正。③保留了大量今已散失方药书籍部分内容,含有主要文件价值。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3页(八)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年)民国时期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①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一件大事。②伴随中医学校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床利用需要中药学讲义。③本草学当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4页(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以后)1.中医药文件整理刊行。从1954年起,各地出版部门依据卫生部安排和提议,主动进行中医药文件整理刊行。2.当代本草学术成就。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5页3.政府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药资源大规模调查。五十年代以来,政府先后三次组织各方面人员对中药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当前中药总数到达12800余种。4.中药当代研究及分支学科发展。中药当代研究不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并促进了中药判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分支学科发展。5.当代中药教育事业振兴。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6页【复习自测题】1.简述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作者、成书年代、学术价值。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7页第二章
中药产地与采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8页【目标与要求】1.熟悉道地药材概念。了解中药产地与药效关系,以及在确保药效前提下怎样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需要。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关系,以及不一样药用部分普通采收标准。【教课时间】1课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59页中药起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是天然动物、植物和矿物。中药产地、采收和贮存是否适宜是影响药材质量主要原因,不合理采收对野生动、植物来说,还会破坏药材资源,降低药材产量。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0页《神农本草经》指出:“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中药产地与采集,并在长久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知识。药品产地、采收与贮存方法研究,是确保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主要课题。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1页第一节产地1.道地药材形成原因?(1)我国特殊自然地理情况:天然药材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自然条件。我国自然地理情况十分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因而天然中药材生产多有一定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亲密关系。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2页(2)古代医药家实践:古代医药家经过长久使用、观察和比较,知道即便是分布较广药材,也因为自然条件不一样,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并逐步形成了“道地药材”概念。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3页2.道地药材概念与确定:(1)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药材。(是指某一特定产区出产质量优异,疗效显著,历史悠久药材。)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4页(2)道地药材确实定:
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各种原因相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原因,最主要是长久临床实践疗效。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5页(3)惯用道地药材:四川:川连、川芎、川乌、川断、川贝等;广东:砂仁、广陈皮、广藿香、高良姜等;河南: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三七、茯苓;江苏:薄荷、苍术;山东:阿胶;宁夏:枸杞等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6页3.怎样正确对待道地药材?(1)重视道地药材:长久临床医疗实践证实,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确保中药疗效,起着十分主要作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7页(2)发展道地药材:伴随医疗事业发展,中药材需求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所以,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药材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驯养,成为处理道地药材不足主要路径。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8页(3)确保原有疗效和质量:道地药材是长久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如:环境条件改变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贵东北人参;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云南产者以后居上,称为滇三七,成为三七新道地产区。但应注意是,在药材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须确保该品种原有性能和疗效。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69页第二节采集中药材所含有效成份是药品含有防病治病作用物质基础,而有效成份质和量与中药材采集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亲密关系。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0页北方药农谚语:“春采茵陈夏采蒿,知母黄芩整年刨,九月中旬摘菊花,十月上山采连翘。”南方夏季来得早,故有“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蒿子当柴烧”说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1页1.植物类药材采收(1)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花前或刚开花时采收。如荆芥、益母草、紫苏等--割取植物地上部分;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带根全草入药,需连根拔起全株;夜交藤、忍冬藤等--茎叶同时入药藤本植物,应在生长旺盛时割取;夏枯草、薄荷等――须用带叶花梢更需适时采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2页(2)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候进行。此时正当植物生长茂盛阶段,性味完壮,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大青叶、荷叶、枇杷叶等。有些特定品种,如霜桑叶,须在深秋初冬经霜后采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3页(3)花类:普通在花正开放时进行,因为花屡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摘,采摘时间很主要。若采收过迟,则易致花瓣脱落或变色,气味散失,影响质量,如菊花、旋覆花。有些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金银花、槐花、辛夷;红花则宜于花冠由黄色变橙红色时采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4页(4)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马兜铃。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该采取未成熟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5页以种子入药:①如同一果序果实成熟期相近,可割取整个果序,悬挂在干燥通风处,以待果实全部成熟后进行脱粒;②若同一果序果实次第成熟,则应分次摘取成熟果实;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6页③有些干果成熟后很快脱落,或果壳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白豆蔻、牵牛子等,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采取;④轻易变质浆果,如枸杞、女贞子,在略熟时于清晨或黄昏采收为好。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7页(5)根和根茎类: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浸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浸润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这种认识是很正确。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8页早春二月,新芽未萌;深秋时节,多数植物地上部分停顿生长,其营养物质多贮存于地下部分,有效成份含量高,此时采收质量好,产量高。另外,也有少数例外,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79页(6)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此时植物生长旺盛,不但质量较佳,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形成层细胞分裂快速,树皮易于剥离。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应尽可能防止伐树取皮或环剥树皮等简单方法,以保护药源。至于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同,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0页2.动物类药品采收动物类药材因品种不一样,采收各异。其详细时间,以确保药效及轻易取得为标准。如桑螵蛸、蜂巢应在秋季卵鞘、蜂巢形成后采集,并用开水煮烫以杀死虫卵,以免明年开春孵化成虫;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则角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质佳;小昆虫等,应于数量较多活动期捕捉,如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珠未干时捕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1页3.矿物类药品采收矿物类药材大多可随时采收。正如《本草蒙筌》所说:“茎叶花实,四季随宜,采未老枝茎,汁正充溢,摘将开花蕊,气尚包藏,实收已熟,味纯,叶采新生,力倍。入药诚妙,治病方灵。其诸玉石禽兽虫鱼,或取无时,或收按节,亦有深义,非为虚文,并各遵依,勿恣孟浪。”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2页【复习自测题】1.产地与采集与药效有何关系?2.何谓道地药材?怎样正确了解道地药材涵义?3.分别写出根、全草、茎叶类药采集季节。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3页第三章
中药炮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4页【目标与要求】1.掌握中药炮制目标。2.熟悉火制法等惯用炮制方法。3.了解其余炮制方法。【教课时间】1课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5页炮制: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是指药品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依据医疗、调制、制剂需要,而进行必要加工处理过程。包含对原药材进行普通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特殊处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6页普通来讲,按照不一样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各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炮制还要加用适宜辅料,而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考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而少数毒性和烈性药品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主要办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7页第一节炮制目标不一样药品,有不一样炮制目标;在炮制某一详细药品时,又往往含有几方面目标。总来说,炮制目标大致能够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8页一、纯净药材,确保质量,分捡药品,区分等级药材采收、保留过程中,常混有泥土、杂质,或保留有非药用部分,必须经过纯净处理,挑拣修治,水洗清洁,才能使药品纯净,确保质量,以供药用。如石膏挑出沙石,茯苓去净泥土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89页二、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经过软化、切削、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一定规格药材(如片、段、丝、块等),称为“饮片”,方便于准确称量、计量,按处方调剂,同时增加药材与溶剂之间接触面积,利于有效成份煎出,便于制剂。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0页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药材经晒干、阴干、烘干、炒制等炮制加热处理,使之干燥,并使所含酶类失去活性,预防霉变,便于保留,久不变质。四、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一些动物药及一些含有特殊气味药品,经过麸炒、酒制、醋制后、能起到矫味和矫臭作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1页五、降低或消除药品毒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对一些毒副作用较强药品经过加工炮制后,能够显著降低药品毒性及其副作用,使之广泛用于临床,并确保安全用药。★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巴豆泻下作用猛烈,宜压油取霜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2页六、增强药品功效,提升临床疗效1.添加辅料目标:主要用于增强药品作用,提升临床疗效,对于液体辅料尤其如此。蜜炙百部、紫菀--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炒川芎、当归--能增强温经活血作用;如醋炒玄胡、香附--能增强止痛作用;姜汁炙川连、竹茹--能增强止呕作用;牛胆汁制南星--能增强熄风止痉作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3页2.不加辅料其它炮制方法,也能增强药品作用。如明矾煅为枯矾,可增强燥湿、收敛作用;槐花炒制,能增强止血作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4页七、改变药品性能,扩大应用范围1.药品一些性味功效,在某种条件下不一定适应临床应用需要,但经过炮制处理,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药品性能和功效,以适应不一样病情和体质需要。生地黄--甘苦寒之品,长于清热凉血;熟地黄--其性微温,而以补血见长;如生姜煨熟--减其发散力,增强温中之效;生何首乌--补益力弱,泻下通便;制何首乌--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肾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5页2.再者,因为每一单味药品往往含有各种功效。这些互不相同功效,有时不能全部适合用于某一临床证情。如麻黄含有辛温发汗解表和平喘之咳等功效,对于风寒表实而见咳喘者,可全方面发挥其功效;对于热壅于肺,汗出而咳喘者,其温散发汗作用,显然不利于病情,若经过炮制以蜜炙麻黄入药,则辛温发汗之力受到制约,而平喘止咳之力增强,宜用于喘咳之证。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6页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有些药品经炮制后,能够在特定脏腑经络中发挥治疗作用。如《本草蒙筌》谓“入盐走肾脏”、“用醋注肝经”即是此意。如知母、黄柏、杜仲经盐炒后,可增强入肾经作用;如柴胡、香附、青皮经醋炒后,增强入肝经作用,便于临床定向选择用药。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7页第二节炮制方法一、修治包含纯净、粉碎、切制药材三道工序,为深入加工贮存、调剂和临床用药做好准备。
1.纯净处理采取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品清洁纯净。如捡去合欢花中枝、叶;刷除枇杷叶、石苇叶后面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粗皮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8页2.粉碎处理采取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品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它炮制法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水牛角、羚羊角鎊成薄片,或锉成粉末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99页3.切制处理采取切、铡方法,把药品切制成一定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依据药材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槟榔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鸡血藤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0页二、水制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品方法。目标: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方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以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1页1.漂洗(1)洗:是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2)漂:是将药品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份方法。如将昆布、海藻、盐附子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以利于服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2页2.浸泡
将质地坚硬药材,在确保其药效标准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1)浸:将质地松软或经水泡易损失有效成份药品,置于水中浸湿马上取出,称为“浸”,又称“沾水”。(2)泡:将药品置于清水或辅料药液中,使水分渗透,药材软化,便于切制,或用以除去药品毒质及非药用部分,称为“泡”。如用白矾水浸泡半夏、天南星。用胆巴水浸泡附子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3页操作时要依据浸泡目标、季节、气温不一样,掌握浸泡时间及搅拌和换水次数,以免药材腐烂变质影响药效。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4页3.闷润
又称闷或伏。依据药材质地软硬,加工时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各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液体辅料渐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4.喷洒
将不宜浸泡药材,用少许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5页5.水飞系借药品在水中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方法。方法:将不溶于水药材粉碎后置乳钵或碾槽内加水共研,大量生产则用球磨机研磨,再加入多量水,较粗粉粒即下沉,细粉混悬于水中,倾出;粗粒再飞再研,倾出混悬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粉末。目标:在于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降低了研磨中粉末飞扬损失。水飞法惯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品制粉。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6页三、火制用火加热处理药品方法。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炮制方法,惯用火制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内容以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7页1.炒
将药品置锅中加热不停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分为清炒法和拌固体辅料炒法两种。(1)清炒法依据“火候”大小可分为:炒黄、炒焦、炒炭三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8页(1)炒黄:将药品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品固有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2)炒焦:将药品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植、焦白术、焦麦芽等。(3)炒炭:将药品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即“存性”。如艾叶炭、地榆炭、姜炭等。药材炒制后要洒水,以免复燃。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09页炒黄、炒焦:能使药品易于粉碎加工,并缓解药性。种子类药品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份易于溶出。炒炭:能缓解药品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止泻之功。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0页(2)拌固体辅料炒法拌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可降低药品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与砂或滑石粉、蛤粉同炒方法习称烫,药品受热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份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1页2.炙
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步渗透药材内部炮制方法。炙能够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副作用。液体辅料:通常使用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如蜜炙黄芪、蜜炙甘草、酒炙川芎、醋炙香附、盐水炙杜仲等。附
炒法与炙法区分:炒法是直接将药品放锅内炒黄、炒焦、炒炭或加固体辅料拌炒;炙法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步渗透药材内部炮制方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2页3.烫
先在锅内加热中间物体(加砂石、滑石、蛤粉等),温度可达150-300℃,用以烫炙药品,使其受热均匀,膨胀松脆,不能焦枯,烫毕,筛去中间物体,至冷即得。如滑石粉烫制刺猾皮,砂烫穿山甲,蛤粉烫阿胶珠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3页4.煅
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煅法有明煅与密闭煅或焖煅不一样。明煅[直接煅]:直接将药品放炉火上或容器内而不密闭加热者,称为明煅,此法多用于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如煅牡蛎、煅石膏等。密闭煅或焖煅[间接煅]:将药材置于耐火密闭容器内加热煅烧者,称为密闭煅烧或焖煅,本法适合用于质地轻松、可炭化药材,如煅血余炭、煅棕榈炭。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4页5.煨
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饮片隔层分放加热方法,称为煨法。分类:以面糊包裹者,称为面裹煨;以湿草纸包裹者,称纸裹煨;以草纸分层隔开者,称隔纸煨;将药材直接埋入火灰中,使其高热发泡者,称为直接煨。目标:是除去药品中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份,以缓解药性,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如煨肉豆蔻、煨木香、煨生姜、煨葛根等。6.烘焙
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方法叫烘焙。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5页四、水火共制这类炮制方法是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药品还必须加入其它辅料进行炮制。常见水火共制包含蒸、煮、潬、淬等。1.煮
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品共同加热方法。它可减低药品毒性、烈性或附加成份,增强药品疗效。它又分不留残液煮法,如醋煮芫花、狼毒至醋液吸尽为度。弃残液煮法,即将药品与辅料溶液共煮一定时间后把药品捞出,弃除剩下液体,如姜矾煮半夏。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6页2.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品方法。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加辅料者,称为辅料蒸。目标在于改变或增强药品性能,降低药品毒性。加热时间,视炮制目标而定。如改变药品性味功效者,宜久蒸或重复蒸晒,如蒸制熟地、何首乌;为使药材软化,方便于切制者,以变软透心为度,如蒸茯苓、厚朴;为便于干燥或杀死虫卵,以利于保留,加热蒸至“园气”,即可取出晒干,如蒸银杏、女贞子、桑螵蛸。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7页3.炖是将药品置于钢罐中或搪瓷器皿中,同时加入一定液体辅料,盖严后,放入水锅中炖一定时间。优点:不致使药效走失、辅料挥发掉,如炖制熟地黄及黄精等。4.潬是将药品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马上取出方法。惯用于种子类药品去皮和肉质多汁药品干燥处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马齿苋、天门冬方便于晒干贮存。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8页5.淬
是将药品煅烧红后,快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方法。淬后不但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19页五、其它制法1.制霜
包含药品榨取油质之残渣,如巴豆霜、千金子霜;各种成份药液渗出结晶,如将皮硝纳入西瓜中渗出结晶,即西瓜霜;药品经过煮提后剩下残渣研细,如鹿角霜。2.发酵
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湿度和温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泡、生霉,并改变原药药性,以生产新药方法,称为发酵法。如神曲、淡豆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0页3.发芽
将含有发芽能力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经常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称为发芽。如谷芽、麦芽、大豆黄卷等。3.精制多为水溶性天然结晶药品,先经过水溶除去杂质,再经浓缩、静置后析出结晶即成。如由朴硝精制成芒硝、元明粉。4.药拌药品中加入其它辅料拌染而成,如朱砂拌茯神、砂仁拌熟地。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1页【复习自测题】1.何谓炮制?举例说明炮制目标。2.当代炮制法分几大类?每一类包含哪几个方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2页第四章药性理论目标与要求概述第一节四气第二节五味第三节升降浮沉第四节归经第五节毒性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3页【目标与要求】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概念及中药治病基本原理。2.掌握四气概念,所表示药品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3.掌握五味概念,所表示药品作用,及气与味综合效应。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4页4.掌握升降浮沉概念,升浮与沉降不一样作用,升降浮沉与药品性味关系。影响升降浮沉原因,及其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5.掌握归经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5页6.掌握为何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方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7.掌握毒性概念,引发中毒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品注意事项。【教课时间】
3课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6页概述
1.中药治病基本原理中药防病治病基本作用:扶正祛邪,消除病因,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正常状态。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7页药品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因为各种药品各自含有若干特征和作用,前人称之为药品偏性。意思是说以药品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阴阳偏盛或偏衰。即“以偏纠偏”。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8页清代医家徐灵胎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盛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29页2.中药作用中药作用包含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不良反应)。中药治疗作用又称为中药功效;中药不良作用包含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二者是有区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0页区分:副作用是指在惯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不适反应。普通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发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发,与人体质原因等也有亲密关系。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1页充分而正确地利用中药治疗作用,尽可能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用药一条基本标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2页3.中药性能与性状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关键,主要包含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中药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一样概念。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3页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概括,是依据用药后机体反应归纳出来,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性状:是指药品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含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品(药材)为观察对象。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4页第一节四气
1.四气含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应药品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改变方面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品作用性质主要概念之一。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则是首先由《本经》提出。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5页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一样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差异。对于有些药品,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给予区分,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一样深入区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6页另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偏性不显著,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不一样,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仍未超出四性范围。如党参、山药、甘草等。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平应入性?一直有争议,但从文件记载或临床实践来看,平性是客观存在,故平应入性。)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7页2.四气确实定及作用(1)四气确实定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品作用于机体所发生反应概括出来,是与所治疾病寒热性质相对应。故药性确实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8页药性确实定: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药品,普通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烧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品含有寒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药品,普通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含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品含有热性。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39页(2)四气作用寒凉药:含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温热药:含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暖肝散结、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0页3.四气意义(1)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普通标准,不得违反。《本经》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指出药性寒热与治则关系。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1页(2)假如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定会加重病情。(3)假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或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到达治疗疾病目标。反之,当用温药反用热药,或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2页(4)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取寒热并用。(5)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6)“寒无犯寒”、“热无犯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使用寒热药品时,还应注意季节改变对药品影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3页第二节五味
1.五味含义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药味。另外还有淡味、涩味。因为长久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4页药食滋味是经过口尝而得知。因为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所以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络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作用,这就是最初“滋味说”。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5页2.五味确实定(1)最初是依据药品真实滋味-―即口尝。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乌梅、木瓜之酸,芒硝、海藻之咸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6页(2)以后将药品滋味与作用相联络,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品作用。所以,五味不但仅是药品味道真实反应,更主要是对药品作用高度概括。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7页(3)伴随用药实践发展,对药品作用认识不停丰富,一些药品作用极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取了以作用推定其味方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8页确定味主要依据:①是药品滋味,②是药品作用。因为药品滋味和作用并无本质联络,二者之间并无严密对应关系,因而从古至今,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利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也就在所难免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49页3.五味作用《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同时还叙述了过食、偏嗜五味对五脏系统损害。在《内经》叙述基础上,后世对五味作用作了深入补充发挥,综合前人叙述和用药经验,分述以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0页①辛:能散、能行、(能润),有发散、行气行血、润养作用。发散--外感表证(薄荷);行气--气滞证(橘皮);活血--血瘀证(川芎);润养--润肺(款冬花)、滋肾(菟丝子)开窍--闭证,湿浊证(麝香)。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1页②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和药、缓急作用。
补益--虚证(人参);调和药性--用在复方中(甘草);缓解毒性--配有毒药品(大枣);缓急止痛--拘急疼痛证(芍药)。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2页③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证(五味子)生津止渴--津伤口渴(乌梅)。(附: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相同)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3页④苦: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降泄,通泄,燥湿,坚阴作用。清泄炽热--炽热证(栀子);
泄降泄气逆--气逆证(杏仁);通泄大便--便秘证(大黄);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4页燥湿--寒湿证(苍术);--湿热证(黄连);
泻火坚阴--阴虚火旺证(黄柏)。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5页能坚:“苦能坚”提法源于《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后世举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痿证为例,认为苦能坚阴,并以“泻火坚阴”之了解释之。而泻火与存阴乃属因果关系,故“存阴”是间接作用,“泻火”才是直接作用,因而“苦能坚阴”实与“苦能清泄”直接相关。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6页⑤咸:能软、能下,有软坚和泻下作用。
软坚散结--瘰疬,瘿瘤(海藻);泻下通便--便秘证(芒硝)。
另咸味还有引药入肾和补肾作用;
催吐作用,如盐汤探吐。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7页⑥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淡渗利水--水肿、小便不利(茯苓)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8页4.性味合参(1)性和味分别从不一样角度说明药品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方面地认识药品作用和性能。(2)普通来讲,气味相同,作用相近;气味不一样,作用有别。如辛温药品大都含有发散风寒作用,甘温之品则多具补气助阳之功。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59页(3)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一样之处。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麦冬、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0页(4)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一样之处。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主治虚热证。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1页(5)一药兼有数味者,则代表其治疗范围扩大。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2页因为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围,只反应药品作用共性和基本特点,所以不但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品详细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方面、准确认识。所以,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主要。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3页第三节升降浮沉
1.升降浮沉含义升降浮沉反应药品作用趋向性,是说明药品作用性质概念之一。升--上升提举(向上)降--下达降逆(向下)浮--向外发散(向外)沉--收敛固藏(向内)泄利二便(向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4页2.药品升降浮沉趋向性认定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基础。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一样病势趋向: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泄利、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5页所以,能够针对病情,改进或消除这些病证药品,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含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作用趋向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6页3.影响升降浮沉原因(1)升降浮沉与性味关系普通来说:药性升浮--多具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多具酸苦咸涩味和寒凉之性。李时珍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即属此意。此“无”字,应了解为“多数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7页如前所述,性味是从特定角度对中药作用特征概括,药性升降浮沉也是如此。前人往往将性味作为影响和确定药品升降浮沉性质主要原因。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8页(2)升降浮沉与药品质地关系普通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药--多升浮;种子、果实、矿物等质重者-多沉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69页但也有例外:如旋覆花降气消痰,止呕止噫--药性沉降;苍耳子祛风解表,善通鼻窍--药性升浮。故前人谓:“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0页药性升降浮沉与质地关系是前人依据用药经验归纳出来,不过这种归纳并不完全。因为二者之间并无本质联络,所以当代并不以药品质地轻重作为判断或解释药性升降浮沉根本依据。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1页(3)升降浮沉与炮制和配伍关系影响药性升降浮沉主要原因--炮制和配伍。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2页配伍: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药品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制约。反之,性属沉降药品同较多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3页4.药品升降浮沉作用普通来讲:药性升浮--含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药性沉降--大多含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4页不过,有药品升降浮沉特征不显著,如南瓜子杀虫功效。有药品则存在二向性。如麻黄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川芎“上行头目,下达血海”等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5页5.掌握升降浮沉性能意义掌握药品升降浮沉性能,能够更加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效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利于祛邪外出。升降浮沉用药标准是:顺病位,逆病势。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6页(1)就病位而言:病位在上在表者――宜升不宜降。如外感风热用薄荷、菊花疏散;病位在下在里者――宜降不宜升。如大便秘结者用大黄、芒硝泻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7页(2)就病势而言: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当用半夏、生姜降逆止呕;病势陷下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升麻、柴胡等益气升阳。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8页第四节归经
1.归经含义归--是药品作用部位归属;经--是人体脏腑经络概称。归经--就是指药品对于机体某部分选择性作用,即某药主要对某一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显著作用,而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79页2.归经理论形成前人在用药实践中观察到,一个药品往往主要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显著作用,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同属性寒清热药品,有偏于清肝热,有偏于清胃热,有偏于清肺热或清心热。反应了药品在机体产生效应部位各有侧重。前人将这些认识加以归纳,系统化,便形成了归经理论。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0页3.归经依据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疗详细病证为依据,经过临床实践,从药品实际疗效观察中归纳总结出来。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1页(1)脏腑经络学说:归经是药品作用定位概念,因而与疾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如心主神志,当出现精神、思维、意识异常证候表现。故昏迷、癫狂、痴呆、健忘等,能够推断为心病变,能缓解或消除上述病变药品,如开窍醒神麝香、镇惊安神朱砂、补气益智人参皆入心经。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2页经络与脏腑虽有亲密联络,但又各成系统。故有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不一样,经络辨证体系形成早于脏腑辨证。因而历史上不一样时期,不一样医家在确定药品归经时,或侧重于经络系统,或侧重于脏腑系统。这么一来,便造成一些药品归经含义有所不一样。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3页如文件记载,羌活、泽泻皆归膀胱经。羌活能疗外感风寒湿邪所致头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之证,其归膀胱经,是依据经络辨证,盖足太阳膀胱经主表。泽泻利水渗湿,其归膀胱经,指膀胱之腑。羌活与泽泻,一为解表药,一为利水药,虽都归膀胱经,但包含意义不一样。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4页至于有药品只归一经,有药品则归数经,这正说明不一样药品作用范围有广、狭义之分。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5页(2)临床实践:如《伤寒论》创建六经辨证系统,临床上便出现了六经用药归经方法。而温病学派兴起,又出现了卫气营血、三焦用药归经方法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6页(3)药品特征:前人将药品所含有形、色、气、味等特征,作为药品归经依据之一。其中尤以五味与归经关系亲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但这种依据有其片面性,现今在制订药品归经时,极少以此为据。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7页4.归经意义①掌握归经,便于临床辨证用药,从而提升临床疗效。肺热壅盛-泻肺热(桑白皮、地骨皮);心火上炎-泻心火(朱砂、丹参);肝火上炎-泻肝火(龙胆草、夏枯草);胃火炽盛-泻胃火(石膏、黄连)。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8页②掌握归经理论,有利于区分功效相同药品。太阳经头痛--羌活;阳明经头痛--白芷;少阳经头痛--柴胡;厥阴经头痛--吴茱萸;少阴经头痛--细辛。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89页③利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关系。如肺病而见脾虚者,每兼用补脾药品,使肺有所养而逐步向愈。肝阳上亢往往因为肾阴不足,每以平肝潜阳药与滋补肾经药同用,是肝有所涵而虚阳自潜。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0页④利用归经理论,还必须结合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学说,才能做到全方面准确。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1页第五节毒性毒性是指药品对机体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一样,它对人体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必须认识中药毒性,了解毒性反应产生原因,掌握中药中毒解救方法和预防办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2页一、中药“毒”概念1.西汉以前,“毒药”看作是一切药品总称,毒性即偏性。古代毒药概念首先反应了药食分离在认识上进步,另首先也反应出当初对药品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故笼统称为“毒药”。《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3页2.东汉以后,“毒药”主要是指对机体有损害性有毒之药。东汉时代,《本经》提出了“有毒、无毒”区分。”《内经》七篇大论中,亦有大毒、常毒、小毒等叙述。《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毒有大小”。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4页从“毒药”连称到“有毒、无毒”区分,反应了人们对毒性认识进步。东汉以后本草著作对有毒药都标出其毒性。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5页前人是以偏性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小。有毒药品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靠近或相当。因而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发中毒反应。无毒药品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会引发中毒反应。人参、艾叶、知母等皆有产生中毒反应报道。“所谓无毒,亦可伤人”、“药证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证,参茸亦毒。”即是此意。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6页3.当代药品毒性概念毒性:普通是指药品对人体所产生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含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毒药:普通是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发功效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物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7页剧毒药:是指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靠近,或一些治疗量已到达中毒剂量范围,所以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一是指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猛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后果。副作用:是指在惯用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不适反应。普通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8页二、中药毒性分级《素问·五常政大论》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神农本草经》分为“有毒、无毒”两类;《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取“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199页三、怎样正确对待中药毒性?1.首先,要正确总体评价中药毒性:大多数中药品种是安全,这是中药一大优势。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0页2.其次,要正确对待本草文件记载:在古代文件中相关药品毒性记载大多是正确,但因为历史条件和个人经验与认识不足,其中也有一些错误之处(如《本经》认为丹砂无毒,且列于上品药之首;《本草纲目》认为马钱子无毒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1页3.还要重视中药中毒临床报道:认真总结经验,既要尊重文件记载,更要重视临床经验,才能全方面深刻准确地了解掌握中药毒性。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2页4.还要加强对有毒中药使用管理:列入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方法》中药品种,应尤其注意。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3页五、中毒常见临床表现1.含生物碱类植物中毒2.含毒苷类植物中毒3.含毒性蛋白类植物中毒4.含萜类与内酯类植物中毒5.其它有毒植物中毒6.动物性药品中毒7.矿物类药品中毒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4页六、产生中药中毒主要原因一是剂量过大,二是误服伪品,三是炮制不妥,四是制剂服法不妥,五是配伍不妥。所以,使用有毒药品应从上述各个步骤进行控制,防止中毒反应发生。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5页七、掌握药品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1.针对患者体质强弱、疾病部位浅深,恰当选择药品,确定剂量。因毒药安全度小,要掌握其安全有效剂量范围,而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尽可能防止毒性反应发生。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6页2.注意配伍禁忌、个体差异等原因。3.抓好药品判别,预防伪品混用,注意保管好剧毒中药。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7页4.毒药虽易引发中毒反应,但依据以偏纠偏、以毒攻毒标准,有毒药品有其可利用一面。(古今利用一些有毒药品治疗恶疮肿毒、疥癣、麻风、瘰疬瘿瘤、癌肿癥瘕等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必定疗效。)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8页5.掌握药品毒性及中毒后表现,便于诊疗中毒原因,方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抢救治疗伎俩。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09页【复习自测题】1.中药防治疾病基本作用是什么?2.分别叙述四气五味内容和作用,并举例说明性味合参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3.掌握升降浮沉性能意义是什么?4.为何要掌握药品归经?试述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5.简述毒性概念,引发中毒原因有哪些?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0页第五章
中药配伍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1页【目标与要求】掌握中药配伍目标,药品“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含义,配伍用药标准。【教课时间】1课时。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2页临床使用中药不但要掌握中药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内容),更要掌握中药应用普通标准,即中药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使用方法等相关内容。学习和掌握这些标准,按照病情、药性和治疗要求给予正确应用,对于发挥药效和确保用药安全有着非常主要意义。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3页一、配伍概念配伍是依据患者病情需要和药品药性特点,按照一定组合标准,有目标、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药品配合应用。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4页二、配伍内容及其对临床指导意义1.药品“七情”含义药品“七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人把单味药应用同药与药之间配伍关系称之为药品“七情”,包含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5页2.药品“七情”主要内容(1)单行:是指用单味药治疗病情单一疾病。即“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本草纲目·序例》)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6页特点:针对性强,简便易行,主要适合用于病情单纯或疾病轻浅者。如清金散(黄芩),独参汤。它符合简便廉验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临床也应大力提倡。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7页(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药品配合应用,能够增强原有药品疗效。即“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8页麻黄、桂枝同用,能显著增强发汗解表作用;金银花与连翘配合,能够显著增强清热解毒功效等等。由此可见,相须药在以功效分类中药学专著中,多属于同一章节。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19页(3)相使:是指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有一些共性药品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提升主药疗效。即“相使者,我之佐使也。”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20页如麻黄与杏仁配伍,麻黄宣肺平喘,杏仁止咳平喘,两药相合能够提升麻黄宣肺平喘功效;由此可见,相使配伍药品在中药学中多分属于不一样章节,但功效上存在着某种联络。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21页(4)相畏:即两药适用,一个药品毒副作用,能被另一个药品所抑制。即所谓“相畏者,受彼之制也。”如生半夏和生南星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22页(5)相杀:即两药适用,一个药品能减轻或消除另一个药品毒副作用。即所谓“相杀者,制彼之毒也。”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南星毒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毒。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23页畏
半夏生姜杀由此可见,相畏与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两种提法,是药品间相互对待而言。中药学医学知识专家讲座第224页(6)相恶:
即两药适用,一个药品能使另一个药品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即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品租赁转让合同范例
- 商丘工学院《嵌入式系统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分离工程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会计系列综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汕头大学《股票估值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设计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纱布折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进口设备翻译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手动液压倾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壁挂式智能型电采暖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GB/T 32151.29-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29部分:机械设备制造企业
- 某制药厂房空调自控系统URS文件
- 身临其境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范文(5篇)
- 【人教版】《劳动教育》五上 劳动项目五《设计制作海报》课件
- GB/T 22517.2-2024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2部分:游泳场地
- 2024-2030年生命科学中的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年江苏苏州市事业单位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444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Unit3 Amazing Animal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2024)三年级上册
- 一年级心理健康课件生命真美好苏科版
- 2024合同模板合伙开公司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