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应用分析本科学位论文_第1页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应用分析本科学位论文_第2页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应用分析本科学位论文_第3页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应用分析本科学位论文_第4页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应用分析本科学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环境因素与日俱增,静止不变的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日益明显,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仅决策相关性较差,甚至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就连其真实性也受到质疑。现行会计计量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成为人们致力寻找更好替代方法的缘由。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储蓄和贷款危机,它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利器而逐步应用到美国的会计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公允价值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不断地推广,它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优点是明确的。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在1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达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目的。我国公允价值含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即:在公平的交换中,了解情况的交易人愿意进行资产置换和债务偿还的金额。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18个准则中运用。随着我国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公允价值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当前学术界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认识都是相当随意、混乱和模糊的,如将公允价值等同于现值、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截然对立等等。这些模糊的认识进一步导致了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等问题的错误认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的应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探索会计发展规律、完善会计理论、促进会计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未来的趋势,也是市场未来的必然选择,正是本文所持的观点。但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也相对存在一些问题,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目录 摘要 1Abstract 2绪论 31选题背景 32研究动态 33研究方法 54文章结构 51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 51.1公允价值的定义 51.2公允价值的特征 51.2.1公允性 51.2.2现时动态性 61.2.3估计性 61.3公允价值的计量 71.4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的关系 71.4.1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 71.4.2公允价值与重置成本的关系 71.4.3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的关系 81.4.4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 82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82.1更及时反映资产的价值 82.2更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 82.3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93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93.1公允价值在我国金融工具准则中的运用 103.2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 103.3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运用 103.4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114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14.1公允价值应用环境的问题 124.1.1市场条件不成熟 124.1.2金融市场不规范 124.1.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124.2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问题 134.3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 134.4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挑战 144.5公允价值可能沦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155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对策 155.1营造统一、开放、活跃、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155.2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165.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175.4加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175.5引入公允价值专业评估 185.6加强会计信息监督 196结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3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论文PAGE23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应用分析摘要:为了适应我国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财政部在2006年10月颁布了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本文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对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中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通过介绍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来了解公允价值的优越性,并通过公允价值在我国金融工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具体应用介绍,发现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规范和完善公允价值使用的方法。关键词:会计准则;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China'scurrentfairvalueunderaccountingstandardApplicationAbstract:TomeetthenewofChina'scurrenteconomicsituation,andtopromoteChina'seconomysoundandfastdevelopment,theMinistryofFinanceinOctober2006issuedacurrentbusinessaccountingstandards,andrequiringlistedcompanyatJanuary1,2007startedtheimplementation.Thisarticleisinsuchasituationbasedonfairvalueaccountingstandardsincurrentusageintheanalysis,byintroducingthebasictheoryoffairvaluetounderstandthesuperiorityoffairvalue,andthroughfairvalueoffinancialinstrumentsinourguidelines,InvestmentPropertyrealestatecriteria,criteriafornon-monetaryexchangeofassets,debtrestructuringintroducedspecificapplicationoftheguidelines,foundthatChina'scurrentuseoffairvalueunderaccountingstandardsexistingproblemsandaddressproblemsraisedourstandardandimprovetheuseoffairvalueMethods.Keywords:Accountingstandards;MeasuringProperties;fairvalue

绪论现代所说的公允价值定义最早出现于1970年AIC以在APB公布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报告书,它指出公允价值是在包括货币价格的交易中收到资产时所支付的货币金额,或在不包括货币或货币要求权的转让中交易价格的近似值。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我国也逐渐引入公允价值这个概念。现就本文的研究背景、现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解。1选题背景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风暴以来,问题不断扩大蔓延,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7月以房贷和房贷保证为业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在五天内股价暴跌五成和七成,9月被美国政府接管,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于9月巧日宣告申请破产,同日美国政府宣布以500亿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集团,9月16日美联准会同意提供紧急贷款850亿美元给美国最大保险业者美国国际集团(AIG),使得AIG免于破产。美国的金融风暴己经演变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和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在这场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有一个问题再次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即公允价值会计。一些银行家、金融界人士和国会议员对此前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提出质疑。一些银行家指责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帮凶”,美国银行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规则严重恶化了信贷危机,会计处理被指责为过于真实和迅速的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表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如果市场的透明度高,参与者能够及时得知财务状况的情况下,较高的公允价值波动性不一定会带来问题,”IMF认为,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不过这个准则有待进一步改进,以减少一些估值技术夸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要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估值采用的不同会计、审慎管理和风险管理方法需实现一致,以促进实现更稳定的金融体系。2研究动态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摆脱了原有定义中的争议之处,将公允价值重新定义为“在一个有序交易的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出售资产收到或偿付负债支付的价格”(SFASNo.157第5段)。这一定义要求站在出售者的角度来计量公允价值,将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统一为“脱手价”,从而消除了原有定义中的模糊性,使公允价值的应用更具备可操作性。FASB将公允价值规定为“脱手价”,当应用于企业的专用性资产计价时,将迫使企业报告计量日脱手价低于购买价的损失。而在企业打算继续持有该资产的情形下,应用脱手价计量资产一样会带来令人困惑的结果。为了预防这一情形,SFASNo.157《公允价值计量》又规定,计量资产脱手价的一个假定前提是“最高最佳使用”,即市场参与者本着最大化资产价值的目的来使用资产时的脱手价。如果将这一前提具体应用到企业专用性资产的计价,此时的脱手价无疑仍然相当于资产的的重置成本,这似乎又让人回到了原来的困惑之中。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除此之外,将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统一为“脱手价”,依旧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量资产的脱手价和买入价差别是非常大的,通常一项资产在市场流转过程中,买入价和脱手价之间的差额正是制造商和经销商所赚取的利润。只有当资产到了终极消费者手里,才会出现高价购入低价在二手市场脱手的情形。因此,新的公允价值定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中面临的困境。另外,在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从最近几年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来看,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及研究成果是:黄世忠的《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葛家澎的《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李明辉的《试论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谢诗芬的博士后论文《基于价值和现值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等。谢诗芬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是比较早、比较全面的,在她的博士后论文中详细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内涵、外延及我国如何大力推广公允价值等的诸多观点,是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积极倡导者;黄世忠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持乐观态度。葛家澎、李明辉则客观分析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应以历史成本为主,起码在短期内历史成本的主导地位不会变,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长期并存。中国人民大学的周华、戴德明则持相反态度。他们认为国际趋同是不可能的,并从根本上反对国际协调,力主中国会计本土化。3研究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期刊杂志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同时在参考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分析,来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并从中发现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最后对公允价值应用作出总结,公允价值必然成为最终选择。4文章结构全文共分六部分:文章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公允价值定义、特征及计量,并通过其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比较具体说明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不同。文章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允价值的优越性。文章第三部分叙述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具体通过金融工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四个准则来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文章第四部分依据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对比以及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五个方面分开对其进行阐述。文章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虽然现在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必将是市场的最终选择。1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1.1公允价值的定义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10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的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因此,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公允价值是一种特殊的计量属性,能够反映计量对象的内在价值。1.2公允价值的特征1.2.1公允性公允性是公允价值最基本的特征,该特征首先源自于公允价值形成的重要前提———“公平交易”,公平交易是指在不存在特别或特殊关系(该关系可使交易价格不具市场状况特征)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该交易假定是在非关联方之间进行的,各方独立地发生行为。其次,该特征还源于公允价值定义对交易主体的规定,即必须是“熟悉情况的、自愿的当事人”或“市场参与者”。“熟悉情况”是指自愿的购买者和自愿的销售者双方都对被计量项目的性质和特征、其实际和潜在的用途以及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状况适度熟悉。“自愿的购买者”是指自愿而不是被迫购买。该购买者既不过分急于也不准备按任意价格购买。假定的购买者不会支付高于熟悉情况的自愿的购买者及销售者构成的市场所要求的价格。“自愿的销售者”不是一个急于出手,也不是一个准备接受任何价格的被迫的销售者,更不是一个抱着固定价格不放,而不理性考虑当前市场状况的销售者。“市场参与者”是指独立于报告主体,熟悉市场情况,有能力并自愿交易的主市场中的买者和卖者。因此,公允价值定义对交易性质和主体的限定有效地保证了计量结果的公允性。1.2.2现时动态性由于在每个计量日,被计量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并非静止不变,而是会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从而使公允价值具有动态的计量特征。通过运用公允价值在每一计量日对报告主体的资产或负债等被计量项目的计量,能够动态地、及时地反映报告主体在各个计量日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及其价值变动对企业业绩带来的影响,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1.2.3估计性在初始计量无法取得历史成本或在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时,公允价值均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而是熟悉情况、自愿的当事人基于市场信息对被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价值作出的估计。许多因素都要有赖于判断和估计。因此,估计性是公允价值的一大特征。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和现时动态性的优势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理论上被广为推崇,发展成为仅次于历史成本的最重要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估计性特征则使其在实务应用中困难重重,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靠性的质疑就来自于公允价值估计性的特征。因此,如何使公允价值这种计量属性在应用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计量的公允性和动态现时性优势,抑制其由于需要估计而可能引发的随意性和人为操纵的缺陷,确保计量结果的可靠性成为各国公允价值研究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公允价值的计量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公允价值的取得和计量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级次,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的且活跃市场有报价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第二级次,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第三级次,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1.4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的关系1.4.1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在初始计量日,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是相等的。当市场相对稳定及经济环境、技术发展保持不变时,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在后续计量过程中也是一致的,此时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可以相互替代。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主要区别有:历史成本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基础并从企业投入价值角度来进行计量,是由现实交易产生的实际交换价格;而公允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无实际交易存在,而是基于假想交易并站在市场参与者角度来计量,表现为一种虚拟的估计价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通常基于过去时点,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历史成本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变化只是已知数的摊销与分配,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则基于现在或计量日时点,既可用于初始计量,也可用于后续时期的再计量,是一种动态的计量属性。1.4.2公允价值与重置成本的关系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与重置成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者的计量时点相同,都是基于现在或计量日时点,而且两者都不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基础。两者的区别在于重置成本是强调站在某企业主体角度的购买价,而公允价值则是强调在市场参与者角度的卖出价格。1.4.3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的关系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规的业务中,一项资产可望换得的、未经贴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扣除转换时倘若发生的直接成本。时间较短且物价稳定,对于短期应收应付项目,由于货币时间价值可忽略不计,故其可变现净值可以近似地代表这些项目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的区别在于:可变现净值是扣除了预计变现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后的净值,而作为公允价值的市价则一般不涉及对交易成本(如运费、安装费等)的调整。可变现净值是估计售价减完工后预计发生成本、估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公允价值就指材料本身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公允价值随市价波动,也含货币时间价值。1.4.4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现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期待得到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值。现值是公允价值替补。当某项资产或负债因为缺乏活跃的市场而不能得到有价值市场价格的情形下,公允价值的计量就需要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估计。因此,现值只是公允价值确认方法中的一种补充,它不能与公允价值相一致。2公允价值的优越性2.1更及时反映资产的价值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有助于对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计量进行验证和控制,同时可防止企业任意调整资产价格。但历史成本虽然简单方便,却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价值,若资产的市价低于账面价值,则期末需计提减值准备;若市价远远高于原账面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不能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真正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有效地解决了此问题,原因就在于他能够紧密地结合资产价值,它要求以当期的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的价值,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出相关资产的价值。例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无法知道市场中相应资产的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成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价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依然可以反映市场价值。2.2更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所谓配比原则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是收入与成本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因果关系,即不同的成本付出是为了取得不同的收入;第二是收入与成本之间在时间上的配比,也就是说某一时间的收入与某一时间产生的成本、费用应该对应,第三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数量上的配比,即某一产品的收入与其所消耗成本相配比。对于非货币性资产而言,其计量的主要目标在于计算本期的企业收益。现行企业计算收益时,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费用则按照历史成本计量,收益包括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和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不加区分,从而形成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的不实。为了使企业会计核算更符合配比原则,我们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倡导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种现象就能很好的解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2.3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强调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这一时点的价值。而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各个时期的历史成本表现的货币购买力本身已经失去了可比性,在这期间价格变动频繁,要求不断地反映,若按历史成本计量,显然不够具备相关性。而公允价值却能够真实、及时、可核实的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避免因历史成本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和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引入公允价值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3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的应用2006

年2

月15

日,

我国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

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18

个准则都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计量,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企业年金支付、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收入、政府补助、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金融工具列报。本文通过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几个方面的体现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3.1公允价值在我国金融工具准则中的运用新准则明确规定金融工具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后续计量中,如果投资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历史价值计量,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直到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再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该投资归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同时还规定金融工具重新分类后的后续计量标准仍为公允价值,即当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继计量。重分类后,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在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显然新准则大大扩大了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采取更能反映金融工具本质属性的计量方式,必将大大提高金融工具的信息质量。3.2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新准则规定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模式的计量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它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则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后续计量时使用成本模式,则需要对资产计提折旧、而且还要对有关资产进行摊销和计提减值,计提减值后,不能够转回;如果企业确定并且已经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后续计量的,就不能将后续计量方式从公允价值计量转变成本计量。原来的成本计量方式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可以看作是会计政策的变更,以两种结果的差额调整企业留存收益。3.3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运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是交易的双方以存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在此过程中,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作为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判断标准;而确认是否损益与采用的计量方式直接相关。同时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一是该资产交换具有商业性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当满足这两个条件时,企业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需要以企业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扣减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形成的差额计入损益类科目。从现行会计计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会计核算处理的关键是如何确认、计量企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还有如何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损益。3.4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于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企业,非现金资产由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债务人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将债务账面的价值和需要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减后的金额,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会计账面价值相减后的金额,计为资产转让过程中产生的损益。债权人应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债务重组方式为债权转为股权时公允价值的运用。股权按公允价值作价,债务人应将股权公允价值与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债权人应将享有的股权公允价值确认为长期投资。这一公允价值可以用股份的市价总额或评估确认价或双方议价来确定。其中股本的面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入债务人的资本公积,而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差额计入债务人当期损益。修改其它债务条件时公允价值的运用。通过修改其它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它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的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最终计入当期损益。债务人应以修改后的新债务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债务人的入账价值,修改条件前债务的账面价值与修改条件后债务的入账价值相减的金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类科目。4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在新准则中的18项准则中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公允价值需要谨慎应用的原因。4.1公允价值应用环境的问题4.1.1市场条件不成熟交易的公平性和交易双方的自愿性是公允价值的本质所在,清算等其它非持续经营下的交易价格或者强迫交易的价格不构成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的获取需要一个成熟、公平的市场环境,它要求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这样才能使交易的价格与公平价格保持一致。与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我国的经济体制非市场化因素依然存在,市场环境还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和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因而直接获取公允价值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要素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充分的市场竞争尚不能完全展开,作为活跃市场事后证据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等。4.1.2金融市场不规范利率和汇率还未完全市场化,运用公允价值缺乏参考标准。专业人才、信息系统以及数据欠缺使得对公允价值的取得和披露都还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政府对银行和金融机构仍存在着隐性或显性的担保,央行独立性不强,行政味道浓厚,调控乏力,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以其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欺压中小机构,取得竞争优势;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政策模糊,法律存在漏洞,违法违规的操作时有发生。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相对较弱,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转型不彻底;金融主体市场化尚不完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4.1.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有公司中的大部分是由原国有企业或其它政府部门控制的实体重组改制而成。在改制过程中,有些公司的运作比较规范,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尚未真正实现向公司制的转变。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导致公司内部知情者操控程度较大,这一现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并造成了资源浪费,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不正常的关联方交易,公允价值成了关联方之间达成的随意价格。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信息不透明和宽松的市场环境,大股东往往把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上市公司从市场上恶性圈钱,大股东从上市公司大肆掏钱。4.2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问题相对于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以实际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在很多情况下,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就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可靠性。相关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条件,但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资产市场还很不成熟,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资产的价格难以反映其真实的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还难以获得,即使获得公允价值,由于其确定大多数是来源于交易双方的协商,公允的程度也就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再者,对公允价值计量准确与否的审核工作在目前的条件下也比较困难。因此,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成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大难题。另外可靠性不足的问题还源于会计执业的忠诚度,公允价值估价方法的复杂性、判断估计的人为性等,具体体现在:诚信缺失问题严重——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所以会计诚信普遍较差,一个企业同时编制三套报表,一套对税务部门,一套对银行,一套自用,骗贷、骗税、滥用商业信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我国现今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在很多情况下资产和负债缺乏活跃市场作为定价基础,没有现成的市价作为公允价值确认的依据。虽然准则规定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时,也可采用现值技术等方法估计公允价值,但是当前我国还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专门进行公允价值的评估,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信息和折现率信息还很缺乏,不易取得,往往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造成利用现值技术的主观估计成分很大,很随意,会计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又缺乏,使得利用现值技术等方法可操作性变得就比较差,就是在公允价值应用较多的金融业来说,也只有少数几个银行有自己的定价模型,很多公司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值确认为公允价值。这些都是导致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不高的原因。4.3应用公允价值的成本较高公允价值的应用成本增大的具体表现为(1)监管成本加大。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美化企业经营业绩,必须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以构建一套完善的监控体系。(2)信息成本加大。为提高公允价值信息取得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完善市场信息体统,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创造完备的公允价值信息采集平台,以公开市场信息。另外需要增加相关信息收集人员及估价人员,其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收集市场信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因审计公允价值信息所造成的审计收费增加等。(3)培训成本加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于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一项挑战,我国的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素质也不够,因此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帮助他们尽快掌握现行会计准则相关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4)建立完善的环境加大成本。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具备一个公开、成熟、稳定的市场环境。环境的优化,需要法律制度、评估系统的快速发展,这些环境的要达到适合公允价值的应用,成本更是无法人为控制的。(5)计量成本和账务管理成本加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需要在每一个会计期末,对企业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这就需要有专门的计量人员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准确的计量,并需要对计量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这无形中会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4.4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挑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技术的支持,在企业合并、无形资产、资产减值等领域,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和熟悉评估方面的专业知识;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由于规定更加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这将直接增加企业准确、一致地进行业务核算的难度,甚至会出现情况相同而会计处理完全相反的现象。同时,公允价值的确定掺杂着较多的主观性,这也导致它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在利益面前要遵守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对会计人员来说是一项挑战。另外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抑或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于是,对于现值技术的正确运用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熟悉理财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我国,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和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因此把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公允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合理估计和运用。我国目前的会计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加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对不确定因素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道德操守也是当前应用公允价值的当务之急。4.5公允价值可能沦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公允价值的优势在于能提供最相关的会计信息,而这种相关性是建立在一定前提下的,如果不能相对准确地估计公允价值,不但信息可靠性无从谈起,就是相关性也会大打折扣。在公允价值的确认方面,具体来说,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化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活跃的资产交易市场和客观公正的资产评估机构,目前我国这两个方面都比较脆弱。一方面,一些专用性强的固定资产和无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缺少相应活跃的交易市场;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算过程中的技术经济指标值如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和资产未来收益期限的确定,均要求一定程度的估计,客观上有操纵利润的可能。在我国,目前市场体系不完善,一些垄断行业和实行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的金融业导致价格公允的生产要素市场难以形成,而关联方交易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进行公允价值估计本来就存在一定难度,而有很多准则及其指南用到公允价值,但在计量中没有进行具体规范及相应披露,容易造成较大的操纵空间。以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准则为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或者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5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对策5.1营造统一、开放、活跃、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提出了要求,而市场经济的深度、广度越大,市场交易就越能以公平为特征,交易价格就越公允。可见,充分发育的市场是公允价值的理想环境。市场越透明,信息越对称,公允价值就越可靠。公开市场报价也越接近真实的现值。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基本确立,但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显然,构建适合的市场环境,是解决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国家要积极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逐步成熟与完善。加大各级市场的培育力度,全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资源能够在市场上有效流动,特别是要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二手交易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市场,提高市场的有效性,使市场能够公允的反映资产的价值,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及时、更经济。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自由的市场交易主体,保证市场价格公允性的实现。同时加快市场交易立法,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是实施公允价值的环境基础。只有逐步建立与完善成熟、高效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才能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场信息,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5.2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法律作为适合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和调节利益流向的强制性行为规范,对会计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健全法律制度。通过完善法制制度,其中包括监管制度、资产评估制度、公司治理和审计制度,来维护市场秩序。健全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法律责任的规定和惩罚机制。一旦发现舞弊现象,一定严惩不贷。要加大打击违法会计行为的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政府监管而言,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国家监督机构,证监会、国家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会计舞弊的监督。财政部门内部分工配合,密切沟通,资源共享,其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间相互协作,加强交流,从而形成立体的监督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会计监督,持续深入开展《会计法》、会计制度执行以及各类财务检查,实现会计监督的正常化、制度化。同时,继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努力采取措施,督促基层单位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作好总结整改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机制上、体制上研究改进和防范措施,力求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制定详细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对如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这个关键问题给予说明,使相关的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以加强公允价值在实施中的应有力度。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制定更加详细、具体、便于操作的公允价值计量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明确规定,详细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考虑的因素,使报表阅读人和使用人对公允价值是否可靠和公允有充分的估计。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相当强调商业实质的概念和具体判断标准,这对于公允价值的滥用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5.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能够合理估计和计量的关键。公允价值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在新会计准则应用过程中转变会计人员旧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能够把理论与实务有效结合的会计人员,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能力,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运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的需要。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一是普及法律意识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二是做好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对会计人员实行终身教育制,使会计人员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广泛的理解,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通晓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税收法规等知识,增强职业判断能力。三是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通过不断训练、实践,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质外,还要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实践,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并不断提高。四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防范背离职业原则的行为发生,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加大违规惩治成本,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行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坚守职业道德,依法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5.4加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我国要规范公允价值,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制度,在相关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详细地披露公允价值确认的依据、计量的标准、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等,增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个自我决策的会计信息。具体的规范措施有:(1)可创建公允价值变动平衡表,将记入损益类或记入所有者权益类的既涉及利润表又涉及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统一起来,系统地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来源和去向。(2)加强表外披露,包括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如公允价值的层级判断的依据,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公允价值的估计假设,估计现值是所采用的折现率,已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未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披露等。(3)国家应尽快制定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使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更加规范。披露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是根据对未来预期的不同估计,披露对已确认金额的差异,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出于某种原因未予以确认的资产和负债的有用信息;第二是对估计过程中相关变量的披露,提供如何将对未来预期的估计包含在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金额中,以及这些估计是什么。通过将估计与其它可获得的基准相联系,使得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对未来的预期,同样,这也能帮助使用者评价这些估计的可靠性;第三是对风险评价的披露,披露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未来利益差异的依据。前两项披露主要是帮助使用者评价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第三项披露对使用者评价预期利益的风险性相当重要。显然,对公允价值的披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5.5引入公允价值专业评估在公允价值评估上借鉴资产评估,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专业价值评估的专业属性能够提高会计计量的客观真实性,资产评估是一种专业人员的活动,评估人员对资产价值的评估判断都是建立在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且按照一定的准则和程序对资产现行价值进行揭示。专业价值评估的独立属性也能够提供公正的价值判断,资产评估师需要保证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公正。引入的专业机构可以依靠其丰富的执业经验和大量的相关资料保证其评估结果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公允,并消除了各企业由于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引起的估值差异。由评估所确定的价值通常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本保全状态,能够从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两方面完善会计的配比原则,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能够合理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可以更有效地提供会计信息。专业评估对公允价值的客观真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公允价值评估的专业性为公允价值的真实性奠定了基础。资产评估是一种专业活动,从事评估业务的机构应由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专业人士组成。不仅具有专业分工,使得评估活动专业化,其中的人员也都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第二,公允价值评估的独立性提高了评估意见的公正性。资产评估是按照公允、法定的准则和规程进行,评估是专职职业,且从业人员是与资产业务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因此,资产评估活动服务于资产业务的需要,而不服务于资产业务当事人任何一方的需要。5.6加强会计信息监督公允价值实施后,应注意公允价值的确认依据,对于公允价值信息的审计应严格把关、强化监督。对于会计信息的监督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加强包括会计师师事务所、监管部门、证交所、专业媒体等在内的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严格遵守会计规范,使公允价值在掌握规则的行业规范指导下实施。具体可以理解为:(1)加强审计的力度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其可靠性一直备受质疑,为了防范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会计数据提供虚假信息,加强审计工作力度是必不可少的,因而需要加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自律监督,健全行业自律机构的规章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同时需要加强审计的配套建设:一方面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另一方面,严格遵守独立审计的最新准则及其它执业标准,应借鉴海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2)加强相关机构的监管加强中国证监会、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等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建立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要进一步树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意识,完善市场法规,严格市场监管。(3)完善内部控制完善内控制度,实行岗位职责分离管理,加强事前控制,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权限,分工协作,互相监督;加强事中控制,严格实行岗位分离;加强事后控制,审核会计制度执行情况,整理分析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行为方式是否合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6结论综上所述,在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因此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只要我们从加大公允价值的研究力度、规范完善资产评估市场、引导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和解读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建立健全上市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