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纲明示]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真题典例[例1](2019·全国卷Ⅰ)[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答案(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可知秦“二十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属于法家;根据材料“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此次改革仿照《周礼》”,可知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属于儒家。第(2)问,第一小问对象,根据材料“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可知秦“二十等爵”的授予对象是军人;根据材料“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是官员。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了秦的统一;根据材料“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可知“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了基础。[例2](2019·全国卷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是推动领导力量,根据材料中1877年士族拥戴西乡隆盛发动叛乱可知,明治维新后期中下级武士成为阻碍反对势力;第二小问原因,明治维新前期从武士所处的地位、享受的俸禄和西方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后期根据材料中武士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生存条件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例3](2019·全国卷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中“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等信息概括。考情分析1.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5年考题统计年份卷型材料引文出处设问数分值考查主题内容2019Ⅰ卷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215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的思想根源、授予对象及作用Ⅱ卷[日]坂本太郎《日本史》215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Ⅲ卷《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215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康有为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2018Ⅰ卷[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215汉武帝年号制改革前后比较及意义Ⅱ卷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215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Ⅲ卷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215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及与以前治安机构的不同2017Ⅰ卷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215新中国工资制度改革的特点和意义Ⅱ卷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梁启超《戊戌政变记》215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困难及启示Ⅲ卷《隋书》215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和意义2016Ⅰ卷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215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内容、作用Ⅱ卷《清史稿》等215清末军事改革的特点、影响Ⅲ卷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215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意义2015Ⅰ卷彭信威《中国货币史》215唐代币制改革的内容、意义Ⅱ卷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215清代实行养廉银制度的原因、作用2.本部分的命题特点(1)无教材知识依托。解答时应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同时务必与所考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也就是所考内容与必修部分所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材料与必修内容是解答选修一的依据和平台。(2)高考重在考查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让考生通过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3)频繁使用“概括”“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设问提示语,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影响”上,总体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原因)、特点或内容,以及简析改革的作用(意义、影响)上,以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3.本部分的备考建议(1)注意通过教材的几次改革总结改革的规律。(2)把规律熟练应用于无教材知识依托的改革问题中。知识整合一商鞅变法1.背景(1)经济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②各国进行变法。(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2.内容措施内容影响以农求富废井田、开阡陌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加强集权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订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控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3.商鞅变法体现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要求(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还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推动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3)普遍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县制的建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2.内容概况时期措施内容作用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建立各种新制度推行均田制与租调制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设立三长制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和发放北魏吏治有所好转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推行汉化措施迁都洛阳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巩固了北魏的统治3.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推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丰富、发展了各民族文化。(2)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要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2.内容项目领域措施内容作用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抗灾募役(免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军事上缉强兵之法(改变谭积弱书面)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续表项目领域措施内容作用eq\a\vs4\al\co1(政治上取士之法)eq\a\vs4\al\co1(培养变法人才)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唯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3.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2)从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因此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4)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5)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6)综合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局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四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内容(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3.性质: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4.影响(1)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使改革后俄国近代化面临深刻的危机,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五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危机: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3)独立改革派形成:武装倒幕运动的成功;成立新政府。2.措施(1)政治①“废藩置县”,把全国划为3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③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与士族的俸禄与禄米,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建立起来。(2)经济①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②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③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④“殖产兴业”:建立近代企业,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3)文化: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按照欧美国家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大力推进西化。(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并建立现代化军工企业;进行武士道教育,军队只向天皇负责。(5)法制: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3.影响(1)进步性①经济方面: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经济的近代化,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②政治方面:1889年,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③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④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军事实力得到增强,为摆脱民族危机创造了条件。⑤对外方面: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2)局限性①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②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六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①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②康梁维新思想:主张包括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传方式上是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2.百日维新(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2)内容、意义、作用内容意义作用政治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改旧制,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3.结果:失败(1)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2)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4.积极意义(1)从时代背景看: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始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2)从变法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看,向西方学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3)从历史影响看: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同时,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规律总结1.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评价改革的原则①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②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桥梁工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安装合同3篇
- 2024版工程师的聘用合同
- 2024版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地产开发商)
- 2024年餐饮行业清洁保养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独家版:深度学习技术研究与应用合同
-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模拟试卷2(20+5)原卷版
- 2022年中考化学模拟卷6(广州专用)
- 2023-2024年护师类之护士资格证模拟考试A卷(含答案)
- 2022年食品安全员业务知识考核试卷 含答案
- 2024年项目投资合伙权益合同版B版
- 线性代数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贵州理工学院
-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安防主管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消防疏散演练宣传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五年级数学下册 课前预习单(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国石油压裂支撑剂行业供需现状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医疗企业未来三年战略规划
- 急诊科运用PDCA循环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品管圈QCC专案结题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单元)
- 四川雅安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