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模块一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第1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模块一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第2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模块一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第3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模块一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第4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教学案-模块一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1.政治上:全国再次统一,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科举制创立并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2.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对外交往上:开放、兼容并蓄,对外交往、交流频繁世界1.政治上:日本效仿隋唐制度进行改革,逐渐进入封建社会;阿拉伯帝国形成2.经济上:9世纪,西欧庄园经济逐渐流行3.思想文化上: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总体: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显著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考点1隋的统一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灭亡的原因课程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的统一建立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统治措施(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文帝时期,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意义(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2)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打破贵族垄断选官权,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创建(1)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特点分科考试;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择优录取,相对公平和公正地位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1905年,清政府谕令废除)作用积极(1)对中国: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以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2)对世界:是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对西欧启蒙运动和英国文官制度影响深远消极后期成为统治者钳制人民思想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续表大运河的开通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隋炀帝时(自605年起)开凿概况(1)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2)四段: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3)五大水系: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影响(1)积极:大运河的开通贯通了不同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隋王朝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泽被后世等(2)消极: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苦难,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朝灭亡根本原因在大一统的环境下,割据因素存在,统治基础不稳直接原因(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如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三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2)隋末农民大起义: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概况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评价隋炀帝他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开创科举制,造福了后世;但他生活奢靡,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屡次发动战争,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1.隋文帝时科举制度开始出现;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确立。2.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清末(1905年)。考点eq\a\vs4\al(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__唐玄宗和“开元盛世”__唐朝兴盛的原因课程标准: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太宗简介(1)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2)确立了以文治国的总方针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开创了唐朝盛世局面——“贞观之治”相关名言(1)用人:“致安之本,唯(惟)在得人”“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2)纳谏:“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3)民生:“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续表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含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施政措施用人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如重用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如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唐玄宗简介唐玄宗李隆基,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后期为“天宝”评价(1)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开创“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2)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爆发“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开元盛世”含义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施政措施(1)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2)用人上: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员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员立即罢免唐朝兴盛的原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相对融洽;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实行仁政,关注民生唐朝灭亡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考点eq\a\vs4\al(3)经济繁荣__开放的社会风气__唐诗课程标准: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1.经济繁荣概况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表现农业垦田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工具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唐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其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商业唐都长安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2.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开放的社特征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会风气表现(1)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2)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唐诗地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代表人物生活时期美誉诗歌特点李白盛唐“诗仙”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由盛转衰“诗圣”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中期“诗王”其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艺术唐朝最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著名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考点eq\a\vs4\al(4)唐朝民族和睦__文成公主入藏__鉴真东渡__玄奘西行课程标准: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唐朝民族和睦文成公主入藏唐朝民族和睦原因(1)国力因素:唐朝国力强盛,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较大的吸引力(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2)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3)朝廷中的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管理西域(1)唐初,贞观年间,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文成公主入藏背景(1)吐蕃统一: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2)松赞干布求亲: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概况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相关诗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金城公主入藏(1)唐中宗时(710年),金城公主入藏(2)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3)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成为汉藏民族团结的友好见证唐与其他民族政权(1)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2)唐玄宗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3)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2.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原因(1)政策因素:唐朝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往来(2)交通因素:唐朝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3)国力因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史实鉴真东渡概况是扬州大明寺高僧,先后6次东渡日本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时间贞观初年(唐太宗统治时期)经历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访遍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经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贡献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发展原因(1)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2)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3)唐朝的陆路、海路交通发达,为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便利表现(1)中国与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2)中国与朝鲜半岛: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学习和引入了唐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中国与南亚: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4)长安:东方文化的中心,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际化的大都市地位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影响(1)有利于形成人文荟萃、海纳百川的盛唐气象;有利于激发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扩大了唐文化的影响。(2)对世界:促进了彼此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发展启示(1)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2)实行睦邻友好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3)创造和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奠定基础考点eq\a\vs4\al(5)安史之乱__五代十国课程标准: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1.安史之乱时间755—763年发动者安禄山、史思明地点河北、洛阳、长安概况755年,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唐军平定内乱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影响(1)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唐朝灭亡背景(1)朱温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2)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五代十国概况(1)五代: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十国”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短命而亡的王朝1.材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设问: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哪项措施体现了材料中的思想?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答案: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盛世局面:贞观之治。2.材料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分江淮南兵配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别以舟师济沧海,舳舻数百里,并载军粮,期与大兵会于平壤。——杜佑《通典·卷十》设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工程的修建?根据材料概括修建这一工程的影响。答案:工程:隋朝大运河。影响:便利了南北交通,便于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3.材料新的制度,比较注重才学,而不重门第,为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入仕参政创造了条件。采取考试办法,相对公平些,多少可以把更广泛的地主阶级中有用人才选拔出来,有些“任人唯贤”的性质……中央政府通过这一制度给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以政治出路,又可利用他们同士族斗争,缓和了普通地主阶级与中央政权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皇权,从而扩大了隋朝政权的阶级基础。——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设问:材料中的“新的制度”是指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制度:科举制。积极作用:相对公平,有利于广泛选拔人才;促进了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政,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4.材料(炀帝)登基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运送粮食)者倍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唐朝)之速有天下也。——杜佑《通典》设问:依据材料概括“(炀帝)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的原因。答案:隋炀帝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好大喜功,屡发战争;奢侈无度,赋税过重。5.材料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幕僚),则长官自辟(个人选聘),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考核的政绩)……——魏征等《隋书·儒林传》设问:材料反映了隋朝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从原先部分官员由地方长官选聘,到所有官员全部由吏部统一任命。唐朝的盛世局面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正确的政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先进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处理好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有利于社会的繁荣。1.秦朝与隋朝的比较项目秦朝隋朝不同点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制度创新中央集权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相同点(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国家(2)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都为后续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出现盛世局面(4)都有举世闻名的大型工程,如秦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5)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2.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思想文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9页[江西六年真题]一、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大运河的开通1.(2018·江西中考,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解析:由材料中“促数年之祚(国运)”“开万世之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并且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故选C项。答案:C2.(2017·江西中考,2)“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解析:由题干中“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可知,中国科举制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故选C项。答案:C3.(2021·江西中考,4)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如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解析:根据图中“状元第”和所学知识可知,“长命锁”反映了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故选D项。答案:D4.(2019·江西中考,18节选)穿越时空的伟大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运河恩泽利千秋】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zhú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依据材料一,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利与弊。答案:(1)利:贯通了不同水系,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泽被后世;等等。弊:劳民伤财,激化社会矛盾。二、唐朝的繁盛与衰亡5.(2021·江西中考,5)“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解析:根据材料中“范阳节度使反”“肃宗”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故选C项。答案:C[模拟试题精编]一、选择题1.(2020·江西中考模拟)学生甲:“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为其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学生乙:“前代开凿的大运河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丙:“我认为统治者的主观努力是最关键的。比如:知人善任、政治清明,以至社会安定;重视发展经济;开明的民族政策带来和睦的民族关系;开放的政策带来包容的社会心态。”据此可知,这些学生讨论的是()A.西汉休养生息的表现B.隋朝统一全国的贡献C.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D.北宋重文轻武的后果解析:从学生乙“前代开凿的大运河”可以知道,学生们谈论的是唐朝,从其他人谈论的语句,可知他们讨论的是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故选C项。答案:C2.(2020·博豪中学模拟)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农时)为本。”为此,太宗()A.加强中央集权 B.轻徭薄赋,发展生产C.完善了科举制 D.勤于政事,虚心纳谏解析:题干“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农时)为本”体现了唐太宗以农为本、发展农业的思想,为此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故选B项。答案:B3.(2020·赣州南康区模拟)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解析:由“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持续了一千多年”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科举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故选C项。答案:C4.(2020·南昌模拟)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1905年清政府诏令停摆科举,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和废除这一制度的君主是()A.隋文帝、光绪帝 B.隋炀帝、光绪帝C.唐太宗、宣统帝 D.隋炀帝、宣统帝解析: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1905年清政府诏令停摆科举,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清朝在位皇帝是光绪帝,故选B项。答案:B5.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解析: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