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儿童心理学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历史:一个长长的过去,一个短短的现在(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语)一)长长的过去我们可以从两条线来看:一是从古代西方看:新大英百科全书在对心理学做阐释时说,在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有座特耳菲神殿,里面有块石碑,上面写着“人,认识你自己”这么一句话,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形成了今天的心理学。苏格拉底:是西方认为的第一位“心理学家”,他一生都投入到“认识自己的事业”中。如他说:对哲学家有一题目,其价值无限高过于这里的一切木石,甚至那里的一切星辰,这就是人心。柏拉图:他有许多对心理学的重要见解,如他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他认为心理健康取决于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体魄。体操训练能保证身体的健康,钻研艺术、数学、哲学有助于健全心灵。亚里士多德:相对于前两者,他对心理学的贡献是是杰出和系统的。他写了一本书《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以上三位人物我们一般称他们为——哲学家或思想家,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学思想都孕育在他们伟大的哲学思想中。二是从古代中国来看。我们可以从一些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中来领略他们的心理学观点。荀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韩非: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他的思想论及了心理学的多个方面。如:性相近,习相远;学而时习之;听其言,观其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等等。从以上两条线看心理学长长的过去,基本的定论是:心理学寓于哲学中,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因为以上的论述基本源于两方面:一是日常经验;二是哲学思辩。二)短短的现在当科学方法第一次被运用于解决心理学问题时,科学心理学就出现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1879年至今仅有一百多年历史,是一个短短的现在。但是由于生物学、神经学等学科的介入,以及科学实验的开始,使得心理学在百余年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各学说纷争,以下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学说三个:二、三大视角简介一)构造主义视角代表人物:铁钦纳观点:世界是由经验构成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经验,而心理经验是由基本元素构成的。方法:内省法。自己体验自己的感受,自我观察。此理论主观性太强,不易把握。二)行为主义视角创始人: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观点:心理学就是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他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两个含义:其一,某个心理学家研究的某个行为应该是其他心理学家也可以观察和重复验证的;(客观性)其二,一种行为是另一种行为的原因,而不是心理经验是行为的原因,这可以归结为S→R。方法: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法。评价:此理论强调心理研究的客观性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但它否认心理的主观性则使它显得比较偏颇。三)认知视角为什么相同的刺激却得不到相同的反应?认知心理学家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开始研究S和R之间的联结O上,即有机体自身的变化。有机体是如何对刺激做反应的?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视角。认知心理学关心几种心理过程:感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智力、语言使用,也包括情感、动机、人格、社会关系等,涉及范围广泛。四、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与心理过程的科学。三个含义:一是行为,是指可观察、可测量、可记录的活动,既包括明显的肢体活动,也包括生理或身体的变化;二是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知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情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个体心理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个性心理兴趣、信念、理想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三是科学,包括两方面:1、有理论体系有与我们日常观念相一致的;也有相反的和没想到的。三、有科学的方法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或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包括:1、种系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2、个体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只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二、什么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的概念: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的人。发展的概念:在个体心理学中主要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结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学?(P13)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三个“W”:What:是什么,即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模式或特征。When:什么时间,即这些模式或特征的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即对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形成的原因。第三节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一、遗传与环境的争论遗传因素:是指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内在的因素,包括生理成熟。环境因素:影响人成长的环境因素有两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某一因素决定的。2、共同决定论(斯腾、鲁克森伯格、格塞尔)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环境与遗传两因素共同决定的。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我们从生物学中关于基因型转化为表现型时反应范围的研究,来看看遗传和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4、生态发展观由美国心理学家尤芮.布鲁芬布瑞纳(UrieBronfenbrenner)提出的观点.这个观点把儿童发展视为周围多层次环境关系的复杂系统包括:社会生态系统理论1、微观系统涉及儿童和即时环境之间的关系;2、中间系统是儿童周围即时环境的联系;3、外在系统是指不包括儿童本身,而对其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4、宏观系统是指儿童身处文化的价值观、法律和习俗5、动态变化系统是指儿童所处环境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性质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是量变的还是质变的?发展既有连续性也有阶段性,是有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划分: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婴儿期------1—3岁童年早期(幼儿期)------3—6、7岁童年中期------6—11、12岁童年晚期------11、12—14、15岁青年早期------14、15—17、18岁⊙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儿童是一张白板,途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儿童是自己主动发展的吗?⊙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儿童在不同情境中表现是一致的吗?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一般认为个体的特性和情境都会影响行为。⊙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动物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有一很短暂的时间,对某一特定对象或刺激可以形成一种永久性的铭记。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言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关键期5岁掌握数概念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关键期5岁以前音乐学习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技能掌握关键年龄第四节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研究小学时期儿童心理发展模式(what)小学时期的儿童在心理的各个方面发展有什么特点?如:认知发展领域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等发展的模式。二、研究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三、研究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why)四、研究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第五节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研究设计的类型(一)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1、横向研究如果想知道某一心理特点在不同年龄的儿童中是如何表现的,这个方法是个最好的选择。优点:省时省力,获取质料快,很快能看出被研究者的发展趋向,反映了被研究者的共性;缺点:不一定确切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2、纵向研究如果想知道某一个或某一群个体的心理是如何发展的,纵向研究就是好的选择。优点:可获得心理发展的详尽资料。缺点:费时费力,所取得的成果未必反映儿童心理发展的共性。(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从对资料分析的角度1、定性研究:是一种描述性分析。2、定量分析:是一种侧重数量化的统计分析。两者在研究过程中都可利用。(三)个案研究与组群研究从选择多少被试的角度:1、个案研究以研究一个人或一个事件的方式来认识某种心理现象。优点:能够获得被研究者的详尽材料,缺点:研究结果缺乏普遍性,外推性不强。2、组群研究是指把同性质的被试作为一个组群的样组进行研究。优点:省时省力,可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结论。缺点:不便于作个别深入的探究。二、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自然观察对在自然情境的自发行为作系统的观察。优点:自然、真实;缺点:影响因素过多,不足以确定行为的因果关系。二)调查法调查法是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直接访问被试或其他有关人员,并将其结果作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优点: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外推性强;缺点:需有十分专门的技术,需要学习和运用,才能做一个好的调查。(三)相关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后,看两方面数据间是否有协同变化的关系。优点:研究结果使我们获得行为与行为、行为与现象之间的变化关系,为预测行为提供了可能性。缺点:仍不足以确立因果关系。(四)实验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心理作研究的方法。优点:是所有方法中确立因果关系最好的手段。缺点:严格控制的环境易造成有些被试的紧张,影响结果的正确性。(五)跨文化研究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否有影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认。三、跨文化研究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否有影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认。第二章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第一节小学儿童的生长发育一、小学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一)新陈代谢旺盛二)体格发育在平稳增长基础上,出现快速增长三)骨胳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四)乳牙脱落,恒牙长出五)心率减缓,呼吸力量增强六)进入青春期后,生殖系统开始发育身体发展的原则:头尾原则、远近原则二、影响小学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一)内在因素:遗传、内分泌、性别二)外在因素:营养、疾病、生活制度和体育活动、社会因素第二节小学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人脑作为世界上最精密的活体结构,在生命早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人脑大约由1万亿个细胞组成。从目前来看,脑至少由两种脑细胞构成: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示意图: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靠的是突触结构,髓鞘的形成,使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迅捷。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它们通过扩展纤维的方式来和周围其他的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突触发生过程在大脑发育加速期内进展迅速。由于发育中的神经元需要为突触联系提供空间,所以很多周围的神经元在突触形成时就死去了(Huttenlocher,1994)。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神经元的发展体现了“用进废退”的特点。生物基因提供了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发育的基本趋向,而早期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脑的具体结构。与标准实验室养育的动物相比,多胎同窝出生的动物有更多玩伴与刺激,它们的大脑更重,神经元之间联结更为广泛(Greenough&Black,1992)。一、神经系统的发育一)大脑的发育1、脑重量的变化脑重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大脑结构的变化。2、大脑的分化与发展(1)髓鞘化神经细胞髓鞘化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出生后不久,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已经髓鞘化,在第一年内发展迅速,但大脑的一些区域(如前额皮层、网状结构)的髓鞘化进程则要延续到15、16岁。(2)大脑偏侧化大脑是由两半球组成的,两半球间由胼胝体相连结,大脑两半球都有皮层覆盖。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Foxetal.,1995)。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化开始于什么时候呢?研究表明,出生时大脑偏侧化并未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偏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功能也越来越固定化。3)大脑发展的敏感期突触联结形成的高峰时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候,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期,此时对大脑进行刺激是非常必要的。有些研究者依靠脑重量和颅骨大小的增加以及EEG测得的脑皮层中脑电波活动的变化等为依据,对在婴儿期到青春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间断性的脑快速生长期进行了界定(Epstain,1980;Hudspeth&Pribram,1992;Thatcher,1991,1994)。(二)神经的发育(三)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节二、小学儿童大脑活动(一)活动特点1、优势兴奋2、镶嵌式活动3、动力定型4、始动调节5、保护性抑制(二)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1、一节课中的变化规律2、一天中的变化规律3、一周中的变化规律4、一学期中的变化规律5、一年中的变化规律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第一节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什么是认知认知(广义):是指人类的认识活动。认知(狭义):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一、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有关概念1、认知结构指个体对事物由知觉而形成的概念,皮亚杰称之为图式。个体靠图式去识别和辨认事物,从而对该事物获得认知。2、同化与顺应同化:遇到熟悉的事物时,个体可直接运用已有的图式将其纳入认知结构中。顺应:遇到新事物时,个体根据环境要求调适其图式,以接受新知识。3、心理运算有以下含义构成: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具有守恒性;具有系统性。二)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外显的行动影响世界,以此来认识世界。他们的运动行为反映了感知运动格式——用于认识世界的概括化的动作模式,诸如吸吮格式。格式逐渐分化和整合,并且在阶段末,婴儿能够形成现实的心理表征,产生客体永久性。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一是主体和客体的分化;二是因果关系的形成。2、前运算阶段这时期的儿童年龄:2—7岁。皮亚杰把这个阶段分为:前概念期、直觉思维期两个亚阶段。1)前概念思维期(2-4岁)A、自我中心主义发展主义者认为,到大约8岁以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完全以自己的方式来知觉和阐释世界。如:整个世界都听我使唤;月亮只跟着他走;只有他在的地方在下雨。这种无能力从他人的观点观察事物的局限限制了诸如“公平对待”、“道德评价”和“共享”等这些良好行为的发展。对年幼儿童来说,自我中心主义不是他特意的选择或缺乏经验和训练的结果,而是他这个年龄必然出现的思维方式。就象此时的儿童和成人相比一定身材矮小。自我中心主义可以说令人又喜又恼。喜:此时的儿童——真诚,不会戴“假面具”。(天真无邪;童言无忌。)恼:他们无能力察觉自己的行动对他人造成的后果。如:3岁儿童在用棍子敲击物体以体验音响效果时,会用棍子去敲击另一名儿童的头颅,而这另一名儿童因疼痛而发出的尖叫只会引起他的“惊讶”,而不是“内疚”。前概念期的儿童无能力处理物体和人的复杂特征。B、象征性游戏游戏是儿童早期认知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儿童通过游戏懂得了世界上的生活,以及如何生活。游戏是幼儿期的儿童的主要“工作”。随着表象和语言能力的日益发展,3岁儿童学会了用一件事来象征另一件事。2)直觉思维(4-7岁)直觉思维的主要特征是:A、守恒缺乏在4-5岁儿童身上容易发现这种特征。问儿童A和A’杯子里的水是不是一样多;当着儿童的面,把A’杯里的水倒入B杯里,问儿童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儿童的回答可能有这样两个:要么A杯里的水多,要么B杯里的水多。原因是什么呢?B、泛灵论幼儿期儿童身上存在一种泛灵思想。表现在他们认为所有物体都是有生命的。儿童身上这种泛灵论的消失可分为4阶段。在直觉思维阶段,从认为所有物体都有生命(4-5岁)转变到只有移动着的物体有生命。然后认为只有处于自发运动状态、即无明显推动力而运动的物体才具有生命。第四阶段,即认为只有植物和动物才具有生命,要到11或12岁时才出现。泛灵论思想有两个作用:第一,通过儿童把情感和态度投射到外部物体身上,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第二,这种投射可以帮助他脱离自我中心主义。C、实在论此时的儿童认为,一切事物,包括物体、图片、梦境或语词,都具有同样的真实性。(这是自我中心的另一表现)他们还不能把思维过程和现实世界区分开来。表现为,他们会全身心进入冒险故事的世界。实在论也是成年人为什么应该对儿童谨言慎语的一个理由。一个不能兑现的允诺,对敏感的孩子来说,无异于一颗破碎的心;一个妖怪来了的恐吓,可能会使孩子夜不能寐或噩梦连连。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比起学前期,思维更具逻辑性,更灵活、更有组织性。守恒能力表示孩子能够去中心性并反向思考。学龄儿童还具有提高的对分类、系列和空间概念的掌握。但是,他们还很难进行抽象思维。在这个阶段儿童获得了:1)守恒学龄儿童善于转换思维,他们在液体守恒实验中认识到水在一个方面(高度)的改变可以通过另一个方面(宽度)的改变来补偿。这个实验也说明了儿童思维的可逆性。2)去自我中心主义此时的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3)进行群集运算包括:组合性两个集可以组成新的集,如鸟类(A)+兽类(A’)=动物类(B)逆向性合并的两个集可以分开,如动物类(B)-兽类(A’)=鸟类(A)结合性可以通过不同的运算方式达到同一运算结果,(A+A’)+B=A+(A’+B)同一性任何一种运算都有一种逆运算与之组合产生“零运算”,A-A=0重复性同类重复性质不变,A+A=A4)分类此时的儿童可以根据多种纬度进行分类,如既能从颜色、形状分类,又能根据主题分类。5)序列大小排序的问题对这个时期的孩子已基本掌握。4、形式运算(11、12--)心理运算可以真实的情境,也能用于可能性与假设性情境;能用于当前情境,也能用于将来情境,以及用于单纯言语或逻辑的陈述。青少年获得了科学思维,假设-演绎推理及包括命题间推理的逻辑推理。他们能够理解高度抽象的概念。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阶段性的含义表现为: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具有不同的质的特点;2、阶段与阶段间的关系是非连续性的;四)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1、贡献: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正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详尽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认知发展的路线;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思维发展的工具。2、值得商榷之处过多强调生物学因素的作用;研究方法上的妥当性;形式运算是否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等。五)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应关注儿童思维的过程;2、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3、承认发展中的个别差异;4、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与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一)主要观点维果茨基同皮亚杰一样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的,但与皮亚杰不同的是,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认知成熟,而是通过成人或年长伙伴来习得和掌握的,这就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主要是指:儿童所处组群的信仰、价值观、传统和惯常的行为习俗儿童就是通过文化这个中介来完成与客体的对话并形成自己的能力;二)最近发展区儿童“能为”与“可能为”之间存在一个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对儿童来说是“最近的”,只要给与支持或通过儿童的努力就可以达到。三)对教育的启示1、在教学中应实行“辅助”学习2、教学着眼于儿童的潜能发展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一、注意的定义注意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把心智努力集中于对象,而这种集中是可选择的、可转移的、可分配的。其他教科书上的定义注意是对刺激的指向和集中三种注意行为的关系注意的选择最基本;(选择性注意)注意的分配更重要。(分配性注意)二、选择性注意引言现象:“出神”1)你有过吗?2)次数多吗?3)能有意识控制吗?比如现在就来。问题的提出注意集中于一点而全然忽略其余,这究竟容易不容易?过滤器理论由布罗德本提出的.我们的感觉通道时刻都充满了大量信息(a);信息只有经过进一步分析才能形成知觉和语义(b);而a和b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c),起着过滤道的作用,少量的信息通过过滤道被意义加工.此模型解释了选择性注意.谁提出的?这个模型解释哪种注意?注意:只滤掉了语义这样的复杂信息。模型遭到了什么质疑?鸡尾酒会现象描述暗示了什么?监控;具有个人重要性如何质疑过滤器模型的?提出怎样的问题?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不要自责太甚。三、分配注意引言问题的提出如果说鸡尾酒会现象表明“捎带”监控,那么这种“捎带”监控能加工多复杂的信息呢?改进的两耳分听作业格雷实验哪里改进了?结果怎样?如何解释这个结果?=引起怎样的猜想?=说明什么问题?特瑞斯曼的两耳分听作业哪里改进了?结果怎样?与格雷实验比较如何解释这个结果?=引起怎样的猜想?=说明什么问题?“捎带”的监控居然可以达到十分精细的地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输入词汇信息;实验者报告听到了:狗抓跳蚤一句意义完整的话;这说明:分配注意是在意义指导下拾取信息的,并且在参照信息的形式特征的条件下识别被拾取信息的意义.一系列的实验表明,当我们的选择性注意集中于某些信息的时候,往往也分配一部分注意留心其他方面.资源分配模型又称“能量分配模型”:你的注意是你的心理资源或能量模型的假设1)信息加工总要消耗能量;2)你在每一时间里能调用的资源或能量是有限的。注意分配受什么基本因素的影响?1)客观因素:作业的数量和难度;2)主观因素:1唤醒:~指什么?指来精神了.~对注意起什么作用?起着补充可利用资源总量的作用.如何补充注意资源?(1)物理刺激(2)生理刺激(3)正常休息1唤醒:~指什么?指来精神了.~对注意起什么作用?起着补充可利用资源总量的作用.如何补充注意资源?(1)物理刺激(2)生理刺激(3)正常休息2分配策略:基本做法:焦点对象;情景对象策略分类:长期倾向:生物性警觉:生物进化的成果,表现为不随意注意经验性警觉:生活养成的习惯,典型:对自己名字的警觉临时设定两个模型的联系注意的选择和分配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看的。正因为心理资源有限,所以注意才是有选择的,而不论注意分配于多少作业,相对于接收到的刺激而言,都是选择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比较注意的分配比注意的选择能解释更多的现象。为什么初次做复杂动作时会显得笨拙?复杂动作:由至少两项独立操作组合起来的作业。组合:两项操作必须(1)同时进行;(2)连贯执行为什么经过练习达到熟练后,复杂动作就自动化地运作起来?为什么做复杂动作时会显得笨拙注意分配的解释(1)心理资源分配不过来;(2)心理资源不能及时再分配;(3)心理资源分配不足量。四、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是否有:1、目的性;2、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五、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广度(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六、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一)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总体趋势:从无意注意优势地位,逐渐过渡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1、无意注意的发展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处于同一水平。儿童大脑的发育是儿童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条件2、有意注意的发展小学儿童有意注意的两个方面:一是有意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二是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二)注意的品质的发展1、注意的稳定性的发展(P110)2、注意的广度的发展3、注意的分配的发展4、注意的转移的发展(三)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1、在教学中组织儿童的注意(1)儿童注意分散的表现与原因(2)儿童注意分散的避免与控制给与信号、提出问题、特殊安排(针对个别差异)、适当的奖惩2、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注意力(1)合理运用注意规律(2)培养儿童相关心理品质第三节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觉:接受外界的信息感觉器官有什么用处?对刺激作出反应。(刺激:指物理能量,能使感觉发生反应的能量。)假如没有了感觉:感觉剥夺实验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Hebb)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关于感知觉的认识5种主要的感觉感觉只有经过知觉组织才有意义人对现实的知觉受文化、教养的影响感觉的种类视觉及其研究看到了什么?视觉看到的是可见光,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我们只能看到整个电磁光谱的一小部分:380~760毫微米。感知色彩:色觉理论三色说三种感光细胞:蓝;绿;红优点:解释各种色觉构成的原理缺点:不能很好解释色盲和负后像更好解释色盲的观点:拮抗说三对感光视素:黑-白、红-绿、蓝-黄视感受细胞是成对联系的,但相互对立运作优点:能很好解释色盲和负后像;缺点:不能解释为什么三原色可以产生一切颜色。明适应、暗适应现象:从阳光灿烂的外面进入黑暗的电影院,什么也看不见,要等一会才能看到周围的人与物;反之亦然。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darkadaptation)。相反,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你夜晚开车常使用远光灯吗?当夜晚会车时,远光灯可使对向驾驶员视觉上产生瞬间致盲,最快恢复也要持续2秒左右的时间,在这两秒的时间里,驾驶员如同闭眼开车,对周围的行人以及前后的来车观察能力大大下降。为什么驾驶员会瞬间致盲?你会解释了吗?有益于约会的:黑暗效应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男生和女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样吗?感觉特性之——阈限绝对阈限: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五种基本感觉的绝对阈限视觉:夜晚晴朗时,可以看见50公里外的一只烛光;听觉:安静环境中可于6M处听见手表秒针走动声;味觉:可尝出在7.5升水中的1匙糖的甜味;嗅觉:可闻到在三居室中洒一滴香水的气味;触觉:蜜蜂翅膀从1CM高处落在面颊上即有触觉绝对阈限是否具有个体差异?绝对阈限的个别差异是存在的;个体自身的绝对阈限也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另外,刺激的类型、一个人神经系统的状态、错觉、情感因素都会影响感觉阈限。人的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是什么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的关系是:反比关系。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个体能感觉到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或指个体能感觉到的一种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阈限研究的两项基本发现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做了第一项发现:一个人差别阈限的差量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参照刺激的强度而变化的。如先后拎100克和102克的重物,很可能觉得重量不一样,但是分别拎1000克和1002克的重物,就不会发现有差别。重物之间的差量是一样的,都是2克,但参照刺激的重量不同,因此我们就有不同的感觉。德国生理学家G.费希纳作的第二项发现:差别阈限的差量与参照刺激的比率是恒定的。如:拎100克重物的最小可觉差是2克,那么下列关系即成立:2/100=4/200=8/400=…=0.02或2%费希纳将此关系命名为“韦伯定律”韦伯定律的适用范围:中等强度的刺激,过强或过弱的刺激不适用。韦伯定律的现实应用:教室灯光、教师的声音等。人的差别感觉能力和差别感觉阈限的关系是什么?两者呈反比关系你的感觉是真实的吗?——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持续的刺激会导致感受性(即你的感觉能力)的发生变化,这称为感觉适应。所有感觉都可以产生适应,但有差异。感觉适应好还是不好?比如,你希望痛觉适应吗?定义:指感受性随接受刺激的时间延长而得以调整的情况。(调整:感受性提高或降低)感觉适应的适用范围:所有感觉。你的感觉是真实的吗?——感觉对比橘子和糖,你会先吃哪一个?对一种刺激的适应会影响个体对后继刺激的反映,这是感觉对比。知觉:选择、组织、解释信息知觉与感觉的界限不易划分清楚“知觉”与“感觉”的误用之两例例1:某人昏迷,针刺无反应,于是我们说:他失去知觉了。例2:拥挤的公交车上,某人踩着你的脚站着,你说:“你怎么没感觉啊?踩着我的脚知道不?”按:两例里的感觉与知觉以对调使用为好。感觉与知觉的根本区别感觉收集材料;知觉产生图景感觉使你知道外部有物;知觉使你知道这是某物知觉的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对感觉刺激作选择、组织与解释的过程其他的知觉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过程的要义的说明知觉的选择功能:我们总是从大量的感觉刺激中选择极少数刺激继续加工成知觉,而未被选择的感觉刺激就被“丢弃”了。知觉的组织功能:我们总是努力把孤立杂多的感觉信息联系成一特定的整体。知觉的解释功能:“我”所见者,往往是我有意无意所欲见者。感觉与知觉的区别看见左图的黑白斑点吗?这是感觉。看出图中一条狗吗?这是知觉。黑白斑点是“感觉材料”;看不出“狗”表明你没能对“感觉材料”做成功的“知觉加工”。画的是什么?一个马戏节目注意:画中很多线条不连接。提问:这妨碍你看画吗?为什么?回答:因为……画的是马戏表演吗?问:什么没变?答:画与线条。问:什么变了?答:解释。问:结果怎样?二、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将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的三个条件: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动静关系3、个体经验(二)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恒常性有多种表现:如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恒常性有多种表现:如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知觉恒常性的维持要依赖于以下条件:1、知觉的物体是熟悉的;2、物体呈现时有合适的背景和深度线索。(三)、知觉的整体性(格式塔法则)关于格式塔心理学科学心理学早期的一个学派,或一个视角“格式塔”原是一个德语词,英文的音译是gestalt之所以用音译,是因为英文里没有词可以与这个德文词对译格式塔的主要意思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究知觉,发现了若干具有普遍性的法则。相似性邻近性闭合性好的连续性简单性图形-背景(四)知觉的理解性用已有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的特性。三、影响知觉的因素期望期望对知觉的影响是:你想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西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河北省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电视节目编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人居环境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湖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施工合同条款修改版
- 2025江苏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山东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中医养生之道(讲座)
- 内科胃癌护理查房
- 2024年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肠梗阻课件完整版本
- 融资合作法律意见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作合同with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
-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豆腐制作工艺
- 临床提高吸入剂使用正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中华老字号”申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