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调研考试
生物学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血浆血浆
A/\BXX°
组织液------淋巴组织液------淋巴
血浆血浆
组织液=T淋巴组织液------►淋巴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1、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
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2、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
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3、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详解】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
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2、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的多少,A错误;
B、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Ch、尿素、神经递质等,B
正确;
C、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C错误;
D、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人类大脑皮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B.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C.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言语区的W区、H区和V区
D.当S区受损伤,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即运动受限但能用语言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脑的结构中,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
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详解】A、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
B、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B错误;
C、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言语区的W区(书写中枢)、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和V区(视觉性语言中
枢),C正确;
D、当S区受损伤,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即不会讲话但听懂谈话意思,D错误。
故选C。
4.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
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相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
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
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
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
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
【详解】A、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该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
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咀嚼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C正确;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二者的反射弧不完全相
同,D错误。
故选C„
5.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如图为“神经一肌肉”连
接示意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B.电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C.刺激M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向右单向传导
D.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
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
的。即在电流计处,M点的兴奋可以传导给N点,N点的兴奋不能传导给M点。
【详解】A、在突触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导到突触后膜,因此刺激N点只有电流计的右侧会兴奋,因此
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A正确;
B、刺激图中肌肉中的感受器,兴奋传导到大脑,经处理后再传递到肌肉。当兴奋传导到M点时,电流表
的指针偏转1次;当兴奋传导到N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又偏转1次,所以刺激图中肌肉中的感受器,电流
表的指针可能偏转2次,B正确;
C、兴奋在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所以刺激M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向右传导,且也可在M点所在
的神经元上进行传导,即可以向左传导,C错误;
D、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会引起突触小泡发生定向移动,并与突触前膜发生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
间隙,进而引起突触前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信号转化,D正确。
故选C。
6.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
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
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
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即使神经递质作用的时间更长,故使下一
个细胞持续兴奋或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使受刺激点不能兴
奋,保持静息电位。
【详解】A、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但有机磷对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没有影响,在
a处给予刺激,突触前膜b处能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A正确;
B、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导致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而持续刺激突触后膜c处,如果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c处会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
C、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形成,因此在a点给予刺激,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
会产生神经冲动,突触前膜b处没有电信号的作用,则不释放神经递质,C错误;
D、突触后膜c处不会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
故选Ao
7.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骑行时细胞产生大量的C02刺激位于垂体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B.长时间骑行,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上升,肝糖原分解加快
C.骑行中,下肢的运动由位于中央前回的底部代表区控制完成
D.骑行躲避障碍物时,眼睛处的感受器感受刺激后,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答案】B
【解析】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
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
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非下丘脑,A错误;
B、长时间骑行,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上升,肝糖原分解加快,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含量现对稳定,B
正确;
C、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C错误;
D、骑行躲避障碍物时,眼睛处的感受器感受刺激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负变正,
D错误。
故选B。
8.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
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长
索
激
州
‘I
I
I
岛
相
组
素
为
理
上
水
/瑟I
L
一
A.该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
B.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
C.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干扰
D.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的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故该探究
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
鼠的胰腺和垂体。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该实验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其中实施切除手术
后,注射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其他各组为实验组,A正确;
B、注射胰岛素的大鼠的体重和注射生长激素组大鼠的体重均大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的体重,说明胰岛
素和生长激素都具有促进大鼠生长的作用,B正确;
C、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C错误;
D、据图可知,注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大鼠的体重大于注射生长激素的大鼠的体重,也大于注射胰岛素
的大鼠的体重,说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D正确。
故选C。
9.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
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有氧呼吸的强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
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
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
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存在于皮肤等,A错误;
B、甲过程要减少散热,因此甲可表示汗腺分泌减少和毛细血管收缩,B正确;
C、寒冷条件下,乙过程要增加产热,因此乙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C
正确;
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有氧呼吸的强度,使产热增加,D正确。
故选Ao
10.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细胞因子等
B.泪液、胃液和唾液等都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它们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
D.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其
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免疫系统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针对外来抗原性异物,如各种病原体。②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
细胞。③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大多数细胞都能产生溶菌酶这种免疫活性物质,
A错误;
B、泪液、胃液和唾液等都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这些液体均不属于体液,因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
错误;
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是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但吞噬细胞
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
D、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此外免疫系统还具有免
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免疫失调引起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会直接刺激肥大细胞产生组胺等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B.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并出现症状,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C.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病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低下,但避免病原体感染就不会危及生命
D.艾滋病不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握手、咳嗽等方式传播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
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
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
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与吸附在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
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可见过敏反应中组胺的释放不是抗体直接刺激引起的,A错误;
B、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
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B正确;
C、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能力低下,若
能避免病原体感染会减少感染的机会,但也会有生命危险,C错误;
D、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等,不会通过握手、咳嗽等方式传播,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标记的抗体可用于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
B.疫苗都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
C.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D.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使用免疫增强疗法进行免疫治疗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
器官移植等。
【详解】A、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人工标记的抗体可用于检测病原体和肿瘤标志物,A正确;
B、疫苗通常是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具有抗原性的生物制品,此外还有新型疫苗如核酸疫苗等,B
错误;
C、移植的器官对于病人来说,是非己的物质,属于抗原,容易被T细胞免疫,发生免疫排斥,需要免疫
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免疫能力,C正确;
D、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使用免疫增强疗法进行免疫治疗,以增强其免疫功能,D正确。
故选B。
13.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因单侧光照射而分布不均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的物质是生长素
C.拜尔在黑暗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D.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由化学物质引起,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1、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
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一口引噪乙酸。
【详解】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
弯曲,未提出生长素的相关概念,A错误;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未指出生长素的概念,B
错误;
C、胚芽鞘的尖端能感受光照的刺激,拜耳的实验在黑暗中进行,避免了光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
错误;
D、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
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故选D。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均与植物激素类似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发育
D西瓜、草莓使用高浓度膨大剂,可以加快长势并提升口感
【答案】A
【解析】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
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
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
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蕉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
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
开雌花。
【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
果稳定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A正确;
B、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的
生理效应均与植物激素类似,但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B错误;
C、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乙烯是植物体各部位都可以产生的植物激素,
具有催熟的功能,但不能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
D、西瓜、草莓使用高浓度膨大剂,可以促进果实生长,但会影响口感,D错误。
故选Ao
15.某同学为了验证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将若干小麦种子浸润萌发,待根长到3~5cm后,在
根尖的“某一区域”剪取10mm长的根段若干,分别浸泡于等量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
测量根段的长度,记录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长素浓度(ppm)010-5IO,10-310-2101
两天后根段的平均长度(mm)1415.316.416.115.614.2
A.题中所选择的“某一区域”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
B.由表中数据可以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介于10-4ppm~10-3Ppm之间
C.该实验目的为“验证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所以生长素浓度为Oppm的这组实验可省略
D.该实验结果可以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表: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根段的平均长度;表格数据显示,生长素浓
度为10-4ppm时,根段的平均长度最大,说明促进根段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在10-4ppm左右。
【详解】A、题中所选择的“某一区域”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该区域的细胞生长旺盛,可用作探究生长素
促进生根的实验材料,A正确;
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生长素浓度为10-4ppm时,根段的平均长度最大,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可与
位于lO,ioTppm之间,应缩小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实验,B错误;
C、该实验目的为“验证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生长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故生长素浓度为Oppm的这
组实验不可省略,C错误;
D、据表分析,与对照相比,实验浓度范围内,生长素对于根段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故不能体现生长素
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D错误。
故选Ao
16.下列有关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这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田鼠、蛎虫和跳种群密度时要采用标记重捕法
B.选择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使用网孔比较大的渔网不会影响调查结果
C.使用样方法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样方面积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大小
D.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且要计算样方边线上的所有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2、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要先盖上盖玻片,再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上,
否则计数结果偏大。
【详解】A、蛇虫和跳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A错误;
B、用大网眼的渔网捕鱼,只能调查某种鱼中大鱼的数量,因此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
网孔过大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B错误;
C、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C正确;
D、样方计数时,所依据的原理是“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记右”,D错误。
故选Co
17.美丽星杆藻和针杆藻在细胞壁形成过程中都需要硅酸盐。下图表示二者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两种
藻类的种群密度及培养液中硅酸盐的含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e
?wl一
副.
lcH
哥i
)lcp
超lo2
酊©•
酷
即
O」
I美丽星杆藻一针杆藻一矿酸盐
A.两种藻类单独培养时均呈S形增长
B.二者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初始种群密度
C.针杆藻在低硅酸盐水平下更具竞争优势
D.自然界中硅酸盐含量可能导致二者生态位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四个图分别表示单独培养美丽星杆藻,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两种硅藻混合培养,据图可知,
其中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更强,故针杆藻和美丽星杆藻混合培养时,针杆藻是优势种,而美丽星杆
藻将被淘汰。
【详解】A、据图示可知,单独培养两种藻类时,由于受环境限制,这两种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A正
确;
B、后两个图中两种藻类初始种群密度不相同,但最终都是针杆藻在竞争中占优势,因此二者的竞争优势
并不取决于初始种群密度,B错误;
C、据后两个图可知,与高硅酸盐水平相比,在低硅酸盐水平下,针杆藻的种群数量与美丽星杆藻数量差
值更大,说明针杆藻在低硅酸盐水平下更具竞争优势,C正确;
D、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
用,自然界中硅酸盐含量可能针杆藻和美丽星杆藻在竞争中的地位变化,导致二者生态位分化,D正确。
故选B。
18.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需要培养较长时间后再进行第一次取样计数
B.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自身对照,故本实验无需设置空白对照组,但需要做重复实验
C.使用吸管从静置培养液中部吸取液体,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进行计数
D.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会影响计数,因此,加样后需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
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少误差。
(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
值即可。
【详解】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获得初始密度值,并每天定时取样,进而可
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A错误;
B、该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来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因此本实验无需设置对照实验,但为了减少误差,需
要做重复实验,B正确;
C、由于实验中需要从试管中随机抽取样液进行计数,因此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以便酵母菌分布均
匀,C错误;
D、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再滴,且需要等待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计数,D错误。
故选B。
19.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科学家调查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群落中不同植物类群的物种数变化
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物种数
退耕还林的年限(年)
A.该过程为次生演替,前一阶段的生物会被后一阶段生物完全代替
B.群落演替达到森林阶段,群落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不再变化
C.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
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
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
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
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由于保留有土壤条件,因此为次生演替,演替的实质是优势取代,而不
是取而代之,因此,前一阶段的生物不会被后一阶段生物完全代替,A错误;
B、群落演替达到森林阶段后,群落内部的生物由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种类和数量依然会发生变
化或处于动态变化之中,B错误;
C、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C正确;
D、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即人类活动不仅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
度,也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D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群落类型及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将陆地的群落划分为不同类型
B.两个不同的森林群落中,同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完全相同
C.湖泊深水区与浅水区分布着不同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两个种群的生活空间相同,它们的生态位就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1、群落空间结构指群落中各个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可将群落空间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
构。
2、生态位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角色。
【详解】A、可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将陆地的群落划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A正确;
B、在两个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B
错误;
C、湖泊深水区与浅水区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其分层属于地形因素,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生态位不仅包括种群在空间上的位置、活动时间、食物、与天敌和种间关系等内容,还包括影响种群
的每个条件和种群能够利用的每种资源,D错误。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
21.某实验小组取4个生理状态相同健康蛙的心脏,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使之保持活性,其中心
脏Ai和A2保留副交感神经,心脏Bi和B2剔除副交感神经,该实验小组进行如表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
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实验操作实验结果
实验一刺激Ai的副交感神经,从Ai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i的营养液中Bi心脏跳动变慢
实验二不刺激A2的副交感神经,从A2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2的营养液中B2心脏正常跳动
A.该实验证明无论有无副交感神经,心脏都能跳动
B.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产生了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
C.副交感神经只有在接受适宜刺激后才能调节心脏的跳动
D.对两组实验持续观察,Bi的心脏跳动速度始终比B2慢
【答案】ABC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
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
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
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该实验中Ai和A2保留副交感神经,心脏Bi和B2剔除副交感神经,说明该实验自变量中有
有无副交感神经,实验结果显示,没有副交感神经的心脏Bi和B2均跳动,因此,该实验证明无论有无副
交感神经,心脏都能跳动,A正确;
B、实验一中刺激Ai的副交感神经,从Ai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i的营养液中,Bi心脏跳动变慢,
说明Ai的副交感神经产生了使心脏跳动的物质,B正确;
C、从实验二可知,副交感神经不接受适宜刺激时心脏也能跳动,但心脏跳动正常,说明副交感神经只有
在接受适宜刺激后才能调节心脏的跳动,C正确;
D、若对实验一持续观察,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物质发挥完作用后会被分解,心脏跳动会变快,即对两组实
验持续观察,Bi的心脏跳动速度将与B2相同,D错误。
故选ABC„
22.下表表示某成年人体检时的检验报告单。根据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检查项目测量结果参考区间单位
血红蛋白95110—150g•L1
尿蛋白阳性阴性g,L-1
游离甲状腺激素3.2012,00-22.00ng,dL1
空腹血(葡萄)糖10.53.9~6.1mmol•L1
A.此人在长跑运动中更容易出现肌肉酸痛现象
B.有蛋白质经尿液排出可能是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功能减弱导致
C.此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说明一定是甲状腺出了问题
D.此人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可能减弱,导致血浆胰岛素浓度较低
【答案】AD
【解析】
【分析】1.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
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
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人和动物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存在着另一种调节方式一一由内分泌器官(或细
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3.激素调节特点包括: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以及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详解】A、此人血红蛋白含量少运输氧气的能力不足,因此在长跑运动中更容易出现供氧不足和肌肉酸
痛现象,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
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该个体尿液中有蛋白质可能是肾脏功能异常,导致血浆蛋白渗入到
原尿中,进而形成蛋白尿,B错误;
C、甲状腺及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机制,即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进行调节,据此可推测,此
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未必一定是甲状腺出了问题,C错误;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该人血糖含量偏高,所以此人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可能减弱导致血浆
胰岛素浓度较低,D正确。
故选AD„
23.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下图为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引发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序号
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⑨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e
B.当相同抗原侵入人体,细胞d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C.细胞c增殖分化成细胞d、c需要③④过程提供的信号及物质甲的刺激
D.物质乙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即可把病毒直接清除
【答案】B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记忆细胞,细胞e
是浆细胞,物质甲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物质乙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则过程①是吞噬细胞摄
取、处理新型冠状病毒并暴露出抗原的过程,过程②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
【详解】A、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有b(辅助性T细胞)、c(B淋巴细胞)、d(记忆B细胞),吞
噬细胞,即图中的a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即图中的e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当相同抗原侵入人体,细胞d,即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能迅速分泌大量
抗体,因此二次免疫表现处迅速、强烈的特点,B正确;
C、细胞c是B淋巴细胞,其增殖分化成细胞d(记忆B细胞)、c(浆细胞)需要③④过程提供的信号及
物质甲(细胞因子)的刺激,C正确;
D、物质乙为抗体,能与相应的新型冠状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通过吞噬细胞或其他
细胞把病毒清除,D错误。
故选BC。
24.茉莉酸是一种可抑制种子萌发的植物激素。AOC是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转录因子bZIP72与
AOC结合可促进AOC基因转录,脱落酸使转录因子bZIP72磷酸化,使其作用增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茉莉酸与赤霉素在调节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是相抗衡的
B.种子的萌发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脱落酸可以通过促进AOC的表达来促进茉莉酸合成,进而抑制种子的萌发
D.脱落酸可以为转录因子bZIP72磷酸化过程提供能量
【答案】AB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茉莉酸是抑制种子萌发的激素,其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是AOC基因,转录因子
bZIP72与AOC结合可促进AOC基因转录;而脱落酸使转录因子bZIP72磷酸化,使其作用增强,促进了
茉莉酸的合成,进而进一步抑制种子萌发。
【详解】A、茉莉酸抑制种子萌发,而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两者在促进种子萌发方面表现为相抗衡,A
正确;
B、种子的萌发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该生理过程受到无机环
境、激素和基因的共同调节,B正确;
C、脱落酸使转录因子bZIP72磷酸化,使其作用增强,进而对AOC基因转录的促进作用增强,茉莉酸合
成增多,进而抑制种子的萌发,C正确;
D、脱落酸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信息分子,可对生命活动作出调节,但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ABC»
25.一森林群落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
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化学杀虫剂,这一群落就发生了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种
群
密一甲昆虫种群密度
度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
乙昆虫种群密度
一
。+------------------"时间
k
施药前—十—施药后—*1
A.施药前甲昆虫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因此,施药后甲昆虫的数量会先增加后稳定
B.施药后甲乙昆虫的种群密度会改变,但群落中各物种的生态位不变
C.施药前甲乙两种昆虫的动态平衡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甲乙两种昆虫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施药后两种昆虫之间的竞争关系减弱
【答案】ABD
【解析】
【分析】通过观察图解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数量减
少甲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生物量下降,总结出食物关系为:森林一甲一乙;甲、乙两
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详解】A、施药前甲昆虫的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说明达到环境容纳量,A错误;
B、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
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施药后甲乙昆虫的种群密度会改变,群落中各物种的生态位也会改变,B错误;
C、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系,施药前甲乙两种昆虫的动态平衡关系是长期自然选
择的结果,C正确;
D、据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
26.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处箭头指向液体流动的方向,①-④表
示体液的组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葡萄糖为例,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
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一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直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3)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正常人体饭后半小时左右,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葡萄
糖的含量_。这与_(填激素名称)含量上升有关。
【答案】(1)③④(2)①.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或被动运输)②.6③.三
(3)②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①.下降(或减少或降低)②.胰岛素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该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
组织液、④是淋巴,A是动脉端,B是静脉端。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分别对应图中的④和③。
【小问2详解】
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即顺浓度梯度进行,不需要消耗能量,红细胞中的氧气从血
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依次经过红细胞膜(1层细胞膜)、毛
细血管壁(1层细胞,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外膜和线粒体内膜,共要经过6层生物膜
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
【小问3详解】
一般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③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小问4详解】
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正常人体饭后半小时左右,此时血糖浓度上升,血糖会直接刺激
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能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路,最终使血糖水平下
降,如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据此可推测,B端(静脉端)与A端(动脉端)液体相比较,葡萄
糖的含量降低。这与胰岛素含量上升并做出调节有关。
27.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会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
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一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
度刺激而激活。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一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当兴奋传至一时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填“加重”或“减轻”)疼痛。
(2)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也会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中枢的作用下汗腺分
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此增加散热。
(3)辣所带来的痛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的内啡肽,内啡肽能让人产生一种愉悦感,让很多人的饮食无辣
不欢。内啡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样都由一分泌。
【答案】(1)①.香草酸受体②.大脑皮层③.加重
(2)体温调节(3)垂体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所以人
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一体
温维持相对恒定。
【小问1详解】
结合题干信息“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
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可知,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大脑皮层是
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故热痛的感觉也在大脑皮层形成;由于人接触辣椒后会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
感觉等同起来,故如果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小问2详解】
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
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
【小问3详解】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由垂体分泌后弥散在血液中,故内啡肽与其一样,也是由垂体分泌的。
28.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
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
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图1中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肿瘤抗原,经—(填细胞器)处理后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
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群和—细胞群,该过程可以被—产生的细胞因子加
速。
(2)图1中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并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
—(填“凋亡”或“坏死”)。
(3)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科学家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与肿
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结合,可解除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抑制,从而加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清除
能力。请结合图2所示,再提出一种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的方法:—。
【答案】(1)①.溶酶体②.记忆T③.辅助性T细胞
(2)①.TCR(或受体)②.凋亡
(3)①.PD-L1②.制备抗PD-1抗体,阻断PD-1与PD-L1相结合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吞噬细胞处
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
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图2中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
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小问1详解】
图1中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肿瘤抗原,经溶酶体处理后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因为溶酶体使细胞中的酶仓
库,使细胞中消化车间,因此肿瘤抗原的加工过程需要溶酶体的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
化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群和记忆T细胞群,该过程可以被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加速,这是
细胞免疫的过程。
【小问2详解】
图1中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并分泌毒素,使肿瘤细
胞凋亡,因为肿瘤细胞的死亡对机体是有益处的,因此肿瘤细胞的死亡称为凋亡。
【小问3详解】
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科学家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与肿瘤细胞
表面的PD-L1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避免了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的结合,因而可解除细胞毒性T
细胞的活化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型能源的利用与开发计划
- 大数据理论课程设计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汇报技能提升
- ip数据报课程设计
- 医药行业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发展
-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地下管线探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工学院《当代建筑与思潮》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地图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怎样做日语教学课程设计
- 整木定制类培训课程设计
- Unit1《Greetings:Lesson 2》(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昆明市二手房赠送车位合同
- 2024年度风力发电机组配件采购合同
- 【MOOC】国际商务-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古诗词复习课件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4年新课标培训2022年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培训课件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
- 2024新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培训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英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
- 创业实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