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二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二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二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二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难解,一在于断章取义。由孔子所谓的“不学《诗》,无以言”,可

知春秋是一个言必称诗的时代。而春秋学者称引赋诗,往往各取所需而望文生义,

使得诗之原初义渐远而文本义得以强化。战国孟子时诗之原初义渐已失传,其只

能“以意逆志”推论之。荀子的引诗证言,又将断章取义从外交场合的交流意会

转化为学术论著中的引经据典,断章所取之义,便脱离了诗作为乐歌、用于礼仪

的原初意义,而成为仅剩下道德赋能、语言赋义的文本形态。其文本义随引用者

的理解而随意游移。二在于汉儒解经。两汉经学的功能。不是求其真论其实,而

是借助前代经典形成一套理论体系,为汉王朝的国家治理提供学理支撑。以《禹

贡》治河,借助历史经验管理水道;以《洪范》察变,形成五行学说确定天人秩

序;以《春秋》决狱,建构历史价值观用以评驾行政得失,三者皆直面客观现实

而能够引证。而以《三百篇》为谏书,在赋予了《诗》的政治经典性地位的同时,

也使得《诗》失去了求真求实的必然性,与时俱进地跟着政治学说在不断调整,

从辨风知政、补察民情的王道之作被解读为颂美先王、讽刺昏庸之说。

宋儒最能体会汉儒借助经典稳定世道、引导人心的用意,但其不能不面对唐

以诗赋取士、宋以策论科考的新需求。汉王朝奉若神明高高在上的经典文本,其

知识体系及其学说已经在史学、子学、玄学、释道的传承之中被重构、被阐释。

汉儒在五经中寄托的政治理想、价值认同、制度建构以及文本阐释已经无法面对

近世的读书人,更无力像汉代那样作为经验提供给帝国用于国家治理。宋代的疑

经风气,与其说是对汉儒解经的反思,毋宁说是宋儒对经学传统的自救。他们是

在维持经学地位的前提下,对汉儒的不合理的阐释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或者完

善。朱熹《诗集传》中对汉儒曲解之诗有所解放,但对“郑卫之诗”要比汉儒更

加深恶痛绝。宋儒改良式的解经,是对汉儒经说的修订,其所打开的门径,却成

为明清怀疑、放弃《诗经》经解并自立新说的坦途。

这一坦途解放了《诗经》,使得原本被误解被曲解的诗作,可以去除外部的

捆绑而活泼存在,但却无意中将之引向了望文生义的歧途,即不再关注时世背景、

制度形态、礼乐用义而直接解读,或径将之作为民歌,或多言男欢女爱,或常为

阶级斗争,《诗经》刚从经学清规戒律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便又进入到随心所欲

的阐释之中。董仲舒时代因“诗无达诂”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经解,给《诗经》一

个方向性、规定性的解读,使得《诗经》成为一个超稳定的学理形态,给此后的

诗学提供了诗学肌理和叙述样板。但后经学时代,研究者或以经说为本,在传统

的说解之中顾盼自如,或弃经解于不顾,在文本表层感悟生发。此两途,自宋儒

以来便日渐分道扬键,至今仍为余风日炽,未能代雄。故研究《诗经》者离开经

解便茫然若失凭据,阅读《诗经》者则弃其旧说,以己度人,以今例古的《诗经》

注释层出不穷,诗义阐释更加莫衷一是。

要想在经学阐释的道德赋义与断章取义的文本直解中寻求到更为理性中和

的研究之路,则必须回归到《诗》所形成的历史现场,从礼义、乐义、诗义、经

义四个向度对《诗经》的篇章进行详细考察,穿越历代经解的迷障,以历史考证

的眼光审视存留于诗篇中的礼乐用义,结合文献记述,对诗的文本进行尽可能质

实的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学者称引赋诗或引诗证言往往各取所需、断章取义,这使

得诗渐失其原初意义。

B.汉儒解经并不是为了求真论实,而是为了借助前代经典形成理论体系,

以服务于国家治理。

C.在汉代被奉为神明的经典到了宋代开始被质疑和重构,宋儒通过对汉儒

解经的反思来自救。

D.自宋儒以来,《诗经》研究逐渐走上两途,要么以经说为本,要么弃经解

于不顾,二者互不相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点明《诗经》难解,并从断章取义和汉儒解经两个

方面展开具体论证。

B.文章以时间为序,分别论述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在《诗经》解读方面

的困境,脉络清晰。

C.除了大量举例,文章还引用不少名人言论并形成对比,使论证更具体、

鲜明,更有说服力。

D.文章在论证诗学研究的诸多不足之后,提出在历代经解的基础上全面解

读《诗经》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篇什本是作为乐歌用于礼仪的,但随着历代对《诗经》的阐

释和应用,其礼乐用义已不明了。

B.宋儒对汉儒经说的补充、修改或者完善,维持了经学的地位,也为明清

学人怀疑、放弃经解打开门径。

C.研究《诗经》的人习惯于依凭经解之说,而阅读《诗经》的人则易以己

度人、以今例古,诗义阐释多有分歧。

D.结合相关文献记述,回归历史现场,对《诗经》的篇章进行详细考证,

就可以寻求到《诗经》的原初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多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借助外力来进行传播,在风、水、动物等几种传播媒

介中,动物的传播成功率是最高的。而动物中最主要的“传播员”为鸟类,因为

它们能飞,可将种子传播得较远,所以,很多植物都倾向与它们建立合作关系。

但鸟类的饭量不小,且进食频率又较高,对于大多数木本植物来说,只能每年“宴

请”一次。于是,许多植物将眼光投向了蚂蚁。

蚂蚁个体虽然小,但它们的力量从来不是以单个个体来衡量的,它们是社会

型生活群体,一个蚂蚁家族凝聚起来的力量,可使比其大数十倍的动物都闻风丧

胆。另外,一只蚂蚁可能跑不了多远,但地球上的蚂蚁分布非常广泛,在陆地上

几乎随处可见。那么,植物究竟是如何将蚂蚁“发展”为心甘情愿的“种子传播

员”呢?

许多植物针对蚂蚁专门产生出了极富特色的种子,它们通常数量较多,个体

较小,且会在脐部附近形成一至两坨(或片)肉质的油脂体,其富含营养,甚至

含有蚁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蚂蚁喜欢吃的食物,靠它吸引蚂蚁来

传播种子。

植物常常用鲜艳的色彩,大多为红色的果实或种子,来让鸟类发现它们的存

在,但是大部分蚂蚁的视力较差,植物该如何告诉蚂蚁们“上门取货”?

蚂蚁的嗅觉非常灵敏,植物就把重点转向了化学信号,且专门针对蚂蚁“投

其所好

大多数蚂蚁有两个喜好,一是糖类,二是蛋白和脂类,前者可用于补充成年

工蚁日常活动消耗的能量,后者是蚁后生产和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且在自然界

中主要来源为昆虫,故蚂蚁对于昆虫血淋巴(体液)的气味异常敏感。基于此,

植物让油脂体变成了一个富含小分子蛋白和脂类的营养包,非常适于蚂蚁幼虫吸

收和利用,且散发着诱人的昆虫血淋巴气味,让蚂蚁难以抗拒,一闻到就急不可

待地蜂拥而来。

油脂体为蚁播种子所独有,它的作用不只是蚂蚁的劳动报酬,还可用作蚂蚁

搬运种子的重要结构。为了保护种子不受损伤,蚁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为光滑,

蚁颗不易咬住,而油脂体则可轻易被蚂蚁咬住,从而顺利实现搬运。

蚂蚁啃咬油脂体时会咬伤种子吗?答案是不会,因为油脂体与种子的结合并

非牢不可破,只要蚂蚁啃咬到一定位置,油脂体就会从种子,上脱落下来,且蚁

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厚,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被蚂蚁咬伤。

一只虫子被蚂蚁吃掉体液后,剩下的坚硬外骨骼是没法再利用的,于是就被

蚂蚁当作垃圾丢出了蚁巢。由于视力的原因,一粒种子也自始至终被蚂蚁当成了

一只“虫子”,油脂体就是它们的“体液”,而种子本身就是那个啃不动的“外骨

骼”,于是被啃完油脂体后的种子自然也被蚂蚁当作垃圾丢出了巢穴。幸好如此,

不然种子发芽形成的小苗将会破坏蚁巢结构,并耗费其中的氧气,威胁蚁群的生

存。

既然油脂体己被啃光,那蚂蚁又怎样将种子搬出蚁巢,丢到垃圾堆呢?对此,

植物也有考虑,它们在种子。上形成了一些精巧的构造。紫堇属的种类非常丰富,

它们的种子大小形态各异,小型种子大多比较光滑,如石生黄堇;而稍大的种子,

比如紫堇的种子上就有凹点;异果黄堇或阜平黄堇的种子上,有凸起的尖齿或凹

点,它们都能增加摩擦,方便搬运。

细辛属和马蹄香属的种子腹面中央,则具有一条长而宽的沟槽,油脂体就长

在里面,待蚂蚁把油脂体吃掉后,叼着凹槽边缘的裙边就能轻松将其丢出蚁巢了。

在蚂蚁的垃圾堆中,除了种子,还有其他的垃圾,如蚂蚁的排泄物、动物尸

体,以及建筑废料一一挖掘出来的土粒。种子待在这样一个肥力充足的地下安全

室内,一旦等到适合萌发的季节到来,便会冲破种皮,顶开土壤,在阳光雨露的

滋养下茁壮生长。

全世界蚁播植物约有2800多种,大部分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小灌木,多

出现于贫瘠的区域,通过与蚂蚁合作,它们就顺利实现了物种的繁衍。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几种传播媒介中,鸟类能将种子传播得较远,传播成功率最高,所以

鸟类就成了自然界最主要的“传播员”。

B.蚁播种子个体较小,比较光滑,且会在脐部附近形成独有的油脂体,这

些都能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

C.蚂蚁虽然视力较差,但味觉灵敏,这一特点被植物多次利用,吸引它们

来搬运种子,又把种子当垃圾扔掉。

D.油脂体富含营养,散发气味,是蚂蚁搬运种子的重要结构,其与种子结

合的形式还可以防止蚂蚁咬伤种子。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植物的角度来介绍蚂蚁这一特殊的“种子传播员”,有种反客为主

的意味,新颖而有趣。

B.文章主体部分先后使用多个问句,既能引人思考,又可以引起下文,使

文章结构严谨而有逻辑。

C.蚂蚁的垃圾堆成了种子的“地下安全室”和一粒种子被蚂蚁当成一只“虫

子”,都用到了打比方的手法。

D.为了说明种子便于被搬出蚁巢,作者详细介绍了紫堇属等不同种子的精

巧构造,举例翔实,研究细致。

6.与鸟类“传播员”不同,蚂蚁是如何进行种子传播的?请结合材料简要

概括。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爱

苗青从来不缺礼物,她收到的礼物大多来自父亲。从小学开始,每年生日当

天她都会收到。父亲的礼物-----个别致的飞机模型。这些模型有客机、战斗机、

直升机和航天飞机等等,大都用合金材料制作,精致逼真,比例得当。家里那个

博古架上已经摆了十九架飞机模型,最新的模型是某国一架五代机,魔幻的造型,

铅灰色的涂层,让这架飞机充满了神秘感。

工程师出身的父亲是个飞机迷,他自嘲是个半途而废的诗人,当年因为考上

了北京航空学院,写诗的兴趣便被设计飞行器的爱好所替代。父亲说正像一个缺

乏想象力的诗人一定是蹩脚诗人一样,一个在地上爬行的国家一定难逃弱国命运。

父亲的毕业论文是《大型飞行器设计的问题及对策》,他私下和要好的同学讲,

这篇论文实际上是他“一个人的计划”,毕业后他要锚定这个计划,设计一款具

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飞机。父亲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鲸鹏机械厂搞飞机设计,那

是坐落在沈阳的一个国营大厂。很可惜,计划终归是计划,要想变成现实不是那

么容易。到®昆鹏机械厂工作后,别说大飞机,就是喷洒农药的螺旋桨小飞机也没

有设计任务。鲸鹏机械厂本来是造飞机的,因为计划调整,只能转产生产冰激凌

机。父亲说他切实体会到了孔子为什么感慨“时也,命也”,人争不过命,没有

风,再美丽的风筝也飞不上天。后来父亲选择了离开,从沈阳回到家乡武汉工作。

虽然不再搞飞机,但父亲的飞机情结依然没有消解,心心念念的还是他“一个人

的计划”。

父亲每次送她飞机模型都会附一首短诗,短诗富有哲理,颇有些泰戈尔的风

格。苗青一直记着父亲第一次送飞机模型时所附带的两句诗:

白山黑水间高高的索伦杆,

有谁,能挂起飘扬的旗帜?

当时她不懂这个疑问句的含义,问母亲,母亲说你爸爸在东北有条尾巴呢,

但苗青还是不明白。

现在临近毕业,择业去向成了一道必答的难题。苗青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

南下,随男朋友江峰去深圳搞房地产挣大钱,用江峰的话说是路子已经铺好;另

一条则是北上,到东北去从事自己的专业,这是导师吴教授的建议。

这些日子,几位同学都明确了去向,唯有她还没最后下定决心。南下还是北

上,她和江峰产生了分歧。她对江峰说学了八年飞机设计,结果去做房地产,总

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江峰说,能有机会设计飞机当然好,但前面几届学长比我

们厉害的有许多,哪一个成功了?飞机不仅是烧钱的行当,还是国家行为,需要

大进大出,目前商用飞行器被西方大国垄断,想有所作为很难。江峰认为合适的

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找一份得心应手、收入可观的工作更实际。

苗青觉得就业这件大事应该与父母商量一下,就风尘仆仆回到武汉。

父亲说:“你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有家科研所请我参与研制水上飞机,我

答应了,想不到在退休后会重返老本行。”

苗青很惊讶,父亲脱离这个行业几十年,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参与

水上飞机研制能发挥多大作用呢?但她还是为父亲高兴。“水上飞机都是螺旋桨

飞机,难度系数不大,您肯定会胜任,不过科技更新换代很快,现在不比八十年

代,吃老本肯定不行。”她说。

父亲拉开抽屉,拿出三本厚厚的棕色笔记本往苗青面前一推,“你看看,爸

爸这些年闲着了吗?”

苗青一本本翻看,不看则已,一看顿时愣住了,这是三本各种新型飞机技术

特点的笔记。她注意到,父亲的每一本笔记本扉页上都有一句诗。第一本是“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二本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第三本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三句古诗很常见,但用在

这里意味不同。

苗青到卫生间绞了条湿毛巾,回来将博古架里的十九个飞机模型一一擦了一

遍。这些飞机模型质量都非常好,没有一架破损。看着这些飞机模型,苗青不禁

回想起以往生日的情景,高三毕业那年生日,父亲送她一架国外最先进的武装直

升机模型。父亲说蜻蜓哪个国家都有,为什么有的国家根据蜻蜓原理就能研制出

直升机,而有的国家蜻蜓只能是蜻蜓,说到底是个想象力的问题,设计飞机的人,

靠想象力可以与宇宙太空对话。

第二天一早,她说自己已经做出决定一一去东北。

父亲站在那里凝视着她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论有多大的不适应,我都拿定主意,听从导师的建议,去东北!”苗青

又重复了一句。

父亲和母亲相互看了一眼。母亲摇了摇头,父亲则一字一句地说:“从今年

开始,你的生日我不送礼物了,我等着你送我一件大礼,你知道我想要什么」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由苗青每年都会收到父亲充满神秘感的飞机模型作为礼物,自

然引出父亲的身份和苗青的工作去向难题。

B.父亲“自嘲是个半途而废的诗人”不仅能够衬托出父亲对设计飞行器的

热爱,也使文中多次引用诗歌显得合情合理。

C.文中的江峰是一位为了金钱而放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的出现不仅和

苗青形成对比,也使小说情节出现了波澜。

D.面对女儿“去东北”的决定,父亲既激动又期待,并未言明“大礼”看

似留有悬念,但十九架飞机模型已表露无遗。

8.“苗青一本本翻看,不看则已”这个段落写到“三句古诗很常见。但用在

这里意味不同”,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三句诗各自的意味。

9.关于本文主人公,同学们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苗青,有人认为是父

亲,你觉得呢?请选择自己的观点,并从三个角度说明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天圣五年,登进士第,累擢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

学士。嘉祐六年,迁给事中,数日,拜枢密使,迁侍郎,辞不受。七年,薨于位,

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初拯以大理评事知建昌县辞以亲年高改和州管

屋,而亲不欲去乡里,遂解官就养,及亲亡,庐墓侧,终丧不忍仕。久之,知扬

州天长县,有诉盗割牛舌者,拯曰:“第杀而鬻之。”俄有告私屠牛,拯曰:“已

割其舌矣,非私杀也。”盗色变,遂引伏。尝使北虏,虏典客曰:“雄州开便门,

欲诱纳叛人,刺候疆事邪?"拯曰:“诚欲刺之,自有正门,何必便门也,此岂

尝问涿州门邪?”虏有沮色。为御史,言诸道转运,加按察使之名,以苛察相尚,

奏劾官吏,更倍于前,皆据摭细故,使吏不自安,诏为罢之。除陕西转运使,既

行数日,有他路监司,对而求章服四者,上不悦,因传宣中书曰:“包拯使陕西,

未尝自言也。可赍三品服赐之。”及知谏院,数论斥大臣,请罢一切内降,又录

唐魏征三疏,请置座右,及别条他事,言明慎听纳,辨别朋党,爱惜人才,不主

先入之说,其论甚美。奉使河北,言牧马占邢、沼、赵三州沃壤万五千顷,悉请

以予民,从之。开封旧制,讼牒令知牌司收之于门外,拯开府门,使径至庭下辨

曲直。京师大水,拯以势家多置园第惠民河上,岁久一塞,遂尽毁去。宦者伪增

地契步数,悉奏劾之,权贵为之敛迹。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

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其为人,不苟合,未常伪辞色以

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亦皆绝之。人多惮其方严,虽里巷妇人稚子莫不知

其名。仕至通显,奉己俭约如布衣时。

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

初A拯以B大理C评事知D建昌县E辞F以亲年高G改H和州管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指离开。与《茅尾为秋风所破歌》中“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去”意

思相同。

B.色,指脸色、表情。与“年老色衰”的“色”意思不相同。

C.座右,指座位右边。文中的意思是要用魏征的奏疏来警醒国君,使之受

到教益。

D.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

读书人。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拯考中进士后一直在朝为官,嘉祐六年时,包拯升任给事中,很快又

得到升迁,但他推辞没有接受;在包拯去世后,朝廷对其进行褒奖。

B.有农人的牛被偷割掉舌头,包拯让他杀掉牛卖掉,有人来告发农人私自

杀牛,包拯据此判断此人为偷割牛舌的人,罪犯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C.包拯认为转运使兼任按察使的制度不合理。他们崇尚苛察,导致被弹劾

的官员数量大增,使官吏们不能安心,最终朝廷下诏取消了这种制度。

D.包拯在出任陕西转运使时,并未向朝廷请求章服,其他官员向皇帝请求

章服时,皇帝想到了包拯,赐给他三品章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雄州开便门,欲诱纳叛人,刺候疆事邪?

(2)京师大水,拯以势家多置园第惠民河上,岁久埋塞,遂尽毁去。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遣闷

江树深春色,村鸡薄晚声。

雨添青笠重,人减画船轻。

遣闷惟须睡,哦诗只强成。

独判连日雨,却惜半朝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是在暮春傍唤时分树茂萌浓、鸡鸣阵阵的乡

村。

B.颔联巧用对比手法:“添与减”“重与轻”形成两组极大的反差,耐人寻

味。

C.诗人认为睡觉是排遣愁闷的唯一方法,现在的情形之下是不能写出诗句

的。

D.尾联两句呼应颔联,诗人期望着雨过天晴、哪怕只有半日也非常值得珍

惜。

15.诗歌题目为“遣闷”、请简要分析诗人“闷”产生的原因。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蜀地山

势高峻,流水奔腾直下,宛如雷鸣。

(2)《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

来的财富的句子是:“,?”

(3)杜甫常用“泪”的意象承载心系天下的感慨,这样的诗句有: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由2140/90毫米汞柱下调至2130/80毫米汞柱,

引发了行业和社会热议。不过,①0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

标准线依旧为140/90毫米汞柱,即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

过140/90毫米汞柱。

在临床实践指南发布会上,专家也提到血压水平在130—139毫米汞柱和(或)

80—89毫米汞柱的人群多为中青年。这说明②,需要引起重视。

不少人认为,血压没超过(达到)140/90毫米汞柱就安全,但其实超过120/80

毫米汞柱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收缩压

在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为“正常高值”。血压“正

常高值”是正常血压与高血压之间的一个中间区域。③,但它就

好比“高血压前期”,也应当及时通过日常生活进行干预。因为正常高值血压,

是高血压的易患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理想血压人群相较于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

罹患高血压的机会增加2-3倍。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

少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八、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父学;完放小题。

折岗场一般在村边,一家一家的麦子拉到麦场堆成一座又一座“小山”。那

几日,打麦的机器昼夜轰鸣,麦穗被吞入机器时有刺耳的声音传来。脱掉皮的麦

粒落在机器下面,皮被吹向一旁。麦秆经过压缩被挤成扁扁的,没有了锋芒。

打麦场是儿童的乐园。城市里有游乐场,但对于乡村里长大的孩子,游乐场

是遥远的未知。女孩子矜持一些,十多岁的男孩子在麦秸堆里蹦高高或者“藏猫

猫”、一疯就是半天。每当听到《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我就想起曾

经的打麦场。秋天打谷子时虽有谷堆,但那时天气已凉,秋虫声声中,各家打完

了谷子都赶紧回家了,远不如夏日的打麦场热闹。当热辣辣的太阳隐下山去,当

晚风吹凉的夜色伴随树木的黑影来临,这时才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最好的休闲时

间。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

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幅场景我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熟悉的是,我曾经在这样的场景中翻过跟斗,打过滚;陌生的是,熟悉的场景并

没有歌声中的恬静,大家都在劳作。

19.下列句子中的“疯”与文中加点的“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我并不曾疯,他们偏要说我是疯子。

B.他们大概拿我当个半疯子,我也就装疯,和他们乱扯。

C.雨后,这些棉花疯长,很多都有一人多高。

D.上班时间和员工一起唱歌跳舞,像我这样疯的老板是不多的。

20.文学作品中引号的作用很丰富。文中第一段、第二段使用了两次引号,

请分别分析这两处引号的作用及所引内容的含义。

21.文中第三段引用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歌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

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

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歼-20的发动机以2011年的俄制发

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在汉代被奉为神明的经典到了宋代开始被质疑和重构”错,原文是“其

知识体系及其学说……被重构、被阐释”,并非经典本身被重构;“宋儒通过对汉

儒解经的反思来自救”错,原文是“与其说是对汉儒解经的反思,毋宁说是宋儒

对经学传统的自救”,是对“经学传统”的自救,而非对“宋儒”的自救。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错,文章并没有对历代的《诗经》解读困境逐一

梳理,而是重点论述了先秦、汉代、宋代、明清至今的《诗经》研究情况。

C.“引用不少名人言论并形成对比”错,文章主要是举例论证,没有引用“不

少名人言论”,也不存在对比。

D.“提出在历代经解的基础上全面解读《诗经》的观点”错,文章最后提出

“要想在经学阐释的道德赋义与断章取义的文本直解中寻求到更为理性中和的

研究之路,则必须回归到《诗》所形成的历史现场,从礼义、乐义、诗义、经义

四个向度对《诗经》的篇章进行详细考察,穿越历代经解的迷障”,可见是要破

除历代经解的干扰,而非“在历代经解的基础上”,“全面解读《诗经》”的说法

也与原文不符。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就可以寻求到《诗经》的原初意义”错,根据原文,“回归到《诗》所

形成的历史现场,从礼义、乐义、诗义、经义四个向度对《诗经》的篇章进行详

细考察”“以历史考证的眼光审视存留于诗篇中的礼乐用义,结合文献记述”等

也只能“对诗的文本进行尽可能质实的解读”,不能说就一定可以“寻求到《诗

经》的原初意义”。

故选D。

4.D

5.C

6.①蚂蚁个体虽然小,但它们会凝聚一个蚂蚁家族的力量,将种子运输到

远处。②首先被种子的营养丰富且散发着诱人的昆虫血淋巴气味的油脂体吸弓I。

③然后咬住油脂体,将种子搬运回蚁巢。④啃光油脂体后将种子搬出蚁巢,丢到

垃圾堆,蚂蚁的垃圾堆肥力充足,为种子提供营养,而种子等待时机,适时萌发,

茁壮生长。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鸟类能将种子传播得较远,传播成功率最高,所以……”错误,结合原

文“在风、水、动物等几种传播媒介中,动物的传播成功率是最高的”“而动物

中最主要的‘传播员'为鸟类,因为它们能飞,可将种子传播得较远,所以,很

多植物都倾向与它们建立合作关系”可知,原文是''动物的传播成功率是最高的”,

选项“鸟类……传播成功率最高”于文无据;原文是“动物中最主要的‘传播员'

为鸟类”,不是“自然界”,选项“所以……成了自然界最主要的‘传播员'曲解

文意,而且因果关系失当。

B.“这些”错误,结合原文“油脂体为蚁播种子所独有,它的作用不只是蚂

蚁的劳动报酬,还可用作蚂蚁搬运种子的重要结构”可知,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

的只有油脂体。选项“这些”扩大范围。

C.“蚂蚁虽然视力较差,但味觉灵敏”错误,结合原文“但是大部分蚂蚁的

视力较差”“蚂蚁的嗅觉非常灵敏”可知,原文是说大部分蚂蚁视力较差,蚂蚁

的嗅觉灵敏。选项“蚂蚁……较差”扩大范围,“味觉灵敏”于文无据。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C.“都用到了打比方的手法”错误,结合原文”由于视力的原因,一粒种子

也自始至终被蚂蚁当成了一只‘虫子’”可知,这里不是打比方。

故选Co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原文“它们是社会型生活群体,一个蚂蚁家族凝聚起来的力量,可使比

其大数十倍的动物都闻风丧胆”可知,蚂蚁个体虽然小,但它们会凝聚一个蚂蚁

家族的力量,将种子运输到远处。

结合原文“许多植物针对蚂蚁专门产生出了极富特色的种子,它们通常数量

较多,个体较小,且会在脐部附近形成一至两坨(或片)肉质的油脂体……靠它

吸引蚂蚁来传播种子”可知,首先被种子的营养丰富且散发着诱人的昆虫血淋巴

气味的油脂体吸引。

结合原文“为了保护种子不受损伤,蚁播种子的种皮通常较为光滑,蚁领不

易咬住,而油脂体则可轻易被蚂蚁咬住,从而顺利实现搬运”可知,然后咬住油

脂体,将种子搬运回蚁巢。

结合原文”于是被啃完油脂体后的种子自然也被蚂蚁当作垃圾丢出了巢穴”

“在蚂蚁的垃圾堆中,除了种子,还有其他的垃圾……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

生长”可知,啃光油脂体后将种子搬出蚁巢,丢到垃圾堆,蚂蚁的垃圾堆肥力充

足,为种子提供营养,而种子等待时机,适时萌发,茁壮生长。

7.A

8.①第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指父亲知道飞机设计

的道路是艰难的,但依旧立志不遗余力去探寻。

②第二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指虽然自己历经坎坷,脱

离飞机制造行业几十年,但绝不能放弃希望,只要肯学习,还是可以实现理想的;

同时也指我们中国的飞机制造业虽然面对困境,但只要不懈努力,依旧可以设计

出自己国家的飞机。

③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指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同伴,

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为我国飞机制造而努力。

9.示例一:苗青是主人公。

①从题目上看,“北爱”是指苗青最终选择“去东北”,表达对飞机设计的热

爱。

②从情节看,主要写的是苗青的就业难题的出现和解决,苗青自然就是主人

公。

③从叙述视角看,小说主要是从青苗的视角展开叙述的,作为主人公更合适。

④从主旨上看,小说通过塑造放弃优越条件毅然北上投身祖国飞机制造业的

苗青形象,引人思考个人价值与祖国科技发展需要的关系。

示例二:父亲是主人公。

①从题目上看,''北爱"是指父亲“一个人的计划”“留在东北的尾巴”,表

达父亲对飞机设计的热爱。

②从情节看,小说借苗青的视角讲述了父亲为我国飞机设计付出的努力和留

下的遗憾,父亲是主人公。

③从人物关系看,苗青最后选择去东北很大程度是受父亲对理想坚守的影响,

所以父亲是主人公。

④从主旨上看,通过父亲始终坚守飞机设计,表达了对理想不懈追求的主旨。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自然引出父亲的身份和苗青的工作去向难题”错误,文章开头由苗青每

年都会收到父亲充满神秘感的飞机模型为礼物,自然引出父亲的身份,但并没有

引出苗青的工作去向难题。

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语句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其本意是前面

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这两句诗表现出屈原对真理不懈追

求的勇气和决心,体现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矢志不移的高贵品质。结合原文''父

亲远离这个行业几十年”“这是三本各种新型飞机技术特点的笔记”可知,父亲

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探索关于飞机制造的知识,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

所以这两句用在这里是为了表明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父亲一直在不断地努力探

索,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诗《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意思是在沉舟的旁边,成千的船只飞驰而过,在病树的前头,成

万的树木在春天里成长。诗中是作者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人生失意和仕程失

意介怀,表现为一种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充满了对人生的乐观感悟。

结合原文“你知道我最近在做什么?有家科研所请我参与研制水上飞机,我答应

了,想不到在退休后会重返老本行”可知,用在这里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实现理想

的乐观豁达襟怀,说明父亲认为将来一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这

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

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父亲将这两句

古诗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是对自己实现理想的勉励,更是最高端的自信体现。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要探究主人公是谁,应该从人物在文章内容、结构、主题等角度的所起作用

程度来判断,言之成理均可。

比如认为苗青是主人公:

从标题上看,小说的标题是《北爱》,其含义是北方之爱,即为了所热爱的

事业奔赴东北,奔赴梦想,表达苗青对飞机设计的热爱。

从情节上看,由文本“苗青从来不缺礼物,她收到的礼物大多来自父亲。从

小学开始,每年生日当天她都会收到父亲的礼物------个别致的飞机模型”“现

在临近毕业,择业去向成了一道必答的难题。苗青面前有两条路”“第二天一早,

她说自己已经做出决定一一去东北”等内容可知,这篇文章是以苗青从小收到父

亲的礼物到毕业后选择职业为线索来构思行文的,苗青才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

人物。

从叙述视角上看,由文本“苗青一直记着父亲第一次送飞机模型时所附带的

两句诗”“当时她不懂这个疑问句的含义,问母亲,母亲说你爸爸在东北有条尾

巴呢,但苗青还是不明白”“这些日子,几位同学都明确了去向,唯有她还没最

后下定决心。南下还是北上,她和江峰产生了分歧”等内容可知,小说主要是从

青苗的视角展开叙述的,作为主人公更合适。

从主旨上看,结合文本“鳏鹏机械厂本来是造飞机的,因为计划调整,只能

转产生产冰激凌机。……后来父亲选择了离开,从沈阳回到家乡武汉工作。虽然

不再搞飞机,但父亲的飞机情结依然没有消解,心心念念的还是他'一个人的计

划"'不论有多大的不适应,我都拿定主意,听从导师的建议,去东北!'苗青

又重复了一句"可知,父女二人都是为了制造国产飞行器这一理想而努力奔赴,

但父亲因为时代等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而苗青在最后的选择能够让自己如愿,

引人思考个人价值与祖国科技发展需要的关系。

比如认为父亲是主人公:

从题目上看,由文本“父亲的毕业论文是《大型飞行器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他私下和要好的同学讲,这篇论文实际上是他'一个人的计划'”“母亲说你爸爸

在东北有条尾巴呢”等内容可知,“北爱”是指父亲“一个人的计划”“留在东北

的尾巴”,表达父亲对飞机设计的热爱。

从情节看,由文本“苗青从来不缺礼物,她收到的礼物大多来自父亲”“工

程师出身的父亲是个飞机迷,他自嘲是个半途而废的诗人,当年因为考上了北京

航空学院,写诗的兴趣便被设计飞行器的爱好所替代”等内容可知,小说借苗青

的视角讲述了父亲为我国飞机设计付出的努力和留下的遗憾,父亲是主人公。

从人物关系看,由文本“现在临近毕业,择业去向成了一道必答的难题。苗

青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南下,随男朋友江峰去深圳搞房地产挣大钱,用江峰的

话说是路子已经铺好;另一条则是北上,到东北去从事自己的专业,这是导师吴

教授的建议”“她还是为父亲高兴。'水上飞机都是螺旋桨飞机,难度系数不大,

您肯定会胜任,不过科技更新换代很快,现在不比八十年代,吃老本肯定不行。'

她说”“父亲拉开抽屉,拿出三本厚厚的棕色笔记本往苗青面前一推,'你看看,

爸爸这些年闲着了吗?第二天一早,她说自己已经做出决定一一去东北”等

内容可知,苗青最后选择去东北很大程度是受父亲对理想坚守的影响,所以父亲

是主人公。

从主旨上看,文中详细记述了关于父亲的身份、经历以及未实现的梦想等内

容,且叙述的笔墨颇多,通过父亲始终坚守飞机设计,表达了对理想不懈追求的

主旨。

10.AEG

11.A

12.A

13.(1)雄州城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引接纳我国叛逆之人,来刺探边

疆情报呀?(2)京城发大水,包拯认为有势力的人家很多在惠民河上修筑园林

楼榭,日子久了堵塞河道,于是全部毁掉。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最初,包拯凭借大理评事的身份担任建昌县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

大了而辞去职务,改任和州管库。

“初”表示时间,单独成句,在A处断句;

“以大理评事”作“知”的状语•,“建昌县”为“知”的宾语,E处断开;

“以亲年高”作后置状语修饰“辞”,中间不断开,在G处断句;

故画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的三处是AEGo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和用法的能力。

A.错误。离开。/前往,到别处。句意:可是父母不想离开乡里。/毫无顾忌

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B.正确。脸色、表情。/容貌。句意:盗贼脸色改变。/年龄大了,容颜衰老。

C.正确。

D.正确。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一直在朝为官”错误,结合原文“而亲不欲去乡里,遂解官就养,及亲

亡,庐墓侧,终丧不忍仕”可知,包拯并未一直为官,他曾因双亲原因,有一段

时间没有为官。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诱纳”,招引接纳;“刺候”,刺探;“疆事”,边疆情报。

⑵“大水”,发大水;“置”,修筑;“理塞”,堵塞河道。

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天圣五年考中进士,连续升迁担任天章阁待制、龙

图阁直学士。嘉祐六年,升迁担任给事中,几天后,被任命为枢密使,随即又升

为侍郎,包拯推辞不受。嘉祐七年,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

部尚书,谥号为“孝肃”。最初,包拯凭借大理评事的身份担任建昌县知县,因

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而辞去职务,改任和州管库,可是父母不想离开乡里,包拯

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等到父母去世之后,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

直到守丧期满,不忍出仕。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担任了扬州天长县的知县,有上

诉盗贼割掉牛的舌头的,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

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已经割掉了牛的舌头,不是私自杀掉耕

牛。”盗贼脸色改变,于是认了罪。包拯曾出使契丹,契丹的典礼官对包拯说:

“雄州城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引接纳我国叛逆之人,来刺探边疆情报呀?”

包拯说:“如果我们想要刺探情报,自然有正门,何必开便门呢,难道我们曾经

问过你们的涿州开便门的事吗?”契丹人露出沮丧的神情。包拯担任御史,指出

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上奏弹劾官员,比

以前多几倍,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事,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上奏朝廷废止

了按察使之职。包拯担任陕西转运使,前往任职几天后,有其他路的监司,到宫

中回答皇帝提问时向皇帝请求赐给自己章服,皇帝很不高兴,于是传令宣召中书

说:“包拯任陕西转运使,不曾自己说过这样的话。可以带着三品的章服赐给他。”

等到包拯掌管谏院,多次议论和斥责大臣,请求朝廷停止所有内降行为,又罗列

上陈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又上章陈述另外几件事,

天子应当明智地听取和采纳臣下的意见,辨清结党营私的人,爱惜有才能的人,

不能坚持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他的观点非常好。奉命出使河北,进言说牧马占

据了邢、洛、赵三州一万五千顷肥沃的民田,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朝廷答应

了他的请求。开封府以前的制度规定,诉状让收受讼状的府吏在门外收取,包拯

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开封府院中陈述是非曲直。京城发大水,

包拯认为有势力的人家很多在惠民河上修筑园林楼榭,日子久了堵塞河道,于是

全部毁掉。官员们增加自己地契的步数,包拯全部上奏弹劾这些弄虚作假的人,

权贵们因为此事收敛行迹。包拯请求裁减内廷侍臣的人数,减损和节约浩大的开

支,责成各路行政机构尽职尽业,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荐属官,减少每年的休假日

期,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实行。他的为人,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

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人们都害怕他方正严

厉,即使是街巷中的妇女儿童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他官位高、名声大,他奉

养自己节俭就像做平民百姓的时候。

14.C

15.①暮春时节,傍晚鸡鸣,这些都易引发人思乡之情,而作者宦游在外,

不得归家,所以郁闷。②连日阴雨,心情烦闷。③无人陪伴,孤寂无聊,所以烦

心闷。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现在的情形之下是不能写出诗句的”错误,“哦诗只强成”是说吟咏诗

篇只能勉强自我慰藉,并非不能写出诗句。

故选Co

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根据“深春色”“薄晚声”可得出诗人烦恼于时光流逝飞快:春天的景色快

要流逝,乡村的时光也到了傍晚。

根据尾句“却惜半朝晴”可知连日下雨带来苦闷,诗人因为连雨天格外期盼

晴天,无事可做只能以睡觉消遣。

根据“独判连日雨”可知是诗人一人独处,无人陪伴,无人分享,孤寂无聊,

所以烦心闷。

16.飞湍瀑流争喧眩磕崖转石万壑雷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剑外忽传收

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满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湍、瀑、喧眩、磕、崖、壑、锚铢、蓟、裳、捷、襟。

17.①这并不作为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②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③

虽未定为高血压18.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相较于理想血压人群,罹患高血压的

概率增加2-3倍。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由后文“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线依旧为140/90毫米汞柱”可

知,前面《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修改的2130/80毫米汞柱目前并没有成为

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可写:这并不作为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

②血压水平在130—139毫米汞柱和(或)80—89毫米汞柱的人群多为中青

年,表明高血压有年轻化趋势。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