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精选试题第14
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含解析)
第四单元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2022春•全国・高二专题练习)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
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
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J
B.他引述孔子之语,把“天圆地方”说成是“天道曰圆,地道
曰方,"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地遵循的
规律在性质上则属于“方”,安谧静止。
C.蔡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宣夜说的处境:“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晋书・天文志》)”宣夜说被天文学家们所抛弃,是历史的必然。
D.文中提到的“辰极”,指的是北极星;“七曜”,指的是日月和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星在天空的运行,看上去很不规范。
2.(2022春•全国•高二专题练习)【语病】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
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汲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
轻。
B.“日全食”发生当天,各大媒体的新闻记者和新闻采访车、天
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放弃了休息,自始至终关注着这一天文奇
观。
C.最近,天文学家们报告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双星系统,这一对
双星位于银河系之外,属于大麦哲伦星系范围,距离地球约16万光
年左右。
D.我国发射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将显著增加我国大型
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
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3.(2021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研讨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以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
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
B.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
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
使用。
C.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
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人类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
D.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与会代表围绕互联
网治理、发展、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4.(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
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20个字。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
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
态。它既能将不同产业领域牵引到一起,实现跨界融合,①
使不同行业的产业技术及产品升级换代更快。但从现状来看,各个行
业的数据信度、行业之间的信誉担保不一定到位,以及互联网在各地
使用的不平衡,②o如何能使“互联网+”快速健康地
发展,除了平台的技术提升、云计算等科技投入外,③,
从而使行业之间在政策框架内和法律保障下进行合作。
5.(2022春•全国・高二专题练习)下列对《天文学上的旷世
之争》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很早就已经形成了,在盖天说之前,
已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天圆地方说”,一种是“宣夜说”。
B.盖天说是一个富有科学意义的理论学说,它找到了适合其模
型的数学方法,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满足社会需求。
C.“浑盖之争”促成了一些重要成果的出现,如《太初历》的制
订,“勾股定理”的形成,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等等。
D.像“浑盖之争”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
仅有,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6.(2022春•全国•高二专题练习)思考探究:根据本文的介
绍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比西方发达,但却没有发展成为现
代意义上的天文学。不只是天文学,而是所有科学领域都有这种情况,
因此就有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技术都远远比西
方发达,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2022秋・山东聊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以罕见的体量介绍中国科
学家完成的釉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在社
论“中国的复兴”中称赞我国水稻研究,业内人士已不怀疑这样的论
断: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
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如何走向卓越?
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
口”,也就是粮食安全,是20世纪的中国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1994年,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回到了中
国科学院遗传所。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芥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
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契合。随后回国
同样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
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之后,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
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了釉稻
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
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基因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
序,加之较容易转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
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
有侧重。中国职业化的育种工作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也在近代绿色革
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
便利。而育种家通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基础
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
因。”傅向东说。
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
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
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一项关于粳
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另一个例子
是最近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关于“稻瘟病”的研究。不过,这
一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
(摘编自《中国水稻研究缘何引领世界》,《人民日报》2017年7
月28日)
材料二:北京时间4月26日凌晨1点,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杂志在线长文报道了“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成果。该研
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上
海交通大学、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
位共同完成。这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
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推动水
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
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
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认
为,此次研究成果的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深入分析和更多数据
产生,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多样性的数据库将更加庞大与精细,人
们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
这将为开展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足够的基因来源和育种
亲本精确选择的遗传信息,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奠定
基础。
(摘编自《设计水稻不再是梦》,《经济日报》2018年4月29日)
材料三: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绿色超级稻项
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博士等人完成
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
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
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
史的真实。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釉稻和粳稻
的区别。当时,加藤把釉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
称为“日本型”。自此,釉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用命名至今。
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的
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
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釉、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
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知、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在化石证据上,中国
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
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
前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从土壤剖面中提取的植硅体来
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
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中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东亚近
邻国家。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传至朝鲜、日本,南传越南。到了
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
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但是,这与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一一中国研究人员从基
因组获得的证据则提出,无论是釉、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研
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亚洲栽培稻
品种间存在9万个微细结构变异,同时发现了L2万个全长新基因和
数千个不完整的新基因。他们再次挑选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
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釉、粳稻亚种都是独
立多地起源的假说。
显然,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
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摘编自《基因和化石结合探寻水稻起源》,《光明日报》2018
年5月1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联合研究组顺利完成了釉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B.“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协
作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有利
于新品种培育。
C,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黎志康认为,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
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取得新的成就并运
用到育种实践中。
D.中国科学家对基本可以代表全球水稻种质的3010水稻的基因
组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水稻的釉、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
8.下列关于''中国水稻研究走向卓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20世纪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一大批学者为了国家
需求决心投入水稻研究,为我国水稻研究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B.水稻具有基因组较小和容易转化等自身的一些优势,吸引了
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
稻研究的力量。
C.水稻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作物机理,
在各有侧重的研究基础上有机结合,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一层楼。
D.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强调基础研
究,注重积累,花费时间较多,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到主导国际16家单位完成
水稻研究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的角色转变。
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的研究成果,使
人们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认识,恢复了釉、
粳亚种的正确命名。
C.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们在浙江龙游荷花山遗址发现的距今
1万多年的野生稻叶片和稻壳,有利于证明我国是水稻起源地和驯化
地。
D.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依然是世界水稻研究面临
的课题。
10.为什么中国要夺回对水稻命名的话语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11.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报
道的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身在法地,但在科学家眼中,它心系深空,是一座
“天空实验室到现在为止,应该没有天文学家上过太空,但他们
却是最了解宇宙的一群人,靠的是什么?
不少人小时候索试过用曝光的胶片观看日食,还有动手能力更强
的,用两个放大镜自制过光学望远镜。望远镜就是天文学家了解宇宙
的必备工具。但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它不能直
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天文学家利用“天眼”开展工作,有点类似移动靶射击运动,需
要不断地选取目标、瞄准目标射击、分析结果。
据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介绍,第一步
要考虑望远镜频率是否合适、灵敏度是否足够、目标是不是在可视范
围内,以便确定观测源的坐标,形成观测列表。第二步是望远镜控制
部门执行观测。如何精确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简
单地说,一是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二是驱动
电机控制望远镜的“姿态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这样的观
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地瞄准
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第三步是通过编程来分析数据。外表安
静的“天眼”,内心澎湃,每秒最高传输数据38G0海量的数据,基
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所以天文学家都是“程序员”,用大数据手
段实现天地“连线二
前辈科学家发现的物理定律,我们在物理实验室里做实验,结果
都能验证定律为真。在“天空实验室”里呢?那可不一定。
天文学跟物理学密不可分,大尺度时空结构、宇宙演化、高能天
体(如黑洞、脉冲星等)都是以广义相对论为重要理论基础的。前人
依靠头脑做实验,得出了理论,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后人如何验证呢?
这些天体质量惊人、距离以光年计,对应的物理参数和空间都是人类
无法达到的,只能用“天空实验室”来验证。
在''天空实验室”里,天文学家除了重复繁琐的观测、验证,都
保留一颗期待的心一一比如找到某个能解释一些奇怪天文现象的关
键,或是发现目前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真到了那一天,科学理论
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走进“中国天眼”》(有改动)
材料二: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穿刺“光年之外”,能洞悉宇
宙“前世”……“中国天眼”开放运行的一年,成果即入选《自然》
十大科学发现。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的说,天
文学是个开放的学科,不少“天眼”早期成果都有国际专家参与,面
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后,外国科学家可以独立或以首席专家身份主导一
些研究项目,有潜力的探索性项目也会得到支持,在望远镜时间分配
上会有更激烈的竞争。
据李萌介绍,“天眼”在很多领域具备超强“发现力”:发现气体
星系的数量有望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10倍,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
翻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这使它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
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
具备突破的潜力。
“天眼”研究的领域有意思吗?拿脉冲星来说,它们的密度,每
立方厘米相当于1万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压缩起来。那是一个地球上无
法想象的、类似科幻小说《三体》里“水滴”的世界。从脉冲星中遴
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
在中外读者对《三体》改编的动画作品更新保持期盼的时候,科
幻作家刘慈欣对“中国天眼”同样充满期待:它对人类认识宇宙有重
大意义,具备了探寻''地外文明”的条件,“希望能有划时代的发现”。
探寻“地外文明”,用科学家的话说叫‘'搜寻星际通信信号”,确
实是“天眼”的科学目标之一。
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
星系演化等领域充满了未知,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探索与研究去
解决。
20世纪后半叶,射电天文学方兴未艾,接连涌现类星体、脉冲
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四大天文发现。这些发现看上去高
深而遥远,却在某些方面“洞悉”了未来。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
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回溯原初宇宙,揭示更多宇宙奥秘,这是建造“天眼”的原动力,
也是终极目标。离原初最近,才可能离未来最近。从这个意义上说,
洞穿未来的“天眼”是人类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创新驱动
发展的利器。
一一《中国“天眼”世界共享》(有改动)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前者不能直接成
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B.只要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就可以精确
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
C.“天眼”获得的海量数据,天文学家一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
所以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连线
D.通过“天眼”找到某个能解释一些奇怪天文现象的关键,是
在“天空实验室”里的天文学家的愿望。
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眼”观测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的瞄准目标,
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
B.“天眼”发现气体星系的数量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望提高10倍,
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翻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
C.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演化等领域充满了未知,
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天眼”去探索与研究去解决。
D.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这并不能体现“天眼”研究的价值。
14.下列各项理论或定律,能够在中学物理实验室得到验证的一
项是()
A.平行时空理论B.宇宙大爆炸C.机械能守恒定律D.黑洞
理论
15.两则材料论述的都是关于“中国天眼”话题,但是侧重点各
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6.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中
国天眼”的价值?
(2022春•云南大理•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选篇理由:本文向
我们介绍了宇宙的礼物盒一一陨石坑,它的神奇和神秘让我们大开眼
界。将之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类比阅读,可以激发我们探求未
知世界的热情,在探索中寻求真知。
陨石坑•地球上的宇宙礼物盒
杨弦章大河
2013年2月,俄罗斯中部的一声巨响震惊了全世界。一颗带着
耀眼火光的陨石突袭地球,并在空中解体爆炸,无数建筑的玻璃瞬间
粉碎,千名居民受伤。
牵动全球神经的还有2012年的一则爆炸新闻一一俄罗斯政府曝
光了被雪藏30多年的“玻普盖钻石矿”。据报道,这个藏身于西伯利
亚东部大陨石坑中的富矿,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比目前已知的全
世界钻石矿储量总和还多10倍。
如果说陨石是宇宙送给地球的礼物,那么这些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就是独具匠心的礼物盒,在这场宇宙的馈赠事件里,“梗”和“珠”
都价值连城。
所谓陨石坑,就是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小天体以超高速撞击
行星及其卫星,在其表面形成的凹坑或环状地质构造。据研究者估计,
在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宇宙间的陨星撞击频率可能比现在
要高出IOoO倍,并对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研究者声称,每6500万年,一次灾难性的撞击事件就会强势
改变地球的命运。许久以来,恐龙灭绝之谜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
个学派认为,一个直径约10千米的陨石在地球上形成了一个直径近
200千米的陨石坑,将大量碎片和灰尘送入大气层,从而引发了一连
串的大海啸、全球性火灾和酸雨,遮挡太阳光数周乃至数月,一举终
结了恐龙时代。
散布在地球各处的陨石坑多数有亿万年的高龄,可直到近几十年,
相关研究才突飞猛进。人们惊喜地发现,陨石坑确实与“宝藏”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陨石坑为何与矿产如影随形?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简单来说,陨
石,特别是巨型陨石,撞击时形成的瞬时极高压高温作用于地壳,会
形成一系列特有矿物,如陨击金刚石等。此外,撞击作用也可能诱发
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将地底深处的成矿物质挤压到近地表。再者,
陨石坑本身的形态和构造特征也可进一步调节和控制矿产,如冲击岩
石层带的裂缝、孔穴以及特定的时间和压力都是孕育油田的摇篮。
陨石坑带给人类的宝藏绝不仅限于矿产。加拿大的曼尼古根陨石
坑是地球上最醒目的陨石坑之一。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环形水系。冬季,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茂密的原始森林暗绿色的背景上面,冰封的环状银
白色湖泊闪闪发光,成为地球上最绮丽的自然景观之一。加拿大政府
在曼尼古根河上修建了三座水电站大坝,将这个陨石坑湖变成了一座
大水库,350亿立方米的湖水所发的电不仅点亮了魁北克,还输出到
美国东北部
陨石坑并不都在荒凉之处,世界上还有一个“繁荣文明的陨石坑”,
那便是德国的里斯陨石坑一一四周的山冈像盘子边,古镇纳德林根就
坐落在盘底。除了拥有“城堡之乡”的美誉外,它还被称为“躲在陨
石坑里的小镇”。从3000多年前的古代凯尔特人到古罗马人,从中世
纪到现代,里斯陨石坑地区都是欧洲中部重要的文化中心,大量的古
代教堂、城堡和修道院遗址见证了它文明的辉煌。
陨石坑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它们带来的丰富宇宙信息也异常
珍贵。在美国,陨石坑是航天员们重要的训练基地,也是研究宇宙飞
船如何软着陆的试验场。
陨石坑,地球上宇宙礼物的魔盒,它们还会带给人类怎样新鲜的
宝藏,激发出怎样的惊喜呢?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
相关链接
①关于地球生命进化的争论从未停止,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倾向于
相信地球生命来自外太空。德国研究人员在两块陨石样本中发现,其
氮含量与人体和地球大气层中的氮含量很类似,证明地球大气层现存
的氮很可能来自早期的陨石雨。
(摘编自《科技日报》)
②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飞快散落到地
球或其他行星表面的未燃尽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也称
“陨星大多数陨石来自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
球和火星。陨石内含数十种已知和未知的矿物。科学家说,地球每天
都要接受5万吨这样的“礼物
(摘编自百度百科)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珠”(陨石)是宇宙送给地球的礼物,它有矿产价值,富含
矿物,数量可观。地球每年都要接受数量巨大的此类礼物。
B.陨石具有科研价值,有助于人类了解太阳系行星的形成、演
化的过程和地球生命的起源。
C.陨石坑带给人类的宝藏就是众多的矿产资源,陨坑与矿产资
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巨型陨石撞击后带来一系列特有矿物。
D.陨石坑也有在繁华之处的,如德国的里斯陨石坑。3000多年
以来,其周围的教堂、城堡和修道院见证了它的辉煌。
18.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援引两则发生于俄罗斯的牵动全球神经的新闻,分
别介绍了陨石强大的破坏力和陨石坑的惊人价值,引出说明对象。
B.据研究者估计,在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早期,陨石出现的
频率高,频繁引发海啸、全球性火灾和酸雨,强势改变地球命运。
C.陨石撞击作用可能诱发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将地底深处
的成矿物质挤压到近地表,进而形成钻石、石油等各种矿产“宝藏”。
D.文章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多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
说明陨石坑的特点,还运用了描写以及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可读
性。
19.文章结尾说陨石坑是“地球上宇宙礼物的魔盒:请探析陨
石坑被称为“魔盒”的原因。第四单元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1.(2022春•全国・高二专题练习)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
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曾子的学生单居离向他询问是否果真“天圆地方”时,曾
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J
B.他引述孔子之语,把“天圆地方”说成是“天道曰圆,地道
曰方,"即天所遵循的规律在性质上属于“圆”,转动不休;地遵循的
规律在性质上则属于“方”,安谧静止。
C.蔡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宣夜说的处境:“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晋书・天文志》)”宣夜说被天文学家们所抛弃,是历史的必然。
D.文中提到的“辰极”,指的是北极星;“七曜”,指的是日月和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五星在天空的运行,看上去很不规范。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指出”后加冒号,表示提示下文。
B.“地道曰方”后的逗号使用错误,引文作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
分,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C.括号和括号中的内容应放在引号外,表引文的出处。
故选D。
2.(2022春•全国•高二专题练习)【语病】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
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汲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
轻。
B.“日全食”发生当天,各大媒体的新闻记者和新闻采访车、天
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放弃了休息,自始至终关注着这一天文奇
观。
C.最近,天文学家们报告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双星系统,这一对
双星位于银河系之外,属于大麦哲伦星系范围,距离地球约16万光
年左右。
D.我国发射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将显著增加我国大型
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
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主谓搭配不当,“新闻采访车”不能“放弃了休息”;
C.“约”与“左右”重复;
D.搭配不当,“增加”和“研制水平”不搭配。
故选Ao
3.(2021春•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研讨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以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
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
B.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
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
使用。
C.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
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人类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
D.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与会代表围绕互联
网治理、发展、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围绕以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
句式杂揉。“围绕……相关问题”“以……为主题”两个句子糅合在一
起,应删去其一。
B.“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
中使用”成分残缺。应在“分别是……”前面加"它们(指'四项月
球地理实体命名
D.“治理、发展、建设”语序不当。“治理、发展、建设”的合
理顺序是“建设、发展、治理”。
故选C。
4.(2022春•高二课时练习)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
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20个字。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
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
态。它既能将不同产业领域牵引到一起,实现跨界融合,①
使不同行业的产业技术及产品升级换代更快。但从现状来看,各个行
业的数据信度、行业之间的信誉担保不一定到位,以及互联网在各地
使用的不平衡,②。如何能使“互联网+”快速健康地
发展,除了平台的技术提升、云计算等科技投入外,③,
从而使行业之间在政策框架内和法律保障下进行合作。
【答案】又能为各个行业提供创新的动力(创新的技术平
台)制约着“互联网+”的快速健康发展国家要提供政策
指导和法律依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语段主要表述的是“互联网+”的重要作用,①处前后分别表述
了“互联网+”的作用,一是能将不同产业领域牵引到一起,二是要
填写的内容,从后文写的“使不同行业的产业技术及产品升级换代更
快”分析,①处应为“互联网+”能够为行业提供创新的动力等内容。
②处,从前文所说的现状问题和后文的“如何能使‘互联网+'
快速健康地发展”分析,②处应填写现状导致的结果。
③处,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可知,该空要填写发展“互联网+”
的方法,从后文的“政策框架”和“法律保障”分析,③处要填的内
容应该体现出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法律等。
5.(2022春•全国•高二专题练习)下列对《天文学上的旷世
之争》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很早就已经形成了,在盖天说之前,
已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天圆地方说“,一种是“宣夜说
B.盖天说是一个富有科学意义的理论学说,它找到了适合其模
型的数学方法,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满足社会需求。
C.“浑盖之争”促成了一些重要成果的出现,如《太初历》的制
订,“勾股定理”的形成,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等等。
D.像“浑盖之争”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
仅有,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D.“在世界文明史上绝无仅有"错误,原文是“这种规模和深度
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不多见"不等于''绝无仅有
故选D。
6.(2022春•全国•高二专题练习)思考探究:根据本文的介
绍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比西方发达,但却没有发展成为现
代意义上的天文学。不只是天文学,而是所有科学领域都有这种情况,
因此就有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技术都远远比西
方发达,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案】(1)中国古人缺乏刨根问底的精神。如两小儿辩日的故
事,故事里面谈到的现象,本来是严肃的地球大气科学、光学、测量
学等科学问题,但是两千多年以来,在中国一直没有将其作为科学问
题进行研究。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四大
发明,尽管非常伟大,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但是它们都不
是科学,而只是技术。由于我们的祖先没有刨根问底地去研究这些技
术背后的规律,因此不但没有将其发展成为化学、电磁学、地球物理、
自动化等科学学科,就连当时先进的技术在后来也逐渐被西方超越。
(2)古人过分强调技术的实用性。中国古代科学发展落后,或
者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技
术过分强调实用性。但是实用性眼光不够远大,
设定的发展空间极小,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需求,技术就没有
了发展的动力。西方所开创的科学体系则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为追
求规律进行研究,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促成了一次
又一次的科学革命,而科学革命最终(可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
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这在天文学以及其他现代科学与技术
的发展历程中都得到了清楚而生动的展示。
(3)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并不缺乏思想家,更不
缺乏对整个宇宙的思考。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和自然、人和
宇宙的和谐关系,并不重视探索自然和宇宙的规律,更不重视研究可
以实证的规律。中国的传统思想家满足于形成一套可以自洽的思想体
系,因此这些思想体系不能、也没有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理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2022秋・山东聊城・高一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以罕见的体量介绍中国科
学家完成的釉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在社
论“中国的复兴”中称赞我国水稻研究,业内人士已不怀疑这样的论
断: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
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如何走向卓越?
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
口”,也就是粮食安全,是20世纪的中国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1994年,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回到了中
国科学院遗传所。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芥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
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契合。随后回国
同样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
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之后,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
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了釉稻
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
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基因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
序,加之较容易转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
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
有侧重。中国职业化的育种工作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也在近代绿色革
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
便利。而育种家通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基础
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
因。”傅向东说。
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
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
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一项关于粳
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另一个例子
是最近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关于“稻瘟病”的研究。不过,这
一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
(摘编自《中国水稻研究缘何引领世界》,《人民日报》2017年7
月28日)
材料二:北京时间4月26日凌晨1点,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杂志在线长文报道了“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成果。该研
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上
海交通大学、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
位共同完成。这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
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推动水
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
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
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认
为,此次研究成果的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深入分析和更多数据
产生,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多样性的数据库将更加庞大与精细,人
们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
这将为开展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足够的基因来源和育种
亲本精确选择的遗传信息,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奠定
基础。
(摘编自《设计水稻不再是梦》,《经济日报》2018年4月29日)
材料三: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绿色超级稻项
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博士等人完成
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
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
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
史的真实。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粕稻和粳稻
的区别。当时,加藤把釉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
称为“日本型”。自此,釉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用命名至今。
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的
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
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釉、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
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釉、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在化石证据上,中国
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
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
前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从土壤剖面中提取的植硅体来
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
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中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东亚近
邻国家。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传至朝鲜、日本,南传越南。到了
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
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但是,这与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一一中国研究人员从基
因组获得的证据则提出,无论是釉、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研
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亚洲栽培稻
品种间存在9万个微细结构变异,同时发现了1.2万个全长新基因和
数千个不完整的新基因。他们再次挑选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
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釉、粳稻亚种都是独
立多地起源的假说。
显然,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
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摘编自《基因和化石结合探寻水稻起源》,《光明日报》2018
年5月1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联合研究组顺利完成了釉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B.”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协
作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有利
于新品种培育。
C.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黎志康认为,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
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取得新的成就并运
用到育种实践中。
D.中国科学家对基本可以代表全球水稻种质的3010水稻的基因
组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水稻的釉、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
8.下列关于''中国水稻研究走向卓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20世纪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一大批学者为了国家
需求决心投入水稻研究,为我国水稻研究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B.水稻具有基因组较小和容易转化等自身的一些优势,吸引了
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
稻研究的力量。
C.水稻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作物机理,
在各有侧重的研究基础上有机结合,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一层楼。
D.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强调基础研
究,注重积累,花费时间较多,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到主导国际16家单位完成
水稻研究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的角色转变。
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的研究成果,使
人们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认识,恢复了釉、
粳亚种的正确命名。
C.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们在浙江龙游荷花山遗址发现的距今
1万多年的野生稻叶片和稻壳,有利于证明我国是水稻起源地和驯化
地。
D.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依然是世界水稻研究面临
的课题。
10.为什么中国要夺回对水稻命名的话语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11.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报
道的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D8.D9.B10.①日本学者“印度型”
“日本型”的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水稻的釉、粳亚种是独立的和
多地起源;②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进行的,水稻的推广种植是
由中国传到其他国家的。IL《人民日报》侧重报道中国的水稻
研究已经领先世界,并分析了原因;《经济日报》侧重报道中国主导
国际16家单位共同完成“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
成果及其意义;《光明日报》侧重报道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和化石两
方面探寻水稻起源。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的能力。
D.“从而确定水稻的釉、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是错误
的,由原文“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釉、粳
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可知,只是“首次提出",并不是确定的
结论。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是错误的,由原文“不宜片面
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可知,是不应该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而不是不强调。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B.“恢复了釉、粳亚种的正确命名”是错误的,由原文“中国研
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釉、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
使用釉、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可知,材料只是说中国研究人员“要求
恢复使用釉、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并未说结果如何。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釉
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把釉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
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自此,釉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用命
名至今。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
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釉、粳亚种是独立的
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釉、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可知,日本学者
“印度型”“日本型”的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水稻的釉、粳亚种
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
由原文“在化石证据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
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前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
据,从土壤剖面中提取的植硅体来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
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
中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东亚近邻国家”可知,水稻的起源和驯化
是在中国进行的,水稻的推广种植是由中国传到其他国家的。
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材料一指出中国的水稻研究领先世界,并用较多篇幅对“中国的
水稻研究是如何走向卓越”进行分析,可见《人民日报》侧重报道中
国的水稻研究已经领先世界的事实及其原因。
材料二第一段介绍新闻事实,第二段介绍意义,侧重报道的是中
国主导国际16家单位共同完成“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
一重大成果及其意义。
材料三主要介绍了中国研究人员在基因和化石两方面的研究,侧
重报道的是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和化石两方面探寻水稻起源。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身在法地,但在科学家眼中,它心系深空,是一座
“天空实验室”。到现在为止,应该没有天文学家上过太空,但他们
却是最了解宇宙的一群人,靠的是什么?
不少人小时候索试过用曝光的胶片观看日食,还有动手能力更强
的,用两个放大镜自制过光学望远镜。望远镜就是天文学家了解宇宙
的必备工具。但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它不能直
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天文学家利用''天眼”开展工作,有点类似移动靶射击运动,需
要不断地选取目标、瞄准目标射击、分析结果。
据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介绍,第一步
要考虑望远镜频率是否合适、灵敏度是否足够、目标是不是在可视范
围内,以便确定观测源的坐标,形成观测列表。第二步是望远镜控制
部门执行观测。如何精确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简
单地说,一是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二是驱动
电机控制望远镜的“姿态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这样的观
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地瞄准
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第三步是通过编程来分析数据。外表安
静的“天眼”,内心澎湃,每秒最高传输数据38G0海量的数据,基
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所以天文学家都是“程序员”,用大数据手
段实现天地“连线二
前辈科学家发现的物理定律,我们在物理实验室里做实验,结果
都能验证定律为真。在“天空实验室”里呢?那可不一定。
天文学跟物理学密不可分,大尺度时空结构、宇宙演化、高能天
体(如黑洞、脉冲星等)都是以广义相对论为重要理论基础的。前人
依靠头脑做实验,得出了理论,理论研究走在前面,后人如何验证呢?
这些天体质量惊人、距离以光年计,对应的物理参数和空间都是人类
无法达到的,只能用“天空实验室”来验证。
在“天空实验室”里,天文学家除了重复繁琐的观测、验证,都
保留一颗期待的心一一比如找到某个能解释一些奇怪天文现象的关
键,或是发现目前的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真到了那一天,科学理论
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走进“中国天眼”》(有改动)
材料二: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能穿刺“光年之外”,能洞悉宇
宙“前世”……“中国天眼”开放运行的一年,成果即入选《自然》
十大科学发现。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菊说,天
文学是个开放的学科,不少“天眼”早期成果都有国际专家参与,面
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后,外国科学家可以独立或以首席专家身份主导一
些研究项目,有潜力的探索性项目也会得到支持,在望远镜时间分配
上会有更激烈的竞争。
据李菊介绍,“天眼”在很多领域具备超强“发现力”:发现气体
星系的数量有望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10倍,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
翻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这使它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
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
具备突破的潜力。
“天眼”研究的领域有意思吗?拿脉冲星来说,它们的密度,每
立方厘米相当于1万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压缩起来。那是一个地球上无
法想象的、类似科幻小说《三体》里“水滴”的世界。从脉冲星中遴
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
在中外读者对《三体》改编的动画作品更新保持期盼的时候,科
幻作家刘慈欣对“中国天眼”同样充满期待:它对人类认识宇宙有重
大意义,具备了探寻''地外文明”的条件,“希望能有划时代的发现”。
探寻“地外文明”,用科学家的话说叫‘'搜寻星际通信信号”,确
实是“天眼”的科学目标之一。
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
星系演化等领域充满了未知,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探索与研究去
解决。
20世纪后半叶,射电天文学方兴未艾,接连涌现类星体、脉冲
星、星际分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四大天文发现。这些发现看上去高
深而遥远,却在某些方面“洞悉”了未来。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
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回溯原初宇宙,揭示更多宇宙奥秘,这是建造“天眼”的原动力,
也是终极目标。离原初最近,才可能离未来最近。从这个意义上说,
洞穿未来的“天眼”是人类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创新驱动
发展的利器。
——《中国“天眼”世界共享》(有改动)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I
A.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前者不能直接成
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
B.只要通过天体坐标计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就可以精确
控制“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
C.“天眼”获得的海量数据,天文学家一般没有手动分析的可能,
所以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连线
D.通过“天眼”找到某个能解释一些奇怪天文现象的关键,是
在“天空实验室”里的天文学家的愿望。
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眼”观测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的瞄准目标,
是因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
B.“天眼”发现气体星系的数量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望提高10倍,
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有望翻倍,有望发现新的星际分子。
C.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演化等领域充满了未知,
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天眼”去探索与研究去解决。
D.天文学家在研究中的副产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这并不能体现“天眼”研究的价值。
14.下列各项理论或定律,能够在中学物理实验室得到验证的一
项是()
A.平行时空理论B.宇宙大爆炸C.机械能守恒定律D.黑洞
理论
15.两则材料论述的都是关于“中国天眼”话题,但是侧重点各
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6.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发挥“中
国天眼”的价值?
【答案】12.B13.D14.C15.材料一侧重于“中
国天眼”工作原理、过程及其意义;材料二侧重于‘中国天眼'已经
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可能取得的科学突破对人类科学发展的影响和意
义。16.①加大对天眼观测、控制和数据分析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力度;②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支持有潜力的探索性项目;③坚持初
心,牢记回溯原初宇宙,揭示更多宇宙奥秘的的终极目标。
【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只要……就”太过绝对。原文说的是“一是通过天体坐标计
算出望远镜所需的‘姿态',二是驱动电机控制望远镜的‘姿态因
为地球在不停自转和公转,这样的观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
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断地瞄准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
可见,要不断修整不断瞄准,确保一直瞄准,而不是“可以精确控制
‘天眼'瞄准动辄光年之外的目标: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D.“这并不能体现‘天眼'研究的价值”错误,根据原文“这些
发现看上去高深而遥远,却在某些方面‘洞悉'了未来。天文学家在
研究中的副产品转化成了今天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一句可知,并不是
只有天文学上的研究成果才算研究价值,天眼研究的成果能应用于实
际生活,也是其研究价值的体现。
故选Do
1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判断的能力。
题干要求”能够在中学物理实验室得到验证“,学生可结合其理
论的相关特点以及中学物理实验的知识进行判断。
A.这个理论还处于假说状态,不但中学物理实验是无法验证,目
前也没有任何实验室能验证。
B.这个理论仍处于理论状态,没有实验室能够验证。
C.该理论是中学物理“能量守恒”等相关知识章节,可以通过中
学物理实验室验证。
D.该理论可以验证,但目前唯一的黑洞照片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拍摄到的,中学物理实验室无法验证。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并分析材料侧重点的能力。
材料一介绍了“射电望远镜不同于人们熟悉的光学望远镜、它不
能直接成像,而是抓取目标的无线电信号,用数据说话”的运行远离,
还有“不断地选取目标、瞄准目标射击、分析结果”“第一步……第
二步……第三步”等运行过程,以及“这些天体质量惊人、距离以光
年计,对应的物理参数和空间都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只能用‘天空实
验室'来验证”的意义。
材料二结合标题《中国“天眼”世界共享》可见,主要侧重于介
绍中国天眼对世界的影响,从“成果即入选《自然》十大科学发现”
“在很多领域具备超强‘发现力可见,介绍了“中国天眼已经取
得的成就”;从“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
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暗物质分布与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演化
等领域充满了未知,许多问题有待科学家通过探索与研究去解决”“从
这个意义上说,洞穿未来的‘天眼'是人类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突破、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利器”等内容可见,介绍了未来可能取得的科学
突破对人类科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1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一步要考虑望远镜频率是否合适、灵敏度是否足够、目
标是不是在可视范围内……第二步是望远镜控制部门执行观测……
这样的观测比移动靶射击复杂得多,要不断地修正望远镜的位置,不
断地瞄准目标,并确保一直命中靶心……海量的数据,基本没有手动
分析的可能,所以天文学家都是‘程序员',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天地
‘连线可见,必须要有专业人才进行观测、控制和分析数据。
从“天文学是个开放的学科,不少‘天眼'早期成果都有国际专
家参与,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后,外国科学家可以独立或以首席专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劳务大清包合同
- 户外广告牌施工合同
- 影视制作公司与演员拍摄合同
- 乳胶漆工程施工合同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西方舞蹈史与名作赏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Vue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交通运输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汇编语言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鄂州职业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沪科版 信息技术 必修 3.2.2 信息作品的制作 教学设计
- 新能源充电桩安全管理与防护
- QCT848-2023拉臂式自装卸装置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默写(单词 重点短语 重点句型)含答案
- 历史类常识考试100题带答案(能力提升)
- MOOC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大学生生涯发展报告新能源汽车
- JBT 11699-2013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使用技术规程
- 护理干预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
- 托幼托育工作总结
- 2024年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四肢瘫痪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