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必二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的差异,教
学所能取得的最佳效果需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向学生提
供材料、梯子,启发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3课大体按照农业发展的时序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
大部分组织内容,展现食物生产在各个时代的变化与延续。在生产活动中,食物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前提,而本课既是本单元的开篇,也是本书的基础和起点。
通过研读课标、教学指导意见以及教材,我确定了本课知识层面的中心概念:食物生产;再由课标中的学业
要求,确定情感层面的正确价值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本课的三个子目,第一目阐述了农业产生的过程,农业出现前后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三子目重点探
讨了农业的出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强化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认识,两个子目共同呈现了农业出现的过程和意
义,因此在学习时可以将两个子目整合在一起:受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
文明各具特色,第二目介绍世界古代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农业文明概况,图文丰富、线索清晰,且和《纲要》
下有较多重合,可在课前利用已有教辅引导学生自学完成基础知识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基础: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其中“农业产生前后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不同地区农业
文明的特点”、“生产关系的变革”等内容在《纲要》、政治教材中已简单学习,但在选必二中则是从食物
生产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角度重构知识,需要教师着眼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能力基础:学生初步具备了根据历史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较好地进行历史解释,能够根据史
料分析解决问题,但对历史发展本质性、规律性的内容认识还不够。
学习兴趣:学生对农业的生产状况了解不多,而本课专业性较强,需要学生进行联想与思考,并结合考
古史料探究,古代农业经济的各要素又与学生现实生活及兴趣相去甚远,授课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利用传世文献和史学研究成果分析农业出现的原因,提高从各种类型史料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
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通过对中国历史遗存的照片、史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从多角度阐释农业出现对人类发展的推动作用,
认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能通过比较古代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异同,理解农业文明的多元性和相似性,感悟人们克服不利条件,
创造富有特色农业文明的智慧;梳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增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领先世界的自豪感。
通过本课的整体学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农业出现的意义、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难点
农业的出现(人类获取食物方式的改变)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人依赖______________改造自然生态文明
食物采集一不舞~~>食物生产.>「逮驾文明
谐奏响生活出现
生产关系ψ
-------->.不同地区的食物----->文明
生产和社会生活---------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材料:本课以《全
在史前时代的几百万年中,有两大转变为此后的全球通史》开
部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一是灵长类逐渐转变为人篇的一段
类,即具有思维能力的真正人类;其二是人类的先祖从话导入,引
坐享大自然恩赐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日益摆脱大自然出史前时
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食物生产者。代具有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要意义的
问题导入:两大转变,
《全球通史》第一编《史前人类》开篇就点出了两学生结合
件划时代的转变,分别是?前者我们在《纲要》中已简生活知识
单学习过,大家看后者,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有何变联想“食物
化?大家能想到的食物生产的一般形态是?原始的农生产”的一
耕和畜牧大约出现于距今1万年前。伴随着这一转变,般形态,并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何种变化?我们一起从勇气、力明确原始
导入新课回答问题
量、智慧三个小主题来解读这首“人与自然的变奏曲”。农业出现
的时间,思
绪快速进
入课堂当
中。继续通
过对材料
的分析,引
出“人与自
然的‘变奏
曲'”这一
主题,此后
的环节紧
紧围绕勇
气、力量、
智慧三个
变化的小
主题进行。
L说出远古人类生活通过图片
1.出示《远古人类生活想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状态创设情境,
2.分析和解读文字史
书本,初步认识远古人类的生活状态。形象、直
料
2.出示小麦种子实物,提问学生种进地里能得到什么。观;种子实
(操作得当、精心照料,大概率是有成果的),这个现物激疑激
一、改变的勇
在对于我们不用动脑筋的问题,在当时却是需要想象力趣;在解读
气:从采集到
的。毕竟这些吃下去可以果腹的粮食,扔进地里几个月,文字史料
生产
会发生什么,是有变数的。而历史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的过程中
在过去的IOOOO年间,普遍的结果是从狩猎采集转变为锻炼提取
粮食生产,因此我们必须问一问,是哪些因素助长了先材料信息,
祖们改变的勇气?也即分析农业出现的原因。概括及分
3.出示4则史料,认识农业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析问题能
用的结果。力
L攻破重点:有选择性地选择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培养学生
江流域的代表性文化遗存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农解读史料归纳概括
业出现的革命性意义。和辨析能
2.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对之前概括出的结论进行整理,力;以中国
多角度归纳农业出现的影响,得出“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整理归纳新石器时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代文化遗
3.通过阅读书本p6第三目,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请学生存为例,增
展示,完善逻辑图,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类文明的产生,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强学生的
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内文化自豪
二、农业的力涵,认识到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和人类社会感;培养学
量:从野蛮到发展的基础,理解农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生的唯物
文明4.出示《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进程》时间轴,引导学生从史观素养。
时间维度观察,人类文明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解读时间轴、填充图
程,人类社会在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理解农业的出现册掌握分析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形成:从空历史地图
间维度观察,学生在填充图册上清晰、准确地标注时间、的方法,培
驯化的动植物,得出世界古代农业起源的特点。养学生的
时空观念
素养。
1.通过表格展示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从表比较掌握基础
三、相处的智格所展示的角度比较异同,显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知识
慧:从共同的2.选取教材中的典型图片展示世界古代以农耕为基础的
起点到多样农业文明,引导学生比较《印第安人的农耕图》和《中培养历史
的文明国东汉牛耕画像石》,了解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平衡解释、家国
性。情怀素养。
3.梳理中国古代农业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梳理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同自然的学生回答问题涵养社会
关系,首尾呼应,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奏响人与主义生态
课堂小结自然的“谐奏曲”。文明观
教学反思
1.人与自然的“变奏曲”三个变化的小主题同教学设计联系不够紧密;
2.《中外历史纲要》下的内容未能很好结合;
3.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不够,偏重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对世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目中社
会生活部分分析的不够透彻;
4.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例: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时间。
注:本设计除教参、已出版著作外,还借鉴了钱丽迪老师、崔兆艳老师课件中的部分成果;《人类早期历史
发展进程图》的使用则借鉴了熊国荣、戴羽明老师的《基于历史认识层次结构的历史教学思考与实践-
以选择性必修“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为例》一文。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倡导学生主动从日常生活的点滴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
联系。深挖教材立德树人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树立开
放的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
社会生活》承前启后的一课,是选择性必修的重点内容之一。美洲物种的外传和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是描述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物种传播与交融的历
史事实,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多角度认识全球性物种交
融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的风貌,对近代历史进程与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选择性必修二是高二选择历史科的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高二阶段的学
生经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具体掌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密切的史实,有
一定的历史思维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二时段历史教学要侧重引导学生从通
史转向专题史的学习,线性地认识人类历史进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1.结合《中外历史纲要》相关内容,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各地之间食物物种
交流的不同。
2.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地图和课本“学思之窗”、“史料阅读”,概述新航
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世界双向流通的表现。
3.依据史料、课本的“历史纵横”和“探究与拓展”全面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
物种交流对社会经济、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树立全球经济发展多
元一体的国际视野,认识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多角度分析食物物种交
流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2.难点:多角度辨析近代食物物种交流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创设开放多样的课堂活动,设计通过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梳理
近代以来世界物种的全球性传播和交融的表现,落实时空观念素养和史料实证素
养。用好教材,深挖教材诸如“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历史纵横”等素
材,引导学生形成“以小见大”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通
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变化的多种因素,通过辩证认识全
球性物种交流的影响,助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
趋势,树立开放的国际视野。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美食•雅事
中秋时节,本地特产水果林檎多量从日常生活
上市,甜美的林檎是在外游子思乡所见的食物
的媒介,大家是否知道,林檎也叫引入,激发学
“番荔枝”,它并不是自古所有的生的学习兴
特产,而是来自海外。食物名字背趣,同时进行
后隐藏着有趣的历史,今天我们一校本资源的
起探索近代以来食物交流的历史。观看图片,了解食物名称与历史开放。
活动1:你知道食物名称背后的故事史实的联系。
吗?
图片:胡椒、番茄、洋葱和白菜
(Chinesecabbage)
材料: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
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
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
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
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联
乃至近代引进。特点:
系《中外历史
——石声汉《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1)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
纲要》的相关
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非、欧洲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
创设情境1:依据下图和材料,结大洲内部进行。知识。
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前食(2)交流物种较少;只有少量
物物种交流的特点?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
《早期农业传播示意图》——斯塔
夫里阿斯诺《全球通史》(图略),
材料: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
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
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橐(tu6)驼、各
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织品,以及罗马
的玻璃器和西域的乐舞、杂技也都源源了解课标要求,明确本课的学习
而来。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目标和重难点。
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技术,可能还
有凿井技术传到西域。
主题: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
物种交流
——近代以来全球性的物种交融
课程标准: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
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目标:
1.结合《中外历史纲要》相关内容,
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各地之间
食物物种交流的不同。
2.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地图和课
本“学思之窗”、“史料阅读”,
概述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世界
双向流通的表现。
3.依据史料、课本的“历史纵横”和
“探究与拓展”全面认识新航路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对比新航路
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社会经济、人特点:欧洲人主导;各地食物物开辟前后物
类生活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种的长期双向交流交融(全球性种交流的特
树立全球经济发展多元一体的国际传播和和融合);人类命运与共。点,理解古代
视野,认识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与近代物种
必要性。交流的不同,
创设情境2:观察下图,结合材料,了解近代以
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食物物种交来物种交融
流的新特点?的背景。
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
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
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
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
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
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
第一组:概述美洲食物物种在欧
个大交换的结果一一从人类观点视洲传播的表现。通过补充相
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①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关材料,引导
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欧洲;学生从教材
停止,依然在进行。②玉米、马铃薯和番茄起初都是相关史料获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作为观赏植物,16世纪中期后,取信息,锻炼
伦布大交换》才作为食物得到推广;甘薯传播学生历史表
材料引导,驱动学生完成自学任务:比较缓慢。述能力,落实
完成课本P8和P9“学习聚焦”③这些食物经欧洲的殖民扩张时空观念素
第一组:概述美洲食物物种在欧洲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养和史料实
传播的表现。证素养。
材料1: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
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
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
第二组:概述美洲食物物种在中
撞与融合。克罗斯比将其称为“哥
国传播的表现。
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
1.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西
了西红柿,……瑞士有了巧克
北、西南、东南沿海)传入中国。
力...
清朝前期,全国各地多有种植;
一查尔斯・曼恩著《1493:物种
鸦片战争前,已遍布全国。
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2.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
玉米相似;
第二组:概述美洲食物物种在中国
甘薯、番茄和辣椒起初都作为观
传播的表现。
赏作物;后才作为食物被推广。通过练习评
材料2:
估学生的学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习效果。
一一[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
种矣。
一一[清]吴其溶《植物名实图考》
自我检测:
清朝嘉庆年间,番椒(辣椒)传入
四川,在烹调中与当地特产的花椒
第三组:概述其他地区物种在美
有机结合,形成麻辣兼备的格局,
洲传播的推广。
从而促进了川菜的最终成熟定型。
有粮食、蔬菜、水果、经济类作
这表明清代中期的四川
物,丰富当地的饮食;牲畜家禽
A.经济文化呈现兼容性特征
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
B.长途贩运贸易蓬勃发展
农业的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被彻底废弃
D.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整理笔记。
第三组:概述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通过练习评
完成练习。
传播的推广。估学生的学
材料3: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习效果。以题
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为过度,引导
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学生学会从
撞与融合。克罗斯比将其称为“哥社会表象认
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识影响社会
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变化的因素,
小结:引导学生整理板书笔记落实唯物史
随堂精练:观素养。
做学法指导记录。
据记载,在整个18世纪,从中国输入
西欧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
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
了一半以上。推动这情况出现的主
要因素是
A.中国茶叶丰收推动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重视外贸,鼓励出口
D.地球变暖加速茶饮业发展
学法指导: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
整体性发展变迁直观的反映。
影响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
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工业、
商业);
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变化;阅读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深挖教材立
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问题。德树人的素
人口的迁徙……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使人口激增材,培养学生
而社会生活的变化反之也推动社会与营养改善;改变了食物结构,论从史出的
原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婚变。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深刻影历史逻辑思
就近代以来,这种变化具有全球性响人类的饮食习惯。维能力,学会
的影响,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风观察日常生
貌。活,感受社会
活动2:美食•美事生活变化与
——辩证多角度认识食物物种交流历史的联系,
的影响形成“以小见
创设情境1:依据课本P12”问题大”的思维和
推动了当地经济(特别商业)和
探究”的材料,结合表1和图片,多角度分析
世界贸易的发展。
概括食物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情境问题的
粮食的丰富削弱社会阶层的差
表1世界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能力;树立开
__________年份1650175018∞1850别,促进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非赢11∞959095
放的国际视
_垩洲(苏联除外)327475597741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拉丁美洲12111933
一北美洲
ɪɪ626野,学会用发
欧洲呵苏联-103144192274
大洋洲ɪ2222
「总目展的眼光看
5457289061171
人类过度开发自然和新物种的待中国和世
图片见课本PIl梵高《吃马铃薯的
界的发展大
人》入侵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生态
环境恶化。势,落实唯物
创设情境2:阅读课本PlO''历史纵
史观素养、历
横”咖啡和咖啡馆,结合所学知识,
史解释素养
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
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家国情怀
素养。
创设情境3:依据材料,结合课本P12整理笔记。
“史料阅读”归纳物种的交流对人类社
会的影响?完成作业。
材料: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依据学生的
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书目作业评
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估学生的学
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业等级。
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
问题。
小结:概括近代以来全球性物种交
流的影响。
活动3:教学评估一一课后作业
材料: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
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
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培养学生建
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立单元知识
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的整体体系。
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
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一一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
究成果
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简评材料的
观点。
活动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引导学生预习《第3课现代食物的
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活动5:拓展:以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鼓励学生树立开放的国际视野
【教学评价】
以课堂练习为检查学生具体知识的落实,课后开放性作业评估学生落实历史核心
素养的等级。
【教学反思】
选择性必修教学培养学生从通史学习转向专题史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更需注意
引导学生以专题发展为主线,加强学生历史事物的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学会从社
会表象深入掌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体会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本课设计比较贴
合史实基础扎实,文科能力教好的学生,如果学生学业水平一般,可能要增加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教案
❶教学目标
一、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
认识现代食物生产、储备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二、了解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理解粮食安全与食品安
全之间的关系
三、理解世界饥饿问题产生的原因,概述联合国、中国为消除饥饿问题作出的
努力
❷教学重难点
一、本课重点: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二、本课难点:世界饥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❸教学过程设计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表现
(1)农业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
①20世纪以来,汽油/柴油拖拉机实现批量生产;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锋式犁、
播种机、联合收割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③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是大中小
型相结合
④21世纪初农业科技向自动化转变,人工智能在农业机器中得以应用
(2)粮食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突破
①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
破
②1930年美国培育出玉米新品种;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60年代菲
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70年代中国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2014年
中国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③杂交育种新技术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缓解人类饥荒
(3)养殖业的现代化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②现代科技用于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发展,从淡水向
海水养殖发展
(4)20世纪下半叶以来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
(1)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粮仓储备技术逐渐改
进
(2)20世纪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木,后在全世界广泛应用
(3)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木
(4)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容量不断扩大,自动化和智能化
水平不断提高
2、冷冻加工产业的发展
(1)在古代人们利用腌制、风干和自然界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
(2)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及冷冻食品包装技术不断进
步
(3)2010年中国领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
布局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消除饥饿
(1)原因:一方面食物生产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进步,大大增加了食物供给;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
与供给间的子盾尖锐
(2)解决措施
①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
安全行动计划
②1996年中国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
基本自给方针
2、食品安全
(1)安全隐患
①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也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2)解决措施:各国制定法律法规(2009年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
全法》)
❹当堂练习
1、从三聚氟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到白酒塑化剂事件,食品安
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
都有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C)
A,新航路开辟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
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A)
A.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B.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证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
C.技术进步解决了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D.依靠新闻媒体监管食品安全成为各国的共识
3、又到瘠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自建冷库成本
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解决上述问题
的措施是(B)
A.采摘的机械化B.冷链物流的发展C.家用冷冻设备D.添加食品
添加剂
4、2020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指出,蝗灾将卷土重来,数千万人面临
粮食危机。粮食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有(A)
①人口激增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③禽畜饲养过度使用
抗生素
④对农业的不重视⑤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A.①②⑤B.①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④
5、民以食为天,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粮食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
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
下列属于现代发明的粮食储备技术的是(D)
A.窖藏B.冷藏C.腌制D.低氧储藏
❺板书设计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表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与自动化、粮食作物杂交育种技术突破、养殖业的现
代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
2、冷冻加工产业的发展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❻课后反思
一、还是没有更好的突出重点,存在面面俱到问题;导致本节课整体上时间还
是相对紧张
二、在调动学生和引导学生方面还有所欠缺,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进一步深入
发掘
三、文献史料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质量较低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标要求】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理解劳动
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让学生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
决定因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2、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产工具进行比较分析,强化时空观念,提升历史解释能
力,体会各地区物质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经济活动和社
会生活各具特色,突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多元特点。
【时空坐标】
骨针、坯车照|羽布机I
用陶器汲
水灌溉I翻车I
用覃窣
I灌钢法I
三国两晋隋唐薪薪
原始夏商春秋秦汉
社会西周战国南北朝
农业家庭式劳作庄园式劳作一坞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
难点: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内容】
知识点01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
(I)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表现
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
石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7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年中国器械配送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齿轮变速转动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科技企业电信服务需求与市场分析
- 科技与老年人心理辅导的融合创新
- 2025年中国片碱成型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教师编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柴油车油路加热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店铺分摊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弹簧网凉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 数据采集管理制度范文
- 幼儿园小班开学家长会课件
- 中药抗骨质疏松作用
- 中建综合支吊架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 幼儿园开学家长会PPT模板(含完整内容)
- 表冷器更换施工方案
- 沥青集料筛分反算计算表格(自动计算)
- 哲学与人生(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恶性高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