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分期1840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不同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力量指导思想革命前途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同点: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三民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1919年1927年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时间坐标:1921年1924年1945年国共对峙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1937年国共合作新中国的成立秋收起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反“围剿”井冈山长征国共内战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总体概述: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19-1949)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7月至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9月至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阶段特征: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逐步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具有备战的性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内迁,官僚资本膨胀,沦陷区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阶段特征: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和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阶段八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阶段特征:社会生活上:物质生活、交通通信事业、影视事业在国民政府初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课时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时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背景2、国内1、国际一、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①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使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②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阶级基础);③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导火线如何认识北洋政府参加的巴黎和会以及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北洋政府参加巴黎和会是中国走向国际化,外交从消极回避转向积极参与,加入国际社会,在世界秩序中取得发言权的重要步骤;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积极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收回了德奥在华特权,成为国际联盟成员;开启了中国独立决定自己国际事务的先河。但由于巴黎和会被英法操纵,再加上中国国力的贫弱,因此在和会上日本窃取了在大战期间取得的在山东的特权,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义要求。(一)背景一、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二)过程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罢课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三)结果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3、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以强大的压力。易错易混为什么是初步胜利?而不是完全胜利??(四)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与辛亥革命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群众性和彻底性(五)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背景一、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二)过程(三)结果视角2五四运动的影响史料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探究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提示:因素:(1)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2)新式教育推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3)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史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探究2:根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探究3: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史论:五四运动的特点(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3)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家国情怀——五四运动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1)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2)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3)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统一: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史论1:五四运动彰显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史论2: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变革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课时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奠定了思想基础奠定了组织基础奠定了阶级基础(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1、内部条件:2、外部条件: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④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①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经济根源2、地点:3、主要内容:上海望志路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1、时间:1921年7月23——31日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中心工作党的中央机构中国共产党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4、意义:(1)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3)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地点:3、主要内容:(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共一大1、时间: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成立后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表现在哪里?A、新的领导力量:B、新的革命范畴:C、新的指导思想:D、新的奋斗目标:E、新的斗争策略:——中国共产党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时间、地点:2、主要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①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②党的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意义:(1)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这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革命分两步走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共的性质中国的社会性质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百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共产党简史》目录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第二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第三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四章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第七章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第九章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选取《中国共产党简史》的一个或多个章目,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示例:观点:中国的改革开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阐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经过三大改造,在1956年底初步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取得发展,但也经历了曲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人,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从基本上完全的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上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材料一: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四)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摘自中共“三大”决议结合材料一,请说一说共产党为什么与国民党联合进行民主革命?从共产党的角度材料二:

“当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意识到自已的孤单;当俄国革命胜利,才深感人民群众力量之伟大。……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结合材料二,请说一说国民党为什么与共产党联合进行民主革命?从国民党的角度课时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三、国民大革命(一)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原因:②中共: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严重受挫,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③国民党:是当时比较革命的党,孙中山的伟大转变,从“以美为师”到“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军阀割据混战,民众困苦。④共产国际努力促成。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会议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2、标志:3、意义: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革命由此兴起。两个标志: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三、国民大革命(二)高潮——北伐战争3、过程1、目的: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时间:1926.7——1927.7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占的权利,表明武汉国民政府执行了革命的外交政策,仍是革命政权。三、国民大革命(三)国民革命的失败2、失败原因1、标志: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政变”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客观:主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年幼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依据: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三、国民大革命(四)国民革命的意义1、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2、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国民革命并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北伐战争成功了,而国民革命失败了。视角4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及影响史料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①。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②,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③,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④。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⑤。——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思考依据史料,分析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提示新特点: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史论1: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史论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特点(1)反专制独裁运动高涨:革命派开展了反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等;思想文化领域爆发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2)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转变:君主专制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后来民国虽有名无实,但仍能显现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3)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入绝境。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4)新的阶级因素和新的政党出现: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中国共产党诞生。(5)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建立了统一战线,掀起了人民大革命的高潮。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1.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打开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后来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附南京政府统治,国家政权实现了初步的统一。

2.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侵略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掀起了巨大的反帝浪潮。随着国民革命时期反帝运动不断高涨,列强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开始重新调整对华政策,做出某些让步。1927年,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这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第一次,激发了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斗争。

3.国民革命实现了各革命阶级、阶层的联合革命,扩大了民众政治参与的广泛性。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也是中国社会主要阶层的联合革命,更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掀起了有史以来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新高潮。

4.国民革命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虽然在国民革命后期,国共分裂给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部分的武装力量,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条件。史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1)政治: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组织: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3)群众运动: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课时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考点二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南昌起义背景目的时间领导人经过意义教训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创建新型军队周恩来、贺龙等起义爆发,南下受阻,兵分两路。失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城市中心论”行不通十月革命的经验——在城市发动暴动;南昌守敌空虚;课时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考点二国共的十年对峙二、探索革命的新道路(一)八七会议:;汉口1、背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革命陷入低潮。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3、意义积极: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消极:全力纠正右倾错误,忽视了“左”的苗头。(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文家市三湾井冈山长沙江西赣江永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将起义部队转向山区和农村,并沿着罗霄山脉向井冈山进发。知识拓展:文家市决策时间:1927年9月19日内容:主动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南下,往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意义:党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重要转折。三湾改编时间:1927.9.29—10.3内容:1、初步解决了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2、实行民主主义,具体表现为设立了士兵委员会。3、创造性地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党指挥枪”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探索革命的新道路材料一:1937年,曾参加中共一大的董必武回忆:“我们决定制定一个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宣言。但是,党的这个最早的文件,我们一份也没有了。”1956年,苏联把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中国。专家从中发现一份俄文本《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将其译成中文。董必武审阅后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

1960年,有学者在某论文附录中发现打印的英文本《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论文写于1924年,作者为中共一大代表。经对照,英文本纲领与俄文本内容基本相同,第10条内容后均缺少第11条的序号和内容。

材料二:1929年,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会后,中国共产党人按照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不断推进党和军队的建设与发展。

——摘编自古田会议纪念馆展览前言

材料三:1929年红四军党员成分调查统计结果分类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商人等其他成分比例48%23%14%15%材料四: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关于主观主义纠正的方法:(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的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

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

——摘自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2)“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全面,史论结合)(8分)(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研究中体现出的史料搜集和辨析的方法。(要求:“史料搜集”和“史料辨析”两方面各举一例。)(4分)18.(1)史料搜集方面,①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史料,如访问参加中共一大的当事人,查阅当事人的文集等,查阅共产国际等机构保存的档案(或从国内外范围搜集);②收集不同类型的史料,如董必武的口述史记录为口述史料,档案和论文所附录资料为文献史料。(任举一例得2分)

史料辨析方面,采用“互证”的方法,①将俄文本纲领送董必武审阅是拿文献史料向当事人求证;②将英文本纲领和俄文本进行比对是将不同文献史料进行对比。(任举一例得2分)

(2)论述: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时期。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农村革命环境中,红四军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会议确立“思想建党”的原则,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解决了如何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问题,提高了党的领导力。会议还强调进行社会调查,从国情出发决定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3分)

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红四军主体是农民,会议确立“政治建军”的原则,明确红军的性质是执行革命任务的政治集团,不同于旧军阀;会议重申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解决了如何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提高了战斗力。红军积极投入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得到群众的拥护,队伍迅速壮大。(3分)

总之,古田会议具有重大意义。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2分)二、探索革命的新道路(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1927年10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土地革命内容:①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②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井冈山精神一、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四、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实质: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制度二、探索革命的新道路(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江西瑞金。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武装斗争粉碎前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错误(4)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左”倾表现为激进冒险主义、急于求成、盲动主义、教条主义;右倾表现为机会主义、投降主义、保守落后。视角1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及评价史料一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考

(1)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做了哪些贡献?提示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史料三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道路探索的评价有学者认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小块红色区域内建设和执掌政权的伟大尝试,毛泽东和边界党组织注重充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情,开创了组织农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艰辛实践。农民通过参与组织工农革命政权、参与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支持根据地经济建设实现了政治参与。也有学者指出,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军事意义在于几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通过战争的具体实践,开创了“引兵农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军事战略;形成了“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建军思想的理论基础;形成了中国式的游击战争战略态势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战术原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思考

(2)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从实践和理论角度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提示

①从实践上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统一,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为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②从理论上看,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逐渐形成,以游击战等为特色的军事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战术原则、“党指挥枪”的军队建设原则也逐步形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史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关系①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②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③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家国情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历史意义(1)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2)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三、红军的战略转移——长征1、原因:A、博古、王明等“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根本原因);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2、过程:中央红军:全国红军:(1)开始:课时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考点二国共的十年对峙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西湖南福建贵州广西西康四川陕吴起镇甘肃会宁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河腊子口草地雪山1934.10.遵义1935.1.红军长征示意图红一、四方面军会师1935年6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10月三、红军的战略转移——长征2、过程:(2)转折:遵义会议内容历史意义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时间:1935年1月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③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开始:中共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1)探索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失败。中共二大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吸取了一大最高纲领脱离中国实际的教训。国民革命联合其他力量,建立统一战线,实行武装斗争,吸取了二七惨案的教训。(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创建人民军队,掌握革命武装领导权,吸取了国民革命的教训。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更加符合国情,摆脱对苏俄革命道路的单纯借鉴。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革命问题,摆脱共产国际的束缚。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全面抗战前夕1、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1)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及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3)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问题;(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同在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胜利:三、红军的战略转移——长征2、过程:(2)转折:(1)开始:

中央红军长征历时368天,有235天在白天行军,18天夜间行军,71天打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年仅休息44天。翻过大小1000座山,其中18座山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5座大山终年白雪皑皑;渡过24条大河。突破60余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占领62座大小城市,顺利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经过12个省份,行程25000里。最终到达陕北。

艰难的红军长征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鉴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同在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胜利:三、红军的战略转移——长征2、过程:(2)转折:(1)开始:(4)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破产,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宣传了党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长征精神。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史料一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一切企图拿党的正确路线来为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路线做辩护……是劳而无功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1月8日)史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思考

(1)依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遵义会议的主要功绩,说明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2)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使革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提示

(1)功绩: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原因: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解决党内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2)革命区域由南方转到北方;党的领导核心由王明转移到毛泽东;革命策略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深层归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知识拓展:中共历史上工作重心发生过三次转移第一次: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文家市决策)第二次: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七届二中全会或西柏坡会议)第三次: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1年全国乙卷)材料

图6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会议选择:八七会议、遵义会议(2分)观点:自八七会议到遵义会议间,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2分)阐述: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党指明了斗争方向。之后,毛泽东领到了秋收起义,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4分)伴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势力逐渐扩大,由于犯了“左”倾错误,红军被迫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4分)从中共中央常驻地的变迁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关注地图时间地点1921-19261927武汉1927-1933上海1933-19341935-1947陕北、延安1947-1949西柏坡1949至今北京上海瑞金任选一次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变迁:(微观视角)从瑞金到延安/(宏观视角)从(东)南方到(西)北方认识:(为什么)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盛行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与中央红军一起离开瑞金开始长征,历经曲折,最终到达陕北,延安成为革命圣地。(怎么样)陕甘宁根据地的建立,中共中央驻扎陕北,革命重心从东南转向西北。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央主要在北方地区组织抗战,伴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党组织在北方的发展,壮大了党的力量,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总结)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反映了当时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而每一次变迁都适应并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最终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信仰造就伟大的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从历来积淀而成的光荣精神中坚定信念、汲取力量再出发!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或补充一个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休现出来的伟大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形成并践行这一精神的。(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伟大精神

精神内涵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教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悲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精髓;革故鼎新,勇于创新,是改革开放精神的核心;群众中心,依靠人民,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价值;高举旗帜,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灵魂;对外开教,和平共赢,是改革开放精神的气概。井冈山精神举例说明:

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党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体现了我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伟大信念的坚定。

②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决策中建议放弃攻打中心城市,到偏远农村去,保存革命力量,随后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而探寻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体现了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

③我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争取到了农民对革命事业的支持,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依靠。④以中央苏区为代表的根据地连续四次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力克万难,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

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点一抗日战争一、日本侵华1、日本侵华的历史日本侵华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前)1874年

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又大规模地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概括日本侵华的原因。材料1日本统治集团精心炮制的对外侵略扩张的蓝图——大陆政策。共确定了五个侵略步骤: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的满蒙地方;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征服世界。——摘自《中国现代史》(下)材料2“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材料3按照这个国策,日本帝国主义大力扩充军备。一九三七年度日本政府预算总额为三十多亿日元,其中直接军费支出占百分之四十以上。中日开战前,陆军已发展到十七个常备师团,共约三十八万人,此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战斗兵一百六十多万人。飞机共有二千七百架。海军共有舰艇约一百九十余万吨。同时,还大规模地扩充军事工业,发展航空和海运事业,振兴贸易,统制电力等。——摘自《中国现代史》(下)日本

材料4“中正行将出发鄂赣,督率各军‘围剿赤匪’,信赖我总理之威望,人民之助力,诸将士之忠诚戮力,必能于最短期间,清除‘共祸’,奠安国族。”“本人于本月二日,由南昌出发,巡视前线,并进驻南丰,亲督各军,积极进剿,乃于四日克复黎川,十三日克复广昌与石城……当即乘胜穷追,十九日遂攻克赤匪据为总巢之宁都……赤匪屡经我军跟踪猛击,其漏网残余者,本已不及万人,其向会昌汀州狼狈溃窜时,又被沿途民团袭击截堵,所剩更属无几,预计本月以内,必可全部歼灭

——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材料5蒋介石实际上拥有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获得了张学良东北易帜的支持,才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地位。但这样一个名义上的中央对各地方的影响力实在有限,广西、山西、山东、直隶、四川、新疆等诸多省份都有各自的实际控制军阀,既不向中央交钱,也不要中央派兵,都是名义上的国民地方政府,甚至于中央势力范围内的诸多省份,都存在中小军阀割地而治的情况。南京政府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江浙沪三地的贡献以及外国的援助。——摘自《中国现代史》(下)中国

材料7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控告日本违背国联盟约,侵占中国领土。国联在受理中日争端的17个月里确曾做了大量工作,举行过多次会议,作出过数次决议,并派遣李顿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在国联大会通过的最终报告书里,彻底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恶果———伪满洲国。国联由于内外诸多因素

,虽没有从根本上制止日本侵略

,但在国际舆论和法律及道义上对日本构成了巨大的外交压力,迫使日本退出国联。——

《北方论丛》2001年03期材料6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法西斯国家进行侵略战争的开端。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十月,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加紧扩充军备。一九三五年三月,又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并将常备军扩充到五十万人。十月,意大利法西斯反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次年六月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并入意大利领土。一九三六年十月,德意轴心成立。——摘自《中国现代史》(下)国际2、日本侵华的原因(1)日本方面: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②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摆脱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需要。③疯狂扩军备战为全面侵华作好军事准备。(3)国际方面:①(美英法)无暇东顾,纵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②国际法西斯势力相互勾结,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2)中国方面:①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全力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②中国长期积弱不振。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点一抗日战争一、日本侵华3、日本侵华过程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点一抗日战争一、日本侵华①1931.“九一八”②1935年“华北事变”③1937.7.7“卢沟桥事变”④1937.8.13“八一三事变”⑤1937.12.13占领南京⑥1938.10占广州、武汉⑦1940-1942,对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战火遍及近半个中国。给中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日本侵华罪行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点一抗日战争一、日本侵华(1)军事侵略:占领中国大片领土(2)惨无人道:违反国际法,细菌战和毒气战、活体试验,制造大屠杀(南京)、蹂躏妇女(3)殖民统治(在沦陷区)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经济上:以战养战——大肆掠夺文化上:奴化教育——泯灭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一)局部抗战——抗日救亡运动(前六年)(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后八年)

抗日救亡运动是日本侵华后中共与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爱国将领掀起的旨在抗击日本侵略者、反对蒋介石卖国政策的爱国运动。

全民族抗战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全中华民族共同参加的抗日斗争。二、全民族的抗战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点一抗日战争二、全民族的抗战(一)局部抗战——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前六年,整个抗日战争的先声和重要组成部分)1、史实2、原因4、特点3、影响爱国力量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中国共产党①九一八后发表抗日宣言;②

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③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国民党爱国官兵①十九路军淞沪抗战迫使日军三易主帅;②长城抗战——安德馨营山海关殉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爱国民众①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②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军队进行抗日宣传。(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6年西安事变)2、兴起原因(日本、国民党、中共):①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蒋介石政府一味妥协退让和对人民抗日活动的压制。③中共积极的号召、宣传与领导。①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和灭亡中国的野心,但未能抵挡住日军的步步进逼。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③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了准备。3、影响:1、史实(一)局部抗战——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想一想:1931—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A、涉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局部性、分散性)B、参加者有自发的群众,有国民党将领(自发性,形式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D、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联蒋抗日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反围剿长征西安事变瓦窑堡会议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为主武装反蒋武装起义,建立根据地(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后八年)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背景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②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③八一三事变,日军威胁南京。(2)经过①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②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③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含义指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的广泛联盟。广泛的社会性和民族性(4)意义:①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②为抗战的胜利奠定基础。史料二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①。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②。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③。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④。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⑤。——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思考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提示

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史论1: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特点(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统一战线中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还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第一次第二次背景阶级基础合作方式政治基础中共成熟状况和采取方针结果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工、农、小资、民资四个阶级的联盟国共合作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党内合作党外合作新三民主义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共处于幼年时期,放弃革命领导权走向成熟,当统一战线遭到破坏时,继续争取国共合作,扩大统一战线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中途破裂一直坚持到抗战的最后胜利史论2:中共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1)政权建设: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所谓“三三制”是指:在抗日民主政权中,中共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进行“精兵简政”。到1941年,由于日军的“大扫荡”,根据地面临严重物质困难,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根据地实行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2)经济建设:从1940年初到1941年底,各根据地普遍贯彻“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从1941年前后,由于日军在军事上反复“扫荡”并实行“三光”政策,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后八年)2、全民族的抗日斗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枣宜会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百团大战少数民族抗日武装的壮大武广会战反扫荡斗争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正面战场(国民党)敌后战场(共产党)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8月洛川会议后1940年下半年发动成立陕甘宁边区各种形式的游击战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1937-1938.101938.10-19451945-1945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国外战场:为了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击败侵缅日军。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领导抗战路线战场范围作战方式战略地位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在国统区划分若干战区在敌占区开辟敌后战场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游击战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相持阶段开始后,逐渐成为主战场两者根本区别:

是否依靠和发动民众。形成的区别的根本原因:

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

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其同仇敌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考点一抗日战争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背景:②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正式对日、德、意宣战。③1944年春,敌后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④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背景: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目的: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召开:1945.4.23—6.11延安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⑤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战结束。⑥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⑦1945年8月,美国投放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军民进行全面反攻。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背景:②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正式对日、德、意宣战。③1944年春,敌后战场开始了局部反攻。④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④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2、经过:①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②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③1945年9月9日,南京举行中国战区受降仪式。①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②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③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④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世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1)抗战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与自信心。(2)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3)发展了人民武装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地位:[教材补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废约外交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加强与中国的合作。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同时,美英加大对华援助力度,中国与美英关系日益密切。2、过程

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德、意、日宣战,并宣布取消与之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废约行动正式开启。美国出于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以及对日政治斗争的需要,开始考虑提前废约,并与英国进行磋商。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建议本国“应该立即行动,干净彻底地废除不平等条约”。②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同日,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新约规定废除的英美在华特权有: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等,同时宣布废除《辛丑条约》,将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3、评价: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美英建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视角3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及抗日战争的影响史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