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06/02/wKhkGWYgHvyANnPSAAHrQRKwdBE639.jpg)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06/02/wKhkGWYgHvyANnPSAAHrQRKwdBE6392.jpg)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06/02/wKhkGWYgHvyANnPSAAHrQRKwdBE6393.jpg)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06/02/wKhkGWYgHvyANnPSAAHrQRKwdBE6394.jpg)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A/06/02/wKhkGWYgHvyANnPSAAHrQRKwdBE63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育才中学九年级(上)开学
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等声/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轻快灵巧)
B.那轻,那娉姨,你是(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C.百花的双寥你戴着(花冠)
D.是燕/在梁间呢嗔(形容燕子的叫声)
2.(易错题)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穆旦没有带诗稿来,开始想推辞,不过大家的热情很高,他就一句一句地背诵起来。
B.走进美丽的花仙子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C∙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正式完成了第10次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了该领域的
“十全十美”。
D.“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B.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C.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D.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使我感受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B.《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它的机缘。
C.《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
国的大国风采。
D.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只要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风骚”,原指《楚辞》里的《国风》和《诗经》里的《离骚》。
C.《沁园春•雪》中的“唐宗”指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D.汉朝时匈奴单于自称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某些强盛的北方少数民族君主为“天
骄”。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6.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2),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
(3)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毛泽东《沁园春•雪》)
(5)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O一代天骄,成吉思汗,0(毛泽
东《沁园春•雪》)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7.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歌中的“土地”和“温柔的黎明”分别象征什么?
(2)“用n斯哑的喉咙歌唱”一句中“嘶哑”换成“喷亮”好吗?为什么?
(3)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8.阅读回答问题。
难忘水草别样情
姚中华
①水草的气节,颇似山中的隐士,不贪世间繁华,只恋一方水泽,生得自在,活得悠然。春
天来临,地面莺飞草长,花花草草争奇斗艳,它们却隐遁于水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命
的存在。
②水草称得上是水中的精灵。春天,儿场霏霏细雨落在水面上,打破水面的寂静,也打破一
个漫长冬季的沉闷与枯燥。当地面的花草开始发芽,水草也开始从水底托起细嫩的枝叶,一
簇簇,一丛丛,萋萋蕨蕤,透过水面看过去,似一团隐隐的绿。待到它们接近水面,一根根
草叶便似柳条般柔曼,在水中随着水波轻轻摇曳,如含羞的少女,轻歌曼舞,娉婷多姿。待
到深春,水草的颜色由浅变深,河水也被映衬得发蓝、发绿。这时,鱼儿最为得意,它们摆
动着机灵的身子,在水草中穿梭逡巡,追逐游弋,像是在迷宫里游戏。傍晚或清晨,水边蛙
声四起,几只矜持的蛙无意中受到惊吓,急切跃入水中,钻进密匝匝的水草丛中,搅得水草
枝叶一阵颤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有水草的地方,总是暗藏着天机不可泄露般的生机。
③出生在水乡,我却不知道水草是如何在水中繁衍生长。它们依赖河塘沟汉里一方清水,一
生与水相依相伴,虽然有水的呵护,却享受不到雨露的滋润、和风的爱抚和阳光的直接哺育。
它们无人种植,无人培育,真正称得上无人问津,只凭着柔弱的根系与鱼虾为伍,与淤泥为
伴,春生夏长,秋荣冬枯,生生息息,年复一年在一个隐蔽的世界演绎着寂寥轮回,延续着
生命的接力。
④绝大部分水草,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不知道在植物学家的词典中,它们是不是压根
就没有名分。小时候,家乡河塘中水草种类繁多,有一种长有鸭舌般细小叶子的水草,分布
得最广,人们称它为鸭舌草。新鲜多汁的鸭舌草是鸭子和猪喜爱的食物。每到春末夏初,鸭
舌草在水中长得茂密,河坝上便有人用两只细长的竹篙,伸进水中,拦腰夹住它们,然后用
力搅动,连拖带拉把它们捞上岸,弄回家中喂鸭喂猪,名曰“绞草”。被绞上来的鸭舌草有
的连根拔起,有的拦腰折断。然而,过不了几天,水中的鸭舌草又奇迹般在原地蓬蓬勃勃生
长起来,重新摇曳着柔软的身姿,在水中悠然飘动。我不知道这么脆弱的水生植物为何有如
此顽强的生命力。
⑤离开家乡多年,儿时许多熟悉的景物在记忆里渐渐消失,而水草依然时常飘动在梦境中。
所以,每年春天回家乡,我都会特意赶到儿时常去的河坝上、水塘边,去看一看,瞧瞧那里
的水草。然而,前几年,家乡河塘水污染日趋严重,水草也越来越稀少,许多水域已经寻觅
不到它们的踪影。近两年,地方政府开始治理环境污染,茂密的水草又逐渐显现。
⑥曾经读过一首《水草》的小诗,诗中这样写道:生在水里/是一生的选择/长在水中/是一世
的缠绵/河水能冲掉岩石的棱角/却冲不走对你无言的依恋……依恋是一种互爱互存,是自然万
物和谐共生永恒的法则,如同人们依恋清新的空气、碧绿的蓝天。
⑦水草无名,它们隐士般在一方水泽默默地生存,人们可以漠视它们的生长,但不能忽视它
们的存在。我想,一旦失去它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方水域的生机,还有故乡春天难以重现
的梦境与色彩。
(1)作者笔下的水草有哪些“别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中第①段说水草“隐遁于水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存在”,请说说这“另一种
方式”的具体含义。
(3)第②段作者是从哪个季节,从什么角度对“水中的精灵”一一水草进行描写的?
(4)作者为什么说“离开家乡多年,儿时许多熟悉的景物在记忆里渐渐消失,而水草依然时常
飘动在梦境中”呢?
(5)对于这一方水泽中默默生存的水草,作者告诫人们“可以漠视它们的生长,但不能忽视它
们的存在",为什么?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具特色的打树花
①随着春节临近,蔚县大街小巷里的年味儿日渐浓郁。“树花广场”上聚集了不少人,超大
鼓风机正在高速运转,大型炼铁炉里火苗子蹿个老高,师傅们还不停地往炉膛里添炭加铁。
有人不禁就要问了,他们这是干什么?
②原来,他们在“打树花”。
③“打树花”是河北蔚县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④“打树花”这一习俗还有着独特的渊源。据说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
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
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溶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石专墙上,好似朵朵烟花盛开。这种
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其热闹喜庆的氛围绝不输给拥有烟花的富人
们,因此便有了每逢过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的民俗。
⑤炼铁水是“打树花”最主要的准备工作。铁水用白口生铁、焦煤和青石三种原料,芨
照
足
牛
例
经过高温炼成,每场表演将用去生铁1200多斤、焦煤四五百斤以及青石料若干。炼好的铁水
温度高达1600多度,随着不断加温,铁水从排渣口喷涌射出,还没表演已经蔚为壮观。
⑥“打树花”的场面既刺激又宏大。正式开始前,广场上举行了一段民俗表演。随着鼓声雷
动,灯笼舞和跑旱船首先展现,最为庄严的要数“祭炉”仪式,表演者在巨大的炉筒造型前
膜拜,然后用动感的舞步表达对新一年风调雨顺的祈福。夜幕降临,匠人们把砸碎的铁器装
入炉中,为晚上的活动做着准备。待滚烫的铁水被倒进城墙前面的盆子里,一位师傅就上场
了。在鼓风机的作用下,上蹿的火苗和炉底被吹出的炭花跃跃欲试,打树花活动即将开始。
打树花铁水的温度可以高达1300多摄氏度,稍不注意就会烫伤,所以打树花都是由经验丰富
而且胆识过人的高手艺人操作。他们表演的时候戴上用水浸湿的帽子,并且把老羊皮袄反过
来穿在身上,这样可以防止被飞溅出来的铁花烫伤。只见艺人把手中在水中浸泡了3天的柳
木勺子伸向铁水,火苗子一下就蹿了起来。当他把一勺铁水奋力抛洒向城墙的时候,一颗颗
珍珠般大小的红色水珠“哗”的一下,炸成了一簇簇小伞状的金黄色火花,顺着城墙向远处
四散开来,观众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惊呼。
⑦“打树花”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蔚县打树
花”连同“蔚县古壁画”“蔚县常平仓”两大文化遗产项目一起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典型的逻辑顺序,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打树花”的。
(2)认真阅读文章第⑥段,写出“打树花”的具体过程。
T炼铁水一舀铁水一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人们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其壮观程度
不亚于燃放烟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
什么?
(4)选文第⑤段“铁水用白口生铁、焦煤和青石三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经过高温炼成”中,
加着重号的“按照一定比例”为什么不能删掉?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或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变了,
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没有变。
请以“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
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IL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慈公十心•乡情小*
上面是“乡愁太湖”网络平台首页的图片,已经有“行走乡愁”“看见乡愁”“书写乡愁”
三个栏目。请你再设计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要求:
(1)内容明确合理,表达规范清晰;
(2)120字左右;
(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12.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部厚重生动的教科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
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百年循迹一一走进宿北大战遗址公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
相关任务。
(1)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胜利来之不易,作了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上联:忆峥蝶岁月
下联:______
(2)参观结束后,校团委拟于6月15日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学党史,见行动”为主题的倡议。
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理解。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
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解答】
ABD正确;
C.有误,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表意重复,“驻足”就是停下脚步的意思,与前面的“停下脚步”意思重复,可将二
者删去其一。
故选:B0
本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
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
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能力也会提高。
3.【答案】A
【解析】A.错误。句子的主语“我”后应该停顿。正确的划分是: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BCD.正确。
故选:Ao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误的判断。解答此题可根据句子意思来分析,判断正误。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
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
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答案】B
【解析】A.有误,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将“宣传”改为“展示”;
D.有误,关联词搭配不当,在“才能”前面加“只有这样”。
故选:Bo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
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读一遍句子,通过语感感受一下是否通畅,如果不,那就可能意味着这
个句子是病句。②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③看
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④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
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⑤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
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5.【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故选:B0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
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6.【答案】【小题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
【小题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小题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小题4】分外妖烧
【小题5】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解析】答案: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注意“竞”的书写)
(2)数风流人物
(3)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注意“峡”的书写)
(5)分外妖姨
(6)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注意“骚”的书写)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
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
L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写下《我爱这土
地》等诗篇,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其中诗中的“土地”象征着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中国;“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一般阐述不能换,再阐述理由即可。“嘶哑”突出了这是一只饱
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用整个生命发出的,更能体现出不屈的信念,对“土地”的深爱的
程度,如果用“喷亮的”,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
“嘶哑的"比用“喷亮的"好。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
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
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
则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
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答案:
(1)诗中的“土地”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的中国;“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
和希冀。
(2)不好,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
果。“嘶哑的”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
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喷亮的”,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
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的”比用“喷亮的”好。
(3)揭示全诗的主旨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
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小题2】
【小题3】
【解析】《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
满的进取精神。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
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笔触,吟唱多灾多难的祖
国大地和旷野农村,礼赞太阳、黎明、火把,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
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
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
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
准确表达。从第一段可以提炼出“有山中隐士的气节”;从第二段可以提炼出“暗藏着天机不可
泄露的生机”;从第三、四段可以提炼出“有顽强的生命力”。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
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文段内容可知,“隐
遁于水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命的存在"中“另一种方式”指的是“不贪世间繁华,只恋一
方水泽,生得自在,活得悠然”。
(3)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
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
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
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仔细阅读第二段,可以看出,时间上描写从“初春”到“深春”描写
水草,分别描写了水草的颜色和姿态。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了解作者描写的内容和事
物的特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作答。从作者的回忆和描写可知,水草有着隐忍、生命力
顽强等优秀品质,而且家乡的鸭舌草是鸭子和猪最喜爱的新鲜多汁的食物,所以作者对家乡的水
草念念不忘。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提炼句子作答。结合最后一段中“我想,一旦失去它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方水域的生机,还有
故乡春天难以重现的梦境与色彩”一句来作答即可。
答案:
(1)有山中隐士的气节,暗藏着天机不可泄露般的生机,有顽强的生命力。
(2)不贪世间繁华,只恋一方水泽,生得自在,活得悠然。
(3)从初春和深春,抓住初春和深春水草的颜色和姿态进行描写。
(4)水草有着隐忍、生命力顽强等令人敬佩的优秀品质:家乡的鸭舌草是鸭子和猪最喜爱的新鲜
多汁的食物。
(5)因为一旦失去它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方水域的生机,还有故乡春天难以重现的梦境与色彩。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文章描述了家乡的水草有山中隐士的气节,暗藏着天机不可泄露般的生机,有顽强的生
命力。表达了对家乡水草的赞美之情,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句子含义的理解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
思想倾向理解语句;(3)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9.【答案】【小题1】举行“祭炉”仪式
【小题2】抛洒铁水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需要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打树花’
是河北蔚县别具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介绍的是“打树花”的历史;
“人们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因犹如
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写的是“打树花”名称的由来;“炼铁水”是“打树花”最
主要的准备工作;第⑥自然段写的是“打树花”的场面;第⑦自然段写的是“打树花”的文化价
值。据此概括即可,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
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表演者在巨大的炉筒造
型前膜拜,然后用动感的舞步表达对新一年风调雨顺的祈福”写的是“祭炉”仪式;“把一勺铁
水奋力抛洒向城墙”写的是抛洒铁水,这是“打树花”的最后一步。
(3)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运用了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
“打树花”的美丽与壮观场面。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按照一定比例”说明了铁水中三种成分的比例要符合一定
的标准,在句子中起到了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打树花的历史、名称的由来、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场面及渊源。
(2)举行“祭炉”仪式抛洒铁水
(3)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树花的样子及其壮观程度。
(4)“按照一定比例”起限制作用;说明了铁水所需的白口生铁、焦煤和青石三种原料所占分量
不同,有具体要求,删去后表意不清楚,不符合实际: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
性。
本文说明内容是河北蔚县的民俗活动一一打树花。文章分别从打树花的历史、名称的由来、最主
要的准备工作、场面及渊源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说明,是逻辑顺序。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一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
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0.【答案】变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种变化,是生活上的变化。
一开始我听到暴发新冠病毒时,就感觉世界末日来到了。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一下子得这种病呢?
我们居然都不能出门了。是不是我们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得这个病?那天我因为害怕整整一天都没
有说话,也吃不下饭,更不敢出门,生怕被传染。
可是每天爸爸妈妈要出门上班呀,尤其是妈妈,她就在医院上班,距离病毒最近了。这让我更
紧张了,只要他们一出门,我就像一个话痛一样不停地嘱咐他们:别去人多的地方,别摸不干净
的东西……而且,我每次都得检查他们戴的口罩是不是够安全,直到我放心了,我才会放他们走。
他们走后我除了上网课,就是每天关注日益增长的病例以及死亡数,每一次的查看,我都再一
次深深感觉到世界末日的来临。
后来,随着科学家们对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病例减少,还看到了那么多英勇的医生为疫
情奋不顾身,我渐渐不害怕了。还时不时因为有一个医生妈妈而暗暗自豪。
第二种变化,是学习上的变化。
不能出去玩,只能在家学习了。上网课的这段时间我学习比以前更用功了,尤其是作文方面.
在这个超长的假期里,我发现了另一种写法:写生活。因为不能去上学,所以我有更多的时间和
家人接触,这让我有了写作文的素材。自从我开始写生活,获得第一篇优秀作文之后,我变得脑
洞大开,优秀作文越来越多。为了每一次的作文都比上一次好,我每周都会提前想好素材,写下
来之后,还耍修改一两遍。
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因为病毒而不平凡,而我因为作文的蜕变而不平凡!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和原来不同,谓之“变”.这也是题目的意义所在,要体现与原来
不同的变化。结合写作材料可知,“变”的作用有:有变化才会清新,没有变化就显得陈腐;有
变化才会生动,没有变化就显得呆板;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
发展;“变”,可以使国家更加强大,社会和谐发展,个人不断进步。那我们写作时就要思考:
是什么在变?是人物,是景物,是地方,还是情感?因何而变?变得如何?有何影响?“变”,
既可以写“变”的过程,也可以重点写“变”之后的状态。对于改变之前的状态,则要作必要的
交代,或者放在开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银靖远县高一数学试卷
-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4.1《回忆那一刻》听课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7.1 正切》听评课记录1
- 铝塑板雨棚施工方案
- 城南学校五年级数学试卷
- 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7.4认识三角形2
- 武松打虎听评课记录
- 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拓展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合同变更及信息安全保障协议
- 集装箱知识培训课件
- 某县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舞动风偏故障告警系统技术导则》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
- JJF(京) 92-2022 激光标线仪校准规范
- 普惠金融政策解读
- 2024年疾控中心支部工作计划范本
- 广东省广州黄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法理学课件马工程
- 《无菌检查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香菇行业销售状况及供需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