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加教学反思全册_第1页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加教学反思全册_第2页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加教学反思全册_第3页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加教学反思全册_第4页
人教版音乐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加教学反思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载原文可修改文字和底色颜色查看原文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忆江南》教材分析:这首歌曲是作曲家戴于吾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忆江南》为词谱写而成。歌曲曲调优美,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规整。从第二乐句开始直到结束句,运用了二声部合唱的方式,和声手法较为简单,使歌曲更有表现力。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3、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4、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翠湖春晓》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镇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教师随机与学生互动模仿做各种动作或造型)。

2

、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师: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忆江南》,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

3、学生配乐朗诵诗词。

二、新授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唱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跳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2、学生再次欣赏歌曲一遍。3、请学生说说、唱唱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难的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4、请学生试着将第一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5、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6、学生唱第二段歌词。7、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8、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9、请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情绪,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三、表现歌曲1、请学生自主合作创设小桥、垂柳、鲜花等造型和划船、摇橹等动作。表现歌曲意境。

师:同学们,你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一些江南景物的造型吗?谁来表现轻拂的垂柳?弯弯的拱桥?轻轻地划船?请你按自己的爱好与同学自由组合创编。2、师生互动合作表现,自由穿梭在各种“造型”中,边做划船动作边演唱歌曲。

3、教师二度范唱,创新表现歌曲。师:同学们创编的真好,老师把这首歌也变一变,唱一唱,请你听听里面有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轮唱合唱)学生学习轮唱歌曲。

四、拓宽欣赏1、欣赏江南丝竹乐《水乡美》师:今天我们用齐唱轮唱合唱等形式初步学唱了一首很美的江南曲《忆江南》,其实江南的音乐还有很多,有以江南丝竹为代表的器乐作品,有以民歌小调为代表的声乐作品,还有以苏州评弹越剧锡剧等剧种为代表的戏曲作品,今天,老师要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江南丝竹”(出示名词简介)2、师生共同欣赏一首江南丝竹作品《水乡美》并观看江南丝竹演奏图片。甜美,请学生思考乐曲的旋律有何特点?3、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丝竹乐的旋律特点。4、欣赏江南舞蹈《水乡童谣》《莲湖童趣》的片断。5、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舞蹈的特点。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诗歌舞等几个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们的江南水乡不仅景美,乐美,而且歌美,舞美。让我们为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而自豪,让我们为使它变得更加美丽而一起努力,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说一声“我爱你,美江南”!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比较成功,教学时教师借助精美的道具和声情并茂的演唱、舞蹈,让学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并通过让学生合作创编、师生互动等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都自主、积极、快乐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同时将本课推向高潮。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西湖春晓》、《江南好》。教材分析:《西湖春晓》是由贺培真作词,贺绿汀作曲。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首歌曲的节拍采用6/8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摇”的意境。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教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能喜欢江南音乐,并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二、知识与技能:1、走进西湖,了解西湖。2、能够感受到八六拍的摇动感,能够感受到童声合唱的美感和合唱效果。3、能够轻声跟唱歌曲部分旋律。4、能够感受到江南音乐婉转细腻、清澈秀丽的风格特点。三、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法、对比欣赏法、多种感官调动法。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能感受到江南音乐婉转细腻、清澈秀丽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听辨出B段旋律出现的顺序,并用颜色标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忆江南》

1、集体练习

2、个别、小组接龙检测练习二、欣赏《西湖春晓》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对杭州有什么了解吗?在北宋时期曾有人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

2、初听歌曲,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生:朝阳、绿水、青山。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生:淡淡青烟漫山腰、皓皓朝阳上柳梢;这首歌曲是合唱……(出示歌词)4、用童声合唱的音乐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杭州西湖,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呢?5、听第1次,谈情绪感受(可以用细腻等词汇来形容)6、听第2次,谈童声合唱的合唱效果7、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旋律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家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听第3次,站起跟着八六拍的节奏,感受摇动的感觉,并告知这是八六拍的表现效果。8、拓展——走进西湖(1)、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2)、接下来,让我们来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西湖的故事。生:《雷峰塔》、《白蛇传》。(3)、文人墨客赞美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三、欣赏《江南好》民乐合奏1、古诗《忆江南》白居易的朗读和理解。2、民族乐器的了解。下面这首《江南好》是用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又是怎样去表现我们美丽的江南的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民族乐器有哪些?列举12

。3、听第1次,谈江南音乐的特点,生总结。4、听第2次,看歌谱,音乐是通过什么变化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节奏的密集、高音、圆滑线等)。5、听第3次,用不同的颜色表示B段音乐的顺序。6、师带生唱唱主旋律(或由生选)

。四、背诵2首赞美江南的古诗并读一遍江南音乐特点婉转细腻、清澈秀丽。五、小结:江南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以后的教学中让我们共同去发现、去观赏吧!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我所教的学生学习生活在北方,所以对江南的生活、文化、音乐并不了解、熟悉,但这也正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欣赏《西湖春晓》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并运用到今后的歌曲演唱中,课前我准备了有关西湖的诗歌、图片、故事,学生欣赏之后,加深了对西湖的了解,同时对西湖及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并进行故事的讲述,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拓展环节可准备一些画家描绘西湖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聆听一些有关西湖的其他歌曲,让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西湖。学生在随歌曲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时,由于是6/8拍复拍子,学生在掌握时有一定难度,如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轻轻晃动,会好一些。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而我们的教师则应该注重“教而不思则罔”只有注重不断的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的进步。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材分析:《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教学难点: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教学方法:听唱法、以词带曲法、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

教具准备:电子钢琴、多媒体课件、“纸茶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音乐问好。(

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二、情景导入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的乐趣。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乐特点。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学生上前模仿采茶。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2、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3、再听歌曲:学生心里默唱。4、学习歌曲的旋律:(1)教师教唱一遍歌谱,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

(2)学生齐唱旋律。5、按节奏读歌词,学生添加歌词演唱。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四、歌曲处理1、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学生试唱。2、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3、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4、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5、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表现1、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2、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3、师生随录音边唱边表演。六、小结下课总结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师生音乐再见!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旋律欢快明朗,学生学唱时的积极性高,加上学习歌曲时,我把采茶叶的舞蹈动作加在歌曲学习中,让学生在欢快的舞蹈中体会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及掌握好歌曲的节奏,情绪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是:歌曲中的乐句一二,旋律委婉、曲折,学生学习起来教困难,总是唱不好,这时我应该使用电子琴来帮助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容易唱好,但是教学中没有运用好教学乐器。教学创新: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能使用江南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来导入课题,学唱歌曲时能运用舞蹈教学来帮助学生了解江南的音乐文化。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唱山歌》教材分析:歌曲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她以歌声为武器,为了乡亲们的利益与财主进行了智慧而又勇敢的斗争。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生:对。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刘三姐。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生:想。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生: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3、再听,轻声随唱: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生:(视唱)

2)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哎”,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师:结束处的“弯又多”前面加上“罗”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生:明白了。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9、设计演唱形式: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生:讨论并演唱: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2)领唱与齐唱。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四、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生:想。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生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生答《唱山歌》),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生答“歌圩”)。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六、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教学反思:本课以刘三姐的故事为主线,不仅带领学生学唱歌曲,而且还了解到壮族地区的节日风俗“歌圩节”、刘三姐的身世,感受刘三姐山歌对歌的情景、刘三姐用歌声与地主恶势力斗争的情景,学生从多个层面对刘三姐这个人物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加深了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不足之处:本课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歌词演唱的时候,我只注重听他们演唱的是否准确,没有从音乐形象方面加以剖析,下次讲课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本课内容安排比较多,学生在演唱上就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中要将教学结构安排的更加合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苗岭的早晨》教材分析: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由作曲家陈刚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乐曲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为主要素材,描绘了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们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四、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

1、听赏第二乐章。

你感觉第二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节奏快、欢快、热闹)是啊,第二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板凳等舞蹈。(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3)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4)跳一跳。

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五、听赏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六、小结、下课

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教学反思:《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小提琴曲,反映的是苗家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在听赏中我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爱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题,重在欣赏。具体表现为:导入时我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听辨音色。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之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甚至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有学生竟然根据所听赏的音乐自己描绘了一段苗家山寨的故事,扩展了丰富的想象力,虽与我要表现的意图有所出入,但学生所说的音乐形象都是通过认真听赏得来的。基于这一点,我总结经验:在欣赏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和见解。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说“不”——不同意教师的理解,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老师要抛弃“惟师是从,惟书是从”的传统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赏识学生的大胆创新,学生定会给你一个惊喜。真正实现音乐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生成过程,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2、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歌曲是一首贵州布依族民歌,主要流行于贵州修文县一带,也叫《咕噜山歌》。歌曲为五声音阶,上、下两个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中有许多十六分音符,歌词比较密集,衬词较多,要注意吐字清晰。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歌词创编,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

3、能够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培养热爱祖国的朴素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从情绪表达和风格把握的角度加以引导演唱衬词。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唱山歌》)

提问: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唱山歌)它是我国那个民族的歌曲?(壮族)二、导入:

1、(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人口较少,因此称作“少数民族”,布依族就是其中的一个民族。2、介绍布依族:播放ppt

3、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贵州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他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叫做《咕噜山歌》4、欣赏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1)聆听歌曲(2)说出这首歌曲的情绪?三、学习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1、学习歌曲节奏:(1)节奏填空:

提问:通过观察节奏你发现了什么?(节奏型、填空)听节奏,并将听到的节奏写到黑板上。(2)完整度节奏

2、学习歌谱

(1)演唱歌谱

(2)复习民族调式:

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没有4和7)

它属于那种调式?(民族调式or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有那几个音组成?通过观察结束音看看这首歌属于什么调式,为什么?再看看,这首歌曲还有什么特点?(合头换尾)3、学习歌词:(1)出示歌词:

填词演唱,提问:你能用概括出这段歌词的意思吗?(2)衬词:这首歌中的“阿是”“嘎拉拉子”“尖噜噜”“咕噜噜子”(3)完整演唱歌曲4、歌曲处理:1、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答案:歌曲的节奏密集,表现出欢快的歌曲情绪。过渡语:歌曲的节奏很密集,我们要把每个字都唱清楚。2、你们觉得衬词怎么唱跟好听?轻巧的演唱衬词。完整演唱歌曲。四、创编歌词:歌曲中演唱的都是布衣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有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你们能不能也用这种方式唱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创编,比一比哪组的同学创编的歌词最动听。五、拓展;同学们创造出这么多有趣生动的歌词,而且演唱得也非常棒,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其实民歌当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就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由龚琳娜演唱的《咕噜山歌》(播放课件)六、教师小结: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学习的只是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能够多了解民歌,学唱民歌。教学反思:

教学时学生对歌曲中几个难点节奏感到困难,在这个环节可以将这些难点节奏让学生先练习然后再代入旋律或歌词,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困难了。我认为本课的亮点在与鼓励学生自主创编歌词。不足之处:是让学生分小组创编歌词后,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个人或小组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成功和自信的表演。在创编歌词上引导学生创作歌词多些推敲,让学生创作的歌词更通俗更文雅。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琵琶独奏曲《天山之春》教材分析:歌曲原是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创作的一首热瓦普独奏曲,后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广为流传。乐曲为二部曲式,音乐风格浓厚。教学目标:

1、知道《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感受其风格。

2、熟悉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3、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辩其音色。

教学重、难点:熟悉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体验乐曲热情奔放的情绪及所描绘的天山秀丽风光和欢庆的节日场面。教学准备:课件、电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娃哈哈》。2、律动——《丰收的节日》。3、师生问好。二、了解新疆音乐。师:刚才的音乐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新疆)你们对新疆有哪些了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着李老师走进美丽的新疆去看一看吧!(《新疆风情》)新疆的风景美、人美、音乐更美,今天,李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新疆乐曲,你们来听听看,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三、欣赏《天山之春》1、初听《天山之春》,认识琵琶。师:(介绍琵琶)PPT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琵琶又称“批把”,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木制,音箱呈半梨形,4根弦,6相,24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你觉得琵琶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穿透力强,明亮而富有刚性,大珠小珠落玉盘。2、复听《天山之春》,为乐曲分段。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来感受一遍琵琶的音色,在感受的同时,请你仔细的听,这首乐曲根据速度的变化可分成几段?3、分段欣赏。(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听辨乐曲主题的节拍、情绪、节奏、描绘意境,并会哼唱。(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听辨乐曲第二部分主题的节拍、情绪、节奏、描绘意境说明:学生在听、唱、奏、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乐曲《天山之春》热情奔放的旋律,感受其描绘的天山春天秀丽风光和维吾尔族人民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场面。4、再次完整欣赏,并进行新疆舞蹈表演。a.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b.根据乐曲情绪变化分组进行表演。四、拓展欣赏欣赏新疆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通过欣赏不同情绪的新疆歌曲,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五、总结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概述本课重点。板书设计:曲名及简谱

教学反思:整堂课上下来基本能完成我的教学预设,学生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配合的,从回答问题到节奏练习、听赏表现都表现的比较积极。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在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共同讨论得出新疆音乐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这堂课不仅能听出什么是新疆音乐,还能说出新疆音乐的特点。通过看、听、唱、节奏练习让学生充分的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流畅。本课的收获与理解: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体验之中。宏扬中国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小山羊》、音乐活动《竹竿舞》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小山羊》,感受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初步认识和了解侗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生活习性,加深对祖国56个民族共建团结和谐大家庭的认识和理解。认识与理解侗族大歌的特点,了解侗族大歌中成人歌曲与儿童歌曲风格特色的异同区别。了解竹竿舞,学习简单的开合竹竿舞动作。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侗族同胞“饭养身,歌养心”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情趣,加深对侗族人民风土人情的了解,欣赏并赞美侗族人民在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扬方面的卓越表现,初步认知“音乐(艺术)来自生活”的道理。2、在音乐活动竹竿舞的表现中积极大胆表演。教材分析:《小山羊》是一首贵州侗族的童声大歌。侗族十分善歌,侗乡被人们誉为“歌海”。“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爱歌的写照。童声大歌是侗族中很有特色的多声部演唱形式,主要流行于贵州省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交界的地区。歌曲为两段,第一段为齐唱或领唱,第二段为衬词构成的二声部合唱。第二段旋律很有特点,高声部由模仿羊叫的“咩,咩”声开始,曲调起伏较大,并加以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哼鸣音交替演唱。低声部由拖腔式的持续音开始,随后与高声部作呼应。两个声部动静交替、此起彼伏,时而平缓、时而激昂,生动地刻画了侗族儿童在山上放羊的情境和童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关于侗族大歌视频,引出新课。二、歌曲欣赏1、初次聆听侗族儿歌《小山羊》。2、简介侗族大歌。3、让学生朗读《小山羊》歌词,了解这是一首侗族大歌中的儿童歌曲,以及所描绘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4、再次一边聆听欣赏侗族儿歌《小山羊》,一边跟唱学唱。5、互动讨论,结合歌词内容,探讨、感知音乐特点。三、感受鉴赏歌曲1、无伴奏合唱,声部合谐匀称,丰满优美。2、旋律细腻,格调高雅,音律平和,表现自然,较好地展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画面和内心感情。3、结合音符节奏深入感受内容与曲调的完美融合,充分表现出放羊娃与小山羊亲密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情景,体会到人与自然、动物和谐为邻、为友的人生态度。4、音乐实践。选取其中一句合唱来分声部演唱,体会其“不易”,对比感受侗族大歌和声的优美与演唱造诣的高超卓越。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侗族人民在千百年里爱唱歌、善唱歌,精心探索并形成的“原生态”歌唱素养,他们的合唱无专人培训,全靠一生中长期耳濡目染的“习得”,形成了人人会唱,人人精于演唱,浑然天成的高超技艺,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联合国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对比欣赏。再让学生欣赏一首侗族大歌中的成人歌曲,体会其旋律的高亢嘹亮,清澈悠扬,从中感受到合唱的和谐优美,感受到比儿童歌曲更高一筹的技艺,认识到侗族大歌从“小”到“大”的发展跳跃。(侗族大歌《蝉之歌》)音乐活动《竹竿舞》1、讲故事:竹竿舞历史和运动价值。竹竿舞的起源是因为苗族人择山而居,常有野兽来袭。一天,人们听到“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脚步声,原来是野兽来了,当时,人们没有没有先进的防御工具来对抗野兽,于是,聪明的苗族人就用竹竿来驱赶野兽,大家用很多很多的竹竿敲打碰撞,也发出“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声音,比野兽的声音还要大,野兽害怕极了,仓皇逃走了。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是一项不错的体育锻炼项目。后来,参观苗寨的游客多了,为了让游客表情更贴近感受苗族人的生活,于是苗族人们加以对竹竿舞的调整和编排后,逐步演变成今天的竹竿舞。2、认识竹竿舞的基本节奏。根据故事提问:(1)野兽来了,发出怎样的脚步声?“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2)苗族人们为了把野兽赶走,用竹竿敲打碰撞发出怎样的声音?“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3)今天我们也用“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的节奏跳竹竿舞,好不好?3、初步练习,感知竹竿舞的基本节奏。(1)用手模拟竹竿节奏(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问:几个开合?几个开开合?(2)原地练习脚步节奏(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问:几个点缩?几个点点缩?4、口号练习。在静止竹竿上利用口号“咚哒!咚哒!咚哒!咚咚哒!”或者“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练习竹竿舞节奏,进一步感知竹竿舞的节奏。(1)、教师示范摆放竹竿。(2)、学生在静止竹竿上练习基本节奏。5、在开合的竹竿上尝试跳竹竿舞(当竹竿打开时,把脚点进竹竿里,当竹竿合起来时,把脚收回来,当竹竿开两下时,两脚按先后顺序跳过去。总之,竹竿的开合要和脚步进出相吻合)6、在开合的竹竿上,配合音乐跳竹竿舞(1)、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的四拍子节奏。(2)、教师在开合的竹竿上示范竹竿舞,配合音乐。(3)、强调竹竿舞的节奏要求及注意事项:1)、敲竹竿必须按照(开合--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奏,节奏明显,均匀轻敲,不能太用力,以免夹伤脚。如发现有同学摔倒,先等同学出来在重新开始。2)、跳舞的同学必须按照(点缩--点缩--点缩--跳跳跳),排好队,不拥不挤,如不小心跳错步伐,可及时更正,不能在竹竿里面逗留。想再跳请到后面排队等候。3)、竹竿与脚步吻合,配合音乐快慢进行(协调性、灵敏性、力量性、节奏性)7、提高练习,大胆尝试,创编动作跳竹竿舞(1)、教师示范创编动作,指导学生展示动作。(2)、鼓励幼儿邀请伙伴创编动作跳竹竿舞,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3)、可分组比赛,评出最佳舞星,让学生加强交流。五、课堂小结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侗族及其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大家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有关侗族的资料做成画报互相交流。教学反思: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本课从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审美主体的兴趣,提高欣赏趣味性,发展想象力,让音乐听觉触动学生灵魂!竹竿舞的音乐活动,学生都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第三单元学戏曲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乐曲《生旦净丑会精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京剧行当的分类以及表演特点。2、能力目标:欣赏几种演唱,进一步把握行当的特点。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模唱,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深厚底蕴。教材分析: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吸收并融合了许多其他剧种在音乐以及表演方法上的精华,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本节课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音直观效果的作用,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直观感知中,对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弘扬民族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京剧行当及把握区分各行当的演唱特点。教具准备:电钢琴、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训练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播放京剧)对,刚才老师播放的就是我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唱腔片断《苏三起解》。谁能说一说你对京剧有那些理解呢?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同走进京剧,一起了解京剧。(出示课题)2、(出示京剧剧照)介绍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又叫“京戏”“平剧”“国剧”,至今以有两百年的历史。它融合了徽剧、昆曲、高腔、弋阳腔等唱腔精华,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有“唱”“念”“做”“打”主要唱腔有“西皮”和“二黄”。3、同学们,京剧中有“四功”,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唱、念、做、打。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他们。(出示唱剧照)这时京剧《锁麟囊》中的一幅剧照。唱是京剧中最重要的东西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二黄”两大声腔组成,所以,京剧也称“皮黄”。(出示念剧照)这时京剧《审头刺汤》中的一幅剧照。念有些戏以说为主,京剧里称为“念白”。在以前的京剧戏班里,有句俗语叫“千斤念白四两唱。”形容念白的重要性。(出示做剧照)这时京剧《拾玉镯》中的一幅剧照。做即表演与眼法紧密的结合,演员运用各种面部表情,神态,将人物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出示打剧照)最后是京剧《三岔口》中的一个精彩场面,从图中我们就可以淡出打斗的激烈程度来。在这个片断中,基本没有唱腔、念白,就象哑剧一样,但武工非常好,这就是京剧中的打。请学生重复“四功”所包括的内容。三、认识生旦净丑1、过渡语:(出示生旦净丑剧照)同学们,下面请看这几幅图,仔细观察人物特征,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介绍生旦净丑: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语言。他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人物类型的专业术语就叫“行当”。包括生、旦、净、丑。2、首先,我们来说“生行”。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其中还可以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出示老生剧照)这时老生,中老年男子角色,都戴“髯口”,即胡子。唱和念都用本嗓。(出示小生剧照)这时小生,青少年男子角色,造型儒雅倜傥,唱和念白真假声结合。(出示武生剧照)这时武生,身穿长靠(古代将士盔甲)。头戴盔帽,脚穿厚地靴子(皂靴)一般使用长柄武器的是长靠武生。一般穿短衣裤,用短兵器的是短打武生。3、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旦行。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根据年龄、身份、性格可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出示青衣剧照)这就是青衣,一般扮端庄、严肃的正派女性。(出示花旦剧照)这是花旦,扮性格开朗活泼,举止轻盈伶俐的青年女性。(出示武旦剧照)这是武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也可分为长靠武旦和短打武旦。穿衣裤,一般不骑马的称为武旦,身扎长靠,脚穿皂靴,一般都骑马的叫刀马旦。(出示老旦剧照)这是老旦:即剧中的中老年妇女。(出示彩旦剧照)这是彩旦,俗称丑婆子,表演化妆都很夸张。4、下面我们来说净行,俗称花脸,一般扮性格刚烈的男性角色,演唱用鼻音和假音。由于演唱不同可分为“正净”“副净”“武净”。(出示正净剧照)这是正净,还叫大面、大花脸、铜锤花脸或黑头等。表演以唱为主。(出示武净剧照)这是武净,又称武二花或摔打花脸,演唱和表演并重。5、最后,我们来认识丑行,俗称小花脸后三花脸。丑行都在鼻梁上用粉涂一个粉块,既有阴险狡诈,贪婪自私的人物,又有幽默伶俐、善良机警的人物。由于表演不同可分为:文丑和武丑。(出示文丑剧照)这是文丑,大多是喜剧角色,不重唱,只重演。(出示武丑剧照)这是武丑,俗称开口跳,擅长窜蹦跳越,要求演员武功精湛,动作灵敏,性格诙谐、机智。四、欣赏京剧的不同行当唱腔下面,老师来放几个京剧片断,请同学们听一听,他们分属于哪个行当。《空城计》诸葛亮----老生《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包拯----大花脸《苏三起解》苏三----青衣五、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艺术----京剧。有很多的收获。但这只是京剧艺术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有趣精彩的内容还在等待我们去分享呢!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共同去探索吧!附板书:京剧的唱腔:西皮二黄京剧的艺术表现手段:唱念做打京剧的四个行当:生旦净丑教学反思:本课是一节多媒体的欣赏课,主要通过图片欣赏认识京剧,认识京剧的表现形式及主要行当。因此,在本课中我精心设计了许多张幻灯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京剧,怀者恐怕学生漏学一点的想法,我对课本内容有做了一些扩展。将武旦又分出刀马旦、将旦角中有又分出了彩旦、还告诉了学生每个行当的其他几种叫法。如:净行中的正净还叫大花脸、等好几个名称。当时教的时候没觉得什么,但学生一回答问题时,问题就马上暴露了出来。因为,涉及的内容过多,间接导致了学生对本课的主次区分不清,回答问题时也经常答串。不足之处:教学内容过多还导致时间过于紧凑,使复习巩固的时间减少了,缺少了巩固环节,一些学生就容易掉队。给下节课增加了负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引以为戒,不能光注重课程的完美性和容量,不能光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与重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唱脸谱》教学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初步了解脸谱分类知识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2、欣赏歌曲,感受京剧旋律的音乐美,教师指导教会学生演唱歌曲,并能合作表演。

3、通过欣赏脸谱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歌曲《唱脸谱》,并能初步随音乐合作演唱。难点:知道脸谱的分类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课件、学生水彩笔。教学步骤: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听《说唱脸谱》进教室)。

师:今天的课我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听《苏三起解》)课件出示问题1:

同学们刚才所听的曲子属于:

歌曲()器乐曲()戏曲()

紧接课件出示问题2:

戏曲又分好多种,刚才所听得戏曲属于:

京剧()越剧()黄梅戏()2、简介京剧,知道学生了解京剧:

(1)同学们回答得不错。刚才我们听的是《苏三起解》。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2)出示京剧剧照,让同学们欣赏:

这是传统京剧的剧照。它的服装、造型、音乐、唱腔等都各有特色,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京剧中最具特色的——(教师出示脸谱,引导生说出“脸谱”,并板书师生齐读:脸谱)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脸谱

(1)师:那么,什么是脸谱呢?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脸上绘有五颜六色的图案,称为“脸谱”。(2)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3)放脸谱课件初步认识脸谱(或图片)具体介绍: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但是它又有一个主色调,我们就习惯以它的主色调来称他为什么颜色的脸。下面就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唱脸谱》(板书“唱”),然后回答:曲中唱了哪几种脸谱?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1、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记。

★学生回答问题:曲中唱了哪几种脸谱?

教师及时板书:红、蓝、黑、白、紫、金、银。

2、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听记,说出了好多种京剧脸谱。真不错!

3、艺术家用红、蓝、黑、白、紫、金、银等颜色各尽妙用,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目中各种复杂的人物形象。你想知道不同颜色的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吗?

红色:忠勇。黑色:正直。白色:奸诈(课件出示)。

★教师补充:还有其他的脸谱含义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指明朗读)

黄色:表现骁勇、凶暴的人物及性格。

绿色:表现顽强、暴躁的人物及性格。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及性格。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仙、鬼怪等。

4、听音乐填名字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脸谱,我想请同学们帮我分清他们在剧中的名字,愿意吗?(请生再听歌曲,根据歌词提示,在脸谱下面写出相应人物的名字。)

5、指名回答,学生评价。

㈡、再次欣赏,学唱《唱脸谱》。1、师:刚才,我们通过歌曲《唱脸谱》了解京剧中的各种脸谱,下面咱们再来一起欣赏歌曲《唱脸谱》,并轻轻地跟着学唱。2、教师播放,学生听赏并轻声学唱。

3、听赏第一部分(课件出示乐谱)

(1)这部分的旋律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一样,但是,词里有没有你不明白的词?(学生听后提问,教师或学生帮助解答)

(2)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几种装饰音,如:下滑音、倚音,以便更能体现出京味。(3)学生唱第一部分。

4、听赏第二部分。(课件出示乐谱)(1)这一部分的旋律更像什么?(京剧)

(2)这部分的速度、力度和第一部分有什么区别吗?(快速、力度加强)。(3)你能不能学着唱一唱?

随音乐轻声唱

5、师生配合唱。

刚才我们把《唱脸谱》基本上学会了,下面我们就一起随着音乐大声地演唱(学生跟音乐唱)。

三、欣赏脸谱,并画一画。刚才我们欣赏、了解了脸谱,并学唱了《唱脸谱》。其实,脸谱的图案多种多样,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一部分脸谱,课后自己可以再去搜集,仔细欣赏。(播放课件)你能不能也画一副脸谱呢?(课下完成)四、课堂总结:京剧是我国艺术大花园中的一颗璀璨的宝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京剧另一特色——脸谱。小小的脸谱蕴含着丰富的寓意,怪不得外国人把京剧叫做beijing

opera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学习,了解它、爱上它、发扬它!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学生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从介绍京剧引入教学,紧接着使学生充分欣赏、体验蕴涵着京剧韵味的歌曲《唱脸谱》,从谈论歌曲的体裁、讨论音乐段落的划分。体会京剧唱腔韵味体现在哪里?对比有无装饰音、下滑音的效果,教师范唱引导模仿。通过欣赏《唱脸谱》体验花脸演唱的特点,并要求学生课下亲自绘制一个小脸谱,使学生对京剧脸谱产生兴趣。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情绪高涨、学生思维积极主动,一方面加深了对音乐课程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内涵中表现自我,创造自我。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唱歌《甘洒热血写春秋》。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2、继续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著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3、通过学习《甘洒热血写春秋》了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节,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么?

2、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介绍四大名旦。

4、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那些著名演员?5、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三)学习演唱1、观看《甘洒热血写春秋》片断,他是生旦净丑中哪个行当的?选自哪出戏?2、对!这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当中的一个片断。谁来说一说《智取威虎山》讲述了什么事?3、介绍剧情,并观看影片片段。4、再听,音乐的力度和情感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速度去演唱?5、听录音模唱,体验京剧的唱腔。6、你感觉哪一句不好掌握?

7、指导演唱

8、完整演唱这一唱段。9、体验与感受:你觉得唱京剧与唱歌有什么不同?

京剧更加注重板眼,更加讲究字正腔圆。(四)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京剧的几个著名演员并学习了《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唱段,并扮演一下杨子荣。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除了《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个唱段之外。《智取威虎山》里,还有哪些精彩的唱段。可以给同学们介绍和演唱,好吗?

教学反思:《甘洒热血写春秋》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选段,第六场杨子荣所唱的一段西皮快二六。在上个世纪广为流传,现在的青年却知之甚少。所以在本课的导入时我用的是最简单的——行当开始,先让生了解“生旦净末”这四大行当,然后播放了《霸王别姬》的京剧选段引出今天的歌曲《甘洒热血写春秋》。在介绍人物后,让学生听唱腔。有了视频的铺垫,学生渐渐喜欢上了京剧的演唱,在我亲自激情的范唱下,学生的情绪被带动起来,就是在最后的笑声时我笑不出那老生的苍劲、挺拔,所以我专门找了视频为学生播放,学习效果很不错。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京调》、《急急风》,认识戏曲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教学目标:1、体会《京调》所表现的欢快的情绪,分辨乐曲中的A、B两段落。2、认识乐队中的主要乐器。3、懂得京剧乐队的场面,了解文场和武场。

教学重点:

欣赏《京调》、《急急风》。

教学难点:记忆欣赏曲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唱脸谱》、《甘洒热血写春秋》二、导言引入《京调》的欣赏今天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你能听出它的特点吗?乐曲表现什么情绪?

1、乐曲介绍:今天我们欣赏的《京调》为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于1960年编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的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等音调创作而成,全曲构思别具一格,乐曲情绪活泼,表达了欢快、喜悦的心情,听后使人感到别有一番情趣。2、一起再来欣赏A段主题,大家可以轻声哼唱。3、再听A主题,这段乐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呢?

速度较快,节奏紧凑。

4、听主题B,节奏舒展,乐曲变得抒情,力度也好像变弱了一些。5、全曲欣赏。

6、初听全曲,乐曲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

乐曲是A、B、A结构,笛子、二胡。笛子吹出清脆明亮的京剧曲牌,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三、认识乐器及乐队介绍京剧伴奏是全剧演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自始至终联系剧情的纽带,在剧中起演染气氛、烘托人物、掌握节奏的作用。为京剧伴奏的乐队称为“场面”,有“文场”和“武场”之分。

四、欣赏《急急风》

1、请同学们听一段,分辨“文场”还是“武场”?你能听出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武场:是表现人物的奔跑、战斗、撕打等急促、紧张、激烈的动作。文场主要乐器:京胡、京二胡、三弦、月琴。武场主要乐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学生跟着书中的节奏做武场的锣鼓经动作。教师介绍锣鼓经。再欣赏《急急风》。交流: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听到那些乐器在演奏?出示节奏谱,用口模仿咏读。6、运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种紧张、激烈的气氛。

京剧主要伴奏乐器是:京胡、小三弦、京二胡、月琴

.6、欣赏《急急风》在不同场合表现的含义。《急急风》速度快,力度较强。

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急急风》是一节京剧欣赏课,对于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些陌生,他们并不了解这是京剧伴奏中的动作锣鼓。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方式进行了预习,通过学生在课堂的汇报与我的导学完成本课教学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乐器,并通过对每个乐器的聆听,让他们认识、了解和记住乐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合作、探究,完成打击乐的演奏。学生兴致很高,回报我的是准确的咏读和动作的整齐。教学中的唯一遗憾就是由于资金的问题,没能给学生展示乐器,让他们学习演奏的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取一些办法,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

第四单元环球采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木瓜恰恰恰》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一首以叫卖为题材的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歌曲节奏轻快、旋律活泼,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形象地塑造了印度尼西亚农民在兜售水果的忙碌场面。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生动地表现了印尼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卖瓜人喜悦的心情。在教学过程中,以充分感受印尼歌曲的叫卖特点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多听、感受、讨论、分析、掌握歌曲。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欣赏印尼民俗文化,形成尊重多民族文化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叫卖水果为纽带,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并了解我国民间民俗文化,从而提高尊重多元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差异的意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生动形象的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2、欣赏印尼风土人情,了解一些印尼的相关文化,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3、了解“叫卖”的艺术形式,知道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以叫卖为题材的印尼民歌。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音节奏,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2、创设情景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叫卖”调,感受卖瓜人的热情与喜悦,更好的进行歌曲演唱;并通过叫卖的欣赏与模仿,更真切的了解“叫卖”的艺术形式,感受到生活的艺术化。3、在体验中,初步感受了解恰恰恰的韵律,并能通过自己的创编为歌曲恰恰恰处伴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印文化的差异性,形成基本的欣赏多元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差异的思想意识。2、聆听各具特色的叫卖歌,初步了解叫卖歌的特点,从中感受音乐所赋予的美。3、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不自觉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教学重点:1、通过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能够体验其欢快活泼的情绪,并敢于表现。2、能够为歌曲中的“恰恰恰”,同步进行“XXX”的打击乐伴奏和律动。3、了解印尼文化,喜欢、尊重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难点:1、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连续的切分音节奏。2、学习叫卖歌,进行“叫卖”表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沙锤、串铃、腰鼓等、电子琴、木瓜、芒果、番石榴、菠萝等学生不易准备的少见水果学生准备:每人带一到两种水果、口风琴

教学方法:场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快乐教学法、直观感受法、倾听法、讨论法、表演法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氛围1、组织教学听音乐《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跟音乐做简单律动(主要是随教师在“恰恰恰”处按节奏扭胯)。2、师生音乐互问候(设计理念:欢快的音乐把学生带进快乐的课堂氛围,扭胯律动的加入更是为课堂的教学做了良好的情感铺垫。)二、创设场景,引情导入1、创设集市叫卖场景。师:你们知道我今天让大家带水果来的目的吗?生:猜测、讨论。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听到各种叫卖声,你能模仿他们叫卖自己的水果吗?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上台推销叫卖。2、引出叫卖形式,导入课题师:大家叫卖的都很不错,我们再来听一听别人是怎么叫卖水果的?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木瓜恰恰恰》。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叫卖声和我们刚才的叫卖水果有什么不同?............曲,有旋律感,节奏强,生动......师:大家知道吗,在集市上卖东西时除了说、吆喝外,还可以用唱的方式进行。这些流传在民间的叫卖吆喝就叫做“叫卖调”,因为它极富旋律感经过整理就成为了富有情趣的“叫卖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以叫卖为主题的印尼叫卖歌《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设计理念:针对本学段学生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叫卖场景引入“叫卖”的艺术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叫卖调,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这块内容在课堂的导入时起到关键作用,并与学习歌曲后的再次表演首尾呼应。)三、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1、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生:活泼、欢快、喜悦……生:在卖水果、有木瓜、菠萝、石榴……2、节奏练习师:对,叫卖水果。那我们按照歌曲的节奏也来叫卖一下吧!生:有节奏的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为学习歌曲打基础节奏一:XXX.XXXXXX—XXX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恰恰恰XXX.XXXXXX—XXX菠萝榴莲苹果和桔子恰恰恰节奏二: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有番石榴有菠萝有芒果有香蕉有榴莲还有苹果师:学生读节奏,教师指导,提示两种节奏的不同读法3、认识歌曲中出现的水果师:刚才我们读了很多水果,你都认识哪些啊?(播放课件并出示实物,简单介绍各种水果)生:看课件了解歌曲中的各种水果4、分析歌曲,解决难点。师:我们来跟着音乐轻声唱一唱,看看歌曲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生:讨论交流、回答。师:这首歌曲是三段体结构:ABA师:同学们,我们在刚才已感受到了歌曲美妙的旋律,我想你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学会这首歌曲了吧!现在请大家分组自学歌曲,找出歌曲的难点,共同学习克服。生:分小组自学歌曲(放音乐让学生听,学生也可用口风琴吹奏)师:每个小组都学习得怎么样了?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吧!师:我先来唱歌词,大家在衬词的地方读“恰恰恰”给我伴唱吧!并注意听一听你哪些地方还没有学会噢!师:现在该大家演唱了,准备好了吗?我们先分句演唱。师:分句弹乐谱,学生唱歌词,不准确的地方加以纠正。重点学习:(1)、强调弱起小节的唱法(寻找最后3拍)(2)、歌曲衬词“恰恰恰”的表现(轻巧、有弹性)(3)、B段难点切分音的重点练习(吸气、切分、自信)师:看来大家自学地不错,现在我们完整地唱一遍。生:学生完整跟琴唱,老师找错误,及时纠正。5、理解歌词内容,表现歌曲情绪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内容?生:讨论交流师:我们一起用声音来表现一下大家所说的卖瓜人的心情吧!6、分形式演唱,熟练歌曲(1)、集体跟琴唱。(要求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去演唱,并在“恰恰恰”处拍手,同时口读“恰恰恰”声音轻巧、有弹性)(2)、男生唱歌词,女生唱衬词。(3)、女生唱歌词,男生唱衬词。(设计理念:本环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练说练唱的手段,让学生在说与唱中感受叫卖调。通过分组自学,让学生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四、表现歌曲1、为歌曲的“恰恰恰”加入打击乐器伴奏。学生自由挑选打击乐器(串铃、沙锤、腰鼓)或口风琴,为歌曲伴奏。2、在衬词“恰恰恰”处加入动作表演(拍手、摇头、扭胯等)3、再现集市场景,学生“叫卖”水果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歌曲,现在让我们拿出水果,一起来叫卖吧!生:重现集市场景,学生分组叫卖水果。师:每个小组都卖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呢?生:小组展示成果,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表现出卖瓜人的自豪和高兴的心情)师:通过刚才的叫卖表演,大家一起评出“最佳叫卖手”吧!在音乐成长册中粘贴小标志进行鼓励。(不限制学生评出的个数,鼓励和表扬所有学生,激发学习热情)(设计理念:新课标提倡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所以本环节通过打击乐器伴奏、律动表演、叫卖表演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体验歌曲、表现歌曲,增强探究欲望,发展各种能力)五、文化渗透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尼有什么了解吗?(播放课件和背景音乐印尼民歌《星星索》)介绍印尼的自然风光和有关印尼的风土人情。师: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印尼小姑娘漂亮的服饰和翩翩的舞姿很令人赏人悦目。印尼人的生活习惯是上午劳动,下午做艺术活动。他们喜欢唱歌、跳舞、还有雕塑,他们在进行艺术活动的时候很投入,很认真……工作很勤劳、朴实。印尼最有名的旅游胜地是巴厘岛,那里风景如画,景色怡人,有神仙岛、花之岛的美称。印尼还盛产水果,被誉为赤道上的翡翠。像歌曲中唱到的木瓜、菠萝、香蕉、橘子、芒果、番石榴......在印尼到处都是噢!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所以本环节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和图片播放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文化渗透。)六、拓展教学,总结本课。教师:同学们演得很好,也有点累了,下面请同学们听两首歌曲,轻松一下。学生:安静地听《卖汤圆》和《卖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