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训练4世界古代近代史综合预测练_第1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训练4世界古代近代史综合预测练_第2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训练4世界古代近代史综合预测练_第3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训练4世界古代近代史综合预测练_第4页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训练4世界古代近代史综合预测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4世界古代近代史综合预测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选择题1.(2023云南联考二模)一座公元前2900年前后的古埃及墓葬里,记载了墓主梅腾曾被“陛下”任命为食品仓库的首席书吏和财产监督、克索伊斯州初级法官、王家亚麻的监督、田地首长、南部柏尔克达州首长、德普州州尹、宫廷首长等职务。这反映出当时古埃及(

)A.已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形成原始状态的官僚系统C.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D.法老集政权与神权于一身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有食品仓库的官吏、州法官、王家亚麻的监督、田地首长、州首长、州尹、宫廷首长,这些古埃及从地方到中央的官职,体现了原始的官僚系统,故选B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排除A项;不同的官僚职位并非社会等级制度,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埃及法老的权力特点,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2023河北邢台一模)有学者指出,“罗马法”作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对人类法律发展进程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其体系宏大,法理精微,令后人叹为观止。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法”(

)A.影响深远 B.内容繁杂C.历史悠久 D.实用性强A解析材料认为罗马法创立的法律体系和法理精神对后来人类法律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A项;作者主要从时间演变的角度分析罗马法的影响,并不涉及罗马法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影响,而不是罗马法的起源,排除C项;材料并未对具体的罗马法法律条文进行分析,无法体现其实用性强的特点,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2023山东济南一模)罗马帝国征服埃及后,把它变成了“帝国粮仓”,大量埃及粮食的涌入导致罗马城的粮价急速下跌,罗马本土的贵族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在自己的庄园里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这说明罗马帝国(

)A.经济结构出现显著调整

B.贵族庄园经济逐渐瓦解C.对殖民地的依赖性加大

D.内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大量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反映了罗马帝国内部区域经济联系加强,故选D项;从罗马帝国的某一区域看,经济结构有所变化,但是,从整个帝国范围看,经济结构没有显著变化,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看,罗马的庄园经济有所发展,B项错误。埃及不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而是组成部分之一,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2023安徽淮北二模)在中古时期后期,无论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都没有公开张扬要建立等级制度,在法理上规定社会等级。城市即使呈现出等级分层,也是以财富为基础的,理论上,人人都可通过发家致富而进入城市上层。这一现象(

)A.实现了社会成员的平等B.体现了社会契约理念的普及C.反映了阶级结构的改变D.得益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D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古时期后期,城市没有法定的等级制度,社会分层也不是基于出身,而是基于财富,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故选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2023山东烟台二模)日本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立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于649年诏令设置“二官八省”(如下图);在地方上设国、郡、里,由中央派官管理。这说明“大化改新”中天皇(

)

A.彻底解决了中央集权危机B.开启了日本学习唐文化的历史C.使官僚寡头掌握了国家实际权力D.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体制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政官下辖各省,直接对天皇负责,类似于中国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D项;日本在公元12世纪开始进入幕府时代,中央集权制度面临威胁,排除A项;日本学习唐文化在大化改新之前已经存在,排除B项;幕府时期确立幕府将军对国家实权的控制,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2023福建厦门二模)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曾四次通过“议会确认”,即下议院“请愿”、上议院“同意”、君主“批准”的方式,提升《大宪章》的法律地位。14—15世纪,“议会确认”几乎成为一种常态。这表明当时(

)A.权力博弈推动政治民主化

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王在法下”原则得以确立

D.传统贵族势力不断削弱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确认”有利于限制王权,提高议会的地位,推动政治民主化,A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B项;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原则,排除C项;中世纪的英国议会代表贵族的利益,“议会确认”说明贵族势力增强,而不是被削弱,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2023天津南开一模)新航路开辟之后,旧大陆的马、牛、猪等家畜出现在新大陆,由于缺少天敌以及条件适宜,草场的自然生长根本赶不上这些牲畜的生长与繁殖速度。玉米在中国传播,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因肆意种植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改变了世界的自然环境状态B.造成了世界人口的衰减C.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D.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带来了物种交流,改变了世界的自然环境状态,故选A项;高产作物的传播和种植,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排除B项;材料侧重物种交流带来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开阔视野无关,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关系,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2023湖南益阳期末)英法七年战争期间,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收买对方将领等手段击溃了受法国人支持的孟加拉王公,取得了普拉西战役胜利。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A.具有商业与殖民双重性质

B.对印度实施了“分而治之”政策C.使印度沦为英国半殖民地

D.促使英国成为东南亚地区霸主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印度公司代表英国,具有与法国争夺殖民霸权的殖民性质,同时,又以盈利为目的,具有商业公司的性质,A项正确。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印度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国家概念,排除B项;英国对印度实行的是殖民统治,而不是“半殖民地”的方式,排除C项;印度属于南亚,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2023山东济宁三模)18世纪欧洲的一位著名人物提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上述观点体现了(

)A.文艺复兴的核心观念

B.宗教改革的主题思想C.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

D.资产阶级革命的追求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世纪是启蒙运动的高峰时期,材料观点认为革命不能改变人们的思想,只有通过思想的变革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转型,C项正确;18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早已结束,A、B两项时间错误。材料表明革命可以推翻专制统治,但革命无法实现思想方式的变革,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2023广东汕头二模)18世纪后期,法国城市居民有了独立获悉公共事件的新渠道,那就是观点鲜明、话题性十足的小册子。1787年一共发行了217种,1788年发行了819种,到1789年至少发行了3305种。由此可知,这些“小册子”的发行(

)A.进一步丰富了启蒙思想内涵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C.为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D.鼓舞人民开展民族独立斗争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资产阶级革命者发行小册子,宣传革命思想,激发了民众的革命意识,为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故选C项;小册子不是学术性著作,只能起到宣传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说明小册子主要介绍公共事件,以此阐述革命思想,并不一定针对天主教会,排除B项;18世纪的法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存在民族独立斗争,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2023广东湛江一模)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国际河川”的概念;确立了国际自由航行的原则、国际河流共有共管原则,设置了国际管理机构,认定了国际河流管理章程的法律地位。这一规定(

)A.确保了国际河流的和平开发利用B.奠定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C.有利于构建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D.推动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据材料可知,维也纳会议提出了“国际河川”的概念,提出了相关的原则,并设置了相关的机构,这些规定有利于构建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故选C项;“确保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排除B项;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A解析材料中,人们对于传统乡村生活的向往实际上是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的反应,A项正确。对乡村的向往是一种现实要求,并非浪漫主义,B项错误。材料与民族国家概念无关,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德国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小农经济不断瓦解,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2023河北沧州一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一开始实行的是入门摸底考试,这是在招聘某个职位时单独设置的一个水平测试,只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工作能力。应试者是具有赐官权的议员或官员推荐来的,然后他们竞争某一岗位,表现最优异者会被录取。这种考试(

)A.杜绝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B.折射了英国政党之间的尖锐斗争C.代表了考试形式的科学化D.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恩赐官职制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文官制度仍然需要“赐官权的议员或官员推荐”,实际上仍然是选举上台的人“恩赐官职制”,D项正确。文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党分肥制的弊端,但是杜绝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政党之间的斗争,排除B项;当时的考查仅仅是考查基本工作能力,距离“科学化”仍然很远,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2023广东湛江二模)19世纪,伦敦共爆发过四次大型的霍乱。某学者注意到,由某几家水务公司供水的地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他在1849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霍乱传播模式的文章中提出了水传播疾病的理论。由此可见,19世纪伦敦霍乱的流行(

)A.导致伦敦的城市人口急剧下降B.促进了传染病研究的跨区域合作C.凸显了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恶果D.是实现工业化必然要付出的代价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伦敦工业化发展导致城市水污染严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霍乱的流行,侧面反映了城市急速发展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水污染与瘟疫传播的关系,不能体现人口的急剧下降和传染病研究的跨区域合作,排除A、B两项;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避免,污染并不是必然代价,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2023江苏南通二模)据下面表格可知,近代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

)时间近代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18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来执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地方政府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A.全面继承地方自治传统

B.扩大了社区的服务功能C.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D.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立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8世纪治安法官按照地方习俗进行管理,到19世纪议会通过一系列法律规定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不断向民主化转变,故选C项,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区”并非现代意义的基层自治机构“社区”,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社会保障,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2023辽宁大连二模)20世纪初兴起的亚洲革命风暴,是继19世纪初拉丁美洲革命风暴之后的全世界历史新阶段的重大标志性事件,是第三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性开端。列宁把这次革命风暴称为“亚洲觉醒”。之所以被称为“亚洲觉醒”,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社会主义国家地理范围不断扩大D.革命后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洲觉醒”的原始含义是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而民族独立、民主自由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是重要条件,A项正确。十月革命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才开始出现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现象,B项错误。社会主义国家地理范围扩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项错误。亚洲觉醒大都以失败告终,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法由“王朝国家”迈向统一“民族国家”的因素。因素: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启蒙思想的传播;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民族意识日益觉醒;④英法代议制民主的建立,人民主权取代王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王权是进步的因素”的历史依据。依据:①有利于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