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_第1页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_第2页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_第3页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_第4页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目录\h方法01:“瞧,你的房间简洁又明亮!”——为孩子营造单纯的学习环境\h方法02:“学无止境,我们一起努力。”——家长以身作责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h方法03:“爱和尊重,孩子你都有。”——用正确的爱提升孩子的注意力\h方法04:“孩子,我们支持你。”——支持也是教导孩子提高注意力的一种方法\h方法05:“大胆说出来,我才懂你的意思。”——引导孩子积极沟通\h方法06:“画得真棒!”——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始提升孩子的注意力\h方法07:“你继续吧,妈妈不打扰你了。”——不干扰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h方法08:“你专心做作业吧,我们明天再说。”——不在孩子学习时唠叨不停\h方法09:“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哦!”——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做事情会更专一\h方法10:“孩子,你这样学很对啊。”——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他才能更专注\h方法11:“送你一本你喜欢的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提高孩子的专注力\h方法12:“今天想读什么书?妈妈跟你一起。”——与孩子一起创造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h方法13:“从一楼到五楼有多少台阶呀?”——教会孩子明确注意对象\h方法14:“宝贝,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吧!”——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提高孩子的注意力\h方法15:“原来你更喜欢画画!”——通过挖掘孩子的优势智能来培养注意力\h方法16:“我会画画也会跳舞哦!”——用多元智能提升孩子注意力\h方法17:“今天学的几个生字和昨天学的像吗?”——帮助孩子戒掉粗心,提高注意力\h方法18:“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h方法19:“我很喜欢你的打破砂锅问到底。”——勤于思考会加速注意力集中的能力\h方法20:“宝贝,你能坚持这么久真的很棒!”——自制力好的孩子注意力也更加集中\h方法21:“你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你会开心吗?”——教孩子学会情绪调节,稳定注意力\h方法22:“我们把电脑关掉,到你的画板上画画吧!”——远离“三电”,拯救孩子的注意力\h方法23:“今天来做开飞机的运动吧。”——积极参加运动能锻炼孩子的注意力\h方法24:“这周末,我们去森林公园吧。”——户外活动,能够让孩子的大脑更有活力\h方法25:“宝贝,从今天起我们戒掉肯德基吧!”——远离垃圾食品,让大脑更健康,注意力更集中\h方法26:“来,喝点小米粥补补脑。”——把孩子的注意力“补”回来\h方法27:“听到水果拍一下手,听到糖果拍两下手。”——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分配性\h方法28:“还记得昨天游戏时黄色的积木有几块吗?”——训练孩子的注意力稳定性\h方法29:“你最爱吃什么?8-2=?你多大了?”——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转移\h方法30:“孩子,你看看这些图片在讲些什么呀?”——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h方法31:“方格中的数字,宝宝记住很多呀。”——用舒尔特方格训练孩子的注意力\h方法32:“看,遥控车去了好多地方。”——通过训练目视追踪能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h方法33:“宝宝,你把数字里的2全部用‘\’划掉了,真棒!”——利用数字划消提高孩子注意力\h方法34:“1秒钟之内看你能记住几个字母、几个图形,加油!”——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广度\h方法35:“别着急,兴趣都是慢慢发掘的。”——耐心帮助孩子摆脱三分钟热度,提升注意力\h方法36:“孩子,你最近都没有打鼾了呢!”——孩子打鼾影响注意力,家长平时应多观察孩子的睡眠质量方法01:“瞧,你的房间简洁又明亮!”

——为孩子营造单纯的学习环境儿童心理专家研究发现,3~7岁的孩子注意稳定性差,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刺激而分心,所以,要想使孩子能够专心做事情,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干扰,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给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质量好,效率高,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创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是集中孩子注意的必要条件,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地方,没有条件的也要确保孩子的学习环境安静单纯。如果孩子的学习环境太过花哨,那么孩子的注意力随时都有可能被转移,从而忽略了学习。涛涛今年5岁了,爸爸妈妈看到和涛涛同龄的孩子都在参加一些钢琴班、舞蹈班、英语班等辅导班,为了使涛涛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专门买了一架钢琴,帮涛涛报名参加了钢琴班,逢周末就带涛涛去学习。刚开始,涛涛对弹钢琴还是挺感兴趣的,一有时间就到自己的房间里练习,可是当初在为涛涛布置儿童房的时候,妈妈考虑到涛涛是个男孩子,又喜欢看动画片,便在儿子的房间里贴满了奥特曼和其他一些卡通图案,而且还在书桌上摆满了孩子平时喜欢玩的遥控汽车、玩具冲锋枪等。这就导致了涛涛在房间练习钢琴的时候,很难静下心来,一会儿玩玩遥控车,一会儿玩玩冲锋枪,一会儿又盯着卡通图案看半天。时间一久,学习钢琴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妈妈看了不禁摇头叹气:为什么自己费尽心思布置了房间,为涛涛提供了最好的环境,孩子却还是练不好钢琴呢?涛涛的妈妈虽然很爱孩子,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不知道避重就轻,虽然花了不少心思布置了一个漂亮的房间,但由于室内装饰过多、玩具成堆,以至于涛涛不能专心练琴,反而分散了涛涛的注意力。那么,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父母在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1.孩子的房间力求简单。孩子房间的设计一定要简单,不能有太多花样,不能过于复杂。妈妈在为孩子布置房间时,除了要注重美观,更要注重其实用效果,要符合孩子的情趣,例如,装饰画应该富有童话色彩,或是悬挂具有教育意义的名言或字画。不要摆放过多的装饰品,也不要有过多的杂物。2.房间的色调要简洁、明亮。在为孩子布置儿童房时,不能为了迎合孩子而过于花哨。强烈的色彩会刺激孩子的神经,容易助长浮躁的情绪;而简洁、平和的色调则有助于孩子静心思考问题。另外,据调查显示,光线的明暗也能影响孩子的情绪。光线较暗的房间更容易让孩子情绪低落,不利于学习;而光线明亮的房间则会让孩子心情舒畅,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所以,为孩子布置房间时一定要让整个房间的色调简洁、明亮。3.房间应该适合孩子的个性。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房间布置应尽量以淡雅的色调为主,以免助长不稳定的情绪;若孩子的性格过于内向,则可以让房间的色调略微活泼一些。4.不要在书桌上摆放杂物。为了孩子能集中精力学习,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和柜子最好上锁,以免孩子随时翻动;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要贴一些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的书桌上不宜放镜子;跟学习无关的玩具和零食一概不要放在书桌上。爸爸妈妈请和孩子一起进行注意力集中的活动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爸爸妈妈平时还要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作为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在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过程当中,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既能给孩子做榜样,也能督促孩子不分心。以下三种方法,父母们不妨试一试。1.讲故事。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是极大的,讲故事也是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首要方法。因为听故事要求孩子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听觉注意,而听觉注意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孩子上学后所表现的不能专心听讲都与听觉注意能力的缺乏关系密切。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情绪比较好的时候讲故事给他听,讲完之后让孩子对故事进行复述,刚开始只要能够大概复述出就可以了,慢慢地可以增加难度,让孩子关注更多的故事细节。2.绘画和手工制作。绘画和手工制作也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两件事情,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于是能够画更为复杂的画,进行较为复杂的折纸、剪纸等手工活动,也就能更长时间地进行这些活动,从而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3.倾听音乐,练习乐器。一般来讲,学钢琴、练小提琴的孩子的注意力都比较强。这是因为练琴不仅要求孩子能较长时间进行练习,而这些练习一般比较枯燥,需要孩子很好地约束自己。需要注意的是,从事这类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孩子的兴趣,提出符合孩子发展的训练注意的时间要求,否则会适得其反,既不能促进注意力的集中,又会使孩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方法02:“学无止境,我们一起努力。”

——家长以身作责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一生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块营养土壤,孩子的成长道路怎样走,父母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常常听到很多父母埋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努力,却没有听到他们检查自己是否为子女做出好榜样。鲁迅先生曾尖锐地指出:“父母不仅可以把自己的优秀品质传给后代,其恶劣性,不良性格,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来说除了学校,家庭就是其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父母的文化水平及道德修养等,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方面,父母也要切实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以身作则,先要做到自己做事情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然后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不能一边批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边自己边看电视边看书。注意力,也要有榜样的力量对孩子来说,能否集中注意力,取决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表现。如果父母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却要求孩子做事集中注意力,孩子能做到吗?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父母应以身作则,集中注意力将事情做好,如自觉学习、读书、看报等,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共同学习。切忌一方面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另一方面自己又在一旁边看电视边看书。这样就给孩子的过失留有了借口:“你都没做好,凭什么严格要求我”。要知道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来自对父母及他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父母的就应该保证率先做到。要用良好的、正确的言行去影响他。有道是: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美好的品格,收获一个灿烂的人生!五个方面训练孩子的注意力集中1.父母做表率。要培养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父母应该在做事情时集中注意力,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另外,在具体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过于心急,要知道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好习惯当然也不是一两日就可以养成的。2.选择孩子有兴趣的事情。想要孩子集中注意力,首先要让孩子对所做的事情感兴趣,而要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父母的兴趣爱好就要广泛,用自己良好的兴趣来激发孩子良好的兴趣。比如孩子爱画画,父母也能画两笔;孩子爱唱歌,父母也能唱两句;孩子爱下棋,父母也能支两招。这样孩子就喜欢和父母一起讨论,在讨论和学习中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3.慢慢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一般注意力都很难集中,这是因为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课程代替,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才能完成转换。对此,父母应在孩子入学前抽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熟悉新的校园环境和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比较明显的标志,了解交通规则。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心坐下来的习惯,可布置一些看书、画画等小“作业”,开始可以是1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4.帮孩子制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起便教会孩子凡事要制定计划。孩子开始上学后,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好学习计划,制订计划时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计划制定好后,还要督促孩子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可以这样和孩子制定计划:每天放学之后先写作业,根据作业量制定一个时间范围,到几点钟的时候必须写完;写完之后检查无误孩子就可以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了。家长不能在孩子完成计划之后再额外增加任务量。这样有计划地做事情,能够让孩子明确这一时间段要做什么,下一时间段要做什么,这样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分心。当然,这个过程会有反复,刚开始几天孩子可能会因为新鲜感而认真遵守,但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厌烦的情绪。这时候家长就要有充分的耐心,将计划严格执行下去。过了逆反的时间段之后,情况就会好转,孩子就会养成一个时间段专心做一件事情的习惯。5.正确教育,不过分限制孩子。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经常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宝儿,孩子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一来二去,宠爱就变成了溺爱。溺爱之下,父母对孩子就会特别在意,甚至到了无论孩子做什么都生怕有危险的境地,于是总是强行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不许孩子这样,不许孩子那样,严格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方法03:“爱和尊重,孩子你都有。”

——用正确的爱提升孩子的注意力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爱是健全人格的基础,父母的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来说,要提升注意力,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必不可少的。有爱和安全感,注意力才能集中孩子幼小时需要父母的关怀照顾,在父母爱的笼罩下,他们对世界才有安全感,才能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去集中注意力做自己喜欢做和想做的事情。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1958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一间蒲绒的实验室里,一个叫哈洛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震惊世界的恒河猴实验。哈洛和其他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放入两只人造母猴,其中一只是用金属做成的金属母猴,另一只是浑身包裹着柔软绒布的布母猴。金属母猴的面部表情僵硬,只有两只眼睛和一个鼻子,但研究人员却在金属母猴的胸前安装了橡皮奶头,小猴子饿的时候可以从金属母猴的奶头里吸吮到奶汁。布母猴的面部表情更温和、逼真一些,但她却没有可以给小猴子吃的奶汁。研究人员将这样两只“母猴”放进了实验室的笼子里,然后让小恒河猴待在里面,让它自由地选择一只作为自己的母亲。结果发现,小恒河猴几乎整天都依偎在布母猴的怀抱中,不到饥饿的时候,根本就不靠近金属母猴。研究人员又把两只分别由布母猴和金属母猴抚养长大的小猴子与自己的“母亲”分开一段时间,当两只小猴子再次看到自己的“母亲”时,布母猴抚养的小猴子马上依偎到母亲的怀里,拥抱母亲,亲吻母亲,显得非常安静;而金属母猴抚养的小猴子,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却表现出焦躁不安,没有任何与“母亲”亲热的反应。这个实验说明,儿童对吃什么不是很在乎,他们在乎的是在精神上能够得到安全感。实验中的这个小猴子在回归猴群之后,不会跟其他猴子合作,总是孤独地待着,没长大就死了。以后的实验中,类似这种猴子,即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会虐待自己的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儿童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弱,如果外界的环境总是让他们感到紧张与不安,他们就不可能静下心来,情绪会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更别说能够集中注意力了。所以,父母在责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到底给了孩子多少“温暖”和“关爱”,是不是常常对孩子微笑,给他抚慰,时常让他感到平静和幸福。要记住,物质的给予并不能代替你对孩子的关心,就像金属母猴的奶汁不能代替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正确地表达对孩子的爱但是,爱也要注意方式,父母对孩子的爱,仅仅有关心和奉献是不够的,父母对孩子的爱,还应该包括对孩子的尊重,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亲密、融洽、和谐、平等的情感交流,过分的宠爱和溺爱不仅不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反而容易使孩子的注意力转向相反的方向,事与愿违。爱在英文中写作“LOVE”,意思如下:L代表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给予自己最大的协助。O代表Only(唯一),爱就是百分百的纯正。V代表Valued(尊重),爱就是展现你的尊重,表达体贴、真诚的鼓励,悦耳的赞美,尊重他或她的选择。E代表Excuse(宽恕),爱就是仁慈的对待,宽恕对方的缺点与错误,维持优点与长处,并帮助他改正错误。这就要求父母们首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深入地了解他们。在与孩子日常接触和交往中,时时做个有心人,注意倾听孩子们说什么;耐心观看孩子们做什么;适时询问孩子们想什么,及时体察和探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创造条件满足需要。其次,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还要尊重孩子,懂得宽恕孩子。那么,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怎么把握,才是最适当的呢?最关键的就是不带着负面情绪教育孩子。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女儿只有三岁,平时最不爱洗头,有时她做错了什么事,只要说给她洗头,孩子就会吓得赶快跑出去,并说“我再也不敢了”。有一天,她女儿正跟一个男孩在洗手间里洗头,脸盆的水有点脏,可能是洗过手的水不太干净。女儿兴高采烈地说:“洗头了,洗头了。”一边用手把水不断往头上抹。男孩子也帮助她往头上浇水,笑声充满了整个房子。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孩子把洗头的恐怖感去掉,也学会了自己洗头发。可是,这位母亲一看这种情景,冲过去就大声呵斥,女儿还没有从洗头的喜悦中走出来,就被这种呵斥吓坏了,她妈妈转头对那个男孩说:“你怎么这么坏。”小男孩掉头就跑,小女孩一看就哇哇大哭。显然,这位母亲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与之相反的方向。对孩子来说,她还分辨不出父母对她的呵斥是为了她好还是真的生气了。她所能感受到的,就是父母不好的情绪。作为父母,无论是为了孩子好而大声呵斥,还是将一些不好的情绪带到和孩子的谈话中,也会无形中伤害孩子,会使得孩子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父母期待相反的方向上去。所以当孩子有独立做事情的意识和行动时,父母最需要做的是支持和鼓励孩子。心理学上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她弟弟经常酗酒,这位母亲非常害怕她的孩子以后会跟她的弟弟一样。所以她总对孩子讲:“你不能跟你舅舅一样,你不能跟你舅舅学喝酒。”她时时处处提醒孩子,使孩子感到非常压抑。有一天她的孩子终于喝酒了,他想我一喝酒我妈妈大概就安心了。实际上,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某种行为或者某些语言的过分关注,只会使得孩子注意力往相反的方面集中,从而做出一些让父母更加伤心头疼的事情来。尊重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成果我们用买东西来具体解释这个问题。很多时候,孩子做出决定选择某一个商品,往往是孩子思考的结果,也是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表现。而很多父母往往喜欢为孩子包办所有的事情,就连买东西都不例外。比如,父母陪孩子买衣服时,明明让孩子挑,等孩子自己挑中了衣服之后,妈妈却会说这件衣服这里不好,那里不舒服,最后给孩子买的还是自己相中的衣服;又或者,妈妈带着女儿去蛋糕店买蛋糕,女儿明明想吃草莓味的,但妈妈却说抹茶的好吃,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女儿。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集中注意力做出的决定没有任何价值,反正父母也不会真的尊重自己的决定,这会大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使孩子形成不爱思考的毛病。因为孩子知道,反正无论自己说什么,最终都会是父母做决定,自己再怎么周到的思考都是白搭。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认知,他就会越来越懒得思考,最终导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想法。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成果。如果孩子的选择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也不要直接否定孩子。哪怕孩子的选择和思路是错误的,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先对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和做出选择表示鼓励,然后再和孩子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能够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又能让孩子的注意力越来越向有效的方向集中,促进孩子的成长。方法04:“孩子,我们支持你。”

——支持也是教导孩子提高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具有选择性的,往往与孩子的兴趣有很大关系,并非孩子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在孩子接受一项任务之前,家长可以先引导孩子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逐渐集中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再让孩子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不强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变成安静的乖宝宝下面是一位家长的烦恼: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从小到大大家都夸他聪明,可是我发现除了玩游戏或者看电视以外,做其他的事情,都很难坚持比较长的时间,特别容易分心,很少看见他踏实、特别有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学校老师经常把我请去谈话,说孩子在课堂上爱说话、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弄得老师上课也不安心。我给孩子报了很多训练班,依然很难让他改变这些好动的毛病,我非常苦恼,怎样来教育他,才能够使他和别的孩子一样认真上课,别再给我添乱呢?这位家长的烦恼,也是大部分的家长的烦恼。通常,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因为他们有注意力障碍,虽然这种说法听上去很严重,但其实这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比较低,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而已。一般来说,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有如下一些特征:1.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容易分心;2.给别人的印象是他/她不能很好地听;3.逃避需要持续用脑的工作;4.健忘、经常丢三落四;5.好动,小动作较多、坐不住;6.容易冲动、控制情绪能力较差;7.难以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任,喜欢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其他人身上,不能从经历中吸取教训;8.心理或行为比较幼稚;9.低自尊,表现出对很多事情都无所谓;10.不良的社交技能,表现为没有固定的朋友,不能很好地与同龄的小朋友相处。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他们自己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一味地要求他们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好孩子是不切实际的,强求反而会使亲子关系恶化。父母可以把孩子的这种易分散注意的行为看作是孩子对外部世界好奇的表现,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闲时可以带他们多做一些有计划的运动,在身心充分放松的环境中,让孩子感受坚持做一件有益活动的乐趣,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无数次的责骂。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能够逐步得到改善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克服对孩子粗暴、焦虑的态度,关心体贴他们,同时认识到合理要求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孩子用“规律”建设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帮助这些注意力障碍儿童的重点是针对他们缺乏组织性和结构性的特点来进行训练,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养成用“规律”来建设自己的生活的习惯。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行:1.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写全部的问题。比如书包、写字台、书本、文具、卧室、厕所等等,要求把容易产生困扰的、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问题一一写清楚,以方便执行。2.针对每一个问题想一个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并取得孩子的同意。3.用图画式的提醒来帮助孩子记住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4.多鼓励孩子。这种鼓励不光是物质的奖品,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安慰、言语的赞许,让孩子在每一个环节都清楚正确与不正确的界限。5.在孩子犯错误之前进行限制。注意力障碍儿童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不要等到孩子做错了事才说话,一定要有预见能力,在他可能出现破坏性活动之前就加以限制。6.尽量给孩子以责任,比如让孩子自己起床、自己写作业、没完成的作业本自己上交给教师,让他体验自然后果,而不由是家长代为受过。7.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经常询问孩子需要什么,困难在哪里,协助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许在帮助的过程中,你就会知道你的低姿态会让孩子得到怎样的勇气。8.记住一定要和孩子商量,不要和孩子任性对抗,因为注意力障碍的儿童总是没有那么多的耐心来等待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他们会更冲动、冒失而不计后果。9.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把每一个大计划分成若干小计划,家长要巧妙地给每一个小计划设定期限。这是最有效的办法,也许在小计划轻而易举地完成的过程中,大计划也就奇迹般地实现了。10.排出事情的重要顺序,根据所排的顺序一项一项地来做。11.让孩子读书时拿着一支笔,学会在书本上划重点,点出关键字词,并且随时记下自己的问题,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12.使用有刺激性的工具,加深孩子对事物的印象。比如有的孩子依靠视觉更容易刺激记忆,你就可以让他用彩色铅笔注出所要背诵的内容。正确地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家长支持孩子,就是要尽力地去满足孩子想做的事情,因为孩子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会集中注意力,也才会将事情做好。这是一种援助,也可以说是支持。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支持和援助应该是正确的,而不是盲目的。不是孩子要想做的一切都给予支援。如果是在学习方面孩子有需求,那么,家长应该支持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由家长做定夺,让孩子做什么。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有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自己的爱好等等,家长在得知孩子的爱好和想法之后,应该主动想一些能够指引孩子、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集中注意力做成一件事情的乐趣,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任何一项任务中去。家长支持孩子还要有灵活的思路。曾有一个小姑娘,钢琴弹得特别好,小小年纪就在国际上拿了好几个大奖,她高三那年,很多大学都想要她。旁人问她是怎么取得成功的,这么小小年纪,钢琴怎么弹得这么好?孩子说是因为父母的支持。她父母说孩子从5岁多就喜欢弹钢琴,于是,家长就给孩子报了一个钢琴辅导班,这个班每年都招生,前后有好几千人,可到最后只有这个孩子成功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很多家长在老师讲完课后立刻带着孩子吃麦当劳去了,到游乐场玩去了,或者回家了,而这个孩子的家长则带着孩子奔到老师的家里,或者到本地有名的钢琴师家里求教,让老师给孩子讲一些知识,既教孩子弹钢琴的技能,还给孩子讲一些弹琴的道理。因为他们知道,弹琴跟做人一样,心要装着世界、宇宙、亲人和生活,眼睛看着整个宇宙,心里感受着整个宇宙,要让孩子眼界宽阔,让孩子通过弹琴感悟人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而不只是单纯的弹琴。所以,支持孩子也是有方法的,家长要多思考多研究,到底如何支持孩子才能取得真正良好的效果。方法05:“大胆说出来,我才懂你的意思。”

——引导孩子积极沟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应该是多方面一起训练。其中,让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孩子已经集中注意力对自己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是孩子最真实的表达。家长应该予以引导和鼓励,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在与同伴一块玩耍时能这样说话,那表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需要……请你帮帮我。”“我喜欢这个玩具,可以给我摸一摸吗?”“这是我的(这是我先拿到的),你要玩,要先得到我的同意!”“不行,我不同意。”“我现在还没玩够呢,你能再等一会儿吗?”“我们轮换着玩,好吗?”“我们分享一下,好吗?”……想要达到上面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先给孩子做出榜样。这就需要家长尽可能经常向孩子发出具体的需求,来争得孩子的同意,同时也要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让孩子等待,逐渐让孩子明白,在阐明自己观点时要尽量清晰,在表达自己的某种需求时也要尽量说具体、说明白。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便会养成一种说话之前思考的习惯,而这种习惯会有助于孩子注意力的提升,同时,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家长要经常跟孩子强调:“你有什么需要,请你说出来,你说出来,我才明白你的意思。”尤其是在孩子用“嗯,嗯,啊,啊”来表达需求的时候,家长不能妥协,一定要坚持。举个例子,即使家长明明知道孩子想要喝水,而且水杯就在自己手边,也不要孩子一张嘴就将水杯递到他的嘴边,而是应该反复地问孩子:“你需要妈妈帮你拿什么?告诉妈妈好吗?”“妈妈不明白你想要什么,你说出来!”直到孩子说出:“我要喝水”之后,再将水递到孩子手里。在孩子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家长也要经常指出孩子没有说出来直接做什么的时候,别人不明白她心中的意图而造成的误会。要让孩子深切体会到自己心里想的,别人不知道,只有说出来了,别人才知道。在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家长要允许孩子有犹豫、试探、试验的过程。既不要全部包办代替,把什么都说了,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也不要直接把孩子推出去,简单一句“这是你的事情,你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在孩子起初不愿开口的时候,家长可以模仿孩子的口吻,代替孩子说出来。接下来,在孩子有表达意愿,但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候,就陪着他,做他的坚强后盾。等孩子渐渐地能说了,更多的是看着家长说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看着对方说,并且提示她:“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可是这件事我无法决定,请你看着xx说,让她明白你的意思好吗?”一旦孩子将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说明孩子事前已经经过了详细的考虑,这样非常有助于孩子思考能力的训练和专注能力的提高。因材施教,提升孩子注意力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注意力的潜质也不同,因此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孩子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训练和培养。有很多孩子在家里异常活跃,做事情也容易集中注意力,但是一旦到了外面,便开始拘谨,做事情也不专注。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不应过分紧张,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加以合理引导便可。如果孩子在家中较活跃,在集体中却不声不响,那多半是因孩子在家中经常听到父母的赞扬,到集体中感到自己不如同伴,因而丧失了自信心,遇事退缩。家长要与老师配合,发现和利用孩子某一长处,让他在集体中显示出来,当他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扬时,便会有信心,也能与同伴自在地相处了。如果孩子与同伴相处中因不肯吃亏而造成不合群,那么,家长应对孩子严格要求,并为孩子创造与小伙伴玩耍的条件。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与伙伴和睦相处,建立友情,也会使得孩子在做事时更加专注。方法06:“画得真棒!”

——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始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便能在日常学习中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有兴趣才能更专心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写作时经常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次,他正在写作时朋友来访,他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中午仆人送来饭菜,客人以为是给自己送的,就把饭菜吃了,后来客人发现巴尔扎克忙得根本顾不上自己,就独自离开了。天慢慢黑下来,巴尔扎克的写作告一段落,饥肠辘辘的他终于想起来要吃午饭了,就来端碗端盘。结果看到饭菜已被吃光,于是责备自己:“真是个饭桶,吃完还要吃!”无独有偶,大雕塑家罗丹身上也发生过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次,罗丹带着自己的朋友参观工作室,欣赏他刚完成的作品。可是来到塑像前,罗丹发现雕像上有几处地方自己不是很满意,于是拿起凿子就修改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仿佛那座雕像是他的朋友似的。两个小时后,终于修改完毕。罗丹满意地瞧了一会儿自己的作品,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差点把他的朋友锁在了工作室里。兴趣可以激发专注力,专心可以集中精力,调动整个大脑神经系统来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分心则会降低学习和做事效率,甚至本来可以弄懂的问题也会感到迷茫不解。孩子好奇心强,对许多事物都有兴趣,但往往很难专注于某件事上,经常是浅尝辄止,结果一事无成。同时,有的父母也存在浮躁心理,喜欢攀比,见到别人的孩子学了什么新东西,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学,恨不得天下所有的知识都要孩子知晓,所有的技能、特长都要孩子掌握。结果孩子是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不精通。所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十分重要。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就好比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家长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让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应该注意,兴趣的培养最初宜广泛,然后在广泛的基础上,让孩子选择他最着迷的对象深入下去。在孩子做某事时,应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帮助他排除外界的干扰,让孩子对感兴趣的问题不断寻根问底,深入思考。8个要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家长该怎样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1.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尊重孩子的现有兴趣,是培养孩子更多兴趣的基础。父母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注意发现孩子已有的兴趣,并采取有效措施去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兴趣。父母可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学习,提问让孩子思考,给孩子提供有关的知识信息,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等。例如,父母发现孩子对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发生时表现出兴趣,就可以给孩子讲有关的神话传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并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孩子理解,让孩子闻其未闻、见其未见,激发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去注意其他自然现象,教他新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其兴趣扩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逐渐对一些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时,家长应该予以尊重和鼓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被认可的感觉,才会更加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做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也会更加专注,慢慢地自然会使自身的注意力得到提升。例如,孩子迷恋恐龙,家长就可以经常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或者到图书馆为他借一些史前动物画册,适当的时候还可以买一些模型玩具,随时在家里上演“侏罗纪大战”。总之,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不要因为孩子迷恋一些冷僻的知识而感到失望或担忧,可能这种独一无二的爱好恰恰能维持得更持久。2.以家长自己的学习兴趣影响孩子。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远胜于单纯的说教。家长想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家长自身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更加专注、认真,孩子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自然在学习的时候会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对老师来说,要给学生一碗水,就要有一桶水的储存;对家长也是一样,在家庭教育上同样要有足够的储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必然不会主动去学习,兴趣自然不会太高。3.家长要有调动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孩子的兴趣点很多,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孩子喜欢玩玩具,甚至以拆装玩具为最大的乐趣;有的孩子喜欢结伙“吹牛”,以“胡诌乱谤”为快乐;有的孩子喜欢一起游戏,输赢不在乎,以玩耍过程为快乐。家长要善于利用和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进行引导,不“强逼硬拽”抓学习,采取近似兴趣的方法和技巧,让孩子上你的“当”,自觉进入学习状态。4.家长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1)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不要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赶紧写作业去,我们说点什么你都能插上嘴”。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父母长期的冷言冷语和批评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总在犯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这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2)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家长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两岁半的孩子学绘画,本想培养孩子的兴趣,可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笨儿子,你这都画的是什么呀?这哪里是小鸟啊?真是没有画画天分啊!”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权威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可是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轻而易举地摧毁孩子的求知欲。(3)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读书。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解答出难题后,与孩子分享快乐;当孩子不懂时,与孩子共同探讨。这也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愉快的事。另外,家长的情绪、学习的环境等也能影响孩子学习的情绪。5.家长多向孩子提有质量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成长。为了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向孩子提问题时,应注意问题要有质量,要涉及细节,这样才能让孩子从纷乱的世界中挑选出他感兴趣的人或事,并讲述出来,这也是帮助孩子学习的方法。不要因为有些问题自己不知道答案就回避。其实,这时候正是向孩子示范学习方式的最佳时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查字典、上网、逛科技馆等,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获得答案的方法。6.家长应熟悉孩子学习的教材内容,给予孩子帮助和辅导。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学习的内容或孩子达到的知识水平。这对于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增强、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密切亲子关系是大有好处的。7.和孩子一起玩“兴趣”。孩子,特别是10岁以下的孩子喜欢玩的游戏,身为家长的你喜不喜欢玩?能不能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喜欢拆装玩具时,身为家长的你什么态度?孩子的某些兴趣可能是课本里永远学不到的,也很有可能这些兴趣会成就他以后的欢笑人生。8.帮助孩子找到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对于因学习困难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到困难的原因,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会做作业,往往会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这样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对学习越发抵触、不感兴趣。如果家长无法找到或是无法解决孩子的学习困难,可以找心理医生检查评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用科学的方法来矫治。方法07:“你继续吧,妈妈不打扰你了。”

——不干扰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多时候,当孩子在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孩子的注意力往往是最集中的时候。如果家长在这时打断孩子,或者认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对孩子加以训斥,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如果这样的事情多发生几次,孩子就会慢慢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做事情的时候也就无法做到专心致志。因此,父母一定要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合理的引导孩子往父母期待的正确的方向上走。不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在英国小镇施鲁斯伯里,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上学的时候,他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男孩总是沉默寡言,一副忧郁的样子。他总是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对别的事情一点儿也提不起精神来。指望他继承家业的父亲对此大失所望:“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关心,这样下去,将来你会让自己蒙羞,也会有辱家门的。”就连姐姐也看不起这个行为怪异的弟弟。事实上,除了母亲,在家庭里他不受任何人的欢迎。他的母亲很爱他。她只是想:如果孩子连那些兴趣都没有,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你这样对他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她这样宽慰自己的丈夫。“你这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父亲显然对他的“不成器”焦急万分。但母亲坚持自己的想法,她不愿强迫他,他还是个孩子,需要她的安慰和鼓励。有一天,她带着他到花园中去玩,还让他的姐姐同去。她蒙上姐弟俩的眼睛,然后分别把一种漂亮的花放在他们手中:“孩子们,现在你们来一次比赛吧,看谁能从花瓣上先认出这是什么花?”结果,男孩轻而易举就说出了花的名字,而姐姐过了很久依然认不出来。于是,母亲就吻了他一下。对他来说,这是多么欢欣鼓舞的一件事啊!他回答出了连姐姐都无法回答的问题。从此,男孩开始整天研究花园里的植物和小动物,甚至连每种蝴蝶翅膀上有几个斑点都不放过。他的父亲认为妻子的做法不可理喻。在他看来,这种怜爱是盲目而无助的,除了暂时麻醉一下孩子之外,根本毫无意义。不过,他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个醉心于花草的儿子,多年后竟成了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生物学家,并且发表了著名的“进化论”。他就是查理·达尔文。人们经常把“幸福”和“快乐”这两个词连在一起使用,表示一种愉悦的状态。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两个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相比出生在20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孩子们,现在的孩子们是在蜜糖罐里泡大的,人们常说他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可是孩子们却不以为然,甚至叫苦连天,家长和学校的过度限制让他们感到不快乐。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天做什么都是老师和父母安排好的,自己就像是一个机器人。不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过分地干涉,就是对提升孩子注意力莫大的训练。但现在的生活中,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却往往步入误区:认为孩子做的事情很多是不对的,只有父母给孩子指定的事情才对孩子真的有好处,孩子才能做。一旦发现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自己的思维,就立刻打断孩子进行纠正,甚至不允许孩子继续下去。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都是盲目的,他们只是想用自己的方法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但是父母和孩子毕竟是两代人,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有分歧是很自然的。父母不能仗着自己的身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做事。当孩子在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即使父母觉得孩子做的事情是不对的,也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呵斥孩子,而是要多加观察。孩子做事情时,不管事情对错,只要孩子是认真、专注的,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卑、自信心缺失的孩子而言,教育一定要得当,否则会伤害到孩子全神贯注做事的心态。不干涉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丹丹上幼儿园时读的是双语学校。当时因为她的年龄小,不到3周岁,而且是个小女孩,妈妈就想选个孩子不太多的幼儿园。刚好有个幼儿园是新开的,小班制,又是双语教学,教学理念上也挺好的,于是就选择了那里。入学之后发现学校的教学体系是很好的,孩子们是在玩中学英语,而且律动操很多,也是丹丹所喜欢的。记得还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一次老师告诉妈妈,幼儿园教室的窗户玻璃上贴了张黄色的小鸡贴画,丹丹看到后指着贴画告诉老师这是“yellowchicken”,老师便觉得丹丹对语言还是有悟性的,但一直没有刻意地去教她。丹丹读小学后,妈妈了解到一个情景英语辅导班,去看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学的是迪斯尼英语,内容是动画片式的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初期孩子只是看、听、说就可以了,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据老师说,学得级别高的孩子现在都可以读英文原著了,于是妈妈给丹丹也报了名。丹丹自从到那里学习,表现一直是比较好的,每次得的小红花都挺多的。但是上周,妈妈督促她每天中午回家看英语光盘,她不听。晚上妈妈和她一起看的时候,她也不看刚学的那一课,非要看新课。妈妈虽然有点不高兴,但也没有违背她的意愿,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吧。谁知上课的时候,无论从单词的复习还是句子的翻译,丹丹表现得都很好。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问,丹丹抢答得比较快,准确率也高,每答对一次老师都给加一个小红花,到下课时,她得了22朵小红花,是最多的一次。妈妈知道了之后也很高兴,并深有体会,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她,孩子有兴趣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干扰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才能在做事情时更加专注,也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可是,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里都只有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对孩子百般疼爱,每当孩子想要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时,家长们就会跟拉了警报一样,时刻注意着,随时准备着把孩子从他们认为的“危险”中拉回来。还有些家长,会把孩子专心致志地做事情当成是在搞破坏。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发现孩子拆个小玩具,就一把夺过来,大声呵斥孩子一番。这样不仅严重地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也在一次一次的打断中,破坏了孩子的注意力。方法08:“你专心做作业吧,我们明天再说。”

——不在孩子学习时唠叨不停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父母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生怕孩子听不见,记不住,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唠叨,那对自己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唠叨的表现形式,就是机械地重复陈词滥调,翻来覆去地说,就像一只苍蝇盘旋在孩子的耳边,孩子的耳朵都快被“磨”出老茧了,身心也被折磨得急躁不安,根本没有心思做事情。而且这一天到晚唠叨的内容也大多是指向孩子的弱点、缺点,没完没了的数落和冷嘲热讽,就算说的是好话也多是规劝式的“不许这样”、“不要那样”等,让孩子感觉自己完全不受尊重。同时,家长过多的唠叨还会让孩子产生自我保护式的逆反心理,消极对抗、沉默不语或者干脆与家长针锋相对以致恼羞成怒。教育专家认为,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完人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家长。如果家长苛求完美,就会变成“碎嘴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孩子厌烦,结果导致无论家长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心理学研究也证明:老调重弹,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在乎。所以,做家长的,不要老是只怪孩子不听话,也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哪怕是孩子犯了错,家长的批评也要注意形式,不要没完没了,否则不仅起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反而还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而且,当孩子专心致志做事情的时候,家长如果还在孩子旁边唠叨不停,这样不仅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使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情,还会让孩子心生烦躁。唠叨会打断孩子的注意力小明写作业写到一半,妈妈突然就走过来,指着作业本上的习题说:“心都用到哪儿去了,看这个,抄题都会抄错,还有这个,3+2=6?整天上学都怎么上的,上课时脑子都干吗去了……”小明听到妈妈的训斥,赶紧放下正在做的题目,回过头来做刚才的题时,一时竟然无从下手。呆了半天才反应过来,将之前写错的习题改正过来,可是改完了再回到刚才停下的地方,小明发现自己完全找不到思路继续下去了。他烦躁地扔下了笔。案例中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让妈妈甚至都想亲自替孩子上学,替孩子写作业了。可是不知道这个妈妈想过没有,孩子在这样的训斥中能否进步呢?不见得吧!孩子做作业时,思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注意力也是集中而连续的,如果这个连续的过程突然被迫中断,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这里的中断不是指孩子一会儿摸摸东西,一会又发呆,而是指外界的干扰——父母让孩子强制中断。因为虽然有的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会走神,但孩子走神的时候其实他的注意力已经从作业中脱离出来了,转而去想别的,才会走神。可是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随便打断,却是将孩子原本连贯的思路强制中断了,这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比孩子自己走神要大得多。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很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好保持沉默。哪怕是发现了错误,只要不会对孩子的安危造成影响,就不要开口,可以等孩子结束了之后再对他所作所为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提醒和询问等。此外,在孩子初次接触新玩具、新物品时,家长应避免喋喋不休地讲解玩法或用语言多次提醒注意安全等,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之下,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发现各种玩法。孩子在看动画片,家长没有提醒就走上前关掉电视叫孩子吃饭;孩子在玩汽车,家长一会儿上去问渴不渴,一会儿问要不要尿尿,一会儿问要不要吃点水果等也是对孩子思维的一种打断。这种经常性地打断孩子的思维,会造成孩子注意力的不集中。要让孩子感觉他才是时间的主人,他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孩子的思维才能有发展,注意力才会越来越集中。唠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于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唠叨不仅会打断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无法注意力集中,还会让孩子对唠叨心生逆反,导致左耳进右耳出,最重要的是,家长一件事反复唠叨习惯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是一件事要听好多遍才会有印象,这样,当上学之后,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孩子就会完全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因为他还认为老师要讲很多遍,结果老师只讲一遍,导致孩子根本无法用心去捕捉老师讲课的内容。而且,家长一直唠叨和训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可以从心理方面,家长的唠叨和训斥等于是在强化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孩子长期听这样的唠叨和训斥,就会觉得自己确实是注意力不集中,等于从心里认可了这一点。这对于日后的改正是非常困难的。相对于唠叨和训斥来讲,鼓励是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更好、更有效的办法。比如检查完孩子的作业后,妈妈把孩子叫到一边:“宝贝,你的作业妈妈刚才检查过了,我觉得准确率不是很高,你要不要自己再检查一遍啊?”孩子听了妈妈的话,会自己再检查了一遍,等到他检查到自己粗心所犯的错误时,自己就会意识到的。这时,妈妈就可以引导他:“粗心大意可是不好哦,既然你知道哪些地方做错了,也已经改过来了,这就说明如果你注意力集中的话,就能少犯很多错误,对吗?而且能发现自己的错误,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就知道你肯定能把这些题目做对的,但是如果能在第一次做的时候就把题目做对是不是更好呢?还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这样到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有很充分的时间去攻克那些很棘手的问题呢?乖孩子,妈妈相信你。”妈妈这样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愿意接受,并且会在以后的作业和考试中注意改掉粗心的毛病的。所以说,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不要经常斥责孩子,要把斥责变为鼓励,将批评变成表扬,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09:“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哦!”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做事情会更专一也许你会发现,很多时候,那些做事情比较专一的孩子都是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他们都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或者基本不用求助家长。而那些一心二用、丢三落四的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遇到困难就寻求家长的帮助。所以,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教给他也做不好,还不如自己现在替他干了,等他大一点之后,自然就能自己干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他以后做事情也会很有计划。有一些孩子自理能力很差,总是丢三落四、责任心不强、被动,做什么事情都要家长督促,上小学后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尤为突出:早上不起床、吃饭磨磨蹭蹭、上学路上慢慢吞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速度慢、经常开小差。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照顾过多,需要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长都包办了,孩子所感受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去“操心”。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当作家长的附庸和照顾的对象。要相信孩子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1.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让孩子学会自己洗手。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来洗手。这样,可把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洗手方法在家中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让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2)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家长可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孩子主动练习穿脱衣服的积极性。开始时,家长可故意放慢一些速度,或给孩子适当的帮助,让孩子有成功感。当孩子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后,家长可提高要求,如衣服穿的时间长短,是否整齐等。但这种活动不宜天天搞,以免孩子失去新鲜感。(3)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孩子玩完玩具后,家长不要总帮忙收拾。开始时,可以指导孩子或与孩子一起收放,让孩子学会收放物品的方法。当孩子能按要求收放整齐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并让孩子自己收放自己的物品。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孩子做事情时,但凡是正确的事情,家长不要过多干涉,这样才会培养孩子在做事情时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听从家长的安排,变成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比如,家长可以故意给孩子一个不完整的答案,让孩子自己去想,得出圆满的答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表示自己解决不了,让孩子帮忙。这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3.培养孩子独立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即使家长明知孩子想讲什么,也不要先说出来,更不要替孩子表达。少说“你是想要××吗?”这样的话,避免让孩子只说“对”、“是”、“好”这样的话。4.改变孩子的依赖心理。给予孩子工作或角色,赋予他责任,鼓励和督促孩子完成任务或工作。在孩子完成之后要给予奖励,因为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因责任感而引发出不靠他人而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带来成功之后,孩子就会渴望更复杂、难度更高的任务,并能凭借着想要成功的欲望来完成。如此,孩子就会慢慢养成做事情专一的习惯。5.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日常生活中,要多听从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自己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在孩子无法解决或者在解决过程中犯错的时候,家长再进行指导。例如,让孩子自己有一套随身用品,并让他自己管理,父母可以采取间接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这与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培养不是一天的事情,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自己必须做个有心人,制订计划,持之以恒。方法10:“孩子,你这样学很对啊。”

——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他才能更专注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明确性,是让孩子走向独立学习的必经之路。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孩子在达到学习目标的时候,就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就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真心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不爱学习,更别说明确学习目的了。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多数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殊不知,这样一点作用都没有。想要让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要让孩子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这样才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才会将学习纳入自己的规划,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意愿为先,不强迫孩子学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底下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每个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好,所以,每天都帮孩子排满课后辅导课程及才艺学习,却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有学习的意愿。主动、有意愿的学习才能让孩子发展专注力,而专注力是学习的重要条件,被威胁强迫去上各种课程,非但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还可能因不愉快的经验而影响日后的学习。提供机会,让孩子在探索中享受乐趣,提升注意力1.多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传统的填鸭式学习,让大部分孩子习惯于接受,而无法从学习中发觉自己的兴趣所在。没有兴趣,学习自然就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注意力集中。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依照他自己的方式及步调去学习与探索。为孩子提供接触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机会,如音乐和艺术的欣赏、动植物的照顾、天文地理的探索、身体律动的练习等,不要预设孩子要从中学到多少东西,只在观察中发现孩子潜在的能力,以便于日后在此方面进行深入开发。2.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孩子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加上逻辑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这是非常正常的,家长不用在这一问题上过分纠结。而且随着身心成长及知识增加,孩子也将拥有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经验的累积很重要,也就是孩子必须有机会练习如何做决定。家长一方面要多给孩子练习做决定的机会,另一方面,尤其不要在孩子思考或做出判断的过程中打扰孩子,这对于他思路的连贯性和精神的高度集中是非常不利的。3.多让孩子动脑筋思考。问题可以引发孩子对于周遭环境的好奇心,让他动脑思考,但提问的方式很重要。“是”或“不是”类型的问句无法真正帮助孩子进行思考,最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采用开放式的问句,如:你觉得怎样?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开放式的提问可以达到帮助孩子思考的目的,而思考的过程是锻炼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时机。帮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孩子学习时更专注学习目的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学生阶段的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只有当他们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后,才会主动地、持久地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目的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时常常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刚入学的孩子只对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正确教育的引导,孩子开始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发生兴趣。约从三年级起,孩子更喜欢比较新颖的、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作业。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初是没有学科差异的,在教育的影响下,才逐渐对不同的学科产生不同的兴趣。学龄初期的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不稳定的,孩子喜欢成绩好的学科,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科则有畏难情绪。因此,小学阶段的家长应注意设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保持学习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1.家长要减轻孩子的思想包袱。学龄前家长放纵孩子,没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上学后,家长一反常态,整天督促加压。“学习”二字于是成了孩子心里巨大的包袱,学习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孩子开始厌学,认为学习就是给家长学的,敷衍了事。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放下思想包袱,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为孩子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环境,恢复、保持和提高学习兴趣。2.家长要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要明白人和人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会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这样,就不至于对孩子的学习寄予过高的期望、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而且要明白,成绩只是体现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孩子的唯一标准。3.对孩子的教育遵循渐进性原则。俗话说,一口吃不出个胖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孩子已经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就更不能急于求成。应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宽容,少苛求;多看亮点,少找不足。家长要帮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适当降低学习的要求,让他稍稍努力就能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以前孩子很少按时完成过作业,那么家长就可以和老师沟通,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减少一些作业量,然后再慢慢地提高要求。如果孩子好动坐不住,那么一开始不要让他一次性久坐写作业,可以给他一个能静心的时间,然后一点点把学习的时间延长。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不知不觉就会习惯了,学习起来就更能集中精力,不至于总是开小差了。4.不要替孩子学习。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果家长感觉到自己辅导功课有些吃力,那么可以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对孩子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方法11:“送你一本你喜欢的书。”

——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身为父母,想要培养孩子,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自身修养,书籍必不可少。因为孩子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可以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学习更多前人的经验和知识。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了孩子读书的习惯,犹如把一条小鱼放进了大海,孩子能从中寻找到大量的养料,他的思想就会不断地生根开花,他的人生也会从此大不相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注意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而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决定孩子阅读技能的决定性因素。”他反复向老师和家长们叮咛:“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学习方法,而最重要的、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的则依赖大量的课外阅读。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虽然阅读的作用已被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可,然而,很多孩子还是偏离在阅读的轨道之外,家长们也都抱怨孩子不喜欢读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如下:1.阅读是件费眼费脑费神的事,而看电视、玩电脑对学生来说是无须费眼费脑费神的;2.学生课业负担繁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读更多的课外书;3.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习惯了在电脑上快速浏览,快速下载,就不习惯找书翻书阅读了;4.经典图书的行文、语言、风格、社会背景、历史风貌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孩子静不下心来,不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是读不懂、看不了那些经典书籍的;5.人们的交往已经远离图书,电视、电影、网络已构成了孩子交谈的内容。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阅读与孩子渐行渐远。如何让孩子们从现代的电视、电脑、网络中走出来,进入图书的世界中,这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孩子只有在阅读时,才会边阅读边思考,注意力相比看电视、上网时也更加集中。而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是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以及独立能力的基础。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热爱阅读,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放在首位的任务。用好的环境和好的书,让孩子爱上阅读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在平时应该做些什么呢?1.家长应该为孩子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最深刻,家庭生活给人身心发展所打上的烙印终生难以磨灭,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基本的保证。(1)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孩子早接触书。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教孩子认读文字。平时可以将食品包装上的文字指给孩子看,然后大声念给孩子听,让孩子逐渐了解到这些文字符号是有一定意义的。也可将报纸上的大标题念给孩子听,或者上街时,将广告牌上的内容指给孩子看,这些都是让孩子及早熟悉文字的好方法。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孩子专设一处学习的小天地,比如书房,比如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是在家里选择一处光线最好、最僻静的地方作为专供孩子学习的固定位置。在那里摆设书桌和高矮适当的凳子,最好再配备一个小书架。孩子就是这一块领地的小主人,他可以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书籍、学习用具和心爱之物。有了场所,家长就要发挥表率作用,每天尽量安排一段时间读书学习,使孩子感觉到读书学习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中必然的程序,而不是家长、老师强加其身的额外负担,日积月累,不仅知识面宽了,而且学习的时候也就不心浮气躁了。(2)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无噪音的阅读环境。要让孩子安心阅读,家长首先自己要安下心来。家长必须明白,良好的学习是以一个安静的、无噪音的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为条件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节制自己,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在孩子学习时不要打扑克、打麻将;不要大声放电视、收音机、录音机;不要干扰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与客人谈天论地,更不能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全然忘了还有孩子在学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并讨论书中的内容,激发孩子说出自己看法,并给予鼓励。家长要做到耐心细致,不能因为孩子没能说出自己想要问题的答案就加以训斥,要给孩子信心。2.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优秀的书。优秀的书,就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开发智力、启迪人心的优质图书。孩子正处在最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天空应该飘着的是活泼的、充满幻想的、幼稚的、淘气的云彩,应该是富有童心和诗性的。所以,孩子起步阅读的读物应该是童书,也就是那些专门写给孩子看的书,如安徒生奖、卡耐基文学奖、克里斯多奖等国际一流儿童文学奖项的书,无论是知识性、趣味性都堪称一流,是孩子能读一辈子、受益一辈子的书。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每天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或给孩子读他的书,或让孩子读儿童报刊上的文章,或静观默读,或悉心指点,启发孩子深层次思考问题,或跟孩子一起玩词语接龙游戏,鼓励他积累词汇,对于他不经意中冒出的优美词语及时给予表扬。这样的阅读,才是一种享受。3.家长应该慢慢培养孩子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要日不间断,长期坚持。中小学时期,是孩子们阅读的黄金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致进行大量的阅读。过了这一时期,再想安心阅读、大规模阅读,已经没有那样的条件和心境了。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陪着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变化。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有学问,也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没有学问不要紧,不懂得教育艺术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一种持久的决心。让孩子的生活离不开书,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4.别把阅读当作一种任务。李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幼儿园大班,为了培养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李女士每晚都会叫女儿看书,规定只要看十分钟就行。结果孩子双手捧着书,眼睛却盯着还不认识时间的闹钟上,隔一会儿就问:“妈妈,十分钟有多久,时间到了没有?”结果,每次看书都不了了之。为此,李女士非常苦恼。李女士本来是为了让女儿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才规定每天都要看书。可是她这种十分钟的硬性规定,无疑就是在暗示孩子读书是一种任务,必须完成,为了完成而完成。才上大班的孩子还没有领略到读书的乐趣,还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对阅读自然也就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事,却又要完成,这就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不会爱上读书,反而更加畏惧读书。因此,不能只是为了让孩子阅读而阅读,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主动阅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阅读时更加专注,更加集中精神,也才会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学到知识。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不妨换个角度,把读书当作一种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主动读书,乐于读书,培养阅读的感情。到那时,读书就不会是一种任务,孩子会在阅读时非常集中注意力,也会因为读书忘记了时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阅读体验和阅读的量的积累,就会把阅读当作自主选择,从而阅读更多的书籍,将阅读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方法12:“今天想读什么书?妈妈跟你一起。”

——与孩子一起创造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起始,而亲子是爱的本能,若家长能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样能更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孩子的注意力,爱你的孩子,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吧。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便不断开始学习和积累词汇,这其中,有些词汇是孩子用心学习记住的,有些词汇是孩子“听”来的,而那些集中注意力学习而来的词汇往往是孩子恒久不忘的。孩子词汇量的掌握不仅来自于交谈,更来自阅读。无论是成人对成人,还是成人对孩子,日常交谈所用语汇大体在5000个,而另外还有5000个次常用语汇。在这1万个基础语汇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所谓“生僻词”,而人们阅读能力的大小往往就取决于对这些生僻词的了解程度。儿童书中的生僻词是人们口语交谈中的3倍。从这一角度说,家长和孩子间的交谈只是建立了基础语汇,只有当孩子阅读时,才能突破口语语汇的局限,接触到大量的生僻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