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9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9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9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9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9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九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解析】选A。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如上海开埠、《南京条约》签订、英国海军控制广东一带海域和基督教在广东流行等实际上都与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关,故A正确。2.(2016·滨州模拟)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时写道:“(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B.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C.具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D.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解析】选A。依据材料“(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可知农民阶级的凶暴、特权的森严,充分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A正确。【加固训练】(2015·深圳模拟)“他们捣毁偶像及儒、释、道三教的庙宇;他们的首条道德准则即为敬畏上帝、耶稣与天王,第二条便是‘孝顺父母’。太平天国标榜平等,但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反对封建礼教的决心与勇气B.具有了近代民主平等意识C.是农民阶层学习西方的救国探索D.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解析】选D。虽“捣毁偶像及儒、释、道三教的庙宇”“标榜平等”,但“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故A、B错误;虽有“首条道德准则即为敬畏上帝、耶稣”,但不能跟上时代潮流,深刻学习西方,故C错误;根据“敬畏……天王”“孝顺父母”“其内部却是尊卑有别、上下森然”,可见中国传统特点鲜明,故D正确。3.(2016·江西联考)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立乡官,使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A.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B.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C.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D.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解析】选A。“到处立乡官,使我民尽为贼助”表明乡官制对保护农民利益、动员农民参加地方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太平天国政权有了稳固的社会基础,故A正确。【加固训练】据《太平天国史料专辑》记载,迟至1861年,在江苏吴江地区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地主柳兆熏还能收到租米1300余石。这说明()A.太平天国尚未控制该地区B.吴江地区的土地关系没有改变C.大地主支持太平天国运动D.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已经蜕变【解析】选B。在吴江地区大地主仍然占有三四千亩土地,并且收租米1300余石,说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没有在这一地区真正实行,原来的大地主仍然占有大量土地,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原有的土地关系没有真正改变,故B正确。4.(2016·德州模拟)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报集《贼情汇纂》中记载:“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天朝田亩制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材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A.实际上没有发行 B.没有号召作用C.太平军中没有普及 D.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解析】选C。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故A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的要求,有号召的作用,故B错误;材料“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说明太平军中没有普及《天朝田亩制度》,故C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故D错误。【加固训练】(2015·景德镇模拟)《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解析】选B。《天朝田亩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与当时中国小农经济的国情是不相符的,故A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古代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体现,故B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下每户劳动所得仅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故C错误;《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广大农民群众为追求平等、平均社会而做出的选择,不是因为战争环境,故D错误。5.(2015·青岛模拟)太平天国后期颁布《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解析】选B。《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洋务运动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御西方列强侵略,实施自救运动摆脱民族危机,故B正确。【拓展延伸】从近代化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1)有利于近代化: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②提出的某些思想,如《资政新篇》,具有近代化的因素。(2)阻断了近代化:①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②提出的一些政策如平均分配,实行圣库制度,是历史的倒退。6.(2015·濮阳模拟)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的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16省,参与签名者达20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报告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影响是()A.使立宪运动彻底失败 B.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C.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D.列强放弃支持清政府【解析】选C。1911年5月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彻底暴露了集权皇室的阴谋,标志着立宪运动的失败,故A错误;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是在武昌起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立宪派请愿活动的失败,使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转向革命,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故C正确;当时列强还没有放弃支持清政府,故D错误。7.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曾在南京总统府住了两天,大惑不解地说:“连大总统都没有专用的洗手间,确是奇闻,而孙先生在海外生活了二十余年竟也能习惯,更是不可思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临时政府()A.倡导平等清廉的社会风尚B.上下一心克服财政困难C.对生活用品实行计划供应D.对城市住房建设不重视【解析】选A。从“连大总统都没有专用的洗手间”可看出临时政府的价值倾向应该是平等、节俭,故A正确;材料细节无法反映当时临时政府财政状况及其内部是否团结,也无法反映出当局对城市住房建设的态度,故B、D错误;计划经济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的,故C错误。8.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解析】选B。“国民一律平等”仅体现平等,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革命性”一词强调对过去的否定,《临时约法》的革命性主要在于否定君主专制,宣扬人民主权,故B正确;“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未体现革命性,故C错误;“内阁制和三权分立”属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构建,未体现革命性,故D错误。【拓展延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①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②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③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④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并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2)影响:①革命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②民主性: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③局限性: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9.(2015·赣州模拟)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这表明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A.政治上日趋成熟但具有软弱性B.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C.足以认清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D.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解析】选B。由题中不能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日趋成熟,故A错误;“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要希望他好……”体现了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巩固政权,故B正确;“……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不能体现袁世凯的反革命本质,也未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故C、D错误。10.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解析】选A。材料重点强调思想方面,故A正确;B、C、D侧重政治方面,故B、C、D错误。11.(2016·沧州模拟)民国初年,人民开始在公开的场合畅谈国事,对政府的决定、法令进行监督,“无分伦类,皆托义于公民。辄曰,共和政体,用人行政,上官不能专也”。这反映了()A.中国已经建立了民主的政体B.全国人民参政议政意识高涨C.革命后民主思想渐入人心D.人民主权在中国已基本实现【解析】选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放弃了民主共和政体,故A错误;材料主要涉及人民开始公开畅谈国事,以公民自居,全国人民参政议政意识高涨的说法过于夸大,故B错误;材料中“人民开始在公开的场合畅谈国事,对政府的决定、法令进行监督”“用人行政,上官不能专也”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开始由封建社会的臣民向“公民”转变,故C正确;材料主要涉及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人民主权基本实现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12.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之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取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C.《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解析】选C。材料说明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和广大人民没有积极支持,因此《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选择C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缙绅士大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社会阶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传统中国农民,并不依附于大地主的田庄。佃种地主土地的农户,与自耕农一样,在精耕细作的小片土地上,在农村市场经济机制下,谋求较佳的收入。在这样一个基层市场网络笼罩的空间内,传统社会的缙绅士大夫是当地的领导分子,组织地方力量,处理地方相关事务。缙绅士大夫,有的是政府退休官员,有的是现任官员的家属。他们以科举、同僚、戚谊、师友……种种关系,编织为网络,小则覆盖乡里,大则遍布全国。缙绅士大夫的社会力量,足以颉颃政治权力。设立咨议局,不啻确认了地方武力与缙绅的社会力量。八国联军时,东南各省督抚宣告中立自保,已是在皇权之外宣示地方权力。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的皇权。这一由革命过渡到民国的情势,其势颇顺,中国并没有经历严重的混乱。——许倬云《万古江河》(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缙绅士大夫阶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12分)(2)“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的皇权。”你是否同意作者这一观点并进行评述。(1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有的是政府退休官员,有的是现任官员的家属”“缙绅士大夫的社会力量,足以颉颃政治权力”得出没有正式的政治权力,但享有政治威望等;第二问据材料“缙绅士大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社会阶层”得出中央集权制度等。第(2)题,答案一同意,需说明是联合推翻,答案二不同意,需说明是革命派通过武昌起义直接推翻的;第二问评述,结合所学注意史论结合。答案:(1)特点:没有正式的政治权力,但享有政治威望;主要在地方自发地发挥作用;与皇权政治相联系。(6分)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本模式;儒家思想的影响等。(6分)(2)答案一:同意此观点。(1分)清王朝是被资产阶级革命派、地方督抚势力及社会缙绅力量联合推翻的。(3分)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统治动摇;“新政”改革失败,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控制的政治力量有限。所以清王朝是被多种力量联合推翻的。(10分)答案二:不同意此观点。(1分)清王朝是被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武昌起义直接推翻的。(3分)晚清政治腐朽,沦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新政”改革失败,丧失民心;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最终用武力推翻了清政府;地方督抚及社会缙绅只是投机革命并埋下了新政权的隐患。(10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每个时代都要书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节奏指数逐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七版前言材料评价对象历史评价的变迁古文经学西汉以来,古文经学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渐形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至东汉末,儒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宗,兼采今文之说,综合两派,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