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优化方案:第41讲 课后达标 检测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优化方案:第41讲 课后达标 检测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优化方案:第41讲 课后达标 检测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优化方案:第41讲 课后达标 检测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优化方案:第41讲 课后达标 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达标0圈I

一、选择题

(2023・江苏常州模拟)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

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

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共涉及10个省份,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下图

为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A.旅游教育B.资源开发

C.科学研究D.生态保护

2.从体验角度推测寒假期间最不适宜游览()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B.大熊猫国家公园

C.三江源国家公园D.武夷山国家公园

解析:第1题,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

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栗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

的自然区域,因此成立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D正确。第2

题,读图分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纬度

都比较低,寒假期间都比较温暖,适宜游览;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海

拔高,冬季寒冷,植被稀疏,野生动物活动少,不适宜游览,C符合题意。故选

Co

答案:l.D2.C

(2023•浙江台州高三阶段练习)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南槽水道与北槽水道

(深水航道)之间,包括江亚南沙、上沙、中沙和下沙及附近水域。图1为九段沙

湿地示意图,图2为九段沙湿地和植被面积增速变化及长江下游水文站输沙量变

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7

77

B6E

•54.5

Z4.05M・

33H

/4.U

23.

M.0W

13.Z54

誓02

用Z

1筹

恒-L.0

2.5

-3L

L.0

.5O

4一

199O9952O5O50.O年

202

0020图)02201201

3.从1990到2020年,关于九段沙湿地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面积先快速增加后减少

B.O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与湿地植被面积呈负相关

C.5m以上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D.5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与流域来沙量呈正相关

4.对九段沙湿地的保护修复,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加强长江水库工程建设,增加河流来沙量

B.增加围垦滩涂的面积,减少湿地污染来源

C.结合深水航道建设,利用疏浚土实施泥沙补偿

D.扩大外来物种种植,增强植被的固沙促淤能力

解析:第3题,读图2可知,图中植被面积的增速始终大于0,植被面积一直在

增加,A错误;0m以上湿地面积增速为正值,湿地植被增速也是正值,两者面

积均增大,呈正相关,B错误;5nl以上湿地面积增速先大于0,后小于0,5m

以上湿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流域输沙量先增后减与5nl以上湿地面

积增速变化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D。第4题,加强长江水库工程建设,水库

拦水拦沙,会减少河流来沙量,A错误;增加围垦滩涂的面积,人类活动对滩涂

影响增大,增加了湿地污染来源,B错误;结合深水航道建设,利用疏浚土实施

泥沙补偿,可以增加输沙量,C正确;扩大外来物种种植,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

性产生影响,易破坏生态平衡,且不能增强植被的固沙促淤能力,D错误。故选

Co

答案:3.D4.C

口夏候鸟

口留鸟

日旅鸟

□冬候鸟

冬候鸟指冬季飞往气候较暖地区(纬度较低地区)过冬,次年春季飞往纬度较

高地区繁殖,幼鸟长大后,又飞临原地区越冬的鸟类。夏候鸟是指春季或夏季在

某个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原地区的鸟类。

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对兰州市中心城区银滩湿地公园、兰州植物园、白塔

山公园(典型的人文公园)和五一山省级森林生态公园四个公园的鸟类物种多样性

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5种。右图示意调查区域鸟类居留型占

比。读图,完成5〜7题。

5.兰州市的冬候鸟最可能来自()

A.云贵高原B.加拿大

C.西伯利亚D.南亚

6.与其他三个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相似度最低的是()

A.银滩湿地公园B.兰州植物园

C.白塔山公园D.五一山省级森林生态公园

7.留鸟占比最高的公园最可能是()

A.银滩湿地公园B.兰州植物园

C.白塔山公园D.五一山省级森林生态公园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兰州市的冬候鸟来自纬度较高的地区,云贵高原和

南亚地区比兰州市纬度低,A、D错误;加拿大纬度虽然比兰州市较高,但由于

中间隔着大洋,缺少栖息地,冬侯鸟不可能来自加拿大,B错误;西伯利亚比兰

州纬度高,且都在亚欧大陆,途中有湿地可以做为栖息地休息,C正确。故选C。

第6题,银滩湿地公园是四个研究地中唯一具备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公园,公园

内鸟类主要以水鸟为主,其他三个公园都是森林生态公园。故选A。第7题,白

塔山公园为典型的人文公园,有着众多历史文化建筑和观光道路,导致公园绿化

面积较小,适宜鸟类栖息的场所远少于其他公园,人流量极大且环境较为嘈杂,

对鸟类的栖居影响很大,此地多为可良好适应人类活动影响的常见城市鸟种,因

此留鸟占比最高。故选C。

答案:5.C6.A7.C

(2023•山西忻州高三开学考试)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海一气相互作用被沉

积在海底不再进入碳循环,这一过程称之为生物泵。如果生物泵摧毁,会影响海

洋的碳循环。研究地质时期海洋生物泵的演变,对理解现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和

机制有重栗启示意义。据此完成8〜9题。

浮游生产者浮游消费者

+浮游蓝细菌+疑源类cog,©•/«/)+放射虫和浮游有孔虫+鱼类

+颗石藻+沟鞭藻i+软体动物+海洋爬行动物

A.无机碳一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一物理沉降

B.物理沉降一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一无机碳

C.浮游植物一无机碳一浮游动物一物理沉降

D.无机碳一物理沉降一浮游动物一浮游植物

9.生物泵的作用体现在()

A.减轻温室效应B.促进碳氧平衡

C.促进煤炭形成D.减少臭氧空洞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大气中的碳是无机碳,首先无机碳会被浮游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然后浮游动物食用浮游植物,碳元素进入浮游动物身体内部,

之后在食物网内转化,最后通过物理沉降转化为海底埋藏的碳元素。故生物泵的

过程是无机碳一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一物理沉降。故选A。第9题,根据材料可

知,海洋生物泵可以储存碳,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轻温室效应,A正

确。

答案:8.A9.A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熊猫在极盛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目前已退缩到三省四片

区。

材料二秦岭片区自20世纪70年代有多家企业在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

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随着秦岭隧道通车,原南北向翻越秦岭的108国道停运。

2004年起政府开展秦岭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并规划建设大熊猫国家公

园。

材料三图1为大熊猫极盛期和现代分布范围图。图2为2000—2012年秦岭大熊

猫种群聚集格局变化图。

图2

(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我国大熊猫的主要生存环境。

(2)分别简述2000—2012年秦岭大熊猫种群中、高密度聚集区分布变化特征。

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扩大,试分析主要原因。

解析:(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目前我国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片区、白水江片区、

岷山片区、邛味山、大相岭片区,这些区域以山地为主,生态保护较好,人类干

扰较少,大熊猫生存环境较为安全;大部分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以

常绿阔叶林、竹林混杂为主,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稳定,

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适宜大熊猫的栖息。(2)由图2可知,

与2000年相比,2012年种群高密度聚集区面积变化较小,依然呈现集中连片分

布趋势;种群中密度聚集区分布范围扩大,但在保护区外有零星分布。(3)由材料

二可知,1998年后植被逐渐恢复;隧道的修建,改变了交通运输线路对熊猫栖息

环境的破坏,108国道的停运也减少了地面公路运输对熊猫生存的影响;2004年

起政府加强了监测和保护,建设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了大熊猫及其栖息

地,使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扩大。

答案:(1)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气候环境;以常绿阔叶林、竹林混杂为主的植

被环境;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环境;受人类干扰较少,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

⑵种群高密度聚集区连片分布,面积变化小;种群中密度聚集区范围扩大,在保

护区外有零星分布。

⑶停止采伐森林,植被得以恢复;108国道停运,秦岭隧道的修建,减少对其栖

息环境的破坏;加强了对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和国

家公园的建设。

11.(2023・重庆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沼泽湿地使地表土壤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地段,其上生长着大量沼泽植

物,其下有泥炭的形成和积累的陆地生态系统。CO2在全球升温效应中扮演着重

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碳汇能力有减弱趋势,可能转变

为碳源。专家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对加拿大45ON〜6(TN,80。亚〜125。亚区域进行

了泥炭沼泽碳排放研究,图a为加拿大地区泥炭地温度与CO2浓度关系图,图b

为CO2浓度年内季节及年际变化图。

2o

E41o

d1o

d0

、4o0

O39O1o

J-

-2O

O2134

2012012012020120152016年份

ffla1

410-----------春----夏秋----冬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年份

图b

⑴结合植被长势分析当地夏季C02浓度较低的原因。

(2)有人认为“C02浓度增加会使大气平均温度升高”,请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加以

解释。

(3)说明全球变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泥炭地变为碳源的可能性。

解析:(1)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说,该研究区域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植被生

长旺盛,覆盖度较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