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对联_第1页
古诗中的对联_第2页
古诗中的对联_第3页
古诗中的对联_第4页
古诗中的对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古诗中的对联

导游基础学问—对联与古诗词—内容要点

对联与古诗词

1、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2、对联使用的场合:

对联主要悬挂在室内或者贴在门上,很多名胜古迹都点缀有对联,反映其人情风物,风证其历史遗迹,成为这些名胜古迹不行或缺的组成部分。

3、对联的起源与进展的主阶段:

对联的起源与进展主要经受了四个阶段:(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2)对联的消失时期——五代;(3)对联的进展时期——宋代、元代;

(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4、中国对联进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

我国对联进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依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是后蜀之主孟昶所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明代把对联推向新高潮的人物:

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6、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人物:

最早对对联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清代文学家梁章钜。

7、按应用范围对联的分类:

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十类。

8、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特点:

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帖的对联,是对联中消失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和乐观向上的奋勉精神。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9、门联(含行业联)的含义与特点: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的对联。其中有的是雕刻、嵌缀在门两旁的永久性对联,有的是在开张或进行庆典时张贴。

10、喜联的含义与特点:

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内容多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喜庆祝福的吉利话。

11、寿联的含义与特点: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对联。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寿。在寿联中,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多为愤世嫉俗,言志抒怀之作,往往能反映撰者的真实感情与平生志趣。

12、挽联的含义与特点: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由古代的挽词演化而来。内容大多

为评价逝者功业、褒扬其精神情操,寄予生者之哀思。盛情深挚,文辞恳切。

13、交际联的含义与特点:

交际联是人们特地用作酬赠交谊的一类饰联。多应用于社会名流以及文人学者之间,作品往往有较高的艺术性。

14、堂联的含义与特点:

堂联是人们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往往寄寓仆人与的情趣、志向与理想,立意优雅、格调不凡。

15、名胜古迹的含义与特点:

悬挂、嵌缀或雕刻在山水名胜和历史名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16、文艺作品(含题画)联的含义:

消失在文艺作品中的对联。

17、可以归入杂类的对联:

可以归入对联杂类的有灯联、谜联、宣扬联等。

18、对联的平仄: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可分为两大类:平声与仄声。现代汉语中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对联要求一联之中平与仄相间,一般是两个音节一转换;上下联之间平与仄相对。一般状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

19、正对的含义:

正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相互补充。

20、反对的含义:

反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对比鲜亮,变化剧烈,往往能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21、串对的含义: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气上是连接的。

22、横额的含义与特点:

横额又叫横批、横幅、横联等,贴(悬)于对联上方的中间位置,以四字者为多。

23、横额与对联的关系:

横额是对联重要的组成部分,横额与对联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对联写意,横额题名。很多名胜古迹联都是这种形式,对联写名胜,横额点出景物名称。

B、对联画龙,横额点睛。通常是对联写形式、外在的东西,横额点出实质和意义。

C、联额互补,相辅相成。对联与横额在内容与意义上相互补充。

24、龙门写法:

假如是长联,一行写不完,可以另起行写,一般从两边向中间书写,最终一行要空几格,形成“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

25、对联除正文外的组成部分:

对联有时在正文之外还有题跋、落款等,说明、撰写时间,缘起与背景等。

26、横额的写法:

横额的写法,旧时都是自右向左横书,现在也有自左向右写的。

27、领词的含义与作用: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连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使音律和谐动听的词语。

28、对联断句的参照因素:

A、把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难于断句的多是长联,而长联中一般多用短句,其中往往大量使用三言、四言、七言的排比句、骈文句,铺陈描述,抒发感慨。对偶句式也是长联中常用的。

B、留意对联中的领词。对联中一些领词后面往往带有一组排比句或对偶句,抓信领词,就能看清晰后面的句式。

C、利用反复词。有些对联有反复词,可以依据反复词的位置来判别、断句。

D、上下联相互参照断句。对联上下联语法结构与节奏相像,因此遇到一联某句不好断时,可参照另一联相应的一句,有利找出句读。

29、我国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

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就是收集在《诗经》里的三百多首诗。

30、古代诗歌的演化过程:

古代诗歌经受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演化过程。

31、我国最早消失的诗歌形式:

四言诗是我国诗歌最早消失的形式之一。

32、《诗经》的诗歌形式:

《诗经》除了四言诗以外,另有一部分作品,句子长短不一,这种形式的诗,习惯上称为杂言诗。

33、属于杂言诗的闻名诗歌:

楚辞也属于杂言诗,是在《诗经》消失大约三百年后流行于楚国的诗歌。

34、五言诗成为诗歌通用体裁的年月:

自汉末建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五言诗成为诗歌通用的体裁,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35、七言古诗的特点:

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

36、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

现存最早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两首《燕歌行》。

37、七言诗的进展脉络:

到南朝宋时,七言诗的写作才渐渐受到留意。鲍照是我国第一大量写七言诗的人,代表作《行路难》十八首中就有闻名的纯七言诗。瑟鲍照同时的谢惠连和谢庄,也都写过一些七言诗。自此时起,七言诗这种形式就已奠定基础。从梁代起,已开头消失七言近体诗的雏形,进展至唐代,最终正式形成了近体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直到后代,七言古诗和七言近体诗都是诗人使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38、古体诗的含义: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指同近体诗相区分的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代诗歌。

古体诗产生较早,其名帽始于唐代近体诗成熟时。唐代以后的一些仿效古体形式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诗”或“古体诗”。

39、古体诗的所指范围:

古体诗与近体诗是从格律的角度来划分的,一般是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歌,但古代谣谚、诗经、楚辞和乐府诗等,因各有特点,中立门类,并不包括在“古体诗”的范围内。

40、古体诗在体制上有四个特点:

第一,句数、字数不限。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限制,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可以。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简称“四言”;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为“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杂言古诗。纯三言,六言的古体诗并不多见。

第二,用韵比较自由。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有的古体诗从头至尾一韵究竟,也有的中间换韵,有的换韵有规律,有的帽无规律可循。韵脚字有选用同一韵部字的,也有使用相邻韵部字的。

第三、不讲究平仄。古体诗在平仄上没有特别规定。

第四,不用对仗。古体诗一般不用对仗,即使间或消失对仗,也不是格律的要求,而只是修辞的需要。如用对仗,也不规定位置。对仗也不避重字。

41、近体诗的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近体诗在篇章、句式、字数、平仄、对仗、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因而又被称为格律诗。

42、近体诗在形式与句式上的类型: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多句式上看,近全诗包括五言、七言两大类。

43、律诗的含义:

所谓律诗,就是每首八句,在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近全诗。律诗的八行可分为四联,有特地的名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44、近全诗的分类与句式特点:

律诗:每首八句;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长律:每首十句以上;

绝句:每首四句;

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

45、律诗的平仄:

简洁地讲,就是说在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在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使平声和仄声在诗句中变换使用,从而造成音律的抑扬顿挫,和谐美丽。

46、“粘”的含义:

“粘”是指两联之间,后一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要相

全都,即平粘平,仄粘仄。假如违反了规定,则是“失粘”,为诗家大忌。

47、“对”的含义:

“对”是指一联之内,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对立,假如出句在一位置上用的是平声字,那么对句在同一位置上必需要用仄声字,即,平对仄,仄对平。假如违反了规定,则是“失对”,为诗家大忌。

48、对仗的含义:

所谓对仗是指在诗文之中,上句与下句的字面与音节两两相对。对伏是近体诗的体制要求。律诗的对仗一般是在颔、颈两联,也有一些律诗,首联就对仗。

49、对仗的形式:

对仗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

A、工对;B、宽对;C、流水对;D、借对;

50、工对的含义:

工对是指对仗工稳稳妥,完全符合标准的对句。不仅句法结构、词类要相同,遇到名词还要顾及小类。工对的句意不能重复,否则就称为“合掌”,乃诗家大忌。

51、宽对的含义:

宽对是指要求不甚严格的对仗,只要词类相同、句法结构大致一样即可,并不要求小类肯定相同。

52、流水对的含义: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意相连,构成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伏形式。

53、借对的含义:

借对是指用于对仗的词语,字面能对而词义不能对,或者字的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仗形式。又叫“假对”。

54、押韵的含义:

押韵,又叫协韵、叶韵,是指诗歌中每句或者隔名句的最终一个字应当属于同一个韵部(古人将同韵的字归入一部,称为韵部),这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55、近体诗押韵的要求:

近体诗押韵有下面几点要求:

A、只押平声韵,并且要一韵究竟,中途不得换韵。

B、押韵字的位置固定在对句的末尾,即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绝句的二、四句。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在通常状况下,五律首句不入韵,七律首句多数用韵。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