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精准训练)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1页
单元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精准训练)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2页
单元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精准训练)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3页
单元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精准训练)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4页
单元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精准训练)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砸缸的人

申平

文本一

唯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

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

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

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

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

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

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

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

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

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

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

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

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

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

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

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鹫。但是现在,那

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

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

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

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

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

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

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入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

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

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

管他!再砸!唯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

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栗清白,钱财自来认

领。

(有删节)

文本二: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

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

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摘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由少年司马光“砸缸”的“口匡啷”声引入,极具吸引力;以“多少年以后,那

位少年已进入老年”跨越时空,引出了主要人物老年“司马光”和核心事件“砸

缸”。

B.这口摆在门口的大金缸,既与原来司马光小时候砸的水缸相衔接,又与此时此地司

马光的清贫家境形成鲜明对照,情节设计非常巧妙。

C.管家背着司马光接收了王拱辰送的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主人砸缸,可

见,与司马光相比,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

D.两次砸缸,都是世间佳话,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同一人物的性格形象:少年司马光富

有爱心智慧、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正廉洁、意志坚定。

2.关于文本一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然送来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王拱辰

初次出现就充满着神秘色彩。

B.“王家钻天”,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地段修建豪宅,和他之前的光辉履历形成巨大

反差,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C.结尾彰显主题,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且凸显了“王家

钻天”的原因。

D.王拱辰这一人物虽未直接出场,但其形象鲜明而丰满,且具有动态发展变化,属于

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

3.文本一中,“缸”的意蕴深刻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文本一作者借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巧妙地展开想象,推陈出

新,创作出了这篇“故事新编”小说。同样写了“砸缸”,主要人物同样具有中国传

统美德,文本一为小说,文本二为正史,二者在艺术感染力上有怎样的不同?请结合

作品比较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地再造

孙皓晖

父亲把和自己相伴了几年的忠犬大黄留给了苏秦,就走了。

父亲一走,苏秦立即脱光膀子干起活儿来。昨夜情景,已经使他一路上对家的思

念化为乌有,温情的梦幻在那一刻突然地破碎了、断裂了。要不是木讷的老父亲,他

肯定会愤然离家自己闯荡去了。大嫂与妻子的冷漠与嘲笑残酷地撕碎了自己梦幻的那

一刻,他就打定了主意——远远离开自己原先的华贵的瓦釜书院,离家苦修,再造自

己。

第一件事,就是在这残垣断壁上结一间能够遮风挡雨的草庐。

他一头钻进齐腰深的荒草中,拣细密的茅草一撮一撮地拔了起来。大黄一直卧在

断墙下自顾呼噜,后来终于也钻到荒草中来了。暮色消失天黑定时,断墙下堆了一大

垛茅草。苏秦与大黄各自吃了一张干饼、一块酱肉,大喝了一通甘凉的井水,便开始

盖自己的草庐。

时下正当九月中的,秋月将满,分外明亮。苏秦趁着月色仔细查看了断墙,不用砌

墙,就是屋顶上草抹泥。他先用铁耒挖土,围了一口很大的泥锅,又打了五六桶水倒

进泥锅,然后向泥锅里填满选好的半干土块;等待泥锅泡土的时刻,用那口柴刀剁了

许多细碎茅草,扔进了泥锅,然后赤脚跳进泥锅反复踩踏。月上中天的时分,一锅软

黏适度的草泥和好了。虽然是大汗淋漓,苏秦却是精神抖擞,丝毫不觉得困乏。一鼓

作气,他开始给屋顶上草。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了,苏秦没有歇息,开始铺干茅草。

正午时分,苏秦压完了一面茅草,高兴地从土墙上爬下来,双腿一软,倒在了大黄身

边。

“呼——”一阵粗重的鼾声响了起来。大黄嗅了嗅苏秦,摇摇尾巴也卧倒了。

“呜,呼……”大黄喉头呼噜着,靠在苏秦身边也睡着了。

时序已至寒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原野上的一切都模糊了,孤独的草庐已经

完全淹没在漫无边际的风雪之中。苏秦在屋外逆风而立,一字一字,高声吟诵起了

《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九月末草庐刚一结好,苏秦便开始了一种奇特的粗简生活。每晚一顿干饼酱肉,

喝一通老井的甜水了事。瞌睡了,在草席上和衣睡上一两个时辰,醒来了到井台上用

冷水冲洗一番,立即又回来揣摩苦读。日复一日,倒是分外踏实。

住进草庐,苏秦心底深处的那股烦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学问面上渊

博,却缺乏专注一点的精深。这一点,就是对天下大势的洞察。要锤炼这种见识,需

要的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学问,而是高屋建铳、乌瞰天下的眼光境界。“必须大

悟,方得有成”,这是苏秦在坎坷屈辱中磨出来的见识。

在他打开父亲送来的铜箱翻捡到最底层时,一本破旧的羊皮纸大书出现了。——

《阴符经》!天哪!他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阴符经”三个大字凿凿在目,旁边还

有两行小字,细看,隐隐约约便是“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四个名字。他二话不说,

坐在门外土坎上便翻了起来……几个月了,他每日朗诵默记,已经能将《阴符经》倒

背如流。这《阴符经》当真是“变通无羁,深微烛照”。苏秦觉得,自己还远远未将

《阴符经》咀嚼透烂,还得再下苦功夫。

在这个风雪扑面的寒夜,苏秦依然雷打不动地冲着苍茫的夜空大声朗诵着,渐渐

地,他的声音嘶哑了,吼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喉头一阵发甜,猛然喷出了大大一口

鲜血,颓然扑倒在地。大黄“呜”的一声低吼,箭一般扑了过来,叼住苏秦的腰带,

腰一弓,使劲儿往门口拖。它将苏秦拖到门口,又三两下拱开了门板,将苏秦拖到了

屋内。

“啊……”喉头一阵呼噜喘息,苏秦终于醒来了。

方才一阵吼诵,使他顿悟《阴符经》正是纵横搀阖的大法则!其中天地之道、为

政之道、君臣之道、创守之道、万物互动之道、邦国互动之道无所不包。将这些大道

理揣摩深透,何愁不能窥透天下奥秘?何愁不能找出列国症结?何愁不能纵横战国?

苏秦又打开了《阴符经》,又一字一字地开始琢磨。读到“食其时,百骸理。动

其机,万化安”时,他眼睛突然一亮。老师鬼谷子在这句下边注文:“食者所以治百

骸,失其时而生百病。动者所以安万物,失其机而伤万物。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

之太过,后之则不及。是以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读着想着,苏秦心中一片豁

亮----

想想自己说秦,就是“先之太过”,如何能够成功?不成功一定是不应时了。王霸

大业,秦国是没有拒绝的理由的,但秦国却偏偏拒绝了,而且还拒绝了两次,公孙衍

失败了,他苏秦也失败了。现下静心想来,确实是为时过早了。新君即位仅仅一年,

秦国内政未安,这时候要秦国立即东出争霸,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想着想着,他迷迷糊糊地瞌睡了,头“咚”的一声撞在了木案上。苏秦醒来揉揉

眼睛,站起来在屋中踱步,念着想着,自言自语地嘟哝着...猛然,他盯住了“机在

于目”四个字,顿时陷入了沉思,想着想着心中一闪,觉得似乎抓住了什么,瞌睡却

又猛然袭来,那闪光又被淹没了。苏秦气恼异常,抓起案上的缝书锥对着大腿猛然一

刺,一股鲜血“哧”地喷了出来。

苏秦猛然清醒,“机在于目”,就是见机而动,不死守一端。

,,啊哈哈哈哈!”苏秦仰天大笑,手舞足蹈,脚下一软,扑在了大黄身上。

冰天雪地的草庐里,苏秦抱着大黄睡去了,人的鼾声与狗的呼噜声交织在了一

起。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住进草庐前,苏秦内心“烦躁急迫”,这主要是因为他回家后遭到大嫂和妻子的冷

遇,让他感受到了亲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

B.苏秦发现《阴符经》时,“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这-细节暗示了《阴符经》是一

部奇书,为后文苏秦的彻悟做了铺垫。

C.小说在描写苏秦发现并苦读《阴符经》时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这种叙事方式使小说

的结构多了一些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D.小说两次写道苏秦和大黄相依睡去,第一次相依睡去是在畅快的劳动之后,第二次

相依睡去是在苏秦彻悟之后。

6.关于文中苏秦结草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决意离开原先华贵的瓦釜书院,来到荒野之中苦修,这是他主动放弃平庸与舒

适后的选择。

B.小说细致地描写苏秦和草泥的过程一围泥锅、剁茅草、反复踩踏,是为了凸显他擅

长劳作,生存本领强。

C.苏秦在荒野中结草庐,与风雪为伴,并用劳作的痛苦来磨砺自己,使自己更加奋

发,这是勾践式的“卧薪尝胆”。

D.残垣断壁,茅草苫顶,草庐孤独地伫立于冰天雪地之中,作者让草庐与苏秦实现了

某种意义上的对应。

7.本文的题目为“天地再造”,苏秦的“再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中相关

部分简要分析。

8.《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

素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本文在演绎苏秦这段故事时加入

了“一只忠犬大黄陪伴他”的情节,这样的设置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

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乡村方式

李伶伶

周末,李新和朋友去乡下爬山。从山上下来后,李新在路边看到一辆很新的农用

四轮车。

季新开过轿车、越野车,甚至开过跑运输的大货车,就是没开过这种农用四轮

车。

他很好奇,忍不住走了过去。四轮车没熄火,周围却没有人。鬼使神差地,李新

一抬腿,坐在了四轮车的驾驶座上。

朋友惊讶地说,你干啥呀?李新说,没开过,试试。朋友说,你试也得经过车主

同意呀,一会儿人家回来以为你偷车可就麻烦了!

李新像没听见,根据自己开汽车的经验,发起了四轮车。还别说,四轮车在李新

的操纵下,居然真就往前开走了。

李新嘴角扬起一丝得意的笑。他加大了油门,想开快点。

这时就听见有人喊:站住,你敢偷车!李新吓一跳,想把车停下来,却手忙脚乱

地不知道怎么停,直到四轮车撞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才算停下来。

李新赶忙去看车头,车头撞凹了一大块,他很懊恼。

这时跑过来一个五大三粗的黑脸男人,边跑边骂,真是胆大包天,大白天的也敢

偷车!李新说,我没偷车,只是开开试试。

男人看到他的车头被撞坏了,心疼地说,你把我的车撞坏了,你赔吧!李新抱歉

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修车钱我出,你看得多少钱?

男人说,我不是让你修车,是让你赔车!我这是新车,我自己都舍不得开,你却

给撞成这样,你不赔就别想走!

这时围过来很多村人,李新的朋友也赶过来了,说,你这车只是车头撞坏了,这

样,我们多给你点修车费,你看行吗?

男人说,不行,必须得赔车!你不赔,我就去派出所报案,说你偷车!

李新不想把事情闹大,他今天得赶回市里,晚上还有事。

他忽然想起他有个同学在这个乡当乡长助理,忙掏出手机,给同学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儿,同学就开车来了,同来的还有这个村的村支书。

村支书见到李新忙给他道歉,又训斥男人,让男人也给李新道歉。男人说,是他

私自开我的车,还把我的车撞坏了,我凭啥向他道歉??

男人的话让村支书很没面子,他一边对乡长助理歉意地笑笑,一边冷起脸对男人

说,别胡搅蛮缠的,人家也不是故意的,还说赔你修理费,我看这事就这么算了吧!

男人说,凭啥就这么算了?我这是新车,买来还不到一个月呢!村支书说,知道

你这是新车,这样,我让他多出点修车费。

男人说,不行,他不赔我新车就不行!村支书说,你别在这犯浑!又转身对乡长

助理和李新说,没事了,你们走吧。

男人忽然大吼一声,你要是敢让他们走,我就一头撞死!男人指着四轮车的车头

喊。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敢动。村支书很尴尬,也很生气,说,你撞一

个试试,你要是敢撞,我也撞!男人说,你别激我!

村支书不理他,笑着对乡长助理和李新说,这人脾气倔,别跟他一般见识,你们

走吧。李新等人刚要走,就听味的一声响,随后看见男人躺在地上,额头上有血流了

下来。

李新等人惊在那里没敢动。村支书也有点慌,赶忙走到男人身边,一边喊他一边

摇晃他的身体,男人一点反应也没有。

李新说,快送医院吧。村支书说,再等等,说不定他一会儿就醒了。说完继续喊

他。

李新很后悔,恨不得把自己的手剁了,干吗要动他的车呀!同学安慰他,碰上这

样的刁民,就得认命。这时跟李新一起爬山的朋友说,不知道这位刁民有没有最怕的

人。

李新说,有怎么样,没有怎么样?李新朋友说,有的话,这事就好办了。李新的

同学似有所悟地点点头,然后走过去跟村支书耳语了几句。村支书一拍脑袋,说,我

怎么把这茬忘了?真是被他气蒙了。说完匆匆走了。

不一会儿,村支书领来个女人,女人纤弱瘦小,却很美。就见女人走到男人身

边,气恼地说,牛大头,你醒醒!牛大头,你给我起来!

没用女人喊第三遍,叫牛大头的男人就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女人说,你是不是又

喝酒了?牛大头坐起来,讪讪地用手摸摸自己的头,装傻地笑着。

女人说,花生地浇完了吗?牛大头说,没有。女人说,那还不快去浇地!牛大头

说,这就去!

就像一部情节急转直下的喜剧电影,最后的结局充满着让人轻松的意外和惊喜。

李新在回家的路上时,还不敢相信这事最后竟然只用二百元就解决了!牛大头的转变

让人不可思议。

他问朋友怎么想到了牛大头最怕的人,朋友说,你别忘了,我也是从农村出来

的。

李新哦了一声,又说,你说那女的不会是牛大头的媳妇吧?那么好看的人怎么会

嫁给他呢?朋友说,这事,极有可能。农村的很多事,你都无法理解。

后记:晚上,女人问牛大头,你真想让人家赔你辆新车呀?牛大头说,妈,我就是

生气,都没跟我说一声,就随便动我的车,还给撞坏了,我心疼啊!女人说,那怎么

也得给村支书一个面子啊!牛大头说,谁让他对乡里来的人一副溜须拍马的样子,我

最讨厌这副嘴脸!

9.下列关于文中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新和朋友去乡下爬山,既有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又有城里人生活的优越。

B.乡长助理接到同学电话带着村支书赶过来,明显带有地方官员处理乡村矛盾的特

征。

C.村支书对人的不同态度和方式,揭示了基层干部处事的两面性和以势压人的可恨。

D.牛大头的“倔强”与“顺从”,正是乡民本色的反映,也是人物个性的突出体现。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新擅自开别人的农用四轮车,虽是出于好奇,更有城里人处事的自以为是。

B.“你不赔,我就去派出所报案,说你偷车”,体现农民法律意识的觉醒,也有农民

智慧中的狡黠。

C.李新的同学和朋友用“刁民”来形容牛大头,显然带有对农民的歧视,且具有一定

的代表性。

D.牛大头的“一点反应也没有”与“没用女人喊第三遍就睁开了眼睛”形成强烈的反

差,朴实憨厚的性格跃然纸上。

11.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型的运用。

12.费孝通指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一年容易又秋风

孟超

一年容易又秋风,酷热的暑夏,总算是过去了,晒焦了的皮肤,和臭虫咬、蚊子

伤的斑疤,虽然还点点的存在着,让我以回忆的感伤来摸弄这些创痕;但,酷热总有

过去的时候,似乎可以自慰。于是秋来了,而秋也并不顶好受,且不说“九月衣裳未

剪裁”,冷雨扫在身上,使人想到酷寒,又何尝不可怕呢?又加秋风秋雨,带着一曲

凄凉的情调,连秋虫都战抖了,而况人的心弦,是正被时序的万华林的弓子所拉动着

呢?……

家槐兄从柳州来,与他在桂林的聚合,又是一年了。秋风来时,他也来了。幸喜

两个人谁都也没有秋意,没有感伤,一秋自然还在使劲地拉动着他的弓子!一握手,

暖煦煦的,似秋阳轻晒着的一般的温意,谁都没曾减少了热力,虽然经过了一个夏

天,还和去年一样,这是两个人同样的道慰着的。

一同去访秦似兄,谈起《野草》,从创刊到现在不觉得已经两年了。家槐兄恳切

地称许秦似兄支持这一刊物的毅力。是的,有一分热,放一分光,腐草化萤,虽然不

过是一种传说;然而,这一束碧新色的叶儿,它不会腐,它却放着萤光,小虽小,它

有着它的热力的。而况,叶绿体是会消化了吸取的炭气,而呼出了氧气;一个有修养

的园艺者,他不只为了花开,他也为了叶子的成长,至于叶子的多寡,长短,可以放

散多少氧气,盖不须计论,这又是但求耕耘,不问收获了。秦似兄之于《野草》是这

样的。

秦似兄近月来,是肥胖了许多,面圆圆的,有似于华透•迪士尼卡通画上的小

猪,我几次这样调笑他;问其致肥之道,他说,受气吃亏,也可以长肉生肌。他是研

究生物学的,恐怕也找不出论据来;但这两年来,因为《野草》,我是深深地知道他

在各方面受到了无数的困难,满肚皮里压下了无数的闷气。如果真把这一刊物当成一

堆小草看的话,那么,在培植上,他所卖的力,所受的艰难,真比一个农夫种二三亩

田还要劳瘁得多哩。这并不是说他力有不逮,事实告诉我们,在蓬蒿之中、贫瘠之

地,种一株草,是比在肥土壤里种几十亩谷禾,须栗费力得多的,也正因为这样才显

出可贵来。当家槐兄慰藉他的时候,我想,他回想一下这两年的辛勤,也会自慰吧。

记得还是前年,也是一个秋天,我在夏衍兄那里会见他,那时,《野草》还没入

地下种。秦似兄尤不善于在这种复繁奇出的社会中,八面玲珑地到处作揖应付,或者

掉花枪,玩世故,耍手段,因此也就常常被人看成懦弱。其实别看他肌肉肥,他骨头

却和秋天的老树枝子一样硬呢。也正为了这点,才似乎有许多不必栗的侵凌,打击着

他。可也同时因为他的个性所赋,而野草才能有他一贯的作风,才能经得起日晒雨

淋,和霜雪的不断地袭来,却愈显出他那葱翠的颜色,临风不偃的神韵的。

又是秋天了,说快也快,野草从下种到今天,他是经过三个秋天了。我曾亲眼看

着树头上几度谢落,几度葱茏;也曾亲眼看见秋雁几番的来去,长鸣着划过了中天。

而这小小的草,却不曾在谁的践踏下委顿;不曾被太阳晒焦,显出了枯黄;受着风霜

雨露,而伤损了草根草叶。更不曾移进了温室,变成案头清供。他不打哆嗦地,依然

地在秋风中直立着。我爱野草,而我是知道园艺者对他是如何的培植的。可是,正因

为我爱野草之故,我应该正告他,他的下种是在秋天,已经度过了二个秋天,而今,

是秋,秋之后,仍有冬,还有以后的秋的到来的。

家槐兄说:“秋应该是我们所欣喜的,秋天是收获的时候。”对的,两年的时

间,《野草》是有了他的收获,即使是放射出只是极轻微的草香,即使是只植下了一

颗种;而他的叶是永远青着的,我想,这不能不向秦似兄举一举杯吧。

至于我自己,人已在中年了,在秋天应该有点秋意才是,然而,不;或者也许是

反常,自己却想在秋风里多挣扎一刹,可是视秦似兄之辛勤,是追不上;视家槐兄之

爽直,尤其追不上;又哪里不悲哀呢?

“一年容易又秋风”,秋更深了,我们栗更加一番鼓舞才是!

(有删改)

文本二:

野草侬】(节选)

秦似

命名《野草》,用意所在,并非全在因袭,也说明着我们对这样一个小小的东

西,并不高瞻远嘱,自己先给它一个卑之无甚高论的名号。野草虽然孕育于残冬,但

茁长和拓殖却必须在春天的。如果严冬再来,它自然还得消亡。“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这固然说明着草莽之类的顽强,然而也同时是自然界的机械循环的悲剧。

这种机械的循环,于人类倒不能类推的。大抵人间的春天到来,严冬自己就先宣告死

灭。不过这正是野草身外的事。在目前他只是芜杂丛生,荆莽交错,既无花果之望,

亦无枝叶之阴。它只希望给受伤的战斗者以一个歇息的处所,让他们退到野草,拭干

伤口的血痕,再躺一会。如果因疲劳而至于饥饿,则掘几把草菇,也聊胜于无。

弄一点笔墨,比起正在用血去淤塞侵略者的枪口,用生命去争取民族的自由的玉

大群青年人,正如倍•柯根所说,是'‘以花边去比喻枪炮了”。然而《英伦的雾》以

至《美国人的狗》一类东西正大量地在印,这事实又教育了我们,即使同是花边,也

还有硬软好坏的分别,有的只准备给太太们做裙带,有的却可以替战旗做镶嵌。加以

上面所说的种种,就印了《野草》。

(有删改)

【注】《野草》写于1940年,是文艺刊物《野草》月刊的发刊词。秦似是《野

草》的编委之一,主要负责编辑部的日常工作。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以欣慰之情贯穿全文,既有酷夏终过“我”的“自慰”,也有老友重聚别来

无恙的相互“道慰”,还有对秦似辛勤工作终有收获的“慰藉”。

B.文本一中“我”与家槐、秦似两个人皆是好友,但感情略有差异,对家槐主要是敬

佩和关心,对秦似则主要是亲热和熟络,常喜欢开玩笑戏弄他。

C.文本一“秋之后,仍有冬,还有以后的秋的到来的”,表面是对“野草”的“正

告”,暗含的是“我”对《野草》未来虽历坎坷但终究会成功的信心。

D.文本二将《野草》与《英伦的雾》《美国人的狗》作比较,鲜明地阐释了办刊的宗

旨,也强烈表达了对国统区粉饰太平的“花边”文学的不屑与愤慨。

14.下列关于秦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似谈吐幽默,他把自己体态偏胖,解释为“受气吃亏,也可以长肉生肌”。

B.秦似不善应酬,但为了刊物能够生存,不得不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打交道。

C.秦似性格刚硬,心怀民族,所办爱国刊物《野草》继承了鲁迅的战斗精神。

D.秦似文辞典雅,在《野草》中引用古诗和倍•柯根的话,含蓄地抒发感慨。

15.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文本一的题目“一年容易又秋风”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16.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写作目的不同,因而所写“野草”内涵的侧重点也不同,请简要

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留下长江的人

冯骥才

“很少一位摄影家能够如此强烈地震撼我。为此,在他这些惊世之作出版之际,

我要为他写一些动心的话。

郑云峰的行为是完全个人化的。

他自1988年就不断地只身远涉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用镜头去探询这两条华夏民族

母亲河生命的始由。十年后,随着长江大坝的加速耸起,三峡的湮灭日趋迫近,郑云

峰决定和大坝工程仲时间,在关闸蓄水之前,将三峡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象、人文形

态、历史遗存,以及动迁移民的过程全方位地记录下来。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所能

完成的么?然而,历史使命都是心计情原承担的。于是他停止了个人的摄影,负债办

起一家公司来积累资金。他用这些钱造了一条小木船放入长江,开始了摄影史上富于

传奇色彩的“日饮长江水,夜宿峡江畔”的摄影生活。整整六年,无论风狂雨肆,酷

暑严冬,他一年四季,朝朝暮暮,都生活与工作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到处有他的

足迹,许多船工村民与他结为好友。他日日肩背相机,翻山越岭,呼吸着山川的气

息;夜夜身裹被单,睡在船中,耳听着江中浩荡而不绝的涛声。

也许他本人也不曾料到,这样的非物质和纯奉献的人生选择,最终得到的却是心

灵的升华。

郑云峰与我大约是同龄人,但他个子不高,我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

楚。在三峡两岸随处都可以看到如此样子的人,他受到了长江的同化,已是长江之

子。同他对座而谈,很快就能进入他的世界,他这些年在长江充满冒险经历的摄影生

活,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激情,他的忧虑,他的焦迫,还有对长江那种无上的

爱。他几乎不谈他的作品,只谈他的长江。一个热恋的人满口总是对方,独独没有自

己。我被他深深地感动着。

为此,他爬上过三峡两岸上百座巍峨的峰顶。在那些乱石嶙峋、荆棘遍布的大山

里,他的衣服磨出洞来,双腿磕破流血。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感受到那些绊倒他的石

头或刺疼他的荆条是有灵性的,是沉默的大山与他的一种主动的交流,他忽然感觉长

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了。

最使他刻骨铭心的是三峡两岸的纤夫古道。那些被纤绳磨出一条条十几公分槽的

石头,那些绝壁上狭窄的纤夫的路,乃是长江最深刻的人文。他曾经在大雨中遇到一

条纤夫古道,地处百米断崖,劈空而立,下临万丈深渊,恶浪翻滚,这古道只有肩

宽,仅容双脚。千百年来,多少纤夫由于绷断纤绳,或者腿软足滑,落崖丧命?郑云

峰要去亲身体验那些纤夫们的生命感受。尽管心惊肉跳,但他还是冒死地匍匐过去

了。

还有哪一位摄影家、画家、作家和诗人这样做过?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样做?

他说,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严神圣的。

长江给予中国人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

重要的是它的百折不回的精神,浩阔的胸襟,以及对人们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

它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韧的性格么?

它又是一条流淌与回荡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郑云峰正是在这样的虚敬的境界

中举起他的相机的。

为此,在整整六年对长江抢救性的拍摄中,他给我们的不是一般性的视觉记录,

而是长江的精神,长江的魂魄,长江的气息,以及它深层的生命形象。

同时,这些出自如此激情的摄影家手中的作品,每一帧都是情感化的。无论是对

山花烂漫的三峡春色的赞美,对风狂雨骤的长江气势的讴歌;无论是对一块满是纤痕

的巨石的刻画,还是对一片遍布暗礁的险滩的描述,都能使我们听到摄影家的惊叹、

呼叫、欢笑与呜咽。如果不是他数年里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中来来回回地翻越,我

们从哪里能获得如此绝伦的视角?特别是他站在那些峰巅之上全景的拍摄,会使我们

出声地赞叹;这才是长江、三峡!

然而郑云峰会骄傲地告诉你,住在长江边上的人天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色!他

已经是长江人的代言人了。唯有他才称得上长江的代言人!

自2000年11月长江便开始拦江蓄水。就此,传统意义的长江很快消失。无数历

史人文和自然风景随即葬身水底,世代居住在两岸的百姓迁徙它乡,最重栗的是,长

江由“江”变为“湖”,由“动”变为“静”,不再有急流险滩,不再有惊涛拍岸,

何处再能见到“大江东去”和“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样的豪情?

一时我竟落下泪来,我联想到唐人的那些咏叹长江的诗篇都已成为匪夷所思的神

话了!然而,上答竟在此时,赐给我们一位摄影家。他苦其体肤,带其筋骨,以生命

之躯去博取大江的真容。他以六年时间,倾尽家财,拍摄照片三万余帧,为我们留下

了一个真切的、立体的、完整的三峡三峡之魂!

艺术家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升华生活,补偿精神,记录时代,慰藉心灵。这一

切,郑云峰全做到了!

我深信,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这便是这本图集真正的价

值。因为,尽管长江三峡不复存在,却在这里获得了永生!

(选自《冯骥才散文》,有删改)

1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了”,这表明郑云峰在拍

摄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对长江的认识。

B.郑云峰在纤夫古道上匍匐前行,用生命记录长江,这是因为纤夫以命相搏的艰辛历

程引起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

C.在作者看来,长江截流将唐人曾经咏叹长江的诗篇变成了匪夷所思的神话,作者为

此感到哀伤,流下了眼泪。

D.作者评价郑云峰是“长江之子”“长江人的代言人”“长江的代言人”,这表明郑

云峰在作者内心的崇高地位。

1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楚”,这一外貌描写既刻画出了长江对郑云峰

外在的影响,也写出了郑云峰内在的精神特质。

B.本文既写了郑云峰对长江的认识,也有作者对长江的深刻思考,两种感悟交织在一

起,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C.本文没有对郑云峰的摄影作品进行评论,但是对长江的评述颇为用心,这在一定程

度上反而强化了郑云峰摄影作品的意义。

D.本文既有对人物拍摄活动的叙述,也有对人物品格和长江精神的评论,能让读者产

生情理上的共鸣。

19.请简要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0.文末作者说“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郑云峰的意图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

L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与司马光相

比,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理解错误。由文中“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

气”“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等细节可知,管家是个忠

于司马氏,一心为主人打算的人,并非出于维护官场规则去做事。故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次要人物的鉴赏能力。C.“且凸显了'王家钻天'的原

因”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交代王家钻天的原因,此处推断有误。故选C。

3.答案:①金钱的诱惑以及内心贪婪的欲望。送来的满缸金银财宝,是为官者随时可

能面临的诱惑;管家和家人都有动摇,可见欲望很难克制。②趋炎附势、逢迎攀附的

庸俗风气。人们疯传司马光即将进京升职的消息,络绎不绝地来访,实则是攀附权贵

的风气使然。③未知的威胁和舆论的压力。面对生活中的不明情况,司马光感到惶惑

不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王拱辰送来的这口缸“被金

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重

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表明里面装了很多东西,很重;后来缸被砸破

之后“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王拱辰送来的满缸金银财宝,

是为官者随时可能面临的诱惑。由此可见,这口缸代表的是金钱的诱惑。而面对这口

缸,老管家劝他不要砸,“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

有病,都没钱抓药了”;儿子也不让他砸,“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

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管家和

家人都有动摇,可见欲望很难克制。因此这口缸也代表内心贪婪的欲望。再看这口缸

的来源,“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

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原来王拱辰是听到

他即将进京升职的消息才送来这口缸,其他的人们也是为了攀附司马光才络绎不绝地

来访,实则是攀附权贵的风气使然。可见这口缸代表趋炎附势、逢迎攀附的庸俗风

气。而对于司马光来说,这口缸带给他无形的压力,“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

大缸打乱了……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

容,都开始让他分心”“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

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

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

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面对生活

中的不明情况,司马光感到惶惑不安。可见这口缸还代表未知的威胁和舆论的压力。

4.答案:①形象塑造上,文本一讲求艺术性和文学性,多种艺术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

立体丰满,如既写到司马光坚守节操,也写到他犹疑、纠结;文本二真实客观,以简

笔勾勒人物,形象鲜明。②叙事上,文本一以想象虚构故事,有铺垫伏笔,曲折生

动,情节引人;文本二平铺直叙,简约明了。③语言上,文本一生动传神,如写司马

光的心理,贴合人物,入情入理;文本二简洁凝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写作手法及艺术效果的能力。形象塑造上,文本一是小

说,因此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的人物,如写司马光面对送来的缸,内心的狐疑,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也写了他承受的压力,”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

那口大缸打乱了”“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同时通过语言和

动作描写,塑造了他坚守节操的形象,如语言“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

德也!”,动作“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

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

缸用力砸去”。这样写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具有艺术性和文学性。而文本二是史

料,简单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

旨”“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以简笔勾勒人物,形象鲜明,显得客观真

实。叙事上,文本一以想象虚构故事,由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作者想象虚构了一个二

次砸缸,从而塑造司马光的坚守节操的形象。叙事上采取铺垫、伏笔等手法。如开头

写王拱辰送来一口大缸,“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

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司马光想要

砸缸,老管家劝阻“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人家

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缸没有砸成,里面究竟装了什么?让读

者也很想知道;接着写司马光生活的变化,“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

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更让读者好奇,这口缸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直到接到朋友的密札,读者才恍然大悟。这样的铺垫和伏笔使得情节引人入胜。而文

本二叙事很简单,“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

讲,即了其中旨”“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儿得活”,平铺直叙,简约明了。语言上,文本一生动传神,如写司马光

的心理,“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是来晃

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贴合人物,入情入理;文本二简

洁凝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如“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这主要是因

为他回家后遭到大嫂和妻子的冷遇,让他感受到了亲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错误。

根据小说中“住进草庐,苏秦心底深处的那股烦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学

问面上渊博,却缺乏专注一点的精深”可知,苏秦内心“烦躁急迫”,主要是他没有

意识到失败的原因,而现在意识到了学问上的问题,因而“烦躁急迫消失了”。故选

Ao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B.“是为了凸显他擅长劳作,

生存本领强”错误,小说描写苏秦和草泥的过程与下文他苦读《阴符经》的过程有异

曲同工之妙,凸显的是苏秦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故选B。

7.答案:①第一阶段:梦幻破裂,离家苦修。②第二阶段:修筑草庐,重归平静。③

第三阶段:卧薪尝胆,大彻大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概括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给文章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