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司法裁判规则研究1、本文概述内幕交易作为一种典型的证券市场违法行为,长期以来受到监管机构和法律界的高度重视。它不仅侵犯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公平透明。尽管各国对内幕交易有明确的禁令和处罚,但在司法实践中,准确确定内幕交易的非法收益仍然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司法裁判规则。本文将概述内幕交易的定义、特征和现行法律框架,以明确内幕交易的法律界限和司法判断的基本原则。接下来,本文将分析国内外内幕交易的典型案例,提取非法所得认定的关键要素和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违法所得计算方法的选择、证据认定标准的建立、相关法律责任的确定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司法裁判规则的认识,而且对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内幕交易的理论基础与法律规定内幕交易是指个人拥有对证券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未公开信息(即内幕信息),并在信息公开前将该信息用于证券交易的行为。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公平市场和信息透明的原则。公平市场原则要求所有市场参与者平等获取信息,任何利用非公开信息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都会损害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信息透明原则强调,上市公司有义务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公众披露可能影响其股价的重大信息,以确保投资者根据相同水平的信息做出决策。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严格规范内幕交易活动。该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或者推荐他人买卖证券。同时,法律还对什么构成内幕信息、什么构成内幕人员、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等核心问题作出了明确界定。例如,内幕信息通常包括尚未公开披露但可能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实和材料,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重大投资活动和重大资产处置计划。知情人包括公司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5股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亲属,以及因工作关系而知悉内幕信息的其他自然人和法人。一旦被认定构成内幕交易,相关人员将面临严厉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追究。在国际上,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0b5条也为打击内幕交易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框架,并通过一系列先例进一步完善了内幕交易的标准和处罚。各国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内幕交易的监管,旨在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3、识别内幕交易非法收益的原则确定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第一个事实依据是,交易行为确实基于内幕信息。这意味着法院必须确保交易员确实可以访问未公开披露的重要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对交易决定有重大影响。还需要证明交易员没有披露这些信息,以确保信息的排他性和交易的不公平性。在内幕交易案件中,要明确交易行为与违法所得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非法收益是由内幕信息的使用直接造成的。这需要通过详细的交易记录、市场分析和其他证据来证明。如果交易者能够证明他们的收入不仅仅是基于内幕信息,而是受到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那么这部分收入不应计入非法收益。计算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意味着所获得的计算方法应科学、客观,避免任意性。同时,应考虑市场波动和交易成本等合理因素,确保违法所得金额反映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同时避免对交易者进行不公平的处罚。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计算应充分考虑所有相关因素。除直接交易收益外,还应包括通过内幕交易避免的损失和通过内幕信息获得的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在计算违法所得时,还应考虑交易员因其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其他法律后果,如罚款、赔偿等。应当及时确认内幕交易的违法所得。这是因为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如果延迟确认,可能会导致所得金额的计算出现重大偏差。一旦发现内幕交易行为,应立即采取措施,准确计算并及时识别违法所得。4、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与争议内幕交易是指利用未公开的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破坏证券市场的公平透明,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在中国,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不断加强,司法实践中对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判断规则也在不断完善。由于内幕交易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争议。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界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一方面,要明确哪些利益属于违法所得,包括直接经济利益和避免损失等间接利益。另一方面,非法所得的计算方法也存在争议,如何合理确定非法所得数额是评估内幕交易行为严重性的关键。内幕交易往往涉及复杂的信息传递和交易行为,证据的收集和鉴定难度较大。如何获取和分析交易数据、通信记录等证据,以及如何证明这些证据与内幕交易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是司法实践中的另一个难点。内幕信息是指尚未公开、可能影响证券价格的重要信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和确定某条信息是否属于内幕信息,以及该信息是否已被市场消化,是判断内幕交易行为的关键。关于信息的敏感性和影响评估也存在一些争议。内幕交易主体既可以包括公司内部人员,也可以包括外部人员。如何界定内幕交易主体的资格,特别是“关联方”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争议点。还需要明确的标准来确定不直接获得内幕信息的第三方是否构成内幕交易。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适用法律责任,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内幕交易行为可能涉及跨国因素。如何在国际法律框架内有效合作,如何处理不同法律制度下的法律适用问题,也是内幕交易司法实践中的挑战。5、完善我国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司法裁判规则的建议明确的计算标准和范围:在立法层面,应细化违法所得的计算标准,并明确规定以实际交易价差、避免损失金额或其他合理方法作为计算依据。还应涵盖直接交易收入、间接关联方收入以及通过中介机构和代理账户等隐蔽手段获得的利益。同时,对于涉及跨境和跨市场交易的复杂内幕交易活动,应建立有效的追回机制和计算方法,确保非法收益不被忽视。加强证据规则和举证责任分配:鉴于内幕交易的隐蔽性,应适当降低起诉的举证标准,允许使用推定和统计证据等多种形式的证据。同时,明确知情人在特定情况下承担反证责任。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信息共享和证据互认机制,提高证据收集和识别效率。引入动态调整机制:鉴于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司法判决规则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考虑成立专家委员会或咨询机构,定期评估规则的有效性,并根据市场变化、新的交易模式和国际监管趋势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同时,鼓励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参考先进的国际司法实践,提高规则的前瞻性和国际一体化程度。增强技术援助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内幕交易监测预警系统,增强识别和跟踪异常交易行为的能力。在司法实践中,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准确量化违法所得,提高判决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推动司法机关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专门针对内幕交易案件的数据分析平台,为法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司法解释引导案件发布:最高人民法院要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布相关司法解释,明确法律适用的具体标准,消除裁判尺度不一致的现象。同时,定期发布内幕交易违法所得认定指导性案例,为各级法院审理类似案件提供权威参考,提高司法裁判的统一性和前瞻性。深化公众教育促进法治:加大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特别是关于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计算和处罚6、案例分析在深入研究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司法裁判规则的过程中,案例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规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同时也揭示了规则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以近年来一起典型的内幕交易案件为例,本案涉及上市公司高管利用内幕信息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本案中,司法机关在判断违法所得时,充分考虑了内幕信息的性质、交易行为的异常性、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司法机关获得了相对准确的违法所得数额,并对犯罪者进行了相应的处罚。在本案的司法判决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内幕信息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导致实际操作困难。在分析交易行为异常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司法裁判规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相关规则和标准,更好地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从源头上减少内幕交易等违法活动的发生。7、结论内幕交易作为证券市场上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侵害市场公平、公正和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不容忽视。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司法裁判规则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和困惑。本文旨在通过对内幕交易违法所得司法裁判规则的研究,为相关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导。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分析,认为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司法判决应遵循“违法所得论”的理论基础,以行为人利用内幕信息获得的非法利益为核心。在判断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内幕信息的价值、行为人利用内幕信息的程度、交易行为与市场趋势的相关性等因素,准确判断违法所得。在规则建设方面,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定义和范围,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其次,建立内幕信息价值评估体系,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对内幕信息价值进行评估;第三,改进识别行为人使用内幕信息的标准,明确这种使用在多大程度上构成内幕交易;第四,加强交易行为与市场走势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内幕交易与市场波动的关系。本文强调,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司法裁判规则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今后,要继续加强对内幕交易行为的深入研究,提高司法判决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关注国际社会内幕交易监管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为我国完善相关规则提供参考和指导。参考资料: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活动也呈现高发趋势。为加大对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多个关于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关法律的适用范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司法裁判规则进行深入研究:内幕交易违法收益的基本概念是指内幕信息披露前通过买卖股票获得的利润。在司法实践中,对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做法,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各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计算内幕交易违法所得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价差法”、“比例法”和“区间法”。在认定内幕交易违法所得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困难:是否应扣除间接损失。改进建议:针对上述识别困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解决方案:没收违法所得,是指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采取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措施,强制剥夺犯罪人取得的违法所得所有权的处罚方式。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处罚的一种,包括:(一)警告;(2)很好;(3)没收非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产;(4)责令停产停业;(5)暂停或吊销执照,暂停或吊销许可证;(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对“违法所得”问题关注不多,只作了原则性规定,缺乏详细明确的具体规定。1997年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以及《刑法》及其后的修正案,在使“人”的权利合法化、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诉讼中的“财产”这一涉及公民财产权的重要问题却鲜有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法律更多地强调对人权的保护,而忽视了对财产权的保护。立法缺陷和司法解释不完善,导致侦查机关扣押、追缴等措施使用不规范,导致司法实践中违法所得问题不断,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影响执法机关形象。违法所得是犯罪者通过法律禁止的手段获得的。如果行为人通过法律手段或渠道获得财产,则不属于违法所得的讨论范围。非法所得的基本特征将其与犯罪者的个人财产区分开来。个人财产是犯罪人合法拥有的财产,可作为罚款和没收财产等刑事措施的对象。例如,无证运输中的运输车辆不能被认定为违法所得。非法所得的特征也将其与一般对象区分开来,一般对象只有在犯罪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后才能成为非法所得。正是因为获取非法收益的渠道是非法的,即使行政相对人实际拥有金钱或财产,他们也无法获得法律承认的所有权。例如,如果香烟零售商购买假冒商标的烟草产品或走私烟草产品,这也是没收或退还违法所得的理论依据。行为人之所以通过各种违法犯罪手段获取非法收益,根本原因在于行为人追求这些资产的经济价值。违法所得首先是指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即赃款赃物,是最常见的违法所得形式。违法所得的证据价值是指违法所得与案件之间的密切联系。违法所得是违法行为发生和严重程度的证明,与违法行为无关的财产不属于真正的违法所得。非法所得的性质只能由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通过某些程序来确定。违法所得的定性问题直接关系到被害人财产权益的保护,关系到犯罪人合法财产和非法财产的正确界定,关系到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工和廉洁。非法所得的性质必须由特定的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来确定,不能由任何人或任何组织任意确定。这里的具体权限包括两种情况: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有关行政法规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司法机关依法对刑事案件中的违法所得作出追缴或者返还的裁定。无论何种情况,违法所得的定性都是建立在行为人违法行为成立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有关当局对违法行为人的行为作出认定之前,无法确定违法所得的性质。这反映了该程序最基本的意义。从非法活动中获得的利润和全部收入符合上述特点,可以作为违法所得予以没收。1993年7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补充规定》和1993年7月下发的《关于惩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决定》中,均未对“违法所得数额”作出规定。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立案标准的规定》中将“违法所得数额”解释为“销售收入”,而在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额额”的复函》中,将其解释为“利润数额”。《食品卫生法》规定没收违法所得的情形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产经营者的主要资质违法;一类是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或者被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卫生部1997年3月15日令第49号)第7条规定,违法所得是指从事违反《食品卫生法》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润)。根据卫生部59号文《关于认定违法所得有关问题的批复》,违法所得数额是指经卫生行政部门调查,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卫生法》的经营所得总额。根据这些条款的解释,构成违法所得有两个要素:一是非法实施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不构成违法所得;第二种是犯罪者从进行非法活动中获得的总收入,包括金钱和实物。国家技术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关于技术监督行政案件中“违法所得”和“非法所得”计算的意见》具体实施情况的批复明确,在办理技术监督案件中,经调查核实,确认行政相对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其全部经营金额可以认定为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一是行政相对人故意违法;二是生产、销售、进口的产品属于劣质产品,危害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或者主要性能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丧失原有使用价值等;第三,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没收或监督销毁产品作出了明确规定。由此可见,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所得的表述并不一致。《行政处罚法》没有规定违法所得的认定和计算方法。其目的是非法主体和行为类型太多,非法活动的动机也不尽相同。因此,《行政处罚法》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程度的违法所得计算自由裁量权。根据“同等处罚”原则,烟草专卖执法中“违法所得”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全部以非法获利为基础计算,显然处罚过于轻,不足以遏制烟草市场的非法行为;如果所有的违法所得都计算在内,感觉有点矫枉过正,处罚太大,行政相对人可能无法承受。借鉴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经验,我认为应该根据不同性质的案件进行区分和判断。违法行为对国家、社会和消费者造成轻微危害的,应当将违法所得作为违法所得;对国家、社会和消费者造成重大危害的,将其全部违法所得视为违法所得。要准确计算违法所得数额,首先要明确违法所得与相关概念的区别,避免计算错误;应当核实非法财产的真实性,因此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准确。“非法财产”和“非法所得”的区别。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解释,“非法财产”是指违禁物品、违法者用于实施违法活动的工具和物品,不包括加工、生产、经营的产品。这些财产可能原本属于犯罪者的合法财产,但由于违法行为而转化为非法财产。未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在无证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机械、工具、原材料、掺假物品等。因此,在实施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时,应注意将其与“非法财产”区分开来,否则会造成违法行政。“非法所得”和用于非法活动的“自有财产”之间的区别。用于违法活动的自有财产,是指用于违法行为的资金、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虽然它也具有证据价值的特征,但不具有获取手段的非法性。例如,用于无证运输的运输车辆可以被视为物证,但不被视为非法所得。用于违法活动的自有财产是行为人违法的工具或手段,违法所得是行为人获得违法犯罪的目的。在计算非法所得时,不能依赖主观印象,必须核实其真实性。对违法所得的调查取证应当坚持“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收集所有与违法所得有关的证据,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陈述,忠于事实,消除个人情绪和外部因素。收集的各类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音像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记录、现场记录等,都必须经过核实核实。在实际工作中,应特别注意记录的现场检查、询问记录的制作以及原始材料的收集和保存。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商务部关于澄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及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管制条例》等行政法规中“违法所得”的复函关于适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没收违法所得”的复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条认定“价廉物美”“滥收费用”“违法所得”的批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三条超收费构成及违法所得计算的批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违法所得计算的复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查处委托加工非法经济案件违法所得计算的复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确定“违法所得数额”的复函内幕交易是指个人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协助他人进行的内幕交易,违反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运行。同时,内幕交易使证券价格和指数的形成过程失去了及时性和客观性。它使证券价格和指数成为少数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投机的结果,而不是投资大众对公司业绩综合评价的结果。最终,它将导致证券市场失去其优化资源配置和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内幕交易行为必然会破坏证券市场秩序,《证券法》明确禁止此类行为。内幕人士是指持有发行人证券,在发行人或与发行人有密切关系的公司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因其成员、管理层、监管层和专业地位而接触或接触内幕信息的个人,或作为发行人的雇员或专业顾问的个人。它包括:(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秘书、打字员和其他能够通过履行职责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二)发行人聘请的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投资顾问等专业人员;(三)依法依规能够对发行人行使一定管理或者监管权的人员,包括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的人员,发行人监管部门和审批机关的人员,以及工商、税务等相关经济管理机构的人员;4.可能因其职业地位、与发行人的合同关系或工作联系而接触或获得内幕信息的个人,包括记者、编辑、电台主持人和印刷编辑。(2)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察人、高级管理人;(5)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因法律责任负责管理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其他人员;(6)保荐人、承销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内幕信息是指知情人知道但尚未公开的、可能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重大信息。未发布信息是指公司未能将信息载体交付或发送给大众媒体或法定公共媒体进行发布或发布。如果信息载体超过法定时限交付或发送通信媒介,即使该媒介没有公开发布或发布,也被视为公开。内幕信息包括:1.证券发行人订立的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一项或多项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三)证券发行人从事重大投资活动或者购买金额重大的长期资产;十一、持有证券发行人发行之普通股百分之五以上之股东,其持有之普通股增加或减少超过公开发行普通股总数百分之二者;16.如果证券发行人没有支付能力,并产生相当于被退还方营运资金5%以上的大额银行退款;二十、证券发行人为经营目的抵押、出售或报废的主要资产,一次交易超过资产的百分之三十;二十一、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可能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23.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已作出禁止具有控股权的证券发行人主要股东转让其股份的决定;内幕交易行为,为实现盈利或避免亏损,利用其特殊地位或机会获取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违背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侵犯了投资大众平等的信息权和财产权。内幕交易丑闻会破坏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运作。同时,当内幕交易猖獗时,证券价格和指数的形成过程会缺乏及时性和客观性,使证券价格和指标成为少数人利用内幕信息炒作的结果,而不是投资大众对公司业绩综合评价的结果。最终,这将导致证券市场失去其优化资源配置和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近年来,内幕交易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利用上市公司并购进行内幕交易的案件显著增多;其次,存在扩大内幕信息知情人范围的趋势。内幕交易在世界各地都是被法律禁止的。尽管内幕交易通常遵循与正常操作程序相同的操作程序,并涉及在市场上公开买卖证券,但由于一些人利用内幕信息首先对市场做出反应,这会带来一些风险(1)违反证券市场“三公”原则,侵犯投资者合法权益。证券市场中的各种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内幕交易使一些人能够利用内幕信息首先对市场做出反应,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多获利或减少损失的机会,从而增加投资者亏损的可能性。内幕交易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投资者。(2)内幕交易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作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必须定期、及时地向投资者披露其财务和经营状况,建立全面、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以获得公众的信任。一些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公,损害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发展。(3)内幕交易扰乱了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作秩序。内幕人士往往利用内幕信息人为造成股价波动,扰乱证券市场正常秩序。内幕交易罪是指在与股票或者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股票或者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公开前,判断或者知悉股票或者证券交易中的内幕信息,或者非法获取股票或者证券买卖中的内幕信息的个人或者单位的严重行为。内幕交易是指个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股票、证券交易内幕信息从事非法获利的行为。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发布的《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持有公司5%以上表决权股份的法人股东,应当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其持有的公司股票,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中买入,由此获得的利润归公司所有。主观方面只能由意图构成。包括直接意图和间接意图。疏忽不构成违法行为。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或他人的内幕交易行为会侵犯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证券期货市场的管理秩序,但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行为不构成违法,行为人主观上没有恶意。客观上,他们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和期货交易只能是由于疏忽和未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并错误地认为信息已公开。但是,也应当对这种疏忽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内幕交易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在与证券发行、期货交易、证券或者其他对期货交易或者证券价格具有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信息正式披露之前,违反有关规定,利用自己所知的内幕信息从事证券、期货交易,或者推荐他人利用该内幕信息进行证券、期货买卖的行为。情况很严重。“相关”、“基本一致”和“高度一致”这三个关键词将成为监管部门未来判断内幕交易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基于身份、关系、责任、交易行为认定当事人知情,基于交易行为和知情认定当事人“利用”内幕信息。据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9日介绍,目前最高法院正在制定《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中国证监会也在修订《内幕交易认定指引》。据了解,《纪要》主要明确了证券行政处罚案件证据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证券行政处罚案件的举证问题、电子数据证据问题、采纳专业意见问题、证明上市公司违法披露信息责任人问题、认定内幕交易行为问题。证券行政案件证据规则的重点和难点是举证责任的分配。在确定会议记录中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时,考虑到证券违法行为的特殊性,不宜采用监管机构对违法事实承担全部举证责任的分布方法。在坚持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的同时,适当分配和转移部分事实的举证责任;同时,考虑到证券违法行为的多样性,不同类型违法行为的举证责任不应以相同的模式在监管机构和行政相对人之间分配,而应以类型化的方式分配。会议纪要中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采取了概括列举相结合的方式,一般规定监管机构对主要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在确定具体违法行为的规定中,对一些事实的举证责任适当分配并转移给原告和第三方。内幕交易是近年来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此次发布的会议纪要也明确了对内幕交易的认定。《会议纪要》根据内幕交易主体对内幕信息的了解程度和渠道不同,对内幕交易主体“知情和利用”的主观认定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规定。会议纪要称,监管部门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下列情形之一,被处罚人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提供证据排除存在利用内幕信息从事相关证券交易活动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被诉处罚决定认定的内幕交易行为成立:(1)证券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交易活动的;(2)根据《证券法》第五十一条规定,证券交易活动与内幕信息基本一致的知情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他密切关系人;(3)知悉上述内幕信息,并为履行职责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交易活动;(4)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交易活动的;(5)内幕信息披露前,与知情人或者知悉内幕信息的个人接触或者接触,其证券交易活动与内幕信息高度一致。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用行为人的客观交易行为与内幕信息等客观证据的一致性,确认和认定行为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的主观故意,凸显了认定的层次性和严密性。客观交易行为与内幕信息的相互一致性是指文章中关于“交易活动与内幕信息有关联、基本一致、高度一致”的表述。例如,开立账户、关闭账户或指定交易、撤销指定交易的时间与内幕信息形成并公开的时间基本一致;买卖证券、集中持有证券的行为,明显偏离证券公司反映的基本面信息,但与内幕信息一致。上述负责人还表示,《纪要》的发布规范了中国证监会的执法行为,证监会将下发通知,要求有关部门落实《纪要》要求。自2008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共调查了295起内幕交易案件,占新增案件的45%。新增非正式调查案件100起,其中内幕交易案件74起;88起案件已被正式立案,42起案件涉及内幕交易。来自中国证监会的相关信息显示,从2008年初到2011年底,证监会共获得426起内幕交易线索案件,仅查处153起。2021年1月5日,山西证监局发布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公告。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马明海从EMBA同学、新希望董事长杨卫国处获悉内幕信息,合计买入6224万元新希望股票,获利超过2100万元。最终,马明海、李辉违法所得203万元被没收,并处罚金405万元。2012年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司法解释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解释》是“两高”针对证券期货犯罪发布的第一部司法解释。通过11条,全面系统地规范了知情人、非法获取内幕信息、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幕交易、披露内幕交易信息的处罚标准等法律适用问题。将于2012年6月1日正式实施。从细节上看,《解释》援引了《证券法》第七十四条和《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八十五条第(十二)项关于知情人范围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是,《解释》并未将“发行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明确界定为知情人。此前,业内已有讨论称,上述个人可以通过发行人和上市公司的内部流通文件获取内幕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滑雪场设施装修安全防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早餐店加盟连锁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智能车间承包环保技术改造协议4篇
- 2024-2028年中国无线电接收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中国太阳能空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定金买卖合同书标准化版2篇
- 2025年度个人借款联保合同(附财产抵押)4篇
- 2025年山东国新抱犊食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版苗木种植基地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技术合同4篇
- 2025年宁夏昊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公司组织架构图(可编辑模版)
- 1汽轮机跳闸事故演练
- 陕西省铜川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礼品(礼金)上交登记台账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词汇表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2023高中物理步步高大一轮 第五章 第1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 青少年软件编程(Scratch)练习题及答案
-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答案及解析精选
- 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九版内科学
- 全统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199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